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2023-03-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进行指导,让我有机会向各位老师学习。

我叫XX,今年XX岁,是洛XXX学院的一名教师,我从事教育工作7年了,期间担任过班主任4年,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生,更加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典范。在从事教学工作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几年间,我不仅时刻不忘加强自身业务素质,而且经常深入学生当中,逐步掌握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管理办法。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神圣天职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及为了一切学生”做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好教师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作者龙应台,发表于《中国时报》后收入《野火集》。此文正面指责的是国人懦弱怕事、姑息邪恶以致坏人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实质上作者所要肯定的是社会中人的因素,一个由具备健康人生价值观的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不会出现病态的。文中列举了种种不文明、不道德的社会现象,发出了一连串的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丰富的事实、澎湃的激情、咄咄逼人的道德勇气、论辩式的说理,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是一篇杂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杂文的特点、写作技巧等。

除此之外,结合医学生今后的从业特点,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说学情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根据我校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理解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教学要从浅入深,从易入难,多举例,多提问,通过问题讨论总结引导出结论。

本文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估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的质疑应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是一篇

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语言明快犀利的杂文。其中很多事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再通过学生反复地阅读、用心地体悟,教师适时点拔中,文章的重点难点即可迎刃而解。

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引导问题探究,我将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有效的教法与学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诵读法、讲授法、问题导引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杂文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课文的相关材料比较多,涉及的知识较丰富,除引导学生认真掌握所学内容以外,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互联网、图书馆)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并制作成卡片,以备学习时交流之用。通过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升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  说教学过程

列宁曾说过: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众所周知,越是贴近生活的知识,越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因此我将采用从生活走向课堂的过渡模式展开本节课的教学。首先采用问题引导法,展示图片,提出三个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导入案例“小悦悦事件”,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切入课文主题。

其次,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文知识的理解,我采用讲授法,介绍作者龙应台的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在对本课有了一个最初的认识之后,我开始带领学生研习课文,采用诵读使学生法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解文章大意。为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教学,从教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随后我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展开提问,通过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分组展开讨论。

1明确:文章中提到的三种破坏环境和不遵守功德的现象。

2明确文中多次提到“你为什么不生气”说明了面对强权,、恶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不敢生气、不敢抗争,以及作者对此态度所

表示出的强烈愤慨。

3明确作者在文章中所列举大量事例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激起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对本文的进一步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作者创作情感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杂文文体知识的掌握,我采用讲授法、比较教学法,列举散文、议论文的特点和杂文进行比较。使杂文的特点一目了然,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点。

最后我将分两步进行巩固提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谈谈读后感受,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以达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的目的。二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活动,开展一个“我很生气!我要说……”的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拓展思维、提高能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目的。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设计如下板书:

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板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抓住本课的主要内容,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我说课的最后,我想谈一点关于本次教学设计的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探索性的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把单一的课堂教教授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体验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递进的完成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真正做到让学生“从生活走向教学,从教学走向社会”,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这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谢谢大家!

1.关于作者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中国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中国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为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1999年秋,龙应台出任台北“文化局长”,2003年春辞职。

2.龙应台作品简览

《啊,上海男人》,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百年思索》,南海出版社2001年版

《故乡·异乡》,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孩子你慢慢来》,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龙应台评小说》,台湾尔雅出版社1985年版,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

《龙应台杂文精品》,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美丽的权利: 龙应台随想录》,新世界出版社1989年版,花城出版社1989年版 《女子与小人: 龙应台自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人在欧洲》,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

《我的不安》,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

《写给台湾的信》,园神出版社1992年版

《野火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圆神出版社1985年版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龙应台自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这个动荡的世界》,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时事出版社1988年版

第2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读后感

读后感: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龙应台1985年问世的《野火集》中的首篇文章。

龙应台20多年前写的这篇文章,描述的是当时的台岛情况,何尝不也是如今大陆的现实?!为了那个GDP,那个“硬道理”,极少数人豪夺大多数人的财富,外资殖民式掠夺中国的财富,外向型血汗工厂林立,战略资源被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们的生存空间不断毒化,自然灾害频发;假冒的婴儿奶粉、毒奶粉,以及食品不安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和生活等压力使得普通百姓如牛负重,整日忧心忡忡;腐败、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毒赌黄、抢劫、犯罪 ……

相比之下,显然如今大陆的现实情况远比昔日的台岛更糟!

然而,相当多的国人对此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或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以为人微言轻,没有资格去管;或屈服于强势,忍气吞声,默默承受 ……

殊不知,正因为这种漠视,这种隐忍,在客观上纵容了这些现象的存在和发展!

殊不知,天下事关天下人,天下人管天下事。中国的事,关系着每个中国人。涉及百姓的事,百姓都有发言权。更何况那些弊端已经为害广大民众,为害你、我、他,危害着我们的国家及子孙未来!

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高兴的看到,随着网络博客的兴起和发展,非主流的声音不断响起,“草根”有了表达自己愿望及心声的机会和途径。网友们关心国事天下事,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评说国事,针砭时弊,进言献策;揭露和批驳无良学者编造的邪说谬论,伸张正义,开创网络反腐先河;维护真理,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弘扬正气,再现历史真实;表达民心民意,反映社会弱势诉求,等等。正是由于“草根”们的不懈努力,“草根言论”不仅受到民众欢迎,而且得到各级政府乃至中央领导的重视,已经成为决策层了解民情、科学决策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与此同时,网络也涌现出了一批“草根”写手,他们的时评文章经常见诸各大网站、论坛的首页,常常引起社会广泛而又强烈的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事实说明,即使是普通百姓,若能位卑不忘国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做到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并能充分运用网络所提供的言论机会,正确使用自己的话语权,来表达自己和民众的心声。

“草根”人微,未必言轻!

亿万民众的声音必会惊天动地!亿万民众的行动必会改天换地!

第3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读后感

帕斯卡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然而有时回首你我居住的世界,真不像是人类经过思考以后创造出来的,即便是漫步在大街上却还是会看到不和谐的景象;即便是安居在家中却仍是受到外头噪音的干扰;即便是如此我们却依旧不生气。

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不生气?

或许会说,生气会伤和气并且也解决不了事情,但是谁又试着去改善了呢?我不能说没有但其实也只有少数,多数的人或许熟视无睹了。这是一件常有的却又很令人伤心的事情,一件正在危害他人的发生犹如下一场雨,倘若雨不淋湿你,你对于雨又怎么会有抱怨呢?

中国人的骨子里又真的像说的那样自私吗?我想也不是,我们只是把自己看得渺小了,越是进入这个社会越是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渺小的人,没有权利没有金钱去改变这个社会的种种陋习,我们作为这个社会阴影下的一个极渺小的存在生活着。但是,既然我们不能做头而是作为肢体而存在,那么我们就应该也有改变的能力。心里想什么就去改变什么,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害怕失败更不要期待别人,因为只有你,作为这个社会上独一无二的肢体,拥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意识而行动才有意义。

人生气的时候常常伴随怒吼咆哮,那是因为对方的心距离自己太遥远了,他听不见你的真心话,自己也越发焦躁而放弃好好的沟通,所以我认为生气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我所指的是打开心扉去和他人交流,哪怕对方的心事紧紧闭上的甚至是要驱离你伤害你的,我们都不该退缩,不该任由他人为了一己之私而无理取闹。黎明总是在等待第一只鸡啼鸣才划破夜晚的幕帘,然后其他的鸡才接着叫醒人们,若是你我有这样的心,又怎么不能唤醒他人?

中国人你无论生气也好悲伤也罢,请你为了这片大家共同的家园,地球仅存的乐园,抛开束缚去为他奉献。

第4篇:教育笔记:一个爱生气的孩子

教育笔记:一个爱生气的孩子

鹏鹏,一个瘦小的小男孩,本学期新插班进来的小朋友,他的性格就和他的名字一样,在幼儿园的每一天他都风风火火,像只小鸟一样飞到这飞到那,见到任何一个老师,不管认识与否,只要你叫他的名字,他立刻就会仰起头笑眯眯地说道:“怎么啦?”,许多老师都知道他的活泼好动,也是我们班里的一个颇有特色的孩子。

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我发现鹏鹏特别爱生气,总是会看见他皱着眉头,握紧拳头,撅着小嘴一幅很生气的样子。有一次,班里饮水机出了点状况有些漏水,孩子们都特别担心和好奇,鹏鹏也是,每次准备喝水时他们总是禁不住看一看、摸一摸,这也难怪,班里有件常用的电器,孩子们好奇也是难免的,于是,我就组织孩子们一次活动认识饮水机,专门让孩子们来到饮水机面前为孩子们讲饮水机的用途。在活动中,出于对孩子们的安全考虑,我特别提醒孩子们,如果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一定不要摸饮水机,因为上面有电,小朋友们还小,会电到小朋友的。讲到这里,我看见鹏鹏的小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想起了什么,大声说道:“对,我妈妈就说过,大人不在的时候不能自己摸饮水机,会电着小朋友的。”坐在旁边的瑞瑞也说道:“乱摸就不是好孩子,妈妈会生气的。”宝宝也好像想起了什么,说道:“对,妈妈说需要喝水的时候小孩才能接水。”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似乎都明白了什么。后来我发现,去喝水时,很少有孩子再去摸饮水机。但是有一次,我看见鹏鹏很生气的走了出来,噘着小嘴、攥紧拳头,嘴里嘟囔着:“我不理你们了!”看到一向和小朋友打成一片的鹏鹏这么生气,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鹏鹏,你怎么了,为什么生气呢?”鹏鹏气呼呼的说:“老师,瑞瑞不听话,摸饮水机了,他不是好孩子!”然后很生气的做到小椅子上,皱着眉头,小嘴巴一直噘了好久。

在后来的日子里,总是不时地看见鹏鹏的小嘴噘着,例如:有的小朋友没有排好队出门,有的小朋友乱扔玩具等,小朋友们都知道他“爱生气”,有时候还会发脾气,大打出手!每次看到鹏鹏噘起的小嘴,攥紧的小手,我的心里都特别担心,并陷入深深的思考:鹏鹏为什么总是爱生气呢?该怎样让鹏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通过思考和分析,我发现孩子虽然年龄很小,但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在幼儿期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的初步判断,这时周围环境的都会影响到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因此,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中,除了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技巧的培养,还应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给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幼儿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

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传,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认知完全来自于家长、教师、社会的道德示范,我们应该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则,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5篇:中国人,你为什么喜欢龙

●闵良臣

只要从华夏的历史来看,龙只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标志而不能说成是图腾。

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就发现有蚌壳堆塑的龙这种东西,据说此乃迄今发现最早的龙形,故号称“中华第一龙”。仰韶文化至今,历朝历代,龙子龙孙不绝,可以说,中国人一直没有离开龙,没有离开对龙的崇拜。难怪有人认为:“龙,这个深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神物,已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说“一曲《龙的传人》,唱出了古老祖国和龙之间休戚与共的关联”。

可到底有多少“中国人民”喜爱这神物,我不知道,因为这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反正我这个“中国人民”就不喜欢这个张牙舞爪的东西,也没听说身边有几人真的如何喜爱。

龙是个什么东西?曾从一家报纸“编者的话”中看到说:“对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经过无数文入学者的研究、考证,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这种能腾云驾雾的神奇形象,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由多种动物图腾综合起来的虚拟物。”可见,世上没有龙这个东西,中国的十二生肖中也只有龙是虚拟物。

自然,尽管子虚乌有,倘“中国人民”真真喜爱这东西倒也罢了。我们不总是说“各国人民都有自由选择”什么什么的权利吗?伺题是据我所知,龙这个虚拟物.从古至今,喜爱它的并非“中国人民”,而是“中国人民”的皇上。与其说“它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标志”,不如说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的标志,是中国帝王的标志;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不如说它是一种威严、残暴的象征,是一种冷酷无情的象征。“龙颜大怒”,便要杀人。更有甚者,明朝有个皇帝,杀人后还破天荒下了一道圣旨:“拉出去喂狗。钦此”——这是怎样一种“美好的象征”?就连那家报纸《编者的话》中也承认这龙“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帝王的化身”。

也就是说,龙即帝王,帝王即龙,真龙天子是也。既如此,“中国人民”怎么会喜爱呢?如果说他们喜爱龙,也即等于说他们喜爱皇上。可自从我们有皇帝的历史以来,只能证明“中国人民”对一个个皇帝只是敬畏,而并不喜爱,至多也只是喜欢皇帝那龙椅而已:一些农民起义领袖,甚至一些山大王也都敢喊出“皇帝轮流坐,来年到俺家”这种“杀无赦”甚至要“诛九族”的话。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竞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唾骂就很能说明问题。正如有人所说:“辛亥革命不仅赶走了满族的皇帝,而且同样也反对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皇帝。”(《再造中国中国百年大走势》第225页,大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可见“中国人民”并不喜爱龙这个原本就不是个东西的东西。

此外,有关龙的文章,做了几千年,应该说早已做滥了。可不知有些人到底出于什么心态,偏要东拉西扯,总结出龙有这好那好,偏要说这不是玩艺的玩艺有什么团结精神、凝聚精神、开拓精神、奋进精神云云。

“龙”有什么精神?在我的理解里,龙是张牙舞爪,龙是阴森恐怖,龙是浮夸,龙是虚假,龙是专制,龙是残暴,总之,龙没给我一点好印象。而那些所谓喜欢龙,说龙有这好那好的人,又何尝不是叶公呢?

今天有人起劲地大谈“龙的精神”,当然不过是借喻。可我总觉得,一个人有什么“情结”,是他的自由,他爱有什么情结,只要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别人没有权利干涉。但如果非要把自己的“情结”去强加于受众,这就成了“误导”。

而对于误导,无论如何,“中国人民”都是有权利加以拒绝的。

其实,既然认定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祖宗”有所了解才是。可当你翻开大小辞书,很遗憾,没见到哪本辞书的注释中把龙说成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辞书上对“龙”是这样注释的:“①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②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如:龙颜;凤子龙孙。”(见新版《辞海》第200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至于龙的起源,有人认为,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还有人认为龙的原型来自春天的自然景观——蛰雷闪电的勾曲之状、蠢动的冬虫、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现的雨后彩虹等等。再深一点的研究,说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并说“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是龙的基本神性”。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后,龙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

这后一点,我们在十余年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里更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龙的形象频频出现:旗子上有,王侯服饰上有,龙椅、龙床、龙柱、龙帐、龙冠、龙袍、龙车等,把南京天王殿装饰成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龙官”。而那些“君主帝王们看中了龙的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示威等神性,纷纷以龙自比,所谓‘龙行龙态’、‘真龙天子’云。这样的比附到明清两朝时可谓登峰造极,仅北京一座太和殿,就雕龙、绘龙、藏龙1.2万多条。如此众多的龙,象征和体现着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和不可一世的威严。”

既然“有这样的龙文化背景,张牙舞爪的帝王大黄龙,盘盘绕绕在太平天国首领们的心目中,就不奇怪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起义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曾斥龙为‘妖’。而在称王、封王后,尤其是打下南京后,领袖们对龙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变成赞龙颂龙了。同时,开始大量地用龙。”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又对诸王朝服做了具体规定:天王九龙,东王八龙,北王七龙,翼王六龙,燕王、豫王皆五龙。还大修金龙殿,梁栋栏阶皆刻龙绘龙……”

这就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的历史仿佛注定就是要这样走过来,有什么办法呢?由此可见,如果真要说龙和图腾有关的话,龙也只是那些想做帝王者的图腾。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了让那些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相信自己身份的高贵,不就编造出他是“龙种”吗?

翻开中国历史,在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大大小小的皇帝都自以为是“龙种”,百姓也从来没有在这些“真龙天子”面前抻直过腰。甚至一听说“真龙天子”驾到,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匍匐于地?

第6篇:喂奶的妈妈你别生气

妈妈生气宝宝不乖

娟子生完孩子不久,曾因为一件家庭琐事同丈夫发生争吵。丈夫脾气倔强,又比较粗心,没有及时抚慰娟子,以致她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情绪欠佳。虽然宝宝得按时喂养,但吃奶却不像以前那样带劲了,也不如以前活泼好动,还经常莫名其妙的哭闹不止,躁动不安。娟子感到十分奇怪,于是,抱着宝宝来到医院问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妈妈生气宝宝中毒

在为婴儿检查之后,医生告诉娟子,人在忧伤、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影响下,神经内分泌功能可发生紊乱,直接影响机体生理机能,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健康的物质(有人称之为有害激素或内分泌毒素)。如果孕妇在怀孕期呗不良情绪困扰,这些毒素不仅影响母体健康,还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哺乳的母亲生气可分泌出毒素,并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中毒,导致婴儿发育障碍。

为了证实人在生气时会分泌出毒素,美国科学家将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入大白鼠体内,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而对照组的大白鼠则安然无恙。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气可耗费人体大量的精力和体力,生气时机体的生理反应也十分剧烈,所分泌的毒素可随着生气的程度和时间而增多。

美国一家大医院的研究人员对1021名发育迟缓的1—3岁的婴幼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621名患儿在哺乳期间,其父母曾有激烈争吵或离婚现象。尽管有一部分夫妻和好,但由于母亲情绪不好,体内长分泌出有毒物质,并通过乳汁传给婴儿,以致婴幼儿的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小儿发育迟缓。

可见,为了宝宝的健康,喂奶的妈妈,你可别生气。

上一篇:唯美括苍山下一篇:精益生产看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