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机关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事业单位与其他社会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事业单位建设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服务,重点突出的是公益性属性,要协助国家发展建设,更要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通过事业单位事务建立,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公共服务行业的质量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建设质量。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财政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文章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本质分析;问题对策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结构已经逐渐完善,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其中所涉及的财政税收工作需要面临的各项挑战和问题也在逐渐凸显,极大地影响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如果这些问题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将会影响到相关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开展进度,导致事业单位与其他部门、其他企业以及人民群众产生矛盾,影响事业单位口碑信誉。所以有必要对目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常见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而这也将成为确保事业单位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1]。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本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事业单位的贡献,在进行社会发展建设时,事业单位必须积极作为,发挥出自身公益性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事业单位其立命本身并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且在实践工作中也很难获得经济利润的利益追求,大部分事业单位主要的财政来源需要依靠政府部门通过资金给予支持,所以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本质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性服务时需要获得经济利润,这只是为了帮助事业单位能够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服务时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途径,使事业单位能够对人民群众给予正确的精神指导和政治指导,是事业单位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而这也就意味着事业单位所采取的财政税收工作并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在进行财政税收时,必须以保障社会服务质量为基础来进行建设[2]。但是,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常因其隐蔽性、复杂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导致对于财政税收管理困难逐渐增加,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改制已进入到关键时期,所以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必将面临更进一步的调整,这一过程中所凸显的各类问题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才能够寻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问题

(一)纳税工作流程不科学

由于事业单位有别于社会上其他企业性单位,事业单位在进行经营管理时,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来进行,而其纳税内容也需要按照国家法律要求来进行开展。在事业单位内部税收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免税和应税[3]。免税是指国家为了支持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建设,使其充分发挥出服务功能,在法律上制定出针对事业单位的税务优惠;应税是指事业单位需要缴纳的税额。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财务人员对于税收政策和应税的税务标准认识不到位,纳税流程不科学,进而出现借助国家优惠政策将应税划归到免税内容中,进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

(二)票据收缴及管理需加强

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财政票据的实际意义并没有提高重视。管理者大多会将事业单位的票据作为事业单位增收途径来进行使用,进而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无视国家票据管理要求,非法使用单位票据,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税收业务的规范运行[4]。

(三)监督管理工作需完善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管理存在着一定缺陷进而导致监管不到位,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财政税收工作时并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机制存在明显缺陷,难以真正发挥出监督管理的作用。另外事业单位也缺乏公众监督管理,财政税收业务公开度不足,对于外部的意见建议也缺少反馈和处理机制。

(四)预算控制缺少实质

一些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税收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完善的情况,编制过程草率,方法落后,没有进行认证,而且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进而导致预算的执行效果受到了极大影响,并不具备实际意义[5]。(五)责任划分需明确

事业单位内进行财政税收工作也普遍存在着责任落实不清的情况,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考核制度。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财政税收工作核心大多集中在缴税服务应用系统和软硬件设置方面,却缺乏对于税务业务本身的责任落实和绩效考核。大多数事业单位只是在年终进行一次缴费服务满意度考核,这就导致缴费服务相关资料不完善,影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质量。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对策

(一)提高职工素质,规范纳税工作流程

一方面,事业单位一定要对财政税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和素质道德教育,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质量,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各类税收职业知识,也能够明确本单位应税业务内容和免税业务内容,全面杜绝出现多缴或不缴的情况。另外,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财政税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积极教育引导,使每一名财政税务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开展日常工作,遵纪守法必须要深埋在每一名财政税务人员的内心,使法律起到更好的约束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生成的各类数据信息必须在法律规定下进行公布,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税收数据在互联网上、新闻媒体上、业务汇报上、工作会谈上等多途径上进行公开,加强财政税收相关数据的更新力度,全面确保所公布的各类数据的真实准确性,为社会各界提供充分的监督途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数据反馈系统,及时掌握各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听取来自社会的批评意见,有效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水平[6]。

(二)加强票据管理,确保税收核算准确

票据作为事业单位纳税工作的重要证明和记载途径,是日后进行账目核算时最为重要的依据,所以事业单位对于票据管理和储存必须成为日常财政税收工作中的重点来进行开展。加强票据管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作环节,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健全票据信息,确保票据内容能够充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应该积极主动的对工作进行排查,对工作中需要采用的票据进行统一设计,同时对于票据的存储和管理也需要建立起标准的制度,进而确保票据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监督系统,加强税收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督系统是确保税收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途径。一方面应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建立起专门的内审部门,负责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业务,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约束管理,并且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文件,充分发挥出事业单位领导职能,开展审查纠错机制,关键工作必须有相关领导进行审核签字后才能够进入下一步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将财政税收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公开,与此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反馈机制,比如公开投诉电话、留言信箱等,使人民群众在遇到财政税收活动中各类问题时可以通过有效途径提出意见和批评[7]。

(四)严肃预算控制,科学降低预算偏差

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算控制措施,全面确保预算与实际资金支出相一致。比如,当遇到税法与事业单位财政税务核算差异时,事业单位必须获得财政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开出的拨款证明才可进行免税处理。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计算时必须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预算设计,积极参考以往工作经验,加强调查力度,采取多方位论证,从而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编制流程,再结合具体实施环节所遇到的各类变数性影响进行科学调整,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修改预算数量,进而使预算编制能够得到更为严格的落实,全面控制预算工作。

(五)实行绩效考核,提高税收业务质量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务工作过程中必须强化各个部门职责,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提高运行效率。将事业单位薪资与绩效考核进行挂钩,将单位和职员的工作完成质量与经济效益进行挂钩,进而激发起部门和职务部门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税收业务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所开展的财政税收工作必须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加强创新和改革力度,优化制度建设,劲儿才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志平.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与对策探微[J].财富时代,2020,179(4):149+151.

[2]田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2020(33).

[3]郑文娟.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探究[J].现代商业,2020(23).

[4]赵晨纲.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讯,2018(8):51.

[5]杨静.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22).

[6]范晓琳.新形势下优化财政税收体制的对策探究[J].经营者,2020,34(1):38.

[7]廉英.新时期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3):30.

上一篇:DC潮流控制器分步法和多目标优化定容法下一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