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与出路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7年可谓是综艺“进化”的一年, 《奔跑吧, 兄弟》、《极限挑战》等追求感观刺激和游戏功能的“快综艺”不再霸占荧屏, 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慢综艺”反而成为市场的“新宠”。去年年初, 《向往的生活》迎来口碑收视双丰收, 改变了以往节目快节奏的创作模式, 用一种舒缓的节奏展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深层关系。紧接着, 湖南卫视又推出《中餐厅》, 将“慢综艺”的风潮普及开来。到了年尾, 以《青春旅社》、《亲爱的·客栈》、《漂亮的房子》为代表的“民宿类”慢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入荧屏。

仅在去年, 各卫视共生产了六档“慢综艺”进入观众视野, 这个数字在2016年还是零。“慢综艺”已经扎堆霸屏, 好评虽多, 但在收视率、播放量和口碑差异明显。“慢综艺”前进道路已经面临了重重困境。

一、“慢综艺”发展困境

(一) 形式和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2017年播出的“慢综艺”节目当中, 大多数节目的内容都是明星办旅店、开民宿, 让明星来为入住客人进行服务。如《亲爱的客栈》在充满神秘色彩的泸沽湖畔经营了一间民宿。《青春旅社》由11位明星分两组分别经营两家青春旅社, 年龄层从70后跨度到00后, 他们变身为厨师、后勤、销售、管理等工作人员, 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三个院子》中三对不同关系的明星, 有夫妻档、兄弟档、母子档, 接待一群性格各异的客人, 与素人一同分享百味人生。

这些“慢综艺”在形式和内容上大同小异, 显然已经形成了“慢综艺”的“蜂窝”。“慢综艺”与之前“三分钟一个笑点, 十分钟一个小高潮”的快节奏综艺节目相比, 少了一些趣味, 主要通过节目的人情味儿打动观众。

“慢综艺扎堆对观众来说是好事, 选择更多了。只是对于同业制作方来说压力也更大了, 会被逼着不断去创新去做得更精良。”知名电视人夏青说[1]。策划难度本就高, 再加上观众审美的日渐提升、版权的限制等问题, 同质化的节目越来越多, 想要取得创新突破并非易事, 创新力缺乏, 也是“慢综艺”节目发展的最大短板[2]。

(二) 收视平平口碑下跌

在《2017年度综艺大数据榜单》[3]中, 音乐、竞技类综艺江山稳固, 《奔跑吧》以2.643%的平均收视率位居榜首。收视率排行榜前十当中, 有四档节目为快综艺, 可见, “快综艺”仍在中国综艺市场占据一定地位。而《向往的生活》、《中餐厅》拿下1.479%和1.285%的平均收视率, 已被称为收视黑马了, 但其他“慢综艺”节目收视大多在1%的上下。

这些“慢综艺”节目纷至沓来, 观众的评价也不高。仅有《向往的生活》的豆瓣评分破7分, 《中餐厅》的豆瓣评分只有6.2分, 《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的豆瓣评分也只有6分多, 与韩国综艺《孝利家的民宿》的9.4高分相去甚远。

“慢综艺”节目数量暴涨, 伴随的却是整体收视不断下滑的状态, 观众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审美疲劳。目前, “慢综艺”节目出现的收视疲软等问题, 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市场饱和、观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减弱。应该看到, 大量节目跟风严重, 质量参差不齐, 被指责抄袭, 这些问题的累积, 最终导致观众注意力的转移。

(三) “慢环境”中趣味性缺失

在过去几年中, 紧张激烈、充满趣味的“快综艺”在电视节目中占据较大比例, 甚至一度成为全民热议的娱乐话题。然而, “慢综艺”节目崛起, 使渴望放缓脚步、远离喧嚣的观众能够感受到轻松、自由的生活, 并能从中看到都市生活以外的田园美景、获得文化精神等不同层面的体验。

“慢综艺”节目以唠嗑、做饭等简单的模式贴近受众心理, 正是在这样的“慢环境”中, 使得节目趣味性缺失、观众热情难以维持等问题。观众只是看着明星们做菜、做饭, 招待宾客, 在刚开始看节目时还会觉得新奇, 但一直反复的剧情难免会磨灭观众的耐心, 对节目的期待感也会降低。节目模式化、没有刺激因素、缺少乐趣, 让观众对节目的忠实度大大降低。

因此, 如何在营造轻松自在氛围的同时, 增加节目趣味性, 将成为“慢综艺”节目创作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慢综艺”发展出路

(一) “明星效应”与“粉丝经济”

粉丝对其所崇拜的明星, 会进行巨大的投入, 这种投入不仅表现在精神和心理层面, 还更多地表现在消费层面。对于自己所喜欢的明星上了某档综艺节目, 这种精神层面上的免费享受, 自然会在节目播出的第一时间守在银幕面前观看。偶像个人的价值可以成为综艺节目的收视法宝。

“慢综艺”节目中包括好几种人, 一般有固定成员、嘉宾、素人。比如《向往的生活中》的何炅、黄磊以其在银幕前睿智幽默的形象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刘宪华以其调皮可爱的形象为节目制造笑点, 每一期的节目都邀请了不同的嘉宾来做客, 也形成了一种“明星效应”。

4月14日《向往的生活2》先导片播出, 黄磊、何炅、刘宪华再度归来, 固定成员还增加了一位90后少年彭昱畅, 这也将成为新一季节目的一大看点。94年的彭昱畅或许会带来新一批粉丝, 让节目的观众群体朝着年轻化发展, 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除此之外, 在先导片中, 彭昱畅与刘宪华之间的兄弟已经隐约地展露出头角, 这或许会给节目带来更多的乐趣。

(二) 精准契合受众口味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 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4]。可见, 受众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 突出受众了的地位。

“慢综艺”应牢牢把握受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 准确进行受众定位, 契合受众口味。“慢综艺”以缓慢的节奏让人们获得精神愉悦放松的需求, 满足观众建立“拟态”化的人际关系需求, 比如看到节目固定成员与每期不同嘉宾的互动, 产生一种在媒介情境中与社会发生互动的感受。我们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 只有站在受众的角度上, 才能打造出国人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 使其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

(三) 创新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节目形式

近年来, 中国的综艺节目屡被传出抄袭的新闻, 在不少“慢综艺”节目中, 能看出《三时三餐》《尹餐厅》《孝利家的民宿》等韩国综艺的影子, 目前综艺节目过度依赖国外节目引进, 这都暴露我国电视节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综艺节目立足本土文化, 在引进中提升本土化的创造力, 挖掘新新文化, 打造真正源于中国, 属于中国的精品节目。

三、结语

“慢综艺”是综艺节目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新的理念, 了解观众的心理与审美需求后再引领观众在节目中找到舒适感, 这个时候, 一个节目就形成了它的风格。但这也是“慢综艺”节目的难处所在, 这种风格难以打破, 使得同质化节目越来越多, “慢综艺”的探索之路必然较为艰难。

相对来说, 以节奏紧凑, 对抗较强为理念的“快”综艺节目已经发展成熟, 想要与之抗衡, “慢综艺”首先要提升原创能力, 进行更新升级, 丰富节目模式, 才能延长节目的生命周期。

摘要:近年来, “慢综艺”的风潮席卷各大卫视, 发展到2017年年底, 其后劲明显不足, 质量层次不齐、收视与口碑不一。基于这样的现状, 结合“慢综艺”节目实例, 分析我国“慢综艺”节目发展困境, 并对“慢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出路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慢综艺,困境,出路,创新,受众

参考文献

[1] 易丹.“慢综艺”:寻找不同的平衡点[EB/OL].[2017-09-28].http://www.lwdf.cn/article_3708_1.html.

[2] 寇飞.外热内冷, 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破局[J].视听界, 2018 (1) :97-98.

[3] 朱海燕.2017年度综艺大数据榜单.[EB/OL].[2017-12-30].http://www.adquan.com/post-13-43072.html.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徽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个性化与本土化探究下一篇:浅析酒店服务质量提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