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文化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黑龙江省清真寺建筑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边缘区,也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地区。伴随着清朝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和穆斯林的迁移,黑龙江省开始大量建造清真寺。之后,经过民国前期和沦陷时期的发展,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黑龙江省的清真寺逐渐形成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建筑特征,成为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遗存。目前,关于黑龙江省清真寺的研究集中在伊斯兰教传播和建筑个案研究上,还未明晰其建筑的发展、演变、总体特征,及其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故本文以清朝时期至解放初期期间建造的、类型丰富的黑龙江省清真寺为研究对象,旨在梳理其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建筑空间、技术、艺术等方面的特征,并以文化的角度,解读其建筑特征形成的原因。本文采用了田野调查、文献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发展状况、建筑特征和文化三个方面解析黑龙江省的清真寺建筑。首先,利用现有文献,它梳理了清真寺建筑在黑龙江省发展的推动力和历史契机;同时,结合田野调查的结果,展现了清真寺的数量变化、各发展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选址特征。其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依照院落到单体、结构到构造、整体构图到细部装饰的顺序,本文还明确了黑龙江省清真寺建筑在空间、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征。最后,借由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从建筑文化的传播、多元文化的相互适应和文化变异的角度,它进一步揭示了清真寺建筑特征发展的内涵。透过以上分析和解读,本文将黑龙江省清真寺的建筑分为东北地方式、中原传统式、传统伊斯兰式和中西融合四种基本类型。它们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主要河流的沿岸地区、铁路的沿线城镇以及中西部平原地区,拥有强调中心的院落布局、明确灵活的单体空间组织、随时代发展的结构选型、适应寒地气候的构造做法、协调统一的立面构图、形式丰富的装饰构件等。随着多元建筑文化在省内的传播交流,清真寺建筑的形式不断变化,并最终形成其多样的类型和地域化的建筑特征。通过对黑龙江省清真寺建筑特征的分析和解读,本文将为后续的研究和修缮奠定基础。而结合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本文尝试揭示清真寺建筑特征发展和演变的原因,以期加强人们对现存黑龙江省清真寺建筑价值的认同,促进当今清真寺建筑的多样化设计。

关键词:黑龙江省;清真寺;建筑特征;文化解读

学科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概述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黑龙江省清真寺的相关研究综述

1.2.2 文化传播学的相关研究综述

1.2.3 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1.3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

1.3.1 研究范围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黑龙江省清真寺的兴建与发展

2.1 清真寺建造的历史背景

2.1.1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早期发展

2.1.2 政策推动下的移民浪潮

2.1.3 多方势力对抗下的区域发展

2.2 清真寺的建造活动

2.2.1 时空分布

2.2.2 选址

2.3 清真寺建筑的类型

2.3.1 东北地方式

2.3.2 中原传统式

2.3.3 传统伊斯兰式

2.3.4 中西融合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清真寺的建筑特征

3.1 清真寺的空间组织

3.1.1 整体布局强调中心

3.1.2 礼拜空间组织明确

3.1.3 辅助空间灵活多变

3.2 清真寺的构筑技术

3.2.1 结构选型随时代发展

3.2.2 构造做法适应寒地气候

3.2.3 材料表达丰富多样

3.3 清真寺的艺术处理

3.3.1 立面构图协调统一

3.3.2 屋顶造型风格多元

3.3.3 装饰构件形态丰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清真寺建筑的文化解读

4.1 清真寺建筑中的文化传播

4.1.1 高语境文化的传播

4.1.2 低语境文化的传播

4.1.3 传播者和受众

4.2 多元文化的相互适应

4.2.1 移植原型空间

4.2.2 适应当地环境

4.2.3 融入本土元素

4.3 多方面促进下的文化变异

4.3.1 群体布局自由化

4.3.2 内部空间复杂化

4.3.3 建筑造型多元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反垄断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