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2022-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浅谈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

摘要:数学是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班幼儿会觉得学习数学很难,所以一般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但数学学习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时期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要善于诱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得充满活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感受、追求数学的美。

关键词:游戏活动;感染力;感受数学;动手操作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所以在幼儿数学教学时,教师尽可能选用操作性强和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小班幼儿学好数学,就要让幼儿忘我的投入其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得充满活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感受、追求数学的美。那么教师作为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怎样更好的开展小班幼儿数学教育呢?

一、丰富的游戏活动

我们大家都知道,幼儿时期的所有知识都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只有通过激发幼儿兴趣来学习数学,幼儿才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才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而玩游戏是所有幼儿孩子的天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吸收数学知识。

如教学《图形宝宝来作客》,只认识书本上单纯的图形,小班幼儿很快就会觉得乏味,甚至有个别的幼儿根本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用游戏活动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把各种图形做成各种颜色鲜艳的头饰。活动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活动二: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戴在头上,然后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同时让幼儿观察同伴有没有找对了自己的朋友,再一起去到各个标有相对图形的小动物家去。活动三:数一数每个小动物家有几个相同的图形宝宝,再在下面的数字选项中圈出相對应的数字。这样的游戏设计,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体验了学习过程,使幼儿对数学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同时体会到原来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幼儿的特点就是参与力不能持续,所以教师要创设让幼儿充满好奇的、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优美的旋律当中享受式的获取知识,获得进步。同时,优美的情感不仅能促进小班幼儿的知识获取,还有助于幼儿良好心态的养成。如教学《三以内的点数》,教师投影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活动的情境图。配上一段优美的旋律(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1棵大松树,远处飞来2只小鸟,草地上跑来了3只小兔子,还有三朵小花在微风中摇来摆去)。幼儿一下就被这优美的环境,优美的旋律给吸引住了。而带有这些数量的物体都是留着空白,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按要求找出数量1的物体涂上黄色;数量2的物体涂上蓝色;数量3的物体涂上红色等。

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知识与现实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利用小班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抓住机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数学教学。

如教学《贪吃的动物们》(4的认识),活动一:教师先放一首幼儿熟悉的《生日歌》,幼儿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很快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再投影出一个生日蛋糕上面插着四根蜡烛。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数字4: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小朋友们知不知道笑笑今年几岁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儿通过观察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能准确的说出笑笑的年龄,教师再让幼儿通过数一数进行验证。活动二:请今年是四岁的小朋友起立。教师再指导幼儿用手指表示4。活动三:投影出现3个小朋友。这是笑笑请来参加生日会的好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接着一一投影装着4块蛋糕的盘子,4杯饮料,4个苹果,4块棒棒糖等。问有几盘蛋糕?有几杯饮料?有几个苹果?有几块棒棒糖?最后所有的物品都让幼儿数一数进行验证。这样通过一系列有关数字4的教学活动,幼儿对4的印象就更深了。

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引导幼儿时利用各种图形或物体,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等活动,激发幼儿自己去思考,去实践,从中发现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图形的认识(二)》,活动一:教师拿出一个圆形,由于小班幼儿对圆形已经有了认识,一眼就能认出它,并说出它的名称。这时教师说:我来变一个魔术,小朋友们想看吗?接着教师把圆形对折变成一个半圆形。问:这个图形跟原来有什么不同?是怎么变来的?让幼儿认识新图形的名称,并熟记。活动二: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发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折一折,观察半圆形是怎样变来的。通过折一折,幼儿发现圆形对折能变成两个半圆。活动三:教师再把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发给幼儿,让幼儿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它变成新的图形。由于有了前面的圆形变半圆形的认识,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的把正方形变成长方形,或者是三角形。这样的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智力。

总之,在小班幼儿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多种形式,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制造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现活动,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动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教育部教基(2001)20号

2、徐金琼《浅谈幼儿园游戏教育》公务员期刊

3、张亚楠《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4、杜林兰《幼儿数学教育》2009年南海出版

广东省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作者:吴芸

第2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的研究

摘 要: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以数学活动的方式进行,强调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是数学活动有效的重要认知。数学活动生活化是指数学活动的设计须以幼儿的生活题材为基础,以幼儿的思维方式为保证,以数学思维的培养为宗旨和归宿。

关键词:小班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衔接着幼儿在家庭中的数学认知与入园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与衔接性作用。让小班幼儿高效且充满趣味地学习数学,是小班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就必须坚持数学活动生活化的思路。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展开了研究。

一、幼儿园小班数学生活化的意义与理解

幼儿园小班数学生活化作为一种幼儿教育的理念,对一线幼儿教师来说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又是如何理解这样的意义,直接影响着小班幼儿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效果。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至少存在如下三点意义及其理解:

其一,小班幼儿的数学建构需以生活题材为基础。小班幼儿在入园之前已经有过丰富的数学建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生活对象作为思维加工对象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的生活题材就是数学建构思维的源泉,对于数学活动的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基础,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也就是应有之义。

其二,小班幼儿的数学建构思维与生活高度相关。从思维的角度关注幼儿的数学活动,可能发现幼儿的思维方式大多决定于生活。生活中,幼儿对数的认识,以及类似最简单的1+1=2,都有深深的生活烙印。譬如对于简单的数的认识,是与具体的生活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父母指引下将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碗抽象成一个具体的数字“1”,就是一个生动的数学活动。到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这样的活动会更具数学特征,这些数学活动需要从生活中汲取智慧。

其三,生活需要引领着小班幼儿数学建构的方向。小班数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理论引导,笔者以为生活需要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性指标,笔者以为幼儿的数学活动非为纯粹的数学知识建构,而是为了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幼儿面对生活事物时反映出的想法与做法。比如说在学数数的时候,就有幼儿午睡脱衣服时自觉地数数,这实际上就是数数的数学活动在生活中的一种迁移。

二、基于小班幼儿特点的生活化数学活动

小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有什么样的行为,决定于其思维特点,而这也是笔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对数有特殊的敏感性。当教师将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提取出来时,幼儿便会对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比如说在分发副餐时如果所发物品如苹果有大小多少之分,幼儿就会有直接的反应;二是对数的最简单加减有一种直觉性。我们还发现,当他们面对简单的计算需要时,也会将生活中形成的最简单的加减的技能迁移到数学活动中来。我们知道幼儿数学活动的本质在于引导他们认识“数”与“形”,幼儿在区角游戏中面对不同形状、颜色、数量及其变化时,一种数学直觉就会出现,他们会自发地从数与形的角度去观察、比较面前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一种数学思维。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在研究中设计数学活动的时候,尽量能够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考虑。比如说数数的数学活动,笔者就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幼儿面对一些简单的教具,而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植物、建筑等,当幼儿面对同一种植物如冬青时,他们会比较这个园圃与相邻场所冬青的数量,也会比较这个建筑与那个建筑窗户的个数等,蕴含在这个过程中的数数,看起来不是活动的主题,但实际上是幼儿思维加工的重要对象。由于生活元素的参加,幼儿的活动便具有了兴趣特征。这种寓趣于活动的方式,保证了数学活动的高效性。

笔者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笔者随机将不同数量(1~4张不等)、不同形状(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的彩色(红黄绿三种颜色)卡纸分发给幼儿,然后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指定形状让幼儿分类,此时幼儿就会忽视颜色因素,只根据形状分类,然后笔者让幼儿分别确定不同形状的卡纸的数量。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思维会经历比较、分类、数数、加减等思维,但如上一个活动,数学活动又以幼儿感兴趣的分类活动等作为驱动与保障,因而效果益彰;第二步笔者让幼儿自己选择分类标准,然后进行分类计数。这个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更强,活动动机也更为强烈,活动过程更为热烈。分类比較数数的思维可以得到深化。

三、数学活动生活化须是小班幼儿的生活

在小班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的研究中,笔者还发现一个重点,那就是“生活化”思路下的数学活动,需要对“生活”这个关键词给予高度重视。笔者以为,这里所说的生活应当是幼儿的生活,而不同幼儿生活往往是不同的,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设计思路,既需要遵循已有的可以延续的活动化思路,也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创新性地设计生活化数学活动。也就是说,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必须是紧扣幼儿生活的生活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活动接近幼儿的生活形式,数学活动的思维方式接近幼儿在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一言以蔽之,基于小班幼儿生活的生活化数学活动,才是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孙艳清.小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研究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2,(11).

作者:赵小平

第3篇:浅谈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要: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学习特点及新《纲要》要求,小班幼儿数学需要日常生活化、游戏化,但光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给孩子准备自主学习数学的环境,并在教学中注意幼儿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使其主动学习;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家长资源,使其小班数学教育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小班数学;游戏化;生活化;个体差异;家长资源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总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于刚踏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而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需要经过具体操作和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学习认知特点,如何有效开展小班数学活动,我实施了以下的教育对策:

一、寓数学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随时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如:在幼儿吃餐点时,请幼儿点数今天吃的水果、饼干数量等;吃饭时,给每组放六个碗、六把小勺,进行一一对应关系认识;午睡时观察床和幼儿人数谁多谁少,怎样变成一样多?为每位幼儿编上学号,当幼儿都认识了自己的学号后,教师便有意识的在幼儿经常使用的物品上写下学号,请幼儿认一认、找一找,对数字产生了兴趣而且轻松地认识了数字。餐前教幼儿手指游戏,练习点数;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计数楼梯的级数……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可见游戏是幼儿在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小班的数学活动更应游戏化。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获得有意的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构建知识。首先应有一个游戏化的题目,只有题目游戏化设计出来的活动才富有游戏性。如:我设计的《小兔搬新家》活动,孩子们一听这一题目马上就有兴趣了,积极参与围绕这一题目进行的点数小兔房子的数量、挂门牌号练习数与物对应、到给新家里的小兔送药学习按数取物练习;再有小班的数学游戏应注意设计出有趣的数学情境,以激发出了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如:教学活动《去郊游》,孩子们唱着歌,手拉手来到“农场”。从帮助工人叔叔消灭害虫(点数害虫数量并灭虫)、点数农场里的小动物放相应的数,看数字拍手、跺脚等肢体动作到最后按数上火车这一系列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动脑、动手,通过看看、数数、拍拍、跳跳、摆摆等多种形式,感知巩固5以内数量的数与物的对应关系的知识,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创设一个自主性学习数学的教育室内环境

蒙台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中指出:“幼儿觉得数学困难,并不是因为数学的抽象,而是成人提供的错误方法所致,如果把它深深扎根于吸收的心智之中,那都将迎刃而解了。”只要给幼儿准备一个有利于学习数学的环境,他就会像学习语言一样的主动学习数学。为此,在数学区里,我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如樱桃籽、塑料小动物、彩棒、塑料小图形、小贴画、压花机压出的各种小图案……幼儿可以随意地对各种数学材料进行点数、数与物对应、进行图形的比较、分类、拼建。蒙氏教育也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提供了一定数学教育内容及相应教具。 如:数棒、纺锤棒、砂字数学卡、数字与筹码等。 但我园班上孩子多,提供给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可操作的数学蒙氏教具偏少。为了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我根据蒙氏教育理念、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富有童趣、色彩鲜艳、可操作性较强的操作材料:有5以内数与量的认识的,如:给小动物喂食、蝴蝶找花、看数字送小动物上火车、小刺猬摘果子、虫吃苹果、看数字夹小珠、点数动物粘贴数字、看数贴花朵等……有趣的数学教具吸引幼儿参加学习活动,既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知识巩固又可鼓励他们进行更深一层地操作、探索,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

四、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集体教学和蒙台梭利个性化教学相结合。蒙台梭利说过,“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知道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发挥蒙氏数学教学方法中注重操作活动的优越性,扬长避短,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到简单有趣的教具中,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潜移默化地理解数学概念,形成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蒙氏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弥补传统数学的一些不足,这样既可以照顾了全班数学中等水平的孩子,又可以照顾了两头(能力强和弱)的孩子,满足了班上幼儿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

五、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内容无处不在,单靠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是不够的,而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同样也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好机会,我就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引导家长们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不断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幼儿在家中过生日,可抓住隐藏在甜蜜生日蛋糕中的数学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观察蛋糕的形状、数一数上面的装饰物,“今天满几岁?”应该插上几只蜡烛?感受数与物对应……和孩子散步时观察树有高有矮、有粗有细。闲暇时和孩子玩数字游戏,让孩子们比较数的多少、大小,序数等知识。另外,家长们还可利用吃饭、睡觉、节假日等机会让幼儿获得生活情景中大量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家长的指导下,幼儿也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

总之,我们老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内容,以游戏为手段,把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和环境之中,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这样小班幼儿会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样就能让孩子正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在愉快的建构活动中走进数学的世界,学会更多的数学知识。

作者:唐萍

第4篇:小班数学《比大小》—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比大小》

运动目标:

1、探求发明生存中巨细差别的物品。

2、经由过程不雅察、比力,能用说话清晰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生长说话表达本领。

3、能自动到场,在运动中努力摸索。

4、随即举行忍让教诲。

运动预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景象,摆放种种巨细差别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运动四周贴上巨细差别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巨细各一。

3、运动室表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运动预设:

一、发言引入

天线宝宝接待各人来到天线宝宝乐土来做客。丁丁喜好大的工具,拉拉喜好小的工具。(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好的大工具和小工具)引诱幼儿说一说他们分离喜好什么?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爱好。然则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克不及听清先生的请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土里另有很多有大有小的工具,请各人去看一看、找一找,返来报告先生和

小朋侪。小朋侪可别乱拿工具,幼儿园教案天线宝宝们会生机的!

幼儿自由摸索—会合个体报告:我看到什么工具大,什么工具小?(连系社会性,举行忍让教诲)。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爱好,很多男孩在玩玩具,涌现了争抢的征象。运动后的报告运动,一些孩子不克不及会合留意力,不克不及谛听先生和搭档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侪很智慧,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很多的礼品送给各人。每人到四周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品一样的小朋侪,两小我私家手拉手任意找个地位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品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先生简朴树模—幼儿自由找朋侪—会合报告。

在找卡片的历程中,本领强的孩子会自动去找本身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侪,本领较弱的孩子则不克不及,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侪。由于牢固地位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侪却不克不及一路坐。

四、延长运动

天线宝宝要到表面去玩,小朋侪们要不要一路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品的小朋侪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品的小朋侪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幼儿园教育随笔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万万别放错了!

幼儿凭据卡片上物体的巨细怕所在—凭据物体的巨细将卡片放进巨细差别的篮子里。

孩子们对爬很感爱好,能按先生的请求不推不挤。有个体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自我反思

一、相宜性举动

1、这次运动的选材上根基能得当小班幼儿的年事特性,运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到场运动的努力性高。

二、不相宜性举动

题目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摸索的时候少。

缘故原由:怕孩子们在自由摸索时,没有按请求去做,以是孩子们才自由运动一下子,就急着把他们会合返来。运动的引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撒手让孩子们自由摸索,并赐与一些本领较弱、不肯加入运动的孩子重点引导。还可以施展孩子之间的相助精力,以强带弱。

题目2:在 “找卡片”这一环节中,很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本身卡片上物品雷同的好朋侪。然则两个好朋侪没有坐在一路,相互报告,相互交换得较少。

缘故原由:孩子们受牢固地位的影响。

对策:转变椅子的摆放。

题目3:延长运动“巨细配对”,有的孩子将下卡片放进大箱子。

缘故原由:没有查抄孩子的配对效果。

对策:这个环节可以施展本领强的孩子的感化,请他来饰演天线宝宝,查抄其他幼儿运动的环境。如:对要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的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好朋侪,我的好朋侪是小卡片。

题目4:运动情势没有新意

幼儿手工制作缘故原由:运动的计划照旧没有冲破以往讲授模式,没有立异。

对策:凭据小班幼儿的年事特色,可以将不雅察巨细差别的物品,找卡片的环节计划成游戏的情势,得当小班讲授游戏化的特色。

第5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宝宝》

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2 二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难 三

初、

养教幼

手学

的准

。 备

步、

养教

动学

操重

的难能

。 点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一

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 二

一讲

说、

。 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 三

想、

们操

? 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

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

第6篇: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大和小—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设计意图】“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设计评析】

这是个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第7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科 目:数学 授课教师:豆玉梅

活动内容:图形宝宝找朋友 教学领域:科学领域——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幼儿能准确地说出图形的名称并找出图形。 3.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让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幼儿能正确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贴有圆形、三角形、方形标记的房子三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昨天,森林里刮了大风,把小兔子的房子都给吹破了,于是,老师就给小兔子造了一间新房子。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师:你们看,新房子漂亮吗?你最喜欢新房子的哪?房顶是什么形状的?(这个房顶的形状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我们数一数是不是)你还喜欢新房子的哪里?(红色的房身你们喜欢吗?是什么形状的?方形有直直的四条边和四个角,我们数一数是不是)看新房子上还有什么是正方形的?你们知道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吗。(圆形,圆圆的,一个棱角也没有)

2.游戏:变魔术。

师:老师还会变魔术呢,看着这是我的魔术箱,变变变,看我变出什么图形?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圆形是什么的?变变变,看是什么图形?用你的小手比一比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变变变,看是什么图形?用你的小手比一比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3.游戏:图形宝宝找朋友。

(1)先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图形宝宝真调皮,它们藏在了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快把他们找出来吧!你找到了什么图形宝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谁想到前面来说你找到了什么形状?(幼儿自己说说,和旁边幼儿说,请个别幼儿说)

(2)师幼找朋友。 A:圆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这儿也有一些图形宝宝,它们想找朋友。(出示圆形)我是圆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谁就是我的朋友。请拿圆形的小朋友站起来挥挥手。

B:正方形宝宝找朋友

师:我是正方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谁就是我的朋友,请拿正方形的小朋友站起来跳一跳。

C:三角形找朋友

师:我是三角形宝宝,谁和我长的一样谁就是我的朋友,请拿三角形的小朋友快过来和我抱一抱。

(3)同伴间找朋友。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听到音乐就去找跟自己图形宝宝一样的好朋友。找到朋友手拉手,你找到好朋友了吗?我来瞧一瞧。

4.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我们先来认一认图形宝宝的家。

(1)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介绍:这是圆形形宝宝的家,这是正方形形宝宝的家,这是三角形宝宝的家。把图形宝宝送到家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2)幼儿送图形宝宝回家。

(3)验证: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师:图形宝宝都回家了。我们看看有没有认错家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真棒,你们帮助所有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

5.有趣的图形。

师:图形宝宝不但喜欢做游戏,还会变魔术呢,如果它们团结起来,力量会更大,会变出更神奇。

师:看看图形宝宝们团结起来都变出了什么呢?(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四、结束部分

1.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有没有刚才我们认识的图形宝宝。 2.在我们的院子里也有许多图形宝宝,我们去找一找?(放音乐)

第8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 2014-6-11 授课时间: 2014-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 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 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示范法

3、提问法

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 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 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

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2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第9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应和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小星星”,教学图片,蜡笔,铃鼓,椅子。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练习1—10数数,可以用集体数,拍手数。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一闪一闪亮晶晶,我们都是小星星。大小颜色都不同,比比究竟谁最多。

(1)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多少。

教师出示“小星星”中的黄色大星星和黄色小星星,请幼儿观察它们是否一样多。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星星是怎么摆放的,比一比它们谁多一些,谁少一些.幼儿说出结果.

(2)用对应摆放方法比多少。

教师请幼儿拿出黄色大星星和绿色大星星,引导幼儿用对应摆放的方法比较黄色大星星和绿色大星星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3)比比教室里物品谁多谁少。

请幼儿比一比教室里桌子和椅子、门和窗、男孩子和女孩子等,谁多谁少。

3、游戏:小星星要邀请小朋友到他们家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小朋友要听小铃鼓 的声音学解放军绕着椅子走,铃鼓停马上坐下,一张椅子坐一个小朋友,看看谁能抢到小椅子。

4、结束:抢凳子的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们一边唱歌 一边找朋友,1个女孩子必须找1个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谁最能干,会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上一篇:数学小升初练习题下一篇:诗歌十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