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2022-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探讨

摘 要:经历由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后,阐述了在教学探索中形成的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六个条目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设计;基本模式

1 研究背景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老师关注的问题。物理概念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而学生形成、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又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既要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又要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当前中学物理核心概念的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给出定义,解释说明,适用条件,例题分析”,把核心概念的产生过程忽视了。这种只注重表面,忽视对核心概念本质理解的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会由于没有学生思维的参与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建构。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既能反映物理内涵和外延,又符合学生物理认知规律的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2 研究过程

经历由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笔者在教学探索中形成了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由六个条目组成,具体含义表述如下:

(1) 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简要说明“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容解析:揭示内涵的同时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对概念在中学物理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做出明确的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2) 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动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 “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一般来说,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物理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物理规律。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

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的构建可以通过物理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物理思维过程的融合来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在每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物理思想方法做出明确表述。

(6)目标检测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以一定的习题、练习题进行检测。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每一道习题或练习题都要写明设计目的,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的本质就是教学任务分析,要解决的是“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后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要做好的工作。

3 理性思考

中学物理概念的获得有两种基本模式:中学物理核心概念形成的模式与中学物理核心概念的同化模式。

(1)中学物理核心概念形成的模式

中学物理核心概念形成是学习者对客观事物的反复感知,并通过分析、类比、抽象、概括出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核心概念的模式。

4 实践操作

根据中学物理核心概念学习原理,提出以下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心理模式,框图如下(图1):

下面是中学物理核心概念“加速度”概念形成模式的教学设计案例(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I》)。

(1)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概念课,重点讲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这一节是高一物理教材中学生们感到较难理解的部分。本文中“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学好“加速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根据以上课文特点,确定本教学设计试图从已有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与综合等科学方法的渗透,把“加速度”概念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进行充分地“稀释还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2)目标和目标解析

①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式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②通过教材中“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定义,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究、讨论推理获取知识,深刻领会并掌握概念。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通过分析“思考与讨论”栏目来理解速度变化量的概念,从而引入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生活实践中隐含着物理概念,通过实际事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速度类比加速度的概念,由比值定义建立“加速度”的概念并理解“加速度”。

通过自主活动比较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三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一些物体加速度的数量级,使“加速度”的概念更具体化。通过讨论辨析,认识“加速度”的方向,让学生逐渐认识和理解加速度的内涵,从而突破难点。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加速度”概念意义建构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两个实例的主动探索,形成对“加速度”概念的主动建构;二是通过思维构造把加速度概念用物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加以描述。这需要以下两方面条件的支持才能较好的完成。

学生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有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对矢量还不够熟悉,不习惯从方向上描述运动;二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获得与加速度相对应的体验,不能很好地理解速度变化。同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需要教师创设恰当的情景,适时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对“加速度”的概念进行建构。

(5)教学过程设计(略)

(6)目标检测设计(略)

5 教学反思

中学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构建起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引领下,获取新的物理核心概念。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姚维贵.注重科学方法渗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变化快慢 加速度”教学设计 [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4):10.

(栏目编辑 邓 磊)

作者:俞传辉

第2篇: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的基本原理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以大规模微型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为核心技术的新兴微电子技术,在很多的应用领域中都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尽管机电一体化在机械设计生产领域中获得了普遍的运用,不过还必须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其技术手段加以优化、改进,这不但能够实现机械设计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提升机械设计生产企业的效益。

關键词:机械一体化化;概念设计;基本原理

Key words: mechanical integration;conceptual design;basic principles

0 引言

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促进着机械一体化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又有赖于电子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所以,机电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科学技术的提升来说,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我们更需要关注在机械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因为唯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以推动中国电子科技的更深入发展,从而带动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1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

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系统设计中不可分割的关键一步,概念设计阶段是产品设计中如何进行创新的关键所在。而概念设计阶段这一过程作为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极为繁琐的重要过程,作为从无到有,由0~1的具象化过程,可以说一个产品设计的整个系统设计品质都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唯有以完善的概念设计阶段为基础,才能获得优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在过去的历史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曾经形成过很多优秀的设计理论,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的创造性设计,但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出现,知识大爆发导致了这些多数集中于机械方面,或者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可以简单进行结合的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早已不再适合于现代的机电一体化的工程设计了。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图形学,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敏捷设计等方面的新科技的进展,机电一体化这一科学技术的产品概念设计,已经有了全新的研发方向。

概念设计这一理论,也就是要按照市场生产中各个阶段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基本设计,进而将功能加以划分,从而完成产品所有子功能的结构合理设计,进而求解实现在产品基础上的功能结构的设计要求的工作原理,再设想能够达到这一工作原理的功能构件的载体方法,从而实现系统化的产品设计工作。这就是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以及广义执行机构的特点,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的基本概念研究。而概念设计阶段也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依次是功能的设计,工作原理的设计,方法的设计以及功能结构的初步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基础设计就是按照市场的实际需要构想产品设计理论,对产品设计的总体架构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设计则属于后期工作,对逻辑的思考方面要求也比较高,但是随着电脑AI科技的发达,也可能会有计算机辅助工作来减轻负担。

2 机电一体化中的整体设计原则

2.1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是否具有较高的精准度

在进行机电一体化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计算机的计算模式和设计模式。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设置相比运用人工有着更大的精准度,所以在进行相关产业制造的过程中,就可以极大程度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技术来达到最好的操作效果。同时计算机的设计度也比较精准,就需要有更加精准的运行系统来配合其运作,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如果整体机械系统中的精准度并不高,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所制造出来的产品很容易不合格。所以机械系统中的精准程度能够极大程度影响到机械产品的合格程度,也是对机械产品划分的检验标准,产品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差距越小,就说明机电一体化水平的设计精准度越高。因为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所以我国极大多数情况下,各类机械产品的精准度都是比较高的。

2.2 机电一体化设计中要注意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在机械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计算机的自动设计,能够使机械系统及时的应对各种突然发生的情况,并根据该突发问题有良好的反应能力。机械系统中各个系统之间都是相互独立运行的,当其中有任何一个系统发生了变化不会对其他系统产生任何影响,其他系统依然能够很好的运行。如果要临时对所要求的信息进行操作改变,那么也不会对系统有很大影响,机械系统能够根据改变的信息做出良好的操作反应,在接受到新的信息指令的同时继续新的工作,可以极大程度上节省工作的时间,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2.3 机电一体化设计中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整体机械系统所存在的分支较多,对稳定性的要求较高。拥有良好的稳定性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机械系统的连续性运行。同时,机械系统的稳定性能越高,其所使用的时间就越长,一旦系统的使用时间延长了,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使用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率,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好了,那么就能制造出优秀的机械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想最大程度上保证机械系统的稳定程度,就要严格减少机械的震动程度,使机械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所以严格的对机械零件进行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规格较大的机械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程度较高,摩擦的程度也较高,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制造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将机械零件规格进行小化处理。

3 机电一体化系统原理设计

3.1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组成

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且自身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装置、电子要素,共同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而对产品设计环节各类功能要求负责。德国Rolf Iserrmann将机电一体化功能模块拆解为五个功能模块,即主要部分、动力、计算测量、控制、构造。各自功能模块决定不同作用。主要部分是系统必需功能,对例如物质转换、能量输送等内容负责;动力模块对系统运行所需动力提供充足动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计算测量模块负责对维持系统运作的各类信息收集,并将其传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计算模块收集并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对系统进行整体控制;构造模块则是对系统整体构造负责,隶属于系统框架一类内容。

3.2 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各部分功能模块,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都不相同,但是其组成要素却主要由传感器、动力系统、驱动部分、信息控制与处理环节、执行模块几部分构成,具有一定体系。如果将机电一体化系统比作人体系統,可以简单看作传感器是人体五官,负责对系统运行与周边信息进行收集;动力系统可以看作人体内脏,是为系统运转提供最基础内容的部分;驱动部分则是人体的肌肉、肌腱等部分,是带动系统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控制与处理环节可以看作人体大脑部分,是对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执行模块下命令,驱动系统运转的重要内容;而执行模块可以看作人体四肢部分,接收信息控制与处理环节信息数据后,让系统动起来的部分。

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一种新认识

经过对众多机电一体化系统案例的剖析后,从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需要入手,本文提出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从更广义的功能原理入手,来加以界定。对此,本文产生了以下的一些新认识:

①机械一体化化控制系统,是由电脑实现数据处理与控制的现代机械系统,它的终极目的是完成机械运动和动作。②从实现工艺的动态过程这一总体功能特点来看,工业机械一体化化控制系统又可以区分为:广义的执行机构子系统、传感检测子系统、数据处理和控制子系统,它分别实现了机械运动与动作、信号监测、数据处理和监控。③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子系统,有它的共同特点,它是将驱动部件与执行机构件(或执行机构)一体化的广义执行机构。这个机构的最大特色,就是可控性。

以上三点的新认识,使人们更有可能通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按功能特点加以分解,分别寻找相应的功能载体,并经过综合优化来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设计中的一些方法。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5.1 广义执行机构子系统

传统的传动与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均以由刚性物件所构成的形形色色机构组成来实现,它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可控性。广义的执行机构是把驱动部件和执行机构件(或执行机构)一体化,进行控制运动。所以广义的执行机构就是实现机械运动与动力转换和传递功能的功能载体,从实现功能角度来看它和传统的机械传动、机构没什么差别。

驱动元器件的类型很多,如电动机(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变频电机等等),以及液压、气动马达和动作缸、弹性元件、电磁铁结构、光能电机、形状记忆合金等。驱动部件的多样化,可使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得以更为高效工作。执行部件既可以为独立构件,也可能是传统机器中的输出部件。

驱动元器件和执行机构部件(或执行机构)的综合运用,使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更为高效地工作。如,步进电机就可以直接控制由执行机构部件完成控制的步进运动;再如,伺服电机与执行件整合能够实现控制的复杂多变的运动;还有,伺服电机与运行部分整合实现的各种控制运动,使得机构系统运动更具有柔性。

5.2 检测传感子系统

测量传感器,是进行物理量的测定与信息收集的重要功能载体。它是联系广义上执行子系统之间的中间纽带。我们可根据所测的物理量和所需要精度来加以选择。

5.3 信息处理及控制子系统

信息处理与控制子系统是由运动检测传感器提供的信号,并通过工艺动作流程和控制策略而实现对广义执行机构的控制。控制系统的进行也将按广义执行机构的运动学建模、动力学模拟来实现。它是由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具体实施的。信息处理和控制子系统设计是实现现代机械系统智能化、自動化的重要。只有将驱动部件和执行机构系统的模型设置好,信息处理设备和控制器系统的结构与设计也就相对简单了。

6 机电一体化技术原理分析

剖析机电一体化构成要点,可看出组成机电一体化最主要的五大核心技术,依次是:传感器、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系统驱动与精密控制。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关键部分,传感器科技在测控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对传感器的测量速率、精度和灵敏度等内容均提出了更高需求,这将影响传感器急需技术创新,从而对传感器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充足动能;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根据系统工作时数据信号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并将其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系统运作需求。在信息处理阶段,操作人员可以对预先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作业需求;自动控制则是将系统所需内容进行数据,对关键数值输入后,让系统按照预先设计进行速度、运行等内容调控,并且可以实现自我诊断、数据校正,以及定向内容搜索与情景再现等内容。使系统即使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正常生产运行,并且保证安全生产;系统驱动则是依靠例如电动、气动或者液压系统,直接影响系统运作。而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例如电动机、马达、活塞等装置需求量较大,设备精度要求高。在节能环保的背景下,系统驱动往往取代以往的化石能源燃烧方式,采用电能或者风能提供能源,进而减少环境污染;而精密控制系统是自工业化生产,直到目前为止,一直被社会、学术界研究的内容,具有完整体系与技术内容,对生产产品质量具有较强影响效果。精密控制系统要求系统各个环节衔接到位,系统运行稳定。

7 机电一体化设计要求与方法

机电一体化不同功能模块,其设计要求不同,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

主要部分要求系统误差小,保证系统作业安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周围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正常运行系统。基于绿色工程理念,也要求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数量要少。基于节能环保理念,要求能源转化效率要高;动力模块则要求输入功率小,而动力源尽可能选择内装,避免外装动力源因环境影响,对系统运行造成负面影响;控制模块要求对可控的I/O端口数量适合即可,不需要过多。除配备自动控制系统外,还要预留手动控制方法,避免因系统故障,自动运行出现意外,没有预备方案对系统进行处理;构造模块的几何尺寸要小,让系统整体占地面积与空间小,适宜搬运与组装,但是构造的强度要强,避免因搬運造成磕碰,影响系统正常使用。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产品设计时,根据性质区分设计,可将其区分为三种性质,即开发性、适用性和变异性。开发性产品设计主要特点是在当前没有任何设计参照样例时,即通过对已有产品开发新动能,以提高新特性的产品设计,可理解为“从无到有”的一种产品设计;而适应性设计则是在不改变对已有产品总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的部分内涵加以改变,亦即通过微电子技术手段对已有产品的设计全面替代,从而更适用于当前生产作业;而变异性设计主要是在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功能内容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对产品规格、尺寸等外观内容进行调整,使其与生产产品相符合的一种“变形”。

而根据方式区分与设计,又可分成机械互补、结合、组合等三类方式。机电互补法在对以下系统中陈旧、落后的机器部件改造工作过中比较普遍,重点是对其进行技术升级;结合法多应用于新设计中,即当以往的思考方向不产生变化时,再增加新型理论和内容,使之更适应于当前的作业要求;而组合法则是将机电互补法和结合法则相组合,对一体化系统的各个职能模块加以划分,重新组合成全新内容的一种设计方法。

8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的应用

8.1 数控技术的应用

目前,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技术开发领域已经获得了越来越普遍的运用,甚至开始扩展至机械控制系统中,包括了多功能数控车床、经济型数控机床和火焰切数控车床等。同时,数控技术还能够利用机械可操作的编程方式演化出流程型的加工智能技术,其能够通过主轴箱的指令来完成机械性的回转技术、换刀技术等。而在机械操作流程中,数控技术还能够进行科学型、信息型、指令递进型的转换,如最常用的CJK6153型数控技术,大多是以CAD指令为核心来实现加工物流管理中的机械动作。另外,对数控技术的有效扩展还能够更加明确了CAM技术与CAD技术之间的目标指向性,从而增强了其实际运用的整体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对数控技术的可视化运用,在有效扩展数据模型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动化发展。

8.2 运动控制

使用PLC可编程系统还能够做某些有特定要求的长距离运动,一般都会使用于工业或者生产场所中,对各种输入与输出接待以及输出设备进行合理的分布,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必须对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信息加以综合以及对继电器加以编号,以便于改善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设备的电气特性以及自提高动化水平。要想保证设备长时间而平稳的工作使用,就必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各种输入与输出的设备合理分布,从而提高工作效能以及制造效率。PLC等可编程控制器可广泛应用于水泥搅拌站的工作,以处理某些实际生产问题,而针对此,企业必须进一步减少其对能源消耗和由于控制系统装置故障而造成的产量影响,以提升其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8.3 科学地使用传感器,提升设备装配品质

传感器,可以测量和传递信息以及各种信息的物理设备,在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环节,科学使用传感器装置尤其关键,传感器的平稳工作,就可以保障机电一体化设备平安工作。在许多应用领域中,由于传感器的有效利用,就可以取代人工进行大量的工作,从而降低了成本,也保障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更加安全。尤其结合在某电子行业中的机电一体化装置而言,因为此行业正处于高危产业中,为更好的降低工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并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可以把传感器运用于人工智能机械之中,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机械来取代人力工作,使效率得以更进一步提高,从而确保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在中国煤炭行业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安装中,通过合理使用传感器,可以对机电一体化进程产生良性促进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了人员、资金消耗,也更好的延伸了中国煤炭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应用时期。

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现机械设计生产过程中,在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监控技术、动力设计、生产线中融入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实现机械设计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提升机械设计生产的总体效益与品质,促进机械设计生产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申福.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试析[J].新农业,2019(16):48-49.

[2]何健.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16):98-99.

[3]朱其纯.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09):114-115.

作者:张晟昊

第3篇:建筑地基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具体方法探讨

摘 要:建筑地基是通过基础将上部结构荷载进行二次传力,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并结合变刚度调平等手段来对承载力与地基刚度进行改变,从而确保建筑地基反力与结构各部分的沉降趋于平衡。而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用各项地基基础与结构设计管理措施时,由于受到工艺水平的限制,导致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与结构设计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多,使工程的安全性与设计质量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当前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有效控制各项地基基础与结构设计措施的应用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地基基础概念设计及具体设计方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建筑地基;概念设计;具体设计方式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用地的紧张。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筑成为主流,虽然其有效节约了城市用地,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得到了扩展,但为保证建筑稳定性得到提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保证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质量,就要充分重视建筑地基基础的概念设计,为建筑物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建筑地基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与地位

1.1 建筑地基基础概念设计的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地基基础作为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也更加重视对于建筑地基基础的概念设计。首先要明确的是,对地基基础进行概念设计,就要在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力学、土力学、岩土性质等基本性的概念进行充分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地质演化所具有的科学性规律以及地下水的渗流概念等。在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性应用之后,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方案进行有效的设计与应用,这就被称为建筑地基基础的概念设计。与建筑结构所进行的概念设计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对建筑地基基础所进行的概念设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建筑的承载能力,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概念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方面的概念进行综合性的应用。

1.2 建筑地基概念设计的重要地位

在对建筑进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首要考虑也是最为重要的则是对于地基基础的有效设计,这也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就是对于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并且由于建筑基础是在埋置地下的,因此其周围复杂的地质环境会对其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若建筑所在地存在比较活跃的地下水资源,同样也会影响建筑基础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的使用情况。这也导致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难度较大且计算繁琐。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有数据结果表明,在建筑整体的土建造价中,一般地基基础的造价约占整体土建造价的 20%左右,这也间接的表明了建筑基础在整体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一些建筑物而言,其基礎埋置非常深并且地质条件复杂,这就需要对其地基进行特殊的处理,从而保证其持力层承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下,地基基础工程所占的造价比例会更高。所以说,对于建筑的整体设计及施工而言,地基基础造价占据了建筑整体造价极大的比重。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其地质环境进行仔细的研究,并对多种基础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考虑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选择最为合适的基础设计方案,在保证其造价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质量。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具体方法

2.1 详细勘探地基信息设计具体方案

在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明确,在建筑地基周边的岩石以及土质本体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沉淀与演变过程所形成的,因此其每个区域的土质特征都是不同的,并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前,就要对建筑基础周边的土质进行详细的检验及勘测,然后根据相应的勘测报告,选择合适的基础持力层,进行建筑基础的具体设计,保证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良好的合理性。不宜选择两种性质截然不同土质作为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持力层,性质不同土质可能会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出现墙体开裂,整体倾斜,甚至倒塌。若地基的承载力不能够满足基础设计的要求,还要通过其他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确保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2.2 充分重视沉降缝及其他相关问题

首先,要注意沉降缝的相关问题。由于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上部建筑出现墙体及框架梁、柱开裂等情况,所以就需要考虑沉降缝的设计,也就是沉降缝。这是由于建筑物的层数差别较大,或基础形式不同等原因,造成建筑物出现沉降差,若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则建筑物就会存在不均匀沉降的现象,造成建筑物开裂或错动。而想要使此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必须要对建筑物设置沉降缝。但当前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多建筑物并不适合设置沉降缝。其主要原因是沉降缝的应用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及整体性,同时其会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与维护。因此,设计师更多的选择设置沉降后浇带,一种为了减少基础之间的差异沉降对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影响而设置的施工后期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预留带。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沉降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且建筑物已完成 50%以上沉降量以后,再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浇筑连接部位,将高低层连成整体。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其次,则要重视地基土与结构的相关问题。要将高层建筑及其基础与地基看作整体,在满足其接触部位所具有的变形协调条件的基础上,促使建筑物地基基础质量的提升。

再者,要关注地下室的底板受力问题。通常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情况下,要考虑地下室的相关设计。所以在对有地下室的建筑地基基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则要充分考虑其底板的相关受力问题。具体可根据地下室的使用用途,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库活荷载,消防水池水自重,消防泵房设备自重,人防地库的人防荷载及发电机房、储油库的荷载。

2.3 较常使用的加固方式

首先是换填土的加固方法。只有当其土质不能满足建筑对于承载力的实际要求时,才需要进行换填土加固。而在对换填土加固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通常要使用置换的方式进行相关操作,使用换填土将原本基础范围内的土进行替换。其次是排水挤密的加固方法。当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时,就需要使用排水挤密加固法。通过排水吸水的方法,提升土体的密度与强度,使土体固结,从而促使其地基承载力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在需要人工填土的路堤及挡墙的设计中应用加筋加固法,这就需要对合成性的材料进行应用,也可以使用碎石桩等对边坡进行加固,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使建筑的地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地基基础概念设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相关要求,并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总结与有效的创新,保证其设计效果的有效提升,满足社会对于建筑的实际需求。这不仅是因为地基基础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由于其对于项目的投资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必须要对其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朱泳侠.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7,(22):70-71.

[2]丁韬.现代房屋建筑设计基础概念[J].建材与装饰,2017,(10):76-77.

[3]杨国东.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及优化[J].建材与装饰,2016,(24):59-60.

作者:吴朝阳

第4篇: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上理解你就会发型,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其实涵盖了2个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服装的?二,什么是设计?

一,服装概念:

1.广义:就相对广义的服装概念而言,吴中服装学校服装是指衣服、鞋帽装束、珠宝等一切的总称,可以泛指一切可以用来装身的物品,广义的服装即指服饰。

2.狭义:就相对狭义的服装概念而言,服装是指用织物等软性材料制成的、穿戴于身的生活用品。通俗的讲,就是指衣服。

二, 设计的定义:计划、构思。

设计的表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通过材料等以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服装设计是以服装为对象,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运用恰当的设计方法和表达方式,完成整个创造性行为的过程。服装在制造之前,必须经过构思,在头脑中描绘出计划或蓝图,绘制出想要制作的物体和实现目的物的一种行为。它包括从选择材料到制作全过程,作品完成之前和穿用之前,而表达的设计意图,直到心象的物品实体性的实现,才能成为设计。也就是说,人首先有一个制造物体的要求,根据物体的要求,产生物体的形象,再选择材料和研究制作方法,最后变成物体使用。

如下表示: 要求——计划——制作——使用 人制造物体的行为与动物制造物体不一样。人制造最粗造的屋要比蜜蜂筑的小巧玲珑的六角形巢高明的多。动物出于本能和生理上的需要。人除了生理上需要外,还要追求舒适和美观,既心理上的满足。所以马克思说:“人总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制造活动的”。

服装设计也是一门造型艺术,它不是一般的形式和内容的组合,而是在艺术构思支配之下,依照美的规律,运用造型法则,在色、形、质三要素的基本构成上来一番高度的艺术与技术再创造,创造出高于一般事物的,可视的,具有实体性视觉艺术形象。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和法则,对提高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和艺术修养极为重要。现就造型基本法则和色、形、质三要素基本构成以及服装设计若干问题,用美学观点

衣服,首先它是物品,既然是物品,就必然有形状。要构成形状,就必须有衣料,而其衣料就必然有色彩,这就是色、形、质(衣料)三要素基本构成。当色、形、质三要素经过设计和制作成为浑然一体时,方能成为漂亮的服装。虽然组合了三要素而成的衣服,但只有衣服是没有意义的。

衣服是必须有人穿用,才能活起来,而成为服装的。尤其是平淡无奇的衣服,只要巧妙得体的穿用,也能成为极其漂亮的服装。 因此说服装设计,并不是只包含色、形、质三要素之三次元之造型,而是要加上身体、心灵、穿法以及动作等多次元的设计,是与人一体共存的。

好的设计能为人增色,能体现人本身的天姿美。特别是女性,用服装来衬托女性的天性美,是服装设计的宗旨。

由此可见,人先有穿的意识,才能产生设计意识,随着设计意识形成,促成美的效果。如工艺品着重于美学艺术的观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服装首先注重穿用性,其次才是美观。如职业服注重实用,晚礼服侧重美观。所以说,服装设计是用和美融为一体的工作。美的意识促进设计的需要,用与美,二者缺一不可。内在的东西是无形的,但又是不可忽视的。比起表面的价值来,内在的精神价值更可贵。外在的东西是能直接看到或感觉到的。这是物质要素,内在的则是精神要素。

第5篇:服装的基本概念

班服图案

服装的基本概念

源自中国改良服装资料参考(6张)

英文:garments

基本解释

[dress;clothing] 服饰装束、服装设计、服装裁剪。

详细解释

衣服鞋帽的总称。多指衣服。

来源

《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下》:“乙丑,禁造契丹样鞍辔、器械、服装。”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友》:“姿势稍有不合就是当胸一拳,服装稍有疏忽就是一巴掌。” 国际品牌女装 中国女装品牌榜中榜

凯维琳

13、以法莲(广州以法莲制服有限公司)

14、猫人内衣

15、百事服饰

18、唐狮

19、森马

20、莱尔维思

21、魅衣女装

22、本梵妮服饰

23、以纯

24、安踏

25、阿依莲

26、歌莉亚Geilee

班服代理

班服图案

27、太平鸟

28、滕氏企业(高品质女装)

29、鹤福服饰(中青年服装) 起源

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草制成。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绩编织以供服用。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工培育的纺织原料渐渐增多,制作服装的工具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服装用料品种也日益增加。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和生产方法决定了服装形式。用粗糙坚硬的织物只能制做结构简单的服装,有了更柔软的细薄织物才有可能制出复杂而有轮廓的服装。最古老用以挂上武器等必需物件。装在腰带上的兽皮、是早期 古代服装类型

些民族所穿的服装。 中国服装的历史

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

班服代理

班服图案

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衣裳相连的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服装用料大大丰富 由于不同的结构缝制工序会影响服装生产的品质、排料,从而影响服装生产的成本,所以确定服装生产纸样是很重要的环节。如外观效果一致的前门襟开口(男装衬衫前门襟开口),图2-2所示有四种结构方法,可依据不同的需求确定不同的服装生产纸样:如果选择A(单层明筒门襟)和C(双层明筒门襟)的结构缝制工艺则产品品质易控制,但C种的结构会产生成衣太厚,所以厚的面料不适宜使用;如果选择A和B两种结构缝制工艺可节省布料,但B种的结构会产生前门襟的厚度不均;如果选择D种结构缝制工艺可减少裁剪和车缝工序的时间、提高效率,但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布料为不分底、面的情况,总的来说, A种结构在一般成衣生产是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既可以省布、品质较佳,又可不受布料类型的限制。

门襟开口的襟贴,其结构可以分为另加门襟和原身加门襟,原身加门襟的结构比较浪费布料,但缝制工序较简单方便;而另加门襟的结构在缝制过程中多一道工序,但排料时宜省布,纸样制作人员在制图时需要均衡取舍,确定适合自已公司各条件的方法。对于一些类似匙羹领或大衣款式的门襟,亦可考虑在另加门襟的结构上切驳便于后中对折排料,达到节省布料的目的。

纸样工程的目的是对一些纸样结构进行修改,使之可以达到美化人体、提高品质、减少工人的执手时间、方便排料、节省用料等作用。有的结构在生产时会造成用料加大,例如男装衬衫的剑形袖衩条,制作纸样时将大袖衩条其中看不见的一层偷空,使之在揖明线时既可以避免下一层外露,提高产品品质,又可节省用料等好处;有的结构在穿着成品后出现不美观的现象,需要对纸样进行适当的修改,如内、外工字褶裙的纸样,在制作其生产纸样时将褶裥的上层部分偷空,既可减薄厚度达到美化人体的效果,又可节省布料等好处。, 。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做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日常衣料广泛使用

中国古代汉服(7张)”。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代的服装风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清代盛行马褂、旗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近代,由于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等开始出现。

班服代理

班服图案

汉服-玄端

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随着大量优质出现,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唯端衣)深衣二者,其用最广。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至于深衣,则裁制缝衽,动合礼法,故贱者可服,贵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养老,诸侯服之以祭膳服之以夕视私,庶人服之以宾祭,盖亦未尝有等级也。端衣不削幅,不邪杀,不圆袂,不继掩,不侈袂。其衡长八尺八寸,每幅长广皆二尺二寸。 中国服装的变迁

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服装的实用性与美观性是服装界起源问题的症结。

中国的服装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一同诞生和发展的,中原地区是发源地,也

班服代理

班服图案

冕服

是东方经济文化最古老最发达的中心。加之良好的地理环境,呈现出放射状向四方影响和传播。中国民族服装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发展基础上,即与时代相符的纵向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从上古至灭亡,中国服装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以长袍服饰为主——高领阔袖、长衣拖地以及直线正裁法和交领等为特征。

历代统治阶级所推行的服装显示着等级服冠制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保持和发展着。虽然随着改朝换代以及时间的推移,中国服装不断地出现新式样,而且朝代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又不是截然无连续,而是一步一步地沿续与交错着向前发展。例如,古,它们虽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但却显示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唐代的服装。开始直到盛唐之后,其主要是汉族服装与他民族的横向发展关系。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处于从一个个分裂走各统一,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上升时期。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在这一时期里大量地吸收印文化,并融于中国的文化之中,这可以从壁画、石刻、书、画、绣、陶俑及服装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唐朝服饰(9张)

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服饰中的佼佼者,衣料质地考究,选型雍容华贵而大胆,装扮配考究。其形制虽然仍是汉隋遗风的延续,但是多受北方鲜卑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域涌进来的文化艺术的影响。以历史名画“的服饰为例,图中妇女袒胸、露臂、披纱、斜领、大袖、长裙的着装状态,就是最典型的开放服式。衣外披有紫色的纱衫,衫上背纹隐约可见,“罗薄透凝脂”,幽柔清澈。露于衫外,拖曳在地面上,可与17世纪、18世廷长裙相媲美。这种服式从北朝以来,甚至唐代开元、时期,都不曾出现过,因此风格独特。

在横向的交流影响中,促使一个民族的服装发生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经济和文化的强盛和落后。

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即将崩溃之际,政治黑暗,经济衰弱,思想禁锢,中国资本主义文明正处在迅速发展的上升阶段,迫切要求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洋商品日渐输入中国,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受欧洲现代文明的影响服装大大地简化了,同时中国社会中上层社会开始流行穿着西洋服装,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中国唐装(6张)

班服代理

班服图案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仅是思想开放了,更注重个性化,时代概念在整体服装上早已不再是一个虚有的名词。从宏观上看已形成一定影响的服饰文化活动,无都是服装文化搭桥,企业唱戏;或时装流行趋势发布等,以期达到交易,繁荣经济文化的目的。而在这一时期服装的重点发展趋势是经典传统回归和对优雅华贵的追求两极的并存和对比,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正规的、经典的,完美的与反常规的,不平衡的,怪诞的形成对比,也带来了特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感受优雅、感受经典、感受自然、感受幽默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印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国际信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服装市场。世界服装的潮流越来朝着“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一信息很快地传入中国。为时装化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人们在休闲时更加放松自己,脱下严谨的西装,换上休闲式合适的服装。服装的时尚不仅仅是青年人的追求,也影响老年人的时尚观念。如运动帽、都是中老年人喜爱的服饰。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服装也走向了世界,与国际接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的发展,为树立中国服装的国际形象创造了生存的条件,而中国的服装正处于从自然品牌到设计品牌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的不断地挖掘中国的文化,以历史、文化遗产为设计灵感,不断创新,挖掘服装的内在精神——文化。只有将服装文化植根于时代特征,结合企业文化、商业运作加以研究、发展,才能创造良好的服装文化,促进服装业的发展,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重振“衣冠王国”的雄风。

最近,最受青春时尚的女性欢迎的应该算是非主流的个性服装了,如CIDEAL个性服装及韩版服装了。韩版服装,尤其是女装以新款不断、品种繁多、时尚靓丽而长久受到爱美的女孩子的欢迎。

转自: 当美服饰 http://

贡献者:康康

班服代理

第6篇:景观,景观设计学与景观设计师的基本概念

景观设计学从理论上主要介绍景观设计的起源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应用领域,包括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庭院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步行商业街,濒水区开发乃至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景观设计以及景观设计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提到“景观”或“景观设计师”,人们往往容易和“园艺师”,“园丁”和“造园师”混为一谈,将景观设计定位于简单的艺术创作,如花园设计,苗圃种植等单一的活动层面上。景观设计是一项设计内容丰富的,具有科学理性分析和艺术灵感创作于一体的,关于对土地设计的综合创作,并旨在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满意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这种活动孕育了景观设计学产生。我们回顾相关的历史,可以隐约窥视到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或者说是这种追求和改造活动形成的众多的学科如建筑、景园设计、画家等一起促生了景观设计的诞生。因此,在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领域之前,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2.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景观设计的产生;

4.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

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景观(Landscape):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的多种理解: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景观的地学理解:地表现象;综合自然地理区;地理单元。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其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

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参见:景观的含义,什么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

景观设计师工作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7篇:泵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泵?

答:通常把提升液体,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加压力,即把原动的机械能变为液体能量的机器统称为泵。

泵的分类?

答:泵的用途各不相同,根据原理可分为三大类:

1.容积泵2.叶片泵3.其他类型的泵。新标准将第二类泵即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等统称为回转动力泵。

容积泵的工作原理?

答:利用工作容积周期性变化来输送液体,例如: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齿轮泵、滑板泵、螺杆泵等。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答:利用叶片和液体相互作用来输送液体,例如: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旋涡泵等。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答:离心泵依靠旋转叶轮对液体的作用把原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由于离心泵的作用液体从叶轮进口流向出口的过程中,其速度能和压力能都得到增加,被叶轮排出的液体经过压出室,大部分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然后沿排出管路输送出去,这时,叶轮进口处因液体的排出而形成真空或低压,吸水池中的液体在液面压力(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叶轮的进口,于是,旋转着的叶轮就连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离心泵的特点?

答:其特点为: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流量大,结构简单,性能平稳,容易操作和维修;其不足是:起动前泵内要灌满液体。液体精度对泵性能影响大,只能用于精度近似于水的液体,流量适用范围:5-20000立方米/时,扬程范围在3-2800米。 离心泵分几类结构形式?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答:离心泵按其结构形式分为:立式泵和卧式泵,立式泵的特点为:占地面积少,建筑投入小,安装方便,缺点为:重心高,不适合无固定底脚场合运行。卧式泵特点:适用场合广泛,重心低,稳定性好,缺点为:占地面积大,建筑投入大,体积大,重量重。例如:立式泵有DL立式离心泵,DL立式多级泵,潜水电泵。卧式泵有CFW泵、D型多级泵、SH型双吸泵、B型、IH型、BA型、IR型等。按扬程流量的要求并根据叶轮结构组成级数分为: A.单级单吸泵:泵有一只叶轮,叶轮上一个吸入口,一般流量范围为:5.5-300m2/h,H在8-150米,流量小,扬程低。

B.单级双吸泵:泵为一只叶轮,叶轮上二个吸入口。流量Q在120-20000 m2/h,扬程H在10-110米,流量大,扬程低。

A.单吸多级泵:泵为多个叶轮,第一个叶轮的排出室接着第二个叶轮吸入口,以此类推。

什么叫DL立式泵,其结构特点?

答:DL立式泵是单级吸离心泵的一种,属立式结构,因其进出口在同一直线上,且进出口相同,仿似一段管道,可安装在管道的任何位置,故取名为DL立式泵,结构特点:为单级单吸离心泵,进出口相同并在同一直线上,和轴中心线成直交,为立式泵。

DL型立式泵的结构特点及优点?

答:DL型立式离心泵的结构特点、优越性为:第一:泵为立式结构,电机盖与泵盖联体设计,外形紧凑美观,且占地面积小,建筑投入低,如采用户外型电机则可置于户外使用。第二:泵进出口口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可象阀门一样直接安装在管道上,安装极为简便。第三:巧妙的底脚设计,方便了泵的安装稳固。第四:泵轴为电机的加长轴,解决了常规离心泵与电机轴采用联轴器传动而带来严重的振动问题。泵轴外加装了一个不锈钢套。第五:叶轮直接安装在电机加长轴上,泵在运行时无噪音,电机轴承采用低噪音轴承,从而确保整机运行时噪音很低,大大改善了使用环境。第六:轴封采用机械密封,解决了常规离心泵填料密封带来的严重渗漏问题,密封的静环和动环采用钛合金碳化硅、碳化钨制成,增强了密封的使用寿命,确保了工作场地的干燥整洁。第七泵盖上留有放气孔,泵体下侧和两侧法兰上均设有放水孔及压力表孔,能确保泵的正常使用和维护。第八:独特的结构以致勿需拆下管道系统,只要拆下泵盖螺母即可进行检修,检修极为方便。

公司新型立式泵分几类及其相互之间的共同点?及各自用途?

答:A、DL型单级单吸立式清水泵。用于工业和生活给排水,高层建筑增压,送水采暖,制冷空调循环,工业管道增压输送,清洗,给水设备及锅炉配套。使用温度≤80。C。B、CFR型单级单吸热水泵。用于冶金,化工,纺织,木材加工,造纸以及饭店,浴室,宾馆等部门锅炉高温增压循环输送,使用温度≤120。C。C、CFH型单级单吸化工泵。用于轻纺,石油,化工,医药,卫生,食品,炼油等工业输送化学腐蚀道油泵。是常规输油泵的理想产品,适用于油库,炼油厂,化工等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动力部门输送油及易燃、易爆液体,使用温度120。C以下。E、CFG;F、CFGH;G、CFGY。

泵的基本参数? 答:流量Q(m3/h),扬程H(m),转速n(r/min),功率(轴功率和配用功率)P(kW),效率η(%),汽蚀余量(NPSH)r (m) , 进出口径φ(mm),叶轮直径D(mm),泵重量W(kg)。

什么叫流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用几种计量单位?如何换算?如何换算成重量及公式? 答:单位时间内泵排出液体的体积叫流量,流量用Q表示,计量单位:立方米/小时(m3/h),升/秒(l/s), L/s=3.6 m3/h=0.06 m3/min=60L/min G=Qρ G为重量 ρ为液体比重

例:某台泵流量50 m3/h,求抽水时每小时重量?水的比重ρ为1000公斤/立方米。 解:G=Qρ=50×1000(m3/h·kg/ m3)=50000kg / h=50t/h

什么叫扬程?用什么字母表示?用什么计量单位?和压力的换算及公式?

答: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泵的扬程包括吸程在内,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米(m)。泵的压力用P表示,单位为Mpa(兆帕),H=P/ρ.如P为1kg/cm2,则H=(lkg/ cm2)/(1000kg/ m3) H=(1kg/ cm2)/(1000公斤/m3)=(10000公斤/m2)/1000公斤/m3=10m 1Mpa=10kg/c m2,H=(P2-P1)/ρ (P2=出口压力 P1=进口压力) 1.14. 什么叫泵的效率?公式如何?

答: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η=Pe/P 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Pe=ρg QH (W) 或Pe=γQH/1000 (KW) ρ: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

γ:泵输送液体的重度 γ=ρg (N/ m3) g:重力加速度(m/s)

质量流量 Qm=ρQ (t/h 或 kg/s)

什么叫额定流量,额定转速,额定扬程? 答:根据设定泵的工作性能参数进行水泵设计,而达到的最佳性能,定为泵的额定性能参数,通常指产品目录或样本上所指定的参数值。

如:50-125 流量12.5 m3/h为额定流量,扬程20m为额定扬程,转速2900转/分 为额定转速。

1.16. 什么叫汽蚀余量?什么叫吸程?各自计量单位表示字母? 答: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 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例如:某泵必需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Δh? 解:Δh=10.33-4.0-0.5=5.83米

1.17. 什么是泵的特性曲线?包括几方面?有何作用?

答:通常把表示主要性能参数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或特性曲线,实质上,离心泵性能曲线是液体在泵内运动规律的外部表现形式,通过实测求得。特性曲线包括:流量-扬程曲线(Q-H),流量-效率曲线(Q-η),流量-功率曲线(Q-N),流量-汽蚀余量曲线(Q-(NPSH)r),性能曲线作用是泵的任意的流量点,都可以在曲线上找出一组与其相对的扬程,功率,效率和汽蚀余量值,这一组参数称为工作状态,简称工况或工况点,离心泵最高效率点的工况称为最佳工况点,最佳工况点一般为设计工况点。一般离心泵的额定参数即设计工况点和最佳工况点相重合或很接近。在实践选效率区间运行,即节能,又能保证泵正常工作,因此了解泵的性能参数相当重要。

什么是泵的全性能测试台? 答:能通过精密仪器准确测试出泵的全部性能参数的设备为全性能测试台。国家标准精度为B级。流量用精密蜗轮流量计测定,扬程用精密压力表测定。吸程用精密真空表测定。功率用精密轴功率机测定。转速用转速表测定。效率根据实测值:n=rQ102计算。 性能曲线按实测值在座标上绘出。

1.20. 泵轴功率和电机配备功率之间关系?

答:泵轴功率是设计点上原动机传给泵的功率,在实际工作时,其工况点会变化,因此原动机传给泵的功率应有一定余量,另电机输出功率因功率因数关系,因此经验作法是电机配备功率大于泵轴功率。

轴功率

余量

0.12-0.55kw

1.3-1.5倍

0.75-2.2kw

1.2-1.4倍

3.0-7.5 kW

1.15-1.25倍

11 kW以上

1.1-1.15倍

并根据国家标准Y系列电机功率规格选配。

泵的型号意义:DL50-160(I)A(B)?

答DL50-160(I)A(B) 其中:DL表示公司立式单级单吸清水离心泵 50:进出口公称直径(口径)mm(50mm)

160: 泵叶轮名义尺寸mm(指叶轮直径近似160mm) I:为扩流(不带I流量12 .5 m3/h,带I流量25 m3/h A(B):为达到泵效率不大时,同时降低流量扬程轴功率的工况。 A:叶轮第一次切割 B:叶轮第二次切割

DL型立式泵和IS型离心泵,SG型管道泵比较,有何缺点?

答:DL型立式泵和IS型离心泵比较:DL型立式泵包括IS型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并同样采用ISO2858国际标准。IS型离心泵为卧式泵,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建设投资大和设备配套不方便。DL立式泵为立式结构,体积小,建设投资小,适合与设备配套。在密封方面:IS型离心泵用石棉密封,渗漏严重,而DL型立式泵用机械密封,无渗漏。在噪音、振动、维修量、使用寿命方面:IS型离心泵用电机和泵采用联轴器联接,很难找正,即泵轴和电机轴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在高速运转时,振动大,噪音高,从而使泵的部件易损坏,维修量大。DL型立式泵泵轴为电机加长轴,解决了常规泵的同心度问题,运行平稳,振动少,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维修量低。并可卧立式及高位安装。在安装及维修方面:IS型离心泵进出口大小不同并成直角线,安装及维修麻烦。DL型立式泵进出口相同并在同一直线上,可象阀门一样安装在管路的任何位置上,安装及维修方便。

综合上述,DL型立式泵具有IS型离心泵的所有功能,并具有IS型离心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IS型离心泵替代的必然趋势。

DL与SG型管道泵比较:DL型立式泵采用ISO2858国际标准和JB53058-93国家标准设计制造,SG型管道泵无标准生产:

DL型立式泵效率比SG型管道泵高10-15%

SG型管道泵性能参数达不到标定铭牌参数。

SG型管道泵设计不标准不规范,无底脚、放气孔、取压孔、放水孔,不能保证泵正常工作和维护。

因SG型管道泵具有以上的各种不足之处,决定其质量档次低,虽具有管道泵结构上的优点,但势必被社会所淘汰,最终被DL型立式泵所替代。

常见的离心泵有几种?

答:IS型、B型、BA型、SH型(双吸)、D型、BL型、HB型混流泵、耐腐泵、F型、BF型、FS型、Y型、YW型、潜水泵、油泵FY。

1.24. 什么叫水力模型? 答:是指某种泵达到既定工况的先进合理的设计模型。

水泵的选型?

答:一般根据输送的介质、介质的温度、输送的距离、高度、流量及所采用的管径来选择泵的型号和规格。

什么叫阻力?经验计算?各种管道最大流量?

答:液体在管道和管道附件流动中,由于管壁的阻力而损失的扬程称为管道阻力。 下表为:阀及弯管折合直管长度

种 类

折合管路直径倍数

备 注

全开闸阀

13 未畅开加倍

标准弯管

25

逆 止 阀

100

底 阀

100 部分堵塞加倍

注:例如100mm直径管,底阀折合100倍直径等于100×100=10000mm=10mm直管长度,假定流量为8L/S查上表,直管每100m损失1.3m,则10m损失0.13m,即100mm底阀,流量为8L/S时,则损失扬程0.13m.

一定管路直径之最大流量限制

管路直径

(mm)

最大流量

(l / s)

最大流速

(m / s)

管路直径

(mm)

最大流量

(l / s)

最大流速

(m / s)

25 1 2.04 125 30.0 2.44

38 2.5 1.69 150 43.0 2.45

50 4.17 1.12 175 60.0 2.49

65 6.67 2.01 200 83.3 2.69

75 10.0 2.26 250 133.3 2.72

18.4 2.33 300 192.2 2.71

超过此限使管路损失显著增加

DL立式泵常用故障及排除?运行维护?

答:DL立式泵常用故障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排除方法有: 1. 水泵不出水。可能产生的原因:

a. 进出口阀门未打开,进出管路堵塞,流道叶轮堵塞。b. 电机运行方向不对,电机缺相,转数很慢。c. 吸入管漏气。d. 泵没灌满液体,泵腔内有空气。e. 进口供水不足,吸程为高,底阀漏水。f. 管路阻力过大,泵选型不当。

相应的排除方法:a.检查,去除堵塞物。b.调整电机方向,紧固电机接线。c.拧紧各密封面,排除空气。d.打开泵上盖或打开排气阀,排尽空气。e.停止、检查、调整(并网自来水管和带吸程使用易出现象)f.减少管路弯道,重新选泵。 2. 水泵流量不足,可能产生的原因:

a. 先按1.原因检查。b. 管道、泵流道叶轮部分堵塞,水垢陈积,阀门开度不足。c. 电压偏低。d. 叶轮磨损。

相应的排除方法: a.先按1.排除。b.去除堵塞物,重新调整阀门开度。c.稳压。e. 更换叶轮。 3. 功率为大

可能产生的原因:a.超过额定流量使用。b.吸程过高。c.泵轴承磨损。 相应的排除方法:a.调节流量关小出口阀门。b.降低。c.更换轴承。 4. 杂音振动。

可能产生的原因:a.管路支撑不稳。b.液体混有气体。c.产生汽蚀。d.轴承损坏。e.电机超载发热运行。

相应的排除方法:a.稳固管路。b.提高吸入压力排气。c.降低真空度。d.调整按5。 5. 电机发热。

可能产生的原因:a.流量过大,超载运行。b.碰擦。c.电机。轴承损坏。d.电压不足。 相应的排除方法:a.关小出口阀。b.检查排除。c.更换轴承。d.稳压。 6. 水泵漏水

可能产生的原因:a.机械密封磨损。b.泵体有砂孔或破裂。c.密封面不平整。d.安装螺栓松懈。 相应的排除方法:a.更换。b.焊补或更换。c. 修整。d.紧固。 DL立式泵运行中的维护:

1. 进口管路必须充满液体,禁止泵在汽蚀状态下长期运行。 2. 定时检查电机电流值,不得超过电机额定电流。

3. 泵进行长期运行后,由于机械磨损,使机组噪音及振动增大时,应停车检查, 必要时可更换易损零件及轴承,机组大修期一般为一年。

公司立式泵工作条件?及其说明。 答:工作条件:

1.系统最高工件压力不得超过1.6Mpa。吸入压力一般不超过0.3MPa 2.介质为清水,且介质的固体不溶物体积不超过单位体积的0.1%,粒度不大于0.2mm. 3.周围环境温度不超过40。C,海拨高度不超过100m,相对湿度不超过95%。

注:如使用介质为带有细小颗粒的,请在订货时说明,以使厂家采用耐磨式机械密封。第一条说明:最高工作压力不得超过1.6Mpa ,指系统的设计承受压力,吸入压力一般不超过0.3 Mpa,指普通机械密封最高承受1.4 Mpa,如吸入压力大于0.3 Mpa,选用的又为80米扬程,则系统压力将超过1.4 Mpa,将损坏机械密封。

什么叫DL立式泵的外型安装尺寸?如何归类?

答:主要是指法兰直径,中心孔距,螺孔数量、大小,及底脚的外型尺寸和底脚螺孔的大小及孔距。法兰的选配一般按泵的口径归类。

什么叫DL立式泵的外型安装尺寸?如何归类?

答:主要是指法兰直径,中心孔距,螺孔数量、大小,及底脚的外型尺寸和底脚螺孔的大小及孔距。法兰的选配一般按泵的口径归类。

DL立式正常运行几种判断方法?

答:立式泵正常运行是指在设计工况附近运行。

1. 运行时无异常响声,运行一小时电机不烫手(用经验)。 2. 看进口压力在泵设计点扬程附近运行(用压力表)。 3. 测电机工作电流在电机额定电流内运行(用电流表)。 4. 看流量表在额定流量附近运行(用流量计)。 以上4种办法任何一种均能判断泵是否正常工作。

水泵正常起动步骤? 答:起动前准备:

1.试验电机转向是否正确,从电机顶部往泵看为顺时针旋转,试验时间要短以免使机械密封干磨损。

2.打开排气阀使液体充满整个泵体,待满后关闭排气阀。 3.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

4.用手盘动泵以使润滑液体进入机械密封端面。

5.高温型应先运行预热,升温速度50。C/小时,以保证各部受热均匀。 起动:

1.全开进口阀门。 2.关闭吐出管路阀门。

3.起动电机,观察泵运行是否正确。

4.调节出口阀开度以所需工况,如用户在泵出口处装有流量表或压力表,应通过调节出口阀门开度使泵在性能参数表所列的额定点上运转,如用户在泵出口处没有装流量表或压力表时,应通过调节出口阀门开度;测量泵的电机电流,使电机在额定电流内运行,否则将造成泵超负荷运行(即大电流运行,至使电机烧坏)调正好的出口阀门开启大与小和管路工况有关。

5.检查轴封泄漏情况,正常时机械密封泄漏应小于3滴/分。 6.检查电机,轴承处温升≤70。C。 停车:

1.高温型先降温,降温速度≤10。C/分,把温度降低到≤80。C以下,才能停车。 2.关闭吐出管路阀门。 3.停止电机。

4.关闭进出口阀门。

5.如长期停车,应将泵内液体放尽。

为何离心泵启动时要关闭出口阀?

答:因离心泵启动时,泵的出口管路内还没水,因此还不存在管路阻力和提升高度阻力,在泵启动后,泵扬程很低,流量很大,此时泵电机(轴功率)输出很大(据泵性能曲线),很容易超载,就会使泵的电机及线路损坏,因此启动时要关闭出口阀,才能使泵正常运行。

什么叫低噪音离心泵? 答: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离心泵的噪声值低于JB18098标准A级规定称为低噪音离心泵。

概述DLD、CFWD型单级单吸低噪音离心泵?

答:CFWD型低噪音卧式闻心泵,CFWD型低噪音立式离心泵,在DL立式离心泵基础上配用低噪音低转速电机,大幅度降低了机械部分的磨合,成倍延长易损件的使用寿命,最适用于空调循环及采暖循环和各种循环系统末端增压

什么叫排污泵?

答:能够输送介质为污水、污物等固液两相流的泵叫排污泵。

概述WQF型无堵塞潜水排污泵? 答:采用大流道抗堵塞水力部件设计,能有效地通过泵口径的5倍纤维物质和直径为泵口径约50%固体颗粒,适用于输送大颗粒或含纤维的物质。它的无堵塞和抗缠绕性在几种无堵塞叶轮中最佳,泵效率较高,功率曲线平坦。可广泛用于轻工、食品、造纸、纺织、印染、化工流程、市政污水处理、河塘清淤等部门。

概述DL型便拆式单级双吸立(卧)式离心泵?

答:DL是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多年的实际经验研制开发的最新一代离心泵,其性能参数按国际标准ISO2548设计制造,产品达到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结构:

CF型系列泵采用泵与电机联体的立(卧)式结构,确保电机轴与泵轴的同心度。使泵运行平稳,独特的偏中对开后开门结构,只要打开偏盖,使用简单的专用工具,即可方便拆下叶轮与机械密封,维修相当方便,不用拆卸水泵电机和联接管道。 特点:

与单级单吸相比其具有结构紧凑,流量大,效率高。切割时效率下降比较小,该泵的抗汽蚀性能优于单级单吸离心泵。 用途:

CF系列泵可广泛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农业、宾馆、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的给水之用。

概述GDL型多级管道式离心泵?

答:GDL是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参考先进的水力模型,独立设计的低噪音多级管道式离心泵,该产品达到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结构:

GDL系列采用立式结构,进出口成水平对称布置,有利于管路布置和联接,泵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结构合理美观:密封采用机械密封不泄漏;不但外表美观,而且性能优良;轴承采用优质精密轴承,保证运行平稳可靠,噪音低。 特点:

该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效率高、噪音低、结构合理、美观、无污漏,布管方便,是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先进的产品之一。 用途:

广泛用于民用高层建筑、工厂、矿山等给水之用,该泵特别适合于高级宾馆、饭店给水之用。

第8篇:货币兑换的基本概念

一、 货币兑换的概念 货币兑换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按照一定的价格(即汇率)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

二、 货币兑换的种类 

一)根据买卖的货币可以分为结售汇和外汇买卖 结售汇是指银行办理的人民币与可自由兑换货币之间兑换的业务。结汇指银行买入外币、卖出人民币售汇指银行买入人民币、卖出外币。 外汇买卖是指将一种外币按照一定的价格(即汇率)兑换成另一种外币。 

二) 根据资金性质可以分为自营结售汇/外汇买卖和代客结售汇/外卖。 自营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银行利用自有和自筹的外汇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自行进行货币买卖的经营活动。 代客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申请进行的货币买卖并赚取外汇差价的经营活动。 

三) 根据交易时是否要客户有足额的卖出货币可以分为实盘外汇买卖和保证金外汇买卖实盘外汇买卖是指客户在进行外汇买卖时买卖货币必须实际进行收付。银行办理外汇买卖要求客户必须有足额的现金或外币账户中有足够的卖出货币金额不允许客户透支交易的行为。包括单位实盘外汇买卖、个人实盘外汇买卖。我行“外汇宝”属个人外汇买卖实盘交易 。 保证金外汇买卖满金宝是指客户在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进行的交易金额可放大若干倍的外汇间的交易。 

四) 根据交割期限的不同即期限种类又可以分为即期、远期、掉期外汇买卖。即期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货币买卖交易成交后在 T+0、T+

1、T+2遇交易货币假期则自动向后顺延办理交割的货币买卖业务。 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后按事先约定的日期T+0、T+

1、T+2 之后和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的货币买卖交易。银行根据合同规定要收取客户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从合同签订之日到外汇买卖合同到期分行应监控保证金和汇率风险是否匹配当汇率风险达到总行国际部规定的程度需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或对客户的交易进行即期或远期反向平盘。 掉期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一定数量的同一种货币但买与卖交割期限不同的外汇交易

第9篇:数字城管的基本概念

数字城管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主动的问题发现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和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是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重大创新。

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在市、区、街道、社区边界的基础上划分若干网格状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为准。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后,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区域(若干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负责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分区域管理。通过分区域实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2.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

将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原则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的要求。在对部件相关的管理单位、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等信息进行普查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上,实现城市管理内容数字化。

3.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基于无线网络实现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工具。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调度。“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城管通”硬件选型和应用软件开发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

4.“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

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是指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闭环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

6.综合评价体系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CJ/T 292)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工作过程、工作绩效的评价,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同时,将监督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和其它城市维护责任主体在奖惩、任用、争优、创先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保证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上一篇:情书经典语录下一篇:电路与电子学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