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数字化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 会计领域的重复性工作大量地被计算机替代, 财务机器人、财务云共享的不断开发与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财会工作的效率, 同时, 也给经管类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提高, 重复劳动力需求的降低, 管理会计在会计领域的地位愈发重要, 新商科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即更注重宏观的分析、决策、控制的能力培养, 如何在基础学科中更好地融入宏观分析能力的培养, 并引导学生以基础技术为工具, 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与决策能力, 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在数字化背景下的突破点。

一、新商科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一) 数字化时代

从2018年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中可见, “在受访者公司/机构中, 财务机器人 (RPA) 的应用比例高达51.6%, 应用最多的范围包括账务处理、发票认证、发票查验、银行对账、费用审核和发票开具、各种对账等。”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大大提升了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和管控能力”, 故经管财会类人才的培养也更加倾向于以“脑力、创造力、和协同力为中心的思维培养。”

(二) 新商科

在西方国家, 私立高校对于商科类专业的建设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这也符合私立学校的运行模式, 让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更好地结合。很多优秀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是私立学校。在我国, 商科专业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模式也愈发被大众接受并得以大力发展。

在数字化的背景下, 如何发挥好独立学院的优势办好新商科专业, 也正是这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独立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 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实务脱轨

在教学内容上, 基础会计学科的大多数教材都是先介绍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等式, 进而引入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重难点集中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在上课中发现, 一开始便要让学生接受新的会计术语并理解会计等式的逻辑, 对于初学者的确有难度, 再加上之后还要熟练地用借贷记账法表示科目的增减关系, 独立学院的很多学生在面对大量理论性的、枯燥的记账规则时, 还没进入到课程重点, 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到会计科目的时候便掉队了, 后面的课程越听越迷糊, 也对会计产生了畏难情绪。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枯燥的理论并没有很好地与现实案例相结合,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不知道学来怎么运用, 没有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二) 实训课程的体系设置缺乏层次、利用不充分

基础会计的实训课程大多在学期最后进行, 一般会安排一至二周的课程。但是在实际地实训中发现, 实训课程的利用并不充分, 效果并不理想。如今的实训课大多仍然停留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阶段。手工记账的过程琐碎,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缺乏任务意识, 不能很好地代入到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角色中。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手工记账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我们的一些实训课程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对于数字化财务必备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却非常缺乏。

三、数字化背景下独立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 理论课:引入案例模式, 从问题出发

在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 基础会计教学一般是从案例入手, 教师会给学生提供时效性强的真实案例 (即case study) 作为引入, 采用“倒叙”的方法让学生从财务报表, 财务数据的分析入手。从资产负债表引出企业的占用=来源, 进而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再对会计要素进行解读。从企业宏观的决策分析角度出发, 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 在自己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吸收理论知识。学生会发现, 通过解决实际案例, 以前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这也使得商科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具有实用性, 因地制宜, 与现实企业融合。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 基础知识的灌入必不可少, 如果能够开发一些实际案例夹杂在每小节的课程当中, 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应用所学理论, 优化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注意:案例模式引入的一定是具备时效性的真实案例, 问题和答案也是开放性的。如果只是几个公司名称和数据的组合是业务题, 并不是案例。案例模式的引入也可以让学生跳出理论框架, 培养出具备创造力和协同力的管理型财务人才。

(二) 实训课:丰富层次, 增加定向培养的进阶阶段

对于实训课效果不佳的问题, 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丰富实训课的层次。初级层次仍然保留传统的财务报表编制等培训内容, 并结合信息技术方面的软件操作培训。在进阶层次, 针对初级层次表现优秀的学生, 进行定向培训。比如我校今年与税友集团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CMAC订单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通过培训考试的合格者可以获得资格证书甚至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 这一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材施教, 真正做到实训课学以致用, 甚至帮助学生更好构建未来职业规划。

四、结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具备敏锐的触角。独立学院对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既要重视理论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工具发挥决策和分析之能力;又要多元化的丰富实训层次,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的企业财会模式, 成为可以熟练利用数字技术, 并具备创造力的财会类人才。

摘要: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在经济管理专业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大多数大一新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数字化技术盛行的时代, 财会类人才以及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与时俱进。本文基于独立学院的经管专业学生, 探讨了新商科数字化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问题, 并提出相应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基础会计,独立学院,课程改革,新商科数字化

参考文献

[1] 邓凌峰.“互联网+”时代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17) .

[2] 欧阳仪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17) .

上一篇:恶性青光眼诊断与治疗中注意的问题下一篇:嵌入式数控系统软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