高师艺术专业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为二级学科美术学下设的三级学科,其开设目的是培养专业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在供大于需的当前形势下,部分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会从事专业美术创作、美术评论、文博艺术管理等非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1]。但是,无论如何,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美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有教育学、心理学这种所有师范类专业都需要开设的通识课,还有一类体现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独特性的课程: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在内容上,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中除了有美术基础知识的相关理论,还有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内容;在性质上,中学美术教材教法是一门系统地介绍中学美术教学理论的课程,其研究对象为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活动的现象和规律。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体现的是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性质特征。其所授内容是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是师范类美术学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中学美术教育世界观、掌握中学美术教育一般方法论的门径。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

一、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课程本身的问题和与该课程相关的资源配备问题。

1.课程本身的定位问题

首先,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课程定位不准确。部分高校将其视为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等课程。但是,若与和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这个三级学科并列的绘画专业相比较就会发现,绘画专业也将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视为专业基础课。因此,如果仅仅将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定位为与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一样的专业基础课,其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性质便难以得到体现。其次,课程性质不明确。在高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部分高校因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非美术技能课程的性质,将其与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学概论等课程等量齐观,定性为纯理论课程。这种做法和理念是不对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虽然不是美术技能课,但也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其有技能的性质,这个技能主要是美术教学技能。当前高校所用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教材普遍为谢雱主编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一书,其绪论中指出“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活动的现象与规律”[2],并在“学科性质”部分指出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可见,若仅仅将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视为简单的理论课,将违背其学科性质。最后,学时数难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多数高校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教学的,并且每周仅有2个学时,这样容易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完全领会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理论部分,而实践部分教学也得不到全面的展开。

2.与课程相关的资源配备问题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与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不同,其课程性质决定了简单的多媒体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需求。在当前高校普遍提高教学硬件质量以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配备了微格教室,这基本能满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中研究美术教学的需要。但是,教学资源所指的不仅仅是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也同样重要。当前部分高校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教师并非专业的美术教育学硕士或博士,个别学校中有经验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学士也较少。部分高校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师的专业多为美术学理论或者美术史论,这些专业的教师虽然足够胜任学科内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于基础的美术理论也都较为熟知,但是由于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教学方法与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完全不同,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效讲授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

不论是从课程本身的问题看还是从与课程相关的资源配备的问题看,以上关于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势必都会影响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质量,甚至影响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笔者试着就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于当前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有所帮助。

二、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改革意见

笔者基于目前高校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存在的问题和近两年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明确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ARTEDUCATIONRESEARCH配备专业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师资、增加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实践课时与内容、开放的考核方式等方面予以改进。

1.明确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的美术教育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与一般的绘画、设计、雕塑专业有所不同。因其特殊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公共课的设置上,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开设了所有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这些课程是绘画、设计、雕塑等纯技能专业没有开设的。同样,在专业理论课的设置上,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开设有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这门课也是绘画、设计等纯技能专业没有开设的。因此,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设置与公修课教育学、心理学一样,充分体现了师范性。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公修课不同的是,中学美术教材教法是专门为美术专业的师范生开设的课程,其不仅体现了师范性,而且体现了学科性。但是,在课程设置上,部分院校将其归入专业基础课,认为其课程性质与一般的专业基础课如素描基础、技法理论、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等无异。这样的设置难以体现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与绘画、雕塑、设计等专业相异的专业特殊性。因此,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只能而且必须是专门为三级学科美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或者学科专业课,而非二级学科美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当中学美术教材教法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性质得以确定后,其便体现了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异于绘画、雕塑等纯技能专业的专业性质。同时,将其从专业基础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或学科专业课,便将其从基础性学习转为学生需要深入的研究性学习,那么也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配备专业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教师

“术业有专攻”,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专业教师;同时,配备不同专业的教师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部分院校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师是由一般的艺术理论专业的教师担任的。虽然这些教师对于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是较为熟悉的,但是其往往不够熟悉教育学方面的内容。因此,普通的艺术理论专业研究生并非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理想任课教师,而专业研究美术教学理论的研究生才应是该课程较为理想的任课教师[3]。该专业的硕士、博士生不仅熟识一般的美术基础理论,而且对美术教学论有深入的研究,完全符合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3.充分重视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实践课程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教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又要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掌握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学生必须开展大量的教学实践。因此,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实践课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课时不足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教学实践和练习,这导致在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教学结束后,部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对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增加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课时数。部分高校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时较少,学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时间更加不足。因此,增加课时数有利于师生充分讨论中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其次,增加学分。部分高校设置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学分与中外美术史、艺术学概论一样,这样的设置是不合理的。高校应增加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学分,提升师生对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重视程度。再次,在开课时间上与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相衔接。很多美术类高校的师范类美术专业设有教育实习,部分高校还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实习基地。很多高校将学生的教育实习放在了大四上学期,但是,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往往在大三上学期甚至大二下学期就结束了。学生教育实习与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相隔半年甚至一年,学生所学的美术教育理论知识往往难以充分地在教育实习期间得到运用。因此,笔者建议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在开课时间上应与学生的教育实习相衔接。最后,邀请中学优秀美术教师进行交流与指导。中学的一线美术教师长期从事中学美术教育,积累了大量丰富且宝贵的教学经验。高校教师应虚心向优秀的中学美术教师请教,邀请其进行交流指导,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对学生有所助益。

4.对学生进行开放的考核评价

当前,部分高校在对学生的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考核时,仍然使用原始的考核方式。但由于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性质,纯理论的闭卷考核方式已难以完全满足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的课程评价要求。因此,对学生学习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需要以开放、灵活的考核方式进行。在评价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一地将学生的理论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要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同时,教师也需要看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

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日的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往往是明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师范类专业培养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任重而道远。在大学期间,中学美术教材教法是学生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中学美术教师的课程之一,其不仅教授美术教学的方法论,而且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教育观的重要途径,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教师需要特别重视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及其教学改革,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打好基础,使其满足社会和国家对中学美术教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池瑜.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定位与问题[]艺术教育,2020(8):16-21.

[]谢雱.中学美术教材教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李长民.从基础教学实践解构美术课教材教法——对《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的探讨[]美术大观,2214(7):144—45.

上一篇: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配电网的安全管理下一篇:改革教学方法 调动中职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课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