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2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

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构改革情况的报告》《关于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考虑的报告》。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关于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关于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改革方案(试行)》《公安机关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方案(试行)》《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会议指出,推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实际举措。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推动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要强化自我监督,在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开展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取得显著成效。督察进驻期间共问责党政领导干部1.8万多人,受理群众环境举报13.5万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8万多个。下一步,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会议指出,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要把推广典型经验同推动面上改革结合起来,围绕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会议强调,设立上海金融法院,目的是完善金融审判体系,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要围绕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金融审判体系。

会议指出,要把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所贡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多边机制和平台为重点,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工具,统筹发挥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机制。

会议强调,进一步深化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要认真总结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国际先进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防控风险为底线,扩大开放领域,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会议指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

会议强调,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明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强化股东资质、股权结构、投资资金、公司治理和關联交易监管,加强实业与金融业的风险隔离,防范风险跨机构跨业态传递。

会议指出,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要坚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体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会议强调,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要根据公安机关性质任务和人民警察职业特点,尊重警务技术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完善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序列,建立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拓展民警职业发展空间。

会议指出,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是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要遵循科技人才发展和科研规律,统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科学设立评价目标、指标、方法,发挥好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会议强调,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要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坚持自律和监督并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制度化,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科研氛围。

会议指出,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要贯彻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融合,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会议强调,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推动、择优选聘、专兼结合,优化队伍结构,着力提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指出,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转变和优化职责是关键。要在改职责上出硬招,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切实解决多头分散、条块分割、下改上不改、上推下不动的问题,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要在宏观管理、市场监管、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综合执法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重点攻坚、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对表、积极作为,结合机构改革,加快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

会议指出,要统筹安排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和各领域改革,既要通过机构改革推进各领域改革,又要在深化各领域改革中优化机构职责配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涉及一批改革任务和分工的调整,要把同机构改革相关联的改革事项理清楚,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责任明确、协同推进。

第2篇:深化概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搞好概念教学是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深化概念教学,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概念 有效性 方法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并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完全可以做到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透彻,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严重地影响了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比如,有同学认为(x∈[0,2 ])是偶函数,有的同学认为函数 与Y轴可以有多个交点,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造成的。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呢?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并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还可以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去探索、去发现,那么,他们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自身的创造精神。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即让他们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进行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以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立体几何中,教学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时,传统的方法是给出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但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经过思考后,学生发现共同的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再启发他们思考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是最短的吗?如果存在,应当有哪些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学生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了这样的线段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就给出了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训练了概括能力,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快乐。

二、加强新旧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1.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并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就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就衍生出:①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②三角函数线;③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④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⑤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可谓是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都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进行透彻理解。

2.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并分析其联系与区别。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而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可用图象、表格、公式等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才真正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且更具有一般性。认真分析两种函数定义,其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的本质也一样,只是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致的。

三、数学概念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现以教学“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例,谈谈在各个阶段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做法。

1.呈现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惬意的满足感。以正方体为例,让学生观察异面直线(呈现背景),使他们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从而触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敏锐地感知,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从而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并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如用相交直线的夹角刻划异面直线的夹角等。

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为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完全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还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巩固深化阶段:当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概念之后,应立即引导他们运用所学概念来解决“引入概念”时提出的问题(或其他问题),使学生在运用中巩固概念,并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理论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如此往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的目的。

6.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并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深化阶段: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要防止片面性,在运用概念时,除了要用典型的例子从正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巩固概念之外,还应针对某些概念的定义,指出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关键性字眼。如某些概念的条件比较多,学生常常顾此失彼,不易全面掌握;某些概念与它的邻近概念相似,从而不易区别,等等。利用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四、针对数学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概念的教学,要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功夫。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被学生的实际经验所肯定的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从而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以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并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对实例的归纳及辨析。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从而完成概念形成的两个步骤。

依据数学概念的形成,笔者设计概念教学的第一种模式如下:问题情景(抽象)—新概念分析[内涵、外延、正(反)例]—应用—反馈,具体实施步骤是:①构建问题情景,创设心理环境。针对新概念构建相应的问题情景,隐含新概念所描述的事物的本质,并观察、认识到提出新概念的必需性和合理性,从而积极、大胆地进行思维。②考察本质属性,抽象形成概念。分析问题情景,概括出它所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由此逐步抽象,并提出新概念。③设计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解。对新概念可从揭示内涵、外延、定义方式、合理性(和谐性)、正反例证等方面分析。④及时测试、反馈(应用),并评价思维训练。

数学概念是从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本质属性就是这一概念的内涵,满足这些内涵的全部对象就是这个概念的外延。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者设计概念教学的第二种模式如下:已有概念(类比、迁移)新概念—比较(共性、异性)—创造(形成新概念体系)—应用—反馈。其实施步骤如下:①精选已有概念,设置问题情景。数学概念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坐标法经历了直线—平面—空间。教学中应选择最近的原概念,通过升维、加权、反向思考等进行设置。②拟定类比方案,再迁移形成概念。考察概念情景的变化,拟定提出新概念的类比方案(概念诱发、类比途径、类比可能的结果、验证),并加以完善。③重比较,促创造,强化概念的理解。对类比、迁移提出的新概念,需要与问题情景中的已知概念进行比较,弄清与原概念的共性,与已知概念的异性。④及时测试反馈,评价思维训练。以上两种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需要教师对概念进行全面理解与合理把握,使学生透彻、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数学概念教学同加强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并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因此,要在思想上重视它,这样,教学时的目的就会更加明确,且只要方法对头,就不会造成为概念而教学,也就不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

五、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当数学概念形成之后,就可以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并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例如,当我们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就可以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并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试求另一个顶点的坐标。问题提出后,学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不少学生还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学生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的向量坐标的概念,把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联系起来,从而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之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

参考文献:

[1]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周绍慧.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08,(8).

[4]王朝珀.浅谈数学概念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1).

作者:赖中能

第3篇:语文教学改革深化之路

摘 要: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推进过程中。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本文通过分析“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专业成长”三方面的三对关系,探讨语文教学改革的某些本质问题,以期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 专业成长

自2001年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过程中。在不断尝新和经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阵痛过程中,语文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语文课堂的生态发生了较大的改观,生生之间有了合作,师生之间有了交流,课堂氛围变得热闹了,这些语文教学改革的成绩都让人振奋。然而,在取得改革成效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如语文课堂热闹的背后学生是否真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课文解读的浅显化,出现“泛语文”现象;过多时间用于学生交流,语文教学目标没有达成;过多注重学生体验,学生却“悟”不出来;过分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的程式化的弊端等等。这些问题的暴露都使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改革产生怀疑,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热议。如何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冲破语文改革以来的瓶颈,真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成为语文老师所关注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通过前后多次观摩不同的语文公开课,笔者发现即使在同一教学模式下,不同的教师上语文课所达成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那么针对如何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恰当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教学目的: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首先,语文教师应当明确语文教学目的。受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常常摒弃知识教学,极力追求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这种二元对立观,常常会造成语文教学目标的混乱,造成“泛语文”现象。其实,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两者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

什么是“知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属性及其联系的能动反映。

其一,需要指出的是知识是人“能动”的反映,只有经过人的心智“内化”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并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被动的、简单的、直接的反映。那么由此推出,语文课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一定是经过语文老师自己内化和真正理解的知识,而不是从教学参考资料照搬过来的,或者多份教学设计整合出来的知识。语文课堂预设太多,灵活性、生成性不强,语文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千篇一律,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问题。

在语文课上,不乏各种“专家说”“曾有学者评论”等等的介绍,却不见教师的“我认为”。专家的评论确实高一般评论一筹。然而如果语文教师不亲自阅读经典,不熟读精思,不切己体察,是不可能与专家产生共鸣的,自然也体会不到文章的精髓,同样其课文的讲解也会流于刻板化、形式化、雷同化。那么试问在这些雷同化的课文解读的影响下,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又怎么能够得到提高呢?

其二,需要明确的是“知识”不等同于“知识点”。

钟启泉教授曾指出“学科教学总体目标”分为四个层次,最重要的是兴趣、动机、态度;其次,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再次,各种技能;最后才是知识点。在这里钟教授所反对的是“知识点”的灌输,反对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却并没有排斥“知识”的传授。

“知识传授”不等同于“知识点的传授”。由上文我们可以得知“知识”是经过人内化的知识,“知识传授”也是一个由教师内化知识再到外化教授的过程。然而,“知识点”可以是语文课程标准上规定的学习内容。“知识点的传授”是教师不经过个人内化直接将书本知识照搬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通常所诟病的“知识中心”的传统教学。这是一种蛮不讲理的“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记住”“背牢”,而在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却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例如成语解释的死记硬背是“知识点的传授”,而有关成语所包含语言现象和典故的分析,则是“知识的传授”。因为分析成语的语言现象和典故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将“固”的解释迁移到文言文的学习中,通过举一反三,学习积累,形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知识传授”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不矛盾,反而还能促进这些目标的达成。

二、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机智

其次,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模式与教学机智之间的关系。“课堂是生成的”,“教学需要构筑‘学生与自我’‘生生间’‘师生间’的三重对话”,“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团体意识、探究意识的形成”等这些都是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教学理念,也是教育专家经常提及的话题,但是往往这些观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隔靴搔痒,他们也认同这些理念,但关键是如何达成这些理念?目前的教学模式都凝结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改革初期,这些教学模式的使用确实有明显的教学效果。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教学模式只是倒逼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依靠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堂教活了。“活”就是指课堂教学机智。形成课堂教学机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钱梦龙先生在执教《故乡》一文时,在课堂上,有学生就提出“跳鱼为什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偏离了教学内容,换做没有经验的老师通常会不予理睬或让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而钱先生却与学生主动展开对话,围绕“鱼脚”问题展开,“是啊,鱼怎么会有两只脚呢?”再通过“可是闰土就是知道,这说明了什么?”一问,引发学生对闰土这一形象的思考。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们纷纷得出“闰土见多识广”的结论,很好地把握了课文的人物形象。

其实这就是真正的对话教学。有些看似师生间的交流,但并不是对话,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这些探究问题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而教师与学生讨论,也只是把预设的答案通过问答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对话。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倾听学生,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从而展开与学生的对话。形成语文教学机智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阅读,内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同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理念,生成实践智慧。

三、专业成长: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教学理念的深化

以上两对关系的正确处理都同时指向语文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通常承担着班主任的职责,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如果又要兼顾语文专业和教育教学两方面素养的提高,恐怕力不能及。与一些语文老师的交谈中发现,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是“看什么书最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能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那么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处理好语文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我们所熟识的“启发式教学”“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都需要语文教师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例如,某位语文老师在讲解《登高》,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进行提问时,

生:树叶都飘落下来,表现了秋天的凄凉。

师:能不能找准一些词语表现秋天的特点?

生:萧萧

师:“萧萧”这个词,什么特点呢?萧萧,萧萧下。(提示)

生:……

师:这个词是一个叠词,它在描写树叶下落的状态,那么用了“萧萧”两个叠词,他写出落叶什么特点?(提示)

生:……

生:……(还是答不出)

师:(按耐不住,一口气说出)它指的是树叶落下的速度很快。很多的,很快的。“落木”前面的“无边”,指落叶的这种阵势浩大。放大落叶的一种阵势。那么“萧萧下”又加快了落叶的一种速度,让你想到秋天的无情,好像所有的事物在这样一个季节都要.凋零,都要飘落了。

从上面的课堂实录的片段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学问题。经过教师的提点,为什么这位学生启而不发呢?

首先,这位教师“萧萧”一词的解释有误,可见其对语言文字理解不深入。该教师将“萧萧”二字解释成“树叶落下的速度很快”,然而“萧萧”实为象声词。在这首诗中,“萧萧”指“风吹落叶的声音”,是一种听觉上的感受,并不是视觉上看到的“树叶落下的速度很快”。若“萧萧”指向视觉感观,那么这句诗的美感可就大打折扣了。

其次,这位教师虽也在不断给学生提示,看似师生之间的对话,实质却是这位教师试图通过这种交谈来向学生灌输自己预设的答案,是一种“伪对话”。其实,学生的多次沉默也是一种语言,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意识得到。学生的沉默可能表明她没理解教师的提问,也可能表明她对教师的提示感到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自我进行对话,即时调整策略。“萧萧”如果学生不懂,可以引入“萧萧班马鸣”“风萧萧兮易水寒”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夯实语文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本体性知识。从语文学科课程性质而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很好地把握语言文字,需要多看经典著作,尤其是古代文学典籍。经历时代演变,汉字字义也更为丰富。字词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情感体验。因此,文章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主要内容、文体知识等大轮廓上,还需要咬文嚼字。文字背后不仅有意义,还沉淀着历史文化内涵。多读古代经典,能帮助教师丰富字词量,了解汉字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管窥汉字发展的全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才能真正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更好解读文学作品。此外,若空闲时间有限,把握教学模式背后固有规律,更新教师观念,同样能更好地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光陆.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5-69.

[2]胡军.知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5-67.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1.

[4]刘徽.教学机智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

[5]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19-321.

[6]王力.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04-105,313.

[7]《成语大字典》编委会.成语大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447.

[8]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若干认识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7-11.

[9]屠锦红.我国十年语文课程改革:问题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6):51-54.

[10]吴忠豪.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再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3:29—32.

(孙婷 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21004)

作者:孙婷

第4篇: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主题,创新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实行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专业教学,以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取代自主办学。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行模块教学

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是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学生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夯实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与求学能力。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中等职业教育分成两个教学模块,即执业能力模块和升学模块。

1、执业能力模块

针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部分学生群体,我们采取“文化学习(20%)+能力训练(80%)”的模式实施执业能力模块教学。学校根据开设专业对初、中级技术人员或工人岗位能力的要求,重新组合德育课和文化课内容,突出其实用性教学。并以岗位技术能力为核心,淡化专业理论教学,制定专业各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努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

2、升学模块

面对文化基础较好,有学习兴趣,升学欲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用“文化学习(40%)+专业理论学习(40%)+能力训练(20%)”的模式实施升学模块教学。教学中,注重夯实升学考试需要的文化与专业理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升学竞争的需求。

二、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是学校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我校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培养方式,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企业提出对人才的规格与要求,双方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实习安排,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教学方案中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跟进,定期安排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到学校任教,并对学生阶段性学习加以指导和考核。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与改革创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与良好的经济效益,迎来了勃勃生机的职教春天。

第5篇:某某公司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及深化改革规划

第一部份 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总结

2015年,公司以发展战略为导向,本着“统筹设计、分步实施、平稳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供销体制机制,强化基础管理,有效增强了企业活力,提升了公司运营管控能力和管理效率。

一、系统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为建立“机构精简、责权明晰、流程简洁、协同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公司于2015年3月底发布了《某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系统推进公司管理体制改革。

(一)压缩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模式。在两级机关推行大部室和大科室机构设臵理念,精简两级机关部室和科级机构。在生产主线通过“三撤销、两设臵”,即撤销事业部(专业厂)、车间、大班(工段)设臵,以产品为主设臵专业厂,在专业厂下按大工序设臵作业区。初步建立了“公司-专业厂(二级单位)-作业区”三级管理架构,并通过合理授权,对专业厂、二级单位实施分层、分级管理,在作业区推行以“作业长制”为核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

1.在公司机关层面,通过将公司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与政工部(团委)合并成立综合部, 规划技改部与设备管理部合并成立装备部, 将技术中心下属理化检测中心、质量管理部、生产安全指挥中心(经济运行部)合并成立制造部等机构合并, 使公司机关部委室由12个精简为9个,减幅为

25%。

(2)在下属二级单位(专业厂)层面, 通过撤销各事业部建制,在生产主线设炼钢总厂、棒线材厂、扁平材厂、锻材厂、特材厂、焊管钢丝厂等6个专业厂,公司下属二级单位由20个精简为13个,减少7个,减幅达35%。

(3)在生产主线各专业厂机关统一按“3+1”模式,设臵了综合管理科、生产技术质量科、设备管理科和驻单位财务科4个管理科室,下设若干作业区。作业区下不再设管理机构。改革后公司下属二级单位机关科室由76个精简至42个,减少34个,减幅达44.73%。

(二)明晰管理界面、理顺管理关系。通过将生产组织、质量管理、理化检测、仪器计量、能源管理职能集中到制造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理顺生产组织关系,强化生产调度指挥和质量管控能力,突出生产线过程质量控制,提高质量问题的处理效率。推行了以“点检定修制”为核心的设备运行管理模式。通过职能归并,优化、明晰职能界面,转变公司机关部室职能,理顺管理关系。将机关部室工作重心向“建立管理体系、制定运行规则、快速响应市场、控制运行节奏、评估运营结果、服务生产单元”转变。

(三)推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在全公司生产单位中推行“以五制配套”为基础、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授权作业长对管理范围内的资源全权调配,明确作业长对本作业区所拥有的权力及承担的责任,着力构建横向协作、工序服从、自我了结的基层管理体系。公司在主体生产厂和部分二级单位设臵了35个作业区,成立了作业长制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计划

值、标准化、点检定修”三个专业推进工作组,出台了相应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并从6月份开始以集中培训和挂职交流方式,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基层作业长开展了系统培训。

二、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综合运用述职述廉、360°测评、年度绩效评价等方法,对公司自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按年度实施履职评价。制定完善了干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明确了职级设臵、资格条件、选拔干部动议、民主推荐、试用期等相关程序和要求。在全公司主体生产厂及责任部室领导班子中实施了《质量外事异议管理责任考核及奖励办法》和《质量过错行政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干部质量管理意识。从下半年开始推行了处级干部班子末位淘汰制,根据各单位(部门)月度、季度的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和职务问责考核。于2015年3月对公司处、科级干部及两级机关进行了定编定员。部室及二级单位处级干部共69人,减少19人,减幅22%;科级干部286人,减少115人,减幅29%;一般管理岗位人员减少161人,减幅18%。

(二)优化劳动组织模式,创新用工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为公司精简机构,全面推行作业长制,点检定修制等改革举措,配套制定并实施了定编定员和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方案。强化劳动组织管理,积极探索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模式,完成特殊工时申报批复工作,在主体生产单位全面实施了三班制运行改革。对极不饱和产线劳动

组织方式进行了灵活调整,对5条产线300名以上职工平稳实施了轮岗轮休。实施职工外借外派机制,累计向金山耐材、宁波宁新、汇星超市等单位外借外派职工263人。截止2015年9月末,全民在册9653人,较年初减少185人;其中在岗职工8329人,较年初减少150人。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严格控制劳务费用。根据绵阳市社平工资调整结果,通过与各劳务输出单位签定劳务协议,规避了用工风险,完成了劳务用工费用标准调整工作。加大劳务用工清退力度,采用岗位合并、全民工替代,大幅削减劳务用工数量,截止2015年9月末,劳务工减少127人,减幅22%,全年劳务费总额按1800万元控制,同比下降273万元,降幅为13.17%。

(三)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增强激励功能。制定了《绩效考核通则》、《绩效细则》、《专项考核细则》、《下半年厂处级经营业绩评价及末位淘汰办法》、《(制造、质量、设备)系统专项奖励办法》、《叶片钢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绩效评价办法,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体系,为各层面绩效评价提供了制度保障。拓宽绩效评价维度,拓展绩效指标评价渠道,不断增强绩效评价的合理性,提高薪酬分配的正向激励作用。积极开展绩效体系诊断活动,加大对绩效数据的监控力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对单专项奖励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各项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公正、公平、有效。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薪酬核算及统计工作的通知》,对公司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薪酬管理进行了规范。建立完善了薪酬数据台账,对外积极协调沟通,对内适时灵活调整,千方百计寻求工资总额增量及优化使用。高度关注低收入人群工资水平,灵活运用各项激励政策,在工资水平总体较低

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优化供销管理体制机制

(一)集中供应采购职能,精简采购机构和人员。建立了统一的三级采购平台,取消三级以下采购职能。通过职能整合对采购人员进行了压缩精简,共减少采购人员17人,精简16.5%。在采购业务执行上,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招采分离要求,实行以公开招标为首选的采购方式。通过推行直供、直付、零库存、功能承包、择机采购和战略采购等采购模式不断降低采购成本。

(二)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改革了销售机构设臵和运行模式。销售分公司形成了以“区域公司+专业营销中心+营销管理科室”的营销管理模式;技术中心形成了以专业销售加营销管理的运营模式。同时以推行技术营销为主线,初步实现了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市场调研、服务客户的营销工作机制。在营销激励机制构建上,完善了营销管理人员、研发人员、销售人员三个序列人员薪酬体系,建立以基薪+绩效薪酬为主的薪酬体系。外销人员绩效薪酬下不保底、上不封顶,全面提升销售人员积极性。

四、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工作

公司成立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财务、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等专业系统强化基础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按照“全面清理-修订完善-评审发布-系统培训-执行监督-运行评估-持续完善”的工作循环,自上而下,对公司专业系统、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个管理层级的管理(操作)标准和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完善,优化管理内容、管理流程,明

确管理职责、管理界面,形成公司三级基础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流程体系。并通过公司集中培训、分系统内部培训等形式,对公司制度体系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制度的宣贯和执行,让员工成为“制度的卫道士”,让管理者自觉将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固化为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令行禁止。

导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公司自2014年开始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2015年通过实施18个黑带项目,培养30名黑带人员,针对“质量、交货期、存货占用”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组建项目团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为改善当期经营绩效提供支撑。以专业培训和项目实施为载体,进一步扩展人才培养平台。深入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理念,逐渐在公司内部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全员参与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文化。

五、全面实施公务用车改革

在集团统一指导下,公司对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改革,大幅减少了公务用车数量,实现了降本增效。改革后全公司公务用车共减少38辆,减幅67.8%;分流驾驶人员22人,减幅56.4%;在不计算车辆处臵费用的情况下,年节约用车费用200万元以上。

第二部份 2016年至2018年深化改革规划

未来三来,公司将围绕产品结构调整、产线结构调整和“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持续优化管理模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创新专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红利,让改革驱动转型

升级。

一、持续优化两级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内部活力。 根据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工作需要,在公司产品结构、产线结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优化举措深入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按扁平化、专业化管理要求,在“公司-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级扁平化管理架构的基础上优化机构设臵。完善公司对二级单位(专业厂)、二级单位(专业厂)对作业区的两级管理模式。

在公司层面,围绕构建以“集中一贯”为前提,分层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公司管理模式,持续梳理部门职能职责,理顺公司与专业厂的管理界面和管理关系。优化以“大部室制和大科室制”为核心的机构设臵,实现公司对下属二级单位、专业厂在产、供、销、人、财、物等专业管理方面的“集中一贯”管理。

在专业厂层面,将管理重心下移至作业区,不断优化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完善作业长制、计划值管理、标准化管理、点检定修制、自主管理等基础管理制度。建立典型引领机制和对口对标机制,在公司各专业厂建立标准化示范作业区,强化作业区现场解决问题能力。

不断优化组织机构设臵,精减人员,提高效率。遵循“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的机构设臵理念,继续在公司两级机关推行“大部室、大科室”制机构改革,按照岗位、职责“双落实”要求,调整、优化职能职责,优化机构设臵,科学合理定编、定员,2016年-2018年公司厂处级机构、科级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只减不增,两级机关人员按300人核编,

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机关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提高。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组织配臵与市场配臵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范围,建立量化的干部考评体系和灵活的选拔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交流制、淘汰制。加大干部交流,实施末尾淘汰,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2016年-2018年,公司厂处级干部职数以集团公司核定为准,科级干部职数原则上在现有基础上只减不增。

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调整关系”的原则,打破分块分割、效率低下的用工机制;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着力解决好结构性缺员矛盾,优化配臵人力资源。加强退出渠道建设,直接分流人员。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为主,内部退养、待岗培训为辅,大幅度减少用工总量。全面清退临时性劳务用工,争取政策支持加快集体工、土地工退出。在实施ABC人力资源优化配臵模式,进行岗位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与钢铁主业板块关联不密切的岗位、非核心工序的辅助后部岗位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通过业务整合,采用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方式进行臵换。严格控制新进人员,除生产和技术急需的主体专业学生外,原则上不新增人员。在严格遵守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灵活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继续推行“区域工”、“大工种”,鼓励和引导第二工种职业技能培养。2016年公司用工总量控制在6000人以内,2017年、2018年公司用工总量控制在4000人以内。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正,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激励、培养和保有核心员工的分配机制。在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方案实施的同时开展ABC类岗位划分,建立以岗位类型划分为主要依据的分配体系,在集团公司给予的工资基数和激励政策内,以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为前提,实施评价分配和相应激励。不断强化单位绩效、个人岗位业绩与工资收入的关联度,薪酬分配与能力、业绩、贡献相结合,向重要岗位(A类)、技术骨干、生产一线倾斜,有效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薪酬激励与人才培养、开发相结合,加大核心岗位员工激励力度,其收入水平要逐步向劳动力市场价位靠拢,留住关键人才、稳住核心员工,构建企业良性发展的人力资源根基。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分配机制,引入新的薪酬理念,增强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试行谈判工资、协议工资、科研项目分成等激励措施。力争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薪酬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逐年增长10-15%。

三、持续深化供销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集中采购和技术营销。

创新优化供应体制机制,实现集中优质采购。贯彻落实“效率就是效益”的经营发展理念和经营供应的供应体制改革目标,坚持“招采分离、集中招标、专业采购、经济保供”的思路,通过持续整合采购机构,调整采购职能,完善管理模式、制度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供应运营流程和人力资源配臵等举措,积极推进运营协同高效的供应体系构建。重点从四个方面实施:一是优化采购管理模式,实施机构及人员改革。按照两级集团公司的管理要求和授权采购范围,

实行集中归口管理,按不同采购类别,搭建三级采购平台具体实施采购的管理模式。对采购平台设臵和管理权限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优化采购人力资源结构,对采购人员持续进行压缩精简,实现采购团队的高效精干。二是优化创新采购制度体系。完善供应商管理、计划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结算支付管理、物资验收、质量异议处理、仓储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三是创新采购方式。严格按招采分离要求,全面实行以公开招标为首选的采购方式,完善直供、直付、零库存、功能承包、择机采购和战略采购等采购方式,持续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以业绩为导向,深化供应系统人员薪酬制度改革,重点挂钩采购成本降低、采购质量等指标,进一步完善基薪+绩效的薪酬制度。通过创新优化供应体制机制,构建具备良好市场意识和职业素养、精干高效的职业化采购团队,建成执行有力的供应制度体系和运转高效的运营流程体系,建立激励有效的分配考核机制,打造适合公司适应市场的供应链体系。

强化营销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 “市场尺度就是工作标准”的发展理念和经营销售的营销体制改革目标,以快速适应市场,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追求目标,通过完善公司营销管理模式、完善营销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营销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内部运营流程、优化营销人力资源结构,改善营销组织效率,提升营销队伍活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改革营销管理模式,优化机构设臵和人员配臵。建立“产销研”一体化的营销体系和工作机制,将专业厂、销售部门、技术研发有机结合,形成命运共同体,提升适应市

场,快速反应的营销能力。建立完善技术营销机制,形成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生产、技术研发人员深度参与营销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业绩论英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促进销售人员在销售体制内、外流动。二是不断优化完善营销政策纲要、营销管理标准、销售价格管理办法、技术营销管理办法、市场与顾客管理办法、产品品牌管理办法、营销监控评估管理办法等营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执行有力的营销制度体系。三是优化营销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营销管理、研发、销售三个序列人员薪酬体系,持续优化以基薪+绩效薪酬为主的薪酬体系。将研发人员收入与销售单元销售业绩进行对口挂钩考核,实现研销联动。

四、全面强化基础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未来三年,将着眼于“系统构建基础管理体系,建立基础管理持续改善与创新机制,解决管理薄弱环节和执行力问题,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与同行对标和全员参与,从管理模式优化、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先进管理方法推广、专业管理体系构建、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入手,按照“管理诊断、问题整改、强化提升”三个阶段循环开展工作,系统查找公司基础管理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边诊断边整改,在发现问题过程中强基固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公司基础管理强化提升。

进一步优化完善三级制度体系。继续按照“全面清理-修订完善-评审发布-系统培训-执行监督-运行评估-持续完善”的工作循环,自上而下,对公司专业系统、二级单位(专业厂)、作业区三个管理层级的管理(操作)标准

和制度进行优化完善。

持续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将按“试点导入、全面推广、固化与延伸”三个阶段,以咨询公司培训辅导和公司内部骨干团队参与相结合、人才培养和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司导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将精益六西格玛作为公司建立持续运营改善机制、构建精细管理文化、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培养员工以数据分析、过程导向为基础的工作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育一批精通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且具备专业素质,能系统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人才队伍;解决公司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产品研发等领域的突出问题;逐渐在公司培育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全员参与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文化。

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到2016年底前,基本消除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粗放、管理不严、基础薄弱等突出管理短板;构建“以集中一贯”为前提,分层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公司管理模式和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在公司、专业厂(二级单位)、作业区三个层面建立“制度标准体系、业务流程体系和数据记录报表体系”三大基础管理体系;培养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分析、量化管理、过程导向为基础的管理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逐渐在公司培育持续改进、追求完美、无边界合作、全员参与的精益管理文化。到2017年底,在公司基本做到“管理模式清晰、制度体系完善、管理指令畅通、运营协同高效”。到2018年底在公司切实建立高效的执行文化、持续的管理创新机制和能力提升机制。

五、整合科技研发资源,强化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从机构设臵、功能定位、研发机制、研发成果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组建特钢研究所的相关工作,对集团内部的技术平台和人力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构建特钢技术创新和研发平台,搭建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平台,打造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体系。

六、推进非钢产业改革,积极探索非钢产业股权多元化。 根据国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职工持股等改革指导方向,积极探索公司非钢产业股权多元化,通过引入多元化股权,转换非钢产业经营机制,增强非钢产业活力,支持非钢产业做强做大。

七、推进优质资产证券化。

化小产线单元,依据经营状况,拟对军工产线、工模具钢产线实施包装上市,到资本市场上融资。

第6篇:深化教学改革[范文]

大刀阔斧,深化教学改革 俯下身子,打造高效课堂

棋盘中学 王胜利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但是,打造学校的高效课堂领导的指导和带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大刀阔斧,打造高效课堂

宣传要高调,要提高知晓率,营造浓厚的打造高效课堂的氛围。

(一)棋盘中学现状分析:教学形式新、教法灵活、师生关系和谐;大多教师安于现状的多,有明确追求的少(即使个人前程的目标也不明确),满足于学校现在的生活。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自然是教研没有效果,教师的这种情况是导致目前的教学质量低的根本原因。

(二)我们的一些做法。

1、观念转变为先导。

组织外出学习,扎实走好教学改革的第一步。2014年5月14日,韦校长带领

七、八年级教师到宜川中学学习,一天半的听课让教师们感慨万千,谈认识、谈体会,讨论热烈,感慨颇多,一致认为教改势在必行。感受课改的氛围,教学观念再次受到了深度的撞击,为坚持实施教学改革坚定了信心。回到学校后,先后举行了两次学习交流会,讨论课改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进一步营造出坚实的基础。

2、师德教育是保证,理论学习是支撑

一是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教师只有拥有爱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实施和维持课改的积极性。为此我镇连续开展 “让领导放心”和今年启动的“不做教书匠”和“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几大主题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活动,每周日学习,写体会,听报告,激励教师恪守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言行,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二是全力做好教师理论培训。集中观看学习,召开周反思交流会,总结反思本周学习内容。

我们针对我校实际,我们新一届领导班子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年来教学处和抓了各教研组的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学习讨论高效课堂改革的标准、深入课堂听课80多次,每次都能与教师交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经验, 2 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本学期我们教育处组织了组织“班主任论坛”。

(三)、学校为打造高效课堂营造氛围。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疯狂英语”活动、效仿宜川中学“早操模式”、实行了“班级展示板”管理方法等。

这些教改步伐的极大迈进至少有以下价值:明白了高效课堂的内涵,明确了现在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大家感到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思维,有了危机感,不能再安于现状;使刚参加工作的和战斗几十年的教师都行动起来了,坚定了一个信念:高效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二、俯下身子,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说所有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也几乎是各自学校的骨干,可是成为学校领导以后就由于工作原因而逐渐的远离了一线教学,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也日显轻微。但现在教育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我们走在教师的前列,踏踏实实地钻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领导应有超前的大局意识。

1、领导应该是转变观念的先锋,是教改浪潮的推波助澜者。 领导首先加强自身学习,转变自身的观念,深刻理解高效课堂的实质从而积极推动教师转变理念,营造打造高效课堂的氛围。

其次是用行动支持。我校派送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 3 门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组织七八年级教师到宜川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国培学习等。让教师亲眼目睹高效课堂的形式、效果,是心中有效仿的模式,让教师相信高效课堂的理论和效果。其次,我校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教改队伍,让有实际教学经验,有课改理念有勇于实践的教师带好头。第三,不断在我校的学风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为打造高效课堂让打好学生基础。

2、用科学的制度为打造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逐渐形成一系列课改管理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深化高效课堂改革的长效机制。每周教学处带领教师定时定量学习高效课堂的理论,在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上做文章;其次以课改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一切陈旧落后的教学考核制度应该删去;制度应该操作性强,坚决反对理论繁琐的管理政策;第三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课改研究,发挥科目带头人的作用;第四做好教改中的评优树模工作。

(二)深入教改第一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进行课改实践。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4、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先进教学思想我们不能只装在手电筒里来照教师,而应该自己身体力行。我们做好了才有说服力,才能发挥引导作用。我认为中层不论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教学质量都应该是教师的表率。退一步讲,即使我们做的不够好,但只要我们认真作了,就能体验到教改中的酸甜苦辣,能够比较准确的抓住自己学校教改的脉搏,能够较好的反思、改进,就会减少盲目指导,避免瞎指挥、乱批评。我曾经想:“疯狂英语”搞的轰轰烈烈,但其作用应是对学生口语的锻炼,是对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日常用语、名言警句的朗诵上,而不使是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课堂上敢说、敢用,不将英语用于日常生活的对话之中,也就只是搞了一个哗众取宠的形式;再如“班级展示板”有没有真正与班级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发挥了哪些作用,有什么不足。也许我们有人不从事一线教学了,但自己指导的老师是不是真正提高了?用事实说话!我喜欢看《亮剑》,楚云飞有魄力和能力处决自己投敌的营长钱伯钧,否则,用李云龙的话说“他就不配 5 做团长”。套用这句话来说:“如果我们中层还不如一般教师的话,我们就不配呆在中层!”现在是教学理论泛滥的时代,而我们就应该弥补“踏踏实实去实践”的这个不足。

(三)教书,神圣的事业

从事教育工作,我一路走来与学生共成长,与教书相依傍,几多欢乐、几多痛苦铸就了我与教书的血肉关系,教书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的普通话能到今天这个还能登台的地步,是跟跟我的学生学得,开始我把学生们的标准的普通话三年变成陕西普通话,最后终于我出师了。

我有个的学生毕业于渭南铁路中专因为语文特长而现在在铁路上混得小有名气,也有因文科好进江苏电视台的。今年我和爱人到市一中看儿子,到门口遇到一群学生往外走,忽然被一个人高马大的女生来了个拥抱,惊愕之余才发现是我原来的语文科代表,现在上高三。没有想到临近五十岁竟然有了人生第一次异性拥抱!也许是教书让学生觉得我还年轻,也可以说教书时我能永葆青春。

有时我做梦想忽然有了几百万多好,但做什么,有个豪车,有栋别墅,出去旅游。再以后呢,我觉得还是回来教书,那样就踏踏实实,睡稳吃香(我也就这点出息)。

用无私奉献、敬岗爱业的精神支撑课改,带动全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开展高效课堂改革。

三、反复实践、不断提高、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打击

6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去的思想是死路一条,不进行课改的教育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

总之,只有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再加上我们脚踏实际的不断实践,就一定能打造成功我校的高效课堂。

二〇一四年六月

大刀阔斧,深化教学改革 俯下身子,打造高效课堂

王 胜

第7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灵璧中学“六环导学”

课改经验介绍

上传: 况秋平

更新时间:2013-6-19 16:06:08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灵璧中学“六环导学”课改经验介绍

灵璧中学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2010年秋季开学以来,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全体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目前,通过我校广大教师的认真研讨、深入探索和实践,我校绝大部分教师能够运用“六环导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就我校的具体做法及相关经验做一总结。

一、 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学观念落后。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是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的:

一是培训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我校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教科院所组织的骨干教师暑期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观摩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对新型课堂教学的认识。

二是以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培训广大一线教师,以点带面,辐射一片,以骨干带动全体,使广大一线教师都理解最新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充分认识到新课堂该怎么教,了解教师在新课堂中的正确定位,充分认识到自主互助型课堂的组织、管理和好处,为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通过教研组研讨等形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鼓励大家大胆创新,创建新型课堂,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在业余时间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不少于十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最新的课堂教学理论武装了我们的头脑,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思想准备工作。

二、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深入领会课改精神。 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的透彻把握、熟练运用,还需要引领教师作深入的研讨与切磋,为此,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一是革新集体备课。我们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一次,讨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度,探讨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集体备课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达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如何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要对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进行具体而周密的设计。三是要对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 二是教研组研讨。学期开始,我们就组织各个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研究制定各学科教研计划,排定教研日程,积极做好了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按照教研日程安排,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广大教师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实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分别陈述了自己的改革经验和具体做法、意见,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具体讨论了实施方案,实验步骤,交流了各自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为我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做好了思想准备。

三是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学校规定各教研组分别制定课堂观摩研讨计划,规定每个一线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听课观摩,听课以后由教研组长组织教研组成员集体评课,为讲课教师指明优缺点,帮助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家交流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见解,讨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写出评课意见,做好评课记录。通过这种讲课、听课、评课的教学研讨办法,我校广大教师都得到了展示自己教育教学风采的机会,得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提高。 四是反思课堂教学。我校规定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要写出这堂课的教学反思,就像每节课都要备课一样,把反思写进备课本,以教后记的形式反思这堂课的成功点和存在的不知及补救措施,以更好的上好下一堂课。教科处组织人员不定时抽查和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反思,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以保障课堂教学效益的稳步提高。通过这种反思教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反思,就是一种再认识,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和再次消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得到了深刻反省,势必会促进新的提高。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思考,探索,目前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校教师能够做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海,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我安排学习时机的机会。宽容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2、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我校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有思考时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作为一名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老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生必须有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少讲、精讲,尽量不浪费时间,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教师通过等待,充分体会学生的学习状态,让能够专注于问题的思考与活动的操作,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

三、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通过对教学理论的学习、领会和借鉴他校先进教改经验,再结合我校具体实际,通过骨干教师的反复讨论、调研,最终我们提出了“六环导学”课堂学改革模式,即预习指导、巧设引题、指导自学、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和巩固提升六个教学环节。

1、预习指导

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同学科教师课前研究设计《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习诊断,主要有预习重难点、预习指导和自我诊断三部分,学生根据预习指导,自学课本内容,并完成自我诊断内容。此环节一般为基础知识,多由学生自学独立完成,对疑难问题,小组内也可共同解决。二是导学提示,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置的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一般是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的重点知识。学生通过预习为课堂导学做好充分准备。

“诊断” 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预习效果的自我诊断;二是教师导学前的学情诊断。通过两方面的诊断为下一步进行课堂导学打好基础。在《学案》设计上,规定语文、数学、英语必须编制《学案》,其它学科不做具体要求。《学案》的设计与运用,使预习指导具体化,预习方法科学化,预习任务明确化,使预习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并提高了预习效果。预习的形式并不固定,可上正式的预习课,可在课下学生自由预习,也可作为上课中的一个环节;可按课时、课文预习,可按单元、章节预习,具体如何选择视学科及授课内容来定。

2、巧设引题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导入引题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它要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它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创设情境,但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去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不一定有华丽的词藻。此环节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3、指导自学

此环节中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单独设置了预习课的前提下,此环节任务是指导学生继续完成预习课中的遗留问题,或巩固交流预习成果,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好知识储备。二是不单独设置预习课的情况下,预习与导学同一课时完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思路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预习指导语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明确自学目标与任务、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如:用多长时间,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用什么学习方法,完成什么学习任务等。此环节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4、合作探究

指导自学环节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理解重难点知识做好了准备。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导学提示部分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做好第二次备课,根据巡查情况对成果交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预设。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我们借鉴杜郎口中学“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建小组。所谓“同组异质”,是根据学生性别、成绩、特长、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建立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展开“兵教兵”。“异组同质”是指各学习小组的总体结构和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与评价。 我们称这样的小组为“自主管理与学习小组”,从班级管理到课堂学习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组。不但便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合作学习,而且还便于教师的分层教学、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师,而更多的是面对同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边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活动。此环节一般为十分钟左右。

5、成果交流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探究的过程和收获。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此环节一般为十五分钟左右。

6、巩固提升

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学生个体与文本的互动,到合作探究环节的组内交流学习,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组际全面的交流互动;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合作探究环节的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基本能达成学习目标,但需要一个系统地巩固和强化,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需要一个由具体到一般的规律性的归纳,需要一个由文本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此环节进行之前,教师应根据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结合预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本环节教学。如:可进行以下操作: ——回顾整理、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强化了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再次的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化。也可适当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与思想教育的整合点,恰当设计拓展内容,将知识与生活、与社会、与情感相联系起来,使源于生活的文本再次回归到生活之中,促成学生的知识提升与情感升华。此环节一般为十分钟左右。

“六环导学”教学方法,六个环节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同时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至于过程是五个环节还是四个环节或其它并不重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用好的关键在于:透彻的理解它的理念,熟悉每个环节所隐含的教育规律和理论,灵活的运用教育规律和方法,切实的根据学科及教学内容优化课堂设计。所以不见得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是标准的五个环节。比如以前三个环节为主,可调整为一节预习课;以后三个环节为主,可调整为一节展示课。 六大环节大流程贯穿在一起,从课前、课上到课后,构成了我校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当然,课堂导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流程,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实践的主要对象。

四、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1、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很多教师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学校一方面实行了强力推进的政策,要求大家要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每个教师在上课时必须使用高效课堂的模式,逼大家上路。另一方面学校大胆开辟"试验田",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充当引路人、开路先锋,积极尝试、大胆试验。事实胜于雄辩,他们的做法让其他老师们看到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效果,,课堂改革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同并得以大力推进。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3.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发生的较为显着的变化,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前面的时间少了。教师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多给学生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如对教学方式的操作,教师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积极地探索,以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应有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到分工、到合作、到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优生、弱生互助,学习效率较高。再如,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这些都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进。如田鸿老师的田字格课堂教学实验正在如火如荼的在外语组实验。

4、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体现出勃勃生机。如赵宇老师的自学、互研、导拨在化学组实验初见成效。

5、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得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6.学校教研氛围发生了变化。以往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而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师参与和程度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不但通过集体备课、“说、上、评”等活动,深入参与了教研活动;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让更多的老师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方面有不定期的发展;老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如姜维聪老师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验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市教研成果三等奖。

7、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校学生的一个通病。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基本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凡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参与的教师,在学校组织的测验中成绩都比较优秀,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8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

周传杰

2014年11月27日,德州市2014年度初中教学现场会在庆云县召开,我与全市的200多位市县分管领导、初中学校校长共同参加了这次大会。

上午我们分别在徐园子中学和渤海中学听了两节课,感觉这两个学校的课堂都很有特色。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主体,积极踊跃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与教师和谐互动,激情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者。

徐园子中学九年级思品教师王启帅执教的《奋斗成就未来》一课充分展现了庆云县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而庆云县渤海中学七年级八班语文教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一课,则体现了该校“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精髓,其基本课堂流程是:

1、创设情境,感知目标;

2、自主学习,发现生成;

3、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5、梳理归纳,拓展延伸。该“模式”以小组合作为轴心,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充分尊重学生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乐趣。

下午,在庆云一中报告厅听取了庆云县教研室、渤海中学等多家单位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努力和经验,市教研室陈吉广主任讲了初中教学向哪里引领?那就是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聚焦课堂抓质量。最后市局莫明峰副局长强调不能丢了质量、不能丢了课堂,归根结底不能了改革。

一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晚上冒雨返回,伴随着车窗外湿漉漉的天气的是我同样湿漉漉而略显沉重的心情,当然更多的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的决心和思考。

回来后,我首先召开了学校中层及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组长会议,介绍了学习情况及会议精神,同时探讨了我校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也不是人人都备课的,因为备课实行轮流制。

2、有的教师“拿来主义”,“导学案”干脆借用外校的,或网上下载的。

3、有的教师“以不变应万变”,“导学案”循环使用,多年没用多少变化。 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

当然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有的学科全年级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怎能去“集体备课”?即使人多一点,可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备课。在

“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而且有的学科全年级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他不可能独立完成,只能借用外校的,或网上下载的,或沿用往年的“导学案”。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再说,再好的“导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了,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导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导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事吗?

(二)课堂上的问题

1、有的教师的课堂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仅仅是多了一张“练习题”。

2、部分教师没有领会“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实质,整个课堂“乱哄哄如同赶集,教学效果稀松了了”,没有学生质疑,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学环节,自由散漫,不求教学效果如何,光求热闹好玩,放任了学生,放松教学质量。

3、小组展示存在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小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可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 (2)小组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只好课上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也有的展示是只请差生,这样做,没有学习困难的“优生”受害最深,长此以往会出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3)小组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小组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是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这就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

4、总结归纳的问题

第一是缺乏“总结归纳”的意识。在新授课教学中,有的老师课文教了一篇又一篇,模块教了一块又一块,专题教了一个又一个,由于没有“总结归纳”,学生不知道专题、板块、课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诸多文本在头脑里留下的是模糊的知识,凌乱的方法、残破的观点„„因而也谈不上形成运用、创新能力。

第二是缺乏“总结归纳”方法的引导及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归纳”的方法。学习与归纳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的得益和提高又是一个学习与归纳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归纳要放在学习之后,即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当然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回顾相关的规律、方法,加深印象,然后进入学习实践。还要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可有的教师采用的方法却是先把规律、方法以口授、板演、印发资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造成学科理论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节。更谈不上归纳反思的习惯的培养了。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或解题等学习实践后,教师往往把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总结、归纳、反思的机会剥夺掉,代之以教师自己的“归纳”,其理由是“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完不成教学任务”,“浪费时间”„„这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的变式或翻版。

第四是急于求成。似乎某些规律、方法的归纳,一次就必须系统、全面、正确,以后就一劳永逸。不知道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个道理。于是片面追求“归纳”的完美,造成脱离学生认知水平,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5、课堂评价的问题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缺乏真诚,显得空泛。 (2)评价需要精心预设,不能随意。 (3)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4)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合理见解,因势利导,生成课堂教学的意外精彩。

(三)作业设置与批改的问题

1、作业布置方面

(1)作业内容目的性、针对性不强。作业内容理应要精选,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2)作业量不适当。有的教师有时会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没能做到精心设计作业,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没能做到难易适度,作业设计缺乏梯度,没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题目。

(3)作业要求不够明确。 如收交及时,书写认真,字体规范,独立完成,严禁抄袭等。

2、批改作业方面。

(1)作业的批改做不到全收全改,精批、略批、面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部分教师做不到按时收、及时批、尽快发。 (2)作业的批改只是“√”、“×”,缺乏鼓励性评语。 (3)作业批改记录过于简单,未能做好定期的作业讲评。

二、改进措施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

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三、今后打算 第一阶段:诊断课堂

各年级组组织教师在改进过去课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每人再出一节展示课,同年级组、同学科互相听评课,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鲜明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计划在前几年远程研修的基础上,结合“学案导学”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本学期开始开展“生本高效课堂”系列主题教研活动。

(一)学习山东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关于“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研究成果”的专题报告。

1、明确“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

“生本高效课堂”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2、明确“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全面有两个含义:班里的所有学生,学生的各个方面。了解年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该怎样了解学生?通过设计课前的高质量的自学指导、自学之后的分析研究这是基础,自学只有了解结果

(2)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规律、独特个性、学习兴趣、内在需求、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存在的差异。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把课文的学习当做学语文的例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4)教学内容等于预设内容加生成资源,预设总是与学生的学习发生矛盾,要有生成性的课堂。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3、熟悉“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是:尝试自学

合作交流

探究质疑

拓展补充

评价反驳。

(二)结合学科特点,使生本高效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1、各年级组长以各种形式组织本年级组教师认真学习与教研主题有关文章、案例,观看优秀课堂实录,改进教学行为。

2、通过学习,教师每人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体会,年级组推荐优秀心得体会参加学校的评比。

3、教师努力把生本教育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初步实践

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能充分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理念的教学案例,年级组交流,使教研主题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第四阶段:课堂探索

指定上研讨课,撰写评课意见或观课感,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成功之处或失败的原因,集体反思,寻找改进方法。

1、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谈自己的课前设计(如何运用?为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失败原因、今后行动的方向)。

2、听课老师评课。要求说出至少一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指出至少一点值得商榷之处,并结合前一阶段的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

1、各年级组成员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教学反思,摸索自己的课堂模式。

2、各年级组开展“我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论坛活动,总结反思,初步拟定各科生本高效课堂模式。

3、总结学校生本高效课堂模式。

20

14、

12、8

第9篇:深化教学改革工作汇报

第五小学

近年来我校面对兄弟学校的强势发展,发奋图强,不甘示弱,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几年来我校在学习外地教学经验后,立足校情、师情、生情,本着“变中求动”的原则,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坚定不移地搞课改。自启动新课程以来,我校遵循《课程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局《语文定向教学》和《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为准则,建立新的四课型,构建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经过不懈地努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全教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以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形成学习宣传热潮。

在全教会刚刚结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工作部署,在7月24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大家共同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下午就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学习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动员大会。会上专职副书记李雪秋同志作了专题讲座,同时领导班子成员率先作学习体会中心发言,并结合分管工作,贯彻落

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突出学习重点,确保学习时效。

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在全面通读《纲要》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序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义务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七个部分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与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研究“理科六步实效教学流程”和“语文定向教学系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满腔热忱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成长。

(三)认真组织参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1. 开展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各级部组织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写好后上传到县教育论坛。

2. 建立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网上专贴。全体教师可以交流学习信息,为教师全面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供网上平台,及时反映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活动情况。

3. 开展《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活动。为检验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效果,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联合举行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9

月29日第二版,中国教师报、教育部门户网站和腾讯网上。参赛者可选择报纸答题或网络答题任一种方式参与竞赛。答卷提交阶段为9月28日至10月25日,竞赛结果将于10月底揭晓,届时市教育局将对获奖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4.开展“教育改革发展之我见”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为本地本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以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措施,破解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我校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此次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对提供的建议学校采纳的给与适当的加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双线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必须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为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做了大胆的改革。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尝试双线管理策略。

1. 明线管理。

我校改革创新,实施了“级部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让每个基层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自行决策,自定目标,灵动地解决复杂的具体问题。学校设定用于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奖金,对“级部”的教职工按《级部考核操作办法》进行整体考核。级部管理将学年管理、学科管理和学段管理融为一体,实行“板块式管理”方式,走学科实体化之路。实施后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和谐、内涵的发展。

2. 暗线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尝试把学生由纯粹的“监管对象”变成管理者,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我们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利用班级自制管理,实施班长轮换制,值周生轮换制,通过校园广播和“48个生活细节”的渗透教育等逐步达到校园“六有六无”,即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上操有激情,路队有规矩,卫生有档次,学习有收获,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集会无喧哗,人人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几年来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素质等逐渐形成,这些都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悄然养成的。

(二)打造教师团队,提升高效教学整体实力。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向前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现有教师55人,其中30岁以内有2人,31—40岁27人,41—50岁21人,50岁以上5人。平均年龄在42岁以上,面对这样一群年龄偏大的教师队伍,教学整体实力不强,阻碍了高效教学的推进。为此在业务上,要求教师“以德正其身,以才称其职,以言明理,以学促其变,以研导其思,以笔成其文。“大力推进”优质、高效、减负、强能的教科研工程。使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由胜任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实施梯队培养,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我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建立学校的名师教师队伍,形成“名师效应”,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到外学习,尽量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并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家后及时将新精神新理念传达给其他教师,这样扩大了培训面,努力使每个

教师都有收获。此外,我们也号召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 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几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 实施分层培训,促进整体提高。

根据教师驾驭课改的能力及课改运行情况,对课改意识强,但摸不着门路的教师侧重“实战式”培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经典课例等引领这部分教师走进课改;骨干教师则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让他们一边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一边尝试、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不断的总结、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为课改相对滞后的教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帮助其克服课改的为难情绪,积极参与课改。通过分层次培训和跟踪指导,由点及面,整体推进课堂效率。

3. 丰富教研活动,促进专项成长。

根据我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用课改论坛、教师沙龙、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形式,营造教师研修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生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践新课程说、讲、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过关课验收课活动,以及教学设计大赛,开设校园公共课堂,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比赛,如:基

本功方面的钢笔字、粉笔字、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说讲评以及各种形式的赛课活动等等,以教科研活动带动教师主动研究教学。骨干教师通过上教学观摩课,推动全校教师投身到新课改活动中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五项全能”竞赛活动,把他们推出去参加县、市、省级的学科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组织开展教学后记交流、个案交流、课例反思等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我们还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进修校组织的教学开放月和资源库的建设活动等等,活动中我们就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专项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改变常规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舞台。

1.改变备课方式,彰显集体智慧。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个人备课形式为集体备课方式,通过群策群力来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实现了教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备课制度,形成操作规范。集体备课主要遵循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因此教师无论是个人出备,集体研备,还是最后的实备(结合本班实际),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和方法。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校内教学水平不均的问题。同时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结合我县“语文定向”和“六步实效”,我校把语文数学学科分为下面四

种课型,既:语文的字词课、语言课、思维课、作文专项课。数学的学案导学课以、常态课、合作考试课及定向反思课。通过教师研讨交流制定出各课型的操作建议,这样对于刚步入课改的教师有章可循。

课堂上我校突出以“学生发展”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做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字词课由课内学习引申到课外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会认、会写、会讲会用的目标。语言课教师借助文本首先训练学生的流畅性,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感,让语言流畅性达到最高的境界——读出味道来。不同体裁读出不同的味道。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载体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逻辑能力等等。思维课借助课内外文章或绘本读物、生活场景、自然现象等等作为思维课的载体,实现培养思维的目标,而且思维必须借助阅读、写作、绘画等等多种手段来达成的,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作文课分为常规作文和专项作文。我校结合校情在3-5年开设了作文专项训练课。我们通过学案的形式,让枯燥的训练变成活泼有趣的训练,其中包括:审题、拟题、构思、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等一系列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能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从量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内容,从质的角度去提升识字、阅读、写作的品味。就这样实现了“掌握字词、锤炼语言、培养思维、学会写作”的教学总体目标。

学案导学课,真正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合作考试课是研究性学习与考试的有机整合,是在学生经过一个知识学习周期之后,运用因学设考、开卷考试、合作答题和小组竞标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度学习,浓度消化,灵活运用,是确保学习实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关注了教

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学会”向学生“会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合作”学习的转变,关注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转变,关注了常态考试向消化性考试转变,关注教师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定向反思课是以学生反思为主体,通过学生对疑难问题、原理方法、思维方式的反思,使师生都能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拓展思维,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反思向思维领域反思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科学对接。

几年下来效果显著。我校学生在全国万校作文大赛中多人获奖,同时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学生的作品先后在提前读写报上发表,在我县小作家杯作文竞赛获奖名单中屡屡见到我校学生的名字。在市、县演讲比赛中我校张文玥、田文文郝欣欣同学中获得金奖。并一举蝉联了县演讲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今年在经典诗文大赛中我校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阅读大赛、写字比赛中都能看到我校的骄子„„

(四)走班制教学,另辟教学蹊径

随着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现有的小学班级授课制与教学形式已渐渐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近几年来开始在高年级试行。分层走班制就是按不同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而传统的行政班保持不变。走班,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几年来,我们在四五年级的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感到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说,增强了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

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体会到了学习成功后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教师来说,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学习的机会,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的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还为学困生转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解决了学困生转化难的问题。

(五)研发校本教材,辅助教学

为了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还配合编写了校本教材。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研究学习,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兴趣,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学习中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我们立足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

我们把四五年级的部分识字任务,按照年级分别编排到了一---三的各学段,研究编写了《语文增识、增写字》校本教材,此教材的研发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儿童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短文并附以课后习题,编写成了校本教材《阅读之窗》,并把它纳入课堂教学中,此教材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我校结合科研课题《扩展教材,增加训练点的研究》,编写了《作文天地》,以扩大学生写作的训练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编写了《铅笔字楷书练习册》,前边有楷书基础训练和各种笔画指导,后有各种字型的分类范写练习。

学校在教学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了心理健康课、硬笔书法课、软笔书法课和太极课等等学科,使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心情下愉悦地学习,同时通过书法课来提升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孩子书写的能力。

(六)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1. 成立红领巾艺术团,创特色学校,走特色之路,育特长之人。 特色,是立校之本。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播操比赛”“踢毽子比赛”“太极比赛”等等,在全校掀起了人人健身,锻炼身体的热潮;同时通过红领巾艺术团的成立,加大了孩子们特长的培养。我校有:舞蹈团、钢琴团、竹笛团、合唱团等十几个艺术特长团。特长团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去年的绥棱之夏------广场文艺演出中,我校中学的演出专场,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好评。

2. 打造书香校园,创良好的学习氛围。

书香校园”的口号一提出,我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坚持每天利用早晨开展经典诵读,利用午间进行自由阅读,利用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指导。每学期都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踏实开展读书活动,逐步做到了在读书的时间、内容、制度、阵地、活动五个方面的“五个保证”。鼓励学生在家读书,保证每天读书三十分钟以上;分年级提出诵读的重点,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保证了读书的内容;学校橱窗定期展出了学生读书征文和心得体会,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读书园地,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等等,使学生读书展示和交流活动有了有效阵地的保证。同时学校明确提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成为精神的伴侣,让阅读成为生活

的必须”的响亮口号。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各种“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古诗文背诵”“读书汇报课”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受到精神的洗礼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另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努力实现“亲子共读 ”。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 开设课前三分钟,形成特色课堂教学。

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语文课背古典诗文或演讲,数学进行口算训练,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前进行听说单词训练,三至五年级进行单词听说读写训练。学而时习,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无论在古诗词或演讲方面还是英语积累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在口算和估算能力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孩子们综合素养的一次拉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各种竞赛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校选手每一次都是脱颖而出,显示出了我们的能力与水平。虽然我们来自西部,但是我们并不示弱,我们依然有能力和大校强校一争天下。由于工作突出我校盛群、李宏霞、王丹丹、尹宏林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教研能手等,盛群和李宏霞两位老师被聘为市县级兼职教研员。王淑英、常虹、丁峥嵘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有十几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先后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三名,市级骨干教师五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八名。多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市级优质课。还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课程改革让我们一同走过了迷茫与困惑,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它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与感悟。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新变化让我校的师生有了种全新的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敏

锐、更智慧的视角,审视今天和未来,分析成功与失败,在总结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让我们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载着执着的信念,满怀激情地继续走在课改之路上,只要我们脚步是坚实的,步履是稳健的,教学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工作落实年自查报告下一篇:运动会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