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从政府主导转变为了市场主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尽量扩大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而毕业大学生要找到一份工作,更多地是靠自己去竞争。由于人数众多而职位有限,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很多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困境里选择了自主创业。

第一篇:大学生自主创业论文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与创业教育

[摘要]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就业模式。它将对人才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无尽的好处。高职学生自主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素质、管理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具备创业意识、创业品德、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

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我国当前迎来了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此形势下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解决就业问题的良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针对我国教育及当前就业形势做出的战略性部署。 高职教育是沟通经济与教育的桥梁,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作为塑造和输送高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更应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业,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一、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内涵

对于创业,人们有多种多样的看法。所谓创业,就是一种自我谋职的活动,是人们根据社会需要,运用自身的才能创造新的业绩或创立新的岗位的过程。自主创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在市场上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开拓新的职业领域,引进新技术、开发新资源、革新经营管理、振兴传统产业等。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就是转变就业观念,不再是求职者,而是岗位的创造者,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这是高职学生非正规就业的一种特殊类型。这一就业模式,将对人才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自主创业者的素质要求

高职学生自主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创业过程中,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都是难免的。创业者表现形形色色,成功的途径各有千秋。总结中外成功创业者走过的途径,下列四种基本素质应该是共同具备的。

(一)创新素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和效率获取知识,并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素质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更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者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占有和富足,而在于思想观念上的先进和创新。同样的客观条件,不同的观念可以导致出不同的认识和行为。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生偏重于知识的接收、记忆和吸收,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素质培养。高职学生应认识到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善于进行独立的选择和独立的行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开创独立的事业奠定基础。

(二)管理素质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从控制和调节创业活动、发现和使用人才、运筹资金三个方面在创业中发挥作用。创业者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在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这一过程中必须符合市场原则和机制,创业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必然涉及到资源l配置、预测决策、经济分析、经济核算、成果转让、成本费用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目标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不仅要靠产品、技术来追求效益,更要靠科学管理来提高效益。

(三)法律素质

市场经济本质特点就是法治经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风险投资、企业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以及各类新型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都离不开法律。具备法律素质、懂法并善于用法已是人才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创业者必须熟悉和了解市场、社会和企业等内部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能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心理素质

创业,本身就意味着超负荷、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意味着每天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苦干,意味着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没有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是难以承受如此强度工作的。创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信心、胆识、恒心和诚心等要素。信心即创业者对自己创业实践活动的愿望和计划有预测一定能够能实现的一种精神力量;胆识即创业者应具备敢于行动、敢冒风险、敢于决策的魄力和能够承受失败的良好心理素质;恒心即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中应有持之以恒的信念;诚心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要创业成功,必须首先学会做人,具有以诚待人的良好品质,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创业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一)有利于转变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 过去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着一个定势,即“高职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忽视了高职生的创业潜质,致使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不足毕业生总数的l%,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通过创业教育,高职生可转变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既要求职又可创业的崭新观念,由被动求职向主动创业转变。教师要唤醒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

(二)有利于实现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

高职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实现人生价值。自主创业与社会供职不同,创业者可以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创业教育可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其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促使学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勇于承担风险,独立自强、艰苦拼搏,克服在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有利于塑造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有利于塑造未来企业家群体。目前我国的企业经营者不少,但高素质的企业家却不多。而高职学生由于所受教育高于一般

社会创业者,如果再重视其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他们成长为企业家的概率应当高于后者,这将有助于缓解我国入世后对高素质企业家的迫切需求。

(四)有利于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事。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我国社会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势下,鼓励高职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创办企业,不仅容易创造出许多富有成长力的新型企业,还可以在空出大量就业岗位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大大地缓解我国日益趋紧的就业压力。

四、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有其丰富的内容。其主要的任务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素质。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品德、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创业的基础。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其次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创业是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

(二)创业品德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重点

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创业品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和凝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的传承和弘扬。它是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显示的品德。高职学生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品德素质主要包括诚实守信、作风正派、仁爱互助、宽以待人、勤奋好学、开拓创新、自立自强、朴素节俭。

(三)创业心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创业是一件异常的工作,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的崎岖之路。在创业过程中拥有三种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自信和自律是创业的基石。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恰当、适度的信心。既然是适度的,就不能过分,过分则为自大,也不能不及,不及则为自卑。第二,需求和动机是创业的源泉。人的一切行动首先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创意活动,能使人产生最基本的驱动力。第三,意志和坚强是创业的保证。高职学生创业意味着探索和风险,创业过程必然会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不畏失败、不惧挫折、能够战胜困难和锤炼意志的人,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四)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关键

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和创造性。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直接发挥效力的有三种不同层次的能力。其一是专业能力。它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一个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水平的创业者,如果不熟悉、不了解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性,无法施展和发挥其经营管理或综合能力。其二是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从控制和调节创业活动、发现和使用人才,筹集和使用资金等三个方面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其三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特殊能力。主要包括把握、创造机会的能力,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和交往公关能力等。

总之,开展创业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努力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体系,使自主创业不仅是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成为其成才的重要模式。而高职学生则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坚定自主创业的信念,走自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海等,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

[2]郝志,加强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J]_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

[3]江帆,李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4]吴道友,钟平,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

[5]傅益文,浅析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J],铜陵学院学报,2008(6).

作者:王晓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自主创业能力研究

自1999年我国开始,国家开始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不仅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自2001年开始,首届毕业生毕业就凸显出了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的问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改革的全面推进,确实是缓解了高考竞争压力太大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在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的同时,就业难的问题几乎成为现在很多高等院校都面临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是毕业学生的总体人数的数量上的增加,导致就业的比例下降,但是从问题的核心来看,却与很多大学生自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年高中生活的“炼狱”,感觉自己终于“熬’出头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形成在宿舍睡觉、逃课、沉迷于网络、恋爱……对于学业的过分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真正地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知识能力的浅薄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是为了上学而上学,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导致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将来的选择严重脱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再者,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很多学生在毕业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时间安排,尤其是薪金待遇都非常在意,而往往忽略岗位对于自己的适应程度、发展前景这些更为实际的问题,眼高手低导致自己的选择面也来越窄,最后可能就走进了死胡同。

从这些就业难的问题的根源来看,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创新,甚至可以在自身素质不断的提升的前提下,创新自己的就业渠道,敢于自主创业。实际上,自我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确定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国家统包统配的模式就在逐渐被打破。而随着2003年第一届扩招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就业压力增加是必然需要大家面临的问题。2009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正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市场就业机会减少,这对于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层压力。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国家也加大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勇于结合实际,自主创业,并给予毕业生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就业途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创举。但是,对于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们发展的一条拦路虎。因此,作为学校,一定要在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一、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主要障碍就是观念的落后,有些学生就认为政府机关、学校等国家所属机构工作稳定、有保障,就一门心思往里挤,试图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抱上“铁饭碗”;有些人则把目光放到了大企业、大公司上,想方设法想走进去;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目光紧紧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学生们就业思路的狭窄、观念的落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尤其所谓的冷门领域,可能就业机会更大。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到农村,把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熟悉的热土联系起来,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事业,成功离自己也越来越近。所以,要想很好地就业就一定要更新观念。

思想的进步会成为实践的先导,但要想成功,还需要毕业生完善自己。一方面,在学校阶段,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地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地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责编 张景贤】

作者:刘晓春

第三篇:大学生自主创业与学校创业指导教育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从政府主导转变为了市场主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尽量扩大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而毕业大学生要找到一份工作,更多地是靠自己去竞争。由于人数众多而职位有限,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很多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困境里选择了自主创业。自主创业需要创业人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这要求大学生自身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要求学校在创业指导资源方面予以支持。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就业难的原因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国土面积有限,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部分难以就业的大学生。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99万,而就业市场资源有限,因此出现了大学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且这个现象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因此,我国大学生毕业就业现状并不容乐观。在我看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除了上述所说的求职人数众多而提供职位有限的市场供需不乐观外,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的自我求职心态

大多数大学生的心态都是抱着想要一份高薪、稳定和感兴趣的工作,很多大学生都拥有一种优越感,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这种优越感更为强烈。但是,持有这种优越感的学生大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大学本科生人数众多,而在这之上还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比起他们,在学术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作为一名本科生都不占优势。并且,大学本科生年龄大都在21~23岁之间,属于初入社会,在社会阅历和经验方面,也没有太大优势。若是人人都抱着一种过高的要求去求职,势必会导致求职成功的几率大大下降,从而成为待业青年。因此,大学生在自我求职时,应抱有一种平常心态,根据自身实际能力来选择求职岗位和待遇要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根据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求职要求。

2大学教育资源对毕业生求职支持的缺乏

一些大学已经根据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的现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其中一些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导航站。但是,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导航站,但效果不太理想。首先是学生学习的氛围不够,其次是学校对相应课程的安排不尽合理,再次是有些教师的授课内容作用力不够,不重视授课的效果,最后是一些创业导航站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创业资讯和平台,有些学生到毕业都不知道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平台和机构。因此,也不能很好实现创业导航站设立的价值。

3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要求过高

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和社会的经验都是有限的,而很多提供职位的企业却要求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一点,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是有些苛刻的。企业在这方面,只注重了企业自身的近期经期效益,而没有重视企业的文化和未来发展。试想,如果企业不提供就职机会,大学毕业生又从哪里来积累工作经验呢?一个拥有良好文化的企业,也应该是愿意同职工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而不是一味利用职工的劳动价值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方向———自主创业

限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以此来解决待业问题。由此也为大学毕业生开拓了一个就业新方向。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解决自我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就业职位。自主创业除了有解决大学生自己就业问题的优势,在我看来,还有这样一些优势:

1强化了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

要自主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自主创业,强化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得以立足。同时,自主创业强化了大学生对事物的敏锐度。想要创业成功,必须对市场具有较高的敏锐度,能够了解市场动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根据需求做出调整,推出产品和服务,好的产品和服务是能引领市场发展方向的。自主创业也强化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一个企业要发展和成功会经历坎坷和风险。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本就是个极具风险之地。这就注定了一个企业需要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风险,因此,想要创业成功,就必须做好应对困难和风险的准备,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2自主创业加剧了市场竞争

大学生自主创业,势必加剧相关业务市场的市场竞争,因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家多了,需求者或者说消费者就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作为一个消费者,都是更愿意也更多地去选择质量和服务更好的。因此,在商家之间,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就要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大学生思想活跃,更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创造出更多具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产品多元化发展,丰富现有市场。带动新的消费热点以及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

三大学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作用

1大学教育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创业精神并不尽是天生就具有的,很多时候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得来的。大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所选择的专业知识,还有对社会的认识。因此,大学教育对学生认识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创业能力。好的大学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好的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学校通过授课讲述创业理论和创业经验,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和经验之谈化作实际体会和自身的经验,以此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大学教育在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2大学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和创业平台

大学利用其本身的声誉和学生资源优势,可以同某些企业合作,在校园内就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创业平台,利用成功企业的企业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有创业的体验。同时,让合作企业的成功企业家为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服务和咨询,也使大学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创业信息平台。获得学校的支持,将会使得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大提高,更好地解决自主创业问题。

四学校如何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进行支持

1开设创业课程,指导学生创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门应得到学校和学生高度重视的课程,尤其是在就业难的现状下,这门课程对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应在课堂和校园制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学习氛围;其次,提供良好的教师资源,聘请具有丰富求职经验者和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们进行授课,因为最真实的信息才能让学生对创业有最真实的感知。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业想法及实施步骤,根据其想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也能解决一些学生们对创业的疑惑和问题,为毕业后的创业提供有效的咨询和帮助。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创业品质的培养

个性的发展和创业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很好教育的情况下,他的创业品质也会得到相应地发展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之路就是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去尝试和开拓不同的就业方式和道路,也是具有了创新精神,也才会有好的创业的想法和计划。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的不同点也在于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来发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提高创业激情和动力,对学生创业的成功具有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3打造良好的创业平台,锻炼和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在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导航站,走同企业合作的道路。利用大学的学术和学生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利用企业优势资源为自己学生的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有进入企业工作和体验企业文化的机会,可以更多地去实地和直观地了解关于创业的东西,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别人的经验之谈化作实际,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为毕业后的真正创业或者继续创业提供更大的成功动力。并且为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创业导航站应及时收集到当地的相关优惠政策,使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能够享受的优惠,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取更多的便利。

总之,由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大学毕业生求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解决就业问题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除去自身应具备的内部主观条件,还要有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支持的外部客观条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学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能力的培养,也将此付诸实践,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这势必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个就业新方向能够更有序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2]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2006(1).

[3]胡桃,沈丽.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3(2).

[4]郁义鸿,李志能,罗博特·D·希斯瑞克(Robert·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覃成强,冯艳,于娜.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3).

作者:姚越 徐岚

第四篇: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研究

摘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农业现代化发展人才短缺等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中主要存在就业观难以转变;农业自主创业意愿不足;非农专业学生对农业相关领域知识了解不深;对我国当今农村发展现状不清楚;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成功率较低。然后,提出重点从教学实践着手,应提高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意愿,并在创新创业部分增加农业创业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农业自主创业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因此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家庭环境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直接就业为主,并且偏向选择稳定性高的工作,只有少部分学生才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渠道特别多,其中政府对于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一并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近年来,我国农村人才不断走向城市,间接造成农村人才流失、经济发展迟缓等问题。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等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

1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案例分析

本文基于甘肅农业大学和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线上线下对两校区共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86份。

由实际调研表明农业院校的学生对农业相关专业知识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就业观念还是难以转变,在农业创业方面的意愿不强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学生缺乏农业知识,且对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不了解。总结,不管是农业院校的学生还是非农业院校学生,对如何在农业创业方面取得进展都没有信心,目前多方实际案例的失败表明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

1.1大学生就业观难以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很容易看出,经济增长的速度较以前有所减缓,这会直接导致市场上的就业需求减少,整体就业水平会下降,但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就业人数只增无减,就业需求供给矛盾非常突出,部分学生面临难就业的状况。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够,在就业方面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对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运用于实践,且对市场实际状况并不了解;创业者的自身素质决定其对整个市场变化中的敏锐性,从而快速找到创业方向,并最终获得成功,很多大学生不重视创业,部分学生觉得创业与个人经济条件成正比,所以导致在创新创业方面个人素质储备不够,创业能力有限。

1.2大学生对于农业自主创业意愿不足

大学生普遍以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等有编制的“铁饭碗”为就业目标,认为农村的硬件和软件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真正地将科学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工资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关系僵化,限制个人发展。追求大都市、追求新科技的环境及追求物质是很多毕业大学生的选择,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宁愿选择留在城市就业,也不愿回到农村,农业创业意愿更不明显。当前虽然政府已经给予农业创新创业诸多优惠政策,但是很多政策基本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更不能考虑到大学生农业创业所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导致许多农业创业失败的案例。

1.3对农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对农村实际发展情况不清楚

农业自主创业就是要真正涉足农业领域,需要具备农业相关专业知识,很多大学生都是非农专业,平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关注较少,如果选择农业自主创业会比较艰难。大学生在校期间农业生产方面管理经验不足,部分学生也不具备农业创业所需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尤其是非农专业的大学生对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的认知程度不够,对农业自主创业的了解更不深;对农村人的特点不了解;对农村的资源、环境、气候、生产形式、经济模式等不了解;对农村有关法律和相关扶植政策、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对各地区农村的优势产业、农业体系及市场行情情况不清楚,对目前农村现状及未来发展一无所知,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创业方向。

1.4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成功率低

目前对创业意愿强烈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次创业也都失败,究其原因,高校创业教育缺失,有创业意愿,但是创业能力不足。学校教育计划中基本都涉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很少,学校对大学生这方面的锻炼不够重视,指导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大学生在校期间只能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社会交际范围窄,而创新创业的各方面都需要广泛的关系圈。创业初期资金需求较大,创业融资渠道、社会人脉关系狭窄,融资困难。加之不了解各种农产品市场运销渠道,生产的农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入不敷出。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社会,农业经营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实现最大盈利。

2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有效措施

2.1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农业自主创业的意愿

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返回农村自主创业,从而带动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学生自己和家庭要客观地改变就业观念,政府要给予创业者更高的重视,出台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生存问题,根据创业者所提供的项目给当地农村、农业带来的价值设置差额津贴补助,想方设法提高农业创业的成功率,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加入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队伍中。另外地方政府要不断跟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情况,积极沟通,了解其困难之处,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总结,为后续创业者提供宝贵经验。通过社会金融机构及民间企业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构建相关就业创业的咨询平台及通过其他各种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集组织、制度、服务为一体,降低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风险,提高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意愿,努力使农业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方向。

2.2了解市场行情,高校增加农业自主创业板块

高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调整教学内容,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让学生能够实时地、全方位地了解当前就业需求、就业压力及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其中,应专门新增农业自主创业板块,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相关农业领域专业知识,解读政府针对农业发展实施的相关政策,发掘市场发展前景,引起大学生农业自主创业的兴趣。教育方式要多样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专项特长等引导其走向不同的创业类型,例如将互联网和农业结合,打造“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另外,高校可通过搭建农业特色的创业实践平台,指导大学生申报、参加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产教学融合,利用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应用到实际中去,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融资等全方位指导,从而确立清晰的创业方向。

2.3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大一至大四,设置创新创业课程,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及优秀创业校友返校进行讲座宣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在实验室中体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得到锻炼,这样能够很好地联系理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其次,根据个体差异、专业兴趣方向不同,实行导师分组指导制度,能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师生互相启发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思想道德教育、人际交往等,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在企业管理中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超强的责任心、稳健的心态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

2.4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习,将科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或学生的兴趣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培训。针对全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启学生创新创业的启蒙意识,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项目。很多大学生不怎么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自身就业、创业带来的机遇,因此高校在教学内容中应涉及相关政策的解读,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点,再联系实际市场需求,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两者齐头并进共同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3结语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无岗就业,但许多企业又招不到畢业生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教育及家人的影响,找工作眼高手低,不愿走进基层,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愿自主创业,更不愿意走进农村自主创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发展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所欠缺,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重大要素就是人才资源,由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物质消费没有大城市丰富、工资低等,这就无法吸引到优秀大学毕业生。解决“大学生一岗难寻,企业岗位一人难找”的矛盾,首先,通过高校人才培养,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创业观,搭建能够随时接收各种就业信息的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积极性培养、创新创业项目申请、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等一体化服务。其次,一个学生的成功创业,能够带动部分学生的就业,政府要明确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帮助,社会各企业机构等在资金、法律法规、市场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最后,不仅大学生要转变创业观念,其家人也要转变,家庭教育在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在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上要给予足够尊重。

参考文献

[1]教育资讯.202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2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EB/OL].[2021-05-23].HTTP://WWW.TZ365.CN/JIAOYU/1377655.HTML.

[2]唐瑶.“新常态”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审视及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61-64.

[3]马力,赵修文.从“自主择业”到“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观转变[J].继续教育研究,2016,(04):93-95.

[4]袁成龙.回乡大学生农业创业的路径分析[J].学术论坛,2014,37(07):46-50.

作者简介:朱丽婷(1990-),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硕士,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农林经济管理。

作者:朱丽婷

第五篇: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弊及高校创业教育策略探析

摘 要:自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来,创业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成为青年人实现人生理想、舒展宏图大志的一条有效路径。本文旨在分析当今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讨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学校创业教育,提出对应策略,以期更好的响应国家“以创业促就业”号召,提升大学生成功创业成功率,缓解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要性和意义

1、缓解就业压力

自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以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据国家教育部网站消息,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并涌向就业市场,人力资源短期内难以转化成为劳动力,加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就业压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市场和人才供需矛盾。

2、实现自我价值

创业历程也是一场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过程。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缤纷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

3、培养顽强意志和奋斗品格

创业历程是不断寻找、不断纠正的过程,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创业之路是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风险意识、拼搏精神的成长之路,是大学生发现自身潜力、丰富社会经验、完善自我的发展之路。

4、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出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创业者。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优势分析

1、国家政策导向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创业促就业”。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充分认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创业便利化。

2、知识优势

大学生群体是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群体,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大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和必然之路,因此知识资源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大优势。另外,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其优于低学历社会创业者的优势之一。

3、学校资源、政策优势

自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以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设立创业培训课程,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提供政策支撑,完善学籍管理规定,如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享受高校实施的弹性学制,免除了大学生创业失败后学业无以为继的后顾之忧。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弊端

1、社会经验匮乏,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凡创业之举,必有风险,甚至失败相伴。大学生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只是九牛一毛,虽理论知识丰富,但实战经验匮乏,这就导致很多学业成绩优秀、满腹经纶的大学生,在创业中屡屡败下阵来。

2、自我认识不足,创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的主阵地是校园,其社会经验和市场把控能力相对不足,对“走上社会创业”这一行为的深层次认知不夠充分;加之大学生年龄特点,对自身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把握不准确,过于盲目自信,只看到创业成功的例子,而忽略创业失败者的艰辛,头脑中极易形成过于理想化的创业理念,创业构想不切实际、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

3、市场评估能力不足,创业团队管理经验匮乏

大学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积累,近年来虽然各高校相继开设创业培训、市场营销等创业课程,但多数还是课堂上的“纸上谈兵”。其次,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制度混乱不清、结构不合理,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团队都是一种自发的形成机制,有些是出于激情,有些是出于爱好,甚至关系亲疏,创业团队没有正规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进一步发展。

四、高校创业教育应对策略

1、加强创业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教育在注重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培养拼搏精神、风险意识,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押宝石。

2、创新培养模式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2.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针对创业大学生缺乏实战经验问题,高校应因地制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实践平台。

3.优化创业指导教师队伍。高校可吸收一些熟知宏观政策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界人士、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加入高校创业培训教师队伍中来。

3、加强创业跟踪指导服务

为提高创业成活率,“后续跟踪指导服务”是高校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高校应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如创业初期提供技术咨询、降低创业风险,等创业具备一定规模后,引导学生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真正把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

五、小结

自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来,“创业”越来越成为时髦的热词。但是创业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未经世事的大学生而言,从创意到实践,从理论知识转化成资本,失败者居多。大学生应客观看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摆正位置,既不盲目自信,亦不懈怠思维,勤学苦练,奋力拼搏,力争在创业大潮中分一杯羹,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业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青年就业创业研究[J];山西青年;2018(20)

[2] 牛牛,王欣煜;浅析大学生创业利与弊[J];商情;2014(12)

[3] 曾淋;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8)

作者:廖佳英

上一篇:大学生暑假实践论文下一篇:德育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