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立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必须要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本文从会计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现状,以应用与就业为目的指出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个人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第一篇: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

论中级播音主持艺术

摘要:本文以中级播音主持艺术为分析对象,分别介绍了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同时也阐述了中级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以便提高中级播音主持的质量,为广大听众提供优质的中级播音主持节目。

关键词:中级播音;主持人;艺术

在科技快速发展今天,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广播主持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中级播音主持行业中,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常常是整个中级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中级播音主持人而言,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革新波音技术,提高自身的职业化素养,以此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级播音主持节目。

一、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

个性代表的是中级播音主持自身独有的魅力,也是一个中级播音主持和其他播音组织之间的不同之处,能够体现一个中级播音主持人的鲜明特色,因此具有自身的艺术个性是每一个中级播音主持人的成长目标。

第一,调动广大听众的想象。在中级播音主持的过程之中,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听众的想象,使广大听众可以进入到空间,想象之中,以此能够调动广大听众的思维,给广大听众一个更加直观的画面。在中级播音主持时,中级播音主持所提供的画面是虚拟性的画面,只有听众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融入到想象之中才能够真正提升中级播音主持的质量,使听众可以根据自身感知和愿望塑造内心的典型形象,以此在自己内心塑造全新的艺术环境,调动广大听众的想象力。

第二,朝着人格化的方向发展。中级播音主持人的人格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体节目的效果,会影响到广大听众的认同感受。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将所有的信息都融入到中级播音主持之中,将自身自信、从容的一面展示给广大听众,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组织风格,使之成人阁可以融入到中级播音主持节目之中,使整个节目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组织的过程之中,中级播音主持人也需要敏锐的发觉听众的需求,结合主持节目作出恰当的反应,最终与广大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节目的收听率。

第三,中级播音主持具有亲和力。亲和力可以提高人们与人们之间交往的亲密度,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融合。在组织的过程之中,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成功塑造自身的形象,同时还需要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一个成功的中级播音主持人必须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具有亲和力的中级播音主持人。因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播音方式,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节目形式,让更多的听众能够形成共鸣。为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自身的中级播音主持方法,提升中级播音主持质量。

二、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在信息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听众的审美能力也在快速增加。为此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听众的要求,就必然要求中级播音主持人不断创新,抓住广大听众的新需求,突破以往的局限性,提高自身组织节目的水平。

(一)把握好创新的两方面

在中级播音主持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中级播音主持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中级播音主持创新需要把握好理论创新和发展创新。在理论创新时,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级播音主持工作之中,研究中级播音主持的新业态形式,分析广大听众的新需求,把控市场脉搏,以此提升中级播音主持质量。在发展创新方面,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广大听众传播信息。为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提高自身整体把控节目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与观众互动的能力,以此促进节目的发展创新。

(二)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为了提升创新的质量,中级播音主持人还需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第一,创新和导向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中级播音主持节目往往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服务群体,同时也会坚持不同的价值取向。我国的中级播音主持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所服务的事业,因此中级播音主持人的各项言行举止需要代表播音行业的形象,更需要做好自我舆论引导。第二。创新和基层的关系。在中级播音主持的过程之中,前代中级播音主持人所積累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是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经验。为此,当代中级播音主持人在创新的过程之中需要善于运用前人的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事物发展的新变化,以此提升创新的水平。第三,知识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中级播音主持人的知识结构将会直接影响到中级播音主持的质量,因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此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认知面,最终推动中级播音主持的创新。

三、中级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播音和主持职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中级播音主持的重要职责是传递信息,因此其工作的核心在于传播和接受信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播音组织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呈现出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发展态势。虽然传媒媒体在不断的变化,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也会随着传媒媒体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当前,中级播音主持工作的内容已经趋向于一致性,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界限变得非常模糊,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播音员都可以起到信息传播的作用。

第二,中级播音主持队伍更加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媒行业,对中级播音主持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级播音主持人变得更加职业化和规范化。因此,未来的中级播音主持队伍必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此推动整个中级播音主持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这既是广播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中级播音主持艺术,需要突出播音组织的艺术个性,推动中级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以此顺应时代发展,提升中级播音主持艺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晟. 论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时代感[J]. 参花(下),2021,No.942(01):43-44.

[2]孔小磊. 论播音主持艺术的“表演”与“真实”[J]. 西部广播电视,2020.

[3]孔小磊. 论播音主持艺术的"表演"与"真实"[J]. 西部广播电视,2020,No.465(01):143-144.

[4]刘鑫. 试论播音主持艺术在传媒领域中的价值体现[J]. 环球首映,2019(7).

[5]董欣. 试论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5):86+123.

作者:奴日曼古丽. 阿不都热曼

第二篇: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科学设计工程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工程兵中级指挥人才培养,必须贯彻“部队至上、能力为本、引领部队”的理念,确立适应岗位、兼顾发展的目标,依托“双员型”师资队伍,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关键词:工程兵部队;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是工程兵中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那么,在任职教育的大背景下,工程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究竟应遵循什么样的模式?近年来,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工程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适应岗位任职需要的合格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发挥了牵引作用,培养了一批深受工程兵部队欢迎的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在领导部队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一、以“部队至上、能力为本、引领部队”的理念统领教学

构建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既要遵循任职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着眼政治工作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工程兵部队政治指挥员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规划人才培养任务,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员队伍、教学保障等各种要素,形成一个适应工程兵部队政治工作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样式。在确立模式之前,必须有一个理念作为教学模式建设的统领。根据学院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了“部队至上、能力为本、引领部队”的教学理念。一是按照满足工程兵部队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设计教学模式。院校教学是服务于部队建设的,只有牢固确立部队至上的思想,才能培养出部队需要的人才。部队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是牵引政治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的依据,因此,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人才培养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工程兵部队党委、政治机关开展工作的需求来展开。基于此认识,我们始终坚持把工程兵部队政治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选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成果,并进入课程教学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既更新教学内容,又服务部队政治工作实践,为工程兵部队的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二是按照工程兵中级政治人才岗位任职需求设计教学模式。这些年来,为贯彻能力为本的理念,我们始终紧贴岗位任职需求,着眼理论素养、思维层次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强化工程兵精神育人,构建“课程融合、模块结构、专题设置”的教学内容体系;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牵引,积极开展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情境体验式等教学;着眼促进能力素质生成发展,加强参观见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模拟训练等实践性教学,发挥多种资源育人功能,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院内培养与院外教育有机结合,把能力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了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三是高起点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活动,使教学在引领部队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中发挥价值。在任职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工程兵中级政治工作人才培养活动,其意义已经超过了人才培养本身,必须着眼于引领部队。正是由于引领部队才为教学科研创新提供了动力,要求教学上必须与部队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用解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院校教学的内容,同时,这些成果也能够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现实问题的解决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广大政工教员必须深入部队一线,发现研究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既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服务于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实践。

二、确立适应中级政治指挥岗位基本要求并兼顾发展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培养模式的基础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容、方法、教员、保障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根据对部队的调查研究和首长的指示精神,我们把岗位合格、兼顾发展作为确定目标的基本原则,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精确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精确化,使培养目标指向明确。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把培养目标从“培养工程兵部队中级政治指挥员”改为“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建设和作战需要,具有政治领导能力、谋划决策能力、以指挥作战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组织训练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工程兵团政治委员”,从而使目标指向更加精确化。二是重视打牢任职基础。要求学员熟悉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掌握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针原则;明确指挥员军事心理素质构成,加强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了解现代军事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联合作战中工程兵团(旅)作战指挥的理论、原则和要求,把握工程兵作战行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工程兵部队训练的特点规律和内容要求,具备配合同级军事主官完成组织指挥作战、训练、重大任务和管理教育部队的能力。三是突出任职能力培养。要求学员把握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提高任职思维层次和组织领导艺术;明确加强工程兵团(旅)党委和政治机关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掌握组织开展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给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官兵思想、心理和行为的新变化新特点,提高组织部队开展思想行为引导和心理教育疏导的实际能力;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重大任务对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明确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的主要样式和实施方法,提高组织开展训练、作战和重大任务中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质。

三、坚持“三个紧贴”要求,动态更新政治工作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制约学员任职能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内容合理,指向鲜明,就能较好地在培养学员部队政治工作能力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符合部队实际,要随着部队训练、作战的实践而不断更新发展。作为政治工作课程,就是要坚持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改革教学内容。一是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步伐。着眼强化学员理论根基、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既讲清基本理论,又帮助学员掌握蕴涵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回答理论问题,又关注社会现实,解开学员现实思想困惑,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二是紧贴使命任务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拓展教学的内容和领域。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改革重点问题、主要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难点问题的研究;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深入探索遂行作战任务、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深化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理论研究;立足学科创新发展,研究心理服务、心理教育疏导等新课题,不断实现政治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并把新知识、新成果运用于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学员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紧贴岗位任职实际,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开展部队政治工作能力。研究学员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打牢学员军政素质基础,夯实学员热爱本职的思想基础,强化学员的指挥军官意识;突出能力训练,全面培养学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特别是切实提高其理论素养、思维层次和工作能力。

四、构建适应中级政治干部岗位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

实践中,我们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建立了促进能力生成,以自主和互动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努力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和学员特点改革方法。确立以学员为本,以素质为重,全面发展的观念,把强化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二是充分发挥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作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大力倡导启发式、专题式、研讨式、互动式、学导式、案例式和情景模拟式教学,鼓励学员主动参与,启发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亲身感悟,开发学员学习潜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驻地教育资源,发挥教学基地功能,鼓励支持学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我们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所有课程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学科数据库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网络教学,不断拓展教学功能,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化、课程教学网络化、学科资料信息化和训练演练模拟化。

五、打造“双员合一”的政治工作课程教员队伍

任职教育是应用性职业教育,这就要求任职教育的教员队伍必须兼备教员与指挥员的双重素质。一是组织任课教员到部队代职调研,丰富履历阅历。为改善教员结构,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了任课教员到部队开展代职、调研活动并形成了制度机制,坚持每年选派教员参与部队代职,没有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员必须参加代职;离开部队时间较长的教员或在部队工作时担任职务较低,没有在政治机关工作经历或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员每年要参加部队调研活动。同时,坚持带课题到部队代职调研,要求到部队的教员要深度融入部队,积极主动承担任务,帮助部队解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为部队讲好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完成一个课题;承担部队交给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员的政治指挥员素质。二是鼓励教员积极参加重大军事活动,参加演练、演习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教员的政治指挥员素质,我们积极鼓励教员参加完成重大任务,先后派多名教员参加国际维和、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行动;派出多名教员到部队参加演习活动;同时,组织了先锋2010学员毕业综合演练,让教员参与指导演练,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政治工作教员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其“双员合一”素质的形成。三是积极与部队交流,接收部队代职教官,从部队选调优秀政治指挥员充实教员队伍。为改善队伍结构,我们一方面从部队申请代职教官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近几年来从部队引入了一批教官,在校工作时间一年,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参与毕业综合演练,在培养人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部队选调一批优秀政治指挥员,充实了教员队伍,增加了新鲜血液。这些教员从部队调入学校后,能够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学、方法与部队的有机统一,在政治指挥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张伟,曹二刚,张应二

第三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立志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必须要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本文从会计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现状,以应用与就业为目的指出目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个人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问题;改革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全球的经济形成了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样的经济格局给中国的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通过各种经济措施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这不仅仅局限在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同时也应该体现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上。本文重点讨论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中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基础会计的进一步阐述,又为会计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自身具备的承接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各大高校会计以及财务专业的重点课程。因此,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同国际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进行结合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多,难度大。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技能,其教学内容自然比较多,中级财务会计涵盖了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基本要素进行核算,同时还要编制财务报表,并对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仅仅是内容的丰富就让学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课时却比较少,这就要求老师在短时间内精炼的讲完所有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融会贯通。

中级财务会计除了内容多,其自身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其中在金融资产部分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计量与处置就已经会让学生们“蒙头转向”了,更何况还有未来需要填制的各种财务会计报表,这些都足以证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相对较为难学的。

(二)实操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日常会计工作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销售、利润及利润分配以及处理程序跟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也说明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中级财务会计对实操的要求让这门课程与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联系紧密,因此也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

二、以应用为导向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时少。

中级财务会计所学的内容多并且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目前学校在设置中财课程时的课时较少,老师为了上课抓紧进度也只能较快上课速度。我们学院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分为两个部分,大二上学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上半部分,大二下学期则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下半部分,每个学期中级财务会计的课时维持在64学时左右,除去节假日、教师因公出差等特殊原因,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基本是在50到60个课时之间。这样的课时数对于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明显较少。

(二)课程衔接与配合设置问题。

除去课时少的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学院在设置会计基础时一般集中在大一下学期,而大二上学期就设置了中级财务会计,并且紧接着就会设置中级财务会计(下)以及之后的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这种递进的课程设置已经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问题,就是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每次开课都要重新的强调一些会计的基础知识。此外就是相关学科的配合问题,中级财务会计中会涉及到一些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出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三)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不强。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充分运用。所以,课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学校开设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还是以理论为主,在课堂上还是单方面的由老师主讲,学生只是在下面做笔记,局限于课堂之后也会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无法从实质上去提升实操能力。这也是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应用为导向看到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除了增加课程的学时之外还要看到学时之外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1.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活动实现的前提。可以通过提升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来提高课堂内的理论教学质量,近些年“双师型”教师是许多高校比较推崇的,即教师在授课之外要对自己所授课程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在企业有过相应的会计经验。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老师到相关专业的高等学府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本校的教学机制。有过历练和眼界的老师才能把课讲的生动,讲的透彻,才能让学生随时了解会计专业的最新动态。

2.完善实验设施。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完善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实用软件和会计业务沙盘模型操练,在模拟的公司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进行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既能让学生尽快的掌握中财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多联系一些企业使其成为自身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也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给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在毕业之时留在实习的企业,进而提升学院甚至是学校的知名度,还能让学生在毕业之时不至于脱离社会太久,跟不上社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主动寻找企业实习,增加课外学时。

在理论教学原有的课时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除了校内实验室的实践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公司参加实习,也可以依托学院进入学院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财务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职业角色中,也能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

4.改革学科考核机制。

在前者的建立基础上,改革期末的考核方式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张普通的试卷想要涵盖中级财务会计的全部知识点显然是不可能的。现有的传统考核模式60分便是及格,这就让不少的学生存着一种侥幸心理,即过60就可以了,考试前的突击就可以了。但是成绩并不是中财授课的最终目的。建议除了试卷的理论考核部分加入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部分。两部分的成绩各占一半,再加上平时的课堂成绩,综合评定学生这学期的中级财务会计是否学的过关。

三、会计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教育国际化是随着会计国际化发展而来,会计教育国际化一方面适应了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前提条件。新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就是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理念已经被国内广大高校所接受。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国际化的会计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国际化会计课程体系改革,也就是要以专业学科为基础,增加通识类的课程(如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法律等)设置比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未来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要能够顺应这种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国外的许多大学中,老师会在上百人的大教室中进行授课,之后学生会分成小班参加辅导课,这时老师会带领学生复习大课中的知识,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辩驳中重新获得对知识的认可程度,而老师在这中间充当的仅仅是一个启发与引领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改革中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采用启发性的教育,课堂之上讲授一定的知识,通过课外的一些创造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由老师组织,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理解,对于未来学生的就业以及升学以后的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重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继老师之后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的编写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国内大部分的中财教材都要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因此,当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教材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对应下的账务处理都必须作出调整。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也要向国际化看齐,除了要结合国内的经济实情还要深刻理解国外的相关教材编制中的逻辑性、思维方式、文化内涵,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而调整我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让国内外的中财教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的国际化之外,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国际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来实现中财的国际化变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中国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的六大要素的定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引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理论研究相对完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内容。采用双语教学既可以适应这种国际大环境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中级财务会计会是大部分学生未来就业的窍门砖,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尽早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在专业技能之外能够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也是未来就业中的一大优势。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经实行这种模式,对于会计与财务专业的主干课程基本都采取全英教材,比如浙江大学开展的就是全英的专业课教学。借鉴这种模式,采用全英的中财教材,辅以老师课上的中文解读及授课。这一措施开始实施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先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小班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其他学生的英语教育,最终普及到整个专业。通过这一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未来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企业以及社会。

结论:

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以应用为导向去看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学科特点,又要看清未来的国际形势,在改革中不断的发展与增进,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应用这门核心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33).

[2]侯颖.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12(11)

[3]张巍,姚晖.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

[4]田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5).

[5]黄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

[6]薛梅.会计准则国际化分析[J].财务会计,2013,11(下)28-29.

[7]葛家澍.财务会计定义的经济学解读[J].会计研究,2013,6,3-9.

[8]何永利,李高波.基于国际财务报表列报改革背景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3(8).

[9]卜丽雅.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0]杨春凤.会计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J].科技视界,2014,10.

[1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会计研究,2013(4).

[12]王丹舟,郑婕颖.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本科创新实践——基于CIMA实践的调查分析.财会通讯,2012(4上).

作者简介:周茂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

作者:周茂春 冯思淇

第四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四位一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院教师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合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方案。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改革,以提高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 德州学院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理论和会计制度的改革,中级财务会计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如何正确、合理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理论教学与应用理论教学的关系;如何解决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何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等问题已成为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难点。近年来,我院教师一直致力于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四位一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搭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体系

从会计执业能力结构分析可见,精财务、会核算、懂管理、有特色是今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趋向。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会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职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应当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奠定会计理论基础,提高学生专业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此,我们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分成四大模块:理论学习、案例讨论、实训与实践。教师根据理论学习模块知识点整理教师拓展阅读材料,撰写教学大纲、教案,进而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收集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我国会计改革情况,并将其与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并融入课程教学中;针对理论知识点收集案例资料,设计编写教学案例;针对理论知识点组织编写实训原始资料,设计实训方案;进而设计实践方案,组织安排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既夯实了师资队伍的水平,又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突出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动态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近年来变化大,更新快。为此,我们从课前入手,把好教学第一关。在开课前,教师首先收集整理各章节内容相关研究的高水平综述性文章,进行深度研读,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研素质的指导,全面了解最新动态,并要求参编教师每章公开发表一篇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教研或科研文章。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与各章节内容相关的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设计教学案例的重要依据,因材施教,把准教学的切入点,增强教学的有用性。例如在固定资产章节中,首先推荐教师研读相关重点刊物上的相关文章来深化教学内容,然后教师通过教学积累,将自己撰写的论文公开发表,从而提升教师教研素质,掌握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会计最新动态。

三、构建“导学、教学、督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改革。为此,我们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教学环节,即课前导学、课堂教学和课后督学。课前导学主要以每个教学内容模块的案例导入为主,课前布置案例和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小组长,上课先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了解导学情况;课堂教学安排上明确要求教师讲授时间为60%,其余40%的时间由学生发言、互动讨论,教师授课仍以主体案例为主线,提示案例要点并加以延伸,学生进一步讨论并阐述各自观点,最后教师点评并对案例进行解析;课后督学只是对前两个环节所获知识和信息的消化、巩固和深化,主要是合理安排并配备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课后讨论题和案例分析。在固定资产章节中,我们针对案例资料提出一系列问题思考:该公司是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的?采用了哪些固定资产计价标准?将该公司完工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该公司采用车流量法计提折旧出于什么考虑?如果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会对公司当前及以后的经营成果有什么影响?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参阅教材即可完成,稍有难度的则先查阅资料,再进行课堂讨论来共同完成。在学完本章后对案例进行延伸:你如何看待高速公路类上市公司尤其是采用BOT方式修建的路桥的折旧政策?要求学生进一步查找我国高速公路类上市公司资料,分析其是否采用了其他折旧方法,以及是什么样的方法。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面授主要讲知识的背景、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手段;运用案例分析讨论构建师生交流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网络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外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实验和分章节实训,使学生在全真模拟环境下全面了解会计实务,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制度在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依据。在各章的学习目标中,通过了解、理解、深刻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关键词对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并以此来约束课后作业和试题库建设。在固定资产章节中,我们在教学目标中要求了解固定资产分类,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计价标准、确认条件及后续支出与处置的会计处理,重点掌握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折旧;进而我们在教学中引入“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案例。通过配备相应的课后思考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配备相应的课后作业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辅导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通过课后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构建会计教学“学生自学、集体讨论、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在各章学习导航中,以贴近本章内容的名人名言、经典著作、经典案例等引导学生涉猎相关书籍、杂志。

五、设计全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它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实际工作中会计处理流程与方法,所以,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贯穿于会计学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全过程。首先,在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前,即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个暑假,学生便进行专业认知实践,需要到企、事业等单位去实地观摩、见习,从而增加学生对财务会计内容的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岗位设置、人员构成、业务流程、就业去向等,并完成书面专业认知实践报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实验课,结合学生假期实践情况,借助会计实验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在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财务会计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操作程序和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借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在会计学专业学生高年级阶段,学生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竞赛和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来巩固、实践财务会计知识。毕业前夕还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校内集中模拟实验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因此,完善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不仅贯穿于大学全过程,同时也是校内课程实验和校外岗位实习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较为广泛地运用案例分析外,还将实训、实验指导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注重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训练。每章配备仿真的实训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从而及时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向实践能力锻炼的转化。在固定资产章节中,只针对“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进行专门实训。

总之,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健全的人格、高尚的职业操守、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探析[J].财会月刊,2006,(2).

3.彭萍.中级财务会计案例与实训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相子国.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指导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彭萍(1972-),女,管理学硕士,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教学及会计准则、金融资产研究。

作者:彭萍

第五篇:中级会计学中外教学比较研究

【摘 要】 在中外合作办学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会计专业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备受高等学校青睐,成为中外联合办学、开展双语教学的热门课程,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授课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选取会计学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中级会计学为研究对象,从教材框架、授课内容、课后练习等方面,对中外中级会计学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增强高校会计相关专业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素材。

【关键词】 中外; 中级会计学; 教材框架; 授课内容; 课后练习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日益趋同不仅便利了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也给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高等学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情势的日益高涨,会计专业以其专业技术性强、就业率高的优势为中外各大高校所青睐,各类国外会计资格认证与外国会计专业学位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高校财经类专业之中。此时,作为会计专业本科必修核心课程,“中级会计学”课程授课效果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笔者以自身中级会计学双语教学经验为基础,以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中外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与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中级会计学概述

在专业高等教育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方面的需要,一般将财务会计学分为初级会计学(亦称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亦称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会计学(亦称高级财务会计)。因此,在各国的财务会计学教材体系中,三者同属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范围。但是,将三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无论是在体系编排上,还是在内容阐述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初级会计学主要阐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原理,属于入门课程;中级会计学着重阐述企业一般会计事项,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流动及长期负债、投资、固定资产、损益、所有者权益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财务会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高级会计学着重研究企业因各种原因所面临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因此,将三者合理划分、分别阐述,在会计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而其中,中级会计学因其内容的全面性、日常性,成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中级会计学作为学习会计的重要课程,既是在初级会计学基础上的知识拓展,也是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会计精髓的思想升华,更是通往掌握与钻研高级会计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国学者在该课程的建设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材与专著。就其实质,均为在遵循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在持续经营的正常情况下,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研究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对各种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但由于各国教育背景、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的不同,对于拥有相似内容的同一门课程,从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到课后练习均有着较大差异。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比较

(一)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共性分析

综观中外中级会计学的诸多教材,不难发现,在会计准则架构与内容日益趋同的今天,各国中级会计学的教材框架亦显现出一定共性,即总体布局均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其中,“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对整个会计报表体系导向的基础性阐释与说明,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而“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则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下,按照会计报表的排列顺序,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涉及到的会计业务与账户的具体处理方式进行解释与分析的过程。上述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统驭全局与实际操作、总体纲领与行动指南的互动关系。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差异分析

由于各国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的差异,就中级会计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也体现出了教材框架与教学顺序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财务报表的讲授顺序上,而从中也折射出中外中级会计学教学目的的不同。

国外中级会计学教材中大多将财务报表介绍放在各具体项目讲述之前,即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础上,立即引入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此种做法凸显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从最直观的会计工作成果——财务报表入手,让学生对整个财务报告体系有一个直接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财务会计体系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此种篇章结构安排也会导致一些教学困难。主要体现在学生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尚未熟悉各报表项目时学习财务报表,其重点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领会各报表项目的含义与作用,而难以掌握整个报表体系的内部勾稽关系。同时,国外教材的初级会计学专业水平偏浅,专业知识量严重偏少,致使学生看到复杂的报表项目时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反观国内,我国的中级会计学教材大多将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放在所有报表项目讲授完成之后,这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所有专业名词与会计处理方法基础上,深入全面地了解财务报表内涵,达到深化学生对整个财务会计体系了解的目的。但由于在讲述各报表项目前未对其进行报表全局的介绍,导致学生学习各项目时知识点较为零散,难以形成财务会计报表及其项目的全局观、系统观。

因此,笔者建议,在讲授中级会计学时,无论是国外体系还是中国教材,都应结合财务会计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后对财务报表体系及报表项目的勾稽关系进行较为简要的介绍,让学生既了解财务会计报表的大体框架以及今后学习的步骤及其内部逻辑性,又不致其感到混淆与困难。待到完成全部报表项目讲授之后,再进行报表的全面与深入讲解,前后呼应,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三、中外中级会计学授课内容解析

除了教材框架外,中外中级会计学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行文风格

总体而言,国外教材的写作风格呈现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点,每章均以一则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开始,该案例的相关知识点或疑问解析将贯穿于整章的学习,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知识的吸引力与连贯性,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原则和技术。而我国教材的撰写多以精炼的语言、专业的词汇见长,由于考虑到相关法律责任问题,正文中难以见到真实案例,多以虚拟数据与例题作为演示范例。如此一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生硬与枯燥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增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借鉴国外教材的生动案例,将其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授课重点

相较于国内而言,国外中级会计学的授课重点普遍呈现出“重财务理念,轻会计处理”的趋势。国外教材中对于账务处理的篇幅较少,且大多均为简单会计分录,其侧重于对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反复论证,通过对简单案例的反复练习达到对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而国内教材中账务处理的比重很大,且多为复合会计分录,关注点在于提高学生对于不断变化与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

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教材的书本较厚,但其中复杂计算案例不多;国内教材的书本较薄,但篇幅较长的例题占据较大篇幅;国外教材的理论渲染成分较重,其中容纳了许多学者的不同观点;而国内教材中实际操作程序较多,基本上围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展开论述与演示。上述差异不仅导致授课内容的不同,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在学习国外教材时,学生常常感到理论阐述过于繁琐、有失重点,举例演算非常简单、但难以深化;而在学习国内教材时,学生则明显感到理论思路明确,但例题的复杂程度让其望而生畏。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日常教学,既要注重理论阐述,也不能过于繁琐;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能仅拘泥于“工具论”,而应适当放宽视野,升华到“管理艺术”的层面,对理念加以引导与灌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张弛有度的教学效果。

四、中外中级会计学课后练习对比

对于课后练习而言,我国的教材建设确实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外教材的课后练习数量较多、形式多样,且层次性、实用性均较强,从理论问答、实例演算到报表分析、案例讨论,均有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教材十分注重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在习题中常出现世界知名企业的会计报表与信息,让学生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开展多种多样的分组讨论与公开陈述等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鉴于上述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可结合国外教学方式与本国授课内容,安排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与习题,供学生练习,以增强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在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在开始学习每一章之前,可适当引入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完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相关教学任务前提下,简要地介绍财务报表的格式、内部关联、下一阶段讲授内容与报表的关系等,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报表项目之前建立财务报表的整体概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贴近现实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练习方面,可开展诸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修订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2] 唐纳德·E·基索,等.中级会计学(第12版)[M].饶菁,崔学刚改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

[3] 斯派斯兰德,等.中级会计学(第三版)[M].杜兴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4] 王兰.中级财务会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

作者:黄洁莉 夏 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