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转让费潜规则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店面转让费潜规则

店面转让费潜规则

店面转让费,如何面对这个潜规则

接手店面的各种风险

一、支付转让费,接手店面后,店面面临拆迁等政府行为

例:李某下岗后,靠打零工支撑家庭。2006年11月底,李某花去所有的积蓄,并向亲戚朋友借债,以5.5万元的“转让费”,在湖北卫生学校临街的宿舍楼下觅得了一处门面,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然而,好景不长,今年4月,由于校方突然将该商铺所在的土地挂牌出让,李某前后投入的10万元投资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境地。商铺“转让费”如接力棒,最后一棒便是致命一棒。

与李某一样,这6名商铺老板有的来自大冶农村,有的是外地回黄石创业的打工仔,且大多是第一次租门面做生意。

张杰,24岁。2006年11月25日,他以5.5万元的“转让费”租下许红霞隔壁一档门面。几个月来,经营个性服装的他生意有了起色。“总投资9.6万元,除了2万元是我的积蓄外,其它钱都是借的。”坐在黑白色点缀的店堂内,张杰焦虑不已。“我比他还冤。”说话间,旁边经营“酷衣坊”的老板梅庆愤愤地说道。这位28岁的青年告诉记者,为照顾父母,在北京打工的他去年返回黄石,随后向朋友借了2万元,于今年4月5日以2.4万元的“转让费”租得了该处门面。“店面装修后,货还在路上,我就收到了拆迁的消息。”

该栋楼房一楼共有10档商铺,除了三档商铺经营时间较长外,其余七户的实际经营时间均不足一年。

“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收回成本,那么,商铺拆迁即意味着我们一切又将从零开始。”李某说。

二、 支付转让费,接手店面后,房东解除租赁合同,或租赁期满后,房东不再出租,收回店面

例一:刘先生有一个摊位,2001年租赁给丁先生,租金800元/月,租赁期限为3年,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2004年合同期满后,丁先生收取了转让费2万元后将该摊位转让给李先生,李先生继续向刘先生交纳租金,每月900元,三方当事人没有签订书面合同。2005年,李先生收取了转让费2.5万元后将该摊位转让给张先生,张先生按约向刘先生交纳租金每月1000元。各方当事人均没有签订合同。2008年6月,刘先生通知张先生,自己要收回摊位,要求张先生择日搬离。张先生认为自己转租给别人,可以收取转让费3万元,现在刘先生要求收回摊位可以,但要求刘先生返还自己原来支付给李先生的摊位转让费2.5万元。刘先生认为自己几年来只是每月收取了摊位的租金,摊位转让费与自己无关,自己是摊位的所有权人,张先生是摊位的承租人,双方没有签订租赁合同,双方的租赁关系应该属不定期租赁,自己可以随时要求解除租赁,收回摊位。在该案中,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就是摊位几经转租,各承租人之间产生了大额摊位转让费后,当房主要收回摊位时,摊位转让费怎么办?

例二:一位承租者向上一个经营者付了一笔转让费后承租了北京东路一间铺面,经营了半年租赁到期,真正房东要收回商铺。由于当初他并没有和真正房东签订租赁协议,所以半年时间他亏了几万元,而恰恰就是亏在那笔转让费上。

三、支付转让费,接手店面后,发现前手费用未结清

例:刘小姐花3万元接手了一间35平方米的服装门面店,却因为转让者的水电费没有结清,冤枉补交了半年3000多元的水电费,不得不增加开店成本。

在商铺转让费上,不但承租者有风险,就是那些靠转让费牟利的人也存在着风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商铺经过一翻倒腾就能轻易赚钱的,能否靠转让费赚钱关键是商铺的市口和下一个承租者对商铺价值的认可,这就需要这些靠倒腾转让费的人具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和商业头脑,如果在租赁期内不能把商铺转手到下一个承租者或者租赁期内遇到商铺拆迁,那么亏损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一些转让店从事的往往都是创业一族最爱选择的行业,如餐饮业、服饰店等。然而,最热门的行业往往意味着竞争激烈,许多人争相投入之后,才发现其利润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厚,甚至每个月还要亏钱,因此又忍痛将店面转出去。有些店表面看位置不错生意红火,却因为租金太高,想回收投资成本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等不及赚钱的投资者会想办法将店转手出去;而美容化妆、休闲消费等行业利润大不如从前,有些聪明的店主会趁早将店铺转出去,还可以大捞一笔。所以说,接手转让店前一定要多方考察,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降低经营风险。

转让费的具体应对策略

【1】接铺前应打电话联络店主询问转让店面的大致状况,要和收取转让费的前经营者谈好条件,比如续约时间有多长,合同到期后是否可以继续续约等。还可多找几个有经验的朋友一起去看看,以此得到商圈评估。

【2】接铺时对不实的转让借口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与房东确认租期,水电、电话等日常设备须请转让店主协助更新。

【3】要和房东处好关系,最好能提前了解房东是哪类人,是不是好说话等等。决定要签约时,一定要问清楚房屋契约、营业登记的转让、设备的好坏程度等,最好与房东、转让者一起签订转让协议,将资产清单、售让权利范围写清楚。有些房东在出租门面时,会禁止承租者转租,如果租到这类商铺,会产生许多麻烦。建议租店面时,应与房东、承租者三方协商,查看店铺相关证件,并签订转让协议。并另外与业主签订新的店面租赁合同。

转让协议仅供参考

店铺转让协议书

转让方(甲方): 身份证号码:

顶让方(乙方): 身份证号码:

房东(丙方): 身份证号码:

甲、乙、丙三方经友好协商,就店铺转让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丙方同意甲方将自己位于 街(路) 号的店铺(原为: )转让给乙方使用,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并保证乙方同等享有甲方在原有房屋租赁合同中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二、丙方与甲方已签订了租赁合同,租期到 年 月日止,年租金为元人民币(大写:),租金为每年交付一次,并于约定日期提前一个月交至丙方。店铺转让给乙方后,乙方同意代替甲方向丙方履行原有店铺租赁合同中所规定的条款,并且每年定期交纳租金及该合同所约定

的应由甲方交纳的水电费及其他各项费用。丙方与甲方的租赁合同期满之后,丙方同意继续由乙方承租该店铺,由乙方和丙方另行订立租赁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或者:丙方与甲方一致同意双方于

日签订的租赁合同效力终止。由乙方和丙方另行订立租赁合同。(此法更为妥当)

四、转让后店铺现有的装修、装饰及其他所有设备全部归乙方所有,租赁期满后房屋装修等不动产归丙方所有,营业设备等动产归乙方(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按原有租赁合同执行)。

五、乙方在 年 月日前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转让费共计人民币元,(大写:),上述费用已包括第三条所述的装修、装饰、设备及其他相关费用,此外甲方不得再向乙方索取任何其他费用。

六、甲方应该协助乙方办理该店铺的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过户手续,但相关费用由乙方负责;乙方接手前该店铺所有的一切债权、债务均由甲方负责;接手后的一切经营行为及产生的债权、债务由乙方负责。

七、如乙方逾期交付转让金,除甲方交铺日期相应顺延外,乙方应每日向甲方支付转让费的千分之一作为违约金,逾期30日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且乙方必须按照转让费的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如果由于甲方原因导致转让中止,甲方同样承担违约责任,并向乙方支付转让费的10%作为违约金。

八、如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导致乙方经营受损的与甲方无关,但遇政府规划,国家征用拆迁店铺,其有关补偿归乙方。

九、本合同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

日期:

乙方签字:

日期:

丙方签字:

日期:

第2篇:《潜规则》读书笔记---将潜规则掩埋

将潜规则掩埋

吃百姓之饭 穿百姓之衣 莫道百姓可欺 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 失一官不辱 勿说一官无用 地方全靠一官

--------题记

首先我要说,潜规则的前身是”陋规“。

读完潜规则这本书,让我增添不少明朝历史方面的知识。这本书分成三大板块分别讲的是:做官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做官和皇上的关系、官场内部的关系。

本书大体是取材明清的历史材料,揭露专制体系下的从皇帝、百官到士绅、国民游戏规则中“灰色”的方方面面。 经典的《崇祯死弯》中,李自成和当年的朱元璋,陈胜吴广遥相呼应,用U型山谷的比喻,充分解构了官逼民反的来龙去脉,书写出一本沾满血泪又不乏黑色幽默的经济帐,令人拍案叫绝。语言很直白,一口气读下来非常之痛快。当然,痛快之余也是体验了一把解剖历史的冷血和残酷。 也预示了治理现代中国官场潜规则重点在中间层,以古喻今,或者以古察今,突然发现中国封建时代的这些所谓潜规则在中国当代社会似乎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案例和模式,从官场的红包,到民间的假冒伪劣生产,无不充斥着内部的利益交换,侵害的是民生,破坏的是秩序。虽然吴思在书中没有给出解决潜规则的具体方法,但却很明显

可以看出,朝代的更替是潜规则治下的社会最终结局。

想起以前曾有人对中国的基层政府给予过强烈的抨击,批评县乡政府官员的腐败和无能。看过这本书后我突然想起,如果说合法伤害权是潜规则的一个权力基层,那么拥有合法伤害权最大的必定会最大化的利用潜规则。我认为当代中国的潜规则问题最严重的不在中央首脑机关,也不在基层的县乡机构,而在省市这一级庞大的的中间层,他们权力高度集中,拥有地方立法权,可以用合法的外衣把一切有利于自已的经济政治审批权揽到自已身上,操作的过程又可以肆无忌惮,无所约束,可以利用合法伤害权有效的盘剥下级官僚和工商界的业主,使自已的权力收益最大化。如果要有效解决官场潜规则的问题,中间层级是重点。

看完《潜规则》觉得很深刻的,尤其是到后头评论分析的多了就精彩多了。开始的读史心得讲的多是贪污腐败,其中提到的抽签法选拔官员让我印象很深刻,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唯一一个能减少行贿的方法。我看着书同情那时候没有任何发言权的百姓,他们只能任人宰割,而总是觉得没有办法改变;同情被人欺骗的皇帝,他们有心当个好皇帝却无奈无法传达下去,此时我觉得在管理中还是结构扁平化比较好,毕竟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的便捷了;我也同情被迫贪污行贿的官员,他们最初也怀着赤子之心只可惜官场不允许这样的存在,他们必须违背当初的愿望,否则根本无法生存,贪官是杀不尽的,因为有些本质的东西没有变,表象的再压制依旧会春风吹又生的。似乎谁都没有错,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我们该原谅任何一个生命

的偏离,那么就是制度错了,看到后一部分才意识到只有改变这种由上决定下面的制度或许可以改善官场,比如提高百姓的话语权就可以减少贪污,毕竟官们的升迁不光由上级决定,这也是西方选举兴起的原因,这里暂且不论选举的结果是否明智,毕竟百姓可以说话了,让官员也要顾及一下百姓的感受与想法了。

书最后的杂论,我觉得讲得还是很深刻的,讲到老百姓的公德心缺乏提到是因为百姓没有把自己当作主人,因而缺乏了主人翁的意识,所以才如此自私自利。人性是无法改变的,只有真正合适的制度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像书中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上:一,每个人都归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说人是理性自利的。二,每个人在市场上都有完全的选择自由,也就是说谁都不能强迫谁,只能平等地交换各自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人虽然自利但是还是要顾及到别人,不能为所欲为。西方人没有否认人性,没有要求大家讲究什么仁义道德,不像中国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这种伪圣人还是没有的好啊,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们的做法是有合适的制度设置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做了恶事的有规范来给他恶报,而不是想着老天爷来给,那样的迷信只能带来心理的安慰,却不能有实质上的变动,恶人继续行恶,好人继续吃苦。健全法律和监督机制才能规范行为,才能以公正的评判来判断是非,才不会出现通过权力来办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下才会有道德出现,而不要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妄谈什么仁义道德吧。

官与民之间的关系、官与官的关系和官与领导的关系,从古至今

都是微妙的。当潜规则变成真实的游戏,而其还能在特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就要出问题了,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平机制丧失,道德底线被一再的冲破,人们不禁在想: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我由衷的希望每一个身处官位的,官员们都能明白做官真谛。将潜规则掩埋。

编导二班 郭沛然

第3篇:职场潜规则:管理信息化职场之新人“潜规则”

关键词:职场潜规则 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职场

职场潜规则,在职场上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管理信息化行业是目前公认的职场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但由于管理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前景被看好,而且行业职位都是高端稀缺性岗位,使得很多人还是对这个高门槛的行业趋之若鹜。然而,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也同样存在着所谓的潜规则,下面我们就来看下管理信息化职场上的潜规则。

职场潜规则一 ——经验

HR问你“有过相关工作经验吗?”即使是第一次找工作也不能直接说没有,可以列举自己应聘该职位的优势,专业对口啊、有相关实习经历或参加过沙盘大赛等。这是语言的潜规则,也是中国职场文化的潜规则,不过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上仅懂得语言潜规则还不行,入选的王牌就是行业经验,如果操作过大型ERP项目,被HR选中的可能性就很大,至少不会被在初试中被刷。

职场潜规则二 ——能力

能力这不仅仅是指你的工作成绩,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那是实实在在的让大家评断的,能走到这一步说明你已经有工作机会了。我们现在谈的是新人入行的潜规则,往往是在你走到这一步之前你就已经被潜规则给规则掉了。HR没有时间等到你做出成绩给他看,那么他觉得可以表示专业能力的东西是什么呢?——相关学习经历或资格证书!如果能拿到用友管理软件学院管理软件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证和管理软件应用顾问的资格认证,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上也算是拿到了“入门证”。

职场潜规则三 ——学历

面试官一般在看简历的第一眼就会先扫一眼学历,现在职场虽然是经济市场,但是我国的学历教育体制始终影响着大家的评判标准,一般现在各类招聘都会打着“本科以上学历”这样的招牌出现,所以,在面试过程中,第一环节报上一个高学历就相当于打开了通往企业的第一扇门。当然要是报上一所名校那就更好啦! 职场潜规则四 ——背景

我的导师是###,我在###单位实习,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它的实际意义是:“我的导师对我很好,是这方面的权威,录取我的话就能变相跟我的导师拉近关系,不录取我的话是不给我导师面子;我曾经在那么好的单位实习,现在来你这里还可以拉近你们和那单位的距离,我有这样的经验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的„„”不要觉得这种是走后门,背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职场潜规则五 ——人脉

“你好,我是####推荐来面试的”一旦遇上这种对手,往往就不需要再等什么结果了,或许你会一边在心里咒骂,但是不可否认,能被推荐是一种本钱——人脉!自己的人脉,朋友的人脉,亲人的人脉,那都是潜规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场中“有个好爸爸”是一种潜规则,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投资回报。

在大多行业或岗位上,有了学历、背景、人脉,几乎一切就OK了,但在管理信息化职场上,尤其是ERP顾问这种高端职业上,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行业经验在这个圈子里是第一“潜规则”,没有行业经验就只能靠业内权威人才机构的学习经历和资格认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学历”“背景”“人脉”在其他领域可能足够你撬开行业之门,但管理信息化这个行业还不足够,即使通过关系入行,在工作上会遇到一些自己很难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终还得选择再学习来恶补。

当你进入管理信息化这个圈子,这些职场潜规则是你改变不了的游戏规则,但是在遵守职场潜规则的同时再加以合理利用,你也许就是管理信息化职场上的一个“杜拉拉”。

第4篇:职场潜规则

这个社会存在一些潜规则,大部分学校不会教,很多时候你我父母也常没想过这些问题。然而,如果能利用好这些潜规则,你会走得比较顺,取得更大的成绩,否则,可能会处处碰壁,一世坎坷。

如果只是自己碰撞、摸索与理解,其实风险是很高的。若运气不好(如背了债、太早有财务负担、或选了个前景不高的工作)、人生搞不好根本就没翻身机会了。

因此,我想更深入地谈几个新鲜人该知道且思考的职场潜规则。尤其当你离开学校,试了几份工作并终于决定要在一个位置上稳定下来时,你更该好好想想下面几件事。

(文章比较长,且作者是台湾人,语言习惯与我们有些不同,为前途计,建议耐心看完)

一、关于上升趋势VS下降趋势 ............................................... 1

二、关于核心职位VS非核心职位 ........................................... 2

三、关于深度VS广度 ............................................................. 3

四、关于大公司VS小公司 ...................................................... 4

五、关于兴趣VS第二专长 ...................................................... 5

六、关于人多VS人少 ............................................................. 6

一、关于上升趋势VS下降趋势

在你选择一份打算稳定下来的工作前,你可能要思考一下这产业的长期趋势。在一个往上趋势的环境中,你就算没甚么天分与能力,也很容易会跟着水涨船高。这包含几个部分:

1、 比方说产业赚钱时,你能有分红的机会。台湾高科技产业爆红的年代,连当生产线的作业员都有可能致富。但是那些同时期在较不景气的金融与传产公司的同学,可能工作一样努力、一样加班与拼搏,却未必得到相同的回报。

2、再来,产业受到重视,表示会不断有有趣的工作挑战(如新的案子、新品牌、新产线等)。

3、更重要的,当这产业前景看好时,就可能有很多人愿意投资在这领域上。长期而言,这领域的相关职缺会越来越多、同领域的伙伴会增加、新技术也会不断研发出来。只要你能力不差、工作态度好,你长期的选择就会增加。就算目前待的公司有甚么万一,你也还能跳去别处。

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产业是在你就业时已经过了颠峰,你可能就得要小心思考一下。思考一下这产业的荣景还能延续多久?因为35岁之前的你,若决心要在一个产业中长期待下来,你很可能会在那边继续做30年以上。如果待下来后的第五年或第十年这产业开始走下坡,那就尴尬了:要换不一定容易,待着又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就可能掉入负螺旋回馈了。

尤其当产业走下坡时,自己的状态通常也可能跟着往下溜。公司可能获利不如以往、公司可能缩编、公司可能缺少动能、整体产业的相关公司也可能减少。就算这些缩编没打到自己,工作Loading最少可能增加、成就感也可能下降、薪资提升率降低、甚至因为组织变小而更难升迁,这些都是可预见的。 所以在你在一份工作上稳定下来前,产业前景恐怕是你优先要思考的问题。

1 / 4

二、关于核心职位VS非核心职位

核心职位指的是在一间公司里,对营运(及营收)有直接帮助的位置。因为就算使用同样技能的职缺,在不同公司里头,都有可能因为是否处在核心位置而影响其权力大小、重视程度、加薪率、以及升迁的畅通度。

比方说,一间以接案为主的公司。PM主要是接触客户,所以你若能把客户搞得服服贴贴,每次案子都能带钱回来,老板就可能授予你较高的权限、你有较高的说话分量、资源取得会较容易、你也可能在公司中升到较高的位置。

但若你在另一个非专案导向的公司。虽然明义上是PM,但其实可能只是帮忙写计画书、做些文书支援、整合其他部门、或甚至只是带些如帮公司安排员工旅游这类案子。做这些,你就很难在组织中取得强大的支援力量、很难接触目前工作以外的事情、很难被高层主管注意。升迁的空间与机会也自然将小的多。

当然,你若只是想找个安稳的位置待着,35岁前你待在非核心的位置上,看似差异不大、薪水可能也不坏。可是就「长期的竞争力」而言,你会比另一个在核心职位的PM差的多。你的眼界与经验很可能都会越来越不如另一个待在核心职位上的人。一旦过了35岁,对方进入管理圈、而你还在做一样事情时,差异就会一年比一年增加了!这是因为非核心职位的部门,升迁空间通常是很有限的。

任何公司中,90%的有影响力的高阶职位,一定是「核心部门」的人升上去的。举例而言,一间做硬体的公司,CEO背景大概不脱业务、工程、设计研发等背景出身。你几乎不太会看到CEO是MIS、行政管理、采购、人事出来当的。至于一间贸易公司,高阶经理人可能多是业务出身;学PM的在那可能就没甚么用武之处。

PM的职涯如果对某些人太难想像,那我举个更通俗的,如「设计」好了。同样学校毕业的设计人才,去设计公司的一位,可能一开始薪水略低,可是能接触的层面广、周围同样技能的人也多,有机会不断成

2 / 4 长。而且设计是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他若在设计公司待个十年二十年,有可能当上总监、甚至公司CEO。反过来说,若设计科系毕业却找个工厂去当网站美工的。则有可能一开始的薪水较高,但整个单位可能就只有一个人会用Photoshop,也只有他会有兴趣关注设计圈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是,在那边做个五年十年,别说CEO了、甚至根本不可能捞到甚么管理职缺。

这就是核心职位与非核心职位上升空间的差异了。

三、关于深度VS广度

当然,没人说你一定要在同一产业待一辈子。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你可能就得考虑一下我这篇接下来要提到的几件事。

首先请思考深度与广度这件事。

深度能让你在一个职位上扎根、往上爬、并拥有安稳感。但缺点在于,长期而言,你往其他领域(甚至同公司其他职位)的切换弹性会缩限。

这点相较于前面谈到的两点,我倒可以给年轻的朋友一个大原则。就是在当你在一份工作上稳定下来后,请最少花三年的时间在那位置上扎根(就是先有深度)。比方说提升该领域所需要的技术与学识技能、多认识那领域的人、认真投入并给别人一个正面与积极的形象。 深度通常是你第一次升迁的关键。

但当你开始当一个小主管后,可能就得开始广度的训练(尤其是管理知识)。比方说学习专案管理、流程设计、了解经营工具、提升沟通能力、强化横向业务的认识。你是设计部门、就试着往前去了解SaleorPre-sale;往后则去了解工程部门。你是工程部门、就试着往前了解设计部门、采购部门;往后就去试着了解QA、QC或是客服的部门。行有余力,继续了解财务、法务、总务、人事对你掌握一个组织运作的能力是绝对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在35岁前培养这些经验、能选到一个上升趋势的产业、又能处在一个核心职位上,你就有可

3 / 4 能比几乎一半的同学更有竞争力了。

至于过了35岁,你则可以思考到底要参加哪一个量级的比赛。必要时,也可以调换到不同部门(或公司)来做尝试。毕竟有时候,随着时间演变,原本自己的部门变成了非核心部门,这时候手上的资源也少了。这时候赶快跳去另一个部门、公司、甚至产业,恐怕也就是不得不为的行动了。

职位转换虽然想像起来难度似乎很高,但某些位置「社会意识」会低估转职的难度,并在机会上提供不同的差异。比方说,有十年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要转业务,虽然实际上是很难的;但一般人会觉得应该有可能,公司也通常会愿意给你这机会。但十年经验的业务要转去技术部门,一般人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有那能力,公司也未必敢给。所以选择一个弹性大的进入点,始终是非常关键也重要的一件事!(像我自己当年就是先当工程师,后来则开始当Pre-sale的)

另一个要提醒的是,别太早提升广度。如果一只脚没站稳,却有太多不同工作的经验时,往往会造成后面工作的妨害。一个简单的测试:若到30岁以后,履历表拿出来还没有办法勾划出一个「有一贯性」的发展路径时,你将会让自己只剩下自行创业一条路。

四、关于大公司VS小公司

另一个新鲜人该思考的是你想为自己累积甚么东西。

大公司提供了某种虚幻式的生涯保障,好像能有组织的学习与成长。但实际上大公司分工很细,有可能你进去三年了,做的事情只是一个无聊的小事情(如不断帮新人加保;或是不断帮新人装电脑)。若你没有太大的工作野心,找个在上升趋势的大公司,做些简单的小事,机会就只能一股脑的赌在经济产业未来的荣景上。唔,我也不会说这不好,毕竟确实很多人采取这策略。

唯一的问题,只在于35岁后,这选择的风险有可能越来越高-如果产业没有爆发力、自己又还是只当个小职员时,突破的机率就越来越小。毕竟大公司有能力的人多,卡位激烈、升迁并不易。

小公司则因为人少,所以若你有能力,其实很容易出头。你若真有能力,六个月到一年内就有可能掌

4 / 4 握到足够的资源。像我每次跟来找我抱怨工作的年轻朋友都会建议,你若真觉得自己能力被埋没,就去小公司试试看。如果一年内一样没能出头,那保证就不是没有伯乐的问题了。

小公司因为人少,所以有可能甚么事情都得自己来。要找个包商,从询价电话开始就得自己打、提需求也是自己、甚至写合约看合约也是你自己、执行时监工怕也是自己、甚至最后厂商要请款、跟会计连络怕也得是你自己(这其实不就是PM了吗?所以小公司主管更该学专案管理)。但好处在于,你若自己愿意学,常常一下子就能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摸过,个人成长性绝对较高。而且你若办事能力强,一下子学会且能办得服服贴贴,老闆一定重用你。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半年到一年左右必然就能出头。 另外一个间接好处是,小公司出身的、真做出点成绩,你能继续待着、能创业、也能去大公司。但大公司若待到40岁之后的,几乎会没办法去小公司了。因为很多基础的事情别人都帮忙你处理妥当了,一旦出去会发现甚么都要自己来。可是这时候你不可能真的还自己去做所有这些杂事(也很难重头学起),工作成果就会落差很大。我自己看过好几个大公司抱着光环出来小公司当高阶主管或是带个案子的,几乎结果都不太好。

五、关于兴趣VS第二专长

再来我要提醒,年轻人不要用兴趣来决定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最有兴趣的,未必是客观上最有长期发展的一个产业领域。你可能投入很多心血,可是社会并不给你任何回报。这一方面在经济上打击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消磨了自己对兴趣的那份感情。

能的话,尽量把自己的第二擅长的能力当成选工作的优先考量。第二专长虽然未必是我们最喜欢的;但这最少能在经济上带来回报。而带来回报后,拿收入继续滋养我们的兴趣,其实是风险最小的一条路。你一方面提升第二专长的竞争力,也透过这样子继续滋养你的第一专长。万一你这第二专长的选择不成功,你还能退一步继续用你的兴趣与热情,去开拓另一条路。这也是增加自己弹性的一种做法。这也是一种人生层面的风险管理!

5 / 4

六、关于人多VS人少

上面给的建议,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既有规则上的出牌原则。但我始终相信,你走在人多的地方,其实就已经很难在地上捡到黄金了。找一条能累积深度、有前景、培养自己多方能力的路,恐怕才是下一时代胜负的关键。

当然,听我这样讲,有人可能质疑,这选择有这么好找吗?

我的感觉是,时代是一直轮替的。当过去10年大家都一窝蜂来读大学研究所时,专业技术性的人才其实已经越来越缺乏。像最近一些被广泛报导成功的人、如吴宝春、牛尔、九把刀、或昨天Bryan在FB粉丝团分享的三星主厨等这类人,做的并非是甚么了不起的高深知识。都是你我愿意去学也做得到的事情。

只是他们选择一个跟别人略为不同的路、尝试一个不同于传统的运作模式、加上认真、投入、以及付诸时间,最后就成为一个顶端的星星。

我不觉得现在社会比之前更难混。我相信这社会还是会对愿意投入的人提供充分的养分。唯一只在于,你想怎么样去争取。但肯定的事情是,若你只是想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你就很难突然跑到前头去。给自己正面观点,并尝试不一样的路线,恐怕才是年轻人应该尝试的路。 结论:

环顾四周,有人混的好、有人混的差。我要提醒的是,不要极端地把别人混的好与坏都归咎于运气;但同样的,也不用消极的认为是因为别人天赋比我们好。

选择的路线其实一样重要。因为有些路线真的比较好走,你能取得较大的成绩;顺风的路、不用用力划桨也能一帆风顺,是所谓事半功倍。但有些路真的崎岖的多,你很难取得胜利所需的资源;逆风行驶、用力划船都可能翻船到转,是所谓的事倍功半。

而到底甚么策略适合自己?其实是年轻人应该在毕业后的三年内,好好思考,并付诸实行的!

6 / 4

第5篇:潜规则

《“潜规则”使他毁灭》观后感

观看了廉政中国警示教育片》,《“潜规则”使他毁灭——李人志腐败案警示录》一片深刻剖析了甘肃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人志,随着职位升迁而渐渐动摇信念,放松自律,最终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滥用职权疯狂敛财,陷入腐败犯罪深渊的过程;《小金库引发的大案——损公肥私者的最终结局》一片通过探究北京环卫集团经营发展部原部长于小兰和海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王俊武违纪违法的案例,揭示了其腐败问题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后果,谴责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更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使我感触颇深。

李人志,从一个普通的电工成长为企业老总,国家的高级干部,最后沦为阶下囚的经历。其前半生敬业而卓有成就,正是在他成长比较顺利、在权利更大和地位升迁时迷失了人生方向,最终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泥潭。究其发生腐败案件的原因,主要是李人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上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和错位。最终陷入腐败犯罪的深渊。

我们就更应该从李人志等腐败分子案件中汲取教训:

1、坚定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牢记党的宗旨,决不被金钱、美色所诱惑,被糖衣炮弹所击中,时时刻刻把握住骚动的“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不自腐,虫不滋生”。

2、自觉接受监督。在敏感问题上,不要独断专行,不要暗箱操作,公开是监督的有效途径,制约制衡机制是限制权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公平、公正了就敢于公开,只有心底无私才不怕监督。因此,我们办任何事情要做到公开透明,要建立起相互的制约机制,绝对不可使权力绝对化。

3、切实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要完善,不能漏洞百出,有空子可钻,一旦有了制度必须坚持。

此外,我们还应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做人民的公仆,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党的纯洁性,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

第6篇:潜规则

潜规则一:底薪是有条件的和任务挂钩,告诉你的是2500,拿到手的是1248,只因为你只完成了50%的任务;

潜规则二:提成最低10%,但当你进去后才发现,本该提成1000元的,只因你本月考核得了50分,只能拿到1000*0.50=500块,

潜规则三:而且更为隐秘的是你根本看不到你创造的佣金收入是多少,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这中间就有很大的猫腻,因为你没有客户管理系统,你看不见你的客户交易了多少,

潜规则四:好的薪酬制度可以让员工自己算出自己每个月可以拿到多少钱,如果你进了一家薪酬制度隔三差五在变的公司,你是不知道你的工资该拿多少的……证券公司的薪酬待遇就和天气一样善变,谁也不知道你明天能拿多少,

潜规则五:区域经理销售总监之类人的迷魂汤少听,尤其是树立的红旗你千万不要去想成那是你的未来,某某员工月收入上万一找到本人一看工资条一聊才知道,是N年中某个月做的超级好发了那么多,仅此一次,多数时候完不成任务时拿的还不如农民工。某某女同学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一进公司,安排在最好的银行驻点偶然间开了一个户,2.5个亿,一打听,此位女员工已经辞职。某某人是某某证券公司宣传的标杆,十年如一日的勤奋,领导每每说起此人都赞不绝口,还以为要加薪提拔哩,一问,此老员工仍然在银行站大门口,完不成任务时此人工资继续惨不忍睹,干了10年又能怎么样,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完不成任务就回到解放前,

潜规则六:公司说你做到1000万的资产,底薪就2900,做到1个亿底薪就5500,实际上当你真做到这么多资产的时候,你的任务也水涨船高了【你始终都是完不成任务的,可能你之前每个月的任务是新增100万资产,但是当你升级后,就需要每个月新增150万或200万的资产了】虽然按着你的级别你应该拿2900或5500的底薪,但是你只拿到了1500的底薪,只因你又没有完成任务

潜规则七:证券公司银行驻点客户经理的任务是一视同仁的,但是银行的质量却是不一样的,有的银行是黑土地,很能产出,有的银行是盐碱地,天天努力播种也不见得有产出,有的银行是红土地,一般不产出,一但产出就是好果子,但是公司不管,在一个级别的客户经理任务都是一样的,好的网点别人是不会出来的,所以你新来的自求多福,

潜规则八:证券公司营业部的正式员工待遇和福利都很不错,很多客户经理都希望有一天能真的变成营业部的正式员工,而不是渠道部正式拉业务的员工,但是营业部的正式员工都是有一定背景和关系的,营业部的人际关系也是错综复杂,不是尔等一穷二白的人能去的,

潜规则九:证券公司的考核随行情变动,随天气变动,随领导班子变动,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绝不会随你变动,不会因为有一大堆人离开了就有所变动,

潜规则十:从进入公司的新客户经理到做了三五年的老客户经理,所有的考核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只会一年比一年多不会一年比一年少,更不可能是原地踏步,是你刚进入公司的那个样子,不论你的业绩做的好还是不好,公司下的任务只会一年比一年多,这是铁的定律,在证券公司,变是唯一的不变,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谁给你承诺的我们公司这个制度10年都没变过了,考核很容易过的,那你要小心了,说不准这个制度那天就要变了,切忌这一定是糖衣炮弹,相信我

潜规则十一:如果你熬过了所有的风暴,市场牛熊交替,公司制度改革,领导改朝换代,进进出几百人后,你是那剩下的三五个人中的一个,最后你就变成了那个我们县我们市或者是我们省唯一考进北大清华的人了,恭喜你,你确实是人才,提醒你的是,如果你有机会转岗,希望你能抓住机会,千万不要舍不得你自己三五年积累下来的客户和资产,转岗是你唯一的出路,不转就是等死,虽然你积累了很多客户和资产了,但是他们不是你的,公司不会因为你积累的多就不考核你了,反而认为你确实是人才,任务应该比别人多才对,因为你有经验了,有客户资源了,没有人有十年如一日的激情和运气去完成券商无休无止的任务和考核,而且是越来越重的考核,况且市场还不是当初的市场(我有一同事运气不错,一进公司就分了一个每天能有千把号人来办业务的一级支行网点,做了6年客户经理,积累了2个多亿的资产,两年前公司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去做区域经理,那个时候此位同事感觉良好,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客户和资产,婉拒了领导的美意,领导就换了一个刚进公司一年不到

的人叫去做区域经理了,现在此位区域经理,在行情这么惨淡,90%的客户经理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他的工资都在一万左右,好的时候单个月几万、十几万都是有的,但我们这位做了六年的老客户经理上个月拿了3000不到,这个月拿了4900,回想当初他不只一次的告诉我他很后悔,更惨的是公司领导找他谈话了,让他在今年最后的这两个月之内要么做一千万的业绩,要么走人,因为他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没有完成公司要求的考核任务了)此同志,熬过了本公司的三次裁人风暴和两次领导班子更换,没想到快熬不过第四次了。。。。

潜规则十二:在证券公司,客户经理是最低级的职务,就和装修队里,最低级的农民工是一样的,无非你是有文化有想法的农民工是金融行业的农民工,但是你的收入有时候是比不上农民工的,现在在深圳的工地上干活,一天一百元的收入是一大把的,而你刚进的时候平均下来是没有那么多的,你在网上报刊杂志上看见的年薪几十万几百万的券商从业人员,那不是你,那是高管,而你是因为高管工资平均的时候平均到你头上的,你是工资被增长了的券商从业人员,举个例子:一个营业部,假如一个月有100万的利润,这100万怎么分呢,首先是要除掉营业部的各项支出,剩下的来分,假如营业部房租等各项经营费用加上上缴给总公司的一共是70万,剩下了30万,这30万由所在营业部的所有员工来分,假如此营业部有员工30人15名正式员工和15名客户经理,大家心想可以一人一万了吧,错了,营业部老总能和你一样的工资吗?营部副总、营业部财务总监、营业部等等人员,外加区域经理,能和你是一样的工资吗?在说了,营业部还需要留存年终奖要在年底发呢,这样想一想,能剩下多少是分给客户经理的呢。。。。。

潜规则十三:现在各个证券公司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投顾业务,各位客户经理要小心自己的客户了,公司打着服务客户提高佣金的的旗号,背后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客户经理辛辛苦苦在一线把客户拉回来,有点资产的就签投顾服务,没钱的小客户就客户经理服务,这样切断了客户经理和自己客户的粘连度,在客户经理跳槽的时候就很难拉走自己不服务的客户,我一个资产才十万的客户就收到了我们公司投顾打过去的电话,说某某客户你以后有什么事就找他,他是该客户的投资顾问,我客户问,我的客户经理呢?投资顾问回答:你的客户经理很忙没时间管你,客户打电话给我说他吓了一跳,以为我没做了。。。。如此种种没法细说,就这么一个才十万块的客户都不放过,可想而知那些更高资产的客户了,一个客户来开股票账户她是想来赚钱的,投资顾问就一定能让她赚到钱吗?不一定吧,投资顾问无非就是把一些资讯整合了,把公司的服务内容推送给客户而已,此种服务,我想大多数客户经理是能做的,你说让客户经理去给客户操盘买股票一定盈利客户经理多数做不到,难道投资顾问就一定能做到了吗,我想肯定不是,投资顾问打电话去让客户提高了佣金,买了理财产品,这些都和开发此客户的客户经理无关,投资顾问是可以看见客户的资产状况,股票持仓的,而大多数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是看不见的,

潜规则十四:各行各业都有高收入人群,但是绝对不会是普通员工,进证券公司你只做一个普通的客户经理,是不可能有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的,即使有高的时候,那也是短暂的、暂时的,不会背离很远和很久,一定会回归到市场的平均线附近,各位客户经理,可以把自己进入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以来的所有工资收入明细在银行打出来,加一下然后在平均,在对照一下当地平均工资,参考社保局网站公布的,那里已经是很低的平均数值了【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本市2010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0456元(折合成月平均工资为4205元)】我算了一下,在我们公司干了两三年的同一个营业部的同事,22个客户经理中,有三个超越了深圳去年的平均工资,有4个在去年的平均数附近,剩下的15个人全部是在去年的平均数的一半以下,月收入2000左右,这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数据,如果放大到整个深圳分公司的话,估计数据会更难看!~ 潜规则十五:证券行业是一个高学历的行业,这里统招重点本科是起步,没有这样的学历的人是很难向专业方向发展的,想做专业方向考硕士那是必须的,只有客户经理初中毕业就能做,没有初中毕业的办一个高中毕业也是能做的,因为客户经理是拉客户的,只要你能拉来业务就成,相反,即使你拿着硕士毕业的文凭,你拉不来业务,公司也是不会留你的,一旦进来了就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方向,做营销还是做专业,有了目标就要去努力,切不可为了工作而工作,不光要挣钱,还要挣钱途,做业

务拉客户是需要营销能力的,要是感觉自己做营销的时候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喜欢不适合营销的话,就实时终止,切不可为了月收入上万的梦想和自己的爱好,每天中午吭着馒头,每天晚上租个床位,毕竟就算你自己不花钱很省,父母也是需要养的吧,婚是需要结的吧【认识一招商证券的朋友,大学毕业分在招商银行电话银行中心做客服,每个月4000多块钱,说是喜欢证券,想挑战一下自己,到招商证券做了客户经理,好几次去工行,都看见他中午在二楼的休息间啃着馒头喝着开水,问我哪里有便宜的房子出租,我说有个便宜的650一个月在水湾头,他说不行他只能住300一个月的,最后在深圳大学给他找了个床位,坚持了大半年,最后还是被公司开除了,又去了平安证券,结果又熬了五个月,还是被辞退了,另一朋友比他强,偶尔也会月收入上万,年近30了,(这位朋友还有一经典台词:绝不会找同行,也绝不找做业务的女孩子),谈了一个又一个的女朋友,最后都吹了,最夸张的是一年谈了六个,好几个都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卡住了,其实作为女孩子,我想我可能能理解她们的一些想法,虽然我们这位朋友也算的上是长相英俊,但是收入太不稳定了,没房没车没固定收入,上个月他拿了1.4万,这个月他拿了一千多,多数女孩子还是喜欢稳定的,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建立,开支越来越多这是肯定的,而他收入是不确定的】,每天早上做着不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反感的工作,真想提高收入的话,对于那些不想做营销不适合做营销的的就去学一门技术,拥有一技之长,稳定不说,做到一定的时候升到一定级别,上万月收入只是时间问题,想在证券行业做技术的,需要一点对数字的敏感天赋不说,还需要不断的考证,任何行业都是天道酬勤,真要为了你的梦想,就做好你充分的准备

潜规则十六:喜讯,在行情这么惨淡的今天,大盘迭创新低到2318点了,我的一位同仁当月新增资产500万,当另外一个同事告诉我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我和告诉我此消息的这位同事一样一点羡慕之情都没有,大家都知道就一个月的风光,

潜规则十七:有多少人羡慕投顾,都希望自己能去做投顾,其实投资顾问不过就是换个名字拉业务而已,对于那些没有一定资源的客户经理,没有一定关系的客户经理,不建议去做投顾,即使你做了,完不成每年的新增,老总看你不顺意的时候,这就是你走人的理由,投顾也是有新增业绩要求的,有的证券公司要求年新增客户资产1000万,有的证券公司要求新增客户资产3000-5000万不等,【认识一朋友,09年底,从平安证券跳槽到广发证券做投资顾问,当时面试的时候,营业部老总亲自面试的,说你只要做1000万资产就给你转正,此君从09年初做到10年三季度,新的领导要求他新增4000万资产,此时该君连2000万都没新增到,过了年营业部老总直接叫此去他办公室办理离职,其实营业部一大堆人比这位仁君新增的少,营业部新增400的投顾没走,新增1000多万的走了】

潜规则十九:证券公司的考核是有门道的,是挑日子的,有的证券公司是以每月1--31号中的其中某一天为考核日(我所在的证券公司以每月25号为考核日),有的证券公司是以日均资产为考核日(假如你月初开了一个100万资产的客户,一日均,就是33.3万了)某某证券公司,要求三级客户经理每月新增有效户6户(占比40%),新增资产60万(占比50%),理财产品10万(占比10%)合计100%完成任务,有效户奖励50元/户,【11年9月某客户经理新增有效户7户,新增一打新股客户资产330万,心想7个有效户,有效户奖励有350元了,资产330万当月应该是超额完成任务了,终于能拿到2900的底薪了加上提,应该有三五千的工资了,也就吃的起饭了,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工资条上显示:9月工资1900多元,无语,第一时间找财务质疑,为什么有效户的钱只有90元???原来有效户确实是有7个,但是不是每个都给钱的,在每月的25号那一天,只有客户把资产放在股票账户上的,公司才给钱,假如一客户1号在你这里开了户,打了一千万进来炒股,但是在25号这一天他把股票卖了,钱转走了,对于公司的考核来说,该客户是有效户,但是不会给你钱,找财务理论:既然是有效户就应该按公司50元/户的标准给钱,要不就不算有效户,财务答曰:如果不给你算有效户,你的任务怎么办,狂汗⊙﹏⊙b汗!!!!!当然他在25号那天把钱转走了,所以你当月是并没有完成公司的考核任务的,该员工按公司的考核只完成了50%的任务比例都没到,因此底薪只有1500元加上提成三四百,共计1900元,合情合理!!!!!!该种考核只是当月的!~对于做到一定资产可以升级的客户经理此种考核只是条件之一,要升级的时候还要考核日均,此种门道更多,因为对公司实

在是无语,没有去问了,问了也是白问】如果你提前给客户打了招呼让其在25号这一天把资产放在股票账户上,事后客户将资产转走了的话,公司会认定你是骗取考核,扣合规得分50分,没有任何理由讲,相当于工资打5折!!!开了1000万的资产的客户又能怎么样,只要他25号那天没在账户上就不算!!!!!竟然说客户经理骗取考核,到底谁骗谁啊!!!!!如此种种考核门道,无法一一说来,各位同仁自己细细体会

潜规则二十:不要以为自己拉了些客户就能坐享其成了,即使没有证券公司的考核,一个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客户经理或者投资顾问,最终会失去客户,一个客户两三年换一个证券公司很正常。一个用钱买来的客户,终究会被更高的价钱买走,长此以往,佣金战之后,经纪业务会陷入更深、更无望的商业贿赂战。今天你十万资产送手机,明天我十万资产送笔记本,后天我送汽车,在后天就送房子了。。。。。。

潜规则二十一:客户经理其实只是证券行业的一个附属。进入门槛很低,去应聘过的人都知道!不需要高科技、高学历、高能力。有证的直接上岗,没证的证券公司包培训。。,高科技?开个户需要什么高科技吗?真是笑死人了;高学历,看看招聘广告就知道了,拥有客户资源的优先,什么限制都可以放宽;那么高能力总是要的吧,能拉来业务就行了,要那么高的能力干嘛嘛?这年头据说最贵的就是人才了,要尊重人才,可惜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做得越好,公司考核得越厉害,你滚蛋的时候也就不远了。感觉客户经理其实还不如农民工!!~农民工有政府关心,客户经理有吗?农民工有社会关心,客户经理有吗?有点技能的农民工底薪都比客户经理高,收入也比客户经理高,有多少客户经理工资没超过1800的,而且很多企业还包吃住呢?即使企业的一般普通员工,也有工会偶尔关心一下,客户经理有吗?由于企业众多,部分企业出现了民工荒;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而大学生才是证券公司用工的实际来源,大学生的失业率越高,证券公司的劳动力成本就越低。对于证券公司的经营者来说,根本不需要给客户经理过高的工资,花一千多招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就能顶替你,干嘛要给你发几千到一万呢。。。。因为没有一家券商会认为处于最低层的人会是人才。。。。。

潜规则二十二:客户经理只有一条路,客户经理的高淘汰率和高流动性是券商客户经理模式想要赢利的必然选择。新增客户数量和资产的要求在行情持续低迷时将成为客户经理全军覆没的诱因,频繁的工作监督和考核也使得客户经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扩展其他的新业务来弥补自身收入的不足。靠佣金提成长期而体面的生存从来都只是客户经理的梦想,唯一可行的路就是在券商体系里往上爬,踏着其他新人的尸体指望有朝一日成为体系里真正的自己人。如果这条路走不通或不想走那只有做独立经纪人,或者干脆换个行业。

潜规则二十三: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不同过去,品种和方式越来越多,现代人需要的是全方面的金融理财服务,股票投资只是其中一种,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能在存款、股票、期货、信托、保险等诸多金融领域都有比较全面的涉猎,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理财产品的话,那股票行情一低迷,客户资产就会有其他流向,一但流向不在你的监控范围内,那今后还会不会流回来就要打个大问号了。千万别以为在你手上开的户就永远是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同行而是所有资金可能流向的金融渠道。客户经理这方面没有什么优势,除了自己主动学一点知识以外没有人会主动及时的来教你这些,帮着你不断提高。 作为券商的开户机器,就是“革命的一块砖,让你哪搬就哪搬”,跟拉客户来开户业务不相关的知识谁有空来培训你?!那些想着进证券公司可以学做股票的,要自己努力了。。。。

证券行业客户经理从业“潜规则”,只有生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如果你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你正准备结婚、生小孩、贷款买房的,都请你慎重慎重在慎重考虑是否需要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工

作,是否需要一个拿了这个月工资不知道下个月能拿多少的工作,就像给你面试的人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别的行业不能比拟的工作,因为你做普通的工作是不会月收入上万的,但更不会月收入1000还不包吃不包住在深圳这样高消费的地方(有个女同事要离职走了,区域经理让我去劝劝她,但是我实在是开不了口,因为她曾经给我说过她煎熬不下去了,我给她说你要不等等看制度会好的,我只能说成这个样子了,但是区域经理就是不一样,区域经理说,哎呀你去招商银行做文员才多少钱一个月啊,大不了三四千,你看我们这随随便拉个几百万的大客户工资就七八千了,你看那做文员是不可能拿这么多的吧,那位准备离职的女同事说了一句经典的台词,我一直记得,她说那做文员也不会出现拿900的时候啊【注:完不成任务的时候你的基本工资加上你的提成没达到深圳上半年最低工资1100元时(现在深圳最低工资是1320),公司出于人道主义按深圳最低工资1100元发,因为扣了社保,所以拿到手的是900多】,在说我在公司全年就只有一个月拿了五千多,剩下的有7个月拿的是一千多,还有四个月拿的是900多,平均了一下我在公司的月收入才1800左右,是深圳市去年人均月收入的50%还不到,当时那位区域经理就开着口半天没合上!!在深圳做个服务员包吃包住都有2000左右的收入,何况我们这位同事辛辛苦苦还读了四年大学!)在证券行业应聘一定要注意:不管对方发布的是: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投资经理、理财经理、投资顾问、投顾助理、分析、分析助理,当你去面试的时候都要问清楚要不要做业务,要,做多少,怎么考核的,完不成会是个什么情况,要自己心里有底,不要一去就被人家打了鸡血了,熬了几个月一年半载才发现怎么什么都在增长,就工资不增长不说还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了!~,最好是问一下该证券公司针对客户经理等营销人员的考核和薪酬制度可不可以给看一下,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证券公司或营业部对营销业务有什么支持,现在做业务比拼的不是自己的本事了,比拼的是证券公司对营销的支持力度,如果什么支持都没有,就给你那么点钱就让你去拉客户的话,相信我,兄弟你在这个公司不光会死的很惨还死的很快,死的惨死的快也就算了,还让你对整个行业都失去兴趣了,现在我知道的有几家大学已经禁止证券公司去他们学校招人了,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各位同仁,如果你被潜过,如果你曾在这个行业听说过的,都请你一一说出来,在此非常感谢你的分享,让我们心里有数,面对的时候才不会有悲喜

上一篇:师德师风演讲赛稿下一篇:银行柜员营销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