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

2023-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过程, 是师生信息交流的可控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施控主体, 学生是受控的客体。从教师一开始踏入课堂到推出课堂, 都必须自始至终地十分注意信息的反馈,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过程的结构, 在关键的时刻做好信息的反馈。

那么什么是一节课的关键时刻呢?又如何反馈呢?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结构, 同一类型课, 从新授的基本结构来看, 根据最佳时间理论与教育控制论进行设计, 我把一堂课分为基本训练 (5分钟) —导入新课 (2分钟左右) —授新课 (15分钟左右) —尝试练习 (6分钟左右) —巩固练习 (10分钟左右) —小结 (2分钟左右) 六个步骤。这几个步骤中, 我主要做以下几点信息反馈。

1 摸底反馈

摸底反馈是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新课题所必需的预备性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检测, 常用提问、填图、板演、做题等形式进行。教师通过检测情况的反馈来判断学情, 对学习欠缺者及时进行差异补救, 从而巩固和完整学生的认知前提, 使全体学生都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准备状态, 为完成新知识的教学, 打下良好的铺垫, 这种反馈意在打基础, 抓补救, 例如:教学“万以内数加法 (不进位) ”的一节课前设计出这样几个训练题: (1) 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笔算加法要记住哪三条) 是什么? (2) 3542、12、246这几个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哪一位? (3) 3542中的“2”在哪一位?“4”在哪一位?“5”在哪一位?“3”呢?以上三个问题里所反映的知识是本节新旧知识的基础, 所以我特别注意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信息的反馈。

2 即时反馈

新课环节是教学的主体部分, 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 教学中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都是对学生感知、理解新概念、新知识, 这样反馈从时间上来说是及时的, 是学生对新知识认识的新阶段。形式常有提问、选择、判断、填空等形式进行。如授反比例应用题前提问反比例的意义?分几层意思、判断两种量如果成反比例, 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学生基本上已掌握所学的知识, 但又容易混淆时可采取反问。如学生已经会判断反比例应用题中的两种量成反比例, 可提问学生, 题中的两种量为什么不成正比例, 让学生反思比较。还可以留空填答, 如叙述反比例的意义时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 () 一定, 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空出“两个数的积”让学生答出来。

3 综合反馈

综合反馈是在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信息, 较课文中的即时反馈内容应深一些, 广一点, 因为它不像课堂那样受限制, 可以反复, 多层次的反馈, 从而达到巩固本节教材的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为连接下节教材的连环打好基础。

综合反馈是围绕新课的特点, 难点, 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综合练习反馈。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 实质上每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只有把这些重点和难点逐一攻开, 就算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上完成。因而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要特别注意信息反馈, 要步步踏稳探实、顺利通过。这种综合练习不在多而在精, 要有一定概括性和综合性, 例如:在教学例题:用一台织布机织布, 4小时织布22.4米, 如果再织布3小时, 一共可以织多少米?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正比例的方法解题时, 间接设未知数, 难点是要找工作时间3小时的工作总量, 或者说是一共可以织多少米?是否是对应关系?结果大多数学生反馈的信息是“不是”, 我问学生:“这台织布机一共织布3小时吗?”通过反复审题, 少数学生便否定了原来的看法, 进而我又问:“与工作时间3小时对应的工作总量到底怎样?”就这样, 通过在重点, 难点处反复设问反馈, 便顺利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4 整体反馈

如果把一本教材看作一根链条, 那么一节课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要知道这个链环运转是否正常, 只要把握这个链条本身的情况不够, 还要看这个链条的前后环扣接的状况如何。即不能只注意课中的信息反馈, 还要注意课前、课后的信息反馈, 从而做到全面整体反馈。是概括知识结构,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意在看效果, 抓目标完成。这种反馈是概括知识结构,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意在看效果, 抓目标完成。可以根据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的课堂作业, 测试, 小结等反馈,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 我在学生归纳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 又让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把传授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之中。同时还设计了基本练习, 用以巩固新知识。又设计了辨析题, 突破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都”相同的数的含义, 以达到融会贯通, 熟练掌握。

反馈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是双向的。教师通过反馈, 了解教学的进展和效果, 以调整教学活动, 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通过反馈, 可以进行自我评价, 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加以补救, 更好的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要:信息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是优化课堂教学时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准确、及时的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 才能做到合理的调解教学程序。

关键词:教学,课堂,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

[1] 钱云.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998.

[2] 康素珠.浅析数学教学中的信息反馈[J].引进与咨询, 2006.

[3] 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创建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项目的策略研究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