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

2023-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

清水县肉牛产业大县建设情况汇报doc

清水县以肉牛产业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

(殷宏 袁福喜 赵保生)

清水县水草丰茂,以黄牛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清水县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作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制订出台优惠政策,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建设畜牧养殖基地,兴办养殖示范园区,整合畜牧业发展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疏通畜产品流通渠道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以黄牛为主的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性产业之一。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09年底,全县畜禽饲养量达259.2万头(匹、只),其中:牛饲养量10.56万头,猪饲养量39.72万头,羊饲养量9.86万只,鸡饲养量194.67万只。出栏各类商品畜禽104.22万头(匹、只),其中黄牛出栏5.12万头,生猪出栏22.2万头,羊出栏3.78万只,鸡出栏72.53万只,肉类总产量2.67万吨,蛋产量2.24万吨,奶产量0.076万吨。2009年新建的17个养殖小区全部投产,红堡李店、山门观音店等8个小区已达标规范生产。全面开工新建了永清镇苏屲村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园区和秦亭镇麦池沟养牛小区等9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专业村,10个百头肉牛养殖场。全县累计建成养殖小区73个,其中:养牛小区33个、养猪小区23个、养鸡小区15个、养羊小区1个、

综合养殖小区1个。发展规模养殖场154个,其中:养牛场26个、养猪场34个、养鸡场48个、养羊场8个。养殖专业村99个,规模养殖户12861户,规模饲养量达143万头(匹、只)。畜牧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1个。2009年,全县牧业产值3.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685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林牧各业中发展最快,商品率最高的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肉牛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现状

1、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一是基础母牛数量大。清水县群众有传统的养牛习惯,尤其是能繁母牛饲养积极性很高,饲养基础比较稳定,为肉牛产业大县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牛源保障。至目前,全县黄牛饲养量16.95万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牛6.64万头。二是肉牛良种化程度较高。全县每年冻配改良黄牛1.5万头以上,受胎率、繁殖率、繁活率分别为85%、88%、90%。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80%以上。三是中东部地区5万头黄牛养殖基地已见雏形。山门、秦亭、草川、丰望、陇东、白沙、永清、红堡、黄门、新城等10乡镇已集中连片建设砖混结构的冬暖牛舍3000多座8万多m,建造混凝土结构永久性青贮池3000多套2.5万m。

2、饲草资源丰富。全县饲草及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7.934亿公斤,年载畜量为110.2万个羊单位。按2009年饲养量计算,

322

全县草食畜共折合69.96万羊单位,尚空载40.24万羊单位,进一步在天然草场保护、人工草地建设、农作物秸秆利用等方面加大力度,狠下功夫,肉牛产业发展必将有较大的突破。

3、群众养牛的积极性高。随着近几年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参与肉牛养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县现有规模养牛户3900户,养牛专业村39个,规模养牛场16个,养牛小区33个,规模养牛饲养量达到3万多头,形成了县有区域、乡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专长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养牛业典型群体。

4、畜牧业服务体系健全。全县有畜牧技术推广站(包括种草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世行贷款畜牧综合发展项目办公室、科技养殖园区管委会、饲料厂、渔业站、牧工商服务站等县属畜牧技术推广站8个和乡镇兽医站18个,有县乡畜牧技术人员132人,其中: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以上职称19人,初级职称98人,技术工人10人。设有村级服务点94个,全县260个行政村配备村级防疫员260名。县乡畜牧服务体系在黄牛改良、饲料加工、暖棚养畜、青贮氨化、疫病防治、市场信息等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为肉牛产业大县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5、市场优势明显。该县已建成六大活畜交易市场,肉牛外销河北、陕西等地,同时,通过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信息网络,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 3

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使全县肉牛的商品率明显提高,销售渠道不断疏畅,肉牛产业的市场前景一路看好。

6、政策环境良好。清水县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各项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该县被列为甘肃省16个肉牛产业大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又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肉牛产业大县建设实施方案》,对肉牛产业大县建设的项目资金管理及整合、发展思路及目标、产业布局及主要建设任务、采取的措施及优惠政策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肉牛产业大县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7、肉牛产业大县建设稳步推进。清水县紧紧抓住被列为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的良好机遇,按照“东南养牛,中部养鸡,西北养猪,适地养羊,林缘区发展生态放养鸡”的产业布局,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加快良繁体系建设,以黄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去年以来,共新建养牛小区14个,规模养牛场16个,规模养牛户450户,养牛专业村14个,黄牛冻配改良点10个,青贮氨化池4.55万立方米,冻配改良母牛2.6万头。“清水肉牛”已取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为肉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品牌支4

持。畜牧产业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家庭副业型向支柱产业型、由传统经营型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三、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壮大标准化规模养牛为抓手,以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以项目和招商引资为支持,以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以创建畜产品知名品牌和促进销售为动力,本着合理布局、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以草定畜,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把以养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发展思路:依托清水县资源优势和肉牛产业发展实际,按照“分散搞繁育,小区抓育肥,站所抓防疫,协会促流通,企业深加工”的总体发展思路,在鼓励全县18乡镇有养牛意愿、投资能力和发展条件的农户积极参与肉牛产业建设的同时,以山门、秦亭、草川、陇东、白沙、丰望、黄门、新城、红堡、永清、白驼等11个乡镇的170个村为重点,持续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天然草场的合理开发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依靠科技,积极推广良种繁育、饲草加工、标准化圈舍建设和疫病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提升乡镇兽医站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良种繁育和畜牧服务体系。注重市场培育与建设,不断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 5

肉牛品牌,力争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效益良好的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到2012年,逐步建成符合清水县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的优质高效的肉牛生产体系,推动清水县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地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三)坚持原则:一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农民既是投资主体,也是经营和决策主体。建设肉牛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从资源、市场和潜力等要素着手分析研究,科学制定方案,选准突破口和重点,切实做到项目建设循序渐进、安全有效。三是科学养殖的原则。大力开展科技应用,坚持用典型引路,搞好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建设,不断研究、总结、推广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的综合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效益优先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着力引导、扶持发展一大批适度规模、高效益的养殖户,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格局。五是兼顾生态效益的原则。通过农业资源的合理配臵,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以舍饲为主,通过过腹还田,实现变废为宝,形成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

(四)预期目标

到2012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5.65万头,其中:存栏10.57万头,出栏5.08万头,实现“万千百十”工程的奋斗目标,即6

全县牛饲养量在万头以上的重点养殖乡镇9个;千头以上养牛专业村达到14个,千头以上肉牛养殖示范园区1个;百头以上的养牛小区(场)35个;10头以上母牛繁育和育肥户达到360户。种植牧草30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牧业产值达到5.36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达到38%以上,草食畜牧业比重达到40%以上。

四、存在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存在的困难

一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清水县制定的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综合性。二是龙头企业缺乏。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尤其是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空白,致使肉牛产品不能进行精深加工增值,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养殖效益不高。三是肉牛的商品率不高。由于受市场行情、养殖技术、养殖环境、饲草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肉牛的商品率还比较低,养殖效益不高,影响了群众参与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建设资金缺乏。肉牛产业是一项周期长、系统性强、见效慢、高投入的产业,在建设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尽管甘肃省、天水市对该县肉牛产业建设给予了大力扶持,但是,与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制约着肉牛产业大县建设的发展步伐。五是肉牛产品营销渠道不畅。由于缺乏肉牛产品营销经验,肉牛品牌的效益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不能有效带动产业发展。

2、提请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良种母牛养殖圈舍10栋2200平方米,肉牛育肥圈舍10栋2200平方米,青贮池20座5000立方米,饲料房、库房、管理房、防疫室、隔离室等1500平方米,同时配套排污及沼气池等设施。建成后,可存栏良种母牛500头,育肥牛500头。

2、良种引进:根据多年来肉牛养殖的经验,适合该县饲养的肉牛品种为西门达尔和夏洛莱,因此,建议引进这两个品种的母牛和育肥牛各500头,进行试验示范。

3、技术服务:针对该县目前肉牛养殖中存在技术不到位或欠缺的问题,建议在示范基地内长期开展饲草料青贮、微贮综合加工利用,犊牛早期断奶,肉牛短期育肥,配方饲料配制,疑难病诊治,科学饲养管理,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综合利用,采取实际生产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和养殖能手,进一步提升该县肉牛养殖科技含量。并引进新品种肉牛开展人工冻配和实验,培育出适合我县饲养、养殖效益较好的肉牛新品种,并逐步在全县进行推广,不断提高该县肉牛良种率。

4、人才支持:以示范基地为平台,邀请肉牛体系专家与该县建立长期的技术支持关系,在技术推广、技术研发、饲养方法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以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依托,长期提供适合该县畜牧业发展的新技术,建立系统、实用的8

肉牛养殖技术支撑体系,双方共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研发中心,指导和解决该县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5、指导编制项目:不失时机地为该县提供国家关于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动向,指导筛选、论证、申报一批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产业建设项目,并指导完成 “十二五”畜牧业发展长远规划。通过项目与技术支撑,推动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壮大。

6、引进龙头企业:通过信息渠道,加强宣传,吸引和介绍有投资意向的客户来该县投资畜牧业,建设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指导该县策划好、利用好和发展好“清水肉牛”品牌,帮助制定详细的产品营销战略,带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