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牛养殖情况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国奶牛养殖情况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和6种名特品种养殖情况分析

摘要根据《中国渔业年鉴》数据,从渔业产值和增加值、渔民收入、养殖产量和面积等方面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情况,介绍了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这6种名特品种养殖情况,总结了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名特品种;养殖;展望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and the Aquaculture of 6 Famous Varieties in China

FENG Jiha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Hubei 434025)

Key wordsFreshwater fishery development;Famous varieties;Aquaculture;Prospect

淡水養殖主要是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一般养殖面积小而分布广,适于精养,集约化程度较高,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控制;以鱼类养殖为主,生产水平较高;产量较稳定,投资小,收益大。养殖模式多样化,按养殖场所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江河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微流水养殖等;按集约化程度分为粗养、半精养和精养。多样化的养殖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养殖方式以提高养殖水产品产量和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占总水产养殖产量的75%,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我国未来经济和城市化的步伐对于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变迁的需要,这种外部需求和变化对我国淡水渔业发展也会带来深刻影响[1]。我国渔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由孵化、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以及科研和教育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2]。虽然我国淡水养殖中存在病害危害大、种质差、环境污染严重、养殖人员技术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3],但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依然保持着一种上升的趋势。笔者主要根据2010—

2015年《中国渔业年鉴》数据[4],总结6年内我国淡水渔业

发展和几种主要名特养殖品种的养殖情况,同时展望未来,以期促进我国淡水养殖研究。

1我国淡水养殖发展情况分析

1.1整体发展概况

2009—2014年我国渔业产值、渔业增加值、人均收入、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发展趋势良好(表1)。由于我国水产市场和行情变化波动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渔业产值和实现增加值皆按当年价格计算。渔业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核算期内捕捞和养殖水产品及水产苗种的总产出和总成果,具体包括人工养殖的水生动物和海藻产值、天然水生动物的产值。其计算方法为水产品及苗种的产量乘以其产品的现行价格。但是,渔业产值只能反映渔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并不能反映渔业所创造的价值量,因为它包含大量的中间消耗产品的重复计算[5]。

2009—2014年我国渔业产值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渔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渔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渔业增加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核算期内全社会从事渔业捕捞和生产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通过渔业总产出减去渔业中间投入来计算。增加值可以避免用于中间消耗的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由表1可知,我国渔业增加值的提高表明了整个渔业对国民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同时人均收入、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也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这预示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将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2各个地区淡水养殖渔业产值和增加值分析比较

渔业产值反映的是渔业的全部产品价值量,不能反映渔业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价值量[6],所以渔业产值和渔业增加值不成线性关系。图1列示了2009—2014年我国淡水养殖渔业产值前9名的省份,渔业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苏、湖北、广东、江西、安徽、湖南、山东、浙江和四川,这些省份在6年内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规模和水平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江苏和湖北增长速度最快,为我国水產品的供给提供了保障。

图2表示的是渔业产值前9名省份相应的渔业增加值,皆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比较图1、2可知,广东渔业产值位列全国第三,渔业增加值却位列江西之后。张福绥[7]曾指出影响淡水渔业发展主要有是种质、环境、病害和劳动等,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就业机会较多,从事渔业劳动人员的比例下降[8],因此影响了广东淡水渔业经济贡献。从整体上分析,我国淡水养殖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同时促进了水产加工和休闲渔业的发展。

1.3渔民收入情况

渔业是农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又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所以渔业作为我国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渔民纯收入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渔民的人均纯收入已摆脱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增长缓慢、纯收入比重下降等的落后现象[9],正处于一种高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如图3所示,渔民人均纯收入自2011年突破万元大关,依然保持高速上升。2009—2013年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也持续上升,虽然2014年增长放缓,总体上渔民收入不断提高。

图32009—2014年我国渔民人均收入

Fig.3Per capita income of fishermen in China during 2009-2014

但是渔业人均收入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人均纯收入上涨的同时物价也在上涨,渔民生活负担依然大,渔民增收困难,地区性差异大。如图4所示,2009年上海渔民人均纯收入13 335.00元,而贵州的渔民人均纯收入1 689.04元,渔民纯收入地区性差异大,部分地区渔民增收困难。部分地区增收有可能受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减、生产成本上升和经营方式落后的限制[10]。我国应该对渔业提供更多的惠渔政策和支持,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渔业发展,提高渔民收入。

1.4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分析

201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838.636万hm2,比上年增加6.466万hm2,增长0.78%。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30.547万hm2,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749%,比上年减少1.010万hm2,降低0.44%;淡水养殖面积608.089万hm2,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2.51%,比上年增加了7.476万hm2,增长1.24%;淡水养殖产量2 935.76万t,比上年增加133.32万t,增长4.76%[4]。

部分地区的淡水养殖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对应地区淡水养殖产量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趋势(图5、6)。通过全国单位面积的产量分析(图7),发现单位淡水养殖面积产量不断提高,湖北、广东、江苏、江西、湖南、山东、广西、四川和新疆的单位淡水养殖面积产量也不断提高,说明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淡水养殖保持稳步发展。各个地区淡水养殖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广东的单位淡水养殖面积产量最高,淡水养殖地区,发展不平衡,制约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26种名特品种的养殖情况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是养殖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名特品种的养殖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加强水产品对外贸易,增加从业人员收入。该研究比较了常见的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6种名特品种的养殖发展情况(图8),总体上这6种名特水产品保持着发展的趋势,鮰鱼在2009—2011年全国产量出现逐年减少的情况,有可能与鮰鱼的价格和技术瓶颈有关。

目前制约着我国名特水产动物养殖的主要因素有3点:首先是市场容量有限;其次是苗种匮乏;最后是养殖条件和技术[11]。通过比较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的主要产地、产量发现,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发展地区性差异极大(P<0.05),黄鳝主产地为湖北,泥鳅主产地为江西,鳜鱼和鲈鱼的主产地为广东,鮰鱼和乌鳢的主产地分别为四川和山东。由于地区容量有限,巨大的地区性差异也是限制特种水产养殖发展的因素之一。

3讨论与展望

根據2010—2015年《中国渔业年鉴》,虽然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收入提高,养殖技术不断更新,但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养殖技术地区差异明显,没有形成有效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体系,同时养殖技术效率分布不均且波动幅度大[12],技术研究落后于养殖生产。其次是优质种质匮乏,特别是名特水产品种质资源缺乏,大部分仍靠天然繁殖或者野生资源,这些野生型种质对高密度、营养条件、水环境和病害的侵袭等的不适应性限制着淡水养殖的发展。最后就是环境问题,水产养殖可能造成嚴重的环境破坏,如养殖废水的形成,使用药物的残留,以及大量对野生苗种的捕捞造成的亲苗掠夺等[13]。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的研究,由于我国淡水养殖发展迅速,一些落后的基础理论已经满足不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需求,科研工作者缺乏真正的技术突破和革新,同时科研成果和养殖实践脱节,缺少有效的中间环节研究,科研不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从业者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为农民或者没有系统学习过养殖的投资者,同时渔民对技术的认知度也不高,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淡水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应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突破关键问题,建立有效的从科研到实践的研究体系,打破陈旧的知识框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理论知识教育,提高养殖者的素质,推进养殖技术的革新。同时,提高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战略意识,解决养殖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

我国淡水养殖发展前景明朗,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能够设计开发有效的自动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监控系

统能够有效的检测水体环境、养殖品种动态和投喂情况,管

理系统将会根据监控系统的回馈自动对水体环境动态控制等,多学科、多方位渗透,提高养殖效率,达到健康养殖;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蓬勃发展,生态渔业结合农业、牧业和渔业,高效地利用资源,休闲渔业将垂钓、餐饮、文化相结合,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养殖业重要组成之一,水产品加工向多样化发展,结合运输业、餐饮和副产品加工等实现多样化增值,未来的水产养殖将会多方位、多元化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洁,张静宜,何安华,等.我国淡水渔业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渔业报,2014-01-20(B04).

[2] 赵永峰,胡海彦,将高中,等.我国大宗淡水鱼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5):91-99.

[3] 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科技,2015,35(6):164.

[4]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015.

[5] 畅小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加值核算与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6] 袁寿庄.国民经济核算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7] 张福绥.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3):5-13.

[8] 徐焕焕.广东省渔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4.

[9] 程慧荣.中国渔民收入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10] 唐议,刘金红.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现状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16(3):275-280.

[11] 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2] 刘佩.我国淡水养殖技术效率分析:基于淡水养殖主产区的SFA实证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13] 刘洪波,李明爽,杨健.国外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J].南方水产,2006,2(2):43-49.

作者:冯纪海

第2篇:钦州市发展林下养殖情况的探析

摘要:以近期得利、长期得林、长短互补、协调发展为方针,钦州市依托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林下畜牧养殖业,走林业和养殖业互惠互利,生态环保,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林下养殖逐步形成拓宽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生态型“黄金”产业。

关键词:林下养殖;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Key words: Under-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breeding mode; indu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当前制约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是畜牧业用地紧缺和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1]。只有大力发展生态与健康养殖 [2],才能推动畜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近年来,钦州市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畜牧业的目标,大力推行林下养殖方式,有效提高畜牧养殖的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环境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增长,实现了畜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1 钦州市林下养殖发展情况

钦州市现有林地面积591333hm2,果园面积153333hm2。长期以来,农民素有在林下、果园饲养畜禽的习惯。近年来,钦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林下、果园养殖畜禽,使林下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钦州市林下养殖主要以养鸡、养蜂为主,兼以养牛、养羊、养猪。如灵山县发展林下特色畜牧业,2012年有林下养殖农户9796户,带动了3.84万农民就业创业,涉及林下面积达8133hm2,增加农民收入5.3亿元。浦北县2012年发展林下养鸡达1333hm2,鸡存栏数达511万羽,出栏837.5万羽;建立林下养蜂产业基地达26667hm2,放养蜜蜂8万群,产蜜880t,产值达2640万元;建立林下养羊、养牛等产业基地达13333hm2,放养羊、牛等3.4万头,已出栏1.1万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钦州市林下养鸡场户数有15337个,年饲养量达7006万羽,占全市肉鸡饲养量的65.41%;林下养蜂场户数为1921个,年饲养量达88500群,占全市蜜蜂饲养量的90.3%;林下养猪场户数有664个,年饲养量达46567头,占全市生猪饲养量的1.25%;林下养牛场户数为829个,年饲养量达9328头,占全市牛饲养量的3.85%;林下养羊场户数有812个,年饲养量达57511只,占全市肉羊饲养量的65.95%。

2 林下畜禽养殖的模式及优势

2.1 林下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按参与经营签约的主体不同,逐步形成4种主要林下养殖模式。即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中介经济组织带动模式、专业批发市场带动模式及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带动模式 [3]。目前,钦州市林下畜禽养殖的模式主要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表现为果园+养鸡、松林+养鸡、桉树+养鸡等。钦州市果园养鸡时间早、规模大。如钦北区于2003年度就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果园鸡之乡”,并注册了“果园鸡”品牌。目前林下养鸡多数采用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养殖。如灵山县园丰牧业有限公司,农户只要向公司提出申请,经公司派人实地调查,达到养鸡场地、劳力等条件的,交纳一定数量的押金,签订养鸡合同,即可以记帐形式,领取公司的鸡苗、饲料、疫苗、兽药等,并可免费享受公司指派技术人员的全程技术服务,肉鸡由公司统一保价回收。果林养鸡是一种适宜农户快速养殖的好模式,具体做法是:在果园的一端,搭起半敞开的简易鸡舍,用竹篱或铁丝网把果园四周围起来,作为鸡群的天然运动场。雏鸡在育雏舍培育20-30d便可放入运动场。鸡舍和运动场设置一定数量的旋转料槽和饮水器,让鸡只不仅可以自由活动,还能自由采食饮水,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可以放养,晚上关入笼舍以防野鼠的祸害,这样经营和管理模式比较简便,农户也比较容易接受和参与,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林下养殖的优势

2.2.1 疾病少、成活率高 由于成片的果园一般都远离村庄和公路,人畜也少到,所以一些疫病较少传入。另外果园的空气新鲜,冬暖夏凉,噪音及其他干扰少。饲养的鸡群以果园作为运动场,可以自由啄食虫蚁、砂砾、杂草等,食物丰富,营养也比较充足,有利鸡只的健康生长。果林养鸡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2.2.2 生长快,出栏早 由于果园是自然光照和通风,环境好于传统舍内养殖,除了给鸡群喂食配合饲料之外,鸡只还可以在果园内自由采食其他食物及运动。林下养殖的肉鸡,120日龄时体重一般可达1.5-2kg,此时出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2.3 种养互促,禽果丰收 果园环境有自然光照和通风,利于鸡只的生长,而由于鸡有啄食、扒地等特性,加上排出粪便,所以放牧于果园的鸡群理论上起到了除害虫、松土壤、施有机肥等作用,非常利于果树的生长。

2.3 成本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2.3.1 投入成本及收益 林下养殖投入主要有:雏鸡苗2.0元,从小鸡到商品鸡出栏所耗饲料11元,疫苗及预防用药费及其他杂费约2元,这样每只鸡投入约15元。120d出栏时,体重最低达到1.5kg以上,按市场销售批发价15元/kg,扣除鸡苗、饲料、疫苗、药品和5%的死亡率等费用,养鸡纯利润每只可达7元。

2.3.2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提高单纯水果种植大户用工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果园套养肉鸡的饲养成本,每只鸡可降低成本0.5元;果园放养肉鸡外表美观、体形不大、皮薄肉嫩,保持土鸡风味,蛋香黄多,不但销路不成问题,市场售价比普通饲料鸡每公斤可高出2-3元,可增收4.5元/鸡;果园放养鸡仅需晚上补饲1次,补饲量为每天每只80g,降低了饲料成本;果园放养鸡既可除草,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施入果园,有助于作物生长,改良土壤,是增加果园产出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果园放养适宜密度的肉鸡,达到了种养互促,禽果丰收,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对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畜牧业,增加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作用。

2.4 林下养殖成功案例

实践证明,果林养鸡使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灵山县丰塘镇潭龙村果园养鸡户梁文和,近年来,他利用承包的6.7hm2果场优越的地理环境来做活“鸡”文章。他先后投入20多万元修建鸡舍5幢,并购置电风扇、饮水器、冲水管等养殖设备。通过钻研、学习,很快掌握了一套科学养鸡技术。由于果园里有树有草,空气清新,冬暖夏凉,病菌少,不受污染,非常适宜养鸡。他养的鸡成活率高达100%,时间短,仅4个月则可出栏,无瘟疫,人工少,易管理,经济效益可观。由于鸡群放出于果园中能自由运动和觅食,所以鸡肉吃起来具有山地鸡肉的鲜味,嫩滑清甜,出栏的果园鸡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为避免断货,每隔l月就要进二批鸡苗。目前鸡舍现有的l.4万只鸡早被玉林、广州、湛江、海南等商贩订购。2009年出栏4批5.8万只鸡,总收入达112万元,纯收入32.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果园养鸡-鸡粪种果”的生态农业养殖模式展示出了勃勃生机。梁文和致富后不忘众乡邻,他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成功养鸡经验,复印成技术资料800多份送给众乡邻,并为乡亲们义务讲解肉鸡防病和饲养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39多户兴起山地果园养鸡,饲养肉鸡达到18万多羽。

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委在林铭瑞、王清华二位经济能人的带动下,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形式,大力发展林下养殖。该村在桉树和松树下发展养鸡、养羊、养牛等,其中林下养鸡年出栏量105万羽,年产值4200万元,年收入525万元;林下养羊985只、牛650头,年产值210万元,年收入15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全县林下养殖的典型。

3 林下畜禽养殖业发展存在问题

钦州市发展林下养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与先进兄弟市的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到位迟,影响项目建设进度;项目经费缺乏,工作开展较难;金融部门对林下畜禽养殖户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规模养殖场(户)贷款难,资金短缺,政府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养殖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等。

3.2 养殖规模小,养殖水平较低

目前钦州市利用果园养猪的养殖数量大部分都在几十头到100头之间,年出栏在200头以上的果园养殖户相当少,林下养牛户存栏都在20头以下,这种家庭式的林下养殖普遍存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落后的缺点。

3.3 养殖用地落实困难

林业改革后将山林分散到各家各户,成片租赁山林比较困难,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林下养殖。

3.4 交通不便,水电不通

林下养殖多在山上,多数山区交通不便,地形不规则,导致水电不通,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和工作难度。

4 发展林下养殖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林下配套养殖是一项富民利林的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林业质量均有好处。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应积极发展林下养殖业。

4.1 加强领导,宣传发动

发展林下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大,工作任务重,各级政府应对此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政府主导,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强化指挥和协调职能,为林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应加强林下养殖的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林下养殖的优势和好处以及对增加农民收入 [4],抵御单一产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4.2 制定养殖规划,合理布局

为促进林下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制订适宜当地的林下配套养殖长远发展规划,通过科学地规划林下养殖的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不仅利于环保,也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灵山县根据县生态区建设规划要求,在制定《灵山县水产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把畜牧业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纳入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的总体方案,即:在209国道、灵—陆等5条公路沿线,重点建设10个畜牧业养殖示范片,打造3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培育100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户1万户。同时结合全县种植业及林业发展规划,将种养结合区规划在种植业发达镇和林业资源优势镇,使养殖业与种植业同步发展。目前,规划了209国道奶水牛-沼-草(渔)、灵陆线猪-沼-果(渔)、灵城-丰塘-平南-武利-陆屋林(果)下生态香鸡、平山-佛子-新圩林下生态羊等种养结合区。养殖区涉及18镇241个村,为实现种养结合、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浦北县结合各镇、村的林地面积、林地条件、群众传统养殖习惯和技术基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园区“集聚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理念,及时编制了《浦北县“十二五”林下养殖发展规划》,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林下养殖带,建立了泉水、张黄、北通林下养鸡,泉水、小江林下养羊,小江、福旺林下养蜂,官垌山泉流水养鱼等53 333hm2林下养殖业八大生产基地。

4.3 出台优惠政策,助推发展

为提高林下养殖业发展水平,钦州市各级政府出台了林下养殖扶持优惠政策,用林业发展理念抓好林下养殖业发展。财政、涉农部门每年安排林下养殖发展专项资金,对有养殖能力的林业主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扶持,对林下养殖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林农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因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大面积疾病引起的养殖损失给予养殖户适当经济补偿。促进了钦州市林下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4.4 规范林下养殖,强化服务

果园养殖应采取依托果园,适度养殖规模,种与养互补,实现种养和谐共存,养猪宜采取猪沼果配套:“一栋猪舍+一片果园+一个沼气池”的合理养殖方法,而养鸡则宜采用“专业孵化+合同供苗+公司统一回收”的养殖方法,从而做到低风险,低成本,小规模,高品质。钦州市各级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应重视加强对发展林下养殖的指导和服务,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协助解决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问题。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搞好防疫,每年春秋两季,在全市组织开展畜禽免费强制免疫,为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免疫密度年年达到100%。二是积极为养殖户推荐、引进适宜林下养殖畜禽品种,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每年办班10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逾1万人次。三是引导发展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安全卫生畜产品。四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农民开展合作经营,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五是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带动养殖业发展。六是依托市养猪协会、市养禽业协会,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养殖户提供法律政策、市场行情等信息,为养殖户发展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4.5 提高林下养殖产业的科技含量,打造品牌

为提高林下养殖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对林下养殖业应该逐步实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的同时,重视名牌效应,着力打造畜产品品牌,如钦州市生产的水牛奶、果园鸡、浦北黑猪、浦北蜂蜜等特色产品闻名区内外,在各地市场上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力。如灵山县的“百强”水牛奶品牌、钦北区“绿果园”牌果园鸡、浦北县的“越州黑”和“黑大帅”牌黑猪畅销海南、广东市场,每公斤销售价比其他瘦肉型猪高1.6元;浦北县“纯蜜岛”牌蜂蜜品牌,每年在荔枝花期,吸引周边蜂农前来该镇放蜂,数量达2.5万群,不但产出300多t优质蜂蜜,而且使荔枝受益增产40%。

参考文献:

[1] 黄斌.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12):67-68.

[2] 周元军.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04):725-726.

[3] 沈忠明.林下养殖模式及实践形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02):339-341.

[4] 李金容.发展林下养殖 促进农民增收[J].畜牧市场,2010,(07):124.

作者:陈进喜等

第3篇:2015年河北省淡水养殖病害情况分析

为提高我省淡水养殖主要种类病害防治和应急防控能力,摸清我省淡水养殖病害流行情况,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淡水养殖疫病防控及质量控制创新团队对本省淡水养殖进行了病害监测和调查,以期为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1 监测内容及方法

1.1 监测内容

针对全省主要淡水养殖品种(鲤、草鱼、鲢、鲫、鳙、虹鳟、鲟鱼、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的易发病害进行监测。内容有病害种类、发病原因、发病率、死亡率、经济损失及防控情况等。

1.2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采用定点监测和现场调查两种。定点监测主要依托河北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系统,涵盖11个市51个县区,设置监测点164个,监测面积3 393 hm2。涵盖主要养殖品种与模式,包括池塘、网箱、池塘流水、池塘温棚4种养殖模式,鲤、草鱼、鲢、鳙、鲫、罗非鱼、金鱼、锦鲤、泥鳅、虹鳟、鲟鱼、南美白对虾、河蟹、中华鳖等14个养殖品种,详见表1。监测时间4~10月,由各市、县、场病害测报员根据养殖动物行为、养殖环境和临床症状进行监测。现场调查是在以上范围内,按照集中连片、兼顾不同养殖种类、不同养殖模式的原则,进行现场打样、座谈调查,现场调查主要对鲤、草鱼、鲫、虹鳟、中华鳖、南美白对虾等进行抽测。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属性分析

2015年测报区共监测到病害24种,其中病毒性疾病4种,细菌性疾病9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病7种,非病原性损害3种;另有不明病因7宗。在发病原因中,生物性病原所占比例达88.00%。在生物源病害中,病毒病占22.73%,细菌性疾病占40.91%,真菌性疾病占4.55%,寄生虫病占31.82%(见表2、表3)。

2.2 主要养殖种类病害情况分析

2.2.1 鲤鱼病害情况 鲤鱼病害主要有KHVD、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车轮虫病等,以5-8月份发病较多。其中,KHVD、细菌性败血症和车轮虫病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较大,其他病害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发病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大、水质恶化,病原微生物对养殖生物构成危害(见表4)。

2.2.2 草鱼病害情况 草鱼病害主要有肠炎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等。以5-8月份发病较多,但死亡率较低。发病原因主要是水质恶化,病原微生物对养殖生物构成危害(见表5)。

2.2.3 虹鳟鱼病害情况 虹鳟鱼病害主要有IHN、水霉病、肠炎病等。IHN以春季发病较多,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秋季未监测到IHN。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有效预防。其他病害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见表6)。

2.2.4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病害情况 主要病害是WSS、红腿病等,7-9月份为主要发病期,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经济损失也较大,是本年度经济损失最大的养殖品种。不明病因为疑似对虾肝胰腺坏死病。南美白对虾种质退化、高密度养殖和水质恶化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见表7)。

2.2.5 中华鳖病害情况 中华鳖病害主要有鳖红底板病、鳖红脖子病等,发病率、死亡率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均较低。鳖红底板病、鳖腮腺炎病属病毒性疾病,鳖红脖子病、鳖穿孔病属细菌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水质恶化、外伤感染等所至(见表8)。

2.2.6 其他品种病害情况 其他养殖品种如鲢鱼、鳙鱼、鲟鱼、锦鲤、河蟹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低。与去年相比,发病种类、平均发病率、平均死亡率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未有明显变化。另外,鲫鱼、金鱼、泥鳅等在测报区未监测到病害。

2.3 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015年全省测报区淡水养殖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1 711.73万元,较2014年的2 692.25万元减少980.52万元,主要是监测面积稍有减少及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和虹鳟鱼损失减少所致,但鲤鱼和草鱼稍有增加。测报区各品种经济损失情况见表9。

根据各品种测报面积和总体养殖面积,加权平均后测算2015年全省淡水养殖总经济损失为7 885.71万元,比2014年减少2 394.80万元(23.29%)。在14个养殖品种中,病害发生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害为对虾白斑综合征和红腿病,测报区经济损失1 315.10万元,比去年减少870.00万元,淡水养殖中南美白对虾全省测算损失为5 610.49万元,是本年度测报区经济损失最大的养殖品种。虹鳟鱼IHN的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鲤鱼、草鱼的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均有所升高。其他养殖品种与去年相比,发病种类、平均发病率、平均死亡率及造成的经济损失未有明显变化。

(收稿日期:2016-09-09)

作者:康格平 石洁卿 田洋 蒋红艳 李全振

第4篇:我国蝎子养殖的现状

平顶山市郏县蝎子养殖基地陈超峰

蝎子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传统的疗效为“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 广泛应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癫痫罗,抽搐、风湿痹痛、偏头痛、破伤风及瘰痢、疮疡、肺结核、破伤风、顽固性湿疹、皮炎、淋巴结核等病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现代医学发现蝎子对于心脑血管病,性病,肿瘤,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所以,现在我国每年要消耗几百吨的蝎子,蝎子的价格由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元一公斤到现在的几百元一公斤,现在蝎子供应量不足需求量的30%。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近年来餐桌吃蝎子的人们越来越多,而在蝎子的产地,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大量田地和荒山的开垦和采伐,人工大量的捕捉,致使野生蝎子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人工养殖蝎子成功的人不多,这就使今后10-20年内蝎子的价格只升不降,使蝎子的市场前景更为可观美好。

由于蝎子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利用和提高,野生资源的不断毁灭性猎取和破坏,蝎子的经济价值就不断攀升,于是人工养殖蝎子就显得更有利润空间了。我国蝎子养殖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和规模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蝎子养殖停留在实验阶段,基本上都是家庭式养殖,养殖蝎子的数量不多,饲养方式原始传统,蝎子的产量是滞留状态,这标志着当时的蝎子养殖还在起步阶段。90年代中期,由于人工养殖黄粉虫的成功,大量黄粉虫涌入市场,结束了人工养蝎无食的历史,带动了蝎子养殖空前的发展,之前零星化的蝎子养殖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有实力的蝎子养殖场开始了规模化饲养。蝎子养殖的内容也不断的充实和变化。我国人工养蝎的模式按周期划分,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夏买冬卖模式,二是自我繁育模式。这两种蝎子养殖模式构成了我国人工养蝎的框架。那么这两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弊端?在我国人工养殖中处于什么地位?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夏买冬卖模式。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东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每年的6月份到9月份的农村,有很多专业收购野生蝎子的贩子,这些贩子叫做一级蝎子贩,他们有的走乡穿村,有的在家设点,有的在集市上大量收购蝎子,死蝎子一个价格,活蝎子一个价格。这些一级蝎子贩一般都有自己的买主,也就是二级蝎子贩。一级蝎子贩把收购来的蝎子暂时保管起来,等待二级蝎子贩来收购他们或者直接送给二级蝎子贩,二级蝎子贩把买来的蝎子批量保存好,死蝎子冷冻起来,活蝎子袋子装好,直接用车发给三级蝎子贩,三级蝎子贩有的是药厂,有的是蝎子市场老板。这样一来,蝎子的价格就逐层加价,捕捉蝎子的人卖了一斤100元,到三级蝎子贩手里就远远高于100元了。一般来讲,第三级蝎子贩的药厂把收购来的蝎子都加工成干蝎子储存起来,药厂是不养殖蝎子的。而第三级蝎子贩的蝎子市场老板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把收购来的死蝎子要么制干,要么冷冻,再卖给药厂、药铺或者药材市场。而活蝎子就放起来,一般放置的方法就是在房间里建造防逃池子,池子里面要么放砖要么放蛋拖来寄养蝎子。刚刚收购到家的活蝎子很瘦,经过1个月左右的储存喂养之后,蝎子都吃饱了黄粉虫变得很肥很胖,一般能够增重20%左右,这时候就可以买了,卖不完的就继续储存在养殖池里,在10月份蝎子冬眠。到冬天蝎子的数量比夏天

少多了,价格也就贵了,到冬天不加温的池子叫做冷池,也就是继续冬眠的池子。加温的池子叫做热池。也就是不让蝎子冬眠了,热池的蝎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加温就很肥胖,所以价格比冷池的稍低一些。近几年来,我国有很多野生蝎子市场的老板们,他们冬天储存了大量的蝎子,来供给广东,山东等全国蝎子的需求。有很人多都发家致富了,我国比较著名的蝎子市场有洛阳,安国等地方。这些夏买冬卖的模式目前是我国蝎子供应的主力军,如果没有这种夏买冬卖的模式存在,那么我敢断言:只靠人工养殖蝎子的话,现在蝎子的价格最少在一公斤3000元甚至更高。夏买冬卖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养殖周期短暂,只是几个月的储存,从夏天买来冬天就卖掉。蝎子增重快,蝎子不需交配产子,不需要蜕皮环节,蝎子不需要长大只要求肥胖,蝎子养殖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不大,蝎子论公斤买还论公斤卖,蝎子只做药用和食用,不能做繁殖的种蝎用。技术上只要温度掌握好就只赚不赔。所以倍受夏买冬卖老板的青睐,一般一个人养殖蝎子其亲戚邻居都跟着养殖,很少一个人单枪匹马作战的。单枪匹马不成市场也不好组织货源,不能够统一买卖,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市场。缺点是野性大,互相残杀,抗病能力弱,易死亡,成活率低,一般只能储存几个月,不能够长期养殖,超过冬天就大量死亡,如果做种蝎的话,母蝎很死亡易流产,产子率低,子蝎成活率很低。

近几年来,夜晚捕捉蝎子的人一不小心掉进水井死亡的有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也很多,掉进深山悬崖摔伤的也很多,由于大量人工捕捉野生蝎子,特别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致使野生蝎子资源急剧减少,野生蝎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地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蝎子数量到了灭种的地步,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不远将来会制定出一套法规,把蝎子列入频临灭绝的保护动物范畴,人工捕杀蝎子的历史将结束。野生蝎子市场将被查封,到时候夏买冬卖模式将不存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自我繁育模式也就是依照蝎子的生理生活习性来育种、繁育、生长的循环过程。蝎子的养殖驯化和鸡、鸭,猪、兔子、狗等一样,都是将野生的动物慢慢的驯化而来的,驯化过的蝎子性情温顺,叛逆性不强,对光、声、震动等干扰反映迟钝,环境适应能力强,便于长期饲养,很好存活。就象兔子一样,野兔难养,家兔好养。野鸡难养,家鸡好养。所以要是养殖的话,最好养殖自我繁育模式的家养蝎子,否则野生的很容易死亡,得不偿失。有兴趣的朋友不防自己尝试一下驯化野生蝎子为家养蝎的乐趣。只要有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培养,一般都会使野生蝎子家养化。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信心把握和技术指导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大量实验,免得全军覆没,血本无归。有经验的养殖场在种源不足的情况下,常常会从夏买冬卖的蝎子市场上购买优质的野生蝎子,把它们驯化成为家养蝎,和自己的种蝎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品质更为优良的蝎种。

自我繁育模式从养殖方式上可以分为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两种形式。室内养殖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养殖,室外养殖就是我们常说的散养或者露天养殖。温室养殖就是人为的给蝎子创造一个适宜蝎子生长发育的环境,让蝎子从怀孕,产子,生长,蜕皮,交配都在温室内进行循环,来达到收益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蝎子的一切生长活动的条件都是人为创造给予的,不是自然给予的,所以这样的环境对于蝎子来说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恶劣的不是优越的。这就给养殖者提出了很强的技术难题,而这些技术难题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好多个。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门槛,都是一个成败的考验,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想养蝎,先学技术,没有技术谁养谁失败。就是普通养殖的鸡、鸭、猪没有技术也是养不成功的。

温室养殖的最大特点就是缩短了蝎子生长的周期,把蝎子生长的周期由3年缩短为1年内,可高密度养殖,可立体式养殖,操作简单,劳动量不大,便于喂养管理,幼蝎成活率高,省时省空间。但技术含量高。露天散养,就是在室外建造若干个养殖池,池的大小因蝎的多少而定,只要不逃跑,敌害不侵食,只要有食物喂,一般很容易养成。其最大特点就是技术含量要求不高,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不需要人为能源,成本低,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蝎子成活率高,不容易生病。其最大弊端就是蝎子生长周期长,需要3年时间见效。综上所述,自我繁育模式总体上来讲,是蝎子从无到有繁殖的过程,是蝎子从小到大生长的过程。

不过自我繁育模式有其自身特点和缺陷,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养殖成功的。没有技术肯定是养不成功的。有的人掌握了技术,但是养殖蝎子的数量很少,就是成功了也不等于赚钱。由于蝎子养殖不象鸡、猪等养殖周期短暂,最快也要1年左右时间,其见效不很快。农村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耐性和经济实力来投入,耗不起拉锯战,于是养不了几个月就纷纷落马。就是大型蝎子养殖场老板,他的亲戚朋友宁愿养殖鸡鸭猪都不愿养蝎子,这不是一种社会怪现象。自我繁育模式是国家提倡和推广的,在我国养殖人数不多,成功的人不多,大规模生产的人不多,在社会上站的份额不多,但是市场潜力极大,经济前景可观。其将是我国人工养殖蝎子的希望和未来,将是以后我国蝎子供应的主力军。其任重而道远,其将最终将取代人工捕捉成为社会主流。

自我繁育模式与夏买冬卖模式相比较,各有各的特点优势和弊端。自我繁育模式生产出来的蝎子,其质量和野生的一样,蝎毒的成分是一样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也是一样的。在作为商品蝎子出售上,价钱也是一样的。自我繁育模式是专门养殖用的家养蝎,所以可以做种蝎用,可以繁殖。在种子的选择上,和国家的农作物种子是一个道理:就是种子要比一般商品繁育产量高,比一般商品个大饱满有光泽,比一般商品质量好级别高,所以种蝎的价格比商品蝎要高,按照蝎子的生理特点,种蝎子不论公斤卖而是按组卖的。现在我国蝎子养殖的框架早已定型,一定时间内不会有质的变化,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某个人能够控制布局的,目前,我国蝎子养殖步伐发展的速度不快,蝎子市场的供求距离在不断的拉长,这就给自我繁育模式的养殖爱好者提出了更大的问题,怎么提高自我繁育模式的产量?怎么加快自我繁育模式的速度?这个问题从宏观上讲是个社会问题,从微观上讲是个技术问题。时间有限,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平顶山市郏县蝎子养殖基地全体员工热情的欢迎您的到来。平顶山市生态化蝎子养殖基地,蝎子养殖手机:13607627201 。蝎子养殖QQ: 663627201。邮箱pdajx001019@126.com蝎子养殖网址: 即郏县冠宏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计生办东50米,是河南省新农村专业合作社法定单位。蝎子养殖场采用“统一供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等措施,已经成功培养了一批养蝎专业户和蝎子养殖场网。是中原地区最大的专业温室蝎子养殖蝎子场。养殖面积2000多平方米,年产蝎子300多万条。交通便利,环境优越。是专业从事养蝎、技术推广培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在特种养殖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技术。

长期以来,成蝎病亡是广大养殖户养蝎失败的重要原因。母蝎产仔率低、产后母蝎死亡是初养者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仔蝎成活率低,幼蝎猝死及逃亡又是养蝎者产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基地经过多年经验积累,综合了全国各大养蝎场的养殖方法,积百家之长于一身,成功的创建了“温室蜂窝式养蝎法”、“温

室种蝎繁育法”和“温室成蝎育肥法”。巧妙的将“温度、湿度、饲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养蝎不能克服的一系列难题。打破了传统养蝎使用砖瓦、土坯的惯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减短生产周期、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成活率。”目前,基地已经成功的培育出第三代优良恒温品种“郏蝎三号”其特点“抗病性强,抗干扰性强,个体大、产仔率高、成长快、成活率高”。是恒温蝎子的典范。

我场的种蝎隶属东亚钳蝎,是黑蝎子,多年来经过培育训化没了野性,成了家养蝎,专门供家庭养殖用.适合全国各地养殖,我场采用温室养殖蝎子,使蝎子生长周期由三年缩短为8到10个月.使蝎子由一年产一次变为2到3次.幼蝎成活率由10%升为90%以上,并可减少母蝎死亡率50%.既省时省工省料又降低了养蝎成本.我场打破了传统的养殖蝎子方式,锐意创新,成功开发出一套最新的蝎子养殖模式.在技术利用、操作、产量效益等方面最适合中小规模蝎子养殖,使广大养蝎户告别失败,成功致富.2008年我场幼蝎产量超过200万只,圆满完成了本场预计的150万只的任务.我场长年出售优良种蝎‘郏蝎三号’.种蝎让用户自己挑选直到满意为止,保价回收签定法律公证合同.对引种户免费培训蝎子和黄粉虫的最新养殖技术,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工作,与蝎户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伙伴和市场合作关系.欢迎广大朋友们来实地参观考查,共同交流学习.咨询电话13607627201陈超峰

网址:

QQ: 663627201

手机:13607627201

第5篇: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现状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趋势

林学院水保二班孙高强20102039近年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新兴的一支养殖大军,其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经济价值高。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已经成为城乡市场消费的热点,成为广大农民寻找的新出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新亮点,但在中国,它的发展还不是很健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 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现状

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呈现的态势是:品种多、发展快、利润丰。

目前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品种达到了200多种,在改革开放前,只有少量的饲养,近年来特种养殖进入大发展阶段,每年都有很多品种和很多人进入特种养殖行业。由于特种养殖技术高、风险大、数量少,因此其中的利润相对于传统养殖业而言十分丰厚。

二、 存在的问题

1、 种源问题

种源是养殖业的源头,优良品种是基础,而特种经济动物的驯化时间短,对种的选育和改良方面水平较低,动物群体中近亲繁殖问题尤为突出,品种退化严重,再加上部分养殖户急功近利,以次充好,造成特种养殖产品质量下降,达不到标准。

2、 饲养技术落后

特种养殖的发展历史短,品种繁多,而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严重的缺乏,导致生产中很多的技术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加之特养量的发展速度与相应的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管理方法滞后等,导致特养的风险很大。

3、 饲养规模小

目前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一般以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养殖户通常采用养殖畜禽的方法养特种经济动物,有的依据其他养殖户自己的养殖经验养殖,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养殖户开始饲养时,技术、饲养方法、饲料、管理、药物等有关配套的要素发展速度很慢,经常被一些问题难住造成亏损。同时,产业链不连续,即使养出来,也不能加工,直接卖也不方便等。

4、 盲目的炒种、炒作

目前特种养殖业仍处于自发发展状态,不受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协调管理,与相关产业也缺乏紧密配合,信息交流尚处于借助报刊、会议的交流阶段。相当部分养殖户了解的所谓信息,大部分来源于炒种者的广告,而部分人发财心切业,一旦发现或者在当地饲养成功某个品种后,就盲目地、大肆地做宣传、登广告倒种、卖种。

5、产品深开发不够,各种深层次的潜在利用价值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我们国家大部分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户基本停留在肉用的整只活的卖出去,蛋用的卖蛋,毛皮兽取皮卖原料皮等的原始阶段,缺乏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和意识。

三、发展前景

特种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首先要通过侧面或书本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该动物栖息环境、繁殖情况、疾病防治和有关注意事项。科学饲养,每一种特养动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就决定了其对饲料、饲养、管理、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性。规模较大的养殖1种或多种动物,应先派饲养员外出培训,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再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大部分饲料来源比较容易解决,但有些特种动物饲料来源要提前准备。像蛇、蝎类动物,它们的主要饲料是小的活体动物和昆虫,为此,就要提前解决饲料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上项目的问题。注意开发副产品的经济价值,比如毛皮动物每年脱落的毛,可以收集起来销售或做他用,动物的肉开发成食品等,饲养的间隔地适宜地种树、种菜,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收益、节约成本。

特种养殖是保证野生动物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宜途径,由于各种原因,野生动物资源锐减,原来单纯依靠野生动物提供的资源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如麝香等名贵药材以及一些供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其惟一出路就是人工养殖。目前农村适宜发展特种养殖,我国农业人口占到很大比例的主要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创收模式,逐渐的发展成为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动、创收的模式。很多的中国农民已经无法再从传统的大畜牧生产中去获取比较高额的回报。而一些刚起步和甚至还没有起步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投资小、规模小、饲养回报高等特点,适合我国农民发展。特种养殖的终端产品,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特殊的需求的,比如食用、药用、服饰、装饰、观赏等。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特种养殖行业的前景将更加的广阔。

四、小结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是个新兴的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传统畜牧产品的重要补充。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稳定毛皮动物饲养,积极发展药用、肉用动物,加快发展伴侣动物和观赏动物。

第6篇:我国肉鸽养殖现状与前景效益分析

韩占兵

张立恒

黄炎坤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郑州

450046)

1. 肉鸽养殖历史

家鸽(Aplopelia Bonaparte)是由野生原鸽经过人类长期驯化而来。据《鸽经》(我国已知最早的一部记载鸽子的专著)记载是,我国养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3000多年历史。到了清代,广州就有人饲养一种“地白”鸽,其实就是肉用鸽。肉鸽在我国作为家禽饲养,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肉鸽业在我国发展迅猛,逐步成为特禽业中的热门产业,现在肉鸽已经成为继鸡、鸭、鹅之后的第四大家禽类型。我国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省、上海市)率先开始引进、饲养肉鸽,使我国肉鸽养殖由东到西,从南到北,迅速发展起来。广东省是肉鸽传统的消费区域,而且紧邻香港、澳门两大肉鸽消费地,是我国肉鸽产业发展最早的省份。1980年广东省光明农场大宝鸽场建立,是我国最早的肉鸽规模饲养场。目前各地宾馆、饭店不断推出以肉鸽为特色的菜肴,使鸽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鸽蛋的消费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肉鸽养殖新的增长点。 2.我国肉鸽业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我国的肉鸽饲养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得益于人们对优质禽肉、禽蛋的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种鸽存栏3000多万对,年产乳鸽总量达到5亿只,计重量20万吨。部分肉种鸽转化成为蛋鸽生产,专门化蛋鸽年存栏量1000万对左右,年产商品鸽蛋6亿枚。我国各地种鸽存栏1万~10万对的大型企业已达百余家,存栏3000~5000对种鸽的中型企业在各省市农村中已很普遍,肉鸽养殖业已成为我国特种养殖业的支柱产业。

广东省作为我国肉鸽养殖第一大省,肉鸽存栏量1500万对,年产乳鸽2.7亿只,占到全国的50%。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增城市肉鸽存栏都超过100万对,肉鸽养殖是广州市最具特色的养殖业,是广东省肉鸽养殖最集中的地区。广州市年消费乳鸽量就达到4000万只。深圳市种鸽存栏37万对,年产乳鸽607万只。

江苏省肉鸽存栏500万对,仅次于广东省,在江苏省肉鸽业协会的带动下,肉鸽标准化、规模化饲养走在全国前列。上海是传统的肉鸽养殖、消费地区,肉鸽养殖业是上海城郊型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肉鸽年存栏量150万对,上海市每年肉鸽消费量约1 500万只,然而本地只能提供一半左右,其他都靠外地供货。据2013 年调查统计,上海市出栏肉鸽1万只以上或具备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养鸽场、户有89 家, 其中大中型肉鸽养殖场(存栏种鸽 5000 对以上)30 家,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奉贤、嘉定、金山、崇明五区(县)。

湖南、山东、海南、浙江、河南等省肉种鸽存栏量都达到200万对以上,并且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2014年以来乳鸽价格在每只20元以上,养殖效益显著。其他养殖量较大的省市有河北、湖北、江西、北京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鸽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肉鸽业将得到平稳的发展,是特禽养殖业中最具潜力的产业。但目前肉鸽市场还存在良种率不高、品种老化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鸽蛋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是肉鸽养殖新的增长点,在我国南方于东南沿海城市已经形成鸽蛋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肉鸽消费已经不再是餐桌上的奢侈品。在广东、广西、海南、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肉鸽养殖已形成一定的区域性生基地。肉鸽养殖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引起了家禽行业和科研院校的重视,并积极制定、开展肉鸽产业相关的科研计划与调查,以此来配合和促进中国肉鸽养殖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 肉鸽养殖前景分析 3.1肉鸽养殖技术成熟

我国肉鸽养殖业经过近40多年发展与积累,已经摸索出一整套的高产饲养方法和疫病防治技术,成熟的养殖技术为肉鸽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肉鸽饲养业已经逐步形成畜牧业中独立的产业,在国内家禽饲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3.2 肉鸽产品优势明显

肉鸽养殖的主要产品为乳鸽,乳鸽是指25~28日龄上市,供人们食用的商品各。乳鸽一般由亲鸽自然哺育长大,而亲鸽则是以玉米、豌豆、小麦、高粱等原粮为食,饲料中无任何着色剂、防腐剂和药物。而且肉鸽的抗病能力强,在乳鸽的生产过程中,较少使用药物和疫苗。鸽肉、鸽蛋营养丰富,无药物残留,迎合

了现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市场越来越大。目前广州、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对乳鸽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当地养殖远远不同满足需要,河南省、山东省的乳鸽外销增长迅速。

3.3 肉鸽养殖潜力好

港澳地区、广东省、上海市是传统的肉鸽养殖、消费区域。近年来,东南沿海省份(福建、浙江、江苏、海南等地)、湖南、山东省、河南省的肉鸽业发展较快,养殖量增加较快。在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肉鸽养殖已形成一定的区域性生产基地。“一鸽顶九鸡,无鸽不成席”在香港的饮食业中普遍流行,对乳鸽的需求量更是增长迅猛,年需求量已经达到1000万只,主要靠内地供货。随着中国特禽养殖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鸽消费已经不再是餐桌上的奢侈品,中小餐厅、饭店对乳鸽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肉鸽业将得到平稳的发展,是特禽养殖业中最具潜力的产业。根据近年来统计,全国肉鸽业发展递增速度每年以10%~15%速度发展。 3.4 鸽蛋需求旺盛

鸽蛋以其独特的营养、口感与保健功能,是肉鸽养殖新的增长点。早在2000年前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率先开发鸽蛋食谱,至今这些地区已形成庞大的鸽蛋消费市场,而且食用鸽蛋养生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流行。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元旦和春节是鸽蛋的销售旺季,价格最高时卖到每枚4~5元,因此北方很多养鸽场已形成每到秋季就开始销售鸽蛋至第二年正月的惯例,甚至有的养鸽场常年以生产鸽蛋为主。由于鸽蛋需求量的增加,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肉鸽产量会下降,造成乳鸽市场始终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肉鸽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3.5鸽场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我国肉鸽养殖采用半开放式饲养(南方地区)或全舍饲(北方地区),鸽子排出的粪便较干燥、臭味小,方便加工有机肥,养鸽场基本没有废物、废水及废气产生,不会污染环境,是一项比较环保的养殖业。养鸽业是特别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发展的现代农业项目,农村具有发展肉鸽养殖的土地优势与劳动力优势,适度引导广大农村农民发展肉鸽养殖,是一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回乡创意的好项目,也是我国十三五精准扶贫的很好选择。

4.肉鸽养殖效益分析

目前市场肉鸽价格为每只20元左右,按每对种鸽年产14只(7对)计算,年产值280元左右,扣除引种年平均费用、工人工资、固定资产(鸽舍、鸽笼、用具)折旧、饲料费用、防病费用、资金利息等费用130元左右,每对肉鸽年可实现利润150元左右,每对种鸽最低100元纯收入是有保证的。肉种鸽普遍采用3层笼养,管理方便,一个劳动力可以管理种鸽1500~2000对。家庭养殖1000对,年纯收入10~15万。

广东省某规模养殖企业肉鸽养殖效益分析:每对种鸽年平均生产乳鸽20只,每只乳鸽平均耗料2.15千克(包括产鸽耗料),乳鸽生产成本分析如下: ①饲料:2.15千克×2.6元/千克=5.46元,②保健砂与消毒药品0.3元,③人工成本1.5元,④管理费用0.6元,⑤水电及低耗品0.1元,合计8.0元/只。 即每只乳鸽直接生产成本为8元(不包括折旧费),以目前全年平均每只16元计每只盈利为8元,除去折旧及其他费用每只1.5元,每生产1只乳鸽的利润为6.5元,目前平均每对产鸽年产20只乳鸽,每对种鸽平均创造利润为130元,饲养1万对种鸽年可获利130万元。

作者简介:韩占兵,1971年10月,男,汉族,山西右玉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家禽生产、特禽生产教学与科研。联系电话:13838258061

第7篇:从发达国家养殖业发展看我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

国外规模化养殖的特点

以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为例,这三个国家都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发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如美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畜牧业,澳大利亚是粗放型畜牧业,荷兰是精细型畜牧业。但这三个国家的规模化养殖体现在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上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饲养规模大。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这三个国家的畜牧业都是以家庭农场为主,饲养规模一般较大。2005年美国100头~49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47万个,饲养全国30%的奶牛,500头~99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700个,饲养全国12.8%的奶牛,规模1000头以上的奶牛场有1370个,饲养全国31.7%的奶牛。2004年,荷兰1头~2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4155个,占总数的17.1%,30头~69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2073个,占总数的49.6%,大于7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8104个,占总数的33.3%。2004年,澳大利亚小于10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919个,100头~14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733个,140头~22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540个,22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有1237个。

农场数量不断减少。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大型农场越来越多,农场的总数随之减少,少数的大农场、养殖场饲养着全国大部分的畜禽。1974年美国有奶牛场和养猪场约40万个和47万个,现在已减少到7.8万个和5.8万个。1960年,荷兰有奶牛场18.5万个,到2003年,减少到2.5万个,年递减4.5%。1979年澳大利亚有奶牛场2.2万个,到2004年减少到9600个,下降了一半多。

单产水平提高。实现规模化养殖以后,虽然所需的劳动力减少,但在拥有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前提下,畜禽的单产水平没有下降反而升高。1950年,美国奶牛平均单产约2.4吨,2005年已达到8.9吨,在保证牛奶总产量稳步增加的前提下,奶牛的饲养量由1950年的2200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904万头。1960年,澳大利亚奶牛单产2吨,到2004年为5吨,饲养量由1960年的300多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201万头。1960年,荷兰奶牛单产4吨,到2004年达到7.4吨。

农场所需劳动力数量减少。实现畜牧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的国家,一般需要具有较高科学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现代化农民,同时,其养殖场配备大量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地减少。仅以澳大利亚为例,虽然该国是粗放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和载畜量都比较低,但大规模放牧的饲养模式和生产专业化造就了高劳动生产率,2001年,澳大利亚每个劳动力人均饲养牛76头、羊270头。

我国发展规模化养殖的有力条件

市场需求日益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肉蛋奶消费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养殖业必须走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从根本上推动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1978年,我国人均肉蛋奶消费量分别只有7.7、2.0和1千克,到2004年,城镇居民的肉蛋类消费数量已分别达到31.3千克和10.4千克,农村居民的肉蛋消费量也分别达到17.9千克和4.8千克。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在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规模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畜牧业生产形式的出现。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郊区畜牧业和农业专业户的发展对畜牧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城市郊区畜牧业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中分化出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最初的目的是为解决城市畜产品供应问题。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发展已经成为带动我

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20世纪80年代初,在广大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畜禽饲养专业户,把畜禽饲养从家庭副业转为专业饲养。畜禽饲养专业户的出现和增加成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

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纵观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他们为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畜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49%,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的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畜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都增加了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从1998年开始,农业部利用国债资金启动了畜禽良种工程,把繁育体系建设列入重点支持项目,先后投资18.53亿元,建设和完善畜禽良种场和测定中心,初步形成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框架,为畜牧业发展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发展规模化养殖应采取的措施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养殖小区。通过制定养殖小区发展规划,加大对养殖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系统推进养殖小区的工程建设。推行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从饲养环节上大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吸引现代大企业加入,大力提高整个畜牧业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和实施“国家畜禽良种改良计划”,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加快建设种畜禽良种质量标准体系,规范畜禽良种繁育,不断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针对我国畜产品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布局,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促进畜产品的转化和增值。同时,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畜产品加工标准,构建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重点工程,对农民和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

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通过逐步建立政府对畜牧业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增加畜牧业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畜牧业科技推广。

总之,要合理地发展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不能盲目地认为规模大就是现代化畜牧业。生产规模越大,需要其他的配套措施,如科学管理水平、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养殖场污染治理等的要求也就越高。发展我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要跳出规模越大就越好的误区,发展适度规模的畜牧业养殖,以达到成本最低化和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8篇: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据中国项目可行性研究网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成就辉煌,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而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

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第9篇:临洮县奶牛养殖情况调研报告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奶牛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临洮县把做大做强奶牛产业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和行政、技术推动力度,重点培育突破,全县奶牛产业迅猛发展并快速崛起,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养殖自然条件。临洮县以农业为主,饲草料资源丰富。地处洮河下游,河谷地带宽阔,气温、日照等条件都适合养殖奶牛。临洮是兰州市生鲜肉食的主要供应基地,县城距省会兰州70多公里,行程仅需40多分钟,交通便利。

(二)奶牛养殖现状特点。

1.奶牛单产水平低。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奶牛饲养规模小,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水平低。

2.奶牛业效益不稳定。与上年相比,犊牛的市场价格下降2000多元,成年母牛下降3000—5000多元。今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6.8%,苜蓿、玉米秸等饲草价格平均上涨25%,奶农饲养奶牛的年利润下降到1500元左右,比上年下降了50%。

3.产业化程度低。临洮县奶牛饲养多以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2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80%以上。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快,奶农组织化程度低,与乳品加工企业利益连接机制不健全,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短期行为明显,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制约了奶牛饲养规模的扩大。

(三)临洮县

临洮以农业为主,地处洮河下游,河谷地带宽阔,气温、日照等条件都适合养殖奶牛。特别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提高,饮食结构日趋优化,奶产品需求量节节攀升,作为兰州的南大门,临洮发展奶牛产业条件、机遇逐渐形成。2004年,县委、县政府审视县情,立足自身优势,作出了“全县整体抓畜牧”的决策,制定了“稳定猪鸡,发展肉牛羊,突破奶牛”的畜牧业发展思路,把奶牛产业作为全县产业发展的突破点,摆上了重要日程,奏响发展奶牛产业的号角。

万事开头难。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政府投资奶牛产业有一定困难,而企业、农户对这一新的产业一次性投资都很大,信心从何而来„„面对重重困难,临洮县委、县政府

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从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组建了澳牛乳业公司,积极吸引建筑企业家张兴中投资兴建了兴达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县内有一定积累的企业家投身奶牛产业,先后论证实施了甘肃兴达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澳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个2000头高产奶牛养殖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一次性引进纯种荷斯坦奶牛1070头。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奶牛存栏量达到6566头,其中纯种奶牛数量达到2360头。如今,在临洮县村庄旁、山脚下、洮河边,大大小小的奶牛养殖场随处可见,奶牛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犹如冉冉升起的朝阳照亮了广大养殖户的致富。

甘肃临洮澳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奶牛 养殖、繁育、乳制品加工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2600万元,占地347亩,建有标准化牛舍4750平方米,青贮池9000立方米,有铡草机11 台,6吨制冷贮奶罐3台,德国韦斯伐利亚2 x 16 刺激按摩自动脱落鱼骨式挤奶系统l套,有10吨奶罐车一辆。2005年,公司瞄准奶牛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次性从澳大利亚引进纯种荷斯坦奶牛570头,经 过扩繁,现在达到1085头,日产奶量达8.2吨,加工的鲜奶等产品除30%供应本县居民生活用奶外,其余奶品供应到内蒙伊利集团、兰州好为尔、雪冻等乳品公司进行加工生产,其中兴达乳业有限公司和澳牛乳业有限公司与内蒙伊利集团签订年1500吨鲜奶供销协议,同兰州庄园乳业公司、兰州雪顿乳业公司签订了长期鲜奶供应合同。

二、奶牛养殖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坚定发展信心,紧盯项目线索

临洮县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奶牛专业养殖户,使奶牛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城郊和洮河沿线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和“奶牛养殖小区+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通过壮龙头、拓市场,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乳香引来了省内外的客商。加工的鲜奶等产品除30%供应本县居民生活用奶外,其余奶品供应到内蒙伊利集团、兰州好为尔、雪冻等乳品公司进行加工生产,其中兴达乳业有限公司和澳牛乳业有限公司与内蒙伊利集团签订年1500吨鲜奶供销协议,同兰州庄园乳业公司、兰州雪顿乳业公司签订了长期鲜奶供应合同。

(二)科技为奶牛产业助力

临洮县在发展奶牛产业过程中,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巧借外力、加大科技培训、科技特派员下乡等有效措施,促进了奶牛产业的发展壮大。该县积极与甘肃农业大学、临洮农校建立起了院地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常年担任技术顾问,邀请加拿大专家在华加公司实施了全市首批纯种奶牛胚胎移植并获得成功,提升了全县乳制品生产的科技份额。

针对全县奶牛养殖技术缺乏的问题,适时组织编写了《临洮县畜禽养殖技术指南》,印发全县养殖农户。今年以来,该县共组织培训的养殖农民达到2万人次以上,并有80%以上的农户进行了生产应用。同时,该县抽调30名业务精、技术强的畜牧技术人员组成专业队伍,深入奶牛养殖农户和畜牧龙头企业,从饲养场选址、规划设计到良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实行全面技术服务。截至目前,示范推广EM技术发酵饲草l6吨,引进牧草新品种6个,建立常温人工授精站20个,建成500头以上纯种荷斯坦大型奶牛场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4万多户.

(三)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为了提高鲜奶的综合经济效益,延长产业链条,临洮县大力培育乳制品加工企业,组织带动养殖农户进入市场,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带动地方奶牛养殖业发展,培植奶源基地,逐步形成了“农业促进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总体致富农民”的良性发展模式,使鲜奶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奶牛养殖的效益分析和对比

(一)产奶量

1个月产奶量=40斤/天×30天/月=1200斤/月

7.5个月产奶量=1200斤/月×7.5月=9000斤=4500公斤=4.5吨

(二)饲料、饲草成本

1、饲料、饲草消耗量

奶牛日产奶70-80斤/天,每天消耗饲料30斤、草90斤;奶牛日产奶20-30斤/天,每天消耗饲料10斤、草25斤;按全年平均计算,平均每天消耗饲料18斤、草40斤。

2、饲料、饲草成本计算

(1)每天饲料成本:

购买饲料成本=18斤/天×1.1元/斤=19.8元/天

自配饲料成本=18斤/天×0.9元/斤=16.2元/天

( 2)每天饲草成本:

0.05元/斤×40斤/天=6元/天

每天饲料、饲草成本合计:

按购买饲料=19.8元/天+6元/天=25.8元/天;

按自配饲料=16.2元/天+6元/天=22.2元/天

(3)一年饲料、饲草成本合计:

按购买饲料=25.8元/天×365天/年=9417元/年;

按自配饲料=22.2元/天×365天/年=8103元/年

(三)其他成本费用

1、保险费:100元/年;

2、水费:按每头奶牛10元/年;

3、防疫费:按平均每头奶牛一年此项费用为17元左右。

4、补钙费:奶牛产奶时,一般每两月输一次葡萄糖酸钙,费用为80元/次,按一年4次推算,此项费用为320元/年。

5、其他成本费用合计:以上4项其他成本费用合计为447元/年。

(四)其他收入

1、仔畜:

据调查,我市5月中旬奶牛价格如下:

仔畜——公,500元/头左右;母,1000元/头左右;

架子牛——5000元左右;

成牛奶牛——10000元左右(去年同期为20000元左右)

2、牛粪收入:

据调查,目前,牛粪售价为每立方米25元,而一头奶牛根据测算一年产粪约3立方米,那么一年牛粪收入为75元/年。

3、其他收入合计

当仔畜为公牛时,其他收入合计=500+75=575元

当仔畜为母牛时,其他收入合计=1000+75=1075元

(六)奶牛养殖户养殖收益计算

现以某养殖户购买饲料养殖1头奶牛、仔畜为公牛为例,推算该养殖户一年的收益状况。由于是购买饲料,仔畜为公牛,所以奶价盈亏平衡点为1.03元/斤。据调查,养殖户向小西牛集团出售的奶价为0.8元/斤,而县内养殖户的牛奶售价仅为1.5元/斤。

假如奶价为0.8元/斤,按此价格推算:

本户养殖收入=(1.5-1.03)×9000=4230元,也就是说本户养殖一头奶牛一年可收入4230元,平均每月收入352.5元;

假如奶价为0.50元/斤,按此价格推算:

本户养殖收入=(0.80-1.03)×9000=-2070元,也就是说本户养殖一头奶牛一年净亏损2070元,平均每月亏损172.5元。

四、存在的问题

1是奶牛单产水平低。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奶牛饲养规模小,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水平低。

2是奶源基地建设投入少,没形成规模。

3是奶牛业效益不稳定。

4是产业化程度低。甘肃省奶牛饲养多以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2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80%以上。

五、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进程。

二是对奶业继续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 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奶业整顿的振兴规划纲要》以及甘肃省相关扶持奶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补贴,特别要做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的补贴、牧业机械补贴、冻精补贴等;对于奶牛养殖业发展所需的饲料用地,应按照每头天3亩地的标准 给予用地优惠政策,鼓励大力发展草业。

三是尽快建立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应建立由奶业协会、奶农、乳品企业等组织组成的原料奶定价协调委员会,根据原料奶生产的奶料比,定期公布合理 的原料奶收购参考价格。

四是对规模化养殖场提供技术服务。 奶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奶牛场的技术培训和服务,以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赴定西市临洮县奶牛饲养情况调研

和文化宣传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动物医学院

专业:动物医学

班级:09动医1班

姓名:牛海波

学号:2009051048

调研地点: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调研对象:临洮县畜牧局甘肃临洮澳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临洮兴达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调研时间:2011.7.18-2011.7.22

上一篇:考察人才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沈阳工业大学校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