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学课件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生寓言教学课件

着眼于“语用”的寓言教学研究

一、研读寓言是寓言教学的基础

寓言,即“寄寓之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用虚构的故事、生动的语言来寄托事理,让读者获得体会领悟。所以寓言被比喻为“理智的诗”“穿着外衣的真理”。故事是寓言的外壳,道理则是其内核,故寓言的特点是小故事大道理。

各版本教材中的寓言大多篇幅简短,过程完整,结构清晰,事理明晰。研读寓言的第一步,是研究“从小故事如何见得大道理”的一般性规律,只有摸准规律才能把寓言教对、教好。以下我从两个切入点展开阐述。

1.寓意的表达规律。

(1)着眼寓言章法把握寓意。

选入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故事具有童话色彩,主角多数为学生所熟悉。二是内容简洁,语言浅近,文尾揭示寓意。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狐狸和葡萄》,在写完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后直接结语:“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牧童和狼》简述牧童撒谎的故事后,即说:“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蝉和狐狸》写了狐狸吃蝉不成的结局后, 最后写道:“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如此在每则寓言的篇末以一句训诫作结,直截了当地点明寓意,类似一般记叙文的文尾点题,有画龙点睛之效,也有直抒胸臆之情。

当然,选入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也有例外,这些寓言的寓意呈现方式是隐含在寓言故事的叙述中,需要读者自己去寻觅、发现、思索、体味、概括。例如《掩耳盗铃》中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的“掩”字,动作是可笑的,因为他虽然掩住自己的耳朵,却掩不住“盗铃”的事实。“掩耳”是自欺欺人,“盗铃”是客观事实,结局一定是“被抓住”。寓意昭然若揭: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事实。

又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明明不会吹竽,可在吹竽队伍里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腔作势,还“混”到了俸禄,但是继位的齐湣王爱听单独吹竽,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再也“装”不下去了。这个结局的寓意是:没有真本领的人,可能装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

一般的寓言都将寓意包含在故事里,增强了寓言的可读性,也避免了寓意的说教性。故小学生阅读寓言的规律是,先在点睛之笔处读懂寓意,再从故事本身学会感悟寓意。

(2)多个角度把握寓意。

这里的角度,指的是阅读寓言的侧重点;多角度,是说根据寓言特点所采用的多种不同角度。

角度之一:侧重阅读寓言中的形象。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文中的“那个人”的宝剑掉进江里了,可他 “一点儿也不着急” “不慌不忙”,“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反复阅读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就可以理解寓意:不懂得事物发展规律本质的人,是思想闭塞可笑可悲的蠢人。

而在《狐假虎威》中有三类角色。描写狐狸“假威”的词语有: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描写“虎威”的词句有: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反复阅读寓言,从多个形象身上可以得出不同的寓意:狐假虎威恐吓百兽,比喻的就是仗势欺人的小人。而转过角度看老虎,它轻信诡计多端的狐狸的愚蠢行为,又说明了轻信他人容易上当受骗。再转过一个角度看“野兽”,它们不经过仔细观察思考,就被表象所吓倒,又说明遇事要冷静,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角度之二:朗读故事情节把握寓意。

比如《狼和小羊》这则寓言讲了狼“故意找碴儿”想吃掉小羊的故事。寓言以狼的凶恶言行为线索,逐步展现狼吃小羊的过程。阅读时,通过语气、语速、声音的变换,或者借用表情复述、角色表演等方法再现狼和羊的对话情形,寓意也就自然显现:狼的凶恶本性是改变不了的。

角度之三:逐层阅读把握寓意。

如寓言《亡羊补牢》的逐层式教学步骤:①解题,结合故事理解“亡”和“牢”的字意;②初读全文,从描写“亡羊”和“补牢”内容中发现丢羊原因的句子;③用上课文中“发现”一词概述故事。④练读对话,初步感知寓意;⑤看图想象,猜猜街坊们对主人会说些什么;⑥讲述《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强化对寓意的理解。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寓言的表层寓意并不难理解,但其深层寓意的理解因年龄和知识所限不必硬作统一规定。

2.研读辞章的精妙之处。

辞章,即文章的修辞和写作技巧。寓言的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它一般不对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言行做非常细致的描绘,塑造形象多用白描,叙述直截了当,描写简约鲜明,语言简练、明快,大多直白如话、朴素简洁。寓言常常采用拟人、比喻手法,故事里的动物是拟人化了的,它们的言行举止大多怪诞奇异。寓言的语言、结构和风格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1)品读词语句段,探究语言秘诀。

寓言具有故事短小、语言精练的特点,留给读者的阅读空间很大。寓言中常有一两个词语成为全篇的传神之笔,必须反复琢磨,仔细品味。如《守株待兔》里“天”的用法就有四种:“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的时间意义各不相同,再深入地研读我们会发现,这四个词分别出现在寓言故事的不同时间点:“一天”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每天”“整天”标志故事的发展;“一天一天”表示故事的结局。四个含有“天”的词语,又形成了故事的主线,拴在这条主线上的农民在四个时间点上的言行变化演绎了故事的过程,寓意也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形成。

寓言中也有一些抽象、概括的语言,结合寓言故事的情节来细细品读这些句段,也十分有利于学生体会寓言的语言精妙。如《惊弓之鸟》中有这样一段话:“……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是因果倒置的句式,句子较长,理解稍难。如果换成“因为……所以……”的口吻,说成“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它飞得慢;因为它离开同伴,孤独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叫得惨”的句式,就化解了教学难点。同时,以“……就像惊弓之鸟一样……”的句式来举例,可在结合实际的例子中自然地理解寓意,体会寓言语言的独特之处。

(2)欣赏寓言特点,感知写作方法。

很多寓言故事有一个共性特点——假。多数会“假借”一个故事来说明某一个道理。虽然这些故事让人觉得“好笑”,但故事所告诫的道理却易读好懂。如《揠苗助长》中,连儿子都知道不能拔苗助长,可是父亲居然这样做了,显得十分可笑,但其中的劝诫之理却不难明白。因此,我们在明确寓言虚构性特点的同时,不要和学生纠缠于故事的真伪上。

还有一部分寓言的特点是“简”——语言简洁、内容简练、结构简单,无论从语言、内容,还是写作结构方面,都能欣赏到寓言的读写价值。寓言还有一个写法特点是“直”,如《南辕北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故事用对话形式表现,一问一答独立成段,词语朴实,甚至连形容语言的修饰成分也没有,直指故事情节。

从内容看写法或从写法读内容,都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寓言是一种象征的语言艺术,它惯用比喻、拟人、夸张和象征手法,通过借物借事,达到以古比今、以小言大的目的。寓言中的狐狸、老虎、青蛙、驴子都是人格化的“人”。无论是《坐井观天》中眼光狭小、自以为是的青蛙,还是《狐狸和乌鸦》中爱听奉承话的乌鸦,都寄托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

二、“语用”活动是寓言教学设计的核心

寓言教学可以借助寓言特点进行教学构思,拟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精妙的寓言教学设计有三个特点:(1)借助故事情节,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2)借助文字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联想,归纳、揭示寓意;(3)借助寓言的语言特点,多形式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的价值指向是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的训练。现结合具体实例来阐述“语用”设计方略。

1.深读寓言关键词句。

寓言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利用寓言中鲜明、生动的形象,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运用多种方法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这是加强“语用”的前提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寓言中人物生动的对话、夸张可笑的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既有利于学生感知人物个性,又有助于揭示寓意。

如,读《自相矛盾》中的两段关键语言“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和“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可以设计这样几步读法:(1)读主人公原话,辨析“锐利、坚固”词义;(2)添加关联词语“无论……都……”感受主人公语言前后的矛盾;(3)改用第三人称“他”转述这句话的意思。(4)直接揭示文章的寓意。

教学《揠苗助长》时,紧紧抓住“巴望”这个词,先想象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的内心期望;再演示农夫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时的内心奢望;然后用语言描绘出“田里禾苗全枯死了”的场景,体会农夫的绝望心情,理出一条曲折多变的情感主线,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一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偶然”“必然”比较困难。教学时可抓住“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的禾苗变化,再现故事情景,让学生体悟种田人误把“一天”的变化当成了“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结果一无所获。

综上所述,抓住寓言中的关键词句,设计深读步骤,能提升学生阅读寓言的水平,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2.对读“文”“白”寓言。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都是现代白话文,虽然易读好懂,但由于经过翻译,其语言少了些典雅、庄重、凝练和隽永的意味,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缺失的遗憾。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教学时在熟知寓言白话故事的基础上,引进文言文的寓言故事,来个“文”“白”对读,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还能使学生在理解文言文表达规律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语言。

如,朱文君老师执教《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苏教版五上)时,引入了文言版《意拾喻言》两则《狐与葡萄》《鸦狐》,就呈现了不一样的课堂风景。

朱老师的《狐狸和葡萄》朗读设计是精致精密的。她先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故事中人物的不同语气;再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读出故事中人物的神情动态;然后引入《狐与葡萄》文言文篇,让学生对比诵读,从中获得体验,发现两种文本不同的言语形式,学生读到了文本形式的情趣。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朱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文言文的“之”字来品味:(1)这篇文言里哪一个字特别多?(2)圈一圈,到底有多少个“之”?(3)同是一个“之”,意思可不一样,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听老师读,考考你的耳力。哪个读得最长?(4)猜一猜:“罕见之物”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方以之为食也”中的“之”又是什么意思?(5)“垂涎久之”的“之”为什么读得最长呢?(6)你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吗?(7)师生共吟“垂涎久之”,把“之”读得一波三折,意味多变。

在充满情趣的寓言教学中,朱老师巧妙地抓住“之”字,让学生猜测字意,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在感受文言音韵美的同时,也在趣味浓浓的诵读中积累了语言。

3.组合比读同类寓言。

寓言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有的可以根据内容的相关性进行组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狐狸的组读”教学设计:(1)选读三篇寓言《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狐狸和葡萄》。(2)分组各自选读一则寓言,从狐狸的谎言中,分析三只狐狸说谎的不同目的。(3)试用歇后语的形式说出寓言的寓意。(4)用一只狐狸串联起三则寓言故事,以《狐狸的骗技》(3集)为题,讲述狐狸的三次行骗经历。

这个组合寓言阅读课例的特点是:用组合阅读的方式,形成宽阔的阅读背景,让学生尽可能获得更多阅读量;用分组选读阅读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寓言的一般规律;用合并寓言串讲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用串讲故事的方式,避免寓言的单调乏味的说教式教学。

郭初阳老师是组读寓言教学的高手。他执教《伊索寓言》时,从《开玩笑的牧人》这个家喻户晓的经典寓言拓展开,引导学生学习了他自创的新意寓言《说真话的牧人》和《发出声音的牧人》。

他先教学第一则寓言《开玩笑的牧人》,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明白了谎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的道理。然后,郭老师改编第一则寓言,形成第二则寓言《说真话的牧人》。故事中的牧羊人常向村里人说“狼来了”,可是很不巧,每当村民拿着棍棒赶来时,狼常常已经离开了。后来,村民们不再相信牧羊人。郭老师让学生对前后两则寓言故事做了内容和寓意的比较,发现说假话的牧人后果很悲惨,但说真话的牧人也要说得及时,否则同样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郭老师自创的第三则寓言《发出声音的牧人》,故事里的村民认为牧人不断散布有狼的言论,就勒令他戴上一个特制的口罩,不许他再发出声音。后来怎样呢?郭老师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猜答案。孩子们的思考空间很大,设计出了许多不同的结局,有平安的,有英勇的,有悲惨的,还有皆大欢喜的。

自主创作的寓言教材具有时代意义,透出了师生对于“自由”多元认识的探索。而设计寓言结局的写作练习,又使学生在仔细品读之余学用了语言。

4.演读寓言场景角色。

学完了寓言故事,可以让学生给寓言增加情节,增设环境,添加角色,创编新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可增加丢剑人在船舷记号处下去打捞的结尾;《狐狸和乌鸦》可增添狐狸和乌鸦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坐井观天》可增加一只蝴蝶或一只井外的青蛙,使寓意内容更为丰富一些。

给画面配音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教学中教师出示课文插图,或使用多媒体课件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中人物的形象,想象人物独白或角色对话的内容,通过同桌相互配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坐井观天》可以以多媒体课件画面为背景,让学生模仿青蛙和小鸟的语音特点,分角色对话;再如《狐假虎威》可利用无声的动画片,让学生尝试分角色配音,让学生在配音中积累语言,加深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结合寓言内容,引导学生表演,再现寓言生动的情景,利于学生加深体验,概括寓意,还能内化语言,增强积累。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可以这样演示教学:(1)讲台上摞课桌,表示此处有一棵“大树”。(2)一个学生扮演乌鸦,展开双臂“飞”上桌面(蹲着),嘴里叼着一张纸条,表示“一只乌鸦飞到了树上,嘴里叼着一块肉”。(3)另一个学生扮演狐狸,从讲台下钻出来,仰头注视“大树”上“乌鸦嘴里的肉块”,表示“一只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看见乌鸦嘴里叼着的一块肉”。(4)“狐狸”和“乌鸦”根据同学旁读的内容,加上动作、神情,表演对话情景。(5)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把刚刚看到的表演内容,以《狐狸对乌鸦说……》为题,写一段话。

这个案例有两个特点:一是将语言材料“活化”为真实情形,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语言与故事情节的对应关系;二是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语言环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有话可说;三是现演、现说、现写,教学节奏快捷,训练效果直接。

5.巧读寓意练写寓言。

寓言的教学十分适合进行写作训练,无论是概括的寓意还是寓言本身,都有利于教师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让寓意的概括更精练、更有趣,使学生容易记忆,教师可引导学生参照歇后语的语言形式来表述寓意。学生兴致勃勃,编写的寓意别具匠心。例如:

楚国人卖矛盾——前后抵触

牧童和狼——无信不立

揠苗助长——白费力气

刻舟求剑——过时不候

盲人摸象——瞎摸瞎说

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有的寓言故事结局余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这类寓言,可以利用这些空白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想象,把寓言内容续写开去,以增强正面的自我教育,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陶罐和铁罐》的续写内容:(1)陶罐的子孙在厨房里与铁罐的子孙相遇;(2)双方的子孙们对各自祖先的历史谈论不已;(3)双方子孙约定,各自扬长避短,同舟共济为人们服务。有的寓言寓意稍显牵强,如《龟兔赛跑》中的乌龟的慢速成为了“优势”,而兔子的灵活成为了“劣势”,有误导学生认识的可能。教学这则寓言,可让学生以《谁都可能成为冠军》为题,让学生设想第二局和第三局的比赛,写出冠军的真正意义。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写作难度,最好在学过的寓言中选择学生熟悉的动物或人物,以它们为主要角色展开写作。

就当下寓言教学的现状来说,着眼于“语用”活动的教学设计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向前走的路还很长,尚需要我们做出一番研究。因为,寓言教学研究同样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责任编辑 张振清)

作者:陆蕴玲

第2篇:将寓言课堂教学引向课外阅读

摘 要:寓言故事以言简意赅却寓意深远的写作方式被人们所熟知,中国式的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寓言故事的文学地位。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寓言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展开思索,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将寓言课堂教学导向课外阅读,以丰富德育资源。

关键词:小学寓言教学;优化;课外阅读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写作手法,细细品味会发现字里行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往往让读者受益匪浅,因此寓言故事一直在教育界广为流传。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学习文化知识,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间接性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实际的小学寓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育者通过教学实践去克服。希望读者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产生一些对寓言教学的思考,对小学寓言教学的优化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一、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意义与德育渗透

(一)小学语文开展寓言教学的意义

1.明确阅读魅力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小学语文寓言文体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寓言文体阅读时不应该停留在寓言故事表面,而要指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情节变化,梳理寓言故事的来龙去脉,让小学生真正理解寓言的阅读魅力。小学生被寓言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会产生一种主动学习寓言的兴趣。

2.读懂审美内涵

教师在寓言文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词汇的学习,当遇到晦涩难懂的词汇时要通过查字典来解决问题,然后结合寓言故事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里出现了“筋疲力尽”一词,很多小学生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通过查询后,学生逐渐明白了其含义,并读懂了这则寓言的审美内涵,明白了做事情不能怀有急功近利的态度。

3.落实教学方针

在寓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法,如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朗读方式,让小学生模仿小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体会一下《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真正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以不同的“身份”体验“天到底有多大”的观点,使其明白看待事情要眼界開阔的道理。教师在寓言阅读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生活,让学生通过寓言阅读的学习来增长生活常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科学的阅读方法对寓言阅读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

(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现状

1.德育不被重视

小学寓言教学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质量,通过教师对寓言故事的讲解,学生了解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有助于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但目前的小学寓言教学缺乏对德育的重视,教师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这样就无法达到寓言教学的根本目的。

2.德育方法传统老套

寓言故事通过故事和寓意相结合的方式向人们传递思想道理,科学研究发现,寓言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沿着寓言故事的情节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会利用道德思维模式审视问题。

如让学生真正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认识“狐狸”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但目前很多的寓言教学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效率很低,很难到达良好的德育效果。

3.德育理念缺乏

制约德育展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德育理念,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把德语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小学生明白了寓意就达到了寓言教学的效果,在语文考试中答对了寓言的知识点,就体现了寓言教学的成功性。这严重违背了寓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其实寓言教学是希望学生通过寓言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并非是在寓言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可见缺乏德育教育理念是当前小学寓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三)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途径

1.德育榜样的融入

寓言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学习,领悟到寓言故事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语文教师在寓言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要以身作则重视寓言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通过模仿自己的行为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学习《纪昌学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在课堂中挑战一项任务,并让学生监督,直至完成。教师通过自己的坚持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悟出了《纪昌学射》的寓意。

2.德育教学实践的融入

为了告别传统教学方法给德育带来的阻力,教师可以在寓言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实践,让小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增加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时,可以在学校的泳池开展一个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先将钥匙放在木板上然后将钥匙沉入水底,再在木板上刻上记号,木板会受力随着水波飘动,记号位置严重偏移了钥匙实际沉入水下的位置,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还原了《刻舟求剑》的场景,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学习了《刻舟求剑》的寓意。通过开展德育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用动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不再将自己的思维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模式,做事情要善于思考和变通,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明辨是非。

3.创新德育理念的融入

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创新德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寓言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在学习《掩耳盗铃》寓言故事时,很多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觉得故事中描述的人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盗别人铃铛的行为是一种的自欺欺人的愚蠢做法。结合这则寓言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德育观念,让学生换一种思考方式进行寓言学习,不论掩耳盗铃的做法是否愚蠢,偷盗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行为。教师在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新德育理念,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思想优化

小学寓言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始终在课堂上机械性地跟學,这大大降低了寓言课堂的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彻底解放寓言教学固有思想,在寓言教学中引进新的教学思维,在条件允许下增加学校间的学术交流,学习其他学校在寓言教学上的先进思想,使用新的教学思维来武装大脑,提高寓言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优化

(1)在寓言教学中引进课堂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展《鹬蚌相争》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想象力完成对寓言故事的演绎,使寓言教学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开展,让学生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借助课堂活动完成对寓言知识的学习,加深了对寓言知识的记忆,通过教师的总结明确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加强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实现了寓言教学的根本目标。

(2)语文教师要在寓言教学中引进意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到寓言故事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切身体验寓言故事的情节变化。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的教学方式,通过小视频为学生营造《愚公移山》的意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小视频在思维里形成愚公移山的情景,从内心深处理解坚持对成功的重要性。

三、以寓言教学导向课外阅读

(一)拓展寓言知识储备

寓言教学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课堂上的寓言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想要拓展自己的寓言知识储备,就需要加大课外阅读量。语文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阅读作业,在完成对《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等寓言故事的学习后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一谈自己从寓言故事中学到的道理,通过拓展寓言知识储备的方式将寓言教学导向课外阅读。

(二)开发寓言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教师通过开发学生寓言思维能力的方法能让学生产生阅读寓言的兴趣。《伊索寓言》是一本寓言故事巨作,深得全球寓言爱好者的喜爱。《农夫与蛇》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学生在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剖析寓言中的故事情节,一面同情农夫的老实善良,一面憎恨毒蛇的狠毒险恶。学生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开发了寓言思维能力,学习到做人要像农夫一样正直善良,摒弃毒蛇一样的卑鄙丑恶的行径。开发寓言思维能力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阅读思维习惯。

(三)加强德育评价机制

寓言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目前小学缺乏对德育成果的评价机制。在学习《说谎的放羊娃》寓言故事时,学生学习到“经常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别人也不会相信”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教会学生要做一个诚实、不说谎的孩子。

教师要表扬一些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让学生养成一种诚实守信的品质。而加强德育评价机制也会激励学生开展寓言故事的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谭艳梅.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8):75-76.

[2]夏 琳.小学语文寓言文体阅读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6):122-124.

[3]吕 可.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8(36):24.

[4]封志刚.教以事 喻诸理 进于思——浅谈中国古代寓言教学中的思维发展[J].课外语文,2018(30):42,44.

作者:陈珍珍

第3篇: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探究

摘要: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非常多的寓言故事,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价值取向。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一些有趣又简单的寓言故事,可以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品质和素养。由此可见,寓言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特殊学校;语言故事;教学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其是作为残障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存在的。在特殊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提升认知水平、发展自身能力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因此,特殊教育学校需要重视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缺陷来针对性地使用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层面,教师也需要不断丰富与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开展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活动。

一、当前语文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然而就其整体发展水平而言还存在一系列基础缺陷,进而抑制其全面发展。

(一)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较于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相对困难,因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即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特殊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交流沟通障碍问题,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二)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对自我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了解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而导致其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反应迟钝等问题,致使特殊教育低年级语文教学水平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高度。针对这一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加深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创新教学手段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寓言故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寓言故事本身就耐人寻味,有些寓言故事更是具有多重意义,教师开展小学寓言故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用简单浅显的方法教会学生深刻的道理。

第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寓言故事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和内涵,教师在带领学生领悟这一类哲理时,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第三,寓言故事贴近生活,由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不丰富,所以要让他们懂得这些道理不太容易,而简练的寓言故事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使他们理解起来更加轻松。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故事通俗易懂,教师只要扣住关键词,就可以引导学生读懂,由于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应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以此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一,寓言故事教学意义重大,但寓言故事里的艺术形象比教师、家长的灌输式教育更能被学生接受;第二,寓言故事概括哲理的方式由表及里,哲理性强,文字简短,但含义深刻,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往往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的,寓言故事可以深化认识,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逻辑性,强化学生的思维规律;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单一地进行讲解寓言故事教学,因为寓言故事中有着很多的修辞手法,比如拟人、比喻、夸张等,学习和理解背景丰富多变的寓言故事时,也必须熟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才能更快、更精准地理解寓言故事。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有效教学方法

寓言故事因為文体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一,结合生活实际。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寓言故事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感染力可能不够强,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讲解寓言故事时多结合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自我感悟、自我启迪。第二,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并在表演结束后,利用寓言故事中主人公饱满的人物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第三,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题目中的“亡羊”并不是现代白话文中表达的意思,这就属于这篇寓言故事中的重点和难点字词。要想学生掌握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哲理,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字词,并鼓励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课堂探讨中学会举一反三。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寓言教学这一板块上,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必须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发展,积极探究更多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7(1).

[2]郭家海.核心素养“转化落实”的三个关键问题[J].中小学教育,2017(1).

作者:彭智滢

第4篇:《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时】

2时。

【教学过程】第一时

【学习】

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

一、导入新

1、看导语,默读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风韵闲适窖泯厄运慧心皎洁归属禀告身世正色心旷神怡得失之患

二、朗读文

1、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文朗读。

2、学生齐读文。

三、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四、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

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时

【学习】

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

一、朗读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文朗读。

2、学生齐读文。

二、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三、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第5篇:《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 完成“研讨与练习”

2 2)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第6篇: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题人生寓言主备人_型新授

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感受优美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难点学习精美的表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书、教参学生准备书

过程自备补充集备补充

一、导语我们在小学时都学过寓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所学过的寓言,并说说它们都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呢?…………由此,请问大家什么是寓言?……教师板书,学生记录: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二.《白兔和月亮》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拓展延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学完这一,你又能为自己积累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6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7小结: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正确的看待得与失,才能使我们能够平和生活。

三、《落难的王子》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4.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6拓展: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四.小结: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五.作业必做日记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说明神呢道理?怎样极写王子的脆弱?为什么把王子的遭遇编造的如此凶险?了解“天呀!太可怕了”反复出现的作用?朗读文情节的发展有基础转折?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通过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来写她的脆弱。通过王子之口,写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人生在世,或福或祸不期而遇,如何面对?板书设计人生寓言

周国平白兔和月亮

心旷神怡地赏月

诸神赏赐得失之患

接着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销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后反思

围绕本达成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反思本内容基本完成。由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寓言的介绍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但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显得仓促。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第7篇:《人生寓言》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马 乾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找文本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寓意; 2.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计:

我依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到深,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文本联系到自身,层层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形式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学流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互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加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力度。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扩展延伸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设计这样的教案,是为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课时:一节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示图片

师问:从此幅图,可知哪个成语?(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学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答: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师问:你们知道这个寓言的主旨吗?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二)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出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告诉学生:老师要送一样礼物给你们,闭上双眼,我数1,2,3之后再睁开。然后再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一堆人民币。揭示课题:人生寓言 1.分析题目:课题揭示了此文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寓言故事。 2.介绍关于寓言的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所寄寓的道理称为寓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第8篇:第8课人生寓言教案(新课标)-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 完成“研讨与练习” 2)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第9篇:教学案一体化《人生寓言(两则)》(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禀告、皎洁、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4、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5、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1、诵读。

2、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3、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读与点拨结合法、延伸积累法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知识(情景)链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自学导航】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2、寓言的含义、主题 【师生探究】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注音。

根据学生阐释的寓言的含义予以补充: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自学导航】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以下问题思考: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师生探究】

教师走下讲台指导个别朗读水平不好的学生,鼓励其敢于自我展现。

对于以上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完善,并适时总结寓意,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给予他们以实际的生活意义。 【自学导航】 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师生探究】

对于学生找出的优美语言及喜欢的正确的理由,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

上一篇:2016全国道德模范名单下一篇:跟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