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增长探讨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要素禀赋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由统收统支的高度集权模式逐步转向分级管理的分权模式,尤其1994年分税制改革标志着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正式确立。与西方财政联邦主义不同,中国式分权的鲜明特色是经济适度分权与政治高度集权并存,其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安排,但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尚存在一定争议,尤其缺乏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分析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机理和机制。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无论是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看,还是从中国农业弱质性特征看,或是从农业的准公共品属性看,研究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涉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责权清晰、财力匹配、区域均衡的“央地关系”,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要素禀赋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而技术进步是决定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本研究围绕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这一核心问题,按照财政分权如何改变农业要素禀赋,进而如何引致技术变迁,最终如何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逻辑脉络,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财政分权与农业要素禀赋演变、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因果关联,揭示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首先,对财政分权、农业要素禀赋与技术进步偏向的时空演变趋势分析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分权程度不断提高,农业要素禀赋呈现出明显的资本深化趋势、农业技术进步路径向节约劳动力和土地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演进。其次,以要素禀赋为逻辑起点,对财政分权与要素禀赋演变之间的因果关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是推动我国农业要素禀赋演变,促进农业资本深化的一个重要制度动因。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财政支农支出和工业化,推动农业资本积累;另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用地非农转化,从而驱使要素禀赋呈现明显的资本深化趋势。从时间维度看,随着分权化改革的推进,其对农业要素禀赋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从空间维度看,对中、西部的影响作用强于东部地区。然后,根据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要素禀赋变化会诱导技术变迁,本研究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资本-劳动力要素相比,还是资本-土地要素相比,财政分权显著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路径向节约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演进,且对中、西部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影响作用有所减弱。最后,将财政分权、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偏向纳入到农业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偏向两条路径影响农业经济增长。一方面,在“分税制改革”阶段,由于资本要素相对稀缺,资本深化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但在“税费改革”阶段,随着资本深化程度提升,劳动力转移加快,土地要素约束趋紧,受资本-劳动(土地)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影响,资本深化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财政分权通过技术进步资本偏向路径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强于资本深化路径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得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为正,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建议:第一,细化中央与地方涉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以“共担”为主将粮食安全等体现国家战略的事务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适度提高中央财政支出责任;加快省以下涉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深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实行涉农资金省对县的直接管理,提高县级政府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构建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农效率。在资金规模上按照“以事定支”与“以支定事”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动态调整投入机制;在支出结构上重点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力度;在资金使用上推进预算编制环节的整合,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相关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提高支农效率。第三,提高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适配性,依据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发展方向,推动政策导向下的强制性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升级的诱致性技术进步同向发展,畅通劳动力转移与双创人才返乡下乡双向流动渠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关键词:财政分权;要素禀赋;技术进步;农业经济增长

学科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财政分权、政财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

1.2.2 关于制度变迁、要素禀赋与农业技术进步的研究

1.2.3 关于要素禀赋、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

1.2.4 关于财政分权、要素禀赋与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度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与贡献

1.6 概念与研究界定

1.6.1 核心概念界定

1.6.2 研究范畴界定

第二章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财政分权理论

2.1.2 要素禀赋理论

2.1.3 技术进步理论

2.1.4 经济增长理论

2.2 要素禀赋与技术变迁的驱动机理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2.1 农业要素禀赋演变的驱动机理分析

2.2.2 农业技术变迁的驱动机理分析

2.2.3 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偏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3 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

2.3.1 财政分权改变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农业要素禀赋

2.3.2 财政分权改变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技术进步偏向

2.3.3 财政分权改变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偏向作用于农业经济增长

2.4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财政分权、要素禀赋与技术进步偏向的演变趋势

3.1 财政体制的改革历程

3.1.1 统收统支阶段(1949-1977 年)

3.1.2 分灶吃饭阶段(1978-1993 年)

3.1.3 分税制改革阶段(1994—2002 年)

3.1.4 新一轮税改阶段(2003—至今)

3.2 财政分权的演变趋势

3.2.1 财政分权的测度方法

3.2.2 财政分权的整体演变

3.2.3 财政分权的区域差异

3.2.4 财政分权的敛散性检验

3.3 农业要素禀赋的演变趋势

3.3.1 要素禀赋测度方法

3.3.2 数据处理

3.3.3 单项要素的增长趋势

3.3.4 基于资本深化系数的要素禀赋演变趋势

3.3.5 基于资源禀赋系数的要素禀赋演变趋势

3.3.6 基于要素结构指数的要素禀赋演变趋势

3.3.7 三大区域之间的要素禀赋演变趋势比较

3.4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演变趋势

3.4.1 技术进步偏向测度方法

3.4.2 数据处理

3.4.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分析

3.4.4 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分权对农业要素禀赋的影响效应

4.1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要素禀赋的实证设计

4.1.1 实证分析框架

4.1.2 计量模型构建

4.1.3 变量定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2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实证检验

4.2.1 财政分权影响资本要素结构指数的实证检验

4.2.2 财政分权影响劳动要素结构指数的实证检验

4.2.3 财政分权影响土地要素结构指数的实证检验

4.2.4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4.3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作用机制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政分权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效应

5.1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实证设计

5.1.1 实证分析框架

5.1.2 计量模型构建

5.1.3 变量定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2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实证检验

5.2.1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劳动偏向实证检验

5.2.2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资本-土地偏向实证检验

5.2.3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稳健性检验

5.3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进一步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政分权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6.1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趋势的基本特征

6.1.1 整体增长趋势

6.1.2 区域增长趋势

6.1.3 增长趋势敛散性

6.2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设计

6.2.1 计量模型构建

6.2.2 估计方法与内生性问题

6.2.3 变量定义、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6.3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6.4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7.1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实证设计

7.1.1 实证分析框架

7.1.2 计量模型构建

7.1.3 变量定义与估计方法

7.2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

7.2.1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资本深化路径检验

7.2.2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偏向路径检验

7.2.3 资本深化路径与技术进步偏向路径的比较分析

7.3 财政分权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解释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完善涉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8.2.2 整合涉农资金与优化支农支出结构

8.2.3 提高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适配性

8.3 研究不足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上一篇:会计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财会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