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为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教师点“赞”

又到九月,又到秋天,又到收获的季节,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自设立之初,教师节已经走过31个春秋,而立之年的她,相对于呱呱落地时的兴奋、稚嫩,在岁月积淀和人文内化之下,已日渐理性、成熟和内涵。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也早已由最初尊师重教舆论氛围的营造,教师人才队伍的稳定拓展到教师待遇的切实改善、教师专业素质的大力提高、教师社会认同感的不断加强、教师生活幸福感的确实提升。师者,在当下的南粤大地,已成为知识、德行、幸福的代名词。

我们从今年评选的广东省师德标兵中选取了四位教师的事迹进行报道,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有了对教育理想的坚守与追求,普通的岗位同样可以孕育出伟大;只要有了对学生最朴素的爱和对教育不忘初心的感悟,师者的人生同样精彩。希望全省的教育工作者能以这些老师的高尚师德为标杆,在课堂上传递快乐、健康、自信,在校园里放飞善良、智慧、美好,为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释放正能量,争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细细品味,伟大并不遥远;用心感悟,美丽就在身边。

邓诣群:赤诚游子的教育情结

博士生导师,优秀海归,“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众多头衔与光环之下的邓诣群却始终不改师者本色,不改炎黄赤子之心,用爱与智慧诠释着自我对教育的追求。

“出国是为了回国,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

邓诣群是2007年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的引进人才。彼时,不少中国人出国后都以拿绿卡和在国外定居为终极目标;而邓诣群教授向学生谈起归国缘由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出国是为了回国,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2002年,邓诣群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博士课题后,出于对学术的追求,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在康奈尔大学工作期间,因他的出色表现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获聘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生化系讲师的全职教师职位。2007年12月31日,虽然当时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不高、生活条件不够理想,但心系祖国的浓浓赤子情,使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选择以“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身份全职受聘于华南农业大学,成为生命科学学院一名教授,工作和生活一切重新开始。归国七年,他始终践行着“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的信念,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诸多归国新侨中的一颗闪亮新星,为海归新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标杆。

“我喜欢学生称呼我老师,而不是院长”

邓诣群不仅学术水平高,思想有境界,而且人格魅力强。2011年经过全院教职员工民主推荐,他成为了华南农业大学最年轻的院长。作为院长,他心里想着的是教学、装着的是学生,虽然除院长外还有多个头衔,但他坦言更喜欢学生称呼他为老师。他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严格要求自己。

以生为本行师道。他工作繁忙,但摆在首位的却始终是学生。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他主动要求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班主任,通过走访学生宿舍、谈心交流等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曾经在得知有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缴纳学费时,他立刻主动帮学生垫付了学费,使学生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春风化雨细无声。他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他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回国初期,由于学校生物化学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少科研平台,急需建立高水平实验室。面对资金紧缺、人手有限等诸多困难,他与同事们一起努力,从一尺一寸的清理到一水一电的规划,从一桌一椅的摆放到一纸一笔的添置,短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实验室,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虽然谈及此事时,邓诣群总是将其归功于校院领导的关怀、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但大家早已将他一点一滴为实验室筹建倾注的心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他注重细节,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们对于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常常感慨,没有长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很难在科研工作的一举手一投足里表现出专业水准。也正是这样的一些细微之处,真正体现了邓诣群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素养。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优秀才是真优秀”

作为教师,邓诣群认为应该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优秀。

不少人认为自己的实验室是个人搞科研的专用场所,不乐意共享。邓诣群认为,“大学大学,有学生才叫大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他的实验室经常为有需要的学生开放,不仅对本院学生,有时是对外院或外校学生开放共享。在组织策划广东省大学生生化技能大赛期间,他的实验室为多支参赛队伍开放,为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诣群非常注重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教学上,他主讲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生物化学”,主持申报“生物化学”广东省教学团队;实践培养上,他参与指导的SCAU-China参赛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基因工程大赛2014(iGEM2014)中荣获全球金奖;他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多名获国家奖学金、“南粤优秀研究生”及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本科生钱俊杰等获第三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及最佳设计奖;指导硕士研究生徐铭、徐慰盈、杨琦等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唐先青、蔡华等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优秀毕业硕士生称号……

学生收获成绩的同时,常常感慨得益于邓老师认真备好每一章节,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耐心指导学生每一次实验;他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他的言行举止真正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注重团队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教师,做好科学研究同样是邓诣群教授的永恒追求。他始终认为教师自身学术强,教授学生时才能有底气,才能真正做到传道解惑。他努力在科研道路迈进的同时,也用心为学院的发展、为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付出心血和努力。在担任院长期间,他协同领导班子,准确把握学院整体发展方向,在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学术实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而他本人近年来累计在Cell、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顶级期刊共发表36篇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达到195,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2篇, 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成果丰硕,邓诣群先后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及第十三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和奖励。

邓诣群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多项社会服务工作。如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等,兼任广东省侨联常委、广东省青联委员等。

作为一线教师,邓诣群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作表率,他的谦逊、坚毅、执着的优秀品质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和同事。他不仅是一位“执着敬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典范,也是一位名副其实 “厚德载物” 的师德标兵。

郑 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园长妈妈”

郑 莹,中学德育高级教师,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现任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潮州市绵德幼儿园园长。

无怨无悔,执着追求

她从事幼教工作38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地献给天真活泼的孩子,把全部的精力无私地献给了她挚爱着的幼教事业。她聚“师表、师能、师品”于一身,一心为公,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宽容大度、处事公道,言传身教,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赢得幼儿爱戴,家长敬佩。

她时刻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健康活泼、快乐成长。在教职工面前,她有时是师长,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家长,在关键时刻更是大家的主心骨,勇于担当。

那是2001年5月,绵德幼儿园原园舍被监测为危房,需立马迁出。园舍的险情牵挂在着郑莹的心,她奔波走遍了全市区都找不到合适的园舍,最后,市领导决定用某部门闲置的老建筑办公楼改造装修作为绵德幼儿园的新址。三个月需完成改造工程,确保9月1日正常开学。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对于一个全是女工单位的负责人来说是何等艰辛呀!面对重重困难,郑莹带领几位骨干教师,顶着夏日酷暑,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设计策划改造方案,现场指挥装修,时而忙着各活动室布局的设置,时而忙于设计环境的美化、绿化,时而与承包商砍低装修价。三个月下来,郑莹整个人变得又瘦又黑,家长心疼地说:“你为公家的事这么卖命拼搏,我们都快认不出是你了,你要多保重啊!”在她带领下的女将们努力拼搏,终于把原来阴湿无人烟的老办公用房改造成一座童趣盎然、绿化成荫、凸显潮州民俗特色的花园式幼儿园。家长群众对该园舍的改造成果,赞不绝口,感叹地说:“这里像童话世界,是孩子们理想的学习乐园”。

以德立园,以爱育人

郑莹坚持以德立园,以爱育人的办园理念。她提出:孩子需要呵护,性格需要引导,这是关系到人一生成长的大问题。38年来,在幼儿园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她爱园如家,爱幼如子,用一颗真诚于幼教事业的心,引领孩子和教师成长。她对幼儿特别关爱。幼儿小涵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在外面不小心摔伤了脑颅骨,昏迷不醒,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父母在广州工作,未能及时赶回来处理照料。她得知这一情况,连忙叫上孩子的班主任,一起赶到医院,帮助小涵的爷爷、奶奶办好住院手续,联系主治医师,安慰老人,一直忙到深夜12点多钟才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又急急忙忙赶到医院了解孩子病情,进重症监护室看望孩子,并向家属送上慰问金。由于处理及时,措施得力,孩子终于顺利醒过来,度过了危险期,最后治愈出院,回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玩乐。

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不断创新办学新经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新思路,多次承担对周边市和本市县区幼教同行的观摩教学,为新教师上示范课,使新教师较快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如组织语言活动《小熊过桥》、社会活动《信的旅行》、《生活中的声音》和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等10多个教学观摩活动,课例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深受领导和幼教同行的好评。2008年音乐本科毕业的新教师卢老师刚分配到幼儿园任教,开始专业较生疏,郑莹充分发挥卢老师的特长,细心指导,使她很快进入角色,参加工作仅几个月就在全市幼师说课比赛中夺得全市第一名,这使卢老师对工作充满信心,专业快速成长。在培养学科带头人方面,通过压担子,让其承担科研课题,指导发表论文,举行公开课,使其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不断拓展创新,成为教坛新秀。

她以“不泯的童心,眷眷的爱心”为座右铭,以个人良好的师德师风感召和陶冶孩子,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耐心培育每一位幼儿,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单亲家庭孩子吴涵,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不合群,班里集体活动总是不乐意参加。郑莹每天关心她,与她交谈,引导她参加集体活动,给她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她大胆学讲故事,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让她感受到与大家一起玩、一起活动很开心很快乐,使她渐渐变得爱与同伴一起玩,快乐活泼起来。在园里,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园长妈妈”。

科研兴园 枝茂果硕

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创新求实,坚持科研兴园,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不断创新办园特色。她带领全园教师开展教科研实验,构建了环保教育、艺术教育和幼儿信息游戏化等综合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行之有效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潮州市幼儿德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绵德幼儿园召开,她主编出版具有指导性的《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要求》的教育用书,为潮州市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范例和指导。她总结的《以德立园创特色 阳光德育显成效》幼儿阳光德育工作创新实例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阳光德育论坛上进行交流,为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供优秀典范。

钟泉钦:志在山村乐奉献

1996 年,一纸录取通知书把钟泉钦带出了贫困的家乡——五华县的一个小乡村,17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离开乡村进入都市,入读中山市师范学校。三年后,一纸分配单把他送到了工作单位——陆丰市陂洋镇陂沟小学,钟钦泉迎来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由都市又回到了农村,并且比他的家乡更加偏远。

陂洋镇是陆丰市的偏远山区,钟钦泉1999年9月到陂洋任教时,那里的交通还相当闭塞,环境恶劣。当时学校条件简陋,水电不通,很多外地教师都不愿意到那里任教。他当时蜗居在学校一间狭小的破旧瓦房里,拿着微薄的薪水,每天上课后走几十分钟的泥泞山路去集市买菜回来做饭。最让他头痛的就是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为了能更好地给山里的孩子传授知识,他每天还得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一个月后,拿到了第一个月三百多元的薪水。面对这一切,他也失落过,但他没有失志;他也困惑过,但他没有迷失……

16年过去了,他虽然调到陂洋镇中心小学任教,但他依然站在当初的讲台,只是当初的青涩已渐褪去,敦厚淳朴中更多的是岁月积淀的成熟,对教育的理解在他的践行中更加丰富和深刻。

陂洋特殊的自然环境,贫穷落后的村民们很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多在家的孩子要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要么就自己照顾自己。因此,他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在学校,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补习;在生活中,哪个孩子感冒发烧,他便急着带孩子去看医生抓药。只要听到哪个孩子想要辍学,他就急着找家长谈心,希望家长能让孩子继续念书;见到哪个单亲家庭学生有困难,他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扶孩子们一把。学生小付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改嫁,这孩子在学校顽皮捣蛋,爱打架,目无师长。但在钟老师的细心教育下,他变成了一个尊师守纪,团结同学,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如今还是名少先队骨干。

在他任教的班里有个小男孩,他常常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在僻静处发呆,小小年纪失去童真,没有了笑声,不想学习,不爱交友,给人的印象就是孤独和无奈。钟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疑问走进了这个小男孩的家,家里的一切让他愣住了。残破不堪的房子里一个70多岁的老人正在做饭,小男孩帮着生火。他从老人那里了解到:孩子的父亲沉迷赌博,整天在外烂赌,时常不归家,母亲也出去打工了。钟老师听了,心里难过极了,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孩子作为帮扶对象,给他爱心、关心。于是他经常找小男孩谈心,给他买学习文具,一步一步打开了他的心扉,拯救了一个孩子的灵魂。

为了山村的教育,他几次放弃了去城里发展的大好机会;为了山里的孩子们,他难得回家乡陪伴年迈的双亲。他1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艰苦的边远山区,关爱着每一个留守儿童,他无怨无悔,拥有一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及全心全意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心。

他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他一直担任着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教学能力过硬,经常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语基比赛和诗歌朗诵等活动,学生获镇、市级奖40多人次。如2010年他任教的学生林佳美还获得了教育部第九届“宋庆龄基金会提名奖”。

在长期的深入教育工作中,钟泉钦成了陂沟村村民心目中的“名人”。很多赞赏他的朋友多次许诺高职厚薪说服他放弃山区艰苦清贫的工作,邀请他外出发展,钟泉钦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他总是说:“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大家都对我很好,我感到很幸福。”他指着门外一株柚子树说:“我很喜欢我的宿舍,恰好对着这棵柚子树,家乡梅州五华有很多柚子树,我每个晚上枕着柚香入睡觉得自己很幸福。”这样说着的时候,钟泉钦脸上的笑跟山里的孩子一样淳朴、爽朗。

盘四妹一:扎根瑶寨,为梦导航

当时间回到1984年的那个初秋,当时年仅19岁的瑶族青年盘四妹一刚刚参加工作,到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马头冲新村教学点当一名小学教师。当时对工作满腔激情,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盘四妹一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在马头冲这个地方,在那简陋的三尺讲台,他会一待就是31年。31年,岁月的风霜,时间的变迁,盘四妹一一如当年的平凡,但就是在这偏僻的山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中,他用爱与智慧诠释着一位普通农村教师对教育的坚守,原本的平凡便开始日渐变得高山仰止。

热爱教育,无私奉献。1984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安排在马头冲新村教学点任教,该教学点地处偏僻,在海拔近1000米的高山上,村道崎岖弯陡,学校条件非常艰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他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从山上找来藤子给学生做跳绳;借来工具,给学生们制作玩具。1985至1987年,他在马头冲大布昂教学点任复式班教学。他经常利用放学时间辅导学生,班上一位同学因病两周不能到校上课,他怕她落下功课,利用休息时间走好远的山路到她家里辅导。

悉心学习,教艺精湛。马头冲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教师们外出交流的机会少,但这并没有降低盘四妹一追求专业成长的热情。为了能上好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他或买或借,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渐渐的,他的课越来越受学生们欢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他不但在涡水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连南县也开始小有名气。

爱生如子,以校为家。31年来,他爱生如子,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面前就好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有一次,三年级的秋明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他背着秋明到卫生站看完病后再送回家。在工作上,盘四妹作为一名教师有着较强的教学艺术;在生活上,盘四妹一同样是一个有心人,并且多才多艺。学校的学生除了喜欢上他的课之外,还喜欢盘四妹一的两样工作。一是理发,每个月盘四妹一都会定时给全校的学生免费理发,别说,手艺还真不赖,每到理发那一天,学生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还有一样就是煮菜,因为学校孩子大都是在学校吃午餐,为了节约人手,盘四妹一几乎上课的每一天11点钟就会下到厨房,为学生煮菜、分饭、分菜。

虽然是马头冲小学的校长,但学校并不大,只设一到三年级,不到60名学生,为了尽量减少开支,让有限的经费效益最大化,盘四妹一常常与教师们自己动手修缮校园,安装设配,油漆篮球架、修剪花草这些都是家常便饭。2004年至今,他通过各种渠道为学校共筹集物资折款约150多万元,改善了学校的环境,使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

盘四妹一常说:他只是学校的普通一员,每每看到学生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每每听到学生一声声“老师,您好”时,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加珍惜教学的时光,会想着更好地为瑶区的教育教学服务,造就瑶山美好的未来。

盘四妹一生于瑶寨,长于瑶寨,服务于瑶寨。他就像马头冲瑶寨山间的一棵树,为了那些乡村孩子们成长未知的梦,不计名利,远离喧嚣,就那样深深的扎根,默默地拔节,静静的开花,满满的结果,生长出一片动人的风景。

(本文图片由各位教师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 罗 峰

作者:龙建刚

第2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爱岗敬业,视生如子

—— 玛热勒苏镇寄宿制学校教师

杨新荣

杨新荣,中国共产党党员,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能坚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能保持思想端正,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严格遵守《教师法》,严于律己,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全心全意搞好教学教研工作,真真正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也获得许多荣誉。

一、不忘初心,无怨无悔

1991年7月于额敏师范毕业,当她得知当时的玛热勒苏镇阿克米克特甫村的喀拉苏小学急需老师,年仅19岁的的她就想到那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家里人得知后,极力阻止,劝说她“那里风大,冬天易封路,离家还远,三餐都无法保障是热的,艰苦得很。”听到这些后,非但没有阻止她去那里的,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她要去那,因为孩子们需要她。

杨老师说她听进去了家人的劝,但是她首先想到的是那里的孩子,孩子可以在那样的境况下学习,她,一个人民教师,去那里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深知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的含义,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就是这样一份初心,杨老师保持了二十多年。至今杨老师都是潜心学习,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常向同科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个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二、一句承诺,半生守候

那年杨老师担任一年级语文数学老师和班主任,有一天下课一个蒙古族小女孩怯怯的走到杨老师的面前用着不清楚的汉语说:“您可以永远留下来吗?”那略带哭腔的声音彻底揉碎了杨老师年轻的心。就在那时吐雅从口袋掏出一个红红的苹果,杨老师送给您:“这是我叔叔从很远的地方带回来的,希望您能一直教我们。”就在这时其他同学也都围了过来,都大声的喊着:“杨老师您不要走了好吗?”当时杨老师那不争气的泪水就决堤般奔涌下来。那一刻杨老师决定永远不会离开需要她的孩子。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们。

在喀拉苏小学杨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杨老师也一直坚守着她的承诺,不曾离开喀拉苏。在喀拉苏小学她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这些日常的学习工作。她还给孩子们讲民族团结,讲国家时事。她深知

除了知识,爱国主义教育是要从小抓起。好习惯的养成更是从小做起,身为一位小学教师她教育不可不为尽心尽力,竭尽全力。

直到2014年9月由于生源太少,喀拉苏小学不得已被合并了,虽然离开喀拉苏小学,但是杨老师并没有离开讲台。因此杨老师来到了玛热勒苏镇寄宿制学校。

三、不改本色,师德长存

来到新学校的她,依旧是热爱自己的职业,享受三尺讲台。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文明守纪,积极向上,并坚持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展思想教育。

当她看到一点成绩起色时,她就鼓励学生发扬优点,继续努力。每当接到一个新班级时,她总是通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基础、智力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制订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在面向全体,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重点培养优等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做好差生转化的工作。在转化差生方面,杨老师能坚持用师爱去感染学生,一面多和学生谈心,交朋友;一面经常性和家长联系。面对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杨老师从不疏远,从不歧视,而是采取多教育、多辅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进步。还经常在班里开展“一帮一”的互学、互助形式,使差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刚来玛热勒苏乡寄宿制小学的她,虽然换了教学环境,换了学生,但不换的是她那一腔热血,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爱。

初至玛热勒苏乡寄宿制小学的她接手了一年级,其中有个叫阿戈尔柯的学生,不爱说话,不爱笑,学习也较差,经过了解后杨老师得知她母亲不在身边,父亲酗酒成性,几乎每天都醉醺醺,砸东西,喝酒,是常事。日常生活仅靠年迈的奶奶照顾。针对这一情况,杨老师常常和她谈心,课下也给予她课外辅导,渐渐地阿戈尔柯学习成绩有了起色,话也多了起来,渐渐笑容浮现在她的脸上。

一天,和往常一样很晚了,外面刮着风,下着雪。学生都放学回家了,老师也几乎全走了,杨老师和往常一样准备拿上作业教案锁门离开。还没出学校大门,只见一个年迈老人颤颤巍巍的走过来,手还不时擦拭眼睛。走近了,杨老师认出了来人,是在家长会上见过的阿戈尔柯的奶奶。奶奶带着哭腔用着不太熟练的汉语向杨老师表述着,原来奶奶在放学后在家没见到自己的孙女,听人说好像被她的喝醉的爸爸带走了,说是回了十二公里外的老家。老奶奶举目无亲,不见了孙女,听到孙女又是被喝醉的儿子带走的,害怕最爱的孙女丢了,想去找,自己又年迈无能为力,身边没有亲戚可以帮忙,面对这种情况;老奶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和自己一样爱阿戈尔柯的杨老师。于是便来找杨老师帮忙,杨老师连忙安慰老奶奶,让她放心,自己会去找阿戈尔柯。杨老师得知需要去十二公里外,那个时间也没有公交车运营,就马上联系自己的爱人,和爱人一起开车去了远在十二公里外阿戈尔柯的老家,可是见到的是一片狼藉的房间,左右不见阿戈尔柯,

杨老师就与丈夫在她家附近寻找,直至晚上十二点,杨老师还没有找到阿戈尔柯,无奈下报了警,希望警察能找到孩子。杨老师一夜没睡,一直等着电话,她期待着盼望着,哪怕是半夜来通电话,告诉她孩子找到了。

第二天清晨,得到消息孩子找到了,杨老师这才放下心来眯了会儿后,早早去了学校了解情况。在了解情况时阿戈尔柯喊了她声杨妈妈,此时的杨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是孩子的母亲。办公室的同事都感动极了。也许这就是师德,一名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就像母亲。

事后不久阿戈尔柯的奶奶送来了锦旗,送给杨老师的不仅是面旗帜,更是全校老师学习的方向。杨老师的爱生如子的精神是值得每位教师学习与贯彻的。

杨老师深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党员和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行为准则。并严加恪守。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和鼓励身边教龄较小的老师,她常说:“每个孩子只有一个七岁,一个小学生涯,抓好孩子的学习,要尽心教学,做到无愧于良心,对得起每个学生的那一声老师。”

第3篇:爱岗敬业 爱生如子

爱岗敬业

爱生如子

——纸坊第三小学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至理名言。细细品味能感受到这是大教育家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这个职业的热爱。杨红,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27年的教育工作中,默默耕耘,播撒爱心,用炽热的情怀与无限的忠诚,用勤勉的工作和真诚的奉献,给了“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具体而生动的诠释。

有责任,敢担当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杨红老师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学校安排的工作她总是勇挑重担,从不推三阻四,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2016年春,有一位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因脚崴了,不能正常上班,情况特殊,学校临时决定让她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本来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和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的她,毫不迟疑答应了领导的要求,尽管困难重重,但她却毫无半点怨言。六年级带毕业了转回来又让其带最差的班级,而她说:“肯定是领导信任我才让我接这个班的。”

爱学习,提素养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一个老师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不但地提高自身的水平。作为一线教师,杨红深知“打铁先要自身硬”的道理,能否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首先必须把课上好。她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参加特级教师张春霞名师工作室的网络教研,观名家课堂实录,和同行们一起看课、议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虚心请教,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更是让她受益匪浅,她把在培训中获得的信息运用到教学中,使自己不断进步。平时把读书视为工作中的一部分,和以朱媞飞校长为首的学校书香团队一起悦读课外书籍,分享交流读书感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她还认真撰写教育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近几年先后获得区级、市级赛课一等奖,甚至获国家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堂实录一等奖,多次获区、市、省级论文一二等奖。

有热情,焕活力

她常说:上课对她来说是最快乐的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研读教材,欣赏名家课堂实录,思考如何设计提问,如何创设情境,如何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等等,都会提前做好充分预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是为了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活力、呈现精彩。学生刘星宇的妈妈在qq中反馈道:孩子说很喜欢这位语文老师,不仅上课生动易懂,还鼓励孩子有信心去热爱学习,作为家长很是欣慰。学生熊佳忆聊天说:杨老师的课轻松而丰富,生动又活泼,因为杨老师是用心对待每一节课,她那充满激情的声音,那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热情,总是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冲击。我们很喜欢上杨老师的课。的确,在教学中,她以情感育人,无论教材需要沉稳细腻的讲授,还是需要热情洋溢、洒脱自如的讲授,都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她以知识育人,以自己启发、点拨、概括的讲授把学生引领到知识海洋中,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亲身领悟知识,发展能力,探求真谛。

以爱心,润无声

她用爱去雕琢每一个心灵,用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甚至不惜用休息时间去诠释爱的真谛。

她认为,爱是星星之火,可以点燃希望的灯;爱是清风白云,可以清除悲伤的瓦砾;爱是阳光雨露,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灵。

对待成绩好的学生,杨老师总能发现其更多的优点,并能放大优点,让学生充满自信。学生方尔杰说,正因为杨老师教我们,所以我有了举手回答问题的竞争对手,让我成绩突飞猛进。

对待心里有障碍的学生,不为其扫除障碍决不放弃。四年级学生李琦,一向爱在老师面前炫耀作文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了,不爱做作业了,甚至不想回家,放学在街边玩。杨老师放学后陪孩子做作业,谈心,孩子不愿回家便带回自己的家。通过交流了解到,原来因妈妈生了一个小弟弟,无暇照顾她,便认为妈妈不喜欢她了。暖心的话语,母亲般的关爱,孩子敞开了心扉,不再埋怨妈妈了,又变得可爱起来了,孩子父母对此感激不已。

班上留守儿童很多,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特别多。刚接手五年级一个班时,班主任王老师就把名单一列,16个,其中不爱完成家庭作业的特多。开学一段时间了,学生徐国权连续多次没完成作业,杨老师亲切地问:在家有没有人辅导家庭作业啊?妈妈在不在家?不等老师继续问下去,孩子眼泪掉了下来,便说:妈妈打工去了,跟妈妈打电话,但不接„„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杨老师心痛极了,立即联系照看他的奶奶,苦口婆心的跟奶奶讲道理,告诉她孩子心中的苦,孩子挺聪明的,可不能浪坏了坯啊。一个月过去了,孩子改变了很多,还经常的得到杨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拿着奖给他的星星兴高采烈地贴在公示榜上。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熊文杰,每天上课无精打采的,可下课后劲头十足,批评他反而跟老师犟嘴。那种小无赖似的孩子还耍横,“又不是我爸爸又不是我妈妈,凭什么管我!”杨老师看出孩子厌学,有情绪,便沉住气,主动靠近他,摸摸他的头,问问爸爸妈妈最近工作情况,继而问到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一次不行缓一缓再来一次,,直到情况缓和。看到有一点进步,便表扬他,看到孩子上课挺直了腰杆,脸上露出笑容,便不失时机的表扬和鼓励,布置学生写作文谈《我的收获》,孩子乐的有收获可讲,也不怕写作文了。学生徐启轩,学习基础特别差,无法读拼音识字,课文一句话都难读通,期中考试考十八分。而父母刚从外地打工回来,又张罗忙生意。成绩差,父母又不管,孩子越来越没自信,作业更不能按时完成,写的字笔画无法辨认。如此这般的孩子,杨老师耐心的教导,教他读拼音,带他一起读课文。久而久之,孩子找回了自信,布置写的作文,发现有一两处写的好句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并表扬他。如今写字态度端正了,拼音会拼读一些,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现在考试能考到五六十分了,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让孩子重新找回了自我,重新扬帆起航。

无论学校办公室的工作有多忙,她始终心系学生,哪怕休息也要抽出时间给学生补课。每天放学后,杨老师的办公室成了孩子的教室。有的读书,有的背古诗名言,有的做作业。这样的做法曾被家长骂过,也被领导批评过,怪杨老师这么晚了还不放孩子回家。有时家长找到学校,悄悄地站在教室外、办公室旁,看老师究竟跟孩子在做什么?有时什么时候站到老师身旁都不知道,只听到不停地感谢声。

作为老师,她始终坚信情感是一剂良药,只要真情付出,不信春风唤不回,虽然离家较远,但每天早出晚归坚持跟班,抽出时间来和同学们交流,“心与心沟通”活动的开展,更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她更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好学困生的辅导,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懂珍惜,永追求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杨红从没想过追求过多的荣誉,但是党和政府,校领导和老师们,学生和学生家长没有忘记她的辛勤劳动,她曾多次获得区“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杨老师深深地知道这些荣誉的珍贵,也更懂得它所代表的涵义。今后的路还长,任务还很重,岁月悠悠,波光明灭,二十七年如水般流逝,世间万物都随时间而改变,唯有三尺讲台写春秋的宏愿依然如旧,永远不会变! 她愿意用一生在教育这片土地上继续默默地耕耘。

第4篇:爱岗如家爱生如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经济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找教师这一职业的女性做老婆。寻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把学校当家,把学生当子,根本无法照顾家庭,无法为家庭承担家务。

我的岗位,我的家

我,一位29岁的年轻教师,在这特殊而光荣的岗位上工作了9年。回忆起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多少酸甜苦辣一并涌上心头,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难以磨灭。

笑 • 痛苦

2002年11月,我永远忘不了。这一个月是我最难熬的日子,晚上时常被噩梦惊醒,每天都在恐慌中度过„„

秋高气爽的10月,从不叫疼的父亲突然说胃疼,饭量猛降,吃一点东西都想吐,我们催着父亲去看病,倔强的他死活不肯。11月1日,我和母亲逼着父亲到三医院做详细检查,做胃部切片。11月4日我陪母亲去拿结果,没过一会儿,母亲脸色苍白地从化验室出来,看到我后眼泪不住地往外涌。“娜,你爸他„„”。母亲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泪水打湿了我的手,我打了一个冷颤,一种不好的预感朝我袭来,脊梁凉溲溲的。“怎么了?”我忙问母亲。母亲颤巍巍地递过那张化验单,豆大的两个字印在洁白的纸上“胃癌”,我脚一软坐在了地上。天啦!会是我那健壮如牛的父亲吗?会是我那妙语连珠的父亲吗?会是我那疼爱妻女尽职尽责的父亲吗?我的心乱极了。母亲使劲擦干脸上的泪水,平静地对我说:“娜,别告诉你爸,我们装作没事一样,别给他负担。”我麻木地点了点头。当天父亲就住进了医院,我和妈骗他说开个刀,把胃坏死的部分拿出来就没事了。其实父亲已经到了胃癌晚期,上厕所都会拉出血来,进食已经很困难了。医生告诉我们父亲只有

一、二个月的生命,我强忍住眼泪走进病房,父亲背对着

我躺在病床上。曾几何时,父亲那大山似的背弯曲了,宽阔的肩消瘦了,乌黑的短发中滋生出一团一团的白发。我知道父亲和我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我真懊悔啊,自从我当上老师的那一天起,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没陪父亲吃一顿完整饭,没陪父亲出去走走,没陪父亲说说心里话,总想着以后再孝敬父亲,可是已经没有以后了。不行,我要抓紧最后的分分秒秒。“爸,这段时间去请假陪你好吗?”父亲吃惊地看着我,“娜娜,上班几年来你从不主动请假,今天为什么这样说,是不是有事情瞒着我?”我微笑着说:“没有,爸,我只想多陪陪你,妈妈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努力掩饰着,父亲可能觉察到什么,他抓住我的胳膊说:“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以工作来重,你的职业与别人不同,别人请假有人代替着干,你不在学校,谁替你上课,谁帮你管班级?”

“可是„„”

“爸爸只是一个人,你不去上班影响了是几十个人啊!你要答应爸爸,不要请假。”父亲的话如此坚决,我答应了。

以后的几天,我照常去学校上班,对父亲病危的事一字不提。医院只有母亲一人照顾父亲。下班后我马不停蹄往医院赶,跟母亲接班,让疲倦的她回家洗澡换过衣服,休息休息。我守着父亲,陪他度过漫长的黑夜,第二天一早,彻夜未眠的我赶紧回学校上课。那段日子,我很累,但没有丝毫偷懒;我心很痛,但没有向任何人诉苦。课堂上,孩子们看到是冯老师惯有的灿烂的微笑,可是有谁知道我心有多痛,这种痛苦比身体上的伤害来得更猛烈一些。一想到父亲即将离开我,我的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常常在教室后面暗自拭泪,一看到孩子们就强颜欢笑。痛苦和劳累折磨着我----一个二十三岁的大孩子!

11月21日晚11点,父亲带着对世间的留恋,对妻女的不舍,永远地去了。他的眼睛一直没有闭上,好象在说:“不要耽误工作„„”我失声哭倒在父亲的身上,喊着:“爸,你放心,我会好好工作的!”父亲的眼睛闭上了。

从父亲住院到去世将近20多天的时间里,我没有耽误一节课,也没有把悲痛的情绪带给孩子,他们看到的是那张一如既往的笑脸,内心痛苦的笑脸!痛 • 快乐

月有阴晴缺、人有旦夕祸福,这是再平常不过事情了。老师是人不是神,也会生病,也需要休息。看到其他教师拖着虚弱的身子站在讲台上坚持上课,我有

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也暗自庆幸:真好,我现在年轻,没有什么病。可年轻也挡不住意外事情的发生。

“叮铃铃„„”下午第二节上课的铃声急促的响起来,我利落地夹起备课本往楼下走,突然一脚踩空,身子失去控制往前倒,我使劲抓住扶手,用右脚支撑,脚一歪,“啊”一阵刺痛让我叫出声来。“完了,你的脚扭了,快去看医生。”跟在我后面的英语陈教师提醒我。“没事,一会儿就好!”我满不在乎一瘸一拐地去上课了。

站在讲台上,脚隐隐作痛,总算熬到了下课。我在办公室练习走路,越练越疼。下班后,我打的回到了家,听母亲说,要揉一揉。吃完饭,我就开始揉脚。“孩子,如果疼,明天就别去了。”母亲看我将有些红肿的脚小心翼翼地揉着,心疼地来劝我。“不行,快考试了,我没有时间请假的。”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晚上睡觉我还在祈祷,希望明天一早脚就会复原。第二天醒来,一伸脚,“哎呀,怎么这么痛,比昨天可痛多了。”我两手撑着身子,试着用脚踩地,“扑通”我坐到了地上,再看看脚,天呐,怎么肿得像个包子,我挣扎着想站起来。母亲看到连忙过来扶我起来,“都肿成这样了,走路都成问题,还上什么班呀?今天就别去了吧!”母亲里满是心疼和责备。是啊,我连站都站不起来,怎么去上课,这一瞬间我犹豫了,可一想到孩子们,不行,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不能这么做。于是请母亲帮我叫了辆的士。

我坐车来到学校,下车后,我费劲地挪着步子。“快看,冯老师怎么了„„”清脆地叫喊声吸引了很多孩子,他们聚集在我的身边。经过我的解释,孩子们忙碌起来:有的抢过我身上的背包,有的扶着我,还有的孩子像个总指挥似的喊着:“慢点、再慢点„„”看着孩子们关切和焦急的眼神,仿佛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我的视线模糊起来。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夹着课本一瘸一拐地走出办公室,门外站着一群孩子,见到我唧唧喳喳地说:“冯老师,我扶您吧!”“冯老师,您慢点„„”“冯老师„„”在他们的掺扶下,我来到了班上,教室前方端端正正地放着一把椅子。“冯老师,您就坐着跟我们上课吧!”听到孩子们亲切话语,我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我已忘了疼痛,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笼罩着我,这种快乐是幸福的!看来,我的坚持是对的,脚虽痛,但痛得有价值。我轻松地完成了这节课的

教学任务。

中午,我到医院去看医生,照了X光片后,医生说我脚的软组织严重受伤,最少要在家休息一个星期。我没有听医生的,我不能休息,因为学校有我最可爱的孩子们,有我最热爱的工作。

我的学生,我的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爱就应该象这风无声无息地进驻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健康地发展。

有人说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特殊生(弱智生)的教育又属于什么呢?恐怕就属于春天的事业。春天的事业是伟大的、辛苦的、难耐的,它需要教师浸注更多的爱。对“特殊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难开、迟开的“花朵”沐浴在春风里。

爱 • 帮助

吴亭,原徐家棚小学二(3)班的学生。三岁时发高烧,烧坏了大脑,导致智力低下,语言发展缓慢,行动迟缓,性格孤僻。为了让她与正常孩子共同健康地发展,我给予她最特殊的爱。

对吴亭,应重点强调她的潜力,而不是她的能力缺失。标上能力缺失的标签或过分的强调,会导致她过于自虑她的缺陷,而教师也会更多地看待其缺陷方面,不顾她的独特性。于是在认识上、生活上,我号召全班同学主动与她交朋友,主动帮助她整理书包,主动教她跳皮筋„„许多个中午,我蹲下身子专心致志地倾听她的谈话,了解她的心声,领略她的感受。无数个下午,班上、花坛、办公室、走廊,都留下我与吴亭家长交流时走过的足迹。在教学上,我特别为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从不批评她,尽量不让她遭受失败。课堂上,我会提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让她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自信心。每个星期都有对她特别辅导的时间,也有单独的小测验,测验的成绩及时反馈给家长„„

两年过去了,她变得活泼、可爱,动作也灵活起来。期末考试语文88分,数学84分。她在同学的爱护下,老师的关怀下逐渐成长。我相信接下来的路,她会走得更好,因为她一直沐浴在春风里。

爱 • 宽容

那一学期,我班来了一名周围学校都拒收的学生黄鑫。他头发冲天,两眼呆滞,衣服黑漆漆的,像块发霉的抹布,靠近你时怪味扑鼻。天呐,我怎么这么倒霉,遇到这样一个智力极度低下的孩子。其它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把他当瘟神往外赶,生怕沾了一身晦气。但这孩子想读书,我如果不收他,没有学校收他,他可能面临失学。在与学校领导沟通后,我毅然地收下了这个学生。

教了他一个星期,感觉像过了一个月那样漫长。那是怎样的孩子呀!教了他十遍、二十遍„„过了两分钟,再问“忘了”。“忘了”这个词在我耳边萦绕了一学期。不仅如此,他上课睡觉、玩手,喜欢把全腿的包抠得血乎乎的,座位下满是手撕的小纸片。我常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不生气,明天他会好的。”可我知道他是不会好的,这只不过是让我耐心教他自我安慰的方式罢了。

老师们知道,我对班上的学生很严厉,从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和风细雨。但对黄鑫,我学会了温柔:“黄鑫,不要玩手„„”“黄鑫,看书哇„„”我像教三岁孩子一样去教他。一个学期过去了,他头发短了,衣服干净了。期末考试语数竟然能及格,出乎我的意料。说实在的,这一学期为了他,我教得心力交瘁,从来没有这么疲惫。看到他的成绩,我倍感欣慰。这样的孩子都能教好,还有什么孩子不能教好呢?

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教师心中有爱,学生才能感受到爱。有爱,才有责任感、认同感和奉献精神,才能去尊重、爱护、关心和帮助每一个特殊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特殊生不是瘟疫,不要去逃避或放任自流,把每个特殊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赋予他们无限的爱和关怀,向他们撒播缕缕灿烂的阳光。

几年的教师生涯,由于我爱岗如家爱生如子让我失去了很多,失去了疼我的父亲、失去了与母亲谈笑风生的时光,失去了我应有的休息。 有人问我,你后悔当教师吗?我的回答是: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第5篇:教师“爱岗如己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演讲比赛方案

小河镇中心小学

关于举行“爱岗如己 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演讲比赛的

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举行“爱岗如己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开展,大力弘扬我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操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积极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师德修养,促进我镇小学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努力打造小河镇中心小学教育品牌。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演讲比赛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郭新生

副组长:李长长

成员:赖华财 邱智泉 王良中 刘雨 王长伟 王建国 王复兴

三、演讲主题

爱岗如己 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

四、演讲内容

演讲题目自拟,演讲内容要求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自己或身边的先进教师、先进集体典型事迹为题材,展现我校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风范;阐释对师德建设重要性、新时期师德的内涵、评价标准等问题的理解、感悟和体会。内容要求典型事迹与鲜明理念相统一;主题鲜明、突出、深刻;立意高远、观点正确、逻辑严谨;内容充实、具体,富有启发性,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五、参赛对象

全镇所有小学教师,每个村小推荐1—2代表参赛,中心小学每个教研组各推荐1名代表参加比赛。

六、比赛时间、地点

时间:2014年5月6日9:30。地点: 中心小学四楼会议室。

七、比赛规则

使用普通话站立式脱稿演讲,着装、仪态自然大方。演讲时间控制在5—8分钟,不足时或超时每10秒扣总分1分。演讲顺序采用抽签方式确定。

八、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根据参赛人数和选手综合得分高低,设一等奖 、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名。

九、评分标准

演讲比赛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演讲效果五个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比赛评委由学校行政组成员和年级主任组成。评委打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后取平均分,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一)演讲内容 (35分)

1.演讲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内容充实具体,生动感人(15分)

2.材料真实、典型、新颖,事迹感人、实例生动,反映客观事实,具有普遍意义,体现时代精神(10分)

3.讲稿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引人入胜(5分) 4.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5分)

(二)语言表达 (35分)

1.演讲者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10分) 2.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10分)

3.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速恰当,语气、语调、节奏张弛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演讲的内容。(15分)

(三)形象风度(15分)

演讲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演讲稿的理解。

(四)综合印象(5分)

演讲者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感染力。上下场致意、答谢。

(五)演讲效果(10分)

演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能较好地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

十、活动要求:

1.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此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活动,认真和精心组织教师参加比赛。 2.各学校于2014年4月25日前将参赛选手名单报中心小学李长长处,报名时请提交演讲材料(纸质)一份或电子稿上传邮箱。

3.参赛选手在2014年5月6日9:00准时到中心小学四楼会议室集中,然后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各校参赛选手必须准时到场参赛,超时未到视为弃权。

小河镇中心小学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五日

附:小河镇中心小学“爱岗如己 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演讲比赛报名表

小河镇中心小学

“爱岗如己 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演讲比赛报名表

第6篇:爱生如子

“爱生如子、乐教精业”演讲稿

水源中心校胜利小学教师:朱安虎

爱是生命与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我们教师更应该爱学生。爱生如子,该像父母爱子女那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用爱的情感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茁壮成长。叶圣陶说:“如果我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真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真心要他们做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面对那些调皮捣蛋、敏感易动、爱发脾气的孩子,就难免有些“想爱却爱不起来了”,这如何是好?我觉得还是应该把握好心态,一视同仁,给他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

“既选择从教,则首应爱生,与学生建立深厚友谊,力建和谐优良的师生关系;既选择从教,则应乐教,饱含责任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既教育学生成人成才。”这句话就是我对“爱生乐教”的理解,也许浅薄,但却是我最真实的感悟。从开学到现在,我从“爱生乐教”中一路走来,收获颇多。

从“爱生”中所得:“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首先让学生爱你这个人。”过去我们说的“爱”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这种爱,很多时候表现为长辈对晚辈的关心、领导对下属的关爱,两者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我们现在提倡的“爱生”,着重强调“平等、友善”,这是一种职业爱。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学校与教师所做的一切,都要替学生着想,不仅要考虑到满足他们对知识、技能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也应适应他们的接受方式。因此,爱生教育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有时候难免会在“尊师”与“爱生”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当一个老师把“尊师”放在首位的时候,她会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在心”。而当一个老师把 “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她会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思考学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真没少和这些“小萝卜头”生气:不知道,为什么我布置的作业是写一行他们却写两行,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有打不完的“小报告”,上课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我不希望我是一个让人害怕的老师,但吵闹的课堂,调皮的孩子,却让我好长一段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甚至焦头烂额。直到有一天,我意外的在一篇文章中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文中提到可以尝试着在孩子喜欢的游戏中培养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而且我觉得这也很适合我带的学生,孩子都比较喜欢玩一些游戏,而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尤其是学生们喜欢的一些体育活动。于是,我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运动员,然后定一些小规则,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加分,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扣分,每周选出冠军、亚军和季军,至此之后,课上纪律便好多了很多。这让我觉得要教好学生是需要方法的,一味的批评或处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老师大多数时候的身份应该是“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尊师”与“爱生”的尺度,应该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前提下去衡量,作为一名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

从“乐教”中所得:“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是在让自己成长。”这学期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后进生的进步问题,由于刚踏入这行不久又加上脾气有些急噪,所以在处理后进生的问题上没少碰壁,但学生的每次进步却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惊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也在成长。我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本班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一直十分严重,大部分学生属于理解力较快的,所以在

一、两遍后就能明白课程内容,而还有个别学生,要说上好几遍才有可能只有一点的了解,在这些个别学生中大部分是知道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太正确,所以,开开“小灶”还是有机会赶上来的,不过这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却尤为的放肆,上课不听讲,总是想当然,不写作业,考试也不答题,无论我怎样说服教育,就是听不进去,每次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和不答考试题的时候,他都会用一双迷茫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说,为什么要写作业,为什么考试就一定要答题,不答也不会怎么样啊?小朋友总是这样的想当然,我只有向学生的家长了解情况了,父亲说这孩子从来都不把事当事,从幼儿园就这样,课下我向许多有经验的老师讨教了不少的建议,并逐一的进行了尝试,终于,让我找到了一剂适合小朋友的“良方”, 原来小家伙一直希望很想表现自己,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我不再批评小朋友,反而总是找机会让他表现自己,让他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会赢得荣誉,他也可以是个优秀的好孩子。一段时间后,当听到他上课和同学们一起大声回答问题,而且比其他人的声音都大时,我知道小朋友进步了。记得有一次小朋友看着其他同学优秀的试卷问我:“老师,我还差多少分,也能考优秀啊?”我心中霎时被一股莫名的感动与欣慰所填满,我知道小朋友成长了,懂得自己要做些什么了,而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份最甜的收获,是我有勇气迎接下一个挑战的动力。

我会享受每一天与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从“爱生乐教”中一路走来,让我清楚地看到,在付出大量辛勤劳动的同时,也收获着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喜悦,也体验着不断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浆、马车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佛家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所以,丧失与收获、追求与放弃,本就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得失。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永远拥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梅、菊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硕果累累的金秋;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师德师风案例分析

水源中心校胜利小学教师:朱安虎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把这种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案例背景

班里有一个就读学生,名叫韩登宏,这个孩子好动,上课时经常影响同学,下课时喜欢和同学打闹,做作业时也心神不定„„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认真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过后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反复如此,一段时间后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事情的经过

有一次在课堂上,见不爱学习的韩登宏很难得地高高举起了小手,我立刻请他作答,当时他可能是有些紧张,在回答时结结巴巴的,结果班上有一个学生朱润生当场笑出声来。我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只听韩登宏气势汹汹地冲朱润生吼道:“笑什么笑!”朱润生顿时止住了笑,可韩登宏并未就此罢休,他一会儿踢桌子,一会儿撕纸。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我引导其他学生继续集中精神上课,对韩登宏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

下课了,我发现韩登宏仍然没有“消气”,因此先把朱润生找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朱润生也表示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向韩登宏道歉。又过了几节课,当我发现韩登宏已逐渐冷静下来后,便将他找来谈话。他一进办公室便低着头看地板。我知道他已经做好被批评的准备,像往常一样。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我拉住他的双手,告诉他老师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和他一样不高兴、很生气,对他刚才的生气表示理解。听到我这样说,韩登宏的眼神“亮”了起来,他抬起头注视我,一脸委屈地向我吐着苦水:“朱润生太气人了,他平时就一直和我搞„„”这时我知道,我已经取得韩登宏对我的一份信任。于是,我认真地做起了“倾听者”,耐心地听韩登宏把话说完,并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接着,我以“知心人”的身份与韩登宏一同分析课堂上的做法,让他知道他生气时踢课桌、撕纸等行为对自己没有好处,这样的生气并不“合算”,同时告诉他“合算”的、我喜欢的做法是:让老师批评朱润生,自己可以生气但不做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见韩登宏听得很认真,并认同我的分析,我再以老师的身份告诉他对于他发脾气的做法我不喜欢,学校的校规也不允许,同时告诉他我相信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一定会采取“合算”的我喜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韩登宏真诚地点着头,向我保证着。然后,回归事件本身,我在谈话中鼓励韩登宏的宽容、大度,他能原谅朱润生的错误,并适时让朱润生当面道歉,使韩登宏的宽容落实在行动上。在化解了韩登宏与朱润生的矛盾后,我在班中进行了教育,表扬韩登宏的举手发言以及宽容大度、虚心改正,也表扬朱润生的知错就改、真诚道歉,使全班同学都受到教育的同时见证“学困生” 韩登宏的进步、期待他的下一个进步。

三、个案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自身的性格特点、学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原因,使韩登宏成为了“学困生”。有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对韩登宏本人的引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对全班学生的引导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引导,加以帮助。同时,对于“学困生”的转变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寻找出路,找准方法。

在本事件中,我冷静思考,迅速反应,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以冷处理的方式给予韩登宏冷静下来的时间,然后另寻时机与他进行谈心交流。对于此事,尽管我很生气,并知道该事件对班级学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为了更好地使韩登宏转变问题行为,我按捺自身情绪,以温和的口吻、亲切的话语、换位思考的方式换取韩登宏对我的信任、排除韩登宏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付出真心的情感,在谈话中让韩登宏认识自身行为的不正确、了解正确的做法,并调动韩登宏的情绪来原谅同学,并保证下不为例。之后,我再对班级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对韩登宏与朱润生各自错误行为引以为戒,一方面见证两位同学的勇于认错与知错就改。放学后,我也及时与韩登宏家长联系,由于家庭教育对韩登宏的问题行为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放学后,我与韩登宏的家长反馈了事情的经过,在反馈的过程中,我放下老师的身份,不以“告状”的口吻而以朋友的角度表示自己对韩登宏的担忧,消除家长对我的警戒心理。在博取家长对我处理该事件的方法的认同后,我努力争取韩登宏的家长也就此事对孩子进行教育,博取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争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韩登宏的转变,使对韩登宏的教育与转变更有成效。

四、案例解析

1.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学困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困生”,并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在引导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弃转变“学困生”的信念,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在教育韩登宏过程中我是通过寻找孩子闪光点做文章。只要她上课举手发言,作业上字迹端正,我就会适时表扬。这样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2.师生关爱是秘诀

在班级教育中“学困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当“学困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多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给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韩登宏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3.耐心与家长是关键

在对“学困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学困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耐心,能让每一次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我想,转变“学困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学困生”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能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学困生”的一定不只是梦想!

第7篇:爱生如子 模范践行

爱生如子 模范践行---万载一小丁梓秀同志关心下一代工作先

进事迹材料

上传: 更新时间:2012-2-22 21:51:52

爱生如子 模范践行

——万载一小丁梓秀同志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丁梓秀同志,女,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万载县第一小学校长。丁梓秀同志一直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她爱岗奉献,业务精湛,她关爱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她热爱教育事业,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她个人荣获第三届万载县人民教师晨兴奖及县级“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先后多次被评为“全省学用《育人》导刊先进个人”、省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县级优秀教师、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她还荣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授予的“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校长”称号;同时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全国诵读课优秀实验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实验研究优秀论文”优秀奖,在全国万校小学生魅力作文国家级大赛中被评为“全国首批作文教研百强校长”,并同时颁授“中国基础教育魅力领导人”荣誉称号等。

一、带头参与,发挥表率作用

丁梓秀同志她深知,作为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一定要做到严格自律,率先垂范。即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要求教师敬业,校长首先要做到勤政;要求教师廉洁从教,校长首先要做到廉洁从政;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校长首先要带头学习;要求教师尊重校长,校长首先要尊重教师。所以,她身为校长,却时时带头参与,处处率先垂范。她坚持带头参加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隐患排查和整治活动,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迅速安排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反映,因此,多年来,学校安全事故为零,确保了全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使教研取得实效,她带头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她主动参与和指导语数及综合课教师进行学科教研,她亲自带领学校课题组成员进行校级课题研究——经典诵读。在她的带动下,全校教师参与教研课研活动不再走过堂,不再走形式,并掀起了教研课研热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了解教师平时的教学常态,学校实行随堂听课后。她带头进入课堂听课,不管是语文数学课还是音体美术课,不管是讲读课复习课还是作文课试卷讲评课,她都逢“堂”必听,且堂堂课都记得详详细细,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听课意见,做到“即听即评”。在她的促动下,全校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自觉学习,主动加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执教水平,向40分钟要质量,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足,用活、用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爱生如子,把学校当做家 丁梓秀同志在从事教学工作20年来,始终如一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实的履行着人民教师的职责,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带着对学生和学校的深厚感情,努力认真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始终把学生和学校装在心里,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早来晚归,奉献在前,享受在后,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胸怀大局、恪尽职守、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和高超职业素养。她时时刻刻关心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偏爱每一位好学生,也不放弃每一位差生。利用各种机会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化解学生之间各种矛盾,同时,根据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营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在学生心目中,她是一个真诚正直、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在老师心目中,她是一个言行一致、爱岗敬业的好校长。她的事迹激励着全校教师进一步曾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担任校长以来,她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他亲自担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教导处、政宣组、后勤、工会等部门人员为成员,在开展有关活动上,做到了人员、经费、场地“三落实”,有力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丁梓秀同志还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几年实践、摸索,建立起《一小关心下一代工作措施》检查机制,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开展;建立起“网瘾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做到了建立档案,结对帮扶,加强沟通,使“网瘾儿童”转移兴趣,重新回到课堂;建立起感恩教育活动课研机制。全校实施亮点工程——经典诵读,并以“读经典,做感恩人”为主题,通过少先队活动、师生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操。

四、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一是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精心安排好“国旗下讲话”活动,定时定人定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二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日和主题宣传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如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合唱、演讲、作文、讲故事比赛等等,激发学生爱国爱家情感。认真开展“迎奥运,促和谐”演讲、作文、讲故事比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三是采取“谈心、引导、迁移、释放、肯定”等五步帮教法组织实施“网瘾”儿童帮教活动,让迷网儿童远离网吧,脱离网瘾。四是精心组织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少先队倡导、师生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感恩意识。如组织了全校学生参加的专场经典诵读文艺演出,召开了“庆国庆,经典美文颂祖国”的主题班会,举行了“迎元旦,师生经典诵读比赛”,开展了“诵先烈、先贤诗文,缅怀革命先烈、文化先贤”活动,如今,又全面铺开了“亲子阅读”活动,积极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国学经典,同享一份天伦之乐”,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情趣,使家庭更加和谐。五是开展以“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为德育教育主题 “感恩教育”活动,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不忘老师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并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集体。

上一篇:社区党建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驾校季度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