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设计研究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设计要避免高分值掩盖下的缺项现象的发生。为此, 我们采用了设置控制指标, 只登记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 指标间不能互补等措施。就控制指标而言, 本指标体系科技实力评估设控制指标35项, 上述控制指标的设置对参评单位的科研实力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学术论文、著作、成果的等级质量等作了相应限定, 以防某些指标间可能发生的掩盖。保持原始资料数据可靠准确, 没有准确数据的结果是不可信的结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确定各项参数的统计时间为3年。同时由于科研工作受创造性、探索性和效益的滞后性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单位或个人的科技活动时涨时落。我们将统计数据取值的时间区间适当扩大, 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三级指标中以其基础要素为计分单位 (位、项、篇) , 并全部采用了量化指标, 如在46项三级指标中, 以其基础要素为量化单位的指标38项, 占指标总项数的82%, 以相对数 (百分比) 作为量化单位的指标8项, 占指标总数的17%。

1 科研实力评估定量数据统计指标评分标准

1.1 科研项目及交流的量化设计

科技活动的二级指标分为科研项目及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又分为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军队省部级重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 学术交流分为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学术交流。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科技攻关、“863”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人才、“1035”工程项目或国家创新药物基金, 所有项目只计以课题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课题、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课题、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课题、国家级其它课题。军队、省部级重大项目包括重点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团队项目、军队重点课题及指令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基金课题、医学科研基金、军队面上及青年课题、其他军队省部级课题。国际交流指国际 (地区) 合作研究项目、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国内交流指的是主持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

1.2 科研成果的量化设计

科研成果分理论成果、获奖成果、鉴定成果、专利成果。我们指的理论成果主要是论文、著作。考虑到目前工作中无论是科研排序还是评奖, 一个成果的意义, 更多的是其被引用次数来体现的, 学校基础理论研究的实力更多的是以被美国四大检索收录次数来衡量。为此, 我们采用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提供的期刊源来作为评价论文的标准。获奖成果三级指标的所有奖项不重复计算, 只取最高级别的奖励进行统计, 如某项成果既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又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则只计国家级二等奖, 不计省部级一等奖。

1.3 人才情况的量化设计

同一个人应就高不就低如某专家是院士又是长江学者, 只计入院士。学术任职也以得分最高的级别为评分根据, 任多个职务不重复评分。指标说明:国内外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院士。杰出人才: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何梁何利基金奖励人员,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跨世纪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学术任职是指:全国学会常务理事、省 (部) 级学会正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全国学会理事长得分10,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得分为8, 全国学会副理事长得分5,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省 (部) 级学会理事长得分为4, 全国学会常务理事得分为3,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和省 (部) 级学会副理事长得分为2。

1.4 科研经费的量化设计

经费投入按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及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计算, 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每获得100万元计10分, 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按每万元5分计算。

1.5 科研条件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科技情报。硬件条件分为国家级科研基地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是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每项20分, 省部级科研基地每项10分。科技情报分为中外文期刊和馆藏图书, 中外文期刊每100种5分, 馆藏图书每万册3分。

2 科研实力评估定性评议指标计分标准

2.1 科研投入的量化设计

科研投入中的二级指标人力投入分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结构。职称结构的主要参考评价信息按专业技术职务 (按实际聘任计算) 结构是否合理 (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务为1∶3∶5∶7) , 年龄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学校高职人员中中青年比重 (%) , 知识层次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高职人员拥有博士学位者比重 (%) 。二级指标经费投入主要参考国家级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百分数, 横向课题经费占课题总经费的百分数。

2.2 科研条件与环境定性指标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与环境的定性指标校局域网医学信息满足度的主要评价等级按能够满足, 基本满足、部分满足、不能满足四个等级来评价, 学术氛围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室按是否能加强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积极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科环境及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 评价等级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

2.3

科研管理的量化设计 (表1)

3 结语

科研实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的规定是三级指标以基础要素为计分单位 (位, 篇, 项等) , 以总累计分值高低判定评估结果, 控制指标是我们对参评对象的评估项目应具备或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所设置的基本指标限定。设控制指标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部分指标互相掩盖或吃分现象的发生, 保证和控制评估质量。这就是本指标体系有别于当前实行的达标评估的重要标志之一。达标评估是以达到标准者为合格;选优评估是以分值高低为依据, 但这种依据必须建立在对参评对象全面考核的基础之上。因此, 其指标选择、分值分布等必须严谨、科学, 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必须起到平衡制约指标间内在关系的作用。

摘要:评估体系的量化指导原则是整个评估工作的灵魂, 它应能够体现出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科研奖励、科研队伍相协调;突出主持、体现差别、鼓励合作;纵向课题适当注重级别, 横向课题适当衡量经费;理论成果评价与国内外接轨, 采用引用源和期刊源, 获奖成果等级交叉、上下调整。

关键词: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刘多, 李学志, 刘文达, 等.高校自然科学科研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 1998, 1:41-43.

[2] 马艳玲.论高校科研机构综合评估量化研究方法[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7, 13 (2) :86-91.

[3] 王邦雄, 段尧清.高校校级科研项目量化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 17 (4) :8 1-8 2.

[4] 孔祥金, 孙长凯.医学院校科技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6 (1) :72-74.

上一篇:数控机床的电气维修下一篇:低血糖中枢神经损害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