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要连贯写作教学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语言要连贯写作教学

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的注意点

【摘      要】多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面临尴尬的困境,亟待基础教育工作者直面问题,以专业的态度寻求解决困局的出路。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具有专业价值,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避免一些写作教学的常识性错误,应以自由、阅读、观察与思考等3个实践原则推进写作教学探索。同时,共同体建设、专业共识、教学合作是推进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完整、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连贯性写作教学;常识性错误;实践原则;共同体建设

【作者简介】张克中,江苏省无锡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材研究与课堂教学。

什么是写作?我喜欢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写作只是一场倾诉。什么是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倾诉的一个过程。在写作教学上,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学生的倾诉欲望,教会他们如何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恰当、准确、负责任地表达出来,仅此而已。然而,看起来如此朴素单纯的事情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却是一团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多年来呈混乱、低效甚至无效的业界表现,尤其是近年,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尴尬到了无解的地步。面对写作教学的困境,我们真的苦无良策吗?我们到底是缺乏写作教学的智慧还是缺少直面问题的勇气?从实践的层面如何下手操作才能扭转这一困局?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郭家海老师进行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的课题研究已经多年,从中小学作文教学实际看,这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实践探索。关于连贯性写作教学实践,笔者现在不揣浅陋奉上个人管见,谨供专家批判。

一、连贯性写作教学实践要注意避免常识性错误

以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察看,不要说中小学12年进行连贯性写作教学,即便眼下基础教育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也是难以连贯的。现实的情境是,写作教学基本是教师各自为战,在教学表面统一的假象下任由教师个人自由发挥,很少能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统一教学和规范的写作教学团队出现。如果教师个体对写作教学有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把握,那么纯粹基于教师个体的写作教学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问题是:语文教师群体鲜有的专业能力,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自己尚不能进行写作表达,他们的写作技能的指导能力远远高于写作实践能力本身,在这个前提下再加毫无逻辑的个人喜好,写作教学就只能换来如今的写作乱象和困境。当然,眼下的这种现象也与写作评价机制的欠缺不无关系,因是另一个话题,在此不赘述。

正是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面临如此困境,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这一课题研究才凸显了探索者努力的意义,其挑战性和专业价值引人关注。现在,郭家海老师非常坚定地走在满布荆棘的实践征途上,是非常令人感佩的专业行动,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认同后的专业努力,也是一种专业责任使然。不过话又说回来,要在12年的中小学阶段进行连贯性写作教学探索,笔者觉得必须要避免一些常识性的写作教学错误。

第一个易犯的写作教学错误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让学生去做好词好句摘抄。这一现象已经存在多年,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学手段和有效法宝。教师认为,这既有利于学生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又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对写作有很好的帮助。于是,我们就看到中小学生有抄不完的好词好句任务,然而,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语言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行为的产生和存在说明语文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积累和如何提高,老师们并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正确的判断,更无法从专业的视角观照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单从语言积累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本来,语言如何积累和运用只是常识,现在看,常识成了未知。老师们必须明白,语言的运用一定是在具体的语言场中,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任何词句都不是好词好句,都只是无生命的语言符号。语言的鲜活与生动有其具体运用的时效性和特殊性,“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是不是好句子?这要取决于此句前后的语言表达,它本身并不能说是好还是不好,我们不能因为雨“小”且有“淅淅沥沥”这样的词语就判断这句话是好句子。老师们还应明白,语言能力一定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这是语言教学的基本常识。我们这么多年忽视常识,始终在努力地割裂语言教学,把写作变得既无趣又无用的,同时又破坏了学习者最初的学习兴趣。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实践,一定要规避这一常识性的语言积累错误。

第二个易犯的写作教学常识错误是教师过度用“格”限制学生。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语文教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教学生学会掌握几种写作套路,用套路指导学生写作,用套路评价学生写作。要不要教给学生写作技能呢?当然需要。但什么时候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教给他们什么方法,不同学段写作方法的指导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要进行专业研究的,语文教师起码要有专业的判断,做到心里有数,写作教学不是忽视常识的想当然的职业乱为。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了用套路约束学生,缺乏去思考技能性的指导是否正确和恰当,教学常识早就被屏蔽在视野之外了。比如,暑假里看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写的读后感作业。他写完第一篇的时候让人很惊讶,文章非常完整,第一段写自己读了什么书,第二段写书中的一个什么故事,第三段写故事给自己的启发,真的很好。可是,他的读后感作业有10篇,等到他把其他9篇都拿来看的时候,笔者就非常不高兴,当然不是对孩子,是对他的语文老师不高兴。当看到其他9篇读后感与第一篇如出一辙,全是3段内容,第一段换个书名,第二段换个故事,第三段的启发就是三四个启发的轮流表达,10篇读后感连字数都基本一致。笔者与孩子交流,说除了这种写法还有很多种写法,为什么要全部这样写?孩子回答是老师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常识是自由表达,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孩子们的直觉与好奇心是写作表达的根本动力和出发点。他们可能写得颠三倒四,可能不是“文章”,但孩子们表达的是欲望,表达了他们想表达的有趣的东西。小学语文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破坏学生最初的写作欲望和表达能力,以成人的视角在无知地摧毁孩子最初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犯错,是大家普遍在犯错。

此类常识性错误在初中更是变本加厉。只要带高一的写作课,笔者总要花费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来纠正学生错误的写作概念和写作习惯。刚升上高中的孩子普遍表现出了极强的写作套路,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他们总是能用那几种模式给套出来,写作变成了没有趣味、没有生活、没有情感的套路重复。调查学生,给出的答案总是相同的,为了中考,初中老师严格规范了学生写作的几个模式与套路。

其实,高中写作教学在模式与套路上犯的错误也是如此,只是学段的不同,要求更为复杂一些而已。语文老师以文章要入“格”的理由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进行了普遍的“规范”,记叙文格式、议论文格式、文章分为几段、内容的前后布局等等,都让学生熟记在心,分项操练,以“格”判分。

文章写作要不要“格”?对学生来说,答案是肯定的,需要规范的“格”。但老师们必须明白,“格”绝不是规范学生写作的最重要的东西。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写作没有模式,也不能有模式,只是对于学生来说,练习写作需要一定的规范性,但再规范的“格”一定要适度,不能把所谓的“格”强化到僵硬的程度。在笔者看来,整个小学的写作,练习什么“格”都不需要;初中可以注意文章体式的基本要求,但不可以套路指导学生;高中要强调文体规范,但比文体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容和表达效果。现在,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师都是过度重“格”,内容的表达反而成了大家不敢下力碰触的东西,这是极不正常的。

所以,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实践,一定要关注到各个学段这一常识性的错误表现。

连贯性写作教学要注意的第三个常识性错误是对优秀作文的重视。我们教师总喜欢找出一个榜样来让学生学习,连作文教学都是如此。从小学生优秀作文到高考满分作文,我们随处可见。这些“榜样”真的有用吗?写作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表达都是基于表达者自身的个体表达,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语文老师向所有的学生提供一个通用的写作范例时,其实已经在犯常识性的错误。有的老师可能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表达再具有个人体验性,但优秀文章的写作技法仍然有值得学生参考学习的地方。说到最后,语文教师对待写作教学的法宝仍然在技法而不是启动学生表达的内在动机,这就永远是一种机械、简单、粗陋的表达重复,学生只能“死记”老师交给他的那几个套路,把作文最终写成僵硬、死板、了无生气的文字。

还有老师可能会从实用与功利的角度看待优秀作文的问题。那些中考与高考优秀作文不重要吗?实际情况是,学生在学习了这些优秀作文的表达方法后在中考与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试的事实教育我们,学习优秀作文是正确的选择。笔者对这种结论表示怀疑。一是个体的所谓成功不能代表整体教学的正确,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在学习了优秀作文后考试成功的吗?为什么看不到那些大多数在学习了优秀作文后写作毫无进步的学生?二是那些所谓成功的个体是否是学习了优秀作文后的成功?你可曾作过具体的调查分析?

二、连贯性写作教学实践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实践原则

中小学12年实行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这是一个大胆美好的设想,也是一个从学理上经得起推敲和拷问的设想,这个实验能做到写作教学思维的统一性和写作教学行为的连贯与一致性。从认知规律去看,这样的实验也有其科学依据。每个人所处的视角不同,对连贯性写作的思考也会有差异。从具体写作实践的层面,笔者以为这个实验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自由原则。写作就是自由的表达,我口写我心,我心如何想,我就如何表达。从小学到高中,12年就应该一以贯之,交给学生写作的自由。这种自由在不同学段所承载的内涵可能会有差异,但自由的原则不变。

在小学阶段,自由意味着信马由缰,无所约束,学生的写作表达不能有任何框框,这是对学生最初表达欲望和好奇心的保护,任何写作技能的指导和文章的规范都不能存在。孩子就是赤子,教师要抑制自己动不动就想拿大剪子的冲动。园丁的手下不可能有参天大树,原始森林中那些一望无际的参天树木没有一棵是园丁的大剪子修理出来的。写作更是如此,小学教师应遵循“自由原则”,让孩子们表达心中所想。

在初中,学生写作的自由基本上是小学写作自由的延续,尤其是初中低年级阶段。到了初中高年级阶段,教师可对文体知识稍作引导,要润物无声地把学生写作往规范表达上引导。换言之,这一学段的自由是小学自由的延续与文体表达的初步规范。

高中的写作自由涵义渐宽,它不仅是写作形式更是写作内容的表达自由。教师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这种表达自由更多应以对话姿态陪伴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空间下对写作有具体的体认。教师对话原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写作的兴趣,更能带动学生有深入、深刻的思考体验,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当然,教师对话原则会对语文教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行为会加快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教学相长的道理也正体现在这里。文体规范性问题因为评价的客观因素,高中阶段要逐渐重视起来,要告诉学生不同文体表达的区别和具体操作原则,但语文教师的所有规范努力都不能以损害表达的自由为代价,更不能以技术的规范代替内容的表达训练。

从小学到高中的自由写作原则最大的作用是能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欲望。学习动机是学生整个学业成就的决定性因素,而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没有兴趣,学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没有欲望,学生是不愿意去表达的。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常识,我们坚守了常识就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二是阅读原则。写作是离不开阅读的,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和积淀,学生就不可能有敏感的语言能力和深刻的思想认知,独立的见解与思考也无从产生。一个思想贫乏的人,一个情感苍白的人,怎么会有良好的写作表现呢?所以,中小学12年的母语学习,学生一定要坚持阅读,不仅要广泛地阅读,而且要有深入的专题领域阅读。

中小学阶段的阅读要依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开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让学生接触适合其脑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的阅读物。笔者曾经做过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的实验,建构了“阅读→思考→表达”高中作文写作训练框架。整个实验计划分为“以渐进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以问题探讨改变学生思考认知习惯”“以规范表达提升学生写作实践能力”3个实验项目,并且以第一个实验项目“以渐进式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为整个写作实验的出发点。在第一个实验项目里,笔者在1.5个学年的时间段里把学生的阅读分成5个方向,参照课程标准,再把5个方向的阅读实验内容具体规划为:①中外短篇小说阅读;②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欧美经典长篇小说阅读;③中外散文、戏剧、诗歌阅读;④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阅读;⑤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阅读。同时,为保障阅读的可操作性,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把阅读实验分解成3个层级目标——

举出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中小学开展阅读不仅要有目标,还要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同时要有具体的阅读实施措施。中小学12年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就更需要一个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计划,并有切实可靠的技术操作路径保证阅读的开展。

写作教学实验要取得成功,连贯性阅读实验项目必须跟上,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三是观察与思考原则。除了书籍的阅读,学生的写作要达到实验的目的,还有一个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即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原则。学生如果只有阅读没有观察和思考,最终不会有好的写作表现。观察指自然观察和社会观察,思考指阅读思考和社会生活思考,尤其强调互助的观察和思考原则,即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要分享,让每个个体的收获都变成群体的收获,在分享中形成思想认知能力的渐次发展和提高。

观察与思考原则在小学阶段也可以叫作体认原则。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就阅读的故事进行表达分享,在说的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要有意识地组织自然观察活动或布置相似的家庭观察作业,也要以分享的形式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认经验是今后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体认能力对未来的阅读与写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课题实验团队小学部分的实验老师尤其要注意这方面的有效训练。

在初中阶段,观察和思考原则可以有更高的要求,但不要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依据学生阅读的具体内容组织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在有体验的观察与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自然的观察要提出明显高于小学阶段的要求,简单的社会生活观察可以进入训练的视野,在积累一定的观察素材后通过讨论的方式开启学生的思考能力训练。

高中阶段的观察与思考训练在整个12年中最为关键,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最终取决于教师在这个阶段的努力。在笔者提及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实验里,曾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思考问题线性单一,思考易流于表面,对一种现象几乎有相同的观点与立场。表现在写作上就是观点雷同,表述相似,缺少发现,缺少富有个性的表达。基于此,笔者“以问题探讨改变学生认知习惯”的实验项目,曾作过努力,效果还不错。当然,每个教师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或许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也会各式各样。在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的实验探索中,我们期待这一课题实验组有更为理想的解决办法。

总之,在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中,自由、阅读、观察与思考原则是笔者认为最不可忽视的3个实践原则。这3个原则应该能够保证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的方向性。

三、连贯性写作教学实践需要团队共识与教学合作

除了上述的3个写作实践原则之外,笔者以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共同体的通力合作,以共同体的努力来保障实验项目完整、有序、有效地进行。具体讲包含3个方面:共同体建设、专业共识与教学合作。

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下,这种12年的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不可能由某个人完成,肯定是一个团队在共同努力。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团队应该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即共同体成员应该对这一连贯性写作教学拥有共同的价值确认。如果这个团队成员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慎重的判断,而是靠一时的写作教学激情组建起来,就会对今后的实验过程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对实验的未来也会不抱乐观的态度。所以,团队成员一定要对实验本身持相同的专业认同和价值判断,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行动的一致性。同时,笔者也希望这个写作教学共同体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共同体,它应该允许在实验过程中逐渐产生价值分歧或技术路径分歧,允许团队成员自由退出实验项目,同时吸纳新的实验成员加盟。

由于写作教学实验共同体本质上是一个专业价值认同共同体,所以共同体成员应该拥有专业共识,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我们也理解,共同体成员在专业认知与具体实践操作中上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所有的项目实验者都应在实验原则上保持一致性。同时,在写作教学实践过程中,共同体成员对实验本身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与思考,这个时候,共同体的每一个协作者要进行及时的专业沟通与专业研讨,以保证实验的方向正确。所以,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实践,对写作本身的专业有共识非常重要。在现实中,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如何让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对写作本身有相同或起码相似的价值理解,对实验共同体来说是个挑战,在具体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既然是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高中教师就要对初中和小学的写作教学有深刻的认知和把握,要清楚自己如何才能更好地承继小学、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成果,如何在高中把学生的写作能力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反之亦然。小学教师要从12年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在小学阶段要做哪些教学努力,哪些教学行为和教学举措是正确的专业行动,哪些违背了写作教学的原则,如何在小学阶段负责任地专业地完成自己的写作教学任务,等等。这是连贯性写作教学需要的教学合作,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合作。笔者注意到了写作教学实验项目对不同学段间衔接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但在非衔接问题上,在各个学段间具体写作教学内容的统一安排上,也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让教师间的合作教学成为共识和真实的行动。

在基础教育阶段写作教学面临困境的当下,努力探寻前路的实验者是真正的职业者,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品格让人敬佩。我们期待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实验在未来带来好消息,期待这个有着理想主义教育情怀的实验带给中小学生写作教学崭新的希望!

(策划组稿:郭家海   编辑:刘金华)

作者:张克中

第2篇: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摘 要】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要有效达成写作教学目标,首要问题就是确立适切的连贯性教学目标。适切目标的确立需要从学生出发,从三个层面考虑确立:课程标准层面;模块设计层面;专题实施层面。

【关键词】连贯性;写作;目标

【作者简介】郭家海,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写作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中语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学写作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课题批准号:0076)、江苏省教科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SOLO理论的写作评价量表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批准号:B-b/2013/02/235)研究成果。

近十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语文也不例外。但是,在语文的写作教学领域,似乎没有什么改观。小学自由习作,初中写记叙文,高中写议论文,积习几十年,绵延至今。严格地说,初中的记叙文、高中的议论文也不是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而是通篇充斥着“文采”的“小文人”语篇。更大的问题是,学生读书从小学到初中,由初中而高中,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连贯的过程,但是,教育设置了3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各自为政,几乎不考虑前后学段的教学,而是人为地割裂了学生的学习。这种割裂具体表现为不同学段内的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混乱,教学策略简单,教学评价欠缺,不同学段之间更是缺少连贯。

关于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吴红耘教授非常明确地指出,“连贯性写作教学是指教学目标连贯的写作教学。教学目标涉及两个要素:教学内容和掌握水平。”可见,教学目标的确立绝不是简单随意的事情。事实上,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个适宜的教学目标的确立,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学段层次、掌握水平的学段层次之外,还要从具体学情出发。

一、课程标准层面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国家为了规范基础教育课程,制定了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实施教学的指导。由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中小学写作教学部分在《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是一个薄弱部分。尽管“课标”制定者作出了努力,但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内部的写作部分、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标”的写作部分之间,都基本看不出内容的层次性和能力水平的层次性。下面是我国课程标准12年语文教学写作部分的28条目标与内容:

(一)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1.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1.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

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

力。

4.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五)普通高中必修“表达与交流”·写作

1.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以上28条写作教学目标与内容,能体现层次性的不足五分之一。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标准,必须对这28条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我们可以借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分析理论,从能力的角度,对课标的写作教学目标进行重构。我们以义务教育4个学段“外在表达要素”为例。

(一)义务教育语文写作部分“外在表达要素”梳理

1. [表达]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总体目标与内容)

2. [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总体目标与内容)

3. [表达]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第四学段·写作)

4. [想象]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一学段·写话)

5. [记叙]观察大自然,用文字表达观察所得。(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

6. [记叙,议论]用文字表达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的见闻和想法。(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

7. [记叙,抒情,描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二学段·习作)

8. [记叙] 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

9. [记叙]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第三学段·习作)

10. [记叙]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第四学段·写作)

11. [记叙]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学建议·第一、二、三、四学段)

12. [描写,抒情,议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第四学段·写作)

13. [描写,抒情,议论]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第四学段·写作)

14. [议论]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第四学段·写作)

15.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评价建议·第三、四学段)

16. [阐释]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二学段·习作)

17. [阐释] 学写读书笔记。(第三学段·习作)

18. [阐释] 学写常见应用文。(第三学段·习作)

19. [阐释]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

20. [阐释]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

21. [阐释]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第四学段·写作)

22. [阐释] 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第四学段·写作)

23. [阐释]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

24. [阐释]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

25. [阐释]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

(二)义务教育语文写作部分“外在表达要素”重构(每条后面数字对应于梳理的条目)

1.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总体目标与内容) [1]

2.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总体目标与内容/写·四)[2,3]

3. 积极记叙、描写想象中的事物,写想象作文。(写/教·一、二、三、四)[4,9,11]

4. 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参加校园、社区以及社会各项活动,不拘形式地记下自己的见闻,写记事作文,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评·一、二、三、四)[5,6,7,8,

9,10,15]

5. 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抒发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写/评·二、三、四)[7,12,13,15]

6. 积极参加校园、社区以及社会各项活动,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第四学段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评·一、二、三、四)[6,12,13,15]

7.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写·二)[16]

8. 学写读书笔记、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简单的研究报告和常见应用文。(写·三)[17,18,19,20]

9. 学写简单的研究计划、简单的研究报告、多种形式的调查报告和常见应用文。(写·四)[21,22,23,24,25]

以上25条是从义务教育4个学段22条目标中提取出来的,9条则是对25条的重构。重构后的课标目标变得清晰。一线教师要落实课标,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层分级,否则一团乱麻,根本无法落实。

二、模块设计层面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至少要分出三步:课标的重构;模块的选择;专题的分解。上面分析了课标的重构,现在来谈模块的选择。是按照思维形态还是按照生活运用?是根据主题组块还是根据考试需要?这都是几十年写作教学一直纷争的问题。基于科学心理学的视角,从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入手确立模块最合乎实际。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就是“文类”,即文体大类。潘苇杭与潘新和新近指出“文体感,是写作行为的目标预期”观就很合乎科学心理学研究规律。潘苇杭与潘新和认为,从写作的角度说,语文主要不是学习单篇文章的个性,因为文章的个性是学不到的;可以学而用之的是一类文体的共性,即体式规范。文体感的作用不只在于动手写这个阶段,也不只是给内容找一个承载形式,而是贯穿于整个写作运思与表达过程。当然,从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入手不等于只从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一个方面关注写作教学的内容,而是以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为主线,综合其他技能,构建一个立体的写作教学模块序列。

根据写作的外在表达的智慧技能,可将中小学写作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记叙类模块;描写抒情类模块;议论类模块;阐释应用类模块。笔者以小学为例,对习作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二次重构。

(一)四个模块的整体目标

记叙类模块

1. 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写简单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写出人物的形象,事情的过程。(二、三)

2. 根据观察、阅读,写看图写话、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三)

描写抒情类模块

1. 观察大自然、社会,写简单的写景状物性写实文章,写出景、物的状态。(二、三)

2. 根据阅读、想象,尝试写简单的儿童诗,抒发自己的感情。(三)

议论类模块

1. 写简单的读(观)后感,谈自己对书本、影视中的故事、形象的看法。(三)

2. 写简短的演讲稿、评论,发表自己对一种现象或身边一些事件的看法。(三)

阐释应用类模块

1. 写简单的日记、书信、读书笔记、计划、总结、消息、倡议(建议)书。(二、三)

2. 尝试写简单的科普文、说明书(设计、流程)。(二、三)

(二)四个模块的外在表达要素目标

记叙类模块

1. 材料与中心。根据自己的经历,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中心。

2. 结构与思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写人叙事。

3. 语言与情感。运用自己平时阅读、生活中积累的有特点的语言,写出对人、事的真实的感情。

4. 人物与事件。写出人物的特点,把一件事叙述清楚。

5. 想象。根据自己的感受,想象图画中人、物的生活,动物、植物、各种静物的生活,想象人类未来的生活。

描写抒情类模块

1. 材料与中心。根据自己所见景物,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中心。

2. 结构与思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有顺序地分段描写景物。

3. 语言与情感。运用平时阅读、生活中学到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描写景物,写出对景物的真实感情。

4. 描写。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描写景物。

5. 抒情。用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写儿童诗。

议论类模块

1. 看法与观点。明确表达自己对所读文章、书本、观看的影视节目以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的看法。

2. 材料与论据。用相关的材料证明自己的看法。

3. 思路与结构。条理清楚地分段表达。

阐释应用类模块

1. 内容与结构。根据学习、生活需要选取身边的素材,分段阐释文章内容。

2. 格式与规范。熟悉不同阐释应用文的基本格式,按照规范写作。

(三)四个模块的其他要素目标

内在构思要素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对象。

2.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提倡学生自主选题,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学会写作。

4.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5. 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6. 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积极合理利用多种媒介,增加交流机会;根据实际需要,用书面的或口头的,等级式或评语式,展示或交流等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7.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8.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情感态度要素

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鼓励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2. 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积极合理利用多种媒介,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 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写作习惯。

素材信息要素

1.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丰富自己的见闻,搜集丰富的、真实的材料。

3. 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书写质量要素

1.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2. 关注学生书写的质量和卷面的整洁。

3. 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以上四个模块各自都有整体目标和外在表达目标,但是,“内在构思”“情感态度”“素材信息”与“书写质量”四个要素目标是共同的。这样的并列层次保证了有共性又有个性。在这个基础上,不同学段之间才能体现清晰的递进性。以记叙类模块整体目标为例,重构后的中学目标如下:

(一)初中记叙类模块写作教学整体目标

1. 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写一般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简单的人物小传,写出人物的具体形象和事情的主要过程。

2. 根据观察、阅读,写有内涵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想象文章,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高中记叙类模块写作教学整体目标

1. 根据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写有意义或情趣的写人记事性写实文章(含游记)、人物小传,写出人物的独特形象,事件的重点细节。

2. 根据观察、阅读,尝试进行小小说、简短剧本创作,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专题实施层面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中小学连贯性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第三步是专题的分解。其中又分三步,第一步是“课程目标的教学化”;第二步是“学段目标的模块化”;第三步是“模块目标的课堂化”。没有教学性的笼统庞杂,目标没有办法进课堂,有了学段模块目标仍不能在具体教学中落实。只有将学段模块目标专题化,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转化。我们以中小学记叙类文本写作为例,分析专题实施层面的写作教学目标的确立。

记叙类模块文本写作“材料与中心”三个学段递进专题目标:

小学

1. 能通过对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的观摩、分享与欣赏,养成良好的写作态度与兴趣。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想象。

3. 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事情和想写的故事。

4. 习作意图明确,内容具体。

初中

1. 养成乐于从自己喜欢的写人记事散文和寓言故事中学习写作方法的习惯,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2.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 自主选题,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5. 写作时考虑写作目的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中

1. 养成从优秀写人记事散文、小说中体验情感、学习写作方法的习惯和勤于动笔的习惯。

2. 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留心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自主选题,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能围绕中心选择最合宜的材料。

5. 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写作,关注文章的效果反馈。

为了进一步实施教学,体现教学内容和掌握水平的层次,我们还可以对这连贯的三个学段专题写作目标作更加具体的分解:

1级:①能从周围事物或童话故事中选择材料;②含糊表达写作中心;③懂得选用材料体现中心。

2级:①能从周围事物与童话故事中提取材料;②清楚表达写作中心;③选用感兴趣的材料体现中心。

3级:①能从周围事物与童话故事中提炼材料;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③选用恰当的材料体现中心。

4级:①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写作材料;

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③中心和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5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中选择写作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体现真情实感;③中心和材料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④考虑读者的阅读兴趣。

6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自己喜欢的写人记事散文或寓言故事中选择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有个人独特的感受;③中心和材料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④依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的阅读兴趣,确定中心和材料。

7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中选择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初步的感受和思考;③根据特定的类目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8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或小说中选择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个性的感受和思考,思考具有现实意义;③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中心选择最精当的材料。

9级:①能从观察的生活、身边接触的人、经历的事以及当下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或小说中提取素材;②明确表达写作中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深入的感受和思考,思考具有时代现实针对性;③根据特定的类目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围绕中心选择最精当的材料负责任地表达真情实感。

1~3级适用于小学水平,4~6级适用于初中水平,7~9级适用于高中水平。借助这份层级目标,可以从专题的角度评价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即使是小学6年级学生,如果其水平达到8级,我们也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你的记叙文写作在材料与中心这个方面的能力已经达到高中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苇杭,潘新和.文体感:写作行为的目标预期[J].语文建设,2015(7):23.

(策划组稿:郭家海 编辑:刘金华)

作者:郭家海

第3篇:写作 语言要连贯

1.了解“连贯”这个概念,学会判断语句是否连贯。

2.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使学生说话和写作时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不能颠三倒四,要语言连贯,衔接紧密,前后照应。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种方法。

二、文题展示

1.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具体材料见教材P90“写作实践”部分) 2.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

3.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三、写作指导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如果这些句子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那么,如何才能够在写作中做到语言连贯呢? 1.保持话题的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枞的笑话。虽然内容很杂,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2.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写作的过程中,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或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地点转移的空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人称的角度,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只有表述角度前后一致了,语言才会连贯。例如下面一段文字:“他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就的。”这段文字前后都是从“他”的角度叙事的,只有“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一句转换了陈述对象,应改为“刚满18岁就被他父亲送到欧洲留学”。

3.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提示语或过渡语,可以帮我们衔接句子。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寻找爱情”一段,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

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有的语段若出现话题的转换,需要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或过渡句。

4.语境要和谐一致。

语境和谐一致,即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是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5.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包括词语的衔接与呼应、句式的统

一、语意的呼应、问答的衔接与呼应、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

词语的衔接与呼应:包括关联词的连贯、指示代词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语言内容的呼应、近义词的互相照应、标点符号的提示等。比如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

句式的统一:主要看是长短句,还是散句,是单句还是复句等,句式应尽量统一,保持语意贯通,语势畅达以及表达方式的对应等。

语意的呼应:即如果前面有伏笔,后面就要在适当的地方加以点明或详述。

问答的衔接与呼应:指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的问题,后句便要作出回答。如果存在多个问题,也需要兼顾两个问题作答,不能答非所问或者是片面回答。

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文章结构的衔接要注意过渡和照应。过渡就是要注意在文意不同的两个层次之间前后通过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将意思紧密联结,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照应就是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密,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如果不注意,语言连贯性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四、范文评析

节 日

在一阵阵爆竹声中,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街面上修饰一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爸爸妈妈也早早地把家里布置一新,置办了年货,我眨着幸福的眼睛,穿着新衣服在大衣柜镜子前照来照去,真是美极了!

大年三十,爸爸领着我把鲜红的对联贴在院门上,那喜庆的金字映衬得我家满院都生辉了。最温馨的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气四溢的年夜饭,心中感到是那样的温暖,看着异彩纷呈的春晚节目……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烟花。哥哥打开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啪啪啪”几声,一条火龙直冲云霄,一朵美丽的“菊花”开放了。它们五彩缤纷,一会儿变红、变黄;一会儿变绿、变青;一会儿变蓝、变紫。一朵朵烟花有的像银蛇飞舞,有的如金光四溅,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开屏……真是美丽极了。这时,姐姐又拿起一个“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机点燃。“轰”的一声,它也飞向深蓝的夜空。它时而像一朵娇艳的红牡丹,时而如一朵美丽的大黄菊,时而似一朵动人的紫罗兰。

大年初一上午,亲戚朋友们都赶来拜年了。大家相互问候,热闹非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爷大娘还给我压岁钱了呢!中午时分,亲戚朋友们欢聚一堂,大家平时难得见上一面,和他们在一起吃饭真是高兴极了!餐桌上摆满各色美食,鸡、鸭、鱼、肉丰盛极了,还有我最爱吃的鱼香肉丝呢!大家举杯同庆,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提议拍张合影留作纪念,爸爸拿起照相机拍照,大家立刻欢笑起来,大声喊道:“茄子!”镜头里映出一张张充满笑容的脸庞……

晚上,在美丽的月光下,我和姐姐们一起点燃了手中的烟花,夜空中顿时就喷出了美丽的火花,漂亮极了!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听着一阵阵火花声,别提有多开心了! 崭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从现在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生活,争取新的一年收获满满的喜悦!

点评:文章围绕着春节期间放烟花、拜年等几件有趣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节日的感受,抒写了作者喜悦的心情。第1段总写,点明了这个节日是指春节,“欢歌笑语”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2-5段每一段的开头都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晚上”等,这样的时间顺序让整篇文章衔接自然,读起来语言连贯通顺,其中重点写了放烟花的场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想,文章结构完整,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写作功底不错。

第4篇: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使学生说话和写作时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 1.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 2.在写作时做到语言连贯。 引导法 案例分析法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不能颠三倒四,要语言连贯,衔接紧密,前后照应。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种方法。

二、探究语言连贯的方法 1.要保持话题的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一个中心。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 、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 的笑话。虽然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2.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写作的过程中,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或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地点转移的空间顺序的角度,或按照人称的角度,只要表述角度前后一致了,语言才会连贯。例如下面一段文字:“他出生在江南水乡一个书香门第,5岁时就在私塾读书,12岁时适逢辛亥革命,便又进了新式学堂,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他的学问正是在褶皱新旧冲突、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造成的。”这段文字前后都是从“他”的角度叙事的,只有“他父亲送他到欧洲留学时刚满18岁”一句转换了陈述对象,从“他父亲”的角度叙述,应改为“刚满18岁被他父亲送到欧洲留学”就连贯了。 3.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提示语或过渡语,可以帮我们衔接句子。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寻找爱情”一段,作者用“首先”“其次”“最后”这些提示语,由主到次地表明追求爱情的原因。

三、写作文题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3.注意句子间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四、佳作欣赏 节日

在一阵阵爆竹声中,一阵阵欢歌笑语中,我们终于迎来了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街面上修饰一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爸爸妈妈也早早地把家里布置一新,置办了年货,我眨着幸福的眼睛,穿着新衣服在大衣柜镜子前照来照去,真是美极了!

大年三十,爸爸领着我把鲜红的对联贴在院门上,那喜庆的金字映衬得我家满院都生辉了。最温馨的是除夕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气四溢的年夜饭,心中感到是那样的温暖,看着异彩纷呈的春晚节目……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烟花。哥哥打开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啪啪啪”几声,一条火龙直冲云霄,一朵美丽的“菊花”开放了。它们五彩缤纷,一会儿变红、变黄;一会儿变绿、变青;一会儿变蓝、变紫。一朵朵烟花有的像银蛇飞舞,有的如金光四溅,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开屏……真是美丽极了。这时,姐姐又拿起一个“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机点燃。“轰”的一声,它也飞向深蓝的夜空。它时而像一朵娇艳的红牡丹,时而如一朵美丽的大黄菊,时而似一朵动人的紫罗兰。 大年初一上午,亲戚朋友们都赶来拜年了。大家相互问候,热闹非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爷大娘还给我压岁钱了呢!中午时分,亲戚朋友们欢聚一堂,大家平时难得见上一面,和他们在一起吃饭真是高兴极了!餐桌上摆满各色美食,鸡、鸭、鱼、肉丰盛极了,还有我最爱吃的鱼香肉丝呢!大家举杯同庆,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提议拍张合影留作纪念吧,爸爸拿起照相机拍照,大家立刻欢笑起来,大声喊道:“茄子!”镜头里映出一张张充满笑容的脸庞……

晚上,在美丽的月光下,我和姐姐们一起点燃了手中的烟花,顿时就喷出了美丽的火花,漂亮极了!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听着一阵阵火花声,别提有多开心了!

崭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从现在起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增加一份动力,收获满满的喜悦!

点评:文章围绕着春节期间放烟花、拜年等有趣的几件事情,表达了小作者节日的感受,抒写了小作者喜悦的心情,衔接自然,语言连贯。特别是放烟花的场面描写,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可见小作者写作功底不错。

第5篇:写作语言要连贯教案

Fpg

寫作·語言要連貫

備課日期: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明白什麼是語言連貫和怎樣做到語言連貫。 過程與方法:寫作時能做到順序合理,銜接自然,前後連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準確運用語言の習慣。 教學重點:寫作時能做到順序合理,銜接自然,前後連貫。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準確運用語言の習慣。 教學方法:講授法,指導法,練習法 課

型:寫作課 教

具:多媒體 教學內容:

一、什麼是連貫?

連貫,是從句子前後邏輯關係の角度提出の要求。無論是一段話還是一篇文章,都由許多句子組成,這些句子如果不連貫,就可能給讀者の理解帶來困難。

二、怎樣做到語言連貫?

1.保持前後話題統一。

一段話不管有多少句子,都應圍繞共同の話題,而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如《昆明の雨》中寫菌子の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頭菌等,雖然寫の內容不少,但都圍繞“昆明の菌子極多”這個話題,Fpg

Fpg 句子之間の意思是連貫の,所以讀起來並不讓人覺得雜亂。 2.有合理の順序。

前面出現の“四周の景色非常秀麗„„”這段話,雖然各句都圍繞“四周景色”の話題,但因為句子間の順序不合理,讀起來同樣讓人感到不連貫。應該將第三句與第四句の順序對調一下,這樣第四句中の“它”才能指代“湖水”,整個語段讀起來才連貫。 3.要注意句子間の銜接過渡。

適當の運用關聯詞、提示語或過渡句,可以幫助我們銜接句子。如:表示關聯の“可是”,“比如”“例如”等這樣の提示性詞語來引出例子,使句子上下銜接自然,過渡流暢。

三、作文題目

每逢節日來臨,人們歡聲笑語,處處都洋溢著濃厚の節日氣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歡樂之中吧。以“節日”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 提示:

1.選一個具體の節日,可以是春節、端午節,也可以是國慶日、勞動節,還可以是其他節日。

2.除了描寫節日の場面,還應該寫出人們在節日裏の心情,並表達你の感受。

3.注意句子間順序合理,銜接自然,前後連貫。 審題

1:明確寫作の範圍和內容。該作文の核心辭彙是“節日”,圍繞某個節Fpg

Fpg 日來寫。

2:明確要求中の重要資訊,“話題の統一”“描寫節日の 場面”“節日裏の心情”“表達你の感受”“句子間順序合

理”“銜接自然”“前後連貫”。這些在寫作過程中,都要有充分の體現。 3:通過寫作要求及提示,我們能判斷出文章の體裁應該是以記敘文或散文為主,不能寫成說明文和議論文,這樣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在節日裏の心情和感受。

四、挖掘立意絕招

1.選取某一個節日,力求新穎,使本文能在眾多文章中脫穎而出。 2.關於節日の敘說,可以選擇不同の立意。我們可以用記敘文の形式說“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某一個中國の傳統節日裏發生の有趣の故事,從微觀層面細細描述。

3.也可以用散文の形式將某一個傳統節日の歷史淵源娓娓道來,從宏觀層面追溯千年曆史。

五、範文賞析

節日

金陽暖暖,投射出一室靜謐,輕啟窗簾,鑽進屋裏の風兒,攜來幽幽粽香,又是一年端午節!不由得勾起我の綿綿思緒,似青煙般隨風遠去,飄向那個粽香淡淡、節味濃濃の午後。

經過一個多小時の車程,父母和我終於來到了位於旅順の奶奶家。一進大門,撲鼻の飯香直沖鼻腔,頓時讓早已饑腸轆轆の我精神一振。例行公事地和迎在門口の爺爺打了聲招呼,我便奔向餐桌,操起筷子,Fpg

Fpg 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來,狼吞虎嚥了好一陣子。當我把目光從各色美食中“拔”出來時,恰巧瞥見被我忽視了很久の奶奶正滿頭大汗地在廚房中煮著粽子。升騰の水蒸氣帶著灼熱の溫度撲向她の面頰,額頭上、鼻尖上,那細密の水珠也不知是水還是汗,在陽光の映襯下,分外耀眼。她の一頭白髮如銀似雪,散發著柔柔の光。那光,應是她對兒孫堪比清泉般細膩、無私又源遠流長の愛吧!她滿臉の皺紋是無情歲月留下の痕跡,她微微顫抖の雙手佈滿了老繭。原來奶奶已經這般蒼老,可她現在這般辛苦又是為了誰呢?

想到這兒,我の雙眸不禁淚光漣漣。忽然,眼前出現一個盛著還冒著熱氣の粽子の白瓷盤,托著它の是一雙瘦削の手。抬頭,眸光流轉,竟見奶奶の臉。她慈祥の目光中盈滿無盡の愛意,微笑著說:“嘗嘗吧,奶奶自己包の,燙啊,小點兒口吃!”我微微頷首,見她枯瘦の手靈巧地剝開粽葉,將瑩白如玉の粽子放入我碗中。刹那間,幽幽粽香沁人心脾。夾下一小塊,再蘸點兒糖,放入口中,淡雅の清香與淺淺の甜蜜縈繞心頭,彌久不散„„

“奶奶又托人捎來粽子了,快來吃吧!”媽媽の召喚將我從回憶中喚醒。望著桌子上一個個翠衣緊裹の粽子,嗅著漸漸氤氳開の淡淡粽香,想像著咬上一口後唇齒間那化不開の香,我不禁抿嘴一笑。這般清香甜美、回味悠長の味道,若沒有浸透奶奶滿滿の愛,怎能散發出如此令人難忘の節日の味道呢?

我終於明白:節日の味道,其實是親情の味道;節日の味道,是無論走到哪里也忘不了の家の味道!

Fpg

Fpg

七、寫作素材 素材一

初五時不僅要吃餃子,而且餃子裏還要包上錢、棗、糖,每樣包6個。意思是:如果吃到帶錢の餃子,這一年就會發財,如果吃到帶棗の餃子,就會好運早來;如吃到帶糖の餃子,這一年就會過の“甜甜蜜蜜”,一家人和和睦睦。6是吉祥の數字。雖然這只是人們對新年の期望,但我們家還是繼承了這種傳統。 素材二

俗話說八月十五吃月餅,賞月。十四の月亮十五圓。那天我與家人做在月下邊吃月餅邊賞月。那月餅帶著濃濃の香味撲鼻而來,還伴有香甜の味道。天上一絲雲彩都沒有,靜靜の。只留一片墨藍色の天空。這我回想起小時候曾在北方生活過。那時有無數顆星星映在天上。那星星好像一個個金黃の梨掛在哪好似樹藤の天上。反正在印象當中月亮要比這裏大,星星也一樣。而且是黃裏透白の。

啊!我看見那月亮の下半部分有一些陰影。莫非那就是嫦娥の寒宮,我想像著嫦娥抱著玉兔坐在窗下看著天空。她の嘴裏還嚼著月餅。那月餅の皮是像冰一樣の精緻,那餡是像沙一樣軟。

今年嫦娥也學會節省了,她也沒做新衣服。她身上穿著那件白色の裙子配上長長の粉紅色の披肩,好似回到幾百年前の樣子。別有風韻。玉兔戴著一個卡通型の眼鏡,顯得好斯文。寒宮裏燈火通明不過用の都是蠟燭或是LED燈。門衛和傭人安排了很多。裏裏外外非常安全。生活不再是錦衣玉食,而是簡單樸素。嫦娥找到了自己の如意郎君,那人生Fpg

Fpg の俊美好似蘭陵王。他陪伴著嫦娥度過了中秋節。玉兔也不再是千年小妖了,它變成人形後有不少人追它。為此寒宮裏變得特別熱鬧。

八、寫作實踐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本次作文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Fpg

第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小专题语言要连贯练习新人教版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写作小专题 语言要连贯

【写作导航】

说话、做文章,应当语言连贯,衔接紧凑,文气通畅;不能上下文脱节,前言不搭后语。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呢?

一、话题统一,句式一致。 一段话中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该围绕共同的话题来写,使上下文叙述的对象保持一致;倘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会让人产生疑惑,弄不清楚到底要表述什么。如汪曾祺《昆明的雨》中描写菌子的部分,作者写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内容,其中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的笑话。虽然内容很多,但都是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一共同的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有时,在特定的语境里,还要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或相似,字数大体相同,句子形式对仗整齐,这样不仅能使语言连贯,节奏鲜明,而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叙事抒情透辟。

二、顺序得当,合乎逻辑。

写文章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或空间高低、远近顺序,而对于那些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或某种工艺过程的先后程序的内容,还要合乎一定的逻辑。

如“晚上月亮非常好,她挂在中天,虽说只有半边,但她一样地把柔和清澈的光辉洒遍了人间。清溪乡的竹木、草垛、山峰、篱笆、田畴、屋宇……通通蒙在一望无涯的洁白朦胧的轻纱薄绢里。”这段话中描写的“竹木、草垛、山峰、篱笆、田畴、屋宇”等景物,就缺少一定的顺序关系,这些景物从高到低应是山峰、竹木,从远到近应是田畴、屋宇、篱笆、草垛,因而应该按照这一顺序排列出来。

三、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语言连贯还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行文中可以适当运用关联词语、提示语、过渡句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承上衔接还是启下衔接,都要根据句式特点和句子负载的内容,做到合理、自然、连贯。

【例文引路】

发丝中的爱

岁月,从爱中流过。

【开头简洁】用一句话导入,概括了本文的“爱”的主题。

梧桐树下,从枝叶缝隙中洒下的阳光,把母亲又长又黑的发丝照得更黑更亮。微风中,发丝轻轻飘动,母亲望着远处一蹦一跳的小女孩,满是笑意。

【善用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母爱的细腻,如一丝夏风一样清凉。

早晨,女孩背着书包出发之前,亲吻母亲的脸颊。母亲的发梢触到女孩的鼻尖,犹如夏天的一丝丝凉风,沁人心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夕阳下,女孩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回来了。母亲在门口静静等待,望着回家的女孩,绽开满脸微笑。女孩攀着母亲的脖子,将脸埋在那柔柔的黑发里,一股清香在发梢间流淌。

【巧用动词】“一蹦一跳”用得极妙,写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特征,也反映了那个年龄的天真与无邪。

傍晚,母亲为女孩清洗头发。女孩顶着满头的泡泡,在阳台上嬉笑。母亲用清水将女孩的满头泡泡冲洗掉,用手柔柔地抚摩女孩的眼睛和耳朵,然后用毛巾轻轻地为她擦头。母亲轻轻地抚摩着女儿的短发,满眼的爱顺着指尖流淌。

【细节描写】作者重点描写“母亲为女孩洗头”,女孩的神态,母亲的动作,清晰可见。 长大后,女孩到了外地读书,离开了母亲。母亲为女孩洗着头,女孩的秀发瀑布一般散在母亲摊开的手里。母亲轻抚着女孩的发丝,对女孩的担忧和思念,流淌在女孩的每根发丝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1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里。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母亲的头发不再乌黑光亮。

当暮色悄然降临时,梧桐树下,母亲等待着,陪着她的是一地落叶。 【侧面描写】陪同母亲一起等待的是“一地落叶”,暗含着凄悲的色彩。 四下一片寂静,母亲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时间已迈入夏天,为何这风还是吹得如此寒凉。女孩已长发飘飘了,回来看望母亲。女孩露出幸福的微笑,母亲那枯草般的头发仿佛也有了精神。

傍晚,依然在阳台上,女孩乌黑飘逸的长发被夕阳镀上一层光辉。女孩为母亲清洗头发。月光下,母亲的长发闪着银色的光泽。女孩的手轻轻地拂过母亲的白发,一如母亲从前的手。

爱流淌在发丝里……,

【突出中心】通过“长发飘飘”与“枯草般的头发”的对比,来突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名师点评】

本文角度新颖,把母女之间的亲情融入发丝里,微妙而传神。文中,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烘托,使浓浓的亲情从发丝流淌到心间。使读者不自觉地关注女孩黑发的变化;对母亲长出的白发,持有一份无奈的心痛。二者形成对比,字里行间笼罩着淡淡的愁绪。结尾十分简短,照应标题,意境幽深,耐人寻味。

中小学精品试卷、试题、教案、复习资料 2

第7篇:语言要连贯

教学目标

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

2.掌握使“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

知识讲解

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例文讲解

读一读下面的语段,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案。 技巧点拨

一、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话题统一

例如《昆明的雨》中写昆明菌子极多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

1.最多,也最便宜的牛肝菌; 2.比牛肝菌略贵的青头菌;

3.菌中之王,味道鲜浓,无可方比的鸡土枞菌; 4.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

5.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采鸡枞的笑话。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二、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还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例如前面出现的“四周的景色非常秀丽。盈盈的湖水一直荡漾到脚边,却又缓缓地退回去了。水里小小的鱼儿,还有调皮的小虾,在眼前游来游去。像慈母拍着将睡去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拍着石案。”

三、语言连贯还应该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比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两段话: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

其中,运用关联词“可是”表示句子间的转折关系,使用“比如”“例如”这样提示性的词语来引出例子,还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个过渡句承上启下。

四、语境要和谐一致。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这段话: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五、表述角度要一致。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阅读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

一、三节保持连贯。 答案示例:含在饭菜里 尝着它 幸福满满 小试牛刀:

每逢节日来临, 大家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选一个具体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也可以是其他节日。围绕这个节日来写,保持话题的统一。

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 3.注意句子间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节 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漫漫哀思,悠悠伤怀,在这凄冷的节日里,迷惘的思绪如缕缕凉风吹拂到杏花村外酒家的店后,定是一片荒凉的坟墓,那里屹立着民族的魂魄。缥缈如烟的细雨,为这凄清的节日披上一层伤感而又销魂的挽衣。

段解:开篇用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来点题,此节日是—清明节。接着尽陈自己的丰富积淀和深刻感悟。

思绪纷飞,抵达汨罗江畔不朽的堤岸,听屈大夫低沉地哀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不悔!”世态炎凉,统治黑暗,污浊的现实中容不下屈原挺直的身躯,只有汨罗江滔滔巨浪才能读懂屈大夫千疮百孔的心灵。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人们用端午节祭奠屈原,然而在这清明落寞的节日里,又有谁去听听屈原跳动的心?

滔滔江水,咆哮的不是豪迈,不是激情,是悲壮,是哀恸,是为屈原,一代民族魂魄逝去而奏响的挽歌。端午佳节,喜庆不是人们的过错。汨罗江畔,龙舟拂水而过,人们的呐喊与助威却与屈原投江的苍凉悲壮形成强烈的反差。喜庆不属于屈原,只有这清明的萧瑟才足以抚慰逝去的灵魂。

段解: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缅怀祖先的节日,小作者很自然的想起屈原,一个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勇士。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弓兮射天狼。”青衫白衣,这是清明的装束,是忠贞的色彩。没有春节的声声爆竹,没有中秋的朗朗明月,也没有元宵佳节的张灯结彩。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有的是燃灰,是香熏,是泪水,是面对深邃苍穹最真挚、最诚恳的缅怀和祈祷。

清明,属于精忠报国的岳飞,属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属于赤血丹心的文天祥——八百里路,开拓与进取是不尽的动力;三十功名,国家与民族是不灭的情怀。

段解:此段以清明为话题,围绕着祭奠和缅怀这个中心,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收回思绪,站在列祖列宗的墓前,我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烧一柱香。在清明节这伟大的节日里,你们就是不朽的忠魂!

段解:篇末,表达了对中华民族脊梁的缅怀。点明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以说,本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本文以简洁而醒目的“节日”为标题,尽陈自己的丰富积淀和深刻感悟,成就了一篇美文。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内,能构架出语言如此流畅的文章,实属难得。本文引用古诗词,不仅表现屈原美好的品德,更带领读者品味浓厚的民族节日气息;诗化的语言,将人物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然流畅、含蓄隽永。 课堂小结: 1.话题要一致;

2.还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3.还应该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4.语境要和谐一致; 5.表述角度要一致。

习作展示

过年 ,我的最爱

宝鸡市第一中学2019届13班 肖文琪

绵长的水泥路已被冷艳的红光所掩盖,那是鞭炮的碎屑,像是一夜之间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暴风雪,吞没了来往的一切,车辆与行人都不见了踪影,淹没了家家户户中的欢声笑语,远处传来的几声吆喝与赌博的声音,还夹杂着烟味,悠悠的飘过来,人家楼房前悬挂的几盏灯笼,发出淡淡的、清冷的光辉。我甚至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大年三十,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过去的大年三十绝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那时的我在乡下,还未到过年,就已经充满了年味。家家户户门前悬挂起大红灯笼,门前的青石台阶仔仔细细的洗得发亮,门上的红漆在此时也显得格外鲜亮,人家的大门也都敞开着。人们走街串巷,好不热闹!最欢快的,莫过于我们这些小鬼了,人人都穿着新衣,跟着小伙伴们在街头放鞭炮,时不时往人家的鸡窝和猪圈里扔几个二踢脚,弄得鸡飞狗跳,大人们也不和我们一般计较,这便成了我们嚣张的资本。受到长辈们的红包必然是免不了的,从他们的手里接过厚厚的红包,就赶忙去找小伙伴们炫耀一番,这便是我们开心的资本了吧。 一大家人总要一起去走街串巷,爸爸和他的朋友们喝个烂醉,小狗们也欢快地在桌下踱来踱去找骨头吃。偶尔还有几朵绚丽的烟花升上天空,将天的半边都照亮了,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将新年的天空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

而如今,家家户户都竖起了冰冷的铁门,即使是家乡,也品不出那种令人向往的年味,孩子们只把键盘、鼠标以及那窄窄的手机屏幕作为自己唯一的玩伴,街头冷冷清清,落叶纷飞。这难道就是我们对传承了五千年,也辉煌了五千年的传统节日的诠释?难道这一切注定要成为不可挽回的悲哀?

我立在死寂的路旁,擦燃了一个二踢脚,愿他的呐喊能在我的心中激起对往事的回忆,可他也沉默了,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过年,我的最爱,而如今只能成为一种向往……

中秋明月

宝鸡市第一中学2019届13班 韩茹雪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中秋月更圆。早就听闻今年的月亮“非比寻常”,等啊等啊,终于盼来了一年中秋。

待到夜幕降临,我早早跑下楼去,生怕一迟,月亮就躲在云层里不愿出来了。没过多久,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欲抱琵琶半遮面似的慢慢出现在天幕。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金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银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院子里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它穿着高贵的银袍,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天边,将它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它是纯洁的象征,天使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它璀璨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真是秋月似水啊!整个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月光下,人们那多姿多彩的的生活,犹如一支优雅宛转的月光奏鸣曲。皎洁明亮,珠圆玉润。如此美景,本应诗兴大发或高歌一曲,可看着看着,我却陷入了沉思……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家家餐桌前都围满了亲人,这时平日里很难察觉到的暖融融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每个人的周围。可月亮自己呢?却一直孤独地驻留在夜空。偌大的夜空,竟无一颗明星能与她争辉。她的美,是供世人欣赏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因此,明月才会如此美丽,才能够美的让人痴迷。不知世人的目光给了明月何种满足,让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青春不老,冰清玉洁。

母亲的呼唤拉回了我早已飘远的思绪,临走前,我回头望向天空,那轮明月仍挂在天边,散发着清冷的光,照亮了孤寂的天空,夜照亮了我迷茫的心。

第8篇:《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

上传: 更新时间:2011-10-27 19:29:31

《 语言连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连贯题的基本题型。 2.掌握解答语言连贯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解答语言连贯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

【课型模式】:分析高考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简程】 第一课时

要点:明确考点要求,解析语言连贯

一、 解读考纲: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二、考点阐释:

此考点屡次在高考试卷中出现,2009年共有八套,分别是全国卷1第4题(客观选择题),全国卷2第4题(选择题),重庆卷第

19、20题(与仿句和变换句式相结合),辽宁卷第15题,江西卷第5题,浙江卷第5题,广东卷第4题,宁夏、海南卷第15题。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语言连贯。

三、命题特点:

语言表达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语文高考的重点。连贯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不但在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第ⅱ卷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句子等都涉及连贯的知识。语言连贯属于修辞范畴,语言连贯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更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共有两种题型,一种排序,一种是语句复位。

四、考题类型 简介考题类型及题型

1、客观选择题: ①选择句子连贯的项 ②定位选句 ③定句选位 ④选择排序正确的项

2、主观表述题: ①给多个句子排序

②找出并修改不协调连贯的句子 ③补写衔接、过渡的句子 ④排序、修改、补写的综合型 走势:

1、单一型转向混合型

2、客观性转向主观型

五、经典高考题热身 (09全国卷1)4. 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答案】b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注意用排除法。

【答案解析】(首先确定③应该作为首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而⑤不能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因此排除c和d,“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同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横线之间的标点也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09宁夏、海南)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 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② 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 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 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 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 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6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答案】c 【考点】考查语言的衔接,语言的连贯。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四个选项首句就是④和⑤的区别。从逻辑上看,应该先⑤后④,排除a、b两项。再从内容的相关、衔接上看,⑤的“阳光少年”和④的“阳光运动”紧密相关,故⑤后面可以用④,排除d 【思路分析】考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先把内容相关的放在一起,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如有标志词(如“也”、“还”、“可见”),可据标志词排序。

【思路分析】语言的连贯,很多省市都放在第ⅰ卷中考查。解题步骤:明确选文的文体,议论类往往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

六、课堂练习

《创新设计》板块二1——6题

七、总结: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要点:语言连贯解题方法

一、 导语

语句排序既考查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序组合;这种排序组合,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容、写作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二、语言连贯解题方法

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

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

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角度,并由此选取正确合理的表达方式。 方法一:对象(角度)一致

例: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①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

②在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 ③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 答案:③ ① ②

解析:第③句“满天的星星”正是走出帐篷后看到的景象,①句又承接③中的“星星”在陈述,保持了话题的一致性,②又承接①从作者说起“这里看星星”且和下文比喻接得很紧。

<二>顺序要合理

a、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按各句陈述内容的时间先后作为排列顺序。这主要用在记叙或说明性的文字中。

例: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a.①②

b ②①

答案:b 解析:第一句中按时间顺序应先说过去,后说现在,所以应先选②再选①。

b、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高到低。或从上到下,从或左到右,或从外到内排列句子。 例: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案: ③①②④⑤⑥

解析:本段话是按照来到小城→城中小河→小河的情况→走出小城→城外丘陵→山丘脚下这一空间顺序来排列的。

c、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等。 方法二:内容合乎事理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息息相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 )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1)将下面四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前后照应和衔接: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

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③经济发展了

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2)为使语意连贯,适合填人两处括号中的关联词依次是: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1)④③①② (2)而、又

解析:所给的四个句子在逻辑上有严密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因,经济发展是果,经济发展是因,同各国的交往频繁是果,上面一切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所以本题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的。

<三>语言要衔接、呼应 1. 前后排序要照应 2. 句式要一致 3. 问答要一致 方法三:前后对称照应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 ①

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① 改为: ② 改为:

答案:① 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 ② 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解析:由“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可知,画线句子均应调为由动宾结构的短语构成的句子才使整个句子连贯。 4. 总起与分承要照应

例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字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分析:综观所给的文句,句④是具有根据性的句子,也是下文叙述的方向。按照合理的顺序,下面的内容应该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句②是写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于是,几个句子的排列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各句之间形成了合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连贯的语段。这种总——分的叙述方式,是常见常用的,因而难度不大。

答案:④②①③⑤。

5. 词语要照应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解析】仔细考察文本所提供的前后语境,虽然①③⑤句都是以“时而”开头,但与横线处前一句“时而在水上遨游”能紧密相承的,最恰当的只能是③。与横线处后一句紧密照应的,当然是与“人”相关联的②④。由此,答案已经出来了。如果还不放心,你可以a项提供的句序为纲,再阅读一遍。“沿着水边”藏到“草丛中”,离开“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这样的表达合情合理,同样符合于行文的照应性原则。【答案】a。 6. 情境氛围要一致

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有时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境要保持一致。即前边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是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等等。 方法四:情境氛围一致

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_______崖壁上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给定语句中的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萧条、冷落、沉寂的情景氛围。如果把握了这种基调,就不难解答这道题目了。a项中的五彩屏障是暖色,c项中的夕阳落照也是暖色,d项中的“透明的羽翼”是亮色。这三项都与给定语句中的冷清的氛围格格不入,只有b项的情景氛围才与给定语句中的氛围相同。因此,答案当然是b项。 7.句式要对称,音节要协调音节匀整和谐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对称和谐。 方法五:音节匀整和谐

例.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本题包括语意连贯,音节和谐两项要求,答案是d。句(1)意思是说,深秋季节置身山顶“俯瞰”,下面是俯瞰所见景物,“美景尽览”是总收;如果“俯瞰”像句①那样后续,则读起来不顺口,不和谐。句(2)全句写“远眺”和“近看”之所见。“远眺”“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依然是“群山”之景,“白云缭绕”是“群山环抱”之中的景物,故应先“林”后“云”。

8. 为使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方法六:巧借顶真反复

三、解题方法小结

对象(角度)一致 内容合乎事理 前后对称照应 情境氛围一致 音节匀整和谐 巧借顶真反复

四、巩固练习: 板块二7——11题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要点:语境类和非语境类连贯解题方法

一、 导课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 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排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言连贯排序知识,基本篇章结构知识,逻辑知识等。

解析:先看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独坐书斋,怡然自乐,惟书为友。在此好情趣之下,自己平时喜好的一些东西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再看所给的四句,它们相对独立构成一个语段,与前面已给定内容在语法上、结构上等方面没有直接联系;主要联系体现在意蕴上,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系。这四句都是写室外的所见、所闻,那么“窗外”一词极有可能就是由所给定内容(室内以书为友)到要求排序内容(室外景象及感受)的过渡。可初步确定③句为首。③句与①句皆为所见景象,应连在一起;②④句皆为感受,应在其后。④句开首有指代词“这”,而内容与“所见”直接相关,自应放在③①之后;②句写听觉,是对视觉所体现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可放在最后。

二、解题方法指导

从命题的基本形式看,语句排序题型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类排序题的连缀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一)非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例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简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然后连缀排列顺序。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二)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1.直接设置语境类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例题]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简析]首先对所提供的四个语句进行排序。这几句话主要是描写行动的,人们的行动很迅速、很勇猛,为什么?是因为“听到了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因此,④句应放在首句的位置。下面的几个语句应注意前后承接,通常思路为:①先不顾疲劳,再行动,这样,②句应放在行动性较强的①③句之前,结合四个选项,初步选定c,即④②③①。然后分析整体语境。整个语段要表达的是:野营队来到村里,然后抢收。这样,来到村里——听到广播——不顾疲劳——扔下背包——投入战斗,自然连贯,语意贯通;①句自然作“投入战斗”的状语,排序基本确定为④②③①。最后再审察调整。经过语境分析,句间关系分析,确定无误。 2.间接设置语境类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下面结合有关试题具体分析。

[例题]根据题目要求,排列下面句子。

a.又有情韵 b.与一般的通俗歌手完全不同c.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d.李娜的演唱高亢粗犷要求:①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②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

[简析]对上面四句的语序排列,要求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要“强调李娜的演唱特点”,应该排序为d—a—c—b;“强调李娜与一般歌手的区别”则应当排序为b—d—a—c。

总结这种间接设置语境类题的排序方法,应当是①弄清题目要求;②进行局部连缀;③根据要求最后排定次序。

三、课堂练习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为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解答本题关键在对叙述角度的认定。综观所给材料和文句,显然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写的,所以顺着上文最好就是先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这样的描述给人一种统一的感觉。再从下文看,它把对联的内容说了出来,那它前面最好紧接着的就是“对联一副”。这样看,a项与上下文的衔接似乎都不太好;c项虽与下文衔接得好,但与上文衔接松了一些,因为它不是从“门”说起的,而是跳着的“元代石刻”作话头了。d项前一句与上文衔接,但后一句上下文衔接就不紧。因而答案只能是b。

四、小结

辨别语句是否连贯,要注意以下三点:

1、理解句意。在一个语段中,要看句与句的现有关系是否成立,怎样调整才更加顺畅;

2、话题必须一致,否则主语变换多,句子便不连贯;

3、要注意分析语言的表达特点,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然后考虑衔接问题。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群体犯罪心理研究分析下一篇: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