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2022-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县域经济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农业大区,80个旗县中农业和半农业旗县有48个,占60%,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农业现代化仍较滞后,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农业现代化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中实现四化同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的农业发展情况特别是现代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如何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完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及有利因素

(一)农业經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建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格局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区各旗县农业合作社覆盖种、养、加、储、运、销、农机、中介等各行业和粮、油、肉、蔬菜、禽蛋、奶(肉)牛、林果、毛皮、药材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点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旗县旱作农业耕地改造、节水灌溉项目、以工代赈、巩固退耕还林、奶牛标准化养殖、菜篮子工程、湿地保护等一大批强农惠农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 “十个全覆盖”工程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项目,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农业科技转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套。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一批增产增收和标准化新技术,扎实开展多种方式的农民种养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加大了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引领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镇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区位优势突出

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使我区成为京、津、冀地区和俄罗斯、蒙古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多种类粮食、油料生产基地和肉类供应基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以及我区周边、区内农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基地设施等资源的提升和拓展,为我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制约我区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资源约束加剧

农业是弱质产业,对各种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反应敏感。我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农业用水严重不足,春旱、早冻、虫害、疫情等问题给我区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大部分农业主产区因为积年累月的引水、抽取地下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山区丘陵区耕地零散,不适宜整合和规模化经营。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及化肥、农药的长期过度使用造成地力降低。绝大多数的县域水资源匮乏将长期困扰我区的农业发展。

(二)农业成本不断上升,比较效益低的矛盾较为突出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使农民面临着更多高成本风险。化肥、农药、种子、柴油、用工费等价格总体上涨,种植成本提高。与此同时,国家粮食收购价格补贴因受国际粮价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限制,已接近“天花板”,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利用也已经达到极限。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和养殖积极性。

(三)农业劳动力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地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单凭经验和劳力投入的农业耕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我区广大农村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农民在外经商打工,造成现有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使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观念的推广普及形成较大阻碍。

(四)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家庭承包制将长期存在于我国农村基本制度中,这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县域经济中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有其长久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零散的、无组织的、小规模的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的推广,束缚着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我区县域经济中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县域经济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我区自身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动、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思维、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内植”于农业,让它变为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各旗县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地方农业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养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把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核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园区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抓好各旗县特色优势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着力进行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园区普及工作。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实施,把握好适度规模的“度”,切忌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一些不适宜建设大面积农业园区或现在仍处于原生态农业生产状态的区域要遵循其发展规律,保持其“世外桃源”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通过争取国土整理项目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节水改造工程。河套、土默川等土地盐碱化严重的旗县要引进改良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突出建设大村庄、嘎查,逐步缩减分散的小村庄、嘎查,引导农民向城镇汇集;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继续加快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安全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外部环境。

(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型的重要支撑。我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足40家,数量少,产业化水平低,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龙头+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加强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实现农产品的递延增效。有条件的旗县要以几个龙头企业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農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坚持按照商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我区一些旗县肉、奶、粮食、油料加工,小杂粮种植,林下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发展壮大这些产业的带动作用大有可为,一定要做足做好这些方面的大文章。

(五)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结合我区各旗县农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切实为农民提供各种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率。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力量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要针对一部分年轻人不再在城里打工返乡务农的情况,从技术、资金、理念上对他们进行扶持引导,使之尽快成为现代的、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业人才。

(六)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我区农业产品种类多、特色鲜明,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发展前景广阔。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要科学合理确定特色主导产业数量、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特色产业不在多而在专、不在面广而在量大,要打破市、县、乡、村行政区域界线,按照经济区域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布局,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不搞千村一面,力争“各美其美”。特色农产品生产同时要逐步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向配套设施最完善、实施生产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优势最明显的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专业化格局。对现有已经形成生产优势的点、线、片,要促其转化升级,尽快聚点成片、集片成区、扩线成带,完成数量扩张。在优势产区完善道路、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要素聚集。东北的主粮和林下经济,中部地区的主粮经济,西部地区的沙草经济,南部地区的小杂粮经济,都要形成区域优势、品牌优势,做大做强。

(七)拓展农业产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新兴农业

我区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性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吸引外来及城市人群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大有可为。各旗县要抓住呼市、包头、赤峰、乌海等区内及邻省大城市游客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以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种植园、生态养殖园、林果产业基地、“农家乐”为依托,结合自然风光拓展休闲观光新功能、开发旅游新项目,使农业的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导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八)突出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强化社会服务,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一半以上旗县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购置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大力推广各种农作物适宜使用的先进适用的机械及生产技术,力争到“十三五”末,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准格尔、清水河、凉城、武川等山区农耕地要推广适宜的小型农业机械,同时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种植模式和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补贴政策。

(九)健全现代农业的投入机制

一要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力推进的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三要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在征地、用水、用电和贴息、补助、参股、担保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信贷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四要加快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创新,扶持农业发展,扩大农村担保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五要建立农业生产数据信息库,解决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避免丰产不丰收的状况。六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农区走种养结合道路,使秸草向饲草转化,加大有机肥利用率,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程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莉莉

作者:文民

第2篇: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采用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

一、全国县域经济强县

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计2002个,其中县级市368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东北十强县,共有30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10.66%。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人口为214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34%,地区生产总值为4555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134亿元,占全国的1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0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04%、138.83%、92.69%。

1、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区、市)的分布是:河北省6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4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7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福建晋江市、江苏宜兴市、浙江义乌市、浙江余姚市、山东荣成市。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等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第一名。

新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有9个:河北三河市,山西孝义市,江苏铜山县、仪征市、兴化市,河南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2、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西部12个省(市、区)的县(市、旗)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第七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除西藏外均有分布,具体是:内蒙古自治区2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10个、重庆市8个、四川省21个、贵州省5个、云南省10个、陕西省7个、甘肃省1个、青海省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

西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四川双流县、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准格尔旗、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云南安宁市、陕西神木县、云南大理市、四川郫县、内蒙古托克托县、四川绵竹市。

新进入西部百强县(市)的有9个: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额济纳旗、乌拉特后旗,广西柳江县、扶绥县,贵州清镇市,陕西安塞县,宁夏灵武市,新疆奎屯市。

西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51.7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4.5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0%、14.60%、27.10%、30.62%、10.60%。

3、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评价中心将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中部六省的县(市)单列出来,按照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排列,评价出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中国中部百强县(市)。

第七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3个、安徽省11个、江西省8个、河南省42个、湖北省10个、湖南省21个。

中部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河南巩义市、湖南长沙县、【河南偃师市、河南新密市、河南新郑市、河南荥阳市、河南禹州市、河南登封市】、山西河津市、湖南浏阳市、山西孝义市、江西南昌县、湖南宁乡县、河南伊川县、湖南望城县。河南偃师市、新密市、新郑市、荥阳市、禹州市、登封市等相连的六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中部第三位。

新进入中部百强县(市)的有13个:山西襄垣县、怀仁县、柳林县,安徽怀宁县、广德县、颖上县,河南宝丰县、长垣县、西峡县,湖北当阳县,湖南祁阳县、桃源县、汨罗市。

二、第七届评价中的创新性探索

第一,提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概念。所谓“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就是在某一区域内,地理位置相连、经济总量相当、经济发展方式相近的几个经济强县组成的集合。区域经济强县组团的提出是基于以下考虑:淡化相邻强县的非正常竞争,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促进经济强县之间的经济协作;推动区域统筹,有利于在诸如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推进城市群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比较成熟的有江苏省苏南四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冠军组团,山东省青岛市下辖的三个县级市一起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中原地区的六个县级市,一起成为中原崛起的先锋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东山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融合发展,建立米东新区,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针对这方面的工作今后还要继续研究探索。

第二,县域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做到“强县富民”的统一,在第七届评价中将所有经济强县的居民收入水平罗列出来,供参考。按照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划分A+、A、A-、B等四级,各级规范是:A+级(上):1.25以上;A级(中上):1.00-1.25;A-级(中下):0.75-1.00;B级(下):0.75以下。

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共有83个,主要集中在东部(69个)。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数量比较多的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的居民收入水平A+级以上的县(市)的数量分别是31、9、15、6个。不难看出,山东省县域经济强县(市)的居民收入水平相对比例小,以后需要在“强县富民”的统一性上多做一些工作。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但并不是在全国的每块土地上都要上工业项目,建城镇。应该说,全国每个地区的社会公民应该享有社会文明差异性不大的权利。因此,针对全国所有县域(或城区),无论经济强弱,以居民收入为基础,结合居民消费、储蓄和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反映富裕程度的监测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本届评价中先将收入水平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今后逐步完善,单独形成全国分地区富裕程度检测报告,为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提供向导。

第三,县域经济要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县域经济还要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县域经济不仅是中心城市经济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也是区域经济的生态屏障。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时,开始探索评价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环境约束性因素,初步从考察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着手。评价采用定性的方法,分A+、A、A-和B等四级,具体规范为:A级为正常级,A+级为正常偏上级,A-级为正常偏下级,B级为非正常级,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长远性恶劣影响,甚至无法恢复。国家环保总局开展的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以及安全监管总局的特别重大事故信息工作为评价提供了参考,同时参考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报道信息。

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环境评价的下一步工作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评价信息网络。

第3篇:《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及全国百强县名单出炉

11月23日,首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县域经济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华夏时报社共同主办,华夏研究院协办。本次论坛同期发布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副主任吕风勇担任主编。

吕风勇在论坛上指出,当前县域经济和全国经济一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那些距离大中城市较近、易于承接人口和科教资源辐射的县市,中西部地区交通区位较好、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的县市以及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体制优势的县市,将可能率先转型升级成功并引领中国未来县域经济的发展。

《报告》发现,大部分经济高速增长的县市都依靠外来投资企业的数量增长获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鼓励部分县市推动劳务输出,通过户籍化改革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工作地落户问题;进一步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更多具有辐射或带动能力的区域增长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政策,避免优惠性政策演变为歧视性政策;进一步提高产业转移承接与本地经济的融合度,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营商环境的差距。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在15个省市,苏浙鲁三省的百强县市数目有67个。地处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青海、宁夏和新疆等七省区无缘百强县。

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治理指数报告”发布

近日,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正式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治理指数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以指数形式出现的互联网治理报告。同时举行首发仪式的还有《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17)》。

报告通过分层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互联网治理指数分为三个梯队。从各梯队的地理分布来看,治理效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直接挂钩。治理效果良好的第一梯队,既包含广东、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包含陕西、青海等西部欠发达地区。

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治理的发展并不均衡,表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位于第一梯队的四个省份均是东部省份,第三梯队中仅有天津和福建两个东部省份,其余11个均是西部地区省份。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

11月26日,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在武汉举办。

报告指出,从长江经济带和非长江经济带地区比较而言,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上升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由2011年的0.428增长至2015年的0.472,增长10.19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水平则由2011年的0.439缓慢上升至2015年的0.458,仅增长4.33个百分点。

社会科学院报告:多数城市房价不会大跌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项目组发布2017年11月的《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报告预计,房价的停涨或短期调整将由一二线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扩展,但多数城市不存在大跌的可能性。报告显示,大数据房价指数监测发现,样本城市房价全面退热,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开始进入调整期。

報告建议,坚持调控政策不放松,加快住房长效机制建设。坚持限购限贷政策,合理使用限售政策,进一步改革住房预售制度;鼓励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新住房供给渠道,逐步改变商品住房一枝独大的局面;立法保护租房家庭的权益,包括一线城市在内全面推进租购房同权,并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全国社会科学院年鉴·2016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中国各省级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共6250人,高级专业人员4180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1项,主办专业期刊177种,推出专著成果1209部,完成学术报告15691篇……新近出版的《全国社会科学院年鉴·2016》绘制了我国社科院系统的学术地图,摸清了中国社科院系统的家底。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党组决策开展“年鉴工程”。经过四年努力,目前规模已达28种,其中一级学科年鉴12种,展示了社科研究的全貌,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社会科学院年鉴·2016》是社科年鉴阵营的新军,也是这一年鉴的创刊号。全书230万字,“特稿”部分收录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省区市社会科学院”部分下设“历史沿革”“组织机构”“年度工作概况”“科研活动”“重点成果”“学术人物”“大事记”七个栏目;“附录”部分概括了各社会科学院的基本信息,体现年鉴实用性强的特点。

中欧班列: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

高柏 贾志宏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欧班列: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由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亚太研究中心教授、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高柏教授领衔的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编著。该书从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的关系出发,揭示了各地方政府在中欧班列发展初期提供大量补贴的原因。本书认为,这种政府干预行为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通过诱使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从而提高规模经济,同时也给多元的企业主体提供更充足的时间来发展在市场微观层面的合作与竞争的机制,进而打通市场与其他产业的联系。

本书还认为,地方政府内部各管理部门权力分配的结构和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类型,对各地中欧班列的运营模式有重大影响。权力分配相对分散、民营及外资企业影响力较大的城市,打造的物流平台垄断程度相对较低;而权利分配相对集中、国有企业实力较强的城市打造的物流平台垄断程度则相对较高。

最后一公里村庄

贺雪峰 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最后一公里村庄》是当代著名三农问题专家、著名社会学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经过十年调查,深入全国千余村庄后的全新著作,纤毫毕现地展现了中国农村。本书首次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审视中国乡村,引用大量一手的真实案例,分析中国乡村社会所具有的明显区域特征,特别是对农民收入与社会分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和详尽的探讨。书中所论及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乡村最迫切需要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致力于研究乡村发展问题的学者,以及对村庄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第4篇: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如何立足比较优势、破解突出矛盾,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自治区加快“五个基地”建设贡献力量,既是海勃湾区面临的重大课题,又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科学把握并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

海勃湾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优势、不断增强的产业基础优势、多年积淀的微观经济主体优势,都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依托。

1.“组合式”资源区位优势突出。自治区整体资源优势明显,但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资源情况单一,无法形成组合优势。而海勃湾区及周边不但有煤、石灰石、铁、硅等30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黄河流经全境、海勃湾水利枢纽即将建成蓄水,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110、109国道、京藏高速和包兰铁路穿城而过,航班直通北京、上海、西安等枢纽城市,实现全市“一刻钟”城际快线、周边“一小时”城市圈,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式辐射型“区域交通中心”。使得海勃湾区成为自治区为数不多的资源区位“均衡配置”地区之一。

2.产业经济基础优势不断增强。近年来,海勃湾区在推进经济转型中,一方面,坚持延伸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初步构建了煤—焦(电)—化工(钢铁、建材)循环精深加工的传统产业发展格局。全区已形成2850万吨洗煤、630万吨焦炭、100万吨钢铁、460万吨水泥、520万重量箱浮法镀膜玻璃产能和15.6亿标方焦炉煤气处理能力,现代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积极承接和培育新兴产业。成功引进以陕汽新能源车辆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带动近20个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已经起步。管材、线缆及高档涂料等非资源项目也逐步建成投产。另一方面,进一步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进了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项目,规划建设了6个专业性物流园项目;金融机构发展到63家,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海勃湾区第三产业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38%,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 54.2%、83.1%。

3.微观经济主体优势更具活力。海勃湾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成较早,极大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非公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在吸纳就业及税收的贡献率方面均达到85%以上,民间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一批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本土企业家、管理人才和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得以培养,成为深入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

海勃湾区在快速发展进步的同时,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从增长动力看,投资仍处主导地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协调性不够;从发展环境看,存在区域竞争趋同化、资源消耗大、环境容量受限等多种潜在障碍;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集聚要素的区域中心城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从产业内部看,传统产业仍处支柱地位,新兴产业刚刚破题。这些矛盾都需要在发展中下大力坚持不懈予以破解。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建设区域中心城区,实现产城融合科学发展,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所在

面对转型发展的繁重任务,海勃湾区将围绕“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建设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区”战略目标,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步伐,努力实现新跨越。

1.突出“产业三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首先,巩固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4大优势传统产业。突出千万吨级煤焦化基地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力争成为自治区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重要的支撑点。以点带面,努力在“传统产业新型化”道路上取得新进展。其次,以推进现有新兴产业项目达产达效为抓手,力促早日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强陕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工作,着力突破油改汽方面的政策障碍,促其尽快规模化生产;加大对瑞格工贸等陕汽配套项目的扶持,同步推进面向区域优势产业的化工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积极融入自治区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中。加快推进光伏镀膜玻璃、逆变器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及高岭土生产高档填料、粉煤灰制矿物质纤维等新材料项目达产增效,不断扩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通过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发展、双促进,最终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2.突出“宜商则商”的区域中心城区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严格实行土地分区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大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提质、棚户区搬迁安置。加强门户交通枢纽功能,完善供热、供电、供气、给排水、防灾减灾等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承载集聚辐射力。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为本地和周边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高标准、高规格完成区医院、中医院的迁移新建项目,力促医技水平提质升级。以大型三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适度、优质繁荣壮大第三产业。加快推进维多利财富广场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苏宁电器等知名连锁品牌及万达等国内商业地产龙头企业;超前谋划物流产业布局,加快城区南部煤炭、北部冷链和空港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全力打造区域性生活性物流和生产性物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壮大金融行业,实现融资多元,加快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抓住乌海湖蓄水契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切实将城市文化优势转化为现实产业优势。充分用好中国书法城、赏石城和“乌海湖”等特色“名片”,推动书画奇石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大型旅游集团,加快环山环湖、黄河景观带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山水相依、绿洲沙漠相伴,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多元集聚的特色旅游观光基地(景区)。通过建成辐射周边的区域中心城区,推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增强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实现县域经济增长由单一依赖投资向多元化内生性增长方式转变。

统筹协调推进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实现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中心任务

1.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根本,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靠二产拉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不断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强化循环经济建设这一抓手,大力推进资源产业延链升级,提升循环发展利用水平,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节能降耗的双重效果;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这一手段,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突出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以用促治,继续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大污水、固体废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达标排放水平;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这一重点,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以沿路、沿山、沿河绿化带为主体,以乌海湖纽建成蓄水为契机,加大绕城水系和生态绿化建设力度,切实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

2.坚持富民优先,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惠民政策和惠民工程,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把更多的财力用在群众直接受惠受益的项目上。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容量,优先解决库区、农区转移居民就业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就业增收。进一步扩大提高养老、医疗等“五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民搬迁安置力度,真正让搬迁居民搬的出、住的稳。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拓宽救助渠道和领域,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全方位、经常性救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政府权力和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加快数字城管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平安海勃湾”建设,全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第5篇:县域经济现状的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83155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县域经济实现484624万元,增长30.6%,是2000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比上年加快1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收入5407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增长1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599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迈上万元台阶。

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1、县域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石。2009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牧业产值实现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林业产值实现3160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完成播种面积320580公顷,同比下降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8232公顷,同比下降1.0%;粮食总产量947808吨,同比增长45.9%,是历史以来我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县着力加快工业建设,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使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几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大幅度拉动所致,全县工业总产值全年实现112299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566万元,同比增长26.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196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9%。

3、农村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9%,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全县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消费品销售趋旺。但目前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全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额为5925元,而县域主体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额仅为2013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33.9%。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市已趋饱和,在农村拥有水平还相当低。差距就是潜力,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当前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最具潜力的是农村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是农民。

4、各项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30171万元,较同期18213万元增加11958万元,增长65.7%。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943万元,较同期16194万元增加6749万元,增长4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09万元,较同期9296万元增加8613万元,增长9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较同期5.9%增加0.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达到65.7%,较同期13.1%增加52.6个百分点。2009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7920元,同比增长3.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7元,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1元,同比增长24.1%。

5、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重头戏”。县原有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99.4%。县口径非公有制户数发展到6560个,比上年增长5.5%;从业人员21300人,比上年增长6.5%;注册资金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增加值1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总产值6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收入625700,比上年增长9.2%;利润2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税金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3、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及农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铜制品及铜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达43%,北泰铜业销售收入减少近2亿元,减少税收近1000万元;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达25%,减少税收近500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自2008年11月27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按2008年贷款额计算我县减收营业税140万元。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南方一些企业倒闭,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劳务收入减收。另外,农业虽然丰收,国家保护价格收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因水分超标等问题没能出售,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

一、

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二是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看,在全县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也较大,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20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做好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建设。在土地规模经营上,通过加强引导、产业推动、强化服务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争实现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大豆、小麦、马铃薯和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奶牛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提高科技化含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通过良种补贴直补措施,保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10项农业增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0万亩次,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建设100万亩全国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全国大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高淀粉马铃薯和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65万亩高糖甜菜生产基地、3万亩北药和2万亩燕麦生产基地。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第6篇:县域经济发展探讨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2006年辽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8%,占全省的35.6%,有7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74元,增长了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3.03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了30.1%,占全省的13.3%,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2007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东北地区占5个,全部出自辽宁,最高排名34位,分别是海城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

2006年辽宁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的7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增长26.3%,占全省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24.6%,占全省的29.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06年辽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电力、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历时6年总投资129亿元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善了农村电网的落后状况,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使全省691万户农民受益;二是全省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117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形成了“一网五射两环”的公路交通总格局;三是在辽西北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458万农民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不断涌入。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随着县域基础设施和招商环境的改善,2006年辽宁县域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占全省的20.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0%以上。各县(市)普遍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江苏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落户开原,北票工业园引进浙江赐富、纵横两大集团,投资10亿元年产60万吨海绵铁项目进展顺利,盘锦大洼船舶工业园已签订项目总投资72亿元,42个重点项目中将有15个项目年内达产。

在省财政资金支持的25个县(市)工业项目集聚地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已由2005年的325个增至2006年的577个,增加252个,增幅77.5%。其中1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2005年的42个增至2006年的100个,增加58个。

(5)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2006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0.8%。从44个县来看,1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25%,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长海县仍旧是全国最高,达15012元;4000-5000元的有20个,占45.5%,比上年增加5个;3000-4000元的有11个,占25%,比上年减少5个;2000-3000元的有2个,占4.5%,比上年减少4个。

2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引出的思考

(1)目前制约辽宁乃至全国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国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差距依然明显。

据2007年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新时期县域经济特色各异,竞争日益激烈:浙江省县域经济人均水平高,百强县比例大,为全国各省市区之最;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山东省县域经济单位多,差异性大,百强县增数多;广东省县域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通过与上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综合比较,现阶段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除少量县(市)外,总体处于国内县域经济发展一般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未形成类似江苏江阴、山东即墨等为代表的强县组团,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四是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

五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不强,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症,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而已。

(2)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开放、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要坚定思想、统一认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联系起来,树立“县域立,城市兴”的思想,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双轮拉动、同步增长”。

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依据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品牌、扶持县域龙头企业上来。

③建立和完善国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依靠该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在领导机制、改革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④加速环境建设步伐,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加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和加快办事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设施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行政服务。

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乡镇中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其立足本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加速集聚。

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各类有用人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

纵观我国几十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共生,机遇与挑战同在。虽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定困难,还要走一段漫长的崎岖之路,但从发展的角度,尤其是通过观察国内县域经济先进地区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些问题与困难的出现实属正常、无可避免,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面对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与困难,逐步解决和克服了它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才能迎来中国县域经济“万紫千红、满园秀色”的春天。

第7篇:XX县域经济调研汇报提纲

XX县人民政府

按照调研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经济及食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及食品产业基本情况

XX县位于哈佳中段,幅员3000平方公里,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辖3镇5乡,人口23万,耕地面积102万亩。境内稻米、林木、矿产、旅游、山特产品、侨力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富硒大米之乡、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县、国家级银鲫繁育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东北旅日侨乡。几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要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推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8亿元,增长15.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47亿元,增长2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1亿元,增长6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5元,分别增长15.4%和14.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XX:XX:XX调整为2009年35:25:40。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和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工业经济增速加快,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稻米为主的食品产业和以铅笔为主的木材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正在招商深度开发硅石和风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2009年工业

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4.24亿元和2.13亿元,同比增长18.7%和21.5%。一是食品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县各类食品企业发展到315户,实现产值12.3亿元,占全口径工业产值的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户,实现产值XX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XX%;完成增加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XX%;实现利税XX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XX%。现已形成粮油加工、畜禽加工、蔬菜加工、酱菜及调味品加工、酿酒及饮料加工等五大食品产业,培育出了秋然米业、绿宝石米业、得莫利矿泉水、源泉米糠油、绿萌食品、龙孚冷饮等一批龙头企业,省市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注册绿色食品标识和有机食品标识企业XX户。拥有得莫利、秋然、绿宝石等6个省市知名品牌。各类龙头食品企业建立生产基地XX万亩,带动农户XX多万户。稻米产业独具优势,稻米加工企业发展到110户,年加工稻米55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户,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0%。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实现产值5.2亿元,实现增加值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已形成以XX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优质米加工基地。2009年成功引进了东方集团30万吨稻米加工园区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创税1000万元,对促进食品行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木材产业集群发展。立足林木资源,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全县木材加工企业104户,规模以上企业5户,已形成了以上海中铅一厂、方通兴隆笔业、晟宇木业、晟丰纸业等为代表的铅笔、中密度板、造纸等木材加工产业集群。通过对全国铅笔市场调查,确定了打造全国铅笔基地的战略目标,以上海中铅一厂、兴隆笔业、天华笔业为龙头的铅笔、

铅笔板生产企业发展到21户,其中铅笔企业8户,铅笔板企业13户。2009年加工铅笔16亿支,铅笔板1500万罗。铅笔产业实现产值2.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358万元,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17.3%,占全县GDP的2.6%,拉动GDP增长0.71个百分点。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山东等21个国内城市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1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铅笔生产基地。三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围绕矿产、风能综合开发,加快引进大项目,促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依托省内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硅石资源,高起点完成硅材料工业园规划,在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占地64.16公顷、集矿山开采、硅材料加工、硅石制品制造和硅材料研发中心为一体的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实现硅材料精深加工。已与香港大洋、清华紫光、香港龙钰等11家企业签订了开发协议,协议引资额达25亿元。目前,我县正在获得广富山硅石矿业权的基础上,加强对上协调攻关,加快探采矿权审批,并积极推进金谷硅业工业硅项目环评审批、项目核准,今年力争投资5000万元完成厂房建设及订购设备。依托风力资源,广泛招商洽谈,2007年与中宇公司签订总投资10.4亿元、装机容量为9.9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协议,已累计投资4.5亿元完成风电设备订购,安装测风塔9台。高楞、胡铁岭两个风场完成项目核准、环评审批等前期工作,正在争取国家林业局林木采伐许可,年内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实现并网发电。星火、西沟等13个总装机容量91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并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正在办理项目立项、核准手续。配合大庆石油公司完成方八井和方十六井钻探,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全力谋划石油化工产业。围绕煤炭资源,正在与中煤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洽谈,

争取尽快签订开发协议,实现资源整合,开发甲醇、乙炔、油、液体燃料等系列产品,提高煤炭资源加工深度和附加值,超前规划建设煤化工产业。

(二)农业特色日益凸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始终围绕“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做活山地文章”这个主旋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构建了以绿色水稻种植为主、食用菌栽培为辅、特色种养殖为补充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县农业产值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一是绿色水稻产业优势明显。以深度开发优势稻米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绿色化品牌,发展规模化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化水平,夯实产业化基础。200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占作物种植面积的XX%,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XX万亩和XX万亩,水稻总产量达XX亿斤,平均亩产XX斤,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XX%。二是食用菌生产规模发展。坚持把食用菌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落实贷款贴息、大棚补贴、专业户补贴等扶持政策,扶持食用菌栽培专业场、村(屯)户规模发展。2009年,食用菌栽培达到XX万袋,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XX元,成为全省重要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之一。三是特色经济不断壮大。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合作养殖项目,大力发展以肉牛、生猪为重点养殖园区建设,引进、培植大户,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以天门庆华肉牛养殖小区、宝兴富祥肉鸡养殖小区为代表的专业养殖小区发展到XX个,规模养殖场发展到XX个,实现牧业产值XX亿元。借助林木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引导农户种植林下参、五味子、黄芪、甘草、防风等特色北药,种植面积发展到XX万亩,成为农民致富

重要产业。

(三)旅游商贸物流活跃,第三产业日趋繁荣。以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优化结构为重点,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 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一是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依托森林、湖泊、冰雪、湿地、莲花等生态旅游资源,累计投资3.2亿元,建成了以原始森林公园、响水河漂流、莲花湖公园、中日友好园林等9个景区、41个景点,并纳入哈尔滨市旅游精品线路,初步形成了以“生态、红色、冰雪、休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格局。XX莲花节被定为市级节日。XX宾馆、得莫利汽车酒店、XX财政宾馆、鑫禧酒店、绍祥度假村、中韩酒店等高档餐饮住宿场所20余家,各种娱乐场所50余处。先后开发了剪纸、根雕、石雕、书法、绘画、刺绣、山特产品等7 个系列旅游产品,“XX剪纸”、“XX奇石”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外地区。2009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二是商贸物流业体系日趋完善。县城商业网点建设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以XX镇东、西集贸市场、农资大市场、中央大街沿街商铺、城北建材商场、日式风格一条街等为骨干,覆盖建材、服装、家俱、小商品农副产品等领域各具特色的市场体系,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连锁、超市、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积极构筑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成农家店82家,覆盖全县100%的乡镇和行政村,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加快了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对外贸易稳步推进,全县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22家,以铅笔、木材、食品为主的外贸出口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外贸出口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实现490万美元,增

长6.4%,出口创汇能力逐步增强。三是现代服务业辐射能力增强。基本形成了以金融、邮政、中介为市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奠定了我县哈东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县已发展存贷机构7家,各项存款余额445226万元(居民储蓄373986万元),外币存款余额2892万美元,各项贷款余额260657万元。人均存款余额和人均外币存款余额居全省XX名和XX名。其中工商银行在全国年度外币储蓄存款百强网点中,国际结算量、外币对换业务位居第27名;2008年招商引进哈尔滨银行,进一步增强了我县金融辐射周边的能力,三年累计向XX、依兰、通河等地发放贷款10888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县保险公司发展到XX家,2009年保费收入XX元,居全省XX名,部分保险公司业务量和保费额居全省前列。邮政国际包裹业务量和收入均居全省第2名(绥芬河国际出口包裹业务第1名)。以赴日、韩等国对外婚介、劳务为主的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到

家,服务半径辐射延寿、通河、依兰、宾县等县份,每年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口XX人次,带动增收 XX元。

(四)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支撑发展能力增强。积极克服财力不足困难,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园区载体功能,搭建投资创业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一是园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于2002 年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0公顷,已建成面积180 公顷,累计投资2800 万元完善了区内道路、水、电、供排水、通讯等综合配套设施。并按照“一区多园、集群发展”的原则,在区内规划建设以东方集团为依托,占地14.8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稻米加工园区;以方通兴隆笔业为重点的铅笔基地园区;以香港大洋集团、东龙公司为龙头的

硅材料加工工业园,促进开发区向专业园区集群发展转变。目前,区内企业已发展到 24 户,固定资产投资达 2.3 亿元,累计实现产值 10 亿元,实现利润 2 亿元,上缴税金 2400 万元。另外,食品工业园、煤化工工业园、石油开采区等专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二是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完成17个行政事业单位北移,新增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新区初具规模,城区面积扩大到12.7平方公里。改造棚户区XX万平方米。建成城西壕景观带、夕阳红生态公园和新世纪文化休闲广场、体育休闲广场,启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市载体功能日趋完善。实施城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三年来累计新增道路硬化面积20.93万平方米,完成24个小区绿化、34栋楼体亮化和20栋楼体立面改造,高标准建成同安路3.4万平方米绿化景观带,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农村泥草房XX栋,住房砖瓦化率达到XX%,农村公路通乡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92.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三是侨乡建设日新月异。结合侨情实际,围绕打造“东北旅日侨乡”战略目标,深入挖掘历史内涵,不断加强对是交流合作,侨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完成了中日友好园林修缮和二战历史遗留物征集,规划建设了侨村、日式商品一条街。密切对日交流交往,与全国侨联和中日友好协会实现对接,先后派出17个代表团赴日考察访问,与日本山形县大石田町、长野县泰阜村建立了友好关系,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先生到XX参观访问,每年接待日本官方和民间友好团体近20个300余人,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些年来,我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纵向比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横向与哈市发达县份以及周边同等规模县份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从经济总量排位看,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哈市10县(市)排名中比较靠后,2009年排10县(市)XX位,占10县(市)的比重仅为XX%,双城市生产总值为我县的XX倍。与周边规模相近县份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09年,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生产总值分别高出我县XX万元、XX万元、XX万元。从生产总值增速上看,2009年我县生产总值增速为XX%,排在10县(市)第XX位,但低于10县(市)平均增速XX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XX元,在10县(市)中排第XX位,与10县(市)人均生产总值XX元相差XX元,低于国家和全省平均水平。从经济结构上看,经济结构不够优化,2009年,我县三次产业比重为XX:XX:XX,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能力较弱;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

二是支柱产业不强,龙头带动企业匮乏。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未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缺少对经济具有明显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工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户,户均完成工业增加值

XX万元,低于10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增加值 XX万元。我县虽然兴建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引进了一些企业,但企业规模小,上缴税金少,财政贡献率低。食品产业虽稻米加工业发展较快,形成一定整体规模优势,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品

牌杂,整体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特别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不能形成农户、基地、龙头加工企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增值幅度小。其他食品加工业目前还没形成规模,。

三是县级财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09年,我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XX万元,在10县(市)中排位第XX,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XX%,而全国水平为XX%,全省平均水平为XX%,全市平均水平为XX%。而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比重高达XX%,财政收入不仅总量小、且质量低、可用财力少。2009年,我县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XX万元,财政供养人员多、增人增资、上级安排项目要求县级匹配等刚性支出增长远远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导致一些社会基础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受制约主要因素

一是地域制约。我县处在哈市“边缘化”状态,不在哈市都市经济圈以内,与呼兰、双城、阿城、宾县等临市县份相比,接受大城市的辐射相对较弱。县域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二三产业发展先天不足,这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客观因素。

二是政策制约。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给引资上项目带来不利影响,用地指标不足已成为工业与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在一些重大项目审批方面,由于项目审批权限不在本级政府,使一些项目审批环节过多,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较长,造成项目审批不及时,一些很好的项目错过了最佳投资期,影响了项目实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明显不够,信贷投入逐年减少,支持力度越来越小,农户小额信贷难以支持县域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

三是环境制约。全民招商创业和抓经济谋发展的氛围不浓,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守旧,思维方式落后,不敢想大事,不敢谋大事,不敢干大事,工作上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习惯于就农业抓农业、就工业抓工业,缺乏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理念。

三、优势和条件

XX县自然资源丰富,侨乡特色浓郁,开发潜力巨大,这为今后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和奖励办法》,在项目、财政、金融、建设用地及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强化了对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强县”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扶持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大力培育县域优势主导产业,为县域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二)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我县森林面积21.4万公顷,覆盖率达79%,年采伐量25万立方米左右,是东北亚最大的木材集散地。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已探明煤炭储量2500万吨,石英石、大理石、玄武岩储量分别为392万吨、850万吨和711万吨,锰、铁、铝、锌等各类矿点40多处,特别是石英石二氧化硅含量达99.72%,是全省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石英石矿床。石油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已顺利完成XX地区石油勘探工作,石油可勘探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大庆石油勘探公司已打两眼井进行试采。我县是全省风力资源最丰富县份之一,年平均风速达7-9m/s,年有

效风速小时数均超过7500小时,总装机容量可达100万千瓦,年上网电量可达24.6亿度。

(三)侨乡优势比较突出。由于特殊的历史事件形成了特殊侨的历史,使XX成为哈市乃至东北地区唯一的内陆侨乡。全县旅居海外华人华侨3.8万余人,占全县人口的19.13%;归侨270余人、侨眷48000余人,占全县人口的26.38%,是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份。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修建的全国唯一的“日本人公墓”(中日友好园林),每年吸引大批日本各界访问团来XX旅游观光。经过积极争取,日本驻沈阳大使馆在我县设立签证代办机构,每年带动劳务出口XX人,实现涉外劳务收入X万元。全县侨资侨属企业已发展到38家,注册资金1.1亿元,年创产值超亿元,创税600余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12%以上。全县侨资储蓄达X亿元,侨务经济已成为XX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侨乡建设的提出,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XX侨乡建设被纳入哈市“十一五”规划,已成为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对日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对促进全市乃至全省对日经贸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四)交通优势逐步显现。XX县位于哈尔滨、佳木期、鸡西、鹤岗四大城市中心一线,“同三”、“鸡讷”、“铁通”和老哈同四大国省干线在XX县城交汇,松花江流经XX4个乡镇,沿江有6个水运码头与公路相连,直通中俄边境三个主要贸易口岸。特别是随着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哈佳铁路的规划建设和松花江黄金水道立项恢复,陆铁航一体化的联运网络即将形成,成为哈佳中段呈“米“字型交通枢纽,有利于周边各县各种资源互补和各项产业链接,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流、物流中心。

(五)食品产业前景广阔。XX县稻米、水产品、山特产品等绿色特色资源丰富,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已达XX万亩,占耕地总面积XX%,已开发了富硒、富锌、多元营养和绿色有机米,成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和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县推进县。全县稻米加工率达90%,年加工优质商品大米30万吨,已形成以XX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优质米加工基地。食用菌发展迅速,生产规模已达XX万袋;林木资源丰富,野生药材、菌类珍品、山野菜380余种,年产山野菜XX吨,产品市场看好。XX大米、XX银鲫、得莫利矿泉水、格瓦斯等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市场竞争力增强,食品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思路、目标与建议

(一)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目标

按照全市“强县”战略的总体部署,县委、县政府在审视县情、深入思考、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立足XX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强县”战略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全力打造滨水城区、扩建工业园区、做强优势产业、叫响侨乡品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在全省排位中位次前移。

一是以做强优势产业为重点,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以打造新型工业开发区为目标,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基础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按照“一区多园、集群发展”原则,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加快引进香港大洋集团、东方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项目向园区聚集,促进稻米、铅笔、高新硅材料等专业园区集群发展。力争到2015年,开发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新入区投资超亿元生产加工型项目10个以上,园区工业增

加值占县域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围绕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稻米、木材、硅石、风能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做强以绿色有机稻米为主的食品加工、以高档铅笔(化妆笔)为主的木材综合加工、以硅石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和以风电开发为主的新能源四大优势支柱产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工业税收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税收8000万元。

二是以“富民增收”为核心,提升农业经济质量效益。实施绿色精品农业带动战略,扩大稻米、畜禽、食用菌、北药等绿色特色农业规模,到2015年水稻全部达到绿色标准,有机水稻发展到25万亩,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3亿袋,北药种植3万亩。深入开展校县合作共建,推进城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围绕农业主导产业链延伸,集中建设一批集产加销、贸工农为一体的企业集团,逐步壮大稻米、北药、畜禽、林木、山特产品加工业,力争到2015年发展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95%以上、农产品商品率90%以上。积极引导农民逐步向非农产业、中心镇和城区有序转移,促进农村土地集约经营。

三是以城镇建设为载体,带动城乡加速发展。按照“东西两翼展开、逐步向北延伸”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滨湖新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大小XX湖、天鹅湖及火车站点专项规划,利用第二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优化土地开发空间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利用大小XX湖、天鹅湖天然水系,实施城区依势北移,加快“三湖”滨水楼盘开发,实施行政服务中心及事业单位北移,重点推进医疗急诊急救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文体

会展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敬老服务中心、供热服务中心等公益事业建设,以城区北扩带动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建设。沿湖建设大小XX湖、城市中心主题公园,扮靓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强县”发展空间。突出侨乡风貌,改造旧城、开发新区,推进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力争2015年城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比现有规模扩大一倍,城市人口增加到1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75%。统筹城乡发展,编制小城镇、中心村建设规划,整合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重点推进会发、大罗密城镇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城乡土地臵换机制,改革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四是以侨乡建设为突破,打造县域特色品牌。依托XX特有的“双向”侨情,打好“侨”牌,挖掘侨力资源优势和潜力,借势造势,发挥哈尔滨银行等区域金融中心作用,主动承接周边县份国际邮政、外汇兑换业务,努力把侨力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储蓄优势转变为投资优势,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围绕打造“生态、红色、冰雪、侨乡”品牌,高起点规划建设双龙湖、双凤湖、双子山森林公园风景区,统筹开发松花江沿江湿地、抗联遗址、得莫利滑雪场、日式商业街等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以“两湖一园”绿色生态游为核心,冰雪风情游、红色经典游、侨乡特色游多点支撑的旅游发展框架。加强侨乡基础建设,规划建设华侨创业园,完善华侨工业园基础设施,提升侨乡形象,搭建华人华侨投资创业、定居生活、休闲度假平台。扩大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县外办因私赴日签证代办平台,为哈东地区因私赴日旅游、留学、劳务等人员提供服务。加强对上、对外公关,广泛宣传推介,提高侨乡对外影响力。

发挥侨乡优势,多领域开展对日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日韩餐饮、小商品加工业。

五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县第四小学和德善乡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消灭农村微型学校,到2015年标准化学校建设达到XX%。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移址新建县医院综合楼,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臵。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文体综合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精品产业化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水平,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城乡低保体系,探索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健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一棚一草”改造工程,到2015年彻底消灭城镇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配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平房米,切实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完善供热配套设施,提升供热质量。到2015年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XX%,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0%,生活垃圾处理率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二)建议

一是建议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省、市的大力扶持下,县域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但目前各县(市)发展还不够平衡,差距越拉越大。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统筹力度。在谋划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中对一些发展相对较慢的县份给予重点考虑,对这些县(市)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

重点项目纳入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并给予政策、资金倾斜,扶持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平衡发展。如我县的高新技术硅材料研发、石油开采等,恳请市政府纳入全市产业布局,同时帮助对外宣传推介,加快招商开发进程。

二是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我县属农业县份,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能力有限,历史欠账较多,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农村道路、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基础建设投入方面予以倾斜,为小县持续长远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三是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目前看,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像XX这样一些县情小、欠发达的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建议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把一些小县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国民经济发展、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在项目、资金投入上优惠和倾斜。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立县项目,在环评、土地、金融信贷等方面适当放宽权限,上给予优先安排,确保项目建设的需要。

第8篇:实践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调研家乡——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实践背景: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

一、

二、三产业各部门。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强,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我的家乡——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同样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阳信是全国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实验区。阳信是中国鸭梨之乡,全国优质鸭梨基地重点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科技入户示范县,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阳信县近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身为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阳信县经济底子薄、发展慢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为帮助家乡加快发展步伐,正确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进行了相关调查。

实践时间:

2014年2月2日——8日

实践地点: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

实践对象:

阳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阳信县**乡

实践方式:

从阳信县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县政务公开栏查询资料文件,走访企业、村镇。

实践内容:

一、阳信经济发展特点:

(一)发展势头良好 经济增速较慢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阳信县2013年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128.3亿

元、5.9亿元、49.7亿元,分别增长6.2%、7.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93元,增长14%。

比较同时期山东省数据,2013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6%、12.3%和13.4%,,即便去除泡沫成分,也远高于阳信县水平。这说明阳信县经济基础薄弱,改革成效不明显。但同时,阳信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10%的山东省速度,这说明阳信县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加大民生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缺乏特色优势不明

我县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实现48亿元、280亿元、29亿元、18.5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增幅名列滨州市前茅。县政府希望能扶持滨阳燃化、科宇能源为龙头的油气化工,以龙福环能、瑞鑫集团、立昌纺织为龙头的家纺地毯,以环泰电子、长威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以欧亚木器为龙头的家具制造,以东进餐具为龙头的不锈钢制品等重点产业发展。

但是由于阳信县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常年以家纺、化工、电子、不锈钢、皮革、食品、家具、工艺品等传统产业为主导,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优势特色产业拉动,工业化水平不尽如人意。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可能等到“十二五”后期才能显现,而当下难见成效。

(三)绿色发展生态立县 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经过积极努力,阳信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传统产业壮大振兴成效显著,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达标率达98%、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9%以上、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1.3m2/人、森林覆盖率达到23.46%、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45%,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良好率达96%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年完成投入2.1亿元,完成村庄硬化206个、净化403个、美化199个,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林水会战成绩显著,累计完成合格造林2.2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58%;水利工程总投资5.58亿元,16项工程全部完成。

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基础建设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应该看到,在肉牛加工业集中的某些乡镇,由于缺乏配套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工厂的污水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另外,由于村镇建设规划不合理、政府扶持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不少乡镇的新农村建设仅仅停留在农民家里,整体面貌并没有太大改观。部分地区路面硬化不到位,县城以外道路路灯未安装普及,供热能力受设备限制等问题也是导致招商引资吸引力不高的原因。

(四)结构优化效益初现 肉牛服务两业并举

2013年,阳信县被认定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达到16.8∶39∶44.2;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8亿元,增长12.3%。阳信县把发展以肉牛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着力推动肉牛产业走规模化、

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路子,肉牛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全县肉牛产业总产值已突破350亿元。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广富冷链物流、阳城国际大酒店、鲁北大市场建材城、银座商城、冠兴商厦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民俗文化旅游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开发房地产4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总开发面积达到80.3万平方米;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5.5亿元、67.3亿元,分别增长6.4%、9.7%。 应该看到,阳信县充分发挥了身为全国畜牧百强县的优势,大力扶持肉牛产业的发展,既创造了经济价值、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促进了民族团结。鑫源、亿利源、鸿安、华阳等牛肉深加工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成熟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从养殖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被提上日程。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密不可分的,能够将二者完美结合的便是现代服务业。而这正是阳信县的短板。尽管近年来投入不少,但是譬如金融服务不规范、农业支撑服务不完善、中介和咨询服务不健全、文化娱乐以及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制约着县域经济的跃进。

(五)公务信息基本公开 市政缺乏民众参与

自2011年建成政府公务网站以来,县委县政府基本做到政策全透明、工作说得清、会议有记录、沟通渠道通。网站及时更新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班子政务动态,让民众与政府无障碍沟通。同时,县信访局等单位也积极改善工作态度,完善工作方法,为民众解决了很多切身问题。

不足之处在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环节缺乏民众有效参与。譬如新城区扩张,城中村改造等问题的处理中,没有体现出足够的民众参与,以至于在拆迁补偿等问题上出现了出现了民众不理解、不清楚、不合作的态度。另外,在个别项目上未做到及时公示,或公示内容不符合有关规定,也是导致民众与政府双向沟通有障碍的因素。

(六)民生承诺基本落实 工程进度需要监督

近年来,阳信县在建设新城区、路网建设、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和发展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等方面成绩斐然。校舍安全、平安校车、中心敬老院、农村公路、廉租房等实事一一落实。

同时,更应该看到,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财税持续增收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的愿望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个别政府工作人员作风尚需进一步转变,开拓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由于资金制约等原因,个别工程、实事没有按照计划如期推进。工程进度虽然有政府官员内部监督,却缺少民主监督力量,更缺少奖惩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落实。

二、社会的意见

(一)阳信**集团有限公司某负责人

总体来说,我对阳信县的发展状况是满意的。由于我公司主营业务是牛肉加工、皮革制品以及房地产,因此与政府经常打交道。近年来能明显感觉到政府部门的作风习气正逐步改善,给我的感觉就是越来越简洁、高效、便民。就拿行政审批事项来说吧,原先需要跑多个部门,

耗时一两个月才能拿到的许可,现在经过简化审批事项,集中审批等措施优化,只需要短短一周就行了。另外县里还会对企业“一对一”帮扶,由领导亲自驻点,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我公司也主动回馈社会,在政府的帮助下,帮数十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由于私人小额贷款盛行,许多影子银行既不规范又不合法,将极大地扰乱社会秩序,也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希望政府对此严加打击,同时开放更大的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阳信县河流乡某村村民

当下的日子过的老好哇。你看这电视、电脑、电冰箱啥的就不用说了,老早就有了。村里这路,县上也有补贴,刚给重新修了一遍。原来庄乡还都种地来,现在的孩子都去厂里打工了,拿的钱也不少。就是村里的老人也没说的,上边(指政府)每年都发钱发粮食,生活是不成问题。你要说意见吧,也就是有些村子的支书是拿钱当上的,希望县里能管管。

(三)济南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

我们公司在阳信县有些客户,会做一些劳务派遣之类的工作。我的感觉是这两年县里的年轻人心思更活了,愿意出来打工的多了,不仅是在阳信县的厂子,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这点很好,能大大提升当地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数年轻人学历都不高,且没有一技之长,以至于大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工作,很难有提升空间。八零后年轻人大多在高中及以下学历,很多人早早就辍学就业了。我分析这固然与当地早婚的习俗有关,也与当地对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希望阳信县能够加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另外鼓励年轻人进修专业院校,获得一技之长,便于就业。

三、阳信县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来讲,十八大以来国家宏观调控趋紧,信贷、土地、环保、节能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县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阳信县的大部分企业属于外向型经济,产品大部分出口,面对国家在引进外资、对外出口等方面政策的变化,不少企业面临考验,必须积极应对,早作调整,在困难中寻求突破。

(二)从阳信本身来讲,一是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2013年,阳信县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都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就总量来讲,就少的可怜了,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是阳信县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三)由于阳信县经济增长乏力,工资水平较低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对市场经济有良好驾驭能力的领导干部。因此,如何选一批懂经济、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和执行力强的人走向领导岗位,充分发挥人才对阳信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贡献力,将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产业结构合理性所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阳信县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合理性面临挑战,在大力发展

一、二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使三次产业协调同步稳定发展,将成为今后阳信县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难题。

(五)创新力不强,创新积极性不高;智力人才引进和智力人才使用面临挑战。阳信县没有形成创新的一个网络和体系,高新技术发展面临挑战。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智力人才的贡献。一个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创新机制的哺育。现行体制下,智力的引进非常困难,由于我们企业技术含量比较低、规模比较小,通过企业招聘智力人才不太可能,智力人才也只有公务员考试这一条途径,即便是通过一定渠道引进了部分智力人才,在使用上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贡献。

四、针对性建议

(一)壮大企业,吸引投资。

阳信县的工业化进程一直比较缓慢,在新形势下又要求发展高新科技、新能源类型企业。这就要求在发展好现有企业的基础上,注重规模效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做好产业链文章。政府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则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档次与附加值。另外,应充分利用龙福低碳产业园、金缘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区的有利条件,吸引投资,特别是绿色能源等朝阳产业、木器加工等特色产业的企业,打造生态产业链。

(二)现代服务,帮助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为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阳信县应该 加大对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现代服务行业的支持力度,阳信县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

(三)夯实基础,城乡和谐。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阳信县的短板,镇域经济缺乏活力也一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桎梏。因此,下一步阳信县应该继续推行“乡镇振兴”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小城镇和社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对自然村进行“五化”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同时,阳信县还应该鼓励和扶持乡镇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政府引导形成集群效应,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配套条件好、特色鲜明的产业示范基地。一手整治村容村貌,一手抓农民工就业,同时提振地方经济。

(四)贯彻政策,惠及农民。鉴于农民占据了阳信县绝大多数,“三农”政策能否因地制宜的落实到位也就成了事关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2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其新的信号是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些个人和机构将会获得更多国家补贴,特别是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这就要求阳信县及时转变观点,紧跟政策,因地制宜的积极贯彻落实有关决定,让农民真正享受实惠。同时,阳信县也要把好关,严防借土地流转之名侵吞土地,将已定耕地挪作他用等违规事件的发生。

(五)基础设施,幸福之本。由于历史沿革,阳信县的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因此居住建筑项目、办公商用建筑项目、能源动力项目、交通运输项目、环保水利项目和通信设施项目等工程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因此,县财政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逐步满足逐步增加的城市人口和生活现代化的农村人口的需求。

(六)转变作风,提高效率。高校律师机关工作运转的基本要求。阳信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干部工作能力,深入基层了解实际问题。2.培育

为政亲民的工作作风,提高干部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培育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提高干部的防变能力,加强自律与他律。

五、结语

阳信县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缩影。在时代的浪潮中,我,身为那片土哺育的儿子,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家乡更加富裕和谐。

第9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调研分析

对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现状,为着力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思想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这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有新的对策。

一、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 一是要增加县域地区的信贷投入,促进信贷资金向这些地区倾斜。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时,应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切实困难,不搞一刀切,对县域经济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增加政策性贷款投入、实行城区差别利率政策等,以扶植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对乡镇企业和下岗职工开办的小型企业、工商业户的信贷政策指导。督促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立足本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及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量,优化贷款增量。三是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贷款营销,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要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要制定对信贷人员的奖励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发挥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主渠道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三农”发展。针对目前农村金融现状,为扩大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自身能力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对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政策形成的历史包袱给予一定的政策核销,使其轻装上阵,并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试点范围,使其经营灵活,扩大来源,增加投入,给予其当前在县域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六是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创办新型的“社区银行”,改变货币政策传导过分依赖国有银行的局面。

二、各金融机构要多措并举,组织资金来源,有效缓解金融业资金紧张的困境

一是各金融部门自身要努力组织存款,加大清非工作力度,增加可用资金。二是积极协调上级金融部门,减少对下级行资金的集中上划,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合理调整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决定权,既要强化“一级法人”经营体制,又要使基层金融机构能在授权前提下做出灵活反应,建立专门为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机制。同时,针对县级银行资金被上级行大量抽走的问题,建议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采取硬约束,明确规定县级商业银行全年新增存款中可上划的比例,对于超比例者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县级金融部门把吸收的资金真正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支农的政策,积极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以实现银企“双赢”。四是规范引导民间借贷,使群众知晓民间借贷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自觉抵制民间借贷,明确指出高利率不受法律保护,消除借款方谋取高收益的动机。通过规范引导,使农民更加相信金融部门,增强储蓄自觉性,把“体外循环”的资金纳入到“体内循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督促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提高企业的思想认识,利用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的时间安排,减缓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紧张问题。这同时也要求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县级以下金融电子化建设,改变结算方式落后的现状,提高结算效率。

三、地方政府要下大力气整治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下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重塑社会信用基础。要从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看待银企关系,改变以往在处理银企关系时单纯从地方企业和局部利益出发的做法,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区域金融安全与风险意识,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要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警惕出现新一轮的企业逃废债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范企业转制、重组、破产行为,对不能落实金融机构债务的企业改制不予审批,对已审批而未落实的要纠正。同时减少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活动的自主性和司法部门办案的独立性,公正执法,维护金融债权。三是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完善信贷中介服务,建立运转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其贷款难问题。

上一篇:我喜欢你的表达方式下一篇:标准足球场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