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上机实验要求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课程上机实验要求

工科专业偏理科类课程的上机实验环节设置研究

摘要:工科专业偏理科类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增加上机实验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水文统计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实验设置、前期准备和实验注意事项等问题,以期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偏理科类课程;工科专业;上机实验;水文统计学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是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我国高校第一大学科(共55个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中,有些课程偏理科,理论性较强,以致教师和学生在该门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都感觉比较吃力。专业基础课中的实验教学对于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非常重要,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统计学课程为例,探讨了上机实验环节的设置,以期为提高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一、水文统计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水文统计学是根据水文现象的特点,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用于水文数据的分析并做出推断的学科,它是水利工程学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水文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常见水文统计计算方法、P-III型水文曲线绘制以及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常见的水文数据处理技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文水力计算、流域水文模型等课程以及今后从事水文专业教学及其相关研究打下基础。但课程基本概念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数学基础要求高。

按照高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审,黄振平、陈元芳主编的教材,教学内容一共包括12章,其中第1~5章为概率部分,第6~9章为统计部分,第10~12章为其他部分(包括误差理论、随机过程和时间序列分析三部分)。学时安排各高校大多在32~40学时之间,实验学时一般为4~8学时。

课时短、内容多、任务重是本课程面临的现实问题,所以压缩教学内容和实验学时是讲授本门课程的教师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如何压缩,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做法。笔者自2008年承担水文统计学教学至今,也进行了不同的尝试。目前在教学中,课堂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二、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领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不可替代的手段。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能深入理解专业基础课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水文统计学教学内容都是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水文概率计算与分析,理论性强;但只学理论、方法,而不应用于实践,学生学完之后会很快将知识还给教师,所以开设上机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较好的途径。为此,在对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第7章开始,每一章都至少开设一个上机实验(见表2)。

三、实验内容的选择

第7章水文频率计算是本课程核心的教学内容,P-III型曲线的相关内容更是本章的重点,所以“Excel下的P-III型曲线的绘制”实验的安排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海森几率格纸的绘制、参数的适线法估计、曲线的绘制和拟合程度的判定,其中海森几率格纸的绘制需要保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所以安排4学时。课堂授课阶段要对该方法进行初步的讲解。

第8章假设检验的“Excel下的水文数据的非参数假设检验”实验内容包括:整体分布的假设检验、独立性检验和一致性检验,实验较为简单,安排2学时。但在实验准备阶段,需要授课教师准备好需要的水文数据。

第9章回归分析的“SPSS下的水文曲线回归分析”实验内容包括:水文数据的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较为简单,安排2学时。在实验准备阶段,需要授课教师准备好需要的水文数据,同时在前期需要学生下载并学习SPSS软件,不然实验无法进行,所以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完成SPSS软件基本知识的学习是该实验顺利完成的关键。

第11章随机过程的“Excel下的水文序列的Markov预测”实验内容包括:水文数据的状态划分、计算转移矩阵、一步及多步转移的预测。其中转移矩阵的计算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需要保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所以安排4学时。

第12章水文时间序列分析的“Excel下水文时间序列组成成分识别”实验内容包括:水文数据趋势成分识别和检验(利用滑动平均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突变点的识别。数据量较大,所以安排4学时。

四、教学效果分析

目前,一般高校本课程实验安排为4~8学时,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自行选择实验内容。其中“Excel下的P-III型曲线的绘制”实验应该是必选实验。近年来,本人在授课过程中,选择“Excel下的水文序列的Markov预测”实验作为另一个实验。通过课后学生的评价,上机实验环节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见表3)。

五、结语

1.水文统计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突出水文的特点,学生的意见会比较大,教学效果也会较差,所以这些实验的设置对于学生加深水文统计学课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这5个实验都要求授课教师在前期准备大量的水文序列数据;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学习相关的软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以及前期相关知识的学习与互动,可以增加师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工科专业偏理科类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增加上机实验环节可以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占秀,万青,杨历.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中实验环节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9):250-251.

[2]王春振,邓欢,金鑫,等.刍议桂理工水文统计学教学中的几点问题[J].科教文汇,2014,(284):38-39.

作者:李建林 郑继东

第2篇: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首先对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从几个主要方面对本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该课程教学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上机实验 教学改革

1 獨立学院的定义

独立学院,也可称之为独立二级学院,是指利用社会资金,由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以民办机制进行运作和管理,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进行独立管理并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的产物,其开设的专业很多都是具有旺盛就业需求的热门应用型专业。

2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方针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都是本科第三批次录取,高考考分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因此就综合素质而言,确实略微逊色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如下一些特点:

(1)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差,在课堂上听课也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课堂上和任课教师的互动也不如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

(2)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习起来更加困难,更加有畏难情绪。而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更加感兴趣。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不如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作业抄袭的情况也更为突出。

(4)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相较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不良影响,经常出现一个宿舍的几位同学在一门课程同时不及格的情况。

关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针,显然需要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制订,而且肯定需要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针有所区别。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针,尤其是理工类人才培养方针应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素养,同时更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热门行业人才的需求。

3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简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数据库技术和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并且能够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熟练地进行数据管理。

4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上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任课教师往往沿用针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选用的教材也和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所使用的一样。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仍然更加偏向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具体的数据库应用介绍得很少,上机实验教学学时也偏少。部分学生由于畏惧某些较难的理论知识,而大大降低了对本课程的兴趣。

(2)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上机实验教学更感兴趣,但由于理论知识学习得不够扎实和到位,导致在上机实验教学中,很多在教室里讲授过的知识相当于还要再讲一遍,浪费了宝贵的上机时间。

(3)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上机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任课教师的依赖心理,例如写SQL语句进行查询,尤其是较难的查询,总是希望老师能够直接给出语句的基本框架,而不愿意自主思考和探索。

(4)由于对上机实验教学环节普遍缺乏合理的考核机制,一般也不会单独设立上机考试,因此对学生缺乏约束,上机实验的完成质量,对期末考评的影响很小,从而也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上机实验教学环节的积极性。

(5)上机实验教学相比理论教学,显得不够科学规范,而且也不指定上机实验教材,很多时候用一些自编的讲义,随意性相对比较大。

5 认真梳理上机实验教学体系中的知识点,重新设计上机实验的具体内容

针对上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教学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认真梳理上机实验教学体系中的所有知识点,也就是把上机实验教学环节本身也看成一门独立的课程,而不是将其视为理论课程的“附属环节”,把上机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主要按照核心概念层、基础理论层、应用理论层、实用技术层等层次模型建立上机实验教学体系,并确定每个层次中各知识点的认知层次。例如对于SQL查询,其核心概念层就是SQL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基础理论层就是select语句的基本格式及其相应的子句,应用理论层就是各种具体的查询方法: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实用技术层就是构造具体查询语句,尤其是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的一些实用技巧。

根据以上梳理的知识点,重新设计上机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在具体内容组织上,比以往更加强调与“数据库设计”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上机实验的训练,强化对数据库设计能力和方法的培养。

6 对上机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

对于上机实验教学环节,同样需要探索其教学方法的问题,这一点在以往的上机实验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在以往的上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单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不加干预,很多学生根本就做不出来;如果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生自己根本不思考,又成了“填鸭式”教学。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初步探索和尝试合理地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启发式、交互式和情景式等教学法,比如说进行SQL查询时设置“填空题”,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查询思路,根据已有的提示将查询语句填充完整;设置“改错题”,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将查询语句中的错误改正;设置“一题多解”,培养学生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实现查询。

7 对上机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探索

(1)每次的上机实验报告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完成并提交,上机实验结束后立即提交至任课教师的邮箱中或者FTP文件夹中。

(2)增加单独的上机实验考试,考虑到阅卷的方便,目前考题是以SQL查詢题目为主。这方面其实是需要克服不少困难的,比如考试机房的安排,相邻学生的考题应有所区别,除了任课教师外还需要增加其他的监考人员等。

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还打算降低期末笔试考试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争取能够降低至60%,单独将上机考试考核成绩设置为20%,其它平时成绩占20%,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上机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

8 上机实验教材和教案的规范化

本次教学改革还初步尝试将上机实验教材进一步规范化,按照能够公开出版的教材要求进行撰写,另外还初步尝试对上机实验教学环节撰写规范化的教案。当然以上这两个方面还需要今后日益完善。

9 教学改革反馈情况(见表1)

10 结束语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具有相当强的应用实践性。在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实施上机实验教学时,一定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认真梳理上机实验教学中的知识点,并且采取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情况,希望能够对该课程教学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上机实验教学改革(2014J239)

参考文献

[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程晨.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21):21-21.

[3] 王钟庄,邓伦丹,吴赟婷.独立学院数据库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154-155.

[4] 王云,李丛.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0(21):126-126.

[5] 曾凡军.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6):10204-10205.

作者:程晨

第3篇:《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上机实验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研究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多种改革措施,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SPSS;考核方式;改革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方法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它主要是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1]。生物统计学是我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水产饲草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抽象、公式繁多、内容枯燥,是学生们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2]。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生物学领域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3]。可见实验教学在生物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环节并对其适时改革。

一、SPSS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目前,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可选用的软件有Excel、SPSS、SAS、Oringin和R软件等[4-7]。其中SPSS为专业统计软件,其统计分析功能较强,是复杂、大型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工具[8]。SPS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易学、易用、易普及”是SPSS软件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广大数据分析人员对其偏爱有加的主要原因。SPSS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大量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完善的数据定义操作管理、开放的数据接口、灵活的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选SPSS软件作为上机用统计软件。由于SPSS软件版本多,而且多为英文版,对于初学者来说中文版本更为适合,因此我们专门购买了SPSS17中文多国语言版本。

SPSS软件运行时有多个窗口,各窗口有各自的作用,但是想快速入门,只需要熟悉两个基本窗口即可,他们是数据编辑窗口(SPSS Data Editor)和结果输出窗口(SPSS Viewer)。数据编辑窗口是SPSS的主要程序窗口(见图1),其功能主要是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录入数据和管理数据。数据的录入一般分两种方法:(1)在数据编辑窗口里,新建数据,首先打开数据编辑窗口的左下方“变量视图”,在里面定义需要录入数据的变量名称以及其他选项,如图1中的“品种”、“血糖值”就是变量名,然后回到数据视图,可以在定义好的变量下录入相应的数据。(2)在数据编辑窗口里,可以直接打开已经存在的数据,如“.cav、.xls、.dbf、.txt”等形式的数据资料。SPSS结果输出窗口是SPSS的另一个主要窗口(见图2),它的主要功能是显示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及图形。SPSS结果输出窗口中显示的结果等信息可以保存起来,以后需要时候可以再打开查看结果。

二、数显互动系统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的上机操作实验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SPSS统计软件的初学者来说,只是口述SPSS统计软件的各种操作是不够的,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会手忙脚乱。因此我们使用的是Motic第二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该系统由教师主控单元、学生终端单元和链接教师和学生间的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可进行图像的实时数字传输,实现师生双向信息互动和文件传送[8]。

生物统计学的整个上机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老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前老师要以例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和操作,教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在主控单元计算机屏幕进行数据分析操作,每名学生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从电脑上看到教师分析数据时的每一个操作动作,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次上机的详细操作步骤。(2)学生操作:学生针对本次实验内容自己上机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在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可以举手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内容。(3)写电子版实验报告:只用SPSS分析完数据还不够,还要会分析最终结论(即统计推断)。因此学生要把实验的主要结果(图、表等)和最终结论填写到实验报告中。最终以Word的形式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

三、生物统计学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3]。以往的上机考核多以上机实践总结和考勤作为评分标准,学生在写上机实践总结时往往存在抄袭,而且文笔好的学生写的总结内容丰富全面,可能得了高分,这样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水平难以准确地给予评价。因为我们针对上机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上机考核中增加了电子实验报告和上机考试这两部分。电子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上当堂完成实验操作结果那部分,既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对每节实验课是否掌握的依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电脑运动能力(Word)。上机考试主要是针对整个上机实验内容进行抽样考试,我们事先出各种类型的试卷,针对不同的班级随机抽取一个类型的试卷进行上机考试,因为班级多,而计算机机房的电脑有限,只能采用各个班级轮流上机考试。为了杜绝了不同班级考题一样及考题外漏等问题,我们分别出了A、B、C等多种类型试卷。最终,上机总分=考勤(10%)+电子实验报告(20%)+上机考试(70%)。

四、结语

通过以上SPSS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以及多元化评定上机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得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理解、操作等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因此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应用知识[9]。尤其是在做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合理试验的设计,运用SPSS统计软件,针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M].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57-60.

[3]张强,张建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5(6):15-18.

[4]梅花,白乙尔图.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例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l2,(7):217.

[5]朱水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6]姜红霞.origin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82-83.

[7]马相如.自由软件R及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J].科技传播,2010,(3):81-82.

[8]韦若勋.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Excel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185-186.

[9]鄭惠玲,魏泽辉.畜牧兽医专业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9):170-171.

作者:白俊艳 徐廷生 张小辉 武晓红 吴秋珏 李宏伟 杨峰 张春豪 贾百威

第4篇:上机实验要求

一、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上机实验前应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以提高上机实验的效率:

1. 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C编译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 复习和掌握与本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3. 准备好上机所需程序。要仔细弄清题意,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算法。在选择算法时,应当是在理解现有算法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画出流程图再设计源程序。手编写程序应当书写整齐,并经人工检查无误后才能上机,以提高上机效率。切忌不编写程序或抄袭他人程序,注意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作风。

4. 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率先作出估计;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上记号,以便在上机时给予重视。

5. 准备好调试和运行时所需的数据。

二、 上机实验基本步骤

上机实验时应该独立上机。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除了系统问题外,一般应自己独立处理,不要轻易举手问教师。尤其对“出错信息”,应善于自己分析判断。这是学习调试程序的良好机会,碰到困难时切忌轻易放弃。

上机实验一般应包括以下步骤:

1. 调出C编译系统,进入C工作环境,如Turbo C2.0集成环境。

2. 输入自己编好的程序,注意正确的键盘输入指法。

3. 检查一遍已经输入的程序是否有错(包括输入错误和编程中的错误)。

4. 进行编译。如果编译和连接过程中发现错误,屏幕上会出现“出错信息”,则根据提示找到出错位置和原因,加以改正,再进行编译„„如此反复,直到顺利通过编译和连接为止。

5. 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合理。组织多组实验数据,分别从不同情况下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6. 输出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特别要进行上机调试记录(尤其是出错情况和排错记录),调试数据和运行结果记录、心得体会等。

三、 撰写实验报告

做完实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和提高,这是整个实验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更不能敷衍了事。针对本课程的实验特点,建议在书写实验报告时应包括如下内容。

1. 实验目的

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着手做一个实验的时候,必须明确实验目的,以保证达到课程所指定的基本要求。在写实验报告时,要进一步确认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 实验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要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来达到的。根据教学安排、进度、实验条件、可提供的上机时数、学生的基础等因素,逐步完成。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是指本次实验中实际完成的内容,在每一个实验题目中,一般都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其中有些具体要求是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而提出的。因此,在实验内容中,不仅要写清楚具体的实验题目,还应包括具体要求。

3. 算法和流程图

算法设计是程序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本章的某些实验题目给出了方法说明,有的还提供了流程图,但有的没有给出流程图。如果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使用的算法或流程图和本书中给出的不一样,或者书中没有给出算法和流程图,则在实验报告中应给出较详细的算法说明与流程图,并对其中的主要符号与变量作相应的说明。

4. 程序清单

程序设计的产品就是程序,它应与算法或流程图相一致。程序要具有易读性,符合模块化和结构化原则。

5. 运行结果

程序运行结果一般是输出语句所输出的结果,对于不同的输入,其输出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在输出结果之前一般还应注明输入的数据,以便对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6. 调试分析和体会

这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项。实验过程中大量的工作是程序测试,在调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能积累一点经验,提高编程的能力。因此,对实验的总结,最主要的是程序调试经验的总结。调试分析也包括对结果的分析。体会主要是指通过本次实验是否达到了实验目的,有哪些基本概念得到了深入理解等。

第5篇:上机实验报告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上机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日期:√实验室:实验室挂牌名称或教室编号 实验台号:桌子右上角的编号同组者:无

(以上填写不全扣1分)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与记录:√(注:无记录的实验报告不及格) 实验结果分析:√(加分的依据)

备注:实验项目名称:实验

一、调试程序的使用

实验

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

三、宏程序设计

实验

四、中断程序设计

第6篇:上机实验内容与要求

《土木工程CAD》上机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上机实验内容(20学时)

实验一基本操作

实验二基本绘图命令

实验三基本编辑命令

实验四图形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一)

实验五图形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二)

实验六绘制建筑平面施工图

实验七绘制建筑剖面施工图

实验八绘制建筑立面施工图

二、上机实验要求

实验一熟悉软件环境、设置自己基本绘图参数

实验二能够熟练使用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包括:点、直线、圆、圆弧、矩形、多边形等图形元素的建立方法,多段线的绘制方法,样条曲线的绘制方法,图案填充方法

实验三能够熟练地建立对像选择集,以及使用基本编辑命令,学会对象捕捉与对象跟踪方法

实验四学会图形显示的特性和控制图形显示的几种方法,及图层的设定、线型、线性比例、图形比例的设定

实验五学会块的设定与插入方法、图形的外部引用方法、尺寸及文字的标注方法

实验六能够熟练地运用AutoCAD绘制建筑平面施工图

实验七能够熟练地运用AutoCAD绘制建筑剖面施工图

实验八能够熟练地运用AutoCAD绘制建筑立面施工图

第7篇:数据库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用SQL语句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了解掌握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提供完整性检查的方法以及违约处理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XP 和 SQLServer200

5三、实验内容:

参照完整性定义

参照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

属性上的约束条件的定义(1.不允许去控空值 2.劣质唯一 3.用CHECK短语指定列值应该满足的条件)

属性上的约束条件检查和违约处理

元祖上的约束条件的定义

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

修改表中的完整性限制

定义触发器

激活触发器

四、程序源码与运行结果

一、定义SC中的参照完整性。

CREATE TABLE SC

( Sno CHAR(9) NOT NULL,

Cno CHAR(4) NOT NULL,

Grade SMALLINT,

PRIMARY KEY (Sno,Cno),

FOREIGN KEY (Sno) REFERENCES Student (Sno),FOREIGN KEY (Cno) REFERENCES Course (Cno));

二、显式说明参照完整性的违约处理示例。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9) NOT NULL,

Cno CHAR(4) NOT NULL,

Grade SMALLINT,

PRIMARY KEY(Sno,Cno),

FOREIGN KEY(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FOREIGN KEY(Cno) REFERENCES Course(Cno)

ON DELETE NO ACTION

ON UPDATE CASCADE

);

三、在定义SC表时,说明Sno,Cno,Grade属性不允许取空值。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9) NOT NULL,

Cno CHAR(4) NOT NULL,

Grade SMALLINT NOT NULL,

PRIMARY KEY(Sno,Cno),

四、建立部门表 DEPT,要求部门名称 Dname列取值唯一,部门编号Deptno列为主码。(列值唯一)

CREATE TABLE DEPT

(Deptno NUMERIC(2),

Dname CHAR(9) UNIQUE,

Location CHAR(10),

PRIMARY KEY(Deptno)

五、Student表中Ssex只允许“男”或“女”。(用 CHECK 短语指定列值应该满足的条件)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NOT NULL,

Ssex CHAR(2) CHECK(Ssex IN(„男‟,„女‟)),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六、当学生的性别是男时,其名字不能以 MS.打头。(元组上的约束条件的定义)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Sname CHAR(8) NOT NULL,

Ssex CHAR(2),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PRIMARY KEY(Sno),

CHECK (Ssex=„女‟ OR Sname NOT LIKE „ MS.% ‟)

);

七、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

CONSTRAINT <完整性约束条件名> [PRIMARY KEY 短语ㄧCHECK 短语]

例1:建立学生登记表Student,要求学号在90000-99999之间,姓名不能取空值,年龄小于30,性别只能是“男”或“女”。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NUMERIC(6)

CONSTRAINT C1 CHECK(Sno BETWEEN 90000 AND 99999),

Sname CHAR(20)

CONSRAINT C2 NOT NULL,

Sage NUMERIC(3)

CONSTRAINT C3 CHECK(Sage < 30),

Ssex CHAR(2)

CONSTRAINT C4 CHECK(Ssex IN(„男‟,„女‟)),

CONSTRAINT StudentKEY PRIMARY KEY(Sno)

);

例2:建立教师表 TEATHER,要求每个教师的应发工资不低于3000元。 应发工资实际上就是实发工资例Sal与扣除项Deduct之和。

CREATE TABLE TEATHER

(Eno NUMERIC(4) PRIMARY KEY,

Ename CHAR(10),

Job CHAR(8),

Sal NUMERIC(7,2),

Deduct NUMERIC(7,2),

Deptno NUMERIC(2),

CONSTRAINT EMPFKey FOREIGN KEY(Deptno)REFERENCES DEPT(Deptno),CONSTRAINT C1 CHECK(Sal+Deduct >=3000)

);

八、限制修改表Student中的约束条件,要求学号改在900000-999999之间,年龄由小于30改为小于40。(修改表中的完整性)

可以先删除原来的约束条件,再增加新的约束条件。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CONSTRAINT C1;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ONSTRAINT C1 CHECK(Sno BETWEEN 900000 AND 999999),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CONSTRAINT C3;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ONSTRAINT C3 CHECK(Sage <40 );

九、SQL 使用 CREATE TRIGGER 命令建立触发器,其一般格式为

CREATE TRIFFER <触发器名>

{ BEFORE AFTER } <触发事件> ON <表名>

FOR EACH {ROW STATEMENT}

[WHEN <触发条件>]

<触发动作体>

例:定义一个BEFORE 行级触发器,为教师表Teacher定义完整性规则“教授的工资不得低于4000元,如果低于40000元,自动改为4000元”。

CREATE TRIGGER Insert_Or_Sal

BEFORE INSERT OR UPDATE ON Teacher

FOR EACH ROW

AS BEGIN

IF (new.Job=‟教授‟)AND(new.Sal<4000)THEN

new.Sal :=4000;

END IF;

END;

十、执行修改某个教师工资SQL语句,激活上述定义的触发器。

UPDATE Teacher SET Sal=800 WHERE Ename=„陈平‟;

执行顺序是:

 执行触发器 Insert_Or_Update_Sal;

 执行SQL语句“UPDATE Teacher SET Sal=800 WHERE Ename="陈平";"  执行触发器Insert_Sal;

 执行触发器Update_Sal.十一、删除触发器的SQL语法如下:

DROP TRIGGER <触发器名> ON <表名>;

触发器必须是一个已经创建的触发器,并且只能由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的删除. 例: 删除教师表 Teacher 上的触发器 Insert_Sal。

DROP TRIGGER Insert_Sal ON Teacher;

五、实验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对于创建和修改触发器和完整性约束的语法搞不明白

通过本实验,我理解/了解/熟悉了....... 熟悉了完整性约束的添加删除 熟悉了触发器的使用方式 熟悉了触发器语法熟悉级联式更新删除的语法

第8篇:审计实验室课程考试(上机)

用友审计实验室课程考试(上机)

审计实验室课程考试(上机)

XX企业开展企业内审工作,去XX企业北京分公司进行原总经理离任审计,张平为项目负责人、李华为现场负责人。

XX企业北京分公司使用用友财务软件,财务软件版本是V7.0,现已采集XX企业北京分公司2005年度财务数据,保存在“练习数据”文件夹中,请完成如下工作:

一、审计准备

1. 创建项目:以李华登录审计作业系统创建审计项目。

项目名称:XX企业北京分公司原总经理离任审计 审计时限范围: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财务报表模板:标准会计报表 工作底稿模板: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类别: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其他信息由学生自行选择、填写

2. 数据转换:将已经采集好的财务数据转入审计作业系统中,使用“数据转换”功能转换数据。

注意:财务数据选择“五金公司数据-2005.AUD”

填写“数据年度”:2005 维护被审计单位:XX企业北京分公司

3. 预警功能

(1)利用综合模型预警分析被审单位总体情况,其中审计人员关注显示“大额银行存款支出”情况,选择具体内容并“发送至底稿—发送至Excel文件作为新底稿”(底稿阶段选为审计准备,底稿名称自行命名);

(2)利用账户模型预警查看被审计单位整体凭证情况。

二、审计实施

1、 进入“余额表”,查看2005年12月科目余额表,了解被审计单位各会计科目期初、期末余额及发生额情况。

2、利用“综合查询”功能查找被审计单位“招待费大于1000元”的所有凭证,对金额进行“降序”排列,找到支出金额较大的凭证,将凭证“发送至底稿—发送至空白审计工作北京用友审计软件有限公司

用友审计实验室课程考试(上机)

底稿”中,将底稿存放于“审计实施”阶段,底稿名称自行命名。同时添加审计问题(其它)、审计成果(自行选择)等,添加某原始凭证照片附件。

3、利用“审计预警” 功能查询“资金出借” 疑点(审计预警—分录模型预警—财务收支审计—异常资金收支—资金出借”)。

选择金额最大的分录,进行“发送选中条目到疑点库”处理后,进入“审计成果—疑点管理平台”中,完善“疑点类别”、“涉及金额/数量”、“疑点记述”等信息后,勾选“确定为问题”。

4、利用“科目趋势分析”功能,分析收入、支出情况。要求对“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同时分析,关注收入与成本走势不一致的月份,将分析图形结果发送至底稿,底稿保存在实施阶段,待进一步审查。

三、审计终结

1、输出审计成果统计汇总表。

四、底稿添加、上传底稿操作

1、请将“练习数据”文件夹中“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及年度个人总结.doc”文件,导入到“审计准备”阶段底稿中,形成新的工作底稿。

2、进入“已做底稿”阶段,选择编辑过的底稿(底稿名称红色显示),将这些底稿“上存到数据库” 。

五、项目备份

进入“项目管理” ,选择“XX企业北京分公司原总经理离任审计”项目的项目年度,点击“备份”按钮,对项目进行备份,选择备份路径。备份文件的格式为“××××学生姓名.syd” ,将其交予监考老师。

注:上机考试时,需提前为学生准备演示数据、审计工作底稿。

北京用友审计软件有限公司

第9篇:《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环境:

软件系统:使用的软件环境

硬件系统:机型说明

2. 实验目的:掌握如何编辑、编译、链接调试运行c程序

3. 实验内容:

(1) 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P26 ,p49,p62 3.2~3.7

(2) 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if 和switch语句的用法)p4.2~

(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while, dowhile,for语句的用法)。

(4) 掌握数组的定义、输入和输出的方法,字符数组、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5) 了解函数的定义,熟悉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值传递”方式,掌握函数

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方法。

(6) 熟悉指针含义及其使用。

(7) 熟悉结构体和共用体的使用。

(8) 熟悉文件的使用。

4. 实验要求:

(1) 输入编写的源程序,检查程序有无错误(语法和逻辑错误),有则改

之。

(2) 编译和连接,仔细分析编译信息,如有错误应找出原因并改正。

(3) 运行程序,输入数据,分析结果。

5. 实验结果:

输出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要求把原题内容,调试好的程序和其结果一并打

印),

6. 实验体会

分析运行结果,本次调试程序取得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上一篇:烟草财务工作总结下一篇:煤炭转型升级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