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历史九知识点总结

2023-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师历史九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北师历史九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总结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腐朽的斯图亚特王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关闭多年的议会,重新召开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1640年

斗争双方:国王(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国会(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

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斗争内容:围绕权力展开斗争

注:1640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光荣革命”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结婚:建立“君主立宪制”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制定《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

,机构:英国国会

地点:伦敦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推动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为民族独立而战

1.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英国在北美东海岸建立13个殖民地。 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 3.独立战争的经过: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由托马斯·杰克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通过。独立宣言的影响: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独立宣言的内容:(1)人人生而平等自由(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1781年10月,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领7000名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 5.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族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1.内战爆发的原因: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2.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4月

内战的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3.1862林肯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最大的贡献) 4.影响:为资本主义更进一步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腐朽的波旁王朝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制定《人权宣言》。制定时间:1789年。制定机构:制宪议会。《人权宣言》的内容:(1)人人生而平等自由。(2)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3)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流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世界上处死国王的国家:英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处死路易十六)。 四.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

1.俄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原因:腐朽的农奴制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俄国资产阶级改革的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 3.俄国资产阶级改革的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实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5俄国改革的最大贡献:.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五.日本的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 2.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3.内容:(1)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2)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改变原有的封建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3)在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4)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4.影响: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七.欧洲四次思想解放运动之一:文艺复兴运动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时间:14至17世纪。兴起国家:意大利。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4.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1)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神曲》。《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度的标志。恩格斯称赞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鼓励着人们去大胆追求不受宗教摧残的世俗生活。

(3)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她的代表作是《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八.欧洲四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兴起的时间:17-18世纪

主要的国家:法国 2.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主义

3.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2)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3)卢梭:主张每个人生而平等自由,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4.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一场理性,全面算清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5.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九.构造科学殿堂的巨匠

1.现代科学之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的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代表作《物种起源》,本书中阐述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著名的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4.天才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5.用生命作画的人:梵高(凡高),荷兰的伟大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人。代表作《向日葵》《纺织工》《吃土豆的人》。

6.乐坛雄狮贝多芬,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曲最为著名,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三交响曲》描写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最杰出的是《第五交响曲》。

十.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开始的时间:1914年7月28日

结束的时间:1918年11月11日 2.一战开始的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3.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一战的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

5.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的绞肉机”体现了战役的残酷性) 6.一战中出现的新型武器:毒气,坦克,战舰 7.一战的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8.一战的影响: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9.一战的性质:一战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10.一战的启示: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十一.同盟国和协约国

1.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由德国主导 2.协约国:法国,俄国,英国

3.同盟国和协约国矛头都指向了对巴尔干的控制权

十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从英国的棉纺织行业开始的

2.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成果:(1)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2)瓦特改进蒸汽机 (3)富尔顿的汽船

(4)史蒂芬孙的火车

3.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所用的燃料是煤和石油 4.影响:(1)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现代大型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5.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十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它的能源:电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爱迪生发明电灯点炮

(2)卡尔本茨的汽油内燃机汽车

(3)莱特兄弟的飞机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改变一切。

4.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5.美国工程师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因此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莱特兄弟被称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1.三角贸易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欧洲

2。三角贸易的核心为奴隶贸易

3.三角贸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促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1.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3月28日成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

2.《国际歌》词:欧仁·鲍狄埃

曲:狄盖特

3.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面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4.《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1822年9月巴西获得解放

玻利瓦尔被第二共和国授予“解放者”的称号

拉丁美洲曾被葡萄牙和西班牙所殖民

1.1600年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了东印度公司,开始了以私营公司的名义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活动,代表人物:克莱武

印度土兵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代表人物是章西女王

侵略得到的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2)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够避免被殖民的命运

第2篇: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教学总结

2014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历史(上)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我第一次担任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在师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期世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知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由于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九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中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1)、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2)、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五、提问设疑、加强指导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总之,九年级的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地方,只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更新教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我的教学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努力从多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北师大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上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一学期来,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的视频、悦耳动听的音乐,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考试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九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

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四、抓好优生,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摇、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

五、虚心求教,多听多看

我平时按时参加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能不断了解外面的前沿信息。我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请教,经常听课,反思,对历史复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与方法。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4篇: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8-10)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

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九、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不消除经济危机。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新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十、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九下P25-26)

1、形成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十一、反犹狂潮(九下P26)

1、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2、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3、表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十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 (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

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九下P39)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 (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十四、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九下P4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十五、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下P49)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十六、欧洲共同体(九下P52)

1、成立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十七、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相关政策(九下P52)

1、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相关政策: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十八、日本的崛起(九下P54)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2、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

④日本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十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九下P55)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3、影响: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十、苏联的解体(九下P61-62)

1、时间:1991年底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4、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三十

一、东欧剧变的实质(九下P65)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三十

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下P84-85)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

三、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九下P84)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

四、“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九下P90-91)

1、出现的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2、范围:(按综合国力划分)

(1)一超:指美国。

(2)多强:指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标志: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4、作用:“多强”牵制美国称霸、促成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三十

五、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九下P91-92)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3——6月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十

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影响)(九下P95-97)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①东西方冷战结束后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三十

七、世界贸易组织(九下P99)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2、意义:它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3、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

4、中国加入的时间:2001年11月

5、中国入关后,应对的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三十

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内容、特点和影响)(九下P102-105)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内容: ——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A、起源于美国(国家);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C、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D、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3、特点: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

4、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5篇: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要着重培养和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一、本册教材概况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活动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但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只选择了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作为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形态和殖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切入点。

二、单元主线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 “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的确立看做是一种社会形态完成转型的三大支柱性标志。当然,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只看到了欧洲在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度)和市场空间(新航路的开辟)三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上述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部说明,但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这样一种观点。

三、单元内容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 为争取“民主”“ 共和”而战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四、单元重点

1.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l7至18世纪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正确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政治家。

五、单元难点

1.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3.资本主义在制度与封建社会相比其先进性的表现。4.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一、课标要求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4)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5)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6)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7)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8)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9)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二、单元主线

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讲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的经济标志和矛盾表现,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外矛盾所引发的各种动荡与斗争。这一单元所涉及的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70年代的历史。在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时,请注意编者的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编者并没有说它是决定性的基础,为什么?因为按照各种因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等)综合转型的观点,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因素中的哪一种因素的转变是决定性的,而是认为这些因素有序的、协调的、无一缺失的转变本身才是决定性的。这里渗透着一种系统的观念、一种整体变革与发展的观念,而不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单独强调系统变化中的某一种转变是决定性的。

三、单元内容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

四、单元重点

1. 为什么通过工业革命会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2.殖民地人民进行反抗殖民统治与压迫的正义性和合理性。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巴黎公社的建立。

五、单元难点

1.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变化。2.殖民统治对殖民地带来的双重影响。3.《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一、课标要求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4)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5)知道本次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6)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作用。(7)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及相关条约的主要事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8)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9)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单元主线

主要讲的是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历史,其主线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历史,其主线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近代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西欧、北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并将这一制度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如俄国、日本等。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了重大变化,即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从以蒸汽为主要生产动力、以棉花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阶段迅速发展到以电力为主要动力,以钢铁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阶段。3.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些都标志着近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同时也揭开了结束近代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序幕。这一单元的难点是近代社会结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这里要说明的是,近代社会结束的标志就像它的产生一样,不可能有一个截然分开的历史事件作为它的标志,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它的标志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历史时段。但历史学家为研究的方便,往往又要用一个点来说明这种转变的发生。那么,近代社会的结束都有那些指标呢?我个人认为,一是垄断组织的产生;二是世界体系与分工的基本形成;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领域和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变;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本质性变化,尤其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社会的世界格局;五是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成果;六是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现实批判主义流派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文学艺术的出现。以上六点是近代社会即将结束,现代社会即将来临的主要标志。

三、单元内容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到来

第18课

叩向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21课

追《根》溯园

四、单元重点

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进一步扩展2.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了重大变化。3.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五、单元难点

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示。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课标要求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的进步与升华的过程。这种精神的进步与升华就集中表现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上,它包括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等。因此,人类精神的进步也可以说是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呢?从根本上说,人类的进步是在经济领域,即生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的进步,因为没有这种物质上的发展,人类连生存也无法保证,因此也就谈不上其他任何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仅有经济领域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是不够的,人类的终极关怀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且要在精神上,也就是在文化上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和他人的理解、看法和情感,不断地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地追求一切真、善、美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同时,人类也要不断地创造一切美好的精神产品或者是先进的文化成果来体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满足整个人类对美的追求。从历史上的发展实践来看,一切有形的、物质的成果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只有那些可以表达人类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追求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才能永远成为人类历史宝库中的瑰宝。而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有形遗产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人们对这些文物、遗迹、遗址的保护与欣赏,只是为了从中获取巨大的文化信息,了解当时人类的审美情趣、聪明智慧、劳动技能和对生活的态度等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二、单元主线

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这一单元的重点是了解人类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三、单元内容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欣赏

四、单元重点

了解人类在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重要成果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五、单元难点

1.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2.近代科学家和艺术家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启示。 使用本册教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的关系。

二、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在教学中准确贯彻课标精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历史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从来是不可分的,要培养能力,就要通过历史知识来培养,而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是过去为了应试的需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削减了能力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而忽视了其中的能力培养。例如在第一课中,当我们讲到新航路开辟时,既要了解和记忆有关地理大发现的某些关键性史实,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概念,包括时间和地理方位、航海路线沿途的地理状况等,如果有可能,还要训练学生默绘某些重要的航海路线图。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知识仅仅知识化,而是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认识,一种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我们在课文后边设置了“每课一得”和“材料阅读”两个栏目,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历史资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如第三课的每课一得,我们介绍了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这对学生来说,有些超过他们的理解力,但作为不考试的内容,它正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图书去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在这种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整理有关信息的能力。在第14课的材料阅读栏目中,我们提供了俄国农奴制法令的部分内容,虽然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但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读懂的,用这些资料去训练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内容属于附设性质而忽视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

三、处理好常规课与活动课的关系。

学习与探究课的要旨之一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一种环境、气氛、思路和方法。以第四单元的“学习与探究课”——“‘弹’《命运》论《英雄》”一课为例,我们设计了四项活动目标,归纳起来就是: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探索学习和感悟历史真谛的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它们既是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命运》和《英雄》两首曲目的演奏、欣赏、评论和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去同已经逝去的贝多芬进行心灵的对话,挖掘这位“乐圣”创作这两首名曲时对“英雄”的理解、期待与失望,感受他对“命运”的诠释和在“命运”面前的抗争与不屈,感受作者在创作这两首名曲时的历史氛围。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历史的丰富内涵,掌握学习历史的多种途径,领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诸多方法。我们知道,要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对有些学校来说是有难度的,比如,有的学校可能没有演奏这些曲目的乐器,有的学校可能找不到这些曲目的乐谱,有的学校可能没有能够演奏这些曲目的学生或教师,但我们想,这并不会影响实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这一课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另行设计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例如找到一些有关资料,由学生自己介绍两首曲目创作的历史背景、作品内涵和艺术特点等;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历史名曲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理解“学习与探究课”设计的本质,根据本校实际,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上好这一类型的课程,为达到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富有新意的再创造。

四、正确引导学生对世界近代史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者通过对历史活动的重要承载者的评判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在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要区分历史人物的活动性质,即一个人一生的活动主要分为两种活动:一是历史活动;二是个人活动。前者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而后者是指仅对其个人生活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当然,有时这两种活动并不能截然分开,这要根据具体人物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一般说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当根据其历史活动来对其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和范围不是他一生的全部活动,而主要应限定在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活动范围内。(2)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其历史活动是顺应还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说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肯定的评价,而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否定的评价。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历史人物的活动也是复杂的。有些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一方面在大的方向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其主观意图却是卑鄙的,使用的手段也是残酷与暴虐的。相反,有些历史人物的主观意图是高尚的,使用的手段也是符合道德的,但其结果却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在对这一类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明确地向学生讲清其矛盾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人” 与“坏人” 的判定,而是许多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体,理清这一矛盾体的过程,就是使人成熟和睿智起来的过程。(3)历史事实证明,大多数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都充满着矛盾与悖论,使现代人对他们的评价充满着种种困难与分歧。这就要求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掌握分清主流与支流关系的原则,即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要看其长远影响和后果,也要看其历史活动的主流是什么,最后依据其主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

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可以选择华盛顿、拿破仑、牛顿、托尔斯泰等历史人物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这四个历史人物中,两位是政治人物,一位是科学家,另一位是文学家。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各异,可训练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第6篇:【培优练习】《近代自然科学》(历史北师大九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

《近代自然科学》培优练习

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阐述“两个学说”的分别是( )

A.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 B. 《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 C. 《权利法案》和《联合国家宣言》 D. 《神曲》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尽管„„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文中省略号处应是( )

A. 卡尔•本茨及内燃机 B. 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C. 爱迪生及其电器发明 D. 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 A. 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 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4.在《伟大的英国人》系列纪录片中专门编辑了牛顿专集的历史学家特里斯特拉姆·亨特表示:“全球的公众意识到牛顿的成就是世界性的,而且对全人类都产生影响。”下列能为他的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C. 相对论的创立 D. “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

5.在近现代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科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自然科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人文科学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了依据。牛顿把天体万物的运动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予以说明,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人们相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同时,这也使欧洲的思想家们相信,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如自然界一样的适合于所有社会发展的原则,那就是“理性”。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指出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他认为“没有绝对的运动”。这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同时也打破了西方人的科学观,即达尔文式的进步观,任何东西都只是一种相对的东西。

阅读材料后判断,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划“√”;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划“x”;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划“O”。

(1)爱因斯坦对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正。( )

(2)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推动了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 ) (3)在18世纪中期,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畅言教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生存竞争”指的是《物种起源》,《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科学巨著,指出了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阶级竞争”指的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论述了其进化论思想。与其生存斗争相吻合的是殖民扩张,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科学成就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说明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故选C。A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涉及这层意思;B项说法过于绝对,宗教神学并未消除,只是影响越来越小; D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涉及这层意思。故选C。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项符合题意;瓦特改良蒸汽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哥白尼提出 “太阳中心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5.【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爱因斯坦对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修正。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故此题正确。

(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推动了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故此题正确。

(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世纪中期,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结论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故此题错误。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上一篇:暑假工感想下一篇:水浒传名著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