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2022-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培育“00后”大学生“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势所趋,也是高等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应立足社会就业形势整体严峻的大环境,恰当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持续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切实实现以创新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关键词:“以创业带动就业”;“00后”大学生;“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00后”大学生“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中的“一核”为“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属于道德情感范畴,特指个体勇于承担国家、集体乃至非自身生命体的道德责任;“五能”为“持续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这五大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培育“0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彰显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不断层的本源力量,能够为“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方针的落实提供保障。本文对培育“00后”大学生“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及路径进行研究。

一、培育“00后”大学生“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加强“一核五能”的培养对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方针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创业内部动机。创业是一种智力活动,动机是这一活动最关键的助推力,关乎创业积极性和成效。学生具备“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之后,就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在社会各界的影响下,独立参与创业,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而形成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而“持续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则有助于大学生从“放大”视角出发参与创业问题的解决,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及创业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制约性,触类旁通,不满足于以往对创业过程的表面认识,而是渴望探索创业现象背后的本质,最终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培育“00后”大学生“一核五能”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1.“一核”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人才是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促进“00后”大学生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融合的关键。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国家戰略,高校应从人才培养入手,以实体运作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重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师可以从目标层面出发,将“实现个人自由与全面发展,与时俱进服务于社会需要”作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综合利用榜样示范、宣传激励、实践体验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甘于奉献、反哺社会的责任感,以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2.“五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持续发展能力”是大学生应对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知识经济挑战的关键,具体表现为对创业思潮的认识辨别、对创业过程的反思改革、对创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创业模式的区分创造。根据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及技能训练外,还要借鉴“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教授的创业教育思想,由“训练模式”转变为“开发模式”。即通过创业遗传代码设置让学生成为探究者,激励大学生持之以恒地寻求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及认知能力的突破,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促使自身创业成果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

(2)“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围绕“努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骨干”这一总体目标,鼓励大学生向学术权威、创业权威提出质疑,毫无顾忌地与同伴展开批判性探讨,在批判性思维发散的环境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在创业方面逐渐乐于思考、善于批判。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性质的评价机制,通过可衡量、透明化、公开性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成果评价,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以便为后期方案改进提供依据。

(3)“创新能力”本质是“打破隐含假设,寻找真问题”。“00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主要包括两个途径。一是学习他人成功经验,让自己更好地探索不确定性问题;二是在看似不可能的维度里寻找全新路径,通过应对不确定性而增强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从引导大学生主动创新入手,展示特定专业解决同构性问题的差异化策略,激发大学生的提问意识,使大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入不同领域寻找创新答案。

(4)“分析能力”在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可表现为“拆解分析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的“拆解分析能力”并非与“创新能力”完全背离的能力,而是在做自主的产品的同时,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步步向上攀登。教师应鼓励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提高分析能力奠基。教师可以从微观出发,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适当难度”的创业案例,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解决。比如,为大学生提供“淘宝的翻页问题”这一案例,鼓励大学生从技术层面拆解场景。这种具体场景的磨炼,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5)“人际沟通能力”在以创业带动就业背景下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思考自身创业过程中需要在哪些情境中与他人沟通,比如在工作单位与人打交道,在聚会中与人打交道等,进而启发大学生思考自己创业期间需要与哪些人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清晰获知自身沟通范畴、沟通目标,为有效沟通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沟通计划,逐步提升其沟通能力。在实施针对性的沟通计划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邀请教师、创业同伴、家长参与监督,以提高计划执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吕朋,刘芝辰,黄东方,黄德娟.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0(24).

[2]许洪巧.培养和践行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02).

[3]陈晖.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团队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15).

[4]沈霞娟,胡航,张宝辉,卜彩丽,付丽娟.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学习方式的发展现状及关系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0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trepreneurship Driving Employment"

Zhao Yuying

(Harbin Institute of Finance, Harbin 150030, China)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drives employment"; "the generation after 00s" college students; "one core and five ener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e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课题编号:SJGZ20200067)研究成果;哈尔滨金融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301201001)、东北农业大学“大北农学者计划”教育学人基金项目暨校教育教学研究入库培育项目(课题编号:201854)、东北农业大学共青团研究课题资助项目(优秀结题项目)(课题编号:201701)、东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专项研究基金项目(课题编号:CY20160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玉莹(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党建研究。

作者:赵玉莹

第2篇:黑龙江省以产业项目建设与创新带动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从2011年起开始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重点产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产业创新,不断缓解、逐步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益,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黑龙江省的产业项目建设与创新带动就业创业工作,从纵向上来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横向上比较,还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整理数据资料,在分析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与创新带动就业创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环境基础上,建立策略组合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解决就业等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一、黑龙江省以产业项目建设和创新带动就业创业的现状

从产业项目建设数量上看, “十二五”期间,全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59 个,63个县市实施产业项目1.1万个,占全省产业项目的57.9%;累计完成投资7 687亿元,占全省的44.2%,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状况是:截至2015年年底,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增至4 019人,毕业生创业人数达到3 659人,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创业项目已经超过13 000个,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共建立创业孵化基地210个。

从带动就业创业效果上看,2012年带动就业人数111.1万人,2011—2014年省重点推进投产项目414个,全部达成后可新增就业20余万人。2015年上半年全省十大产业项目累计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人数54 468人。五年间,全省重点推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59个,累计完成投资1 099亿元,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63个县市实施产业项目1.1万个,占全省产业项目的57.9%;累计完成投资7 687亿元,占全省的44.2%,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基于SWOT模型的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和创新带动就业创业分析

目前,黑龙江省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挖掘潜力的关键阶段,在全国面临经济下行、资源衰退、三期叠加的共性问题下,黑龙江省的发展既有优势和机遇,也有挑战和威胁。

1.优势分析(S)。一是资源优势。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粮食大省,这为加快发展涉农服务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生态化资源在长期保护和造林积累过程中,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优势,在现阶段,这种优势将愈加明显。二是政策优势。从2011年黑龙江省提出打响3年产业项目攻坚战以来,国家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大量的有关于产业项目建设,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东北振兴等方面的扶持导向性政策。这些政策对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效果,促进就业创业服务,吸引人才,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有着重大影响。

2. 劣势分析(W)。一是传统资源枯竭,产业项目竞争加剧。由于资源长期过度开发致使黑龙江省原材料供给工业的优势逐渐消失。油田、煤炭、有色金属等黑龙江省的传统资源正面临日益枯竭的趋势。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已经在部分资源型地区显现。二是劳动力外流严重,高素质人才匮乏。黑龙江省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省内劳动力人口数逐渐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而另外的原因则是近些年国家很多重大项目落户在沿海发达地区,黑龙江省错失了很多机会,导致黑龙江省人才队伍流失和高素质人才匮乏。三是地理位置与气候不佳。黑龙江省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省份,基础设施建设不利,运营成本较高,导致许多国家重大项目未落户在黑龙江省内,也不利于引进外资,相反众多省内民间资本大量外撤。

3.机遇分析(O)。 一是“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4年10月,我省在国家推广 “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影响下,提出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它利用通道兴起产业,为上项目促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发展。二是哈尔滨新区设立。2015年年底,设立哈尔滨新区被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是实现“东丝路带”设想、加快东北地区振兴、扩大国际开放合作,探索转型新路径的重要举措。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在2016年3月召开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黑龙江省的地域气候特点提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在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中,冰天雪地在调节温度、湿度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在未来发展的轨迹中也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4.威胁分析(T)。一是国有林区全面停伐林区发展压力巨大。全面停伐之后,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但也为林区人民带来挑战。如何转变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林区工厂发展新方向,解决林区员工的就业问题,对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二是产业项目建设监管困难产业园发展动力不足。如何确定产业项目是否适合该区经济发展,能否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是面临的严峻问题。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产业园的建设起步晚,前期基础薄弱,后期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政策不灵活创新意识不强。虽然目前,对于扶持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以及激励创业就业方面的政策(方案)有很多,但有些政策不能及时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还有政策不能因地制宜,特殊区域区别对待。

三、黑龙江省以产业项目建设和创新带动就业创业的对策

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黑龙江省以产业项目建设和创新带动就业创业应该选择:ST策略、WT策略、SO策略和WO策略,见表1。策略内容具体包括:利用政策拓展自身优势、利用新区设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消除内部劣势、利用政策优势推行“三元梯度”式发展战略分散外部威胁、变劣势为优势化解威胁,开辟新途径。

“龙江丝路带”建设利用外部机遇,拓展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遇,消除内部劣势

哈尔滨新区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政策,加快老工业基地创新转型,带动创业就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冰雪文化,注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T-威胁S-T策略W-T策略

国有林区全面停伐林区发展压力巨大利用内部优势,分散外部威胁弱化内部劣势,直面外部威胁

产业项目建设监管困难产业园发展动力不足政策不灵活创新意识不强建议推行“三元梯度”式发展模式,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确保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发挥最大效应变劣势为优势利用林区转型时机和地域特点进行产业项目建设,同时推动大学生就业留住人才

1.SO策略—利用政策拓展自身优势。在“十三五”计划伊始,哈尔滨就获立新区,同时在2016年召开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提出了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是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两项工作辩证结合起来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新的战略思想为黑龙江省对外合作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历史机遇下,黑龙江省应该全方位拓展自身优势。

2. WO策略—利用新区设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消除内部劣势。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历史机遇,加之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完全可以弱化黑龙江省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劣势,以“一带一路”为指导思想,推动冰雪项目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有力地促进全省项目建设与创新带动就业向纵深发展。我省有多所综合性大学和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科技实力,这为传统产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3. S-T策略—利用政策优势推行“三元梯度”式发展战略分散外部威胁。近几年,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导向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建议推行“三元梯度”式发展模式,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将黑龙江省的比较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加强各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对于黑龙江省的三元梯度即指重点地区(如哈尔滨市特区、新兴产业惠民试点示范地区)、特殊地区(国有林区)以及其他地区。在政策落实时,可以借鉴国际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梯度地区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

4. WT策略—变劣势为优势化解威胁,开辟新途径。在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过程只要把握好时机,劣势可变为优势,挑战可变为机遇。林区停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区的经济发展和林区职工的收入,但这同时也是林区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的一个历史机遇。例如发展林下产业,既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适合林区转型发展的现状,为地方培育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也能安置大批闲置职工,为百姓增加收入。

(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屈海燕〕

作者:姜洋

第3篇: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摘要】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要明确定位,敢于担当,通过加快自身服务职能的转变,为创业带动就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为实现地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基层政府 创业就业 职能发挥

以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就是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把社会创业就业资源进行深度整合,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全力扶持,利用创业者的愿景和能力,在创业的同时实现向下游的延伸,以此创造新的就业空间,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形成社会经济整体健康、活跃发展的局面。

基层政府在服务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的作用

基层政府作用的发挥是开展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战略实施的保证。基层政府行政资源作用的发挥,可以更好地体现基层政府服务职能,加快基层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对基层政府部门提出的基本要求。

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的引导作用。现阶段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积极开展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基层政府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改革中,应该积极发挥在创业带动就业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创业,优化社会资本的投入,实现企业技术的改造升级,降低创业过程的资源消耗,对地区经济实现整体拉动,真正实现剩余劳动力的重新配置,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

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的支撑作用。创业者在创业之初,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创业生存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作为基层政府要积极发挥支撑作用,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有力的后台支撑。基层政府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设计、制定和实施,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全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开展,为创业带动就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解决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的融资、市场进入和人才配置等关键性问题,实现基层政府领导职能向服务支撑职能的转变,发挥出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的服务支撑作用。

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的激励作用。发挥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的激励作用,将有利于提升创业带动就业影响力,树立基层政府良好的社会公众服务形象。在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活动的过程中,基层政府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细化服务流程和环节,使创业和就业者切身感受到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并从中得到实惠,将公众所关注的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焦点作为服务的重点,为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当前基层政府服务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政府作为直接面对市场的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加以改进的问题。

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服务理念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时代传统思维的影响,我国部分基层政府在推行职能服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人员,“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意识相对淡薄,缺乏作为基层政府服务一线的大局意识,缺乏基层政府服务部门服务公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降低了基层政府公众服务形象的同时,严重伤害了创业和就业者的感情,阻碍了创业带动就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职能设计不尽合理,服务机制亟待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基层政府拿出真功夫,办实事、出实招。在当前基层政府的一些相关创业和就业的服务机构设置、服务规章制度以及服务流程设计等方面,完整而统一、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标准仍相对欠缺,相关的职能设计也只是原有服务状态的延续,缺乏创新。在涉及创业带动就业的一些边缘化问题、深层次问题时,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持,影响了创业带动就业整体发展的后续实施。

服务手段创新不足,平台服务发展缓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在基层政府开展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实施的职能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创新手段不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够广泛,创业带动就业的电子政务平台发展缓慢。创新手段不足,使得基层政府在服务上无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创业带动就业中对政治、经济、金融、产业、技术等方面信息的需求,无法实现全程全网创业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协调机制运行缺失,部门之间衔接不畅。创业带动就业活动,需要基层政府相关部门的多方协调、通力合作。但在基层政府开展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协调机制运行缺失,部门之间衔接不畅的现象。在实际的协调机制建立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和完善的协调机制,很多部门在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服务中,大部分依靠本系统的规章和制度,这就出现了部门之间规章制度不兼容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基层政府服务创业带动就业的效率。

基层政府发挥服务职能,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的建议

创业带动就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运行,离不开基层政府转变服务职能,通过政策的实施、资源的优化、服务监管的到位等措施和手段,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强化基层政府服务理念,提高服务部门履职意识。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服务过程中,要将强化基层政府服务理念,提高服务部门服务意识作为服务职能转变的重点。要在基层政府中大力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深入实施公务员队伍服务意识、服务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明确政府公务人员作为职能部门服务创业就业的直接执行者,增强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职能部门和人员服务考评机制,通过机制的约束来全面提高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的服务质量。

优化基层政府服务职能,保证行政服务规范运行 。基层政府要通过优化服务职能,来确保在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政府行政服务的规范运行。要重点突出政府职能中服务的重要性,通过对服务职能设计的优化,来加快基层政府对创业就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步伐,提升基層政府服务职能发挥的效果。要积极开展基层政府对创业带动就业服务职能的公开,进一步改进基层政府的服务职能。

创新基层政府服务手段,构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要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搭建基层政府创业带动就业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基层政府服务手段的创新。通过创新,提高基层政府为创业带动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吸引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拓宽基层政府服务渠道,为其长期持久的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全社会创业带动就业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来自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参与。基层政府要整合和优化社会服务资源,完善基层政府创业带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政府要通过政策的激励和引导,鼓励地方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创业带动就业活动,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来满足创业带动就业中的多方面需求,确保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战略的整体完善和全面实施。

总之,基层政府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中,要明确定位,敢于担当,通过加快自身服务职能的转变,为创业带动就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为地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作者为衡水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课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对接河北经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B13YY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薛栋:《探析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阻力因素及解决路径》,《经营管理者》,2016年第24期。

②邓孝峰、方希强:《关于福建省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就业与保障》,2016年第7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作者:杨金梅

第4篇: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经济发展

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关于泗县以创业促就业的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抓好创业带动就业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是十七大作出的旨在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从而不断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不仅首次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就业进行重在扩大的谋略、安排,而且还鲜明地揭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崭新的路径选择,即以创业促进就业。鼓励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经济,将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我县县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的一大重点。

我县实施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在政策的落实上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创业环境,我县认真落实了“非公经济36条”和“民间投资36条” 等政策。进一步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新创企业开创行业领域,“十一五”以来,除传统行业得到巩固和加强外,已扩展到一些新兴行业。

2、扩大创业融资,针对企业初创、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融资需要,分别采取小额贷款及贴息、担保机构担保、银行支持等方式进行扶持,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创业融资体系。一是发放小额贷款,2001年,额贷款工作,当年发放创业贷款万;二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200 年,我县组建了第一家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资金。三是加大融资力度。大力扶持小岗失业人员、城镇军队退役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和少地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创办实体,自主创业。

3、强化创业服务,着力加强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就业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到2010年底,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一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法律服务平台,在创业培训方面,积极整合人社、经信委等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到目前已培训人。

4、加大财税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扶持初创企业的发展和全民创业活动,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方面,为新创业者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5、全方面提供创业服务。泗县以由劳动部门牵头组织的“农民创业专家咨询团”为主要形式,开通24小时农民创业咨询热线,工商、税务等部门开设“农民创业绿色通道”,确保为每一个创业人员提供保姆式的全程服务。

政策实施带来的积极效果:

1、创业主持续扩大,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创业活动的主战场,到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户。截至到3月底,城镇新增就业3075人,再就业39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创业领域明显拓宽,受“非禁即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个体私营积极的发展壮大,创业的领域也在不断的延伸和扩展,除极少数垄断行业

外,我县非公积极已全面进入。

3、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在包括“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在内的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作用下,我县较好的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就业的平稳增长,从就业行业看,非公积极的快速发展,为带动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二、面临的现状

1、人力资源过剩与就业岗位缺乏的矛盾

一是我县属于偏远农村贫困县,位于宿州市东部,人口92万,耕地面积11.1万公顷,农业劳动人口达45万,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口达26万。地少人多,客观上造成大量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每年2000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构成新增劳动力,三是体制改革、征收土地等原因造成的下岗失业失地人员等。庞大的劳动人口需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同农业一样,第

二、第三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足,体力密集型岗位供给力很低,企业科研水平和能力不高,对科技人才的吸纳力不强;第三产业规模小且形式单一,除去饭店、超市等普通服务型企业外,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第三产业经济组织廖廖无几。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贫乏的就业岗位、关键岗位的空缺与科技人才的缺乏,双重矛盾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家庭增收,制约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

2、特色资源丰富与创业开发不足的矛盾

我县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如山芋粉丝、油桃、草莓、板材、棉纺织等,先后有 个农产品获无公害食品品牌、 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品牌认证,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泗县是久负盛名的特色之乡。其中我县的芦竹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的根状茎。秆直立,有分枝。叶稍无毛;叶舌膜质,截平,顶端具短纤毛;叶片条状披针形,扁平,长30~60cm,宽 2~6cm,边缘粗糙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安徽白山羊,系黄淮山羊的一个地方类群,该羊肉皮兼用,板皮属“汉口路”,质量优良,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成年公羊体重30kg左右,成年母羊体重22kg左右;繁殖力较高。特产丁湖螃蟹。地处淮河北岸的沱河,水质清澈,水草丰美,无污染。这里生产的绿色产品“丁湖蟹”远近闻名等等。但这些极具开发潜力的产品目前仍然缺乏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和工业精深加工,没有形成大规模、高科技、深加工的龙头产业,没有实现特色农业品牌向绿色工业经济转变,相应地制约了就业岗位的开发。

3、县级财力薄弱与创业意识淡薄的矛盾

我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县级财力薄弱,财政支撑力不强,这是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与基本县情相应,人们家庭收入偏低,创业资金不足,抵御创业风险能力脆弱,加之人们整体素质偏低,视野狭窄,就业取向单一,创业意识淡薄,“铁饭碗”思想根深蒂固,绝大部分都把“吃财政饭”作为一种“荣耀”和就业的首选,文化素质偏低的没有创业能力,文化素质较高的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千方百计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愿意拿稳定工资而不愿冒创业风险,从而使就业与创业陷入涡流。

4、经济发展滞后与创业氛围不浓的矛盾。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劣势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相对闭塞的环境,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受限,对创业还存在着陌生、模糊、畏惧甚至鄙视的态度,“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创业氛围差异显

著。同时,政府的宣传引导不够,鼓励扶持不够,优惠政策不够,没有给创业者开创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本地小额投资创业者小项目看不到,大项目上不了,外来投资者对极具潜力的特色投资项目了解不够,对政府提供的创业环境信心不足,稍遇阻力便撤之大吉,创业氛围总体上讲不够浓厚。本地的创业者也存在这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者能力较弱,这是制约我县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普遍缺乏创业激情,自我发展,经营管理,自主创新,市场开发等创业能力不强。二是创业门槛较高,创办企业程序复杂,审批环节过多行业准入标准杂乱,融资信贷艰难、创业成本较高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者的信心及积极性。如:小额贷款政策规定,担保人必须是事业单位或者是公务员,而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是有限的,不是所有需要贷款的人都有这方面的人脉关系,,所以最需要贷款的人反而因各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贷不到款,政策的“门槛”无疑会让相当一部分人望贷兴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者的积极性和信心。三是创业公共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市场不健全、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而且大多数服务机械的集中在盈利性领域,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构极少,“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创业平台总体上还跟不上创业者的需要。

三、对策与思考

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全民充分广泛地就业,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引导,加强宣传,积极研究,破解难题,出台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吸引创业者,留住创业者,让广大创业者放心创业,敢于创业,争先创业。建立起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全方面、多层次的创业支持体系,形成全民创业、充分就业的新局面。从创业与就业关系来看,创业是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的“原动力”,是扩大城市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般来讲,激励一个人创业,至少可以带动3个以上人就业,可产生几何倍增效应。

1、做大“回引”工程,鼓励回乡创业。

在大力实施劳务培训、劳务输出的同时,建立回引目标制度,并把回引作为考核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业绩的一项指标,从制度上保证回引;在劳务输出中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培训、输出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务人员,让他们在务工中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培养理念,学习管理、积累资金,在泗县籍打工 籍打工者中,成功人士不乏其人,政府适时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他们也积极的与政府联系,实现打工者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他们回乡创业提供支持。如泗县长沟镇青年大学毕业后外出打工,但是他没有打“死工”,而是积极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千方百计的与老板“套近乎”,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诚心实意打动老板,取得了老板的信任和支持,于2009年到家乡进行创业,投资1000多万元,开办了元大鞋业吸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对于其他的想创业的有志之士政府要积极为他们找项目,刨路子、出点子,从服务上促进回引;加大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准入标准,帮助建立回乡创业经济协会组织,积极探索集中创业、分散创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创业形式,支持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立返乡创业小区,从环境上巩固回引。以回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打造“六无”环境,坚决落实无危害不制止、无举报不追查、无手续不罚款、无特殊不上报、无必须不检查、无先例不否定的“六无”原则,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产业、领域和商品,均可从事生产

经营。引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2、大力吸引外资,促进资源转化

采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体,对外宣传泗县的粮食、山芋、畜牧、板材、面纱等潜力品牌,主动联络国内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声誉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向他们介绍、推荐我县的绿色产品,使他们了解、熟悉我县绿色产品深加工所具有的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工业开发潜力。如泗县大路口乡积极宣传、创办了粉丝加工园区进行产品的深加工、精包装,“我是你的粉丝,请把我带回家吧”的广告语使泗县粉丝的身价倍增,销量喜人。引进外商、留住外商,让外来创业者在我县扎地生根,使我县的绿色工业枝繁叶茂,促进潜在资源向现实资金转化,加快县域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我县特色农产品资源的深加工、精加工,实现了资源转化,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创业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政府的责任。在我国,各级政府是经济转型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是规范的市场秩序制度的供给者,规范的政府行为本身就是创业者最渴望的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对于硬环境,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搞好基础实施建设来改善,加快开发区建设,把开发区建设达到国家级的水平。但是关键还是要改善软环境的,使外资敢于并乐于在泗县这片热土上投资发展。为此我们县委、政府要建立重大项目的工作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的难题,从基础做起,加大对“三乱”问题的查处力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创业环境。回顾我们泗县这几年的招商引资,一方面抽调精兵强将到江浙沪等发达地区驻点招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们泗县的文化品牌优势,与宿州学院联办泗州戏专业,专门培养泗州戏人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办的红红火火。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引来了外商,解决了就业,于此同时,政府要大刀阔斧地破除一切有碍创业、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做法,将思想真正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采取进一步推动创业的积极政策,营造一种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优良社会环境,“放水养鱼”、富裕他一人,繁荣我一方,扶持创业,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减少申办工商行政证照手续,减免申办费用。城管部门在执法中,应变粗暴为文明,对创业者以教育、解释、引导、劝戒为主,避免动辄罚款、扣物等蛮横手段。税务机关在依法征税的同时,尽可能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尽量为创业者减免税种和额外税费,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务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上狠下功夫,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劳动保障服务。逐步简化办事程序,形成“创业只进一扇门”的程序格局。全方位地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和谐、民主、开放、规范、透明、温暖的创业环境。

4、加强创业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加大创业宣传,渲染创业氛围。(宣传典型)。一人创业,十人受惠;全民创业,国家受惠。宣传部门应加大对“创业是益国益民益已的好事”进行宣传,报道创业事迹,表彰创业人士,颂扬创业精神,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创业、向往创业的良好氛围,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大力颂扬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秉持人人都享有尊严、官员和百姓平等的时代精神,淡化“官本位”,强化“民本位” ,强化公仆意识,努力营造官民互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文化,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

创业氛围和“人人都是创业主体,人人都是创业环境”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官荣、民荣、创业者更荣的社会氛围。要为人们提供职业的多样化选择,使更多的人成为创业者。 要引导和支持各类创业协会的发展,为创业者提供相互学习,共享信息,交流经验,增进友谊的的平台,引导全社会关注创业,支持创业,帮扶创业,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5、提供金融支持,培养创业精英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对创业相关环节的财政支持,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金融部门应简化创业者贷款手续,方便创业者贷款创业,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创业精英奖励基金”。出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经济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创业精英。扩大税费优惠政策的适应范围,鼓励创业企业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对经认定的企业和经省市认定的创业基地,在一定期限内免征相关税费。

6、要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泗县经济发展的短板在于民营经济的弱小,沿海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不仅需要大企业的支持,更需要数量众多的小企业的参与,所以泗县经济要想腾飞壮大,就要力争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装备水平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民营经济群体。为此,我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支持扶持等措施,壮大民营经济,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促进小业户群体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技术革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县的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如南虹棉业集团,通过几年的发展,不仅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动了泗县北部棉花种植区广大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黄圩镇的武圩工业园区的板材加工,在1992年许明利通过自己自筹5000元资金开办第一家小型板材厂以来,经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带动示范,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目前已达到50余家,形成了皖东北最大的板材市场,产品远销江浙沪等地,与之配套的物流公司也相继创办起来。大庄许伟养鸡场,养鸡场所产的绿壳鸡蛋是高营养保健鸡蛋,不仅打入了一些大型超市,而且获得了专用商标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而创办这个特色养鸡场的许伟,几年前,许伟在贷款支持下独辟蹊径饲养绿壳蛋鸡,不仅自己致了富,而且带动了一批农民跟着致富。许伟也被群众称为“创业明星”。 下岗女工岳喜菊在专项资金扶持下到乡下租了20亩土地,创办了泗县康力兔业公司,带动5000农户发展养兔,岳喜菊的康力兔业公司被评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岳喜菊也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农村致富带头人,并光荣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大路口乡大营村农民邓衍安创办牧业公司,率先开展了养猪人工授精,业务量已遍及周边4县20多个乡镇。这些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以“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转变了身份,增加了收入,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工业园、农村城镇化、解决劳动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创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泗县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科学,设备落后,资金困难等等,为此县委、县政府要采取几项措施:一是要加强创业能力培训工作,利用我们泗县已经成立了泗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技工学校,培训人才,同时也鼓励外商能人办学,如江南技术中专,泗县花

友培训学校,在我们泗县二十年,长期租用我们党校校舍,为我们党校创收的同时,也为我们泗县培训了大量的劳动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本地的创业者享受到同外地客商一样的优惠政策。让广大的创业者安心、放心、大胆的创业,解除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后顾之忧。要充分考虑到创业、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要、新群体。扩大税费优惠政策的适应范围,鼓励创业企业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对经认定的企业和经省市认定的创业基地,在一定期限内免征相关税费。三是不断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并以此带动产业基地和市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市场竞争力。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谋取创新发展,扎实工作,为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促进泗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泗县创建省级创业城市成功!

第5篇:创新助力创业 创业带动就业

让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就业、创业助推器

为深入贯彻落实“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的总体要求,团区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党政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青年创业、就业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自身优势,举全团之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大力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激发青年的创业激情,提升青年创业素质,积极营造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努力构建具有共青团特色的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新格局,全面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扎实服务青年创业就业

加强引导,增强广大青年的创业就业意识。长期以来,团区委始终把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创业就业意识作为青年创业行动的首要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融入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各项工作中,抓住为青年服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扎实开展“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广泛开展择业观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青年树立积极的创业态度、正确的创业取向和诚实守信的观念,要“不嫌小、不畏大”。比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团组织就要适时地引导广大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到广阔的农村中去勇于创新,艰苦创业,建功成才,充分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团结带领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要加强典型引导,鼓励青年勇当创业先锋,突出优秀青年创业典型的培养,通过举办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有效形式,让广大青年从身边人的创业事迹中受到启迪,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强化培训,提高广大青年的创业、就业本领。加强技能培训是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成功创业、就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团区委把增强青年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坚持以市场和青年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层次青年群体,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如以企业青年技术创新实践团队为载体,激活青年创新能力。建立青年技术创新实践团队,由科研、生产、销售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充分发挥青年的智力优势和团队协作精神。开展青年职工技能培训,引导青年职工学技成才,进行技术、管理、服务创新,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创效能力。大力实施“百名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三期共招收学员214人,并将成绩优秀的青年纳入农村青年人才储备库。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的学员获得了由团市委颁发的“农村基层团干部岗位培训资格证书”,同时取得了由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一支规模不断扩大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农村青年队伍逐渐形成,农村青年的就业竞争力得以提高。以“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为载体,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农村青年在

二、三产业就业,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将一批道德品质好、有能力、有技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和扶植对象,促其发展,用其带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致富带头人,逐步建成了一支新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人才队伍,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搭建平台,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团区委把实施“汉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组织、人才、联系广泛等优势和特点,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青年创业搭建平台。倡导创业、就业新理念。组织开展“滨海·创富”青年创业论坛、青年创业能力大赛等活动,在青年中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倡导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创业、就业观念,增强青年的创业意识,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以评选表彰“汉沽青年创业奖”为统揽,开展“青年创业先锋”、“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扩大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的社会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青年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实现自我创业、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青年就业。加快建设见习基地。广泛发动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积极参与见习基地创建活动,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见习岗位,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打造培训指导中心。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青年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组织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有创业潜能的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技能,逐步完善其扶助青年创业、择业、交流、开发、培训、储备等各种服务功能。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参与青年创业贷款的融资和管理。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的原则,利用团市委即将建立的“天津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为青年就业和创业提供启动资金,降低青年创业门槛。联合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以及各系统“青年文明号”单位,切实维护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能够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青年创业就业取得实效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真正了解和掌握青年创业、就业的基本状况和具体需求,扎扎实实地为青年创业、就业出实招、办实事。团区委对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紧,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逐个项目逐个青年地去落实。在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与广大青年之间架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引导有志青年自主创业、外出青年回乡创业、先富青年二次创业,为广大青年寻找创业载体。要善于发现基层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真正把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把工作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服务青年创业成才上。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合众志能深谋远虑,齐众心可攻坚克难”。一方面,团区委进一步增强主动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运用好社会资源,借助各方面力量推进工作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密切与劳动、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合作,主动自觉地接受他们的工作指导,争取他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劳动、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等部门,要站在事关汉沽长远发展的高度,支持青年创业行动,尤其要积极帮助青年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为青年创业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切实把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要同心同德,形成合力,汉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就一定会取得新的业绩,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也必将为汉沽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是共青团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贯彻“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要求的全局性工作,也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一项重点工作。团区委将组织各级团组织着眼于工作的长期性,充分发挥团组织推动发展、服务青年、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将“汉沽区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的各项工作措施与区委、区政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整体部署和政策法规接轨,为服务广大青年、开创青年创业就业新局面,带领全区各界青年为实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6篇:以创新促进就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泰宁县创城工作绩效考评报告

泰宁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南麓,居闽赣两省三市交界处,县域面积1540平方公里,辖2镇7乡11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自2009年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从领导上重视创业,从舆论上引导创业,从政策上鼓励创业,从服务上支持创业,坚持以 “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旅游兴县,创业富民”创城主题,不断完善“建立一套体系、夯实两方基础、健全三个保障”的“123”工作模式,通过“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方式,认真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及孵化工作,全力做好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和开业指导服务,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至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丰岩、大洋坪和朱口三个创业产业园区,逐步完善了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和金湖旅专创业两个创业培训基地,深度开发了下坊旅游服务、尚书第旅游商贸两个创业孵化园区,全面建立了“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联动机制,基本形成了具有泰宁特色的“旅游全民创业”良好氛围,呈现出“政府创新、百姓创业”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之路。

一、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全力推动创业

全县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能组建了专门的创业工作协调服务班子,充分发挥人事、劳动保障、工会、妇联、工商联等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服务管理职能;新闻媒体的宣传舆论作用;职业学校的技能培训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劳动保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了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创业组织网络,统

一、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强大合力,为推进全民自主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创新政策扶持机制,优化创业环境

我县将创业促就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将全民创业指标列入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中,进行目标管理。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县全民创业工作会议、创建创业型城县动员大会和全县就业暨农民工工作三次大型会议,制定下发了《泰宁县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意见》(泰政文„2008‟78号)、《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泰政文„2009‟78号)、《关于完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泰劳社„2009‟57号)等相关文件,完成了《泰宁县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文件选编》,县总工会、团县委 、工商局、妇联、残联等部门都制定下发了具体扶持创业的政策性文件。周密细致、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为全民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为优化创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建立创业帮扶机制,搞好创业服务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设立了创业专项基金,资金的投入不仅表明了党委和政府对创业促就业工作的认识、态度和决心,而且也确实为工作的全面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不断优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办法,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小额担保贷款、小额贴息贷款是解决创业资金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县积极创建信用园区,对信用园区推荐的人员取消反担保,千方百计降低贷款门槛。将个人贷款额度提高到8万元,扩大了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同时加大为吸纳下岗职工占到30%以上比例的企业贷款的力度,将额度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制定资格审查、反担保审核和银行审贷三个环节不超过一月时间的工作要求,缩短了贷款时限。按金融部门的工作要求,不断增加担保基金,努力配合金融部门的工作。

三是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为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免费培训,不断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技能和水平。

四是建立创业项目库,面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成立创业项目专家评估团,对评估收入项目库并被创业人员利用了的项目,按项目效益的大小进行表彰奖励。

五是在创业培训中请工商、税务部门的人员讲解税费减免政策,县创业办公室人员全程跟踪,全面协调落实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政策,减轻创业成本,增强创业的成功率。

六是设立创业指导专家队伍,聘请创业指导师进行开业指导和创业跟踪服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由政府贴补场地购买或租赁资金,为创业人员提供全程服务。

四、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创业意识

全县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这一主题,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创业的激情,提高了创业致富的意识,了解和掌握了创业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各类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创业标兵,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激发更多的有志创业人员投身到创业大潮中来。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效宣传机制,为全县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营造了一个“政府创新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良好氛围。

五、创新考核督办机制,提高工作实效

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目标管理和创业效果评估考核体系,加强督办检查,将创业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干部的升迁任用挂钩,严格兑现奖惩,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经考核统计,截至6月底,全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万元,创业带动就业的比例为 ∶ 。为企业发放 笔,金额 万元,带动 人就业,企业吸纳就业的比例为 ∶ 。半年已培训创业人员206人,目前报名未培训的接近400人,协调落实减免税费 万元,落实社保补贴 万元,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是最积极的就业。我县将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城县的创建经验,制定完善创业措施和办法,推动全民创业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争取在今年全面完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创建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7篇:扶持全民创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山东省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XX市位于青岛市西海岸,现有辖区面积1846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办事处),1016个村(居)委会,8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4.3万人,非农业人口36.8万人。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并予以贴息,引导广大农民和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为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创业扶持基金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扶持基金6.1亿元,扶持自主创业

1.6万人,吸纳带动就业5.3万人。

一、鼓励全民创业,制定创业贴息贷款政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怎样建设新农村?选准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是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农民增收是“第一难题”,2005年,在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创业和资产经营性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农民创业意识谈薄,资金匮乏。对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结合本市实际,把解决农民创业“贷款难”作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突破口。从2006年至今,市财政每年都拿出部分专项资金建立“全 1

民创业扶持基金”,对城乡居民创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贴息,贴息贷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完善管理办法,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社会公平、分类指导、便民高效、责任追究”的原则,切实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其成为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一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的范围和贴息额度。2006年我市由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建立了“农民创业扶持基金”,当年,共扶持3359户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发放贷款1亿多元。随着贷款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贷款范围的扩大,2009年市财政将扶持基金的规模提高到3000万元,贷款额度也由原来的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各镇(街道办事处)也配套了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全民自主创业,同时,贴息的范围又扩大到了持《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具有xx常住户口、有意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只要用于发展生产、自主创业的贷款均可以申请财政贴息。

二是确定创业扶持基金贴息标准。200

6、2007年我市创业贴息贷款的贴息标准为90%。到2009年,随着贴息范围的扩大,贴息标准进一步细化,确定城乡居民创业贷款贴息年限为1年,投资回收期限长的可延长至2年。贷款3000元至10万元的予以贴息,其中第一年贴息50%,第二年贴息40%,贷款不足三个月

或逾期还贷的不予贴息。持证残疾人、在册城乡低收入家庭居民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首次创业的,其创业贷款予以90%的贴息。

三是严格创业扶持基金的发放管理。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居民向创业项目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提出创业贷款申请,由相关金融机构对贷款申请人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再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贴息申请,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贴息对象报理事会办公室备案审核。由理事会办公室将贴息名单汇总至相关金融机构,并由市财政局于每月1日将当月贴息资金拨付到相关金融机构。

四是积极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在发放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中,我们从改善农户创业金融环境入手,确保小额贷款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并将农民的贷款与创建文明信用户(村、镇)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评出“文明信用镇”10个,“农村文明信用村”160个,评出“农村文明信用户”11万多户,占总户数的50%,凡被评为农村文明信用户的农户,由市农村信用社发给贷款信用证,对持证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制度。文明信用户的贷款利率国家规定浮动部分最高可下调30%,文明信用村的贷款优先安排,文明信用镇当年新增存款的80%在本镇发放使用,并适当提高该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例,通过加强信用管理,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创业者贷款到期归还率达到99%以上。

三、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有效缓解了创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劳动者创业缺资金的实际困难,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我市海青镇唐村是远近文明的蔬菜大棚专业村,以前由于缺乏资金,大棚项目无法启动,政策出台以后,农民申请贷款建设了高标准无立柱大棚,以满足蔬菜生产的需要,20多农户得到贷款资金80万元后,立即动工建设,目前47个高标准无立柱大棚已经基本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二是农村经济由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通过建立农民创业扶持基金,政府由以前单一的补贴农业生产环节向鼓励引导农民创办项目走向市场转变,促使农民由单纯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实现了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度假区王家台后村一村民去年申请创业贷款3万元开办家庭旅馆,可同时接待40人住宿、就餐,年收入可达14万元。宝山镇小窝洛村的几户农民通过创业贷款购买大型农机,成立了农机协会,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

三是农民创业带动了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开展农民创业扶持工作,改变了原来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单一模式,开辟了一条农民转移就业的新渠道。有的农民创业项目规模扩大后,吸纳了几十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真正形成了一户创业,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局面。我市王台镇充分发挥创业基金作用,依托全国

纺机工业基地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家庭工厂”,目前全镇“家庭工厂”达到860家,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吸纳近2万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实施创业贷款贴息的政策,深受广大城乡创业者的欢迎,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创业项目和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贷款银行积极性高涨,广大创业者在积极创业的同时也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推动了全民创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8篇:创业带动就业典型材料

创新创业为社会就业增添动力

——邵东县创业新村家居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典型材料

邵东县创业新村家居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推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积极响应落实上级政策,在促进创新创业的同时,为带动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 授人以渔,教会一项创新创业就业技能

坚持把提升创业主体能力素质作为解决就业问题,增强创业人员发展后劲,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区委党校、职教中心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的作用,大力实施“SI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通过在全区范围开展“拉网式”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创业人员的类型和特点,分类施教,对文化程度较低、资金能力有限的人群,以普及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电焊、缝纫、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班,增强就业能力;对有一定资金和创业经验的人员,开展创业能力、市场评估、资产评估、利润分析和人员组织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创业能力。通过采取“菜单式”点题培训、“送学式”普及推广、“联络式”实践跟踪、“交流式”观摩互比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创业者的思路,让创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有效提高了农民工、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劳动力外出 1

务工和创业的能力水平。至目前,全区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1117期、培训人员 28142人,举办SIYB创业培训班11期13班次、培训人员350人。为进一步拓展创业的理念,提高创业的能力,我们还邀请了省行政学院王玮教授举办全民创业专题辅导讲座,从创业理念的内涵、创业的动力、创业的条件、创业失败的原因和成大事的九种品性等方面对创业理念及创业能力知识,结合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与会人员了解了创业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创业的实践运用。

一、 因势利导,提供一个创新创业就业平台

根据创业主体的不同类型,区委、区政府成立百姓创家业、企业创新业等9个创业工作组,分行业指导全民创业。各工作组整合中央和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扶持创业政策,通过放宽投资领域、降低登记门槛、制定税费减免政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创业能人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区国税局为196户企业减免增值税3837万元,为276户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3776万元,为864户次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16万元,车辆购臵税免税46户、205万元,减税2716户、355万元;区地税局为26户企业减免税款1427万元,为20户残疾人、181户再就业人员、8户军转人员减免税款52万元,有效保护了“初创”成活率和创业后的生命力。企业创新业工作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与金融机构联系沟通,联合制定《XX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案》,计划至2013年 2

对全区信用等级A级以上的企业进行100%的信贷支持,预计发放贷款9.5亿元。9个创业工作组共筛选适合我区创业的各类项目200多项进行重点推荐,编印《创业指南》,为创业、就业人员开展指导服务。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重点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下功夫。梁家墩镇抓住国家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和省市区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对连片建造1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示范点,每座补助10000元,协调银行贷款2万元,镇政府承担两年的贷款利息;对连片建造100亩以上的钢屋架圆型拱棚示范点,每亩补助3000元,并优先配套温室卷帘器、覆盖棉被、设施农业保险、节水滴灌等,从政策上扶持引导设施农业发展。甘浚镇在祁连村一社北沙滩规划建设养殖区50万平方米,对进驻养殖区的养殖户补贴5000元,鼓励群众利用闲臵荒滩发展养殖业。平山湖乡克服基础条件差等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植了集种植、畜牧养殖、旅游、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合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至目前已投资380万元建成标准化猪舍4栋,牛羊育肥圈舍2栋,蔬菜大棚温室一座,商业门店2栋,蒙古包4座、种植饲草地280亩,并成立合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在创业者的带动下,先后吸收农牧户20户、70人入驻该养殖小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在全民创业年活动中,全区涌现出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鸿翔种猪养殖场等创业典型,在全区范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带动了社会就业。

二、 持之以恒,构建一条创新创业就业通道

坚持把“行政效能建设年”、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制度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贯彻到全民创业中,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业、就业人员构建一条“绿色通道”。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条龙”服务模式,在政务大厅设立全民创业服务窗口,公开服务承诺,全面推行“三零”服务制度,做到服务“零距离”、办事“零等待”、生产“零干扰”,为创业者提供高效服务。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组织开展“打击发票犯罪专项行动”、“打击假币犯罪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自由量裁标准(试行)”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和谐文明的法制环境。同时,以弘扬创业精神为主,在全区范围先后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战役”、集中宣传日等大型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尊敬创业者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督查组通过采取经常性督查、专项督查、综合督查、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工作作风、优化创业环境和创新体制机制五个方面进行督查,在XX电子监察网设立督查情况反映及通报专栏,进行实时督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干部创事业工作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结合机关干部业务特长,在机关干部中开展服务企业发展“比服务、比奉献、比创新、建功立业创一流”的“三比一创”活动,引导干部在完成重点项目、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中心工作中搞服 4

务、解难题、办实事、作贡献。毕业生创业工作组结合“河西学院春季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宣传周”、普通高校“五大类”考试注册登记等一系列活动,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5万余册,进一步转变毕业生就业思路,熟悉创业就业的流程。新墩镇实行“三卡”(提示卡、质询卡、问责卡)制度,开展“十先八创”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在致富增收、科技兴农、弘扬新风、脱贫治愚、优质服务、解放思想、构建和谐、育人成才、保护环境、诚实守信十个方面率先行动,并将具体内容通过党员承诺和设岗定责纳入每个党员年度评议中,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动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能结合起来,动态监督和督促党员带头示范,引导带动全镇群众发家致富。

三、 百花齐放,涌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热潮

“全民创业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政机关积极开展送资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落实优惠政策的“五送一落实”服务活动,依托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等手段,不断激励和鼓舞创业、就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学会创业、能够就业,懂得创业、带动就业,在全区上下涌现出红红火火的创业就业热潮。各乡镇、街道、部门和各工作组紧密结合创业者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以满足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加强融资服务和政府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尽最大力量扶持创业,激发创业活力。军转人员创业工作组结合摸底调查信息,筹措资金10万元对有创 5

业意向的军转人员进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工作组共筹集小额担保基金270万元,为577名自主创业人员和一户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29万元。残疾人创业工作组在中心广场举办了“关爱贫困残疾人,扶持残疾人创业”主题活动,向城镇下岗、失业、零就业残疾人发放钉鞋机80台、配匙机20台,为6名新创业残疾人发放创业补助每户1500元,援助2名残疾人大学生创业补助金每人2000元。明永乡对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的农户,每户扶持2000元;对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每户扶持1000元,扶持发展100头以上的养牛户30户。安阳乡政府列出扶持资金6万元对创业人员给予贴息贷款支持,同时对创业人员临时用地,随报随批,减免用地管理费等。止目前,全区共新注册个体工商户2510家,新建私营企业261家,新注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58个,直接扶持421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634人,带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8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7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84人。

第9篇:二、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

(一)提供政策支持。(机制、资金)

1、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我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工作,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成立了宁国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科局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人社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并安排专人负责开展此项工作。

2、落实创业政策。一是人社部门与地税、工商等部门协调,联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文件;二是地税部门加大税收扶持,优化创业环境,编制了《宁国市支持创业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工商部门从减免规费,减轻创业负担,降低创业门槛,放宽登记限制,开通绿色办证通道等方面细化操作规程。四是人社部门编制了《宁国市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动创业政策汇编》,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创业。五是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了宁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鼓励自主创业。

3、推进小额担保贷款。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就业促进法》相关规定,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全民创业的作用。一是将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由城镇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城镇其他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头人、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妇女。二是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启动仪式上,现场为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和小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截止2011年12月,全市共为1076名符合条件的城乡创业人员、18户小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354万元,带动9850多人实现就业。

4、优先安排创业场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我市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尽可能地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降低成本。同时,我们要求国土、规划、城管等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

(二)搭建创业载体。(园区、活动)

1健全创业服务机构。一是成立了“宁国市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对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开展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企业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建立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和创业项目库,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大力扶持初始创业。三是组建了“宁国市创业专家服务队”,为创业学员与各位专家搭建一个创业交流的平台。四是设立了“创业服务网站”,加大对创业政策、服务项目及创业典型的宣传。

2、开展创业宣传活动。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全民创业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创业精神大大发扬。我们通过《今日宁国》每月推出一个创业故事专版,在电视台开设“创业路上,与你同行”专题,对全民创业政策、创业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专题报道。人社局开展了“创业之星”有奖征文活动,充分宣传创业典型的示范作用。下岗失业人员段琪国,参加创业培训后,创办了宁国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带动了几十个下岗失业人员就业,2010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创业奖;返乡创业典型周小姣,回乡后创办了宁国市新达电子厂,带动200多名女工就业,2010年被评为“全国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典型余雅丽,2006年毕业后,经过创业培训,到农村创建芦笋种植基地,并带动当地农民共同种植,成立了利隆芦笋专业合作社,她也被评为“宁国市十佳青年创业之星”。通过对大学生余雅丽、农民工周小娇及下岗职工段琪国等创业典型事例的宣传,极大地鼓舞了创业者的信心。

3、加快创业园区建设。我市港口创业园作为全省第一批农民工创业园于2009年5月建成,现有2家企业已进园生产。河沥创业园于今年6月建成,已有5家企业入驻。同时,我市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创业园区,金辉创业园已建成并成功运作,建有标准厂房48000平方米,引进中小企业23家。由浙商投资兴建的佳佳创业园,占地106亩,于2009年建成,现入园企业18家。此外,我市还建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单元面积达7000平方米。目前,在各类创业园内实现成功创业的“创业小老板”有48人,带动就业2800人。

(三)开展创业培训。

1、力保培训质量。一是精心组织学员。每年年初我们就依托乡镇社区精心组织培训人员,要求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一是要有文化,二是要有经济头脑,三是要有创业想法的这些人。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复员军人,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大学生村官。二是精心组织教学。培训教学是做好创业培训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既聘请有高级创业培训指导师在开班时主讲,又聘请有相关部门专业人士作兼职教师客串,还邀请有成功创业人士现身说法,传经送宝。把创业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使学员在短短的十天里掌握SYB创办企业的精髓,使他们对创办自己的企业产生激情和乐趣,感受到所学知识对自己开办企业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创新培训方式。我市创业培训工作,在严格按照省,市的创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在提高培训效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一是不论我们在乡村,还是在社区开课,在培训结束前,我们都会带学员去我市一些优秀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学习,吸取优秀企业家们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开拓学员们的思路与视野。二是人社部门开通了创业服务网站,增设了创业论坛,就是为我们的创业学员与各位专家搭建一个创业交流的平台,使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相关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能及时的与专家沟通。

近年来,我市创业培训从国营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逐渐扩展到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两劳回归人员、残疾人、退伍军人等各类人群,凡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者均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覆盖我市每个乡镇。从2004年开始,累计培训1500余人,成功创业近千人,带动就业50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带头人。

上一篇:导练教学模式解析下一篇:五四团支部争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