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观后感

2022-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园观后感

《绿色家园》观后感:绿色家园托起五

彩梦想

电视记录片《辉煌中国》第4集《绿色家园》向人们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绿色发展故事,展现了五年来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百姓身边的巨大改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景美、人悦,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我开始体悟到:绿色家园是人民群众彩色梦想生根的地方。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绿色一词,既牵系国家大计,又连接百姓生活;牵挂这份情怀,承载不渝的使命。绿色家园,寄托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盼与向往,聚合起亿万颗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总书记在XX年携新任政治局常委与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的重要讲话开篇。今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四川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督察组紧盯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百姓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从严从快督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形成了对环境问题快查快办、立查立办和边督边改、上行下效的态势和氛围。

环保督察亮“利剑”,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是对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次有力指导和重要鞭策,也是对四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检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部门将以更加鲜明的态度、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和督察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排查、逐整改,并在举一反三中完善工作措施,构建长效机制,切实增加广大群众的环保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这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对即将召开的十九大满怀憧憬。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群众五彩梦想将在绿色家园上更加绚丽。

第2篇:《家园》观后感

在课下我观看了《家园》这部纪录片,看完之后不觉感慨万千,当然也为电影新奇的拍摄手法所震撼!在将近100分钟的时间里,电影带我们走过了地球40亿年的历史,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不再井然有序。

《家园》别具一格的给我们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我们应该做什么,由我们自己定夺。

我们常常怀恋儿时的快乐,怀恋往日冬季下雪结冰打雪仗的日子,怀恋那些清澈见底的水塘小池,怀恋夏日萤火虫到处飞舞的夜晚…...然而,如今,这些日子已不常在,全球气候变暖,冬季下雪已经很罕见,水塘小池早已干涸,夏日的夜晚早已不见萤火虫的身影……我想这些早已故去的日子,也许只有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给他们讲讲父辈小时候的欢乐,我想,这些欢乐,他们终将是无法能体会出来的! 文明,为何要建立在毁灭之上?为什么想要去创造文明,一定要去毁灭大自然?当看到影片中一棵棵大树被伐掉的时候,河床变得干涸的时候,矿山变成空壳的时候……我不觉感到心中一阵阵隐痛!人类,和大自然本来就来就是地球母亲的杰作,我们和它们拥有平等的生活权利,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肆无忌惮的去破坏它们?是的,我们创造了文明,而在我们得到文明的同时,我们所失去的却是永久的遗憾,一个无法弥补的过错!

这部影片能否让某些人从此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环境?答案是肯定的!某些人有多少?我想这些人不是凤毛麟角,而是万里挑一。我们中国学生从小是看科教片,爱国片长大的。从小学在小礼堂看,中学到电影院看,大学在网上看,加起来都有几十部了。如果科教片得功能如此管用,那么如今的社会问题百分之九十都迎刃而解。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经历一件事情后,结果往往只有触动而不是行动。

在《家园》介绍现代社会的阶段中,我发现了中国的几个现代化大都市。中国在飞速的经济发展下,不知道又破坏了多少环境,浪费了多少的资源? 但是社会是发展的,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停下来,那就需要在发展和环境保护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的发展让人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同时也使环境逐步地恶化。人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幸福是不人道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解决环境问题具有深刻的意义。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各国政府都应该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相比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第3篇:家园观后感

地球已追不上人类的欲望

——法国环保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2009年6月5日,又一个地球环境日。一部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HOME——A STUNNING VISUAL PORTRAYAL OF EARTH》)在全球同步上映。其上映的场合不止在传统的影院、剧场,还有互联网。这使得这部《家园》转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

因了朋友的相助,得以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部《家园》,感觉或许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震撼!

人类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生态的被破坏,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各种各样的资料、图片、书籍、电视电影片也早已层出不穷。然而,何以看了《家园》仍感深深震撼?那是因为片中通过航拍而产生的那种从未有过的对那伤痕累累大地的俯视效果,那以独特女声配以直白解说而产生的直指内心的揭示,还有那以咏叹吟诵般的音乐产生的震荡……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据说,20年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15年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可以想象,片中那一个个精美的镜头,那一句句隽永的解说,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心血的结晶。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贝特朗和他的合作者为这部片子确立的核心理念便是:“当我们耗尽自然遗产之后,必须面对的是什么?”当然,《家园》展示的远不止是贝特朗那法国人式的澎湃激情。出于可信度的考虑,为《家园》撰写的所有评论,由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Al Gore)和美国著名的环保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阅读、审定。环保专家们为贝特朗提供了详细的最新数据。因此,有评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当然,大千世界,无异不有。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仍然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地球的温度肇因于它绕行太阳的轨道规模及形状、地轴偏向轨道的角度、放射性衰变及地壳下深埋的重力热(很深奥哦!),人类不是因素之一;也有人说,很少有人会因为一件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而牺牲自己现在的生活质量,因为这是违反人性的;当然,更有人论证说,正是人的欲望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人放弃、哪怕是节制自己的欲望,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诚然,在造成今日地球“温室效应”的诸多因素中,人类未必是唯一原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就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言,对这一现象的探究还刚刚开始,结论自然不可能准确。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地球正在越来越暖,由此造成的各种影响正在显现。面对这一变化,作为地球村最有责任的公民——人类应该做点什么,而不能旁观,更不应继续造孽。这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也是《家园》再次大声疾呼的核心观点。

同样,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

至于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性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性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性,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是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地球早已追不上人的欲望时,我们更应该早点行动,多点行动!

2009年7月7日(又一个人类灾难纪念日) 写于上海

最近看了法国纪录片《home》,毫无疑问,这又是一部宣传环保、保护地球的宣传片,类似的片子最近几年拍了很多,每一部都很优秀,看过都很震撼。这部也不例外。

最近几年,类似的纪录片象《行星地球(planet earth》、《深蓝(deep blue)》、《鸟与梦飞行(winged migration)》、《微观世界(microcosmos)》等,都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向人们宣讲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重要观点。地球是美丽的,但她却不会永葆青春,如果人类不加以节制控制自己的贪婪欲望,将会加速这种美丽的衰亡。

对于这部花了15年筹备、走访超过50个国家拍摄的呕心力作,我不想多评价什么,当你看过我这篇文章后,你一定要看一下。甚至我建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式上首先给与会代表放一遍。

人类存在的这二十多万年在干什么?什么民主、政治、经济、宗教、战争,都是表面的,实际人类只在做一件事:就是把地球通过几亿年的努力所镇压的二氧化碳给释放出来!就这么一件事!看起来非常聪明,实际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没有人类之前,地球生命最恐惧的东西是二氧化碳,它的大量存在使生命生存受到威胁,而当地球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这些事情摆平后,人类出现了。上帝最后悔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创造了人类。地球上那么多物种,没一个敢把二氧化碳这个恶魔释放出来,只有人类没管这个,当第一次发现山火烧熟的动物肉美味可口开始,便开始打开囚禁魔鬼的封印,一点点的把二氧化碳再次释放出来!

到了现在,这种行为已经到了令人发止的地步。坎昆气候大会,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进步,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开倒车的情况。谁都知道人类犯了错误,可谁也不愿意为这种错误去埋单,发展中国家不愿意,发达国家也不愿意!我们人类就象涸辙之鲋,在仅剩的一点能源的诱惑面前,谁都不愿放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人类如果不学会放弃攫取能源之手,那么,最后,只是在自掘坟墓!

最近比较热门的一部环保电影《家园》,昨晚终于昨晚目睹了。导演和摄影师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时事给人类以警示。开始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摄影师基本上采用航拍的的方法去俯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园。从这个视觉看到拥挤的街道,消失的绿地,融化的冰川,被虐待的动物以及。。。。。。。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让我们识得庐山真面目。旁白者定位于地球母亲的高度树立了一种主人翁的姿态,看到地球已经如此孱弱,我们怎能不动心?

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少浪费点时间在KTV,在酒席饭桌,在奢侈品店,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 尤其是那些富人们,你们的富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过得真的很残忍。

但片中的最后还是给与我们希望。各国政府都去积极地参与环保事业,发展洁净能源,对于我们个人最主要的还是观念和行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未来悲观的预期,我们更需要乐观扎实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幸福而生活。

第4篇:家园 观后感

行动起来吧——地球很美有赖你!

“既然你有能力,那为什么还不开始去做?”

——题记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以为我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我的心灵还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壮丽凄美的画面,冷静残酷的旁白,使人一边观看一边反思,战争、政治、金融、宗教、人权、科技,人类其他的一切活动在保护地球的工程面前都变得那么渺小,地球造创了我们,保护着我们,而我们却在毁灭他,这是一个沉重的课题,环保在我的心中从来没有达到如今这个高度,我被深深震憾了。 我们的家,有多美?

杨恩·亚瑟用影像给出了他的答案:美到令人流泪、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惊恐、美到令人无所适从„„

一位导演,一位摄影师,一位飞行员,一位解说员。。。当然,一部筹备了15年的纪录片的工作人员远不止这些~当然,15年前,15年后,又是一个样。。。

在宏大的航拍中,远望地平线,却望不到半点弧度,才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多么的庞大与包容,想要征服他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地球不是地理书上画的那个站满了小人儿的球体,也不是天体物理书上说的那个宇宙中小小的尘埃——她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你要美到何时才是终点?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给我们展现的美景——航拍,全是航拍,高高的俯视镜头高到让人几乎认不出原本熟悉的景物,一切都变小了,小到根本无法认出那些在草原上奔驰的、在海面上跃出的、在天空中飞翔的到底是什么——是的,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高大的生物又算什么?

是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尘埃。

影片进入后半部分,现代文明粉墨登场——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人类啊!万岁的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这是美国梦的巅峰,是“万物灵长”的杰作!!! 真的是这样吗?

远方,一根哏粗大的烟筒刺入纯净的苍穹;远方,一股股浑浊的污水注入如动脉般奔腾不息的河流;远方,一片片焚烧后草原的余烟飘散在不在无瑕的空气中;远方„„

是的,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Home》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千万不要怀疑这些是人类自己科学统计出来的现实,因为这只会是徒劳的。

是的!!

我们正在毁灭!!

我们正在贪婪地索取,在疯狂地犯罪,在灭绝人性地屠杀!!!!! 可是,安静,一切都太安静了„„

一个宇宙未知处的观察者,在苍穹之上静静地看着我们,看着我们的家园—— 美到我们已经完全忽视了人类的存在,美到我们已经忘却了责备与愧疚。 美到——人类巨大的罪恶都是那么不重要了„„ 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是真正的博大?!!?她是我们的家园!!!

1 这部立场明确、美得让人心醉又心碎的环保纪录片,没有灾难片中描述大灾难的电脑特技,没有恐怖片中那触目惊心的血惺与暴力,但感觉却比灾难片更加让人绝望,比恐怖片更加让人害怕,因为那些开阔的俯瞰镜头,巨大字体的数据资料,冷静匀速的旁白,一切的一切,都在泣血控诉着这个星球上的智能生物对大自然无情的践踏与破坏。联想到近些年频频发生、越演越烈的地震、海啸、台风、雪灾、洪水、干旱、沙尘暴等等,这难道不就是地球对肆意破坏自己身体的人类的一种反抗,抑或是末日审判的预兆? 本片的导演无疑是伟大的,影片也许能唤起很多人的警醒,但同时人性又是自私和残忍的,等真正警醒时,怕为时晚矣,还是那一句老话,爱护地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很美有赖你,不再悲观,不再抱怨,让我们行动起来,团结一心,运用我们的聪明与智慧,积极应对,在有限的时间里扭转乾坤,创造奇迹。

而这些正是《家园》这部片子要传达给我们的“精魂”,它不是说教,不是指责,而是一声轻柔地叹息:“你有着样一个美丽的家园,美到能让你忘却一切,美到能包容你的罪恶„„可你还愣着干什么?”

是的,既然你有能力,那为什么还不开始去做? 行动起来吧——地球很美有赖你!

让我们来行动,不管什么非政府组织,不管什么国家政策,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悲观。

1、 节约用水用电,水主宰着地球,而电消耗着地球。

2、 少吃肉,因为它们的生产消耗更多的水和非再生能源。

3、 不盲目消费:一年也穿不几次的满柜子的衣服;冰箱里过期的、坏掉的食品;为了攀比、虚荣心、被所谓时尚绑架而购买的手机、MP

4、电脑等等,常常没有坏就被换掉,只因为他们过时了。

看看你自己家里有多少用不着的东西,那是你的欲望,也是从地球上扒下来的血肉。现在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他们饥饿、贫穷,也有很多人他们叫嚣着减肥,忍受着高血脂、高血压等富贵病的折磨,还有一些人穿皮草、购买不可思议的奢侈品。我们又是哪些人?又该是哪些人?

我自身的力量很渺茫,现在能做的就是摒弃心头多余的欲望,用简单的生活来减轻地球的负担,使用真正必要的工业产品,跟着欲望走的生活法则如此丑陋,让人消费超出自己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换来冗繁、沉重的生活,来找寻欲望的满足,这份满足在我看来很单薄,无意义,过分索要的人有遮不住的丑恶,他们没有滥用资源的权力,我们自己也一样,没有这样的权力。

我想要的只是坚持简单的生活方式,不做只知满足欲望的机器,有一颗简单而易满足的心,重拾自然而纯粹的快乐。

其实我们很渺小,飓风、海啸、干旱、洪涝我们无力抵抗。 其实我们很庞大,我们点滴的行动,会产生力量,只要去做。

第5篇:家园观后感

我们的家园

这个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人类迷失在了金钱利益之中,不知从某天开始,人类忘记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忘记了曾经有过的那段和谐美好。

观看《Home》,一直处于震撼的状态中,不管是从听觉,视觉,还是大脑,每一根神经

都在颤抖。那刻,我仿佛听到,远处传来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哭泣声,那么的绝望。

但曾经,它是如此的美好!

几百亿年前,从一个没有人烟,没有花草树木的浑圆的整体开始,从一个熔炉到生成大

气层,到水的出现,地球一点一滴,一分一秒的发生着变化。水是令人惊叹的物质,因为有

水,地球开始形成河流海洋,就像人们的血管,给予了地球全新的生命力,它布满地球的每

个角落。这个不寻常的旅途成就了地球所需的物质和水,红的,黄的,黑的,蓝的, 地球

成了斑斓的世界。,这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旅途。

时间总是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古细菌的出现赋予了地球生命的开始,从此这个地球

有了活力。经过几十亿年的变化,植物,动物相继出现了,它们都是人类古老的祖先,所有

的物种一起相互分享,各司其职。世界开始进入剧情。

为了适应地球的发展,只有二十几万年的历史,人类就占据了地球所有的栖息地,土地,

水,人结合,万物生长,物物交换,思想交流,地球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我们,表现出一种

生态平衡的完美性。此时想到,这可是作者经历十五年的准备,每一个精美的镜头,每一句

隽永的解说,都是团队血汗的结晶,曾经这样的美,这样的地球,是否有让他们感觉到此时

无助?由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

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的工业城镇,如诗如画的美景,却像是此时幻想

的一个梦境,转眼即逝。

农业改变人类历史,但人们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开始争夺资源,他们认为资源是无价

的,只顾一味的索取,一味的伤害,有毒物质开始入侵一切生命。温室栽培,脱季节生产让

越来越多的品种消失绝迹。农业发展越来越快,从而推动了石油的发展,能源开始肆虐。每

到夜晚,能源在卖力的表演,而白天不过是成了夜晚苍白的反应。

世界发展越快,能源需求就越多,对地球的索取也就越多。可笑的是,人类又在幻想曾

经的美好,建立起像迪拜一样的美好的世界,然而忘记了它远离自然,却比任何事物更依赖

自然。越来越多的森林被毁灭,动物的栖息地也越来越小,沙漠化开始蔓延,植物动物开始

灭绝,空气变得污浊不再清新,河流变得污臭不再清澈,臭氧层被破坏,冰雪开始融化,人

类正要走向灭亡。

自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二十万年以来,这个星球历经近四十亿年演化所建立起的平衡,

不再井然有序,我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过高昂。

贝特朗他坦言,“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

是被人类了解的”,而问题只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

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

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

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 因此,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刻- -人类还有十年能扭转这股趋向,了

解过去我们巧取豪夺地球丰饶资源的完整真相,并改变人类的消耗模式。

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

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

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当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时,当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

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时,当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

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时,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国家和

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因此随着时间的范围普遍的环境恶化,环保已经成了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我们需要唤醒世人,乐观地珍视我们仍然保有的50%雨林,而非只着眼那失去的一半;更重要是地球60亿人类都应该醒觉,我们的责任所在。就像片中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什么,而是我们还拥有什么。更需要的是一种环保理念和行动。定下心来看看这类的纪录片,告诉自己,你所需关注的还有自己所在的这个环境,这个地球,尽自己所能,善待它一点。善待地球,也是一种回归,向崇尚亲情、崇尚自然的东方文明的回归,那种无节制耗竭地球物质的文明是残缺的文明,它会毁掉我们的自然家园,也荒掉我们的精神家园。物质文明若不与环境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短暂的满足和永久的厄运,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

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第6篇:家园观后感

影片仅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却是导演历经15年筹备、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动用88000多名员工拍摄而成。

影片开头是以一位故事讲述者的身份,讲述了地球四十亿年的历史与人类二十万年的历史,也深刻地指出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破坏了四十亿年营造出的平衡。这部电影无声地拷问着你我:我们应该做什么?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摄影师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还感受到了他那如天地般博大与宽广的胸怀。本来应该是一部充斥着批判和控诉的片子,但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平和,没有感情的发泄,没有絮絮叨叨,有的只是陈列在我们眼前的真实画面和真实数据。这一手法正如鲁迅所说的“: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红肿丑陋的伤疤也可以被赞美的美艳无双。

影片通过大量的航拍镜头,采用对地球大自然记录的手法,将地球的存在以及演变的过程通过画面完美地呈现出来。并通过地球不断的演变来告之世人:人类的存在时间仅有20万年,却已经打破这个存在了四千万年的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类的过渡开采己经危及到自己的家园。但当人类意识到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为时己晚。人类只有十年时间去扭转这一趋势。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迪拜、中国、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相同的模式在不断取代文明间的差异性,利益分配的不均,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空前的拉开了。为了满足人口的增长和利益的需求,对资源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空前的加剧、加深。深圳40年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大都市,许多城市的人口也在几十年间从几十万增加到几千万。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展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

无数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从这些国家的发展与转变看来,不可谓不说人类的确是强大的,他们可以发现各种能源,利用各种能源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丰富多彩。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类又是愚昧的。不懂节制,滥采滥用,使地球的能源枯竭,也让自己走上了绝境而不自知。即使2012纯属虚构,再这样愚昧无知下去,世界末日还是会提早到来。

也许,有部分人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可是,正如影片所说“要悲观已经太迟”,是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面对贫困,数百万非政府组织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比各国的自私自利更强大。许多国家政府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在韩国,全国性的植树计划是被破坏的森林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四分之三纸张是循环再造,哥斯达黎加在军备与环保之间选择了环保,这个国家没有军队,他将本应投入军备的资金投入到了环保中。但是中国每星期就建两座燃煤发电站,再看看丹麦,有一座燃煤发电站将释放的煤送到地底,而非天空。

只有地球是适合我们生存的星球,可是我们总是抱着一个地球毁灭了,还会有第二个

地球的想法。对现在拥有的资源不加以保护,反倒不加节制地破坏。这是一个何其天真的想法!科学家们在太阳系寻找了那么多的星球,寻觅了这么多年,可是结果呢?第二个地球出现了么?

答案显而易见。地球上承载了70亿的人类,还有千千万万其他物种,假使找到了适合我们生存的星球又如何?那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离开地球搬迁而去?诺亚方舟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民众来说,不过只是一个传说,我们没有钱也没有能力去买那张价值连城的船票。

《家园》中倡导的“分享、智慧、节制的生活”特别让人感动。贝特朗认为,悲观和批判常常无济于事。他说:“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家园》以融融的暖意描绘了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

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

全球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

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

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

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

40%的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

冰盖减少了40%。

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枯竭和减产。

„„

虽然,导演最后依然从世界看到了诸多的希望,并且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与憧憬。前途到底如何,路确实是在人类自己脚下了。

整部电影,通篇都是我们已经知道但是却被忽视的真相,对于环境的严峻和恶劣,大家都清楚,但是人的这种滞后的惰性,确实很多时候让大家选择性忽视和遗忘了这一切。带有了某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导演就是要打破这种迷梦,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陈酒,但是,这个被忽视的陈酒,却散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味道。

吕克贝松,这个法国当今电影的怪杰。曾经以《碧海蓝天》等佳作震撼人心,如今,带

着对地球这份沉甸甸的爱与悲伤,再次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艺术和努力,唤醒世人的眼睛。

《家园》,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守护。

上一篇:廉政警示教育发言稿下一篇:社区志愿者招募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