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人物形象

2022-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辛弃疾人物形象

运用空白艺术塑造人物形象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世界上最短的微型小说,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这篇小说出手不凡,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运用空白艺术,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地球上怎么就剩下最后一个人了呢?谁在敲门?为什么敲门?空白艺术的运用给读者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小说充满了吸引力。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中字面上没有写出的、需要读者想象、联想和体味才能领会的内容及思想。“空白”一词最初源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指的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如马致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音乐在演奏过程中有时也会在高潮中突然暂时停顿,从而造成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写作如同书画、音乐一样,并不能用有限的语言把丰富无限的客观对象穷尽,而必须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进一步体味、升华。

一.描摹外貌

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深入人心,空白艺术应该功不可没。文中以时间为线索,先后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肖像,通过肖像的变化来展现人物命运和精神状态的变化。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第二次,“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第三次,“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刻画祥林嫂的肖像时,没有做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的精笔刻画,仅寥寥数语,言简意赅,抓住眼睛的变化,强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一次比一次残酷的迫害、打击、摧残。这种简洁、白描式的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二.描写语言

鲁迅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同样善于运用空白艺术。小说《祝福》在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在“四叔”家里帮佣不久,就被“婆婆”抢了回去之后,对“四叔”有两次语言描写,第一次是“‘可恶!然而……。’四叔说。”后来听到卫老婆子的解释、道歉和许诺“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后,有了第二次语言描写:“‘然而……。’四叔说。”这里,四叔两次说到“然而”,就戛然而止,后面究竟要说什么呢,两处“然而”之后的内容相同吗,这就为读者留下了空白,激发读者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四叔这个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中学生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不能繁冗拖沓,要简洁凝练,学会用最简单的语言传达最多的信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的空间。

三.展示动作

动作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成功的人物的动作描写具有以一当十,言简意赅的空白之美。

孙犁的《荷花淀》写到正在编芦苇的水生嫂听到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时,这样写到,“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手指“震动”这一动作描写,非常传神,“震动”不仅写出了苇眉划破手指,更写出了水生嫂心里的震动,写出了她没有心理准备,不忍丈夫离去的细微心态。这里,如果换用一段直接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太过直白,读者没有了想象的空间,文章就失去韵味了。同样的例子在鲁迅的作品里比比皆是:孔乙已的酒钱是“排”出来的,阿Q进城回来后酒钱是“扔”出来的,康大叔把人血馒头“塞”过去,七斤嫂生气时给七斤端饭是“操”的。这一“排”一“扔”一“塞”一“操”, 可谓精炼之至,内蕴丰富。

中学生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就要择其扼要,删除余赞、枝节,留下大量空白,与言简意赅之中有力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空白的艺术魅力。

四.刻画心理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写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后,有一段心理描写,“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五处省略号,留下五处空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去理解去填满,这种写法,使得“桑娜”这个形象更加真实,从而也更感人,起到了“此时无声更有声”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巧留空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陈卫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作者:陈卫玲

第2篇:《西游记》人物形象考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有别于其他三部,最大不同点就是《西游记》整体故事背景是建立在神话的基础上。人间、仙界、佛祖、神灵,这种种奇妙玄幻的概念被《西游记》井井有条地归纳整理并形成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世界观。同时,《西游记》并不像其他三部那样限定阅读人群,老少皆宜也是其特点之一。曾有外国的评论家称《西游记》是一部可以自行适应阅读者的文学巨著,具体解释起来就是,孩童可以体验如童话般的冒险,年轻人可以从中感受人生励志的激荡,中年人可以体会苦尽甘来的不易。1986年,中国人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活生生的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当时的那种震撼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了一代人成长岁月中根深蒂固的“西游情结”。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近30年的时间,由张纪中执导拍摄的新版《西游记》,在经历了四年的精雕细琢后终于呈现在了观众面前,其造型也成为热议的焦点。历数过去的30年问里,《西游记》的故事已经被塑造成各种版本的影视作品,不但剧情故事被多次改编,剧中人物的形象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或许你白认是一个铁杆的西游迷,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还有不长毛的孙悟空、帅得一塌糊涂的猪八戒、女儿身的唐三藏、性取向特殊的沙和尚,甚至还有外国版的《西游记》,那么,请你跟随笔者进入中外的西游影像世界。

1976年《新孙悟空72变》悟空无毛才是真

祖国的宝岛台湾早在1 976年就拍摄了一部《西游记》题材的电影,名为《新孙悟空72变》,可以视为最早的西游题材电影。限于电影的时长,肯定是无法在故事情节上忠实再现原著,仅仅截取了从孙悟空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到被压在五行山下为止的故事内容。在人物造型方面孙悟空被表现为一只不长毛的猴子,让熟悉《西游记》的观众大跌眼镜。可能是笔者先人为主的思想,认定悟空是一只本领高强、爱撒泼的毛猴。但是仔细想想,既然孙悟空是一只石猴,外形总要跟猴子的形象八九不离十才对,否则那花果山的众多猴兄弟如何将其视为同类?如果仅仅是因为孙悟空没有猴毛,那也还能勉强接受,更加让人合不拢嘴巴的是片中各种“四不像”。何为“四不像”?比如孙悟空七十二变所幻化出来的各种形象,比如神仙和天兵天将所幻化出来的各种形象。让笔者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孙悟空找东海龙王借定海神针那段,孙悟空化身成为一个趴在地上蠕动、长着一张委屈脸,同时嘴里大喊“这下你们知道我的厉害了吧”的八脚章鱼。影片中的众多此类造型,甚至让人怀疑后来的著名日本真人动画《奥特曼》中的各种怪兽形象,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这部电影。

而作为师徒四人的的其他三人,由于剧情篇幅的限制也就根本没有出场机会了,但是笔者强烈怀疑如果故事延续下去,其余师徒三人的造型将会更加雷人。

1978年《西游记》唐僧本是女儿身

1978年,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拍摄了由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这也成为了最早的西游题材电视剧。剧中孙悟空的扮演者是当时日本家喻户晓的歌星坍正章,而唐僧的扮演者是英年早逝的著名女演员夏目雅子,你没有看错,这是影视史上第一位女版唐僧。猪八戒是师徒四人中最出风头的,不但没有了猪的扮相,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帅哥。沙和尚最为悲剧,只看外观的话俨然就是日本民间传说中河童的形象。

剧中的武打场面可以说是让观众捧腹的高潮,每当孙悟空挥舞其金箍棒的时候就给人一种打不到敌人先伤到自己的感觉,各种妖怪的招式也可以说是搞怪百出。唐僧被设计成女性角色也就罢了,偏偏她还有绝招——神圣之吻。唐僧的亲吻可以治疗一切的伤痛和疾病,悟空多次接受师傅的治疗,且二人总是用那种温柔的眼神来神交,真让人怀疑二人的师徒关系。唐僧女性化也就算了,观音菩萨却变成了纯爷们,肌肉健壮、皮肤黝黑、中音雄厚。

诸多的不和谐让这部友好邻邦拍摄的《西游记》在国内只播出三集就遭到停播,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反对声,认为与原著相差太远。正因如此国内才下定决心要拍摄一部属于国人的原汁原味的西游记,这也正是后来86版《西游记》诞生的原因之一。

1991年《西行平妖》挂羊头卖狗肉

1991年,内地武侠导演张彻拍摄的神话特技故事片《西行平妖》,也是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该片借鉴京剧艺术表现形式,将其融人人物塑造和情节表现之中。在角色造型方面比较大胆,孙悟空不再是石猴而是一个比常人毛发稍多的白净武生,其余的人物形象要不就是一张京剧脸谱,要不就是让人大跌眼镜的四不像形象。其中最为穿越的造型当属羊力大仙,与现在家喻户晓的喜羊羊的相似度高达99%。

毕竟是一部京剧电影,人物造型方面我们就不做过多评价。但是故事情节方面的改动属实让观众无法接受,主线故事从唐僧师徒四人取西经变为了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婚外恋,而且作为小三的玉面狐狸竟然为了报复牛魔王转去勾引孙悟空,最后由哪吒带领天兵天将来解围。但是解围的前提条件是要先与孙悟空比试本领,作为全局的几个高潮部分之一,孙悟空与哪吒的打斗可谓是将所有观众雷得外焦里嫩。整场打斗犹如天桥艺人的表演秀,孙悟空分别使用圆环、宝剑、拳脚,但却誓死不用金箍棒;哪吒除了不停地围绕着悟空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然后就是拿着一根花枪独自表演,观众根本无法用眼睛判断谁输谁赢。

除了那狗血的剧情,这部《西行平妖》没能给笔者留下任何印象。作为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仅仅是角色名号忠于原著。

1995年《大话西游》西游PK后现代

这部由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可谓是80后一代人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片中师徒四人的形象与原作中基本一致,猴子还是猴子,猪还是猪。虽然影片开始时讲述每个人前世时还都是凡人,但当他们各自归位真身后,就表现出了应有的“造型”。

该片最大的看点在于对《西游记》的颠覆,准确地说是对观众心中固有意识的颠覆。孙悟空爱上仙子,猪八戒爱上妖精,唐僧插科打诨爱护环境,沙和尚的性取向有问题。但正是这一切的不和谐在《大话西游》的鬼斧神工下变成了每个人去取真经前必经的磨难。最终的大义仍然是师徒四人合力一心地去求真经。

《大话西游》作为一部以西游为主题的喜剧电影,不仅在师徒四人的造型上忠实原著,其他的众多仙妖鬼怪也是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在剧情方面,既然是“大话”前缀,那观众理当不再拿来与原著较真。周星驰的这部《大话西游》虽然没有再现《西游记》的原始故事,但是它却完美诠释了原著中的诸如不畏艰难、普度众生、合我其谁等大义。周星驰也因这部电影被喻为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

1996年TVB《西游记》

搞笑也可以有板有眼

除了86般的《西游记》,笔者认为TVB这部《西游记》是最恰到好处的。由张卫健饰演的孙悟空,基本完美再现了原著中的美猴王,尖嘴猴腮却充满了霸气,身材矮小却力拔千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张卫健那过于灵活的口舌,以至于孙悟空经常耍贫嘴。江华饰演的唐僧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唐僧文弱、俊秀的外表,但是经常讲出的冷幽默也让这一版唐僧成为最“冷”的唐僧。

剧情方面,TVB版《西游记》基本还原原著故事情节,但是大量无厘头现代用语的加入还是让《西游记》的味道有所改变。作为一部以喜剧为主要基调的西游题材作品,该剧表现非常不错。

2000年《西游记后传》糟糕没有底线

作为一部新世纪由国人拍摄的西游主题的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不但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众多西游题材影视作品中最失败的作品之一。

《西游记后传》的故事发生在《西游记》的故事结束后的500年,剧中的孙悟空是由该剧导演兼武术指导所饰演,外形俨然一副判官脸,不苟言笑,仿佛人人欠他钱一般。虽然仍是火眼金睛毛猴的形象,但已完全没有了灵性。唐僧除了眉目清秀,皮肤白净,再无任何观众心中唐僧的模样:武功高强,会用法术,且精通世事。猪八戒不再是又肥又胖,一跃成为该剧中头号帅哥,风流倜傥。

既是后传,剧情方面自然是“大换血”。如来佛祖都圆寂了,其转世成为凡间男子且与两名女子纠结于三角恋;唐僧更是武功超群,还会使用高级法术,经常救徒弟三人于水火之中;最大反派吴天,正如其名“无法无天”,三界之内全无敌手,但却在最后“简单”死去。最让笔者受不了的就是该剧中独创的将一个武打镜头反复重放多遍,不停的慢放加快放镜头剪辑确实达到了让观众“眼花缭乱”的效果。全剧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孙悟空打败任何一个敌人都要洋洋自得地来上一句“还没动手,你就死了”。

2011年再次取经

有了如此众多的“前车之鉴”后,张纪中这部4年磨一剑且耗资1亿元人民币的神话魔幻巨制《西游记》将会给观众带来什么?

2011年新《西游记》造型真实剧情补全

《西游记》中所出现的人物及所讲述的故事,对于观众来说已是再熟悉不过。86版的《西游记》在制造经典的同时,也将每个人物形象深入定格。比如,唐僧一定要白净俊美兼顾软弱无力的外形。其实原著中的唐僧是一位苦行得道的高僧,白净和软弱是绝不可能的。孙悟空则做到最真实再现灵猴,身形较师徒4人最为矮小。面部的造型则多了4颗尖牙,还原猴子的面部特征。形体方面明显减少了抓耳挠腮的动作,在不同时期毛发的长短也将随之变化。

负责86版《西游记》化妆的北影厂资深化妆师王希钟说到老版的人物妆容时,用“瞎搞”二字来形容,限于当时国内的技术和经费也只能做到这样。而在新版中,需要通过剧情塑造的人物200多位,人物造型图设计了600多张,为了找到适合涂抹又能表现演员脸部表情的胶水,剧组远赴美国寻找并最终选定了发泡乳胶,不仅逼真表现演员脸部细微表情,质感也更接近真人肤质。

《西游记》原故事有100回,在西行取真经的过程中唐僧师徒4人大大小小一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最终取得真经。之前的86版由于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能力,并没有再现完整的八十一难,不失为最大遗憾,而且多年来的众多版本也没有弥补这个遗憾。新版《西游记》中不但将八十一难完整再现,为了让故事情节更为曲折诱人,还在取西经的路上为师徒四人添加了不少新困难,不仅将难度扩大,还增加了全新妖怪和场景。在原作小说中,除了中土大唐,师徒四人西行取经更是穿越众多国家,包括这些地方的人文风情,都将在新版《西游记》中细致刻画,最重要的人、鬼、神这三界的样貌特征也将具现化。

作者:YOMI

第3篇:论仫佬剧人物形象的塑造

【摘要】仫佬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研究,其人物的塑造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对剧本的熟悉、生活体验、演员素质都有严格的要求。角色身段、语言、唱腔的塑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关键词】仫佬剧;人物形象;塑造

仫佬族是中华56个民族中古老的民族之一,是百越族群中的一支,以桂西北为生活区域的土著民族。仫佬族是个勤劳善耕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里,聪慧的仫佬族人创造了自己多姿多彩、魅力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曲调优美、情感真挚、丰富内涵的民间音乐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爱唱歌、看戏是仫佬族人传统的生活习性,从最初的依饭节歌舞表演到彩调都倍受仫佬人喜欢。随着时代的发展仫佬人开始运用彩调剧的表演程式,以仫佬族人发展史诗为背景,以日常劳作、生活点滴为内涵,开创了集山歌 、舞蹈、传统戏曲且又带有仫佬族民族特性的地方戏——仫佬剧。

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编剧和编导对剧本的艺术加工和创造来实现,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则是需要演员对本位角色进行演绎来塑造。这就要求了演员对剧本所演的人物外形特征和人物性格进行深入了解,如此才能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具有立体感,贴近群众,展现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一)熟悉剧本

演员进行舞台表演的主要依据是剧本,戏剧编排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熟读剧本,了解剧本故事的起因、发展以及剧本故事情节演绎主线。了解剧本故事情节的历史背景,熟悉剧本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塑造人物形象之间的内在和外在关系。从自身的角度去审视故事人物,结合对剧本人物的理解和以往表演经验,剖析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心动态,戏曲人物塑造讲究的是神形兼备,神指的是内心,形讲的是外形,只有熟读剧本,吃透剧情,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特定的外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样观众通过外形一看就明白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戏剧表演是让观众一目了然,看懂故事情节的连贯性,欣赏到人物唱腔及身法的韵律性,而不是让观众一头雾水,全然不知剧情的走向。

(二)生活体验

眾所周知戏曲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是以生活现实形态为蓝本经过精心提炼,加工美化,以夸张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演员在表演人物形象时,不能以自我意识表演而表演,或程式化的表演而表演,有的演员对某些程式不管在戏里合适不合适,只管原封不动生搬硬套,完全没有深度和美感,这样使观众失去了观看的欲望。

戲曲人物的创造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或生活素材,程式也不是死的东西,根据具体的人物、具体的情况,对程式加以改造,使它更好地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增加艺术表演美感。明朝末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演员,一个姓李,一个姓马,到一个大官僚家演《鸣凤记》,两个戏班东西搭台同时演“严篙”这一角色,在演到“夏言同严篙争论,该不该去收河套”这一折时,所有人都去看李姓演员的戏去了,姓马的戏没人看,姓马的演员一看这情况,再也演不下去,戏没演完就溜了。事情过了三年,姓马的演员又回来了,找到官僚说:我还想和姓李的师兄对台,在你这里再演一场《鸣凤记》。那官僚看此情形心里也明白一二,于是请来姓李的演员唱对台。可是这一次情况完全相反,大家看到马姓演员演的严篙,简直活了,把姓李的比了下去。戏后李姓演员问马姓演员,我演严篙已经演到家了,你怎么比我演得还好,你是从哪里学的?姓马的说:上次以后我去了京城一个宰相府做宰相的跟班,跟班三年我一天到晚琢磨他的行为举此、喜怒哀乐,我这次就是照他的形象来演的。可见,要想把戏中的人物演活、演真,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寻找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演员素质

演员素质指的是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很多演员在演出的时候会出现心里紧张的现象,会在舞台表演中发挥失常,出现瑕疵,对完美塑造舞台人物形象产生不利因素,容易造成舞台心里阴影。因此平时彩排要多下功夫,熟悉表演流程与细节演绎,在上台前做到胸有成竹,争取做到戏就是我,我就是戏,这样可以增强演员的自信心,减少舞台紧张情绪。和其他演员对剧情进行多交流、探讨、总结。虚心向前辈讨教舞台表演经验以及如何克服舞台表演紧张因素的方法,加强自己心理素质和自身调节能力的培养。

二、人物身段的塑造

戏曲舞台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人物一出场,亮相、抬手、步法、拂袖等表演身段既接近生活实际动态又极富韵律感和美感,戏曲表演作为一种舞美程式,在台上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是生活动作的提炼加工,使其美化。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路上突遇下雨而没带伞,情急下要么双手抱着头,要么找件物品遮挡在头上,假如把这样没修饰过的生活动作直接运用到舞台上,那只能说这是生活动作而不是艺术。然而在戏曲中表现行走赶路时突然遇到下雨,人物可用袖子一兜、袍一撩来完成挡雨的动作,这些动作虽然都是来源于生活,但经过了美化,同时再结合人物的表情、身段以达到传统戏曲表演的“手眼身法”,做到形神统一。

(一)刻画人物个性,突出人物形象

戏曲演员接受了程式技术的严格训练以后,就为舞台动作身法打下了基础,为表演准备了基本条件,但是程式技术不是表演艺术,如何正确和恰当地运用程式技术手段来为表演服务,戏曲艺谚常说:“心得身不得不行,身得心不得也不行,必须身心一致,才能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戏曲表演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艺术特征,戏曲身段的准确运用不但刻画人物的外形和精神面貌,还能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能表现人和场景环境。比如仫佬剧《玉笛情缘》第一场“笛品”场景中,罗城知县于成龙离山西赴仫佬山乡罗城初仕上任,他步法沉稳,时缓时快,“阔步仰首”催促衙役赶路,时不时“手位紧握”等情绪性动作、姿态表述了他即将赴任的期盼心里与激动心情,同时又包含着是否能做到为官一地、造福一方的忐忑情怀,以及成功的坚定信念。演员一系列的表演动作是根据仫佬族“依饭”文化和地方特色小戏创编的仫佬剧表演的特定手位与罡步身段组合,结合唱词、对白来描叙于成龙。第二场“笛诉”中,知府大人以权压迫,以利益收买,知府唱到:“仕途风云浑不定,凡事三思方可行,却莫标新又立异,独善其身是真经。”只见于成龙退后一步,转身,这时运用的是组合罡步“左一步,右两步”“搓掌踱步”,然后突然转身正面知府,纹丝不动。于成龙唱到:“十年寒窗读孔圣,初仕当官鬓已斑,治罗城尚无头绪,请大人指教扶搀,皇恩如山社稷重,不思报效枉为官,平生求索思建树,抱印混日我不甘!”“搓掌踱步”等手位罡步,暗示脑子在紧张地思考,左思右想,转身不动说明有了决定。这些动作使观众很容易通过演员的身段表演看明白人物的内心波动,认识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表现出于成龙廉洁清正、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人物形象。

(二)刻画人物心理,情感表露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不等同于生活,艺术要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想象、改造,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仫佬剧中有一些身段表演动作不以现实生活形态为具体表现,而是通过演员夸张、抒情的面部表情以及眼神、手势、体态等组合样式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变化。如《玉笛情缘》中,于成龙在关帝庙抚笛沉思,面部表情惆怅,眼神迷茫,睹物思人,怀念往昔情义的心里情绪表露无遗。在刻画人物心理、表露情感上对角色性格特点与形象定位比较恰当,可以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信息。这些都是情绪动作或表情动作的技巧运用。

三、角色语言唱腔的定位

戏曲是以演员在舞台的表演为中心的艺术,戏剧演员是否具备准确的舞台节奏感对整个戏曲表演是否能感动观众是一个关键。什么是戏曲舞台节奏,戏曲舞台节奏指的是剧本情节发展过程中表现紧张、松弛、躁动、宁静的节奏变化,任何戏曲虚拟动作、程式化动作都在一定的节奏里才显得活跃、显得真实。就如《玉笛情缘》开场戏中,于成龙初仕罗城登台,完全跟着曲牌子的节奏,交错仫佬身段罡步亮相,如果是不踩着节奏的点,只是一转身径直地上台,表演就没有了准确性,更谈不上塑造人物形象。什么样的节奏规定什么样的角色上场,在节奏里通过身段的演绎来介绍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一)语言对白

语言对白在戏曲舞台表演中地位很重要,是表演角色心理活动对外表现的形式之一。仫佬剧脱胎于地方小戏和“依饭”傩戏,具有浓烈的仫佬族生活气息,仫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却没有本民族文字,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发声方式,在仫佬剧舞台表演中常常使用本土语言作为对白台词,比如在称呼上称父亲为“簿”,母亲为“腻”,兄为“外”,弟为“侬”,牛为“顿”,马为“骂”,走为“摆”,孵蛋的母鸡称为“赖抱鸡”。

在仫佬剧《鸡生鸭熟》中就使用了不少本土语言的对白。如村长:“妮弟!妮弟!娃仔他腻!不在家”。村长:“乱讲!你怕是麻雀鸟嘛,我收在篷对(口袋)里头”。大妈:“那你吃马屎作癫”。语调节奏欢快诙谐,具有本土气息,贴近生活让观众容易接受。仫佬剧《潘曼小传》“我买哎哟”剧情中,古精怪:“潘曼,你尝到我的酒味了吧?”潘曼(装酒醉):“好酒!有这三杯下肚,我包你马上就得‘哎哟’”。节奏缓慢,声调拖节拍,带有自吹自擂的神态,麻痹对方。古精怪:“嗳,别急,别急!让你这样出去买‘哎哟’我怎么放心啊!先坐坐”。古精怪先前語气强硬,带着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藐视,而后语速减慢,语调降低,前后语言节奏的起伏反映了古精怪心怀不轨,考虑怎么报官府抓潘曼领赏而左右思量的思想情绪。演员要深刻体会剧本中的内心独白和潜台词,才能扑捉到舞台角色的性格特征,感受舞台角色现实生活状态的内心情感。一个演员对角色形象表演越深刻,对语言对白的清晰、平和、委婉、欢快的节奏揣摩更准确,在戏曲舞台表达出的节奏就更加鲜明准确,才能表现出快慢适中的台词节奏,让舞台角色形象洋溢着生活气息,如此才能把角色“演活”而更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角色唱腔

音乐唱腔是戏曲表演中缺一不可的环节,音乐唱腔节奏决定了舞台人物的形象,在仫佬剧中音乐唱腔节奏亦是如此。众所周知音乐起源于劳动,产生于日常劳动生活,仫佬族音乐也是在仫佬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方式中即兴创作而出,如唱劳作的“劳动歌”、唱历史事件的“古条歌”、走坡社交的“走坡歌”、结婚唱的“婚嫁歌”、给老人祝寿的“祝寿歌”、双方或多方相互辩驳竞技的“口风歌”等,都是仫佬人即兴编唱的。仫佬剧中运用得最多的唱腔方式就是“口风歌”,“口风歌”没有固定唱词,歌唱内容广泛,根据对方歌唱内容辩驳随编随唱。根据唱词内容又分为正口风、烂口风、古今口风三种风格。正口风唱词:“妹俩唱歌实在好,声音好比凤凰啼,正比梨花,武艺高强无敌手,丁山拜请,得妹同我去西征”。烂口风唱词:“妹讲当众来做唱,九句歌支都有知,今铺遇着个班哥,哥回要妹定背时(倒霉的意思),妹有知,当众在恒,都挨人家刷面皮,翻倒妹,快来拜哥做老师”。古今口风歌唱词:“三国英雄几多个,就算孔明计谋高,云长走打五关过,不怕蔡阳铁皮包,大话不用你来讲,遇着兄今你定难,你该得知云长手,单抢独马过五关”。

仫佬剧音乐唱腔在创作上也继承了仫佬族音乐文化特点的手法,通过比喻、反语、借代、夸张、反问、对比等手法,运用群众所熟悉的方言俚语塑造人物形象。如《潘曼小传》剧情中唱腔,潘曼杀了吃百姓秧苗的官府宝马,与张知府对峙,潘曼唱:你把仫佬人的田劃为官田,你把仫佬人的钱装进腰间,免得仫佬人遭劫受抢,你说你“青天”不“青天”?官马年年吃民秧,逼民向马放一枪,让乡民同享马肉餐,我说你为民“造福”当不当。就采用了反语手法。在戏奸商山蚂蟥剧幕中用无底油筒买油,潘曼唱:竹筒装油是哑谜,任他大提是小提,只要提提装进筒,气他不死也要脱层皮。用的是比喻手法,潘曼把篓里的蛋捡在圆凳上,山蚂蟥怕蛋跌下忙用手围住。 山蚂蟥唱:来啰,来啰!二人合唱:个个鲜又匀。潘曼唱:这个小。山蚂蟥唱:不算小。潘曼唱:这个长。山蚂蟥唱:真漂亮。潘曼唱:论选鲜蛋我内行!山蚂蟥唱:内行,内行!不但用了对比的手法,还结合了仫佬族传统民歌无伴奏同声二部男女两两对唱形式。同时也通过这种具有浓郁仫佬族元素风格的唱腔方式侧面塑造出潘曼机智勇敢、侠心义胆、性格诙谐,专门为仫佬族劳苦大众不受欺压剥削敢于同官家、财主恶霸、奸商斗智斗勇的仫佬族人物形象。

四、结语

仫佬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扎根于仫佬民族的土壤里,吸取仫佬族音乐文化和生活元素,在艺术展演上“要程式,但不要程式化,要规范,但不要规范化。”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物形象是否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戏曲身法、舞台节奏是刻画人物和表现人物个性的基础,唱腔的定位也体现了民族地域性,为了能刻画出一个个鲜活而极具个性的舞台艺术形象,多视角地展现仫佬族古老神奇的民族生活和音乐文化,人物的塑造是戏之根本。

参考文献:

[1]李伟.戏曲考论[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2]叶长海.中国戏剧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强,柯琳.民族戏剧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4]唐代俊.仫佬族音乐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5.

[5]崔志杰.戏剧舞台表演中对节奏的巧妙把握[J].大舞台,2013.

作者简介:李可燕,仫佬族,河池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作者:李可燕

第4篇:辛弃疾的人物分析

(一)辛弃疾词作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如何?

答:辛弃疾词在宋词中是一座艺术高峰,对同期和后世的词人影响很大。他继承发展了豪放词风,在他的影响下产生了稼轩词派。辛派词人除了比辛弃疾年长的张孝祥、陆游之外,还有“三刘一陈”即:刘过、刘克庄、刘辰翁和陈亮。

辛词最大的功绩是打破诗词疆界,词与诗合流。认为豪放词源自“荆公、东坡,至稼轩而大成”。爱国词派(辛派词)的兴盛也显然与南宋爱国诗派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陆游既是爱国诗人,又是爱国词人。词与诗之间无不可逾越的界限。辛词的传播与接受史自宋以来都未曾中断,只是随时代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而已。词评家周济曾说:“吾五十年来服膺白石,而以稼轩为外道,由今思之,可谓瞽人扪鑼也。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辛弃疾词的光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的地位是不朽的。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词内容广阔,思想深刻,感情浓厚,气势豪迈。由于所处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及本人的壮志难酬境遇,他的作品既有壮怀激烈的一面,也有抑郁悲愤的一面。辛弃疾作品在宋词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处于国难当头的新世纪的年轻人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影响,辛弃疾词所表现的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继承的珍贵遗产。

(二)爱国主义词作在辛词创作中的地位怎样?

答:辛弃疾的词相比于其他文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读其词总是能清晰的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置身于笔墨中无时无刻给人带来的凛然正气和磅礴气势。他用毕其一生的词创作来宣泄自己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山河的悲愤与失意,因此在他的词中往往是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而这些英雄形象因其自身的坎坷遭遇而带有一种深沉的悲慨之心。而他以爱国情怀为创作理念的精神也不禁让人深深的佩服和敬仰!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带入词作的词人。他一生所创作的600多首诗词中,爱国词的比重最大。是辛词中最大的成就。

坚持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思想的主导倾向。 辛弃疾的爱国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现实基础,一方面他从小就受到祖父辛赞忠君爱国、抗金恢复的教育,继承了屈原、李白、杜甫等关注祖国命运的爱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同时他的爱国思想又建立在对抗金形势的清醒认识和估计上。辛弃疾的爱国思想与他关切民生、民力的民本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于民心”(《美芹十论》),抗金御敌必须得民心,惜民力。

抒写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显示词人的英雄本色,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是辛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色。这一特色,首先就反映在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形象、自我经历、自我感触的作品中

辛弃疾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不懈的斗争,他的文学创作也密切地联系着他的事业和理想。,将抗战救国作为词的重要主题,用词反映了时代精神、人民情绪,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由此可见,爱国主义词作在辛弃疾的词作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辛词的灵魂。

第5篇:历史文学人物分享-辛弃疾

“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看我把栏杆拍遍

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题记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牛人,但在两宋交替之际,他们的出现显得有些密集。

公元1140年,爷爷辈的苏东坡已逝去40年,李清照阿姨正在杭州苦熬晚年,粉丝们还在朋友圈争论——苏东坡、李清照、柳永,到底谁是第一词人。 此时,又一位巨星划破天际,降临齐鲁。 和苏东坡、李清照一样,他将会是个大词人。

不一样的是,涉世之初,他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他热血、暖心,堪称“大宋第一 古惑仔”。 他的名字叫辛弃疾。

1 惨淡月光下,一个少年,正在追一个和尚。 少年不是在追求和尚的感情,是在追他的命。 一追就是两天整。

那是公元1162年,济南郊区。

两个人的坐骑,都累吐了,第三天,终于追上了。

要问少年为什么追和尚那么凶,因为那个叫义端的和尚偷了一样东西,那东西非同小可,是抗金义军的印信。

义端准备拿去献给他的金主,而这个少年正是当时保管印信的辛弃疾。 竟然敢偷印信,我追,我追,我追追追。

眼见已无路可逃,义端回头,提刀欲作最后的挣扎。 少年一个侧翻,剑光同时闪过,和尚人头落地。 果然是一个冷血剑客,快得匪夷所思。

少年叹息了一下,擦干净剑上的血,在义军微信群“爱金条,恨金狗”里发了二个字:搞定。 这个时候,他还没有过21岁生日。

他是一个年轻的带头大哥,几个月前,他带着2000个兄弟投奔老乡、义军领袖耿京。 最初吸引老耿的,是辛弃疾的文学才华,于是任命他为机要秘书(掌书记,从八品)。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乡早被金国占领,是敌占区。 尽管宋廷孱弱无能,人民却英勇不屈。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终结南宋的小命。 乌泱乌泱的金兵,就象一支北方射来的毒箭(以黄河为弦),直插南方。 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越是往南,金对宋的攻击力越弱。

后方沦陷区经常起火——宋人又不堪压榨,奋起造反者,这里一群,那里一堆。

血气方刚的辛弃疾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小他苦练剑术,熟读兵书,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日后这是个优秀军人。 ……

当义端的头颅被扔到耿京面前的时候,义军的阵营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 “带我装逼带我飞”,一些娃娃兵狂喊。 “年轻的老司机,”耿京的评价,言简意赅。 一个古惑仔,就应该热血澎湃。

2 辛弃疾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但关键时刻冷静果断。

几乎在义端事件发生的同时,金人内部矛盾爆发,一把手完颜亮在前线被部下干掉,金军开始向北撤退。

辛弃疾很有政治远见,一次喝酒撸串,他向耿京建议,主动与临安当局联系,利用这个机会光复中原。

“此主意甚好,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耿京端起酒杯说。 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小老乡了。

事不宜迟,辛弃疾和战友贾瑞立即收拾行李,火速赶往南宋都城临安。 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在回程的时候,义军队伍里出了大事——耿京在海州(今连云港)被叛将张安国杀害。 革命总是很复杂危险,有起义的人,必有不义之人。

一代叛徒张安国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金国退却,只是暂时的,而征服南宋,却是永久的。 他还认为,大哥,就是用来出卖的。

于是他跟几个同伙,趁耿京在大帐睡觉的时候,将其乱刀砍死(三国名将张飞也是这么惨死的),一时义军内部人心涣散。

由于情况不明,很多人认为,辛弃疾应该先躲起来,然后再图大事。 但辛弃疾满肚子气,欲除张贼而后快。他质问道: “躲起来,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我们现在就去干掉那个叛徒!”

就这样,他率领50名骑兵夜袭金营,于数万敌人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千里,将其押解到临安正法。

这样的英勇和果断,在历史上也只有关羽、赵云等名将做得到。 怎么样,我辛弃疾,照样可以做到!

那段痛快杀敌的时光,是辛弃疾一生回忆的重点。

后来他在《鹧鸪天》中写道, “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 。

每次读之,凛然杀气,喷薄欲出。

800多年后,我要再为他打一次call,厉害了word哥! 一个古惑仔,就应该有万千气概。

3 对于辛弃疾的出现,宋高宗赵构却并未表现出惊喜,甚至还有些担忧。

他任命这个年轻人为江阴签判,这个职位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的秘书。 从此辛弃疾成了南宋的一名公务员,文职的。

他觉得自己终于能报效国家,抵御外敌,开始五加

二、白加黑地干活,可是他错了。 23岁,那是他噩梦的开始。

南宋官场是一个只懂享乐、不思进取的大染缸,上上下下讨厌暴力,流行不抵抗主义。 有理想有抱负的干部根本没有出路,主战派更要靠边站。

他似乎遇到了假朝廷,从1181年到1207年,他被开玩笑一般、频繁调任多达37次。 在福建、浙江、江苏等一些地方的为官生涯,往往时间不长就以罢官收场。 总之,朝廷怕他,烦他,不想让他好好工作。

幸亏还有很多人跟他志同道合,担忧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希望拯救世道人心。

公元1175年六月,首届中国哲学高峰论坛在江西上饶铅山县的鹅湖寺隆重举行(史称“鹅湖之会”),参会人员都是大咖,除理学大师朱熹之外,还有著名学者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

论坛结束后,鹅湖寺一带马上成了大宋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鹅湖寺的 鹅 ”长期霸占旅游文化类公号第一名,发表的文章,篇篇都是百万加。

辛弃疾常常一个人骑马去寻古觅幽,一呆就是好几天。

1188年秋天,辛弃疾的好朋友陈亮建了一个名为“统一大业”的微信群,成员除了辛、陈,还有朱熹。 他们约好当年冬天一聚。 但这种会面总是不容易的。

据历史记载,那天冬天特别寒冷,很多人都冻成了狗。辛弃疾身染恶疾,无法下床,而朱熹也因档期排不开,未能前来赴会。

“阿疾,我还是会来的,”陈亮在群里发言说。 那个傍晚,雪后,残阳。

辛弃疾在瓢泉扶栏远眺,一眼看见驿道上骑着大红马飞奔而来的陈亮,顿时虎躯一震。 两人久别重逢,感慨万千,开始在村前石桥上对酌。 想到山河破碎和当下绵软的朝政, 他们内心几乎崩溃 。

回到书房,他马上写了一首新词:《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没人理解他的苦闷,一次酒后,他曾路过一片松林,觉得松树在故意阻挡他抗金,于是拨剑便砍。 一个古惑仔,他的雄心永远都在。 4 淳熙八年(公元1182年), 一股邪恶的风暴朝前战斗英雄辛弃疾刮来。

那年冬天,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浙西提刑,还没走马上任,就遭到监察御史王蔺的弹劾。 王蔺控告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意思是他的军人作风太粗鲁,用钱不节俭,杀人很随意,这样的人,怎么能用?

朝廷果然明察秋毫,马上更改任命——辛弃疾被撤销一切职务。

虽然为官断断续续,但那些年,辛弃疾一直在坚持他的执政理念:对属下严苛,对百姓宽厚。 他对百姓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觉得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应该努力让群众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由于他的武将经历,朝廷曾派他平定南方的茶商叛乱,平叛结束后,他连夜给宋孝宗写了一封信。 他控诉说,“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而又盗贼以剽杀攘夺害之。不去为盗,将安之呼?”

这段话的大意是,基层老百姓饱受压榨,不当盗贼,他们又怎么能活得下去呢?

他向朝廷建议:严格管束各级领导干部,给老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间,让他们生活得有尊严。 他对手下的官吏非常严格,动辄追究法律责任。( 历威严,轻以文法绳下,官吏惴栗) 相比之下,他对百姓极尽仁厚关怀。

在福建做提点刑狱时,辛弃疾给犯人判罪,第一原则就是“宽厚”,这在福建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比居外台,谳议从厚,闽人户知之)。

有一次他还亲自复审某县60多名囚犯,释放了其中50多人。 南宋官场一向崇尚庸碌保守,辛弃疾的作派与体制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然而,有什么不可以?

一个古惑仔,就应该对百姓有炽热的爱。

5 南归之后,辛弃疾再也没有机会奔赴彊场,为国尽忠。 既然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他被迫将手中的利剑换成了软笔。 英雄情结一直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让他不能自己。

不管在何处为官,他都不停地给朝廷上书,在各种微信群唠叨收复中原那些事儿。

他也一直在准备上前线,在当湖南安抚使的时候,尽管这个职务跟军队一点沾不上边,他还是创办了2500人的“飞虎军”,当他披上铠甲,似乎又回到了热血的少年时代。 事实上,随着光阴飞逝,他已不再年轻,白发众生。 无奈郁闷之时,他开始写词。

宋朝已经有了苏轼、柳永、李清照这三位巨咖,写词,纯属自寻死路。 可是,勇武的辛弃疾,硬是在无路之处,砸开一条大道。 就如后人对他的评价,“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他自由挥洒,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

写壮志豪情,他有《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诉报国无路,他有《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记乡村情趣,他有《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玩婉约沉郁,他有《青玉案》,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总之,他一言不合就开写。

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写恋人,写田园,写民俗,写读书……只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它如初恋。 不管他手中拿的是剑还是笔,他永远在作战。 一个古惑仔,就该永不言败。

第6篇:2、(教师)诗歌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及考查类型

2、掌握答题方法

考纲解读: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高考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三方面命题。以主观问答题为主。 学习过程: 形象:

1、定义:诗歌中所展示的生活图景

2、分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3、考查类型: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

征。

4、要求: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5、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

① 细节刻画

②烘托渲染

③对比衬托

④比兴手法 考查角度:

一、分析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二、分析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三、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考点透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以分为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3.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方法指导

鉴赏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1、含义:歌中的人物形象,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杜甫的《月夜》通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等句子,塑造了一个身处乱世、思念家人、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考查角度: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分析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方法指导:

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方式的方式展现,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所以写人物的性格、思想、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住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或人物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王维《观猎》:

观 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3)积累一些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术语,如“儿女情长”式、“田园山水”式、“豪放洒脱”式、“忧国忧民”式、“怀才不遇”式、“离愁别绪”式、“边塞征战”式,等等。

2、总结 :鉴赏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这一步也可能放在最后作为总括。)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

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 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3、评分标准(6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三、答题示例:

1、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提供以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评判得分

(A)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4分)

(B)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分)

(C)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3分) 误例:

(D)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E)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2、典例分析(2013辽宁)

竹轩诗兴

(作者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清正廉洁。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①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② (分析) ③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4、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②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冷,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后两句写将军士部署战斗、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③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6、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①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②女孩子问男孩子:“你家住哪里?”还没有等人家回答,自己就先报上家门“我家住横塘。”接着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解释:“我之所以问你家住哪里,是想着我们可能是同乡。”③本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率真可爱的女孩子。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②③上阙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8、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参考答案】①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②③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注】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

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

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

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

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第7篇: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原名鲁达,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梁山泊,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傅雷家书》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做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优美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萧邦的赏析。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傅雷的悲壮弃世,不但是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荒谬绝伦的"文化大革命"的最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尊严。他为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无私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聪,1934年出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9年起为了艺术叛国出走,曾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钢琴是傅聪的终身“情人”;音乐,是他灵魂的避难所。早年傅聪前往波兰学习时,父亲傅雷临别赠言说:“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50年后,傅聪正朝着父亲的意愿走来。在他的身上,有着中国文人的傲骨和音乐家的悲情。傅聪在国际乐坛受尊敬的程度,远远胜于其他的大师。他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是个严谨并且热爱音乐的人。

《培根随笔》

培根在《论友谊》中写到:“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简爱》

简爱生活在一个自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还要受表兄妹的欺辱.舅妈不加掩饰的鄙视.到了寄宿学校,还要爱老师不公正的待遇.正是这一切,让简爱炼就了,坚强不屈的自信的精神,使

得罗彻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一位可以和自己精神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可是在结婚地那一天,却得知罗彻斯特另有一位患精神病的夫人还生活在同一座楼上顶层.,她觉得她必须得离开。这也是简爱所告诉罗彻斯特她必须离开他的理由。简爱还作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个有着非常力量的爱情的包围下,还有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已个人的尊严。

罗彻斯特先生由于遭遇过种种不幸让她富有智慧,固执、冷漠下是善良,就像冰雪覆盖着的火山。他是简的主人,对她说话有时会傲慢无礼,但并不漂亮的简的那种不卑不亢、争取平等的精神及聪睿的头脑将他彻底征服。当简深深的爱上他,却又处在误会中,故事起了小小的高潮,简用理智压制着冲动的情感,心情复杂的说出了最能突出她性格的话.《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愿意将自己所了解的先进的思想知识和他人一起分享,愿意帮助朋友。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对于面前的困难不退缩、勇敢面对,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姑息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也是敬重高尚的、知识丰富的学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佛利姆奈浦是利立浦特国王的一个宠臣,对于国王他一味阿谀奉承,为了讨好国王,他会想方设法让其开心,甚至愿意做出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行为来得到国王的欢心。反过来对人民却颐指气使,看不起平民,认为他们比自己低级。佛利姆奈浦拥有才能和本领,但却不将此运用到正途上、为百姓做好事。他心眼狭小,忌妒心强,痛恨比自己有能耐的人,喜欢暗地里给人打小报告、污蔑他人。狠得下心,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机会进行打击报复,不给对手留下丝毫的余地。在格列佛看来,他有阴暗乖僻的本性,狡猾奸诈,口蜜腹剑,并且多疑,猜忌心强,甚至会无端地怀疑自己的至亲和至爱,是一个受人鄙视的人。

第8篇:人物形象描写

人物描写

一、人物描写——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1.外貌描写 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外貌描写,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外貌描写应注意:

一、写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二、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1)切忌“脸谱化”.社会是复杂纷繁的,生活中的人物肖像是多彩多姿的。

(2)切忌“平板化” 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描绘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外貌特征,或突出重点,或以点带面。

(3)切忌“表面化” 外貌描写只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方是目的。 外貌描写技巧:

1、简笔勾勒特征;

2、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①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孙犁《芦花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③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掏了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④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睛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我的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她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⑤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作文训练:老乞丐

2、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语言描写主要表现为对话描写。

• 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语言描写应注意:

• 其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

• 其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 其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

• 其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①《社戏》中“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说。

“且慢,让我来看看吧。``````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个淳朴无私、善良厚道的阿发展现在我们面前。

②面对空空的织布机,上至皇上,下至大臣、随员,本来什么都看不见,却都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 :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这群人个个虚伪。

③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有一次向他岳父借乡试盘费,胡屠户不但不借,还将范进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范进中举后,同是这个胡屠户,却换了一副嘴脸:“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两处谈话,反差极大,活画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前倨后恭的丑恶面目。

作文训练:通过一段人物对话,突出他的身份、性格。

3、动作描写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动作描写三原则:

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

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

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动作描写应注意:

无论描写何种动作,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动作描写切忌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为描写而描写。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杂乱无章,动作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还要防止动作相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 动作描写贵在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而肖像、表情等描写则主要是描绘人物的静态。

①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葛朗台快要死了)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②“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 、“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 ③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作文训练:环卫工(突出他认真、负责) 4.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如果说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那么,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心理刻画时,要注意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一闪即逝的心灵波动。在描述心理变化轨迹时,要做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心理描写的表现形式:

1、 内心独白。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2、 动作暗示。 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3、 景物烘托。 即绘景而显情。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

4、 心理概述。 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①陈奂生走在回家路上快到家时突然想到住招待所花掉的五元钱不好向老婆交代,“怎么说呢?就说输掉了;不对,自己从不赌。就说吃掉了;不对,自己从不死吃。就说被扒掉了;不对,自己不当心,照样挨骂。就说做好事救济了别人;不对,自己都要别人救济。就说送给一个大姑娘了;不对,老婆要犯疑„„”这段心理独白真实形象的写出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不知觉的情况下享受了一次高消费后,他那种矛盾和痛苦。他已经痛心疾首过一次了,不想回家再受老婆的唠叨,一路左思右想该怎么和老婆周旋,从中我们是不是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农民的本分和淳朴?

②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可讲的!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老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只要一提到吴书记,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透过这段对陈奂生的心理分析,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阿Q,那种自我安慰的自欺心理和鲁讯笔下的小人物何其相似。

③阿q避讳他的癞疮疤,常被闲人戏耍,闲人不但故意犯讳,还揪住他的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阿q实际上失败了,他又不愿意接受,于是他“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于阿q的脑海之中,当上老子也就找到了低自己一等的对象,阿q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作文训练:“偷钱”之后(我家经济拮据,父母挣钱不容易,我偷钱为我们小组买道具,因为我们将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父母很生气,我该怎么面对?)

二、 人物描写的技巧——侧面描写

1、 述说型: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话语对所描写的任务进行介绍、评论;

2、映衬型: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映照、烘托所有描写的人物,还表现了自己,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3、衬托型:以人衬人;以景衬人; a,正衬;b,反衬;

4、 铺垫型;渲染、蓄势、铺平、垫高,使人未出场先声夺人,出场时站在很高的起点上,悬念强烈,效果好。

第9篇: [教学反思——抓住人物特点 感受人物形象]

抓住人物特点 感受人物形象

——执教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原创/仇立运

感受人物形象" title="教学反思抓住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

第五单元是由《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4篇课文组成,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教学反思——抓住人物特点 感受人物形象。这4篇课文分别有《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相应的故事改变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同时,重点把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指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

一、《将相和》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蔺相如和廉颇。

我在教学此文时,引导学生弄清“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知“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感受“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在读、议、辩的过程中,感受到蔺相如是一位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而“廉颇”虽用墨不多,但其特点也极为鲜明,他威震朝野、耿直畅快、勇于语改过。

二、《草船借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诸葛亮和周瑜。

学习《草船借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由粗到精,先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再感受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作者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知天时、懂地理、识人心、考虑周全,安排巧妙。透过这些,引导学生感受到诸葛亮虽知周瑜陷害,却将计就计,与其斗智,其“借”箭的过程,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刘备的谋士,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而周瑜同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他妒贤忌能、心胸狭窄。

三、《景阳冈》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武松。

“武松”可谓妇孺皆知的打虎英雄,学生虽然有着学习兴趣,但是要如何准确把握武松的人物特点,感受其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正是基于这些,引导学生朗读再朗读,想象再想象,交流再交流,抓住武松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其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抓住人物特点 感受人物形象》。当然,作为“店家语言”和“老虎的凶猛”虽不是重点,却也极其精彩,更好地衬托出武松的无畏之性格特点。

四、《猴王出世》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猴王。 “孙悟空”是孩子们喜欢的神话形象,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形象,学生愿意读、乐意学。由于课文是古代白话文,不少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为此,要感受“石猴”这一形象,就必须先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进而引导学生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这些问题去读去议,让学生感知其“野性、机灵、顽皮”的动物特点的同时,感受其“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人物思想,从而领悟到其“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总之,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而且能激发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达到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我的更多文章:

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测试分析(2016-04-30 16:17:11)教学反思——重视学生实际强化方法引导(2016-04-29 09:52:04)教学反思——优化教学策略有效达成目标(2016-04-16 09:00:03)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下册册第三单元质量测试分析(2016-04-13 16:07:16)教学反思——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单元主题(2016-04-02 16:31:20)教学反思——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016-03-29 21:16:49)教学反思——善用教学技巧改进课堂教学(2016-03-25 18:01:56)教学反思——大胆想象寻根究底(2016-03-21 21:20:52)教学反思——汲取经验促进提升(2016-03-18 14:43:37)教学反思——童年·童真·童趣(2016-03-14 17:34:03)

上一篇:12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下一篇:你是我的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