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荐认识你自己

2023-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经典推荐认识你自己

“学”着“认识你自己”

摘  要: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和孔子所讲的“学”有过很多的比较,本篇文章认为,二者真正的旨归是相通的,都是基于对人性的发问,最终指向生命的学问。人这一生都是在认识自己,就是一个不断学的过程,这一过程无法用时间来衡量,这是贯彻终生并且传承不息的,这就是儒家所讲的“学”。二者存在的最大的相通就在于“认识你自己”和“学”都需要不断地认识、学习、积累、实践,至于达到什么高度,方能说是有所认识和学有所成就是每个人的标准不一,但最终的境界应该是统一的,因为“学”就是为了认识自己。

关键词:认识你自己;学;相通

作者简介:徐晓飞(199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国哲学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

中国哲学是人的哲学,是心性之学,表现出的就是“内敛”的风格,而西方哲学更加注重自然哲学,逻辑和思辨才是他们的标配,表现出“外放”的风格。回到苏格拉底的那句格言:认识你自己。他认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就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审察。即在强调要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认识了解,经常审察自己的内心,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实内心,才能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究竟要到哪里去。这里的审察就是一个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这就是“学”着“认识你自己”。

一、“学”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学”是对“学”这个概念,模糊化、普通化了,以至于失去了对“学”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学”这个字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没有固定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方式,应该学世间万物,学一切能让人们成为最圆满的自己的一切方式和内容。

要了解“学”的意义,从“学”的文字结构来了解。从《说文解字》中是查不到“学”这个字的,但对“學攵”有解释:“敩字,篆文敩省。”[1]“教”的左上方是一个“爻”字,就像“學”中间的“爻”一样。符号“冖”,代表着蒙蔽,下面的“子”是孩子,就是一个儿童,他的心智还沒有打开,是蒙蔽着的,所以叫童蒙,幼童要自己主动求助老师解除蒙昧无知的状态,寻求光明的成长。右边的“攵”,本来是手中拿着一个东西,也可以说拿着一根棍子,有打击的意思,有去作为、去做工作的意思。所以对还在蒙蔽当中的童蒙,去做某些事引导他,这种行为叫做“教”。“爻”则用来注音。所以“教”就是“教导、启蒙”的意思。这个“學攵”,就是童子接受教育、启发自己;右边的“攵”,就还需要有人教导他。因此这个“学”,原来就有仿效、效法的意思,“上所师下所效也”。

在最古老的時候,“教”和“学”是同一个字。有教必定有学,有学必定有教。秦朝以后,“學攵”字右边的“攵”才取消,简化为现在的“学”。“学”首先有效法的意思,其次,还有“觉”的意思。在汉朝,有人就注解“学”这个字,说“学”就是“觉”,用“觉”来训诂“学”,即是“同音为训”。“学”和“觉”的不同之处才是“学”的独特之处,才是“学”之所以成为“学”的所在。

我们经常说有“见闻之知”,人的一生究竟要见到什么,要达到什么境界才能成为一个儒家的君子、贤人、圣人呢?人除了有一个身体的生命之外,人还有一个内在精神的生命,《易经·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就是生命是一个超越的生命,它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的生命。人除了有现实的我们要吃饱穿暖的生命之外,还有内在的生命、精神的生命的诞生。你之所以跟别人不一样,不是因为你的身体长得跟别人不一样,最本质的不同在于我们各自内在生命的不同。而在这里“子”所指的就是要从“觉”中知道内在生命的不同、认识到内在生命的诞生,不仅要知道我们有一个现实的生命存在,更要知道人生当中更加重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的生命的存在,并且要将这一内在生命扩而充之。我认为这就是“觉”跟“学”的本质区别了。简单来说,“觉”是告诉我们人要觉醒,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方向和不足,然后去不断学习,增长智慧,成长为“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我认为“觉”跟“学”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不同,而是不一样高度的层次不同。懂得很多道理不一定能做到,只有真正学到并付诸实践,才更改变自己,更好地成长自己。

二、“认识你自己”

最初知道“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是苏格拉底在德尔菲神殿的石碑上看到并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哲学原则,后世也才真正地深刻了解到这句话。简单来看,这句话就是在告诉人们,我们要认识我们自己,这样才能认识整个世界,更好的创造社会。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是“用眼睛盯着事物,或者试图用某种感官来把握它们”[2],苏格拉底自己是坚持用心灵去体会万事万物。在哲学家眼中,人的一生追寻就应该是认识自己的内在,真正了解潜藏的内在精神世界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应当关注自己的灵魂心灵,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灵魂心灵才能关注到世间万事万物,才能够理性的明辨是非,一个人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在,自己的灵魂,并知道了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他的一生都将会是充实饱满,光明向前的。这其实也反映了中国哲学的特性,更加关照人的内在本位,能够与苏格拉底有这样的相似,也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思想的超越性和永恒性。

牟宗三先生在講中西文化会通时说:“一个是生命,另一个是自然。中国文化之开端,哲学观念之呈现,着眼点在生命,故中国文化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文化的重点,其所关心的是‘自然’或‘外在的对象’,这是领导线索。”[3]中国文化虽一直都是围绕生命这个中心去讲的,重点在生命,并不是说中国人就对自然没有观念,而西方的重点在自然,这也并不是说,西方人不知道生命。所以去体会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就像在听孔子讲学一样,呈现出的是活泼泼的生命,迸发的是对人自身价值的思考,展现出的是人性光辉,这就是中西文化的最高指向。

三、二者的相通——中西文化的最高指向

(一)“文化”的共通

一般讲文化的都认为文化就是人生,但此所谓人生,并不指我们个人的人生,而是指的群体的人生。人生是多方面的,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一个成群的大团体所包有的多方面的生活,综合起来称人生,也就是人生。

“文化”这两个字,本从英文翻来。在西方,有了一个新观念,便会创造一个新名词。在无此名词之前,可证他们也无此观念。我们翻译过来的“文化”,英文是Civilization,这是从希腊文变出来的,意思是,一种偏近城市生活而可互相传播者而言,因此其意义所指不免偏重在物质方面。“文化”一词,有指生命和生长,一切人的生活和文化,主要不从外面传来,却从自己内里长出,有它本身的生命。后来流传到中国,我们把Civilization一词翻译为“文明”,把Culture一词翻译为文化。

文化两字在中国经典中也自有来源。《易经》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4]”篇亦有“情深而文明”[5]之语。可见“文化”“文明”“人文”这三个字,本出于中国经典,但用来翻译近代西方新起的观念,却恰恰相符。

(二)“学”着“认识你自己”

中国哲学讲“见闻之知”,人的一生究竟要见到什么,要达到什么境界才能成为一个儒家的君子、贤人、圣人,这是一个经常不被当作问题的问题,人除了有一个身体的生命之外,人还有一个内在精神的生命。生命是一个超越的生命,它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的生命。人除了有现实的我们要吃饱穿暖的生命之外,还有内在的生命、精神的生命的诞生。人之所以跟人不一样,不是因为身体长得不一样,最本质的不同在于各自内在生命的不同。而在这里“子”所指的就是要从“觉”中知道内在生命的不同、认识到内在生命的诞生,不仅要知道人有一个现实的生命存在,更要知道人生当中更加重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的生命的存在,并且要将这一内在生命扩而充之。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指向的就是中国哲学贯彻人一生的“学”,二者的内涵是相同的。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认识你自己”和“学”都是建立在人类最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而达到观察自己,增长智慧,体验精神的高度统一,这便是“学”着“认识你自己”的过程。这是中西文化在精神境界上的高度统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这就是道,这就是规律,这就是人性的自然。

注釋:

[1]引自段玉裁《说文解字》.

[2]引自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03.

[3]引自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01.

[4]引自李申《周易经传译注》,中华书局,2018-02.

[5]引自戴圣编,刘小沙译《小戴·礼记·乐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7.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03.

[3]色诺芬尼《回忆录》卷,商务印书馆,1984.

[4]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01.

[5]李申《周易经传译注》,中华书局,2018-02.

[6]戴圣编,刘小沙译《小戴·礼记·乐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7.

作者:徐晓飞

第2篇:人啊,认识你自己

对自我身份特征的追问,似乎从来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据说现在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上,仍保留着哲人塔列斯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不仅是人,其实我们对企业的识别,也不应仅仅被圈定在厂房、财务报表乃至品牌资产,而应该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管理自身所传达的各种身份信息,并利用这些身份信息来进行营销——这种营销,就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身份营销。

身份营销中的“4个what”

基于身份特征的营销,即ID营销,是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相联系的。现在的消费者,自我身份意识渐渐觉醒,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感受的世界观,而非外界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在这一趋势下,企业必须发展出与消费者“个人身份”相匹配的“企业身份”,才能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稳固的关系,因此,向消费者有效表达“我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的重要性开始突显出来。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3.0》中亦提到“要向消费者营销企业的使命”,本质上就是要以自己独特的身份特征与消费者建立“共鸣”。

企业的身份是一个系统,是一组由企业最核心的理念所构成的信息集合。按照管理学教授哈米德·布希基的定义,身份特征维度包括:公司的自我意识、组织制度安排等。企业的身份特征,最关键的是要回答以下四个“What”:即“Wha's your purpose”(企业的目的)、“What's your business”(企业的业务本质)、“What's your values”(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What's your parentage”(企业的血统)。

“企业的血统”,本质上是要回答企业身份中“我从哪儿来”的问题。企业先天受到血统要素的制约,但可以通过一些特别设计的活动,在特定地理市场和业务领域内改变给予淡化。比如,塔塔集团在2008年通过收购福特集团的陆虎品牌进入高端越野车市场时,就淡化了塔塔集团企业身份与陆虎品牌之间的关联,充分利用陆虎品牌原有的企业身份,保证塔塔集团在该细分市场的成功。

“企业的业务本质”要回答的是企业身份中“我是干什么的”问题。即使是处于同一业务领域的企业,因为对业务本质的认知不同,在市场活动中也会有着明显差异。苹果公司对于MP3播放器的理解没有局限为单纯的“音乐播放设备”观念,而是将其定位为改变传统音乐消费模式的资源接触平台。通过获得唱片公司的授权,iPod的使用者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下载心仪的单曲,而不是去购买整张专辑。在商业现实活动中,很多企业因为忽视“我是干什么的”,而失去了清晰界定企业身份中商业意义的机会。

“企业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它们是要回答企业身份中“我为什么存在”和“我以何种方式做事”的问题,可以向消费者传递除产品之外的独特的精神价值,菲利普·科特勒将其称为“基于价值观的营销”,通过价值观而不是产品的功能利益、情感利益与竞争对手形成显著的差异。

ID营销的关键措施

落实到企业的行动层面,利用身份特征来发展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的方式很多。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消费者社区。前面谈到,消费者社区的形成容易培育持续的客户关系,而与客户建立“共鸣”是发展消费者社区的关键要素,企业可以塑造自身的独特身份特征来与消费者形成“共鸣”。维珍可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维珍从成立以来,一直在塑造一种“反传统”的身份特质。为了营销维珍可乐,CEO查理·布兰森亲自开坦克车辗过放在时代广场上的可口可乐;为了推广自己的婚纱业务,布兰森曾男扮女装出现在“维珍婚纱”公司开业典礼上。维珍集团从不约束自己所涉猎的产业单元,但保留并坚持住自己独特的“反叛”身份特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维珍体验”,并保证这种体验具有内容丰富和连续性的特点。这种反叛者的个性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追捧,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大量自发性的维珍俱乐部,这些狂热的拥护者的重度消费使得维珍每进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都极容易地跨越市场早期的鸿沟。

设计产品体验。企业也可以围绕身份特征来设计产品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与竞争者形成有效的区隔。英国护肤品公司“美体小铺”从成立起,就反对动物测试,并通过公平贸易购买天然原材料,它把“保护地球”作为自己的公司目的和关键身份特征。“支持社区贸易”是整个美体小铺经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实施就是强调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原料,这不仅为这些国家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汇”的市场,而且借用非市场化的资源开发出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例如,美体小铺研发的新产品“巴西豆护发乳”、“雨林沐浴球”所采用的原料,就是由亚马孙雨林区的卡亚宝族印地安人生产的。美体小铺以独特的理念来作为支撑,美体小铺的零售业务在30年内遍布全球55个国家,商店数目超过2200间。

指导品牌定位。企业身份与企业的关系,就像DNA与人的关系一样,是每一家企业所特有的。它有助于从根本上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别。随着竞争日益同质化,强调自身独特的企业身份是一种终极的差异化手段,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使命、目标与公司品牌定位及核心价值进行关联。清晰界定自身企业身份特征将会使企业更容易被利益相关者理解,进而建立信任关系。一旦这种信任建立,利益相关者将会对企业众多的产品、服务和其他活动给予包容性的积极评价。飞利浦于 2004年启用了新的公司品牌标识语“精于心,简于形”,清晰地传达了飞利浦公司企业身份中关于价值观的核心信息,即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为客户设计与提供技术先进、简单适用的解决方案。

ID营销,联系“物”与“我”

“总有那么一些瞬间,或惊喜,或感动,或启发,或鼓励,轻触你的心,激起共鸣的涟漪,带来触动的愉悦。”这是德芙心声巧克力在去年11月启动的“一句话的触动”心声大征集活动。据称活动开始不到48小时,已经收到4700多条心声作品。经过评选,排名前一百位的心声作品就能印到包装纸里面。

不难感受到,这场营销活动利用了顾客对美好回忆的寻求,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期待,而且在群体参与、社会交互方面,也让大伙儿显得更加紧密和亲近。巧克力的价值,远远超过在舌尖上融化那一刻的味道——这一场营销,将“物”与“我”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想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往往意味着人们去追随,从别人眼中认可自我的存在,这在奢侈品上表现得更为彻底。最新的调查发现,奢侈品销售量,都是由省吃俭用的上班族完成的。与此同时,某些微妙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又让人“反其道而行之”,比如麦当娜、帕丽斯·希尔顿等名流会刻意使用山寨品牌,以此显示挑战权威和卓尔不群。

人们通常会觉得,偏于感性的产品和服务,更有挖掘隐性消费价值的潜力。但其实,各类产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潜伏着这类价值,包括对硬件相当有要求的“理性”产品,具体表现在各种“控”和发烧友的热烈追捧。在这方面,苹果可谓高手。乔布斯从不会让新产品平平淡淡地出场(然而苹果似乎还有改善空间,后文《拿捏恰到分寸的悬念》中,就对苹果的做法提出了新的建议)。总体而言,从“感性”到“理性”产品,隐性消费价值的分量虽是逐步递减的,但即使是多数人心目中巨大而冰冷的重工业产品,仍可以传达很多感性的元素,比如多年积淀的品牌“颜色”,每一个颜色都代表着一种传承。

在通过营销构建“物”与“我”的关联方面,企业家还可以走得更远。因为“自我”在人们内心如此幽远神秘,声音、颜色、气味等,所有这些符号都可能被赋意。例如,消费者喜欢化妆品采用淡黄、海水蓝、乳白、粉红等中间色包装显得高雅而清洁;食品采用红、橙、黄色包装,暖色调带来膨胀感,又凸显色香味;喜欢药品采用代表干净可靠的白色……这些都符合人们对内在自我所需的定义。

沿着人性未知的曲折幽暗通道,利用这些内在的“共情”因素,沟通起外界的“物”与企业自身的“我”,营销者尚可大有作为。

作者:董云

第3篇:你认识你自己吗?

超准的心理测试(各大公司HR必选测试标准)

前言: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快来测试一下,很准的!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从头看下去,不要先看答案,会受影响的。)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 B.苹果3分 C.西瓜5分 D.菠萝10分 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 B.电影院3分 C.公园5分 D.商场10分 E.酒吧15分 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 B.依赖你的人3分 C.优雅的人5分 D.善良的人10分 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 B.马3分 C.大象5分 D.猴子10分 E.狗15分 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 B.喝冷饮10分 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5分 C.老鼠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 B.童话神话类3分 C.自然科学类5分 D.伦理道德类10分 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

A.打火机2分 B.口红2分 C.记事本3分 D.纸巾5分 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 B.自行车3分 C.汽车5分 D.飞机10分 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 B.黑3分 C.蓝5分 D.白8分 E.黄12分 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 B.自行车3分 C.乒乓球5分 D.拳击8分 E.足球10 F.蹦极15分

12、如果你拥有一座别墅,你认为它应当建立在哪里?

A.湖边2分 B.草原3分 C.海边5分 D.森林10分 E.城中区15分

13、你更喜欢以下哪种天气现象?

A.雪2分 B.风3分 C.雨5分 D.雾10分 E.雷电15分

14、你希望自己的窗口在一座30层大楼的第几层?

A.七层2分 B.一层3分 C.二十三层5分 D.十八层10分 E.三十层15分

15、你认为自己更喜欢在以下哪一个城市中生活?

A.丽江1分 B.拉萨3分 C.昆明5分 D.西安8分 E.杭州10分 F.北京15分

查看答案:

180分以上:意志力强,头脑冷静,有较强的领导欲,事业心强,不达目的不罢休。外表和善,内心自傲,对有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有时显得性格急噪,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不利于自己时顽强抗争,不轻易认输。思维理性,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很现实,对金钱的欲望一般。

140分至179分:聪明,性格活泼,人缘好,善于交朋友,心机较深。事业心强,渴望成功。思维较理性,崇尚爱情,但当爱情与婚姻发生冲突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婚姻。金钱欲望强烈。

100分至139分:爱幻想,思维较感性,以是否与自己投缘为标准来选择朋友。性格显得较孤傲,有时较急噪,有时优柔寡断。事业心较强,喜欢有创造性的工作,不喜欢按常规办事。性格倔强,言语犀利,不善于妥协。崇尚浪漫的爱情,但想法往往不切合实际。金钱欲望一般。

70分至99分: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人缘较好。事业心一般,对待工作,随遇而安,善于妥协。善于发现有趣的事情,但耐心较差,敢于冒险,但有时较胆小。渴望浪漫的爱情,但对婚姻的要求比较现实。不善理财。

40分至69分:性情温良,重友谊,性格塌实稳重,但有时也比较狡黠。事业心一般,对本职工作能认真对待,但对自己专业以外事物没有太大兴趣,喜欢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不喜欢冒险,家庭观念强,比较善于理财。

40分以下:散漫,爱玩,富于幻想。聪明机灵,待人热情,爱交朋友,但对朋友没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事业心较差,更善于享受生活,意志力和耐心都较差,我行我素。有较好的异性缘,但对爱情不够坚持认真,容易妥协。没有财产观念。

第4篇:认识你自己

我们给自己编故事,只是为了更安心地生活。---Joan Didion

人为什么对自己的人格(希金斯,自诩为礼貌的绅士,其实粗暴、歧视女性、控制欲强)茫然无知?

弗洛伊德的解释:压抑或许是罪魁祸首,自诩为有修养的英国绅士,而不是自我洞察看清真实自我,这样能免遭巨大的精神痛苦。

适应性潜意识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多数人的习惯特性、品质、气质都属于适应性潜意识范畴,人们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只好通过其他渠道构建自我人格理论,与其说,这种理论构建是受压抑和逃避焦虑的驱使,倒不如说,纯粹是受到自我连续叙事(不能接触无意识人格)的构建需求驱使。

适应性潜意识自我与意识自我,两者对于回应社会时都有固定模式,因此,单讲“自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这种差异受到心理学领域中人格理论的普遍忽视。

第一节何为真实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指决定一个人“特定性为和思想”的一种心理过程。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冲突、妥协,从而对“我们是谁”做出了界定。 近年来,人格研究的主流方向是特质理论,该理论试图对人们共有的某些基本人格特质进行独立研究。人格特质理论很少研究人格特质起因,更多是对人格测量结果的定量分析。比如大五理论。研究发现,在人格特质差异形成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到20%--50%的比例。 与上述研究相比,后现代主义学派认为,根本不存在单一的、连贯的人格或自我,在他们看来,自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文化、角色扮演及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米歇尔和国王的新衣 米歇尔研究发现,没有哪一种研究取向能够完全符合人格研究的黄金准则,即奥尔波特提出的带有某种确定性去预测人们的实际行为。米歇尔发现,人格特质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他进一步分析认为,人格心理学家低估了社会情境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社会情境对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个体差异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差异是最好的行为预测期器,社会心理学家则投注在社会情境的本质和人们的理解方式上】

米歇尔认为,与其将人格看成是归类人的静态特质,不如将其看成一组独特的认知-情感变量,用来决定人们解读情境的方式。

其他人格理论更多地侧重自我的意识构建,在作者看来,最好将米歇尔的认知-情感系统看成是适应性潜意识的一部分。

两种人格: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自我

作者认为,人格存在于两个地方:适应性潜意识和意识构建的自我。适应性潜意识符合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包括解读社会环境的一些独特方式,以及引导人们行为的稳定动机。但是,意识自我也符合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由于人们无法直接接触自己的潜意识特质和动机,所以通过其他渠道构建一个意识自我,包括个人经历,可能自我,外显动机,自我理论及关于

感觉和行为诱因的信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意识自我和潜意识自我并不相符,两者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这就表明,通过两种人格就可以预测人们不同的行为。适应性潜意识更可能对人们失控的、内隐的反应产生影响,意识构建的自我更可能影响人们审慎的、外显的反应。【遇到意见分歧时,是否要争论一番,下意识的快速决定受到无意识需求(权利和归属感的需求)控制,但是否邀请他人共进晚餐,这受到意识层面的自我归因动机的控制】 人们不能直接观察他们的无意识特质,所以必须尝试采用间接手段来推断这种特质,从通常意义上讲,对适应性潜意识的本质做出准确推断,对我们更有益。

第二节为什么我们很难了解自己

大量研究表明,适应性潜意识能够运用稳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做出回应,它符合奥尔波特对人格的定义。

潜意识的“假设”判断

米歇尔认为,人们拥有一组独特的认知-情感变量,以决定我们回应世界的方式。“人格中介系统包括五个部分:编码(对自我、他人、社会情境的解读),对自我与社会世界的期望,情感与情绪,目标与价值,能力与自我调控计划。简而言之,人们会把自己设想成不同的角色,以决定他们对某种特定情境的回应方式。【五个变量,每一部分都带有适应性潜意识的特征】

对孩子的情境观察表明,特质论的研究用处不大,因为:

1、孩子的攻击性取决于他们解读情境的方式;

2、孩子对情境的解读会随着时间流动形成固定模式;

3、孩子们是通过适应性潜意识去解读情境的。

扫描模式:习惯性可进入性

用适应性潜意识辨别信息的一项标准是“可进入性”,这种扫描模式使人们快速而高效地对社会情境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我们越是可进入那种类别,我们对此方面的信息就越敏感,对敏感信息的获取速度极快,意识通常察觉不到。(一些人对诚实敏感,一些人对幽默,等等,见到新朋友,我们更可能习惯性的可进入某种特定类别)

移情:新旧交替

学术界将弗洛伊德对移情(婴儿时对父母的感觉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发现称为最具独创性的发现。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移情看作无意识的社会信息处理系统,将移情看作是日程生活的正常化运作,她主张,我们对他人的心理表征,与其他“习惯性可进入”类别一样,能迅速深入脑海并称为习惯可进入的类别,用来了解、评价新认识的人。 安德森研究发现,如果人们新认识的人跟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很像,对此人的评价也与对重要人物的评价类似,即使人们并未意识到,目标者与自己心目中重要人物的特征有哪些相像。

依恋的运作模式

研究者对成年人的依恋模式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人们在看待重要的过去关系时,例如与父母的关系,会采用习惯性的方式,这使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在当前关系中的行为,尤其在与恋人的关系中。

双重动机与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归属感、成就和权利的需求属于人格的范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动机是适应性潜意识人格的重要部分。内隐动机生成于童年时期,之后逐渐变成自动的、无意识需求。

主题统觉(潜意识动机)和自陈量表(意识动机)测试之间毫无联系,但结果都有效。无意识动机与意识动机相分离,比如依赖需求中,外显的、有意识的依赖测量中,女性评分高,而无意识的依赖测量中,男性的评分高。

我们看自己和别人看我们一样吗?

如果我们有双重人格,无意识人格和意识人格,两者都会诱发个体的行为,那么,别人是如何了解我们的?我们无意识的、无控制的行为会反映我们的内隐动机和特质(例如对归属感的内因需求),而可控制的、审慎的行为则反应我们的外显动机。但从某种程度讲,人们似乎可以留意到他人适应性潜意识的外显行为(比如一个人说自己害羞,但他却是个聚会狂),正所谓旁观者清。

人格的自我评定,以及他人对自己的人格评定,两者的相关性并不高,这种相关度,部分取决于人格特定,比如内外向,观点通常较为一致,但责任心等通常分歧较大。

还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他人行为的预测,要好于对自身行为的预测,比如慈善买花,比如献血。

人们为什么不能准确预测自己的行为?

1、我们往往“自命不凡”,且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加道德;

2、在预测自身行为时,我们更多地根据自我人格的特质,而忽视了环境的限制,此外,内部信息还无法准确概括人格,所以当然不完全准确。

第三节不可靠的自我界定

独立于适应性潜意识人格外的意识自我,本质是什么?

麦克亚当斯曾经对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研究,即人们构建的关于自我的生命叙事,人们对过去、现在、将来所做出的连续性叙事,这些叙事的主要功能室将自我的各部分整合成连贯一致的同一性整体,这种同一性整体具有长期稳定性,且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研究结果显示,这个审慎的系统将自我的各个分散部分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叙事。

麦克亚当斯认为,生命叙事与客观现实不是完全一致的,也不需要一致,与其说,它们是以事实为基础对客观历史进行叙述,倒不如说,它们是对生命的解读。一个好的生命叙事有哪些方面组成,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它由多少事实依据。

很多理论学家指出,针对人们应该或可能成为那种人,意识构建非常重要,人们会有三种自我构建: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可能自我,这些构建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总之,当人们描述自我人格时,通常会陈述他们对自我的意识理论和构建,而这可能与适应性潜意识的特质和动机有分歧。

第四节自我究竟源于何处

有证据现实,适应性潜意识的某些性情,例如气质,具有遗传性,当然也受到文化和个人经历的影响,适应性潜意识的一个特征是自动化,将意识构建变为自动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多次运用。人们并非生来就具有“如果-那么”模式,也没有心理学家所讲的“习惯性可进入”,这些都是通过频繁使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第五节积极的自我和消极的自我

研究认为,人们一旦发展出一种自我的意识理论,就很难再否定它,我们会更多地注意到意识理论而不是潜意识指导下的行为发生的频率。

无意识自我与意识自我不一致会造成什么后果?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学生的无意识和意识目标进行测量,目标相对一致的学生,精神状态提升很快,而不一致的学生,结果正好相反。

第5篇: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经常拿来引用来规劝世人。人们对这句箴言可以有三种理解。

第一是人要有自知之明。这应该是箴言本来的意思,它传达了神对人的要求,就是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限度。古希腊人大概也是这样理解的。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泰勒斯回答:“认识你自己。”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泰勒斯回答:“给别人提建议。”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而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为此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最高赞扬,被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第二种理解是,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世界的秘密,因此,都可以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在希腊哲学家中,哲人赫拉克利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他说:“我探寻过我自己。”还说,他的哲学仅是“向自己学习”的产物。不说认识世界,至少就认识人性而言,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素材,可惜大多被浪费掉了。事实上,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把自己当作标本,借此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

第三种理解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这种理解最流行,但未必符合作为城邦动物的希腊人的实情,恐怕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引伸和发挥了。

如上所示,几千年来,人们对“认识你自己”作了很多阐述和理解,谁对谁错姑且不论,我想的是,人为什么要“认识你自己”呢? 在我看来,这大概可以这样来说明:

人,生而无知;知,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所谓生而知之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如颜渊说老师孔子是“生而知之”,是他对老师的崇敬使然,我们不可这样理解,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了。)一个生而无知的人,一开始的时候,对陌生的世界是既好奇又无畏,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而好奇无畏的人,犹如无头的苍蝇,难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这样,无知的人就会产生恐惧,同时,他“吃一堑,长一智”,开始由“无知”向“知”(“小智”)转化了。

“知”的人,因其“知”而对陌生的事物产生畏惧,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了逃避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一般来说,他只能依赖既有的经验行动,而不敢冒险。这样,“知”(“小智”)不仅没有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相反,他却阻碍了人的前进步伐。从这种意义上说,“知”即“小智”,实与“无知”不相上下,严格说来,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知”,而人天生的“无知”其实是无所谓的,它仅仅是“不知道”而已。“知”即“小智”,实乃“无知”,它是普通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它受一种“鼠目寸光”的功利主义原则支配,只能支持普通人应付熟悉的环境,免受外界伤害,而对陌生的事物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它就很难应对了。

为了应对个体经验的有限性,人们发明了“学校”和“教育”,以众人的经验弥补个体经验的不足。“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个体知识的有限性。因此,我们通常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称为“知识分子”。可是,“知识分子”的知识仍是有限的,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而现实是不断变化的,很多事物的出现和事件的发生是超出人们现有经验的,“诱惑”与“恐吓”无处不在,因此,人依据经验行动总是有限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那么人的现实生活就难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很难从从容容地过好每一天。即,这时的人不是生活在寻欢作乐中“乐不思蜀”,就是生活在对未知的“恐惧”之中。生活在贪婪中,人就会利令智昏,丧失原则,放弃人生的最终目标。生活在恐惧中,人的精力很难集中,生活质量和效率必大打折

扣,故必延滞和推迟人的生命的进程。换言之,所有生活在贪婪和恐惧中的人,将有限的生命耗费、浪费在半路上了,他很难到达人生的终点。因此,生活在贪婪和恐惧中,使得本应享其天年的人生“夭折”,这是人生的悲剧,实无异于死亡。

由上可知,人的不幸的根源在于人后天的“无知”而非天生的“无知”。而要免于人的不幸到达幸福的彼岸,人就必须从后天的“无知”状态中解放出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而这种“知”,我认为就是这里所说的“认识你自己”的智慧。

在我看来,可以把“认识你自己”理解为认识你的最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认识了这个东西,你就心中有数了,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

然而,最内在的自我必定也是最隐蔽的,怎样才能认识它呢?各种宗教有静修内观的功夫,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毕竟玄乎了一点。而且,内观的对象其实不是上述意义的自我,而是这自我背后的东西,例如,在佛教是空,在基督教是神。

这里有一个认识自我的方便路径。事实上,我们平时做事和与人相处,那个最内在的自我始终是在表态的,只是往往不被我们留意罢了。那么,让我们留意,做什么事,与什么人相处,我们发自内心深处感到喜悦,或者相反,感到厌恶,那便是最内在的自我在表态。就此而论,知道自己最深刻的好恶就是认识自我,而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倘若有了自己真正钟爱的事和人,就可以算是在实现自我了。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怎样“认识你自己”呢?现代人生哲学为所有人设计了一幅完整的科学的“人生地图册”,它可以让所有人在自己的人生未真正到达彼岸之前,就在理性的灵魂的高度熟悉通达他的所有路径,从而使自己在人生之路上从容不迫。所以,学习哲学也是可行之路。

人啊,要认识你自己!

第6篇:《认识你自己》教案

xx镇成人学校:xxx

2013年5月

《认识你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

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更新,完善自己。

2.能力目标

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接纳自己和欣赏

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悦纳自己,形成自尊和自信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

全面地、客观的认识自我及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人,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患有这种病症的

人,肢体会失去平衡,手足会时常乱动,说出的话语也是模糊不清的。

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

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我要告诉大家,凭借她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

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个中学生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

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学生讨论:换作是你,你该如何回答呢?(……)

大家刚才说了好多种,现在我们就来揭晓谜底,瞧瞧她究竟都说

了些什么。【大屏幕显示】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

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定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

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

所没有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

同的缺陷。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就会觉得阳光更多地洒播在你身上。

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平时我

们的眼光审视的都是别人,今天,让我们把目光对准自己,来重新的

认识一下你自己。

【教授新课】

一、活动一:“猜猜我是谁?”(幻灯片)

传说,古希腊阿波罗神殿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言外

之意,就是只有认识了你自己,才能认识他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

能认识世界,才能更好的把握你的人生。那现在我就问问大家:你们

都认识自己吗?(……)认识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就通过一个

活动来检验一下。

让学生写出5至10句描写自己的句子“我是……”,要求尽量选

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男生”这样的句

子。

随机抽取,念出其中的句子,大家一起猜是谁写的,并说出理由。

(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互动。在学生表述理由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

真正要表述的“我”,这才是比较完整的“我”。)

板书:怎样观察和认识你自己?

将学生写出的十句话分类,引出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和认识,包括

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对自我形象的观察和认识,对于职高生来说,主要

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臵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

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自我: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

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

大家现在是成年人,以后再要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一定要从这

三方面入手,并且做到积极、客观,既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

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现在大家用心思考一下,根据自己的平时表

现,找找自己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学生回答]

过渡句:虽然我们身上有各种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们不能紧盯着

自己的缺点不放,甚至在放大镜下来看待这些不足。如果长期发展下

去,人很容易变得沮丧无助,最终导致个体抑郁,并对生活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户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认清自己存在的价值。

(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自己和存在的不足,从内心发出要完善

自我的呼声。从而解决重点。)

二、悦纳自我的方法

(一) 故事: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象我这

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

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

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

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

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

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

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

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馒说道:…….

学生讨论:院长是如何回答的?

教师小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

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

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

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大家看我手里的钱,在几种状态下(揉搓、踩踏),人们还是要

他,就是因为它是钱,它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人无论受到什么磨难,

什么困难,我们的价值不会降低,你还是最好的自己。换句话就是说

大家要悦纳自我,但并不是放纵自己的缺点,而是要求我们在发现自

己的缺点之后勇敢的接受,更是要求我们要予以改进和提高。现在就

教大家两种悦纳自我的方法:

1、外界环境的激励

活动:“优点轰炸”

2、积极的自我对话(即积极的心理暗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一头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

子锁住趴在地上。刚开始,小象使劲的挣扎,可是经过无数次的努力,

它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日复一日,等它慢慢长大以后,它

的力量足以挣脱锁住它的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把一根链

子或绳子放在它身上而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 这是为什

么呢?

【课堂总结】

现在我们回头看一下黑板,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你自己。

首先,我们一起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及心理自我三个方面进行了自

我认知,大家不仅看到了缺憾的你,更重要的是也看到了闪光的你,

从而掌握了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悦纳自我。悦纳自己就是我们

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要突破的难点。

同学们,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

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要说,你们在坐的每一位就是最

美丽的。或许你们有过悲观失望,或许你们有过迷茫彷徨,但请大家

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悦纳自我,相信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大家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向

生活宣誓:我是重要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

最后就把这首《我相信》送给大家,祝愿大家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布臵作业】

以“认识你自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第7篇: 《认识你自己》教案

xx镇成人学校:xxx 2013年5月

《认识你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更新,完善自己。 2.能力目标

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悦纳自己,形成自尊和自信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

全面地、客观的认识自我及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人,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患有这种病症的人,肢体会失去平衡,手足会时常乱动,说出的话语也是模糊不清的。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我要告诉大家,凭借她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个中学生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学生讨论:换作是你,你该如何回答呢?(……) 大家刚才说了好多种,现在我们就来揭晓谜底,瞧瞧她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大屏幕显示】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定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就会觉得阳光更多地洒播在你身上。

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平时我们的眼光审视的都是别人,今天,让我们把目光对准自己,来重新的认识一下你自己。

【教授新课】

一、活动一:“猜猜我是谁?”(幻灯片)

传说,古希腊阿波罗神殿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言外之意,就是只有认识了你自己,才能认识他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才能更好的把握你的人生。那现在我就问问大家:你们都认识自己吗?(……)认识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就通过一个活动来检验一下。

让学生写出5至10句描写自己的句子“我是……”,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男生”这样的句子。

随机抽取,念出其中的句子,大家一起猜是谁写的,并说出理由。 (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互动。在学生表述理由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真正要表述的“我”,这才是比较完整的“我”。)

板书:怎样观察和认识你自己? 将学生写出的十句话分类,引出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和认识,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对自我形象的观察和认识,对于职高生来说,主要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臵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自我: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

大家现在是成年人,以后再要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一定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并且做到积极、客观,既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现在大家用心思考一下,根据自己的平时表现,找找自己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学生回答] 过渡句:虽然我们身上有各种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们不能紧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甚至在放大镜下来看待这些不足。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人很容易变得沮丧无助,最终导致个体抑郁,并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户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认清自己存在的价值。

(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自己和存在的不足,从内心发出要完善自我的呼声。从而解决重点。)

二、悦纳自我的方法

(一) 故事: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象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馒说道:……. 学生讨论:院长是如何回答的?

教师小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大家看我手里的钱,在几种状态下(揉搓、踩踏),人们还是要他,就是因为它是钱,它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人无论受到什么磨难,什么困难,我们的价值不会降低,你还是最好的自己。换句话就是说大家要悦纳自我,但并不是放纵自己的缺点,而是要求我们在发现自己的缺点之后勇敢的接受,更是要求我们要予以改进和提高。现在就教大家两种悦纳自我的方法:

1、外界环境的激励

活动:“优点轰炸”

2、积极的自我对话(即积极的心理暗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一头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子锁住趴在地上。刚开始,小象使劲的挣扎,可是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它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日复一日,等它慢慢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锁住它的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把一根链子或绳子放在它身上而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 这是为什么呢?

【课堂总结】

现在我们回头看一下黑板,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你自己。首先,我们一起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及心理自我三个方面进行了自我认知,大家不仅看到了缺憾的你,更重要的是也看到了闪光的你,从而掌握了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悦纳自我。悦纳自己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要突破的难点。

同学们,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要说,你们在坐的每一位就是最美丽的。或许你们有过悲观失望,或许你们有过迷茫彷徨,但请大家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相信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大家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向生活宣誓:我是重要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

最后就把这首《我相信》送给大家,祝愿大家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布臵作业】

以“认识你自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第8篇:国旗下讲话稿:认识你自己,发展你自己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能在升旗仪式上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认识你自己,发展你自己》。

同学们,你认识自己吗?了解你自己吗?你知道你的潜力有多大?你知道你的天空有多辽阔有多湛蓝吗?你给过自己一切可以学习才能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吗?你知道其实上帝悄悄地给你开启了许多的门,而你却一无所知,以为前途一片黑暗吗?让我来告诉你,在我们翠园许多新生事物正在不断成长。学校第三次创业在培养发展学生方面有了全新定位:(1)“亮率”结合:这其中的“‘亮’‘率’结合”中的“亮”指清华北大的亮点,“率”指高考本科和重点方面的升学率;(2)教学三年一盘棋:说的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重视高三,更要从高一高二基础年级一起抓。(3)人才培养多元智能化:这一办学策略,为我们同学在完善自我发展方面提供了多元而有宽广的舞台,分数不再是衡量我们的唯一标竿。我们可以用各类专业、特长展示我们的风采,成就我们绚丽的人生梦想。同学们,今天借此机会让我用生动事实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在翠园,活跃着一批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勤奋努力、坚韧不拔的特长生、专业生的身影。其实特长专业技能在日常的训练里原本是最枯燥最乏味的,但是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把它变成一种心向往之的美的攀登,境界的飞升。这期间经历多少艰苦卓绝的超越啊。就是这种超越,把心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就拿09届高三同学来说吧:高三(1)班的舞蹈特长生戴双叶获得清华冬令营二级、北京理工大学一级,华中科技大学一级,降低文化分20分优先录取,文化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几名,还取得过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1)班声乐特长生**获得清华冬令营二级,华中科技大学一级,降低文化分20分优先录取,文化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名,取得过年级第四名的好成绩;(8)班小提琴特长生何柏欣获得清华大学一级、北京大学一级、华中科技大学一级甲;获得华中科技大学20分优先录取加分的还有舞蹈陈诗绮,声乐黄子健、林天圻。获得清华冬令营的还有萨克斯演奏一级付诗康、小提琴演奏二级陈诚友,古筝演奏二级钟凯,舞蹈二级陈诗绮。音乐专业生崔挺(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第一名)等六人均获得一本学校的录取资格。他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什么?首先,学校培人才养多元智能化的办学策略为他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发展空间;其次,各位艺术老师们精湛的专业技能,精心、科学地辅导;第三,靠的是是这些同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主动追求并力求实现梦想的决心,是拼搏,是坚持,是勇气,是顽强,是不轻言放弃,是主动发展自己的结果。

最近我校混声合唱团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第三届“至高荣耀”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并被深圳市外事办正式批准。我校混声合唱团的成员主要是由09届高三同学组成,三年来,你们一直坚持每天只用早操或课间操的20分钟时间训练,宝贵的20分钟,积累了十三首中外经典歌曲,先后参加了13场各级各类演出及比赛,多次参赛在市、区都是金奖第一名。相信金色大厅的演出是每一个音乐人一生的期盼,同时也是我们翠园合唱团队员的期盼,这一段艺术经历和体验必定是终生难忘和至高荣耀。你们创造了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率的奇迹。我们为此感到骄傲,我们为此感到自豪。翠园为你们喝彩。在此,我们也要感谢学校为支持我们提供的各种策略。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将来尽快的适应社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学校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为团队建设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任由我们在艺术的殿堂展翅飞翔。

同学们,歌唱着、舞蹈着、演奏着,是美丽的,同时也是艰苦的。在我们的团队训练中,为了抓住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拍,每一口气息,每一个动作,让每个乐句驾驭自如,致力于把它们很好的完美的结合起来,让优美的乐声在翠园上空荡起回肠,让优美的舞姿在翠园校园轻盈,老师们同学们都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与汗水。歌唱着、舞蹈着、演奏着,更是幸福的。你们看到了吗,在舞蹈室、合唱室、器乐室,在舞台上,同学们一张张收获、成就、幸福的笑脸,绘出了翠园和谐阳光的校园气氛,就好象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谱出翠园绿色的生命乐章,动人而辉煌!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最新消息:我校高二年级正式设置影视艺术传媒专业,上一周我们举行了揭牌仪式,并由专业指导老师正式开始授课。让我们期待着这一崭新的培养人才模式为翠园的发展增添光彩。

学校的新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付出,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形成优秀团队的合力。优秀的团队需要的又是什么?是团队的凝聚力,是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每人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互助,奉献,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这种精神就是来自翠园大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老师们,同学们,激情在艺术中燃烧,生命在艺术中不老。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去亲密音乐,去亲吻音符,去体验高雅人的自豪和骄傲吧!

谢谢大家!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党建下一篇: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