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科学性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要求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师的关注。加快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参与政治生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时代新人奠定基础。一方面,高中时期学生生理素质发展逐步完成,他们即将可以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另一方面,高中生心理状态逐步平稳,不再像初中时期呈两极化发展。基于此,思想政治教师有必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政治生活,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积累经验。《政治生活》引导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民主义务,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和政府的关系,深刻体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效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具有一定公共参与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关注公共生活领域,通过一些公共参与渠道参与政治生活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公共参与价值。但是,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公共参与知识不足,对国家政治的信息来源仅限于书本;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不强,不会积极主动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政治利益;学生的公共参与经验缺乏,缺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有限。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当务之急。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结合教学实践,秉承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以下解决策略。针对学生公共参与知识涉取不足,思想政治教师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完善公共参与知识结合学生生活,不断加深知识理解,同时补充时事政治,扩大知识范围。针对学生公民主体意识不够强烈,不能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根据教学内容进度恰当安排模拟选举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主人翁精神。针对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渠道相对单一,无法积累经验,教师需要拓宽教育渠道,增加学生公共参与经验,统筹学校社区,扩大学生实践范围,同时合理利用网络,鼓励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针对学生公共参与能力不足,教师需要强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公共参与能力,深化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同时丰富活动形式,及时把控活动进程,推进活动深化。

关键词:政治生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对策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调查访问法

(三) 活动观察法

(四) 实践反思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概述及理论依据

一、公共参与素养的相关概念

(一) 公共参与素养

(二)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 公共参与素养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二、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 公共参与知识

(二) 公共参与意识

(三) 公共参与经验

(四) 公共参与能力

三、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 伊斯顿关于政治社会化理论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一、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二) 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三)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有利于全面培养时代新人

二、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可行性

(一) 精选的教材内容提供科学依据

(二) 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可靠保障

(三) 教师的政治素养提供实施条件

(四) 学生的基本常识奠定扎实基础

第四章 《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成效

(一) 学生较为关注公共生活领域

(二) 学生比较认可公共参与价值

(三) 学生了解一些公共参与渠道

(四) 学生具有一定公共参与热情

二、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 公共参与知识不足

(二) 公共参与意识不强

(三) 公共参与经验缺乏

(四) 公共参与能力有限

三、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教学内容局限课本知识

(二) 公民主体意识不够强烈

(三) 公共参与渠道相对单一

(四) 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第五章 《政治生活》教学中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

一、基本原则

(一) 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结合

(二)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三) 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四)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二、主要对策

(一) 精选教学内容,完善公共参与知识

(二) 丰富教学活动,强化公共参与意识

(三) 拓宽教育渠道,增加公共参与经验

(四) 强化实践活动,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高中实验化学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