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毕业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航空专业毕业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航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相互区别的显著特点,有利于降低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主观性,增强了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重构课程体系新内涵。

第一篇:航空专业毕业论文

航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及管理

【摘 要】论文首先介绍了加强航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航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现状,之后重点探讨了航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及管理的对策,旨在不断提升我国航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速度,从而促进我国航空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關键词】航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

1 引言

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重要力量之一。通常情况下,专业技术人才可创造出适宜企业发展的产品,也可创造出对航空行业具有一定价值的相关成果。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在航空企业中尤为重要。为适应如此发达的市场需求以及高科技航空企业的需求,采用高质量培养人才、强劲的管理模式对于航空企业而言具有必要性。

2 加强航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航空企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为密集、复杂的企业,而专业技术人才是航空企业发展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航空企业的宝贵财富。对于企业而言,专业技术人才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兴与衰,也因此成为当下航空企业重视的问题。随着航空行业的持续性发展,致使我国国内航空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尤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争夺,最终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日益严重。在此种情形下,较多企业慢慢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国家相关规定为标准,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础,专门建设用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人才流失现象并没有止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航空企业为保证未来发展更加稳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十分重要,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巨大的贡献,减少人才流失的现象,当下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由专业的学校进行。由此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航空企业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而且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更是可遇不可求。

3 航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现状

随着航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专业人才随之聚集众多,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培养机制与管理能力,致使航空企业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未在相关领域得以施展才华甚至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基于此种情况,一方面使航空企业内部的技术能力受到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会阻碍航空企业的发展速度。航空企业的专业人才需经过漫长的时间进行培养,才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而在专业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不单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成本,而且也需要通过航空专业的院校学生勤勉于学习。加强优秀的专业技术培养与强劲的管理能力,不仅可以提升整个航空企业的实力,而且对于各专业技术人才而言更需要为之而奋斗。因此,重视培养与管理是航空企业当下应该关注的一点。以航空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之所以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培养的内容太过于传统化且管理上较为混乱,无论对于培养的内容还是企业对人才的管理能力而言,与具有优秀管理能力以及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标准而言距离相差较大。通过当前对航空专业性人才以及管理能力的分析可知,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管理力度不够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点。

3.1 对待遇不满意

待遇是我国众多企业挽留人才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如果企业给予专业技术人才丰厚的待遇,专业技术人才也会为企业出力。但我国航空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普遍较低,对于外界市场上薪资待遇调查不够彻底,从而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同比其他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航空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地增加,致使众多专业技术人才的心理产生不平衡的现象,而这种不平衡心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航空专业性技术人才的技术足够优秀,而奢求企业给予丰富的待遇。此外,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机制不够全面,其中附带有较为不易人才接受的地方,致使专业技术人才缺少竞争力。一般来说,就是考核后专业技术人才分配的工作岗位与薪资待遇不够对称,致使专业技术人才的心理产生不良情绪,此种情况同样也是造成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缺乏个人成就感

个人成就是当下各部门人才证明自己工作能力的标识,同样也是专业技术人才奋斗的目标。以当下航空企业发展来看,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航空企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致使实际工作内容随之增加,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分析,制作适宜企业发展的必需品,从而保证航空企业未来的持续性发展,但由于缺乏个人荣誉的回报,致使专业技术人才为工作的付出得不到肯定,更不用谈及为工作付出后应该获得的酬劳。长此以往,专业技术人才默默地付出只能成全他人披上“华丽的嫁衣”,而自身的价值同样也被埋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随之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选择方向同时也在扩大,鉴于以上情况,灰心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大一部分会重新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企业,最后造成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失。

3.3 管理模式死板

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以未来发展来看还是眼下的企业发展来看,强劲的管理模式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但航空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其他企业相比较为落后,致使在管理上出现众多漏洞,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来说更是如此,无论是压制员工的创造性,还是对员工的成绩忽略不计等,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疏忽。长此以往,由于企业内部缺少该有的尊重以及文明的发展态度,导致员工面对企业此种情况而萌生更换企业的想法。另外,由于管理散漫,致使员工的专业性技能发挥受到强大的限制,与此同时,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化也是当下航空企业最为致命的缺陷,某些工作虽然能够较好地完成,但因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管理者的限制等诸多原因导致工作无法进行下去,从而延误企业的发展,最终造成企业较大的损失。

3.4 缺乏目标认同

企业的发展走向繁荣或走向落寞与企业所定下的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有着极大的联系,根据线下员工工作当中所触及的问题与企业相关领导者进行交流沟通并拟定作业施工目标,是企业链当中重要的一步。由于当下航空企业员工与相关管理者的沟通较少,致使在拟定工作计划时全部由管理领导决定。当项目作业开始实施时,出现的众多问题未能及时沟通,最后导致企业的工作受到较大的阻碍,而导致企业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失。因员工与相关管理者缺乏对目标的统一性,同样也会导致在实际施工作业时产生较大的问题。以目前我国航空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内部管理层与线下员工的接触较少,而内部管理层对现场的工作情况了解处于模糊的状态,即使拟定出极为优秀的目标,没有良好的施工人员提出相关的建议同样会使施工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对此,员工会因工作难以开展而产生较为叛逆的心理,从而造成专业人才的流失。

4 培养及管理对策分析

航空企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国付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同样促使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及管理是当下企业中最为匮乏的一点,为使我国航空企业的发展得到保障,科学地培养人才、合理地管理人才是当下航空企业发展中尤为关键的一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条件不断变好,传统的培养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而且当下的年轻人才、青年阶段人才等自身附带着傲气,而这种傲气如果不加以驯化,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较大的损失。因此,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与管理模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较为新颖的培养内容不仅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获取相关的航空知识,而且也提供了管理的基础。只有针对性地培养以及针对性地管理,才会使得企业留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强硬的基础。本次研究主要以下述几点作为培养及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激励制度

为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对工作的积极性,管理部门首先要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特殊性展开调查,了解相关技术人才真正的需求,从而达到专业技术人才精神上的满足、自我的满足等。唯有以大局观考量此事,才会有较大的功效。鉴于此,相关管理者需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工作时间等进行重新考量,根据各员工需求规划出较为合理的激励制度,不仅可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力,而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部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此外,为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所在,相关管理人员在拟定制度时可对优秀员工以及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颁发相关荣誉证书,从而实现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另外,每月航空企业需评选1~3名优秀员工,根据日常的工作情况以及相关技术的能力进行审核,从而评选出优秀的员工。为使得众多员工信服此制度的评选,评选的过程以及审核的内容必须以公开的形式。该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力,而且更能促进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积极性。

4.2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严格的管理制度固然重要,但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同样至关重要。以目前企业发展来看,员工的工作内容过于单一,平时的活动较少,从而导致员工对该种环境产生厌烦的心理。对此,相关管理者需开展工作以外的相关活动,如专业技术比赛、考验操作性的一些游戏等。通过比赛以及游戏活动,不仅可使长时间工作的员工心理压力减少,而且通过相关活动可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爱程度。当然,举办活动的同时需准备相应的奖品,如比赛第一名奖励相应现金,第二名奖励大米、食用油等。附带奖励的比赛活动不仅使得员工的劲头上升,而且各员工之间的交流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升华,不仅如此,通过相关活动,员工与各领导之间的沟通能力、感情也会大幅度增加。在如此欣欣向荣的环境下同样也会吸引外部的相关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关注,进而使企业的众多员工心理上萌发出对航空企业的喜爱之情。此外,客观的评价、正确的指导、重视技术人才的工作同样也是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的途径,企业务必给予技术人员该有的尊重,对于工作任务不可盲目的指导,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各部门人才健康地成长。

4.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是航空企业做好培训的基礎,同样也是构建培养人才平台的基础。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样增加,而因种种因素,致使人才的流失量随之增加。此种状态下,企业必须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人才为整个工作中的核心,科学合理化建设培训机制,打造一支专业技术人才团队,以最为先进的技术、严格的规范制度等规划培养人才的相关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得到提升,进而使得人才的待遇受到一定的重视。与此同时,以传统相关培训制度为基础,定制合理的新制度,改变传统思想的不足,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企业的需求使培训工作以及相关制度得到完善。

4.4 构建人才培养平台

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可分为2个部分:第一,首先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平台,以企业的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作为培训技能人才的主要目標,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教授相关员工新型技术、重点知识等,从而使相关人员的技能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为确保员工真正掌握相关培训知识和技术,相关管理团队可以以问卷考核的方式每月月末进行相关的考试,通过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使专业技术人才得知自身哪些方面略有不足之处,通过该手段不仅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了解各相关技术人才的优点以及不足,而且通过该平台,更能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所在。第二,建立科研平台。所谓科研平台是指建立相关技能实验的工作室,理论技术固然要好,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同样极为重要。对此,建立科学的科研平台,不仅可以提升员工对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而且通过实验可创造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相关设备。通过科研平台的研究,员工在实验中较容易发现设备的不足或企业发展中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问题重新考量并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不仅使得航空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全面提升,而且也使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度、积极性、创造性等随之提高,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航空企业在培养及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时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人才的需求展开管理和培养工作。只有稳扎稳打才会使得相关技术人员技能有所提升,鉴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较快,科学化创新能够为企业技术提供支持,并给予相关技术人员优厚的薪资,可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在管理上,要以宽松式制度要求当下员工,只要不违反相关标准,可合理地创造有益于航空企业发展的工具,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自身需求、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使得员工对眼下的工作产生积极性,从而保障了航空企业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琼.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职航空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国际公关,2019(11):30-31.

【2】柳明.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04):15-18.

【3】邹田春,纪乾,秦嘉徐.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建设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25-228.

【4】卢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4):102-105.

作者:吴星 周玉婷

第二篇:航空服务视阈下高职院校航空专业形体训练课程优化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单一狭窄等问题,提出优化课程目标设置及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实施多维度考核体系、知识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等对策,并从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岗位胜任力两方面验证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航空服务  形体训练  课程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航空公司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视力、身高、语言等基本条件外,还对航空服务人员的形体美提出要求。形体训练课程是航空服务专业在舞蹈教学基础上所开设的必修课程,它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旨在运用多种手段、方法优化空乘员身体结构,提高其身体柔韧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本文分析目前形体训练课程教学现状,针对航空服務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形体训练课程的优化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航空公司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形体要求。

一、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形体训练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目前该课程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航空公司要求,在礼仪和形体训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表现在形体训练教学中,不少学生经过一学期甚至几学期学习后,仍存在不礼貌、冲动、鲁莽等“内在”问题,以及弯腰驼背、斜脖歪胯、奇装异服等“外在”问题,达不到航空公司的要求。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生缺乏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训练,导致缺乏礼仪意识。有些学生身心不成熟,不能辩证吸收传统礼仪文化,对一些糟粕盲目接受与迎合。虽然航空服务专业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但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出现厌学的现象。

(二)课程定位模糊。有些高职院校对形体训练课程定位模糊,没有制定系统的课程计划,造成教学课时有限。一些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程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课时远超实践课。由于课程定位模糊,学校不能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不能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服务过程中。

(三)教学内容单一狭窄。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宽泛,单一狭窄。教学中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生活,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教师在形体训练课程授课过程中,没有对每一个训练动作进行详细讲解,学生不理解动作对自身有何种帮助,难以提升形体训练的质量与效果。

二、形体训练课程的优化

(一)优化课程目标设置及课程设计。基于当前航空服务的高要求,形体训练课程需要修订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基于新目标进行新的课程设计。

1.“能力目标”修订为:(1)培养学生身体的柔韧、协调、灵活、美观等;(2)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展示形体之美,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知识目标”修订为:(1)掌握“健康第一”的思想,塑造健美形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2)掌握舞蹈理论知识,了解舞蹈形式的起源与未来发展方向,正确认识与理解舞蹈形式及基本动作;(3)掌握科学的舞蹈形态训练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素质目标”修订为:(1)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使学生朝着健康审美方向发展,培养其优美的体态和气质;(2)以培养学生健康思维方式、认真学习态度及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3)以营造健康、典雅艺术氛围为目标,大力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艺术修养;(4)以思想美、行为美为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不怕吃苦精神,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兴趣;(5)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为目标,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伴奏下,使学生真正感受美。

(二)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形体训练课程应从以下方面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1.教学内容。具体要改进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芭蕾基础能力培养。“开、伸、直、站、长”是学生作为航空服务人员个人形象和体形美的外在表现,要以它们为基准,展开芭蕾基础能力培养。对于缺乏基本功的空乘人员,应通过协调头、肩、胸、腰、腿、身等部位做好拉伸活动,结合脚位、手位,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进行舞蹈动作的训练,达到纠正学生身体问题、塑造优雅气质的目的。

第二,形体仪态训练。在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形体姿态,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增强学生在交际中的自信。形体仪态训练主要包括站立、行走、坐姿、手势、下蹲、鞠躬等训练,其中站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基本姿势,只有拥有美丽而优雅的站姿,才能提升航空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优雅坐姿给人舒适、宁静、庄重、大方的感觉;而不同走路姿势给人不同感觉。

第三,古典舞身韵“元素”与“短句”的训练。我国古典舞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节拍,主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人体节拍训练最基本的部分就是元素训练。应从基础训练入手,逐步实现向具有难度的训练动作扩展。通过集中训练的动作范围和灵活度,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规律,提高基础舞蹈姿势中的手、头、脚、眼的协调性,从而正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的不同位置。此部分训练为准确、规范地完成动作提供了依据。

“短句式”训练是指在一定长度音乐配合下,科学地选择一些动作,形成“短句式”组合训练。在整体训练中,它是动作“要素”过渡到动作“组合”的桥梁,发挥着重要连接作用。本部分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满、冲、闪、伸”的节奏变化中,逐渐增强肢体协调性、适应性和表现力。此部分训练应包括节奏、性格、运动轨迹,将“形、神、颈、律”贯穿于整个动作中,为下一阶段舞蹈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民族民间舞训练。如今的少数民族民间舞是从传统舞蹈训练体系中衍化而来的,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授课内容包括壮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民族舞蹈,教师通过分期进阶式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表演能力,培养审美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内容模块可设为芭蕾基础能力培养、形体仪态训练、古典舞身韵“元素”与“短句”的训练、民族民间舞训练,见表1。

2.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既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处理好传统知识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关系,也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校园文艺活动的结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语言讲解法、动作示范法、任务驱动法、分组练习法等进行教学,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另外,必须在专业的形体房进行训练,学生应穿着统一形体服装和舞蹈鞋,以配合形体训练需要。另外,应当在专业体育馆进行训练,学员着统一的健美服装及舞鞋,以配合体能训练,而理论知识教学教室需要安装音响、多功能电视机等教学器材。

(三)實施多维度考核体系。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形体与综合素质,如掌握形体相关的技能、身体协调性与柔韧性、团队合作能力等,将考核重点放在平时形体训练完成的质与量上。

评价依据与标准: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常规评价得分、中期评价分数和最终评价分数。常规评价分数占40%(包括每个阶段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即时分数等)。期中考试成绩占10%,期末评价成绩占50%。其中个人总成绩=课堂形体组合完成的质与量情况(50%)+期末综合课堂内容展示(30%)+平时考勤情况(20%)。

评估内容:男女考核存在差别性,就考核内容而言,女生的主要以形态和舞蹈考核为主,男生主要以身体素质为主、形态内容为辅。

(四)知识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不要为课程标准所束缚,教师要灵活和综合运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伴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无论跳哪种舞蹈,都能深刻理解音乐的概念,将肢体与音乐有机融合,保证学生能够做出不同风格的肢体动作,重视综合能力培养。相对于传统航空服务专业课程而言,当前要更加重视学生爱好,通过实际工作,引导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方法和技能。形体训练课程不仅可以满足航空服务专业要求,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三、课程优化实施效果评价

对于课程优化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验证。

(一)学生综合素质。以700名学生为例,搭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以此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二)学生岗位胜任力。以700名学生为例,分析学生岗位胜任力是否提升,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除了候机楼检票岗位只有一半学生能胜任之外,其他岗位学生胜任率较高,能够实现职业素质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以上调查数据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形体训练课程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对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而言,形体训练课程越来越重要。学校要不断深入挖掘形体训练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一定职业兴趣和身体素质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通过形体训练,学生的外在形象、形态、审美、意志等方面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满足了民航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形体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航空服务人员的特点开展创新性教学,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因材施教,培育出专业的复合型航空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月.创新创业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7(1).

[2]赫宜,闫宁.高职院校项目课程体系优化管理研究——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

[3]陈华卫,杜长亮.我国航空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9(2).

[4]仲丽.形体礼仪课程构建策略及规范化探究——评《形体礼仪实用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

[5]李丹.形体训练专业基础课程规划与理论教学研究——评《形体训练与形象设计(第2版)》[J].教育评论,2017(12).

[6]路畅.声乐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

[7]姜涛,陈婷,邹志康.东北2所青少年航空学校2016级学生入校3年来外科测量指标变化分析[J].军事医学,2019(4).

[8]谢丹.高校《形体与舞蹈》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

[9]刘星.跨界训练:艺术形体元素与体育元素的融合——表演专业形体课训练[J].四川戏剧,2017(2).

[10]毛晓翔,吴清.基于项目教学课程的研究生助教制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经验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8(5).

[11]胡新贞.形体训练对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1).

[12]晋亮,厉晓杰,李浩,等.改进抗荷体质训练方案对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体型主要指标的影响[J].空军医学杂志,2018(2).

[13]康俊芳.从基本训练到组合训练的舞蹈动作教学模式——评《大学生舞蹈教学指导》[J].中国教育学刊,2017(7).

[14]闫秦勤.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9(2).

[15]胡新贞.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航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19(3).

【作者简介】莫州灵(1984— ),女,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责编 王 一)

作者:莫州灵

第三篇: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探究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航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不同类型教育相互区别的显著特点,有利于降低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的主观性,增强了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重构课程体系新内涵。

关键词:工学结合;航空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文献标识码:A

航空服务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极具特色的专业之一,要系统论证航空服务专业专业面向和定位,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切入点,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必须重构课程体系。笔者就“工学结合”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谈点浅见。

1 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呼唤开发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伴随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民航客货运输及旅游服务产业链已成为最活跃、吸纳劳动力和专业人员最多的行业群之一。中国民航2008年旅客运输量一亿八千八百万人次,排全球第二。“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计划增加运输飞机136架,预计到2020年运输飞机总量增加到4000架。保守估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企业至少需要增加技能型人才约7.6万人,每年对空乘人员的需求将达到3000人左右。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空中乘务、地面服务、航空货运、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现代服务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既是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航空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航运输企业深化体制改革、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航空企业数量变得越来越多,急需一批懂得航空服务业务的新生力量。另外,近几年随着国内民航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各大航空公司也纷纷进驻中国,各大外资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民航业衍生的航空服务企业等都有急需大量的外向型的基层管理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我国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若以每架飞机需30名左右的空乘人员计,加上相当数量的自然减员,未来20年我国空乘人员缺口将超过10万,市场呼唤大量高素质的民航服务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经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中乘务员,“大学专科”将成为主要的学历要求。业内企业期望本专业高职毕业生集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项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于一体。懂技能、会操作、通外语,的空中乘务高技能人才已成为热门人才;业界专家预测,武汉地区空乘人员缺口接近1000人/年。这些都为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空乘服务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依托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从区域内开设同类专业的院校来看,武汉市内有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省旅游学校、武汉工商职业学校、武汉市财经学校等7所,年输出学生约1200人。人才培养数量基本吻合空乘人才需求,但由于院校培养条件的差异,导致人才质量“良莠不齐”。针对企业旺盛而迅速“升级”的人才需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空乘高技能人才成为各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相关院校对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已开始起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航空专业在校企结合上对航空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开发已取得了成果,但对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还缺乏整体的调研与推广性的成果,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构建“工学结合”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也需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研究。

2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特色

按照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各阶段、各方面工作,努力争取达到或接近评价体系,构建适合高职航空服务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能力要求的核心课程体系。

2.1 本课程设计特色

2.1.1 设计理念特色

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1.2 设计原则特色

(1)行业“零距离”。在本课程体系设计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商讨确定行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成,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选择与序化教学内容等。

(2)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仿真)工作情境,聘請行业一线管理人员作为课程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训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四位一体”,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仿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第二课堂与项目活动相结合。制定严格的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提高实训教学课时量,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凸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特色。

(3)职业生涯可持续。课程体系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养成“严以律己”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修养身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气质,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3 职业岗位特色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活动频繁,各种会议旅游、会展等活动的增加,航空服务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也对航空服务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根据人才需求调研,本专业既立足于当前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实际,又兼顾到了未来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因此,职业面向包括:航空乘务、地勤服务、候机服务、机场餐饮及宾馆服务、民航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组织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2.1.4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特色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下,深化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素养,形成阶梯式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工学结合,采用情境教学。

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对应的岗位,深入岗位工作第一线,通过对完整工作过程的跟踪调研,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其工作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能力的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以此归纳出工作岗位群的行动领域,建立起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

2.2 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2.2.1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重点是优化课程结构,强化能力培养,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和职业技能课比例,占到全程教学计划的50%以上。通过民用航空法、航空概论、航空旅游地理、民航职业道德、民航乘务英语、民航旅客心理学、空乘服务礼仪、客舱设备运行与管理、民航旅客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导游业务、形体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技能和岗位专业技能。同时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已基本形成体系,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正在紧张筹备之中,校外实习训练基地也正在积极筹划中。

2.2.2 实施双证教育特色

为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对应课程。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办学的特色。

2.2.3 创新教学模式特色

本课程体系针对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和行动导向原则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在培养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观玉.民族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陈玉华等.民航服务专业校企全程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3]赵影等.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

作者:王康生 薛兵旺

第四篇: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摘要:中职教育应当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因而需要依据新时期发展创新改革,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式完成革新。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需要掌握良好的专业认识与技能,并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方面有操守、有阅历。所以,航空服务岗位需求更多的是针对个人综合素质,而中职院校也应当拓展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让更多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将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有更进一步的成长。本文将结核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手段进一步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者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航空服务;人才培养

我国航空事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而这一队伍还在不断扩增,优化与完善了航空系统服务水平。中职学校也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为一线工作岗位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航空服务教育水平的提升应当以市场导向为目标,从根本上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还应当革新课程设置,让更加人性化、自主化的独立空间给予学生思考与感受,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专业化教学队伍升级中,我们也应当引进高技术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强悍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此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限制,引领中职航空服务专业创新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中培育出与一线岗位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就应当顺应市场变化调整培养目标,按照更新的培养路径进行针对性训练,让更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与实用技能,从而在实训、实习中巩固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中职学校应当明确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发展方向,并在为专业定位,志在培养出适宜一线工作岗位的专业化人才。而人才培养路径就应当以其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培养路径,而让更多学生积极拓展综合素质。在专业知识基础方面,学生需要了解航空知识、法律法规、礼仪知识、外语知识、应急知识等等,同时需要掌握航空服务中各个岗位的服务技巧,确保能够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再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也将体现在服务的方方面面,中职学校应当在校企合作方面下功夫,让更多学生能够到一线岗位中实习,在中职毕业前夕做好工作准备,做好职业认识与职业规划。

二、合理而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应当针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进一步优化,构建出高质、高效的培养模式来。由于航空服务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职业资格标准统一设置,而相关院校就可以针对性展开训练,优化课程为新时期特色专业课,针对学生素养、技能、专业、选修进行针对性培养。其次,还应当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积极与当地航空公司交流發展,让校企合作等计划切实落地,为更多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当针对毕业生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满足职业资格才能够毕业,并进入相关单位中实习与工作,这样就能够督促学生在中职学校阶段努力奋进,为今后与社会相连接打下坚实基础。以此方能够推动中职生职业发展,有效提升其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让其在合理而科学的课程设置下有更进一步的成长,并在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受。

三、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与培养

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打造一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过关的“双师型”团队,有助于从根本上优化教学模式,让新的教育理念与手段完美融合在一起,带给学生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引进专业人才,以其为专业教师团队领头羊,带领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做好创新改革,而青年教师能够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下有更进一步成长。其次,中职学校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在教师福利待遇方面做好规划,以期能够构建出优秀的专业化队伍来。由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的更迭速度快,而航空飞机、航空服务等方面知识内容更新速度也十分快,我们的教师必须定期进入工作岗位中培训,将汲取一线岗位工作灵感,融合到教育教学当中来。只有这样,“双师型”队伍的作用能够显现出来,将带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和教育者都应当努力奋进,在一线教育工作中创新改革、实践与反思。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育模式有待升级,新时期对航空服务人才需求提升了,以市场为需求导向来更新培养目标将从根本上拓展教育新思路,让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等成为工作重心。同时,我们还应当优化课程设置,合理科学的安排实训与实习;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职业发展当中来,从外部干预人才培养路径,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也由此,新时期航空服务水平才能够进步,让中职教育培养出的专业化人才在相应一线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而带领航空事业走向新纪元。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思考——基于对国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调研[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0.

[2]吕微娜.翻转式课堂教学在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3):117-118.

作者:顾煌蓉

第五篇: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为适应航空业对人才的需要,许多院校都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关于这个新专业,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和分析其办学特点和优势,结合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办学思路,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该专业健康良性发展。本文对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创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航空服务 特色建设 专业发展

航空服务是一个涵盖面比较宽泛的专业,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务、形象设计等专业领域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故此,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今天,它无疑有着强烈的市场吸引力。据统计,我国目前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多达百余所,仅武汉地区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职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资料统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由此说明,该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将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向高潮。

一、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也越来越重视,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武汉地区作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中部经济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区,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一五”期间航空运输年均增长保持在14%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机队年增长达到100~150架,到2010年将达到1400~1500架,2020年将达到3000架。机场将由2005年的133个增到2010年的190个,2020年的230个,目前国际民航平均的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平均的人机比是200:1,这意味着,仅以过去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就需要民航类人才24万人,而如果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48万。可见,航空企业每年需要航空服务专业人员数以万计,尤其是既有实际应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论的航空服务人才更加缺乏,这些都为航空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我们对武汉地区航空企业的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业表示,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航空服务专业正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于2006年兴建的专业。该专业立足于现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多种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在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面向社会,放眼世界,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和发展自己,为培养出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掌握多种先进技术方法的高素质、高质量航空服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前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我们可以预见该专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二、航空服务专业培养目标及办学思路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是理论指南,也是质量标准、评估标准,它决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鉴于高职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性质,为武汉地区培养合格的航空服务人才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目前,随着航空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空中服务、地面服务、流程派签、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针对武汉地区航空业需求的各类人才,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我们把培养人才的目标锁定在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两个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务专业和开设航空服务(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如下规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掌握航空服务职业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航空服务工作技能,能从事机场航站楼内辅助服务、航空业务及航空业相关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明确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必将对办学思路进行思考。我们对新建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思路是:“重积累、创特色、求突破”,重积累,由于航空服务专业是新开办的专业,我们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积累经验;创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专业优势,力求创造出新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求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工学结合三方面寻求突破,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考虑到目前该专业存在的关键问题集中在“基础薄弱,整合不好,实践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们对其提出对症的解决方案是“二证二结合”:一是引进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此为目标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参加考证,使学生的航空服务基本理论和服务意识增强,从而达到知识积累与服务技能的有机结合;二是建立项岗实习经历证的教学管理制度,即根据航空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经过第三学期的教学顶岗实习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锻炼,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经历证明,使学生的职业经历和岗位能力得到认可,毕业时能够顺利谋到岗位,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从而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专业特色。

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我院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特色,确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主要思路是:

1 体现培养目标突出实用价值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航空服务人员是对顾客进行服务,考虑到目前航空企业的对人才形象上的高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的比重,如开设了航空礼仪、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播音技巧等课程。一是满足航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使部分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从事单纯的礼仪服务和形象设计工作。另外,由于空乘人员是在空中作业,对他们的培养就是要既管理知识又具服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在企业和顾客之间起到组织、协调和沟通的核心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民航服务心理、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公共关系、

民航法律、沟通技巧等课程,但专业培养目标仍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管理为辅的技能性人才。

2 强化实训比例,突出动手能力

由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纯理论的课程无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了课程实践学时,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时,除此外,还有专门的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还给出了四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供学生选修,使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比例达到54.8%。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礼仪服务、“六城会”颁奖礼仪服务,首届湖北省礼仪大赛等,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3 增大选修课程,突出个性培养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适应不同方向的社会需求,结合我院现有的师资情况,我们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进一步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进一步增大了跨专业的比例,如增加了武汉市市情、中西文化鉴赏、酒店督导管理、导游实务等选修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 加入资格考证,突出办学特色

如何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达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服务应用能力技能上比中专学生技高一筹,在职业综合能力素养上比本科生服务意识更强?我们提出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证。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除了加大了有关职业技术课程的比重外,还专门针对南太平洋国际航空公司乘务初始培训课程所包括的六大知识模块——职业道德、旅游常识、机务知识、形象礼仪、救护处理、客舱服务等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航空职业道德、旅游文化、航空运输地理、空乘服务概论、乘务礼仪与训练、客舱运行及管理、舞蹈与形体训练、乘务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机上急救医护常识与训练等。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做到专业与职业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我院办学的特色。

5 加强师资建设,突出双师结构

为保证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我们对教师队伍进加强了建设,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2人,100%具有“双师”资格,其中:2人取得民航业资格证书、6人具有相关的形象设计、化妆、营销策划等资格证书,专业教师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为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根据高职的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从民航企业中聘请了3位兼职教师(其中高级乘务考评员1人、高级乘务安检员,人、高级人力培训师1人),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通过两支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了教学课程的质量,此外,我们还通过选派教师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合作研究,到企业实践或兼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等模式,尽快建设一支学风严谨,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四、结束语

航空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虽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专业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院来说,该专业的建设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必须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建设,通过武汉地区该专业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工学结合等问题进行探究,逐步形成品牌专业,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力图将武汉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特色建设纳入一个科学、健康的轨道。

作者:丁永玲

上一篇: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