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2023-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所有这些是需要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谈你熟悉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请同学课前收集萧红的生平事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1、找准话题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越是反差大的东西,越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2、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体会情感

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

2、思考,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思考,交流。

1、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2、这篇怀人散文内容设计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1、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学生从吃、穿、住、行多侧面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平易近人。

2、因为萧红这篇文章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是真实情感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鲁迅先生才更显得真实而有个性。所以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受。

深入文本

体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见伟大的真鲁迅。

提问:大家通过初步探讨课文,都感到鲁迅是非常平凡可亲的。但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鲁迅的平凡可亲,也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请同学讨论有关句子的含义。

1、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 、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3、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4、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5、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讨论、交流。

1、鲁迅不太注意人的穿着,但并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而这一句简单的语句,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2、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3、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4、鲁迅戏称冯雪峰先生是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显得诙谐幽默,自然和谐,对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文中进一步体现。

5、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使学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的鲁迅先生睿智的头脑,开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等个性品质。让学生感受到平凡中的伟大更显伟大。

对比研究

感受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而表现的鲁迅更为真实伟大。

提问: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

讨论,交流。同:都是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性格;对青年的提携关爱之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异:相对《回忆鲁迅先生》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而《回忆鲁迅先生》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生,显得比较充实。而且《回忆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尤其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到萧红通过采撷生活细节而描写的鲁迅更可亲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气息。因此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揭示主旨

1、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而不是其他篇目?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个性特点?

2、请学生朗读本文中比较精彩的生活细节。

探讨,交流,朗读。因为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人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的形象栩栩如生。

通过朗读,更使学生体会,感悟鲁迅先生独特的魅力和个性特征。 布置作业

1、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上网浏览,增进对鲁迅的了解。

练习举隅

1、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充分展现人物性格个性,请选择一处进行作简单评析。

2、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全文,说说读后的感受。 教后记:

第2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备课教师:

序号:

课时数:2

课型:新授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精读、略读

、速读、、泛读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体会本篇深沉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22日,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卜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萧红

(1911—1942)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三、文题背景

1.文题阐释

从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怀念,文中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

2.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

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

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四、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标明小节。

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3、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Yán

qián

wěn

lèi

lüè

ti

pōu

yāng

筵会

虔诚

紊乱

肋膜

掠夺

抽屉

解剖

遭殃

ō

噢的一声

阖一阖眼睛

堵塞(sè)

差不多(chà)

边塞(sài)

差别

(chā)

活塞

(sāi)

出差(chāi)

参差

(cī)

大病差后(chài)

给加粗的字注音:

咳嗽(késou)

筵(yán)会

窘(jiǒng)

抽屉(ti)

阖(hé)

踌躇(chóu

chú)

虔(qián)诚

抹(mǒ)杀

肋(lèi)膜

紊(wěn)乱

唠叨(lāodao)隔三差(chà)五

词语解释: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筵(yán)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

【窘(jiǒng)】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课文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难堪。

【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

【听子】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

【踌(chóu)躇(chú)】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

【抹(mǒ)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紊(wěn)乱】杂乱;纷乱。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1.

鲁迅的笑;

2.鲁迅走路的姿态;

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

4.不游公园

5.看电影的路上;

6.纸烟;

7.休息;

8工作时间(详写);

9踢鬼、谈鬼(详写)

10.

吃鱼丸(详写)

11.病中(详写);

12.海婴的夸耀;

13.明朝会(详写);

14.病好起来了(详写);

15.木刻画

16.“若没有我呢”;

17.病“好”了;

18.他“休息”了。

当堂达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

)诚

紊(

)乱

肋(

)膜

噢(

)的一声

抽屉(

)

解剖(

)

遭殃(

)

踌躇

(

)(

)

喘(

)着

窘(

)迫

鉴(

)赏

阖(

)一阖眼睛

2、识记作者。

本文作者是

,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

,等,她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板书:

反思:

3.回忆鲁迅先生

备课教师:

序号:

课时数:2

课型:新授

时间:

第二课时

五、研读

赏析: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

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

细节描写的魅力:细节,即细小的动作或情节;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单位组成;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

3、寻找文中的细节描写处,并说说其作用。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敏捷

性急

坚毅

(3)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幽默风趣可爱可亲

(4)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坚定乐观

(5)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敏捷

性急

坚毅

鲁迅先生是一位

幽默风趣可爱可亲

的人

坚定乐观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六、探讨与归纳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七、小结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地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八、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九、鉴赏与写作

1.语言风格

语言朴实。

课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七件琐事,详写四件,略写三件。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

文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2.写作技法

详略得当。

七件琐事,详写四件,略写三件。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

2、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当堂达标:

板书设计

写作特色

语言

质朴浅白

清新隽永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

捕捉细节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教学反思:

4.孙权劝学

备课教师:

序号:

课时数:

2

课型:新授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归纳写人记事类文段的内容的归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归纳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归纳写人记事类文段的内容的归纳方法。

三、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到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和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法。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嘛?

学生回答:吕蒙

是的,但吕蒙年青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孙权劝学》幻灯片)。

(二)预习课文,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生难字。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家、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生难字:

卿(

)

岂(

)

邪(

)

孰(

)遂(

)

即更(

)

(三)课文朗读

1、自由朗读(两遍)

2、听示范朗读

3、全班齐读

(四)、请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1、出示幻灯片提示学生积累。

2、学生再读课,边读边翻译课文。

(五)归纳内容(学生归纳完成后,出示幻灯片)

1、通假字归纳

邪:同“耶”表反问语气。

涂:同“途”即道。

2、古时称谓归纳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古今意义归纳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_今义_求学的最高学位_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历史

今义__过去的事情_

4、成语归纳

吴下阿蒙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七、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2、背诵相关文学常识。

当堂达标:

板书:

教学反思:

4.孙权劝学

备课教师:

序号:

课时数:

2

课型:新授

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归纳写人记事类文段的内容的归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归纳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归纳写人记事类文段的内容的归纳方法。

三、教学难点:

真正领悟到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和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法。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归纳内容方法介绍(写人记事类文体的方法)

概括内容

方法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方法二: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概述内容(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归纳)

方法: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1、学生根据方法一归纳文中三人所做的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学生根据方法二归纳本文的内容: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学,开始学习,后受鲁肃的赞赏。

3、学生根据概述内容的方法概述本文的内容:什么人?吕蒙;在什么时间、地点?文中没有说;因为什么?因为孙权劝学;做了什么?吕蒙就学;结果怎么样?学成,受鲁肃赞赏。

4、实战演练

读文段,按归纳的方法概括(复述)内容。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去菜场买菜。一路上,她俩有说有笑,别提有多开心。一会儿就到了菜场,哇,菜场里的菜真多呀!有紫莹莹的茄子,黄澄澄的南瓜,身穿绿衣裳的黄瓜,还有活蹦乱跳的海鲜,真是应有尽有。袋鼠妈妈和宝宝看得傻眼了,这样也喜欢,那样也喜欢。她们买了很多很多的菜,足足有两大包呢。

归纳一: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什么人)买菜(做了什么事)。

归纳二: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什么人)买菜(做了什么事),买了两大包(结果怎样)。

归纳三: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什么人);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什么时间);菜场(什么地点);去买菜(因为什么);买了很多菜(做了什么);卖了两大包(结果怎么样)。

(二)拓展延伸,明白道理。

1、归纳道理: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前面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罢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明白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开卷有益的道理)

2、拓展积累:

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背诵相关文学常识。

3、运用所归纳的归纳写人记事类文章内容的方法归纳两篇文段的内容。

当堂达标:

板书:

孙权劝学

概括内容

方法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方法二: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概述内容(按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归纳)

方法: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教学反思:

第3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面。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感悟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大家说说在你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举手回答)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2、了解作者及背景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写作背景: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1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3、整体感知

①概括有关鲁迅先生的内容,并总结其特点? 点拨:鲁迅先生的笑声明朗(爽朗乐观);鲁迅走路的姿态轻捷(率真可亲);在鲁迅家做客(平易近人);鲁迅先生开玩笑(幽默);鲁迅先生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鲁迅先生对待原稿校样(淡泊名利);鲁迅先生看电影(随和);鲁迅先生休息(爱读书);鲁迅先生待人熬夜(热情);鲁迅先生吃鱼丸(尊重孩子);鲁迅先生包书(做事认真);鲁迅先生健康令人担忧(珍惜时间);鲁迅先生惜时奋进(珍惜时间) ②思考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由衷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③品味语言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真诚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极富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 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点拨: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暗示着对光明新生活的向往。说明作者和鲁迅夫妇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互相高度理解的。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点拨: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深切关爱和严格要求。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点拨:感受到鲁迅先生工作的投入,废寝忘食。

“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 点拨:鲁迅先生给我们一种朴实随和,非常亲切的感觉。

“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把这句话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删掉,效果有何不同? 点拨:原句表现出鲁迅先生耐心的陪伴客人,不厌其烦,删掉后就不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之长。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点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为人,即便是小事,也做得非常的严肃认真。

三、课堂小结

本篇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叙述,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爱国伟人不仅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魄还有幽默、亲切、待人和善、尊重别人等等特点。同学们,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生活中不仅能够掌握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而且能够学习鲁迅先生关爱别人、珍惜时间等优秀品质。

四、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生活琐事

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细节描写

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4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预习成果展示

1. 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qián )诚 紊(wěn)乱 肋(lâi)膜 噢(áo)的一声 ....抽屉(tì) 解剖(pù) 遭殃(yāng) 踌躇 (chóu)(chú) .....喘(chuǎn)着 窘( jiǒng )迫 鉴(jiàn)赏 阖(hã)一阖眼睛 ....2. 请同学课堂交流课前收集的创作背景及萧红的生平事迹。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

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 《少年闰土》,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品的了解。

三、自主学习: 把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例: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第一小节

笑声明朗

乐观爽朗

第二小节

走路轻捷

干练敏捷 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节自主学习的内容

全文划分为若干小节,标注小节序号,并以小标题(最好四字)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内容范围

小标题

性格特点 第三小节

鉴赏服饰

博学睿智 第四小节 不去公园 不求安逸不落俗套 第五小节 礼让他人 关爱他人 第六小节 生活节俭 克己待人 第七小节 忘我工作 勤奋严谨 第八小节 踢鬼 无神论者(无畏勇敢) 第九小节 得病严重 带病工作 第十小节 父子关系 民主平等 第十一小节 与病魔抗争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第十二小节 病中看画 向往自由、健康、奔放

第十三小节 旧病复发 勤奋做事 第十四小节 病逝 静谧安详

小结: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二、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并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全文所写生活片段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或:请举例分析本文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3.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例:青年的良师益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默读结尾一段,思考:这段的描写有什么含义?

这里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写鲁迅先生逝世了。在萧红眼里,先生并没有逝去,他就像平日一样工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从文章的内涵看,它并不是流水账,它并不散漫,而有内在的中心。“全文集中写鲁迅忘我工作,牺牲休息,疏于保健,于积劳成疾之时,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克己待人、待客、待亲”的精神风貌。又写了不少鲁迅或如常人或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之时这个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没有一句是抽象说的,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为什么?

可以。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时会形成某种断裂。这表明,这是一篇情绪化的文章,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作完了,休息了,他的精神永存。表达了对先生永远的崇敬与怀念。

而统统散见于日常生活、工作琐事中。

四、语言赏析

1.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做事敏捷果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③“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请说说这......些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词句品味.积累”

五、拓展提升:

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六、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七、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先生真君子》为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第5篇:3回忆鲁迅先生 教案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案

导语:

大家心中的鲁迅是什么形象呢?沉着?严厉?倔强?果敢?说说你心中的鲁迅形象。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作家,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集《牛车上》等。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孔乙己》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有改动。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

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后,萧红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等名篇佳作。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3、读准下列词语

字词学习薪金(xīn)抹杀(mǒ)调羹(tiáoɡēnɡ)阖(hé)揩(kāi)喘(chuǎn)忧郁(yōu)绞肉(jiǎo)校对(jiào)草率(shuài)咳嗽(sòu)深恶痛绝(wù)

二、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13):写鲁迅先生的日常起居。 (1)写鲁迅先生的笑声。 (2)写鲁迅先生轻捷的步伐。

(3-13)写鲁迅先生和朋友夜谈、吃饺子和韭菜合子。 第二部分(14-34):写鲁迅先生与青年朋友的日常交往以及与许先生的日常生活。

(14-23)写“我”对先生的两次访问。

(24-26)写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批评及他细致展读每位青年的来信。 (27-30)写校样纸用作它用,但先生却“不以为稀奇”。 (31-34)写许先生的繁忙,支持鲁迅先生的工作。 第三部分(35-66):写鲁迅先生与家人相处的情景,及他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35-54)写鲁迅先生一天中繁忙的工作。 (55-59)写鲁迅先生验证鱼丸是否新鲜。

(60-62)写先生认真包裹好每一本要寄出的书。

(63-66)写先生竭尽全力,辛勤工作,为人类留下更多财富。

二、 研讨课文

1、课文哪些句子体现了鲁迅的性格?

明确: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豁达爽朗

【夸张】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明确:敏捷、果断

3、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明确:热情、和蔼 有耐心

3、可是鲁迅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明确:幽默、风趣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明确:对青年严格要求同时深切关爱

4、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明确: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

5、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明确:严谨、一丝不苟

5、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明确:慈父、求真、务实

6、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明确:奉献、牺牲精神

三、精读课文 思考问题

1、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作者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开朗、热诚,关心青年,关爱家人,矢志创作,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博爱苍生的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2、课文描写鲁迅的性格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夸张的写法,豁达爽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语言描写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用语言直观地表现了鲁迅幽默风趣的形象。 C神态描写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出神地勾画先生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容。 D侧面描写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从许先生的角度表现了鲁迅的求真、务实。 E细节描写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通过神情、语言、动作的描写,把一个伟大的人物回忆得有血有肉,可知可感,令人亲近。

四、结构梳理

结构梳理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回忆鲁迅先生真诚,开朗干练,敏捷真人热情,温和3.陪伴客人4.读、复来信鲁迅形象:可亲、可敬平凡、伟大关心扶持青年凡人作者感情:父子情深5.看电影、吃鱼丸爱戴、崇敬6.翻书休息惜时,勤奋赞美、怀念伟人7.翻译《死》文殚精竭虑

五、主旨归纳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六、写作鉴赏

1. 选材视角独特,平淡中蕴含深情。

文中作者萧红不是将鲁迅当作一个“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来歌颂,而是从日常生活里看似琐碎不足道的细节里,层层叠绘出一个鲜活的鲁迅,看似信笔而行,散漫芜杂,细品却意味无穷,选材独一无二。文章语言质朴浅白,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热爱与怀念之情。 2.善于运用各种描写方法。

神情、语言、动作、细节的描写,在萧红的笔下真切形象,把一个伟人写得有血有肉,可知可感,令人亲近。一代伟人一生中最后的光阴,永远定格在这样朴实优美的文字中。鲁迅先生的开朗、热诚,关心青年,关爱家人,矢志创作,珍惜时间,热爱生活,博爱苍生等伟大品质淋漓尽致地被萧红表现了出来。

七、拓展延伸 鲁迅的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4.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6篇: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3.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第1课时

一.诗歌导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鲁迅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感受鲁迅。

二.简介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三.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

鉴赏、筵(yán)会、窘(jiǒng)、旷代、听子、踌(chóu)躇(chú)、抹(mǒ)杀、紊(wěn)乱。

四.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完本文,从整体阅读的思路出发,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详略如何安排的?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穿衣裳的评论(详写);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纸烟;休息;工作时间(详写);踢鬼、谈鬼(详写);吃鱼丸(详写);病中(详写);海婴的夸耀;明朝会(详写);病好起来了(详写);木刻画;“若没有我呢”;病“好”了;他“休息”了。

五、概括主旨。

(通过对鲁迅先生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的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六、测评反馈:

1、混zhuó()解pōu()堵塞()倘若()有点窘()鉴赏() 阖眼睛()chóu躇()qián诚()祈祷() 浊剖sâtǎngjiǒngjiànhã踌虔qí

2、你能听出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吗?

(1)大学生:“我常常梦见自己当了教授。有什么办法让梦想实现呢?” 教授:“少睡点觉。” 教授的言外之意是:

(2)一小孩问父亲: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的多吗?父亲:是的。儿子接着问:谁发明了蒸汽机?父亲:瓦特。儿子:那为什么瓦特的父亲没有发明呢?”

儿子的言外之意是:

1有付出行动,才有可能让梦想成真。2爸爸不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

第2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爽朗、平易近人;

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 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

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等等。

2、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①人之父的鲁迅——一个舐犊情深的好父亲 ②人之夫的鲁迅——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扶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辛劳工作、不卑不亢的学者

2 一个和蔼宽厚、平易近人的老人

④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幽默、风趣 二.品味细节。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如:鲁迅的笑声。本文中有多处,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三、写作特色:

1、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写法。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更真实、更直观、更真挚、更有趣味、更有表现力。

2、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她的坚强,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

(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统一,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

四、测评反馈: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