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记录

2023-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死因监测培训记录

死因监测培训

一. 监测对象

1. 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公民。

2. 辖区外死亡的户籍居民。

二. 乡镇、街道卫生院、分院工作职责

1. 收集在家或本院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 摸底补漏。

3. 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

4. 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5. 每月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cdc。

三. 村级卫生所及其他医疗机构

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户口、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

1、2部分。

3.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

五填写要求

1. 采用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逐项认真填写,

不能漏项或错项。

2. 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3. 死亡原因填写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 《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师签名及医院盖章。

六.基本情况项目填写

1.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

2.注意逻辑关系。

3.填写选择性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

七.证明书填写

1.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人工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

3.现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4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再婚、复婚、同居)、丧偶、离异、不详5种情况选择,打对号,对

老年人应注意“丧偶”一栏的选择。

5. 生前工作单位: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6. 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话则推迟1个月计算。

7. 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a. 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年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 b. 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 c. 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1.

8. 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

9. 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写,以便于联系。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单位。

部分死因

是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以及该疾病或损伤的更早的原因,如有两个或多个疾病,前后列于第1部分各行上,则每个疾病都是记在其上行另一个疾病可接受的原因,即疾病之间需要有逻辑顺序。

在1部分中还需填写每个报告的疾病或情况从发生到死亡时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能填出来,则可以帮助判断各种

疾病间的关系。

1.(a)行至少填写一个疾病,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不要只填写各种衰竭情况。

2.一行填写一个疾病。

3.各行之间的逻辑关系为(c)至(b)至(a)。

4.每个疾病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尽量填写。

5.追踪最早疾病,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

第二部分填写注意事项:

1.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进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2.第二部分有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都需报告,特别是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等。

3.按照重—轻程度在同一行依次填写。

4.注意调查询问。

最高诊断单位:

a. 针对第二部分死因生前就诊情况。

b. 如果有多个死因,综合多个死因选择最高一级医疗单位。

c. 同一死因多个级别单位就诊,选择高级别诊断单位。 d. 上述填写的诊断单位与调查医生、填报医生所处的单

位级别无关。

最高诊断依据:

a. 针对第一部分死因生前疾病就诊情况。

b. 如果有多个死因,综合多个死因选择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

c. 同一种疾病实行诊断分级,区最高级别的组织进行切片诊断。

“临床+理化”包括三大常规的化验:x线拍片、胸透、ct、b超、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临床”指望、闻、问、切。

第2篇: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安平县疾控中心 2018年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单位:

姓名:

分数:

选择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报卡范围包括(ABC) A、所有在院内死亡的病例B、所有在本院开具死亡证的 C、所有需要入户调查的

2、死因推断的步骤包括有(ABC) A、收集病史资料B、分析病史资料C、作出死因推断

3、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办理(ABCD)的法定证明。

A、人口死亡B、公安销户C、民政殡葬D、其他民事事务

4、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原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A )。

A、一次B、二次C、三次

第3篇: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

一、填空(每题4分,共24分)

1、根本死亡原因ICD-10编码采用()位数编码。

2、《死亡医学证明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以及相关慢性病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例如:死者90岁,根本死因填报:衰老.调查记录填写:

3、住院病房所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一联必须粘贴在()中,保存期限同()。

4、死者患糖尿病10年,心梗2年,.小脑萎缩2年.应如何填写I (a)( b )(c )

5 、行人走在路上被摩托车撞颅骨损伤死亡,应如何填写: I (a)( b)(c )

6、死者生前最后诊断肾衰,调查记录如何询问:

二、判断并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I(a)坠积性肺炎1月、脑出血2年,根本死因为肺炎。()

2、死者男,47岁.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尿毒症 (b)糖尿病。 根本死因是尿毒症. ()

3、死者男,41岁.《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填写 I(a)肝硬化. 调查记录中显示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

4、某患者因急病送到医院时已死亡,诊治医生不应给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

5、死者患脑血管病不需写时间.()

三、简答(前3题每题10分,共46分)

1、我国死亡登记报告的用途?

2、死亡登记报告的对象是?

3、某人因30年前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前演变成肺气肿,5年前引起肺心病,最后因肺心病死亡。《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应如何填写?

4、死者今年58岁,卧床不起3年,应询问死者家属哪些问题?如何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I(a)(b)(C)应如何填写?

死因监测培训班试题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共24分)

1、4位

2、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诊断单位诊断依据

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或外伤,近两天食欲减退,卧床,未就诊,于某月某日在家中死亡。

3、死者的住院病史,住院病史

4、I(a)心梗2年( b)糖尿病10年

5、I(a)颅骨损伤( b)行人走在路上被摩托车撞

二、判断并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根本死因是脑出血

2、×根本死因是糖尿病

3× 接着填 I( b)慢性乙肝

4、×应给予出具

5、×写上时间

三、选择(每题3分,共6分)

1、A

2、B

四、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是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记录、法律凭证、火化和注销户口凭证。

2、在辖区内死亡的本地户籍居民。

3、Ⅰ(a)肺心病

(b) 肺气肿 5年 10年

(c) 慢性支气管炎30年

4、询问死者生前患何种疾病或是受到什么外伤。若是脑血栓后遗症致卧床不起,填:

Ⅰ(a)瘫痪3年(b)脑血栓后遗症

若是外伤致卧床不起,填:Ⅰ(a)瘫痪3年(b)被XXXX砸伤

第4篇:死因监测工作培训制度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形式,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对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乡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内部及辖区村级医疗单位进行培训。

三、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四、乡级医疗机构每年接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举办的死因监测工作培训班,同时乡中心卫生院也要对村卫生室有针对性地业务知识培训。

五、乡卫生院以举办学习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对辖区从事监测的工作人员培训4次。

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科负责对本乡中心卫生院督导,派专业人员督导我院的业务培训,对基层医生进行技术指导。

第5篇:2014年培训试题死因监测

2016年死因监测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

1. 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系统信息收集要求报告对象为 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 , 以及 。

A、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 B、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 C、 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2.死因信息网络报告方式:《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通过 平台上的 进行网络直报。

A、《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 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3. 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要求把 记入第一行(a)行把 记入最后一行。

A、直接导致死亡原因, B、 最严重的疾病,C、导致引起上述疾病的根本情况

4. 第Ⅰ部分 a), b), c)各行死因之间 ,每行只能填写 。 A、应具有顺序关系,B、可以没有顺序关系,C、 一个死因,D、多个死因

5. 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模式为 分级代管模式。 A.疫情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B. 死因报告管理人员

8. 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对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必须填写相应 A. 副卡

B、 死亡卡

二、填写死因链

1、某男性患者,16岁,2年前诊断癫痫,1小时前在马路上突然倒地、四肢抽搐与面包车相 撞,失血性休克死亡。

(a)、失血性休克死亡 (b)、在马路上与面包车相撞 (c)、癫痫大发作 Ⅱ.根本死因:

2、某患者,糖尿病20年,高血压12年,1天前突发急性心梗死亡 (a)、急性心梗 (b)、高血压 (c)、糖尿病 Ⅱ.根本死因:

3、某患者,10年前患有肺结核A16,后发现患有矽肺J65,5年前诊断肺心病,因急性肺炎、心力衰竭死亡. (a)、急性肺炎 (b)、肺心病 (c)、矽肺 (d)肺结核 Ⅱ.根本死因:

4、某女性患者,精神分裂症10年,1日前在马路上被卡车撞伤,颅脑损伤致死。 (a)、颅脑损伤 (b)、行人在马路上与卡车相撞 (c)、精神分裂症 Ⅱ. 根本死因:

5、某男性患者,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农药中毒) (a)、农药中毒(T60) (b)、自杀(X68) Ⅱ.根本死因:

6. (a)肝癌 1年 (b)肝硬化 3年 (c)乙型肝炎 15年 Ⅱ.根本死因:

7.(a)肺心病 5年 (b)肺气肿 15年 (c)慢支 30年 Ⅱ.根本死因:

8.(a)脑出血 2天 (b)高血压 12年 糖尿病 Ⅱ.根本死因:

二、填写死因链

1、根本死因:癫痫大发作

2、根本死因:糖尿病,伴有周围循环并发症

3、根本死因:结核病有关的尘肺

4、根本死因:行人在马路上与卡车相撞

5、根本死因:因家庭问题服农药自杀

6、根本死因:肝癌

7、根本死因:慢阻肺

8、根本死因:脑出血

第6篇:死因监测培训工作总结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填报、统计工作是一门研究居民死亡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为了反应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同时死因监测资料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连续完善的死因监测资料能够预测评估疾病死亡的态势。为疾病防治决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服务。我院利用防疫例会的机会对我乡全体乡村医生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这次死因监测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监测对象

县级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

三、主要指标

1.《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的填写无缺、漏项(身份证号码除外)、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根本死亡原因确定及ICD-10编码正确率大于98%。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并进行ICD-10编码。

3.死亡病例漏报情况

县级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住院的死亡病例常规登记中没有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并进行网络直报的比例应小于5%。

4.报告及时率(100%)

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并将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副卡》、《孕产妇死亡登记副卡》送交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收到当日应完成录入、上报。

四、积极组织

这次培训我院由院领导负责,防疫科医师主讲,充分准备资料,认真备课,印制试卷,安排考试。

五、认真讲解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由主讲人讲解学员积极提问,对学员一次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甚至多次讲解,直到学员对所讲内容全部掌握,我们的讲解真正做到了耐心细致,学员的积极性高涨,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六、严格考试纪律

培训结束我们为学员发放试卷,对本次培训进行了考核,考场秩序井然有序,学员认真答题,无交头接耳。

七、试后严格评分

试后我们组织人员当场阅卷评分,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我们的全部参与培训人员对次活动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了掌握,同时使人们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基层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

上一篇:比较京东淘宝天猫下一篇:描写秋雨的优美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