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竞争提升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可推动中央和地方社会发展,但在经济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付出了巨大资源和环境代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污染最为严重国家之一。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区经济同时伴随着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而我国各地区在治理环境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主体,急需解决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破坏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同时,需有效进行环境规制,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等,但地方实施环境规制时,往往易造成企业成本的提升,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会产生制约,因此,本文研究思路为问题提出-理论分析-模型实证研究-对策建议。并分别将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三个核心主题,遵循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构建地方政府-环境-经济的理论系统。具体研究地方政府在竞争过程中如何影响环境规制的政策实施,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并进一步对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产生怎样影响。概括而言,本文重点研究是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以及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的影响机制,最终通过实证获得影响结果。第一章,绪论。地方政府竞争极可能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带来环境代价,其最终综合效应是本文关注重点,以及探究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影响,均有助于我们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本文章系统的阐述了问题背景、问题、意义和目的等,简述了论文研究的主体思路框架和内容,并对研究方法和创新难点依次进行分析介绍。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概括分析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和区域发展等变量理论之间相关关系,并概括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内生经济增长伦和地方政府竞争、财政分权等相关理论,在本章的最后,以经济理论为依据构建出了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区域发展为核心的相关理论框架,并就其上述三个主要研究变量的理论研究进行介绍和概述。具体包括环境规制与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这些主题理论研究,并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计量模型得出这些变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不同区域影响结果也不一样,但分地区研究三者关系是非常有经济意义的。第三章,地方政府竞争与工业环境规制:基于区域开放的异质性研究。论文围绕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导致的环境规制失灵问题,采用Hansen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并利用我国29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面板数据,将地方政府竞争作为门槛变量,分析在不同门槛值下地方政府竞争、区域开放对工业环境规制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财政收支分权和贸易政策对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积极或恶化作用,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实现环境有效规制。回归结果得出,样本期间内地方政府竞争程度有助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环境进行有效规制,中部地区跨越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失灵,西部地区则存在较严重环境规制失灵问题。为了规避环境规制失灵,我们应注意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时候,提高进入环境门槛,并由较高层级的政府来承担环境规制的财政支出责任,不断降低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导致的环境规制失灵。第四章,地方政府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长期内地方政府竞争和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程度大于贸易开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则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积累、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均有助于整体经济发展,政府经济参与度增加则抑制经济增长。第五章,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金融发展相关模型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地区市场规模是否并如何作用于金融发展?选用固定随机效应回归模型、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2000到2013年样本期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得出地区市场规模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受到制度环境影响。最后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竞争程度均受到现有经济制度环境下地区市场规模影响。当制度环境跨越相应门槛值时,地区市场规模对金融发展规模和竞争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制度作为门槛变量,地区市场规模对金融发展效率影响具有非单调性,与效率各细分指标具有较大差异的门槛效应。第六章,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章基于中国198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分析、混合回归、固定效应方法,通过实证方法来验证城镇金融效率、农村金融效率和地方政府竞争三个主要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得出结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随着城镇金融效率的变化而呈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竞争和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成正相关关系。文章还得出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度和就业城市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成负相关关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随着人力资本提升而加大。第七章,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产业集聚发展的异质性研究。当下产业集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将对外开放、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放在一个统一框架下,选取我国2000-2013年样本期间30个省级单位数据通过变截距GLS和门槛回归等模型,实证研究分析环境规制在对外开放视角下对产业集聚的地域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贸易依存度越低、FDI引入越少的区域对产业集聚的抑制作用越凸显,且当贸易依存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时,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的负效应变为正效应。从全国来看,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其在对外开放背景下对产业集聚影响呈非单调性,存在唯一“拐点”即环境规制程度为0.095时对产业集聚形成存在最优选择;分地区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均存在单一门槛,其中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形,当环境规制变量超过其门槛时,产业集聚会随着环境规制的加强而降低聚集程度并且降低幅度会逐渐减小;在我国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受到环境规制变量影响为正,且这种正效应会逐渐增加;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为“U”型关系。贸易依存度对产业集聚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FDI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均为正效应。第八章,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本章主要概括整篇论文研究变量得出的相关结论,并列出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不足,进一步展望未来在此研究基础上可能继续深入研究的相关方向。本文研究思路为问题提出-理论分析-模型实证研究-对策建议。并分别将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三个研究主线,遵循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构建地方政府-环境-经济的理论系统,重点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细化到区域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产业发展的集聚发展方面。将中国不同区域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数据,从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影响,针对影响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发展以及区域城乡发展差距的因素进行研究,将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不断细化和延伸,多方面多层次考察这几个核心变量的理论关系,与我国具体区域发展政策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最终走绿色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区域经济发展

学科专业:企业管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框架

1.5 论文创新与难点

1.5.1 本文创新点

2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理论

2.1.1 古典经济学

2.1.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1.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 政府竞争理论

2.3 财政分权理论

2.4 环境规制经济学相关理论

2.5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2.5.1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相关研究

2.5.2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2.5.3 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

3 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影响异质性研究

3.1 地方竞争与环境规制的关系概述

3.2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实证研究

3.2.1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描述性统计

3.2.2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模型设定

3.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3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稳健性回归

3.4 本章小结

4 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文献综述

4.3 模型设定、研究方法与变量说明

4.4 实证结果及说明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金融发展相关模型研究

5.1 现状

5.2 文献和理论准备

5.3 数据与方法

5.4 实证模型构建

5.5 实证结果

5.6 作用机制计算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相关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文献综述

6.3 理论分析

6.4 模型设定

6.5 模型回归分析

6.6 结论

7 基于区域经济角度的产业集聚发展的异质性研究

7.1 概述

7.2 文献回顾

7.3 机理分析

7.4 模型设定、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7.5 实证结果及分析

7.6 稳健性分析

7.7 结论及建议

8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1.1 主要研究结论

8.1.2 政策建议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会计专业本科论文提纲下一篇:旅游社会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