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考作文备考素材

高考作文备考四大误区

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作文备考与指导方面的文章、专著满天飞,讲座到处开,经验到处传,可是从每年高考考场反馈的情况看,作文成绩却不见进步或提高。以广东高考为例,数十年来,平均分一直在40分以下徘徊(2008年第一次突破40分)。为什么高考作文成绩上不去,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高考作文备考与指导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之一:重应试轻生态

急功近利是高考作文备考的致命伤。不少高中教师都将学生的高考作文成绩寄望于一两本高考作文范文和一些高考作文辅导资料,以为只要读背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熟习一些高考作文技巧,就能夺取好成绩。殊不知,作为“急就章”高考作文,近年来,虽然命题的形式变化不大,但命题内容的随机性很大,除了需要平时的技能训练之外,还需要一种“量”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当然,这种“量”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量,背熟作文选的量,还有各种知识累积的量,各种思维融合的量,各种文化积淀的量,这些“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质(人文素养)的飞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就算是再高明的教师,如果没有学生文化内涵的“量”的累积,也无法使其作文成绩有很大的提升。平时为应试训练所做的一切,只能维持学生作文分数在中等程度,即“求稳”的层面上。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要使学生高考作文分数有实质性的突破,就得给学生提供一种良性的作文生态环境——广泛阅读的平台。近几年,粤西有多所中学高考语文成绩特别优秀,原因就是,从高一起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良性的作文生态环境: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到阅览室去阅读各类书籍;高中三年必须阅读完30部世界名著;人手一份自己喜欢阅读的报纸或杂志。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看到学生读点课外书,就进行收缴,并语重心长地说:“将心收一下吧,高考重要。”在这样恶劣的语文生态下,焉有可能提高作文成绩?

误区之二:重经典轻鲜活

翻看近几年高考作文,特别是所谓的满分高分作文,往往在欣喜中有淡淡的悲哀,那就是华言丽句中陈述的素材,很少有“源头活水”,多数都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李清照、苏轼、文天祥、林则徐、莎士比亚、霍金等。几千年的文明史,英雄辈出,豪杰如云,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的星星如恒河沙数,岂能止于这几个人物?再说,我们正处于风云变幻的时代,有多少人多少事可作为高考作文素材呀。比如2008年以来,发生过多少热点事件,如: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法国佳士得执意拍卖圆明园兽首、山寨现象、温家宝总理剑桥演讲遭干扰、节约型“两会”、厦门PX项目、神七飞天、人肉搜索、潘作良因公殉职、领导人在线与网友交流、“躲猫猫”事件、“王帅门”……这些事件及其涉及的人物,一经引用,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但2008年高考没有几人引用,2009年高考大约也没有几人引用。因为现在所谓的“封闭式”管理,不但封闭了学生与外面世界接触的通道,也封闭了学生的思维。如此一来,数百万的考生只有炒来炒去的几个经典,没有了时新东西,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素材趋同的现象,另一方面,没有耳目一新的东西,阅卷老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自然鲜有高分作文的出现。近年来,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呈逐年下降趋势的原因,很难说与此没有关系。高考作文与其他产品一样,同样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误区之三:重积累轻灵变

近几年高考,广东考生写议论文的比例一直高于90%,因此,关于素材方面的书籍卖得特别火。但另一方面,却是多数考生临考时搜索枯肠,一无所有,慨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数阅卷老师也反映,造成广东作文低分的主要原因,是议论文有理无据或者据不合理。

作为考生,一方面是积累了大量素材,一方面是临考时用不上。原因何在?主要是教师指导的失误,只知道一味强调积累,没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素材的方法。题目是万变的,如果不懂得将材料变换着使用,无异于刻舟求剑,即使“积”富五车,那材料也只是一堆废料。成功的做法是,教会学生多向运用材料,使材料成为“百变金刚”。某市有一间重点中学,每年5月份,基本停止了整篇文章的写作,取而代之的是灵活运用材料的文段训练,结果近几年的高考语文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所以,高考冲刺阶段,不妨搜集一些热点素材,对学生进行灵活运用素材的训练。如下面一则材料:

2009年1月21日美国在国会山举行了隆重的总统就职典礼,一个黑人庄严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他就是奥巴马。奥巴马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显赫的背景,他靠的是智慧和行动。从一个调皮的中学生起步到摘取四所名校的学位桂冠,从州参议员到联邦参议员,一直到问鼎白宫,他以睿智的思想和坚定的行动,一次次从失败中站立起来,把美国黑人的百年梦想变成了辉煌的现实。当我们惊叹这个奇迹,惊叹梦想成真的时候,那艰难的寻梦之路令我们沉思——梦想可以成真,但十分艰难!

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这是一条梦想成真而又十分艰难的路。伟大的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那震撼人心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为了梦想,他付出了生命;从那时起,美国的黑人不停地争取人的权利,呼唤自由、平等和宽容,用智慧和力量展示黑人的美丽和梦想——当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第44任总统时,这个神话般的梦想成为了震撼世界的事实!

这则素材虽然不足400字,但它是由大量的报道压缩而成,所隐含的信息非常丰富,如果考生能对其进行多角度解读,就能多向运用其为高考服务。如:

一、从非裔美国人角度,适用的论题:①期待与关注;②门,永远是敞开的;③路是走出来的;④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二、从奥巴马角度,适用的论题:①自信与成功;②奋斗与成功;③信任与责任;④挑战与超越;⑤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美国金融危机给他的当选提供了客观条件);⑥不要让期望者失望;⑦把微笑送给自己。

三、从美国民众角度,适用的论题:①克服偏见,唯才是举;②打破传统,勇于创新;③摒弃歧视,彰显包容;③大国之民,大国风范。

如果教师平时教会学生多角度解读材料的方法技巧,能像上面这样,对一则材料进行几个角度10多个方面的解读,那么任何材料都是活的。考生一旦达到“精”积薄发、一以当十的境界,就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那么,还用担心他们“难为无米之炊”吗?还用担心他们的文章有理无据、据不合理吗?

误区之四:重数量轻效益

据了解,目前不少高三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多作”。有数据表明,一周两作者为50%左右,一周一作者占90%以上。为什么这么多高三教师喜欢自讨苦吃呢?一是希望通过多写侥幸碰到高考作文题;二是希望通过多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终达成提升学生高考作文成绩的目的。但这样做管用吗?我想,连教师自己对此也会表示怀疑。但为什么还苦苦坚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二是以写代讲、以写代评是最可操作的方法。虽然不省力,但对于多数作文教学能力欠缺的教师来说,无疑是根救命稻草。其实,世间任何事物,都遵循“曲线原理(物极必反)”,一定的量产生一定峰值,但随着量的增加,其峰值不但不再上升,反而会下降。作文训练也遵循这一规律,当作文写作达到一定程度(大约每学期为14篇)时,其作文质量的峰值最高,超过这个量时,峰值就会下降。高三一年应该写多少次作文,应该由两种曲线图决定,一是全班作文的曲线图,一是每个个体学生的作文曲线图。

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处理好导、写、评的关系,不能以写代导,以写代评。导,是教师的指导,主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章法技巧方面的指导。少了导,学生就没有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收效甚微;评,是评点,包括批改、评价、总结与提升。少了评,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无法升华。所以导、写、评,不可或缺。二是科学地进行文体训练。目前,高考作文文体不限,文体选择自由度高,因此,一个年级的作文最好不是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训练,而是以文体特长生为群体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多快好省。三是进行立意的系统性训练。就目前高考而言,虽然命题形式五花八门,但其立意多是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几个方面,因此作为一名高三教师,应该就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性预测,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强化训练效果。

高考作文是一个多维延伸的开放性系统,命题、立意、走向,形式、语言、文体等都是多元不惟一的,而且向生活、向社会、向心灵、向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延伸与开放,试图通过猜题押题或依靠一招半式的作文套路获取高分,几无可能。因此,只有摒弃侥幸心理,克服备考误区,积淀文化素养,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游刃有余,获取高考作文好成绩。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萧田

作者:陈艳华

第2篇: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讲座之一

一、漫画作文复习案例

【考测重点】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与2007年一样,采用的是以漫画为供料,考查“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其特点在于大多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呈现幽默、诙谐、辛辣的艺术风格,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某些现象。以漫画为供料的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可按四个步骤审题立意、构思谋篇:(1)仔细读图,全面把握画面信息;(2)抓住漫画的核心信息,准确理解画意画旨;(3)联系生活实际,在联想、想象中搜索作文素材,并加深对画作内涵的理解;(4)根据题目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题透析】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为200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试题分析]

图画材料的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读懂图画的寓意。面对上面这幅漫画,画面中的所有信息都应认真审视(包括题目“摔了一跤”,包括“出事了吧”的发问和这一问都是对倒地的孩子发出的,包括地上西瓜皮的含意等)。需要注意的是,漫画展示的都是定格了的瞬间的情景;优秀的漫画作品,总是具有丰富的包孕性的。看到题中漫画,我们自然会产生联想:在孩子摔跤之前,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什么态度呢?根据“出事了吧”一语,可推断三者都反对孩子“独立行走”,都对孩子灌输过“容易出事”的思想;只有如此,才会有“出事了吧”这一问。由此可见,漫画旨意并不是什么“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不能互相推卸责任,不能冷嘲热讽”之类;而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积极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迎接人生风雨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题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因为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考生可说的话题非常广泛,可选的角度也很多样。

至于写作素材,有“‘小皇帝’‘小公主’称谓的来历”、“孩子上学放学,家长接送队伍庞大”、“早些年中日夏令营里的较量”、“美国家长对待孩子摔跤的态度——让他们自己站起来”、“学校考评形式单一”以及考生成长过程中其他的相关情况等可以运用。在作文中,考生应坦率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要体谅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片苦心、满腔善意;此外,要牢记“事实胜于雄辩”,避免步入空洞说教的误区。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为2010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试题分析]

画面上有张餐桌,桌前坐着三只猫,另一只则离开桌子,扑向了一只仓皇逃窜的老鼠;桌面上鱼与猫相对应,摆着四盘鱼,其中左起第一只猫已把面前的鱼吃了个精光(只剩下鱼头、骨架);第三只猫满脸惊愕,正对着第二只猫发表评论:“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第二只应是在点头表示同意。综合看来,这幅漫画涉及的核心问题是:时代发展了,在有鱼吃的情况下,作为猫还需不需要捕捉老鼠?其深层含意则是:生活随时代发展而变得优裕了,每个人还应尽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由此拓展一下,不光是个恪尽职守的问题,包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内的光荣传统,还需要继承发扬吗?这么解读漫画,算是准确理解了画作者也是作文命制者的真实意图。具体的写作角度,还可从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中提取:

(1)第一只猫享用完美餐后,正摸着肚子自我陶醉(或者说在感叹味道真不错、吃得很舒服),由此可批评只知享乐,不懂得劳作、付出与奉献的陋习,提倡面对诱惑决不能迷失自我(“鱼”可比喻安逸的环境及利益诱惑等),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责任心,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

(2)第二、第三只猫不但忘却了自己的职责,还对守护传统的“人”冷言冷语,表现出“莫名惊诧”之意,由此可批评自己不干却还要冷嘲热讽、挖苦打击他人的不良风气。

(3)第四只猫当然应予以赞扬,同时可把相关意思延伸一下,比如:当你投身本职工作后,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应防止职业倦怠。此外,可提炼出“不能盲目从众,要有正确的辨别力和坚持正义的勇气”、“不能因他人嘲讽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等观点。

(4)由画中的鱼和老鼠展开思辨,可以谈“有鱼吃只是暂时的享受,捉老鼠才是生存的必需”、“随着时代发展,适当的调整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些底线必须守住,那些传统美德与正确的价值观念理应坚守”等。

如果错解寓意,认为第四只猫确实太傻了,或脱离材料随意发挥,胡乱地谈什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就偏离题意了。

【常见失误】

一、疏于审题,偏离题意

考场作文必须“符合题意”,即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规定性”,无非就是要求你必须写什么,必须怎么写,这会涉及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至标题、字数等。如果扣题不紧,不管材料、文采如何出色,作文得分一般只能在37分以下。请看2010年全国卷Ⅰ一篇作文的节选:

简简单单做自己

河北一考生

幽兰不管牡丹的雍容华贵,简简单单做自己,才有了空谷的阵阵清香;

比萨斜塔不管周围建筑的傲然挺立,才有了倾斜美的奇迹;

那只不管别人怎样,坚持简简单单做自己的小猫最终吃饱了肚子,露出满足的笑容;

中国不管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不在意西方大国的危胁(威胁)逼迫,简简单单做自己,从具体国情出发,才有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简简单单做自己不是封闭,不是怯懦,不是躲避,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从自身出发,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她,是灰姑娘却没有水晶鞋的点缀,没有动人的容貌,没有显赫的家世,却从自身出发,明确自己的目标,不管他人嘲讽与讥笑,坚定地做一名普通教师,她是一朵卑微的小花,但她的开放却惊艳了全世界,她就是简·爱。

简·爱不管他人的攻击与指责,简简单单做自己,才有了惊艳的美丽。

……

不管他人如何“吃饱”,方法是否得当,低下头来守护着自己的鱼,坚持简简单单做自己,才能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味,才能成为最后露出笑容的人。

简简单单做一枝幽兰,坚持自我,让空谷散发出自己的清香;

简简单单做一座斜塔,坚持自我,让世界为“最伟大的错误”而惊叹;

简简单单做自己的中国,坚持自己,让自己越走越远。

无论外界怎样,那(哪)论他人长短,轻轻一声“简简单单做自己”。

简简单单做自己,才能越走越远。

本文主要谈“不管他人的攻击与指责,简简单单做自己”,其中“他人的攻击与指责”与漫画有一定的联系,但“简简单单做自己”则离题意较远。文中“低下头来守护着自己的鱼,坚持简简单单做自己,才能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味,才能成为最后露出笑容的人”等表述含糊不清,理应作出修改。

本文只能评为三类卷,得分:内容8+表达12+特征12=32分。

二、复制材料,机械扩充

有些考场作文任意地从生活中拈出一些与漫画材料十分相近的事例,根本没有什么新的论述,充其量只是对题目作了些佐证或解说。请看2007年全国卷Ⅰ的一篇病文:

第一次

山西一考生

在人生的路上,我摔了一跤。

这是我第一次摔跤。

这一跤,我摔得很惨,很痛。身上有血痕像小虫子般滑动,心里,也像伤口撕裂般疼痛。抬头仰望,天空一片阴霾,太阳不知何时隐去了它的光芒和温暖,一阵风吹来,我好冷。

我第一次品尝了摔跤的滋味。

在妈妈的心目中,我从来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她为我操持一切,规划一切。我吃什么,穿什么,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只要按照妈妈的指示去做,妈妈就很高兴。她额头的皱纹越来越密,白发丝越来越多,但她仍然抓牢我的胳膊,陪我走在路上,她最怕我摔跤。

在老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一门心思好好学习,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切,从来不会惹事,但也从来也[后一个“也”应删去]没有什么奇思妙想。他们的手也是紧紧抓着我的胳膊,生怕我走偏,生怕我摔跤。

在周围人的心目中,我是一个乖乖的孩子,听话、懂事、有礼貌,他们关切的目光、时常伸出来的手臂,也像一根根拐杖,支撑着我。

应该说,我很幸福。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是不会走路的。既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又迈不动双脚。我好像一直在架着一副拐杖,要么,就是被牵着手,被搀着胳膊,行走着。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残疾人,离开了支撑就不会走路。我越来越厌倦了这一切。不行,我要摆脱。

于是,我果断地宣布:我要自己走!然后,推开了他们的手臂,独自迈开步子向前走。

可是,我摔跤了。

当我趴在地上,为伤痛而黯然时,他们来了。他们围着我,脸上的神情各不相同,说出的话却是异口同声:“看,出事了吧!”妈妈不再是那个亲切的妈妈,她的眼神中充满怨恨;老师不再是那个和蔼的老师,她的语气中充满轻蔑;我的邻居大叔也不再是那个友好的大叔,他的冷笑中充满冷漠,还有那么点幸灾乐祸。

奥[应为“噢”],请不要这样!这只是我第一次摔跤。

我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也知道,历经风雨才见彩虹。既然,我甩掉了拐杖,我就做好了摔跤的准备。第一次摔跤,就是我第一次接受生命之火的锤炼。请相信,我会自己站起来的,请你们看着我。

前进的路上,我只要求你们在心底为我喝彩,这就够了。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追述往事、倾吐心声的方式,表达了年轻一代渴望摆脱过度呵护、独立自强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愿望,有些描写比较细致,语言简明纯熟,可以算是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但是细细想来,本文其实只是对漫画画面内容的一种扩展式的转述,创新性的、真正属于自我的感悟嫌不足。评分:16+18+10=44分。

这里有必要提醒考生,试题提供的材料,读者已经看过了,感受过了,不需要你再一味地重复提供同样的材料。读者需要的是新的东西: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写自己的体验或另外讲述一个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的感受;如果写抒情散文,就要唤起读者更新鲜、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不能简单地举出一个个同类的例子,就自以为万事大吉了。

【冲刺宝典】

一、在吃透漫画含意的基础上,理清材料的发散性,多方提炼切入角度

像2007年“摔了一跤”的作文题,具体可从以下角度入题:

(1)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角度看:人生旅程中遇到坎儿“摔了一跤”是常有的事,作为家长、学校、社会,没有必要放不下心、放不开手,而应鼓励孩子跨过这道坎、坚强地站起来。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将“家庭”、“学校”、“社会”不分主次地一一写来,容易导致笔墨分散;如果只从一个方面切入,可能更利于写具体、说透彻。

(2)从孩子的角度看:A.在成长过程中“摔跤”是很正常的,不必手足无措,不必苦苦等待谁来搀扶,而应主动地站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才能增强未来克服更大困难的勇气。B.“摔跤”后不能怨天怨地,责怪“西瓜皮”害人或“道路”不平,而应多找自身原因;从“摔跤”中汲取教训,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一路走好,顺利抵达目的地。

(3)从双方的角度看:孩子易“摔跤”,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家庭的溺爱、学校的封闭式教育、社会的过度呵护,剥夺了孩子经受锻炼的机会;而有些年轻人,则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

二、强化作文构思的训练

构思训练要达到的目的是——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构思的训练,首先是培养构思的习惯。高考作文一般没有时间写完整的草稿,这种一落笔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写;一定要把边写边想的坏习惯改掉。构思的任务是,把题意转换成一篇切题的应试作文。这“转换”是构思的基本功。依据题意,你在“转换”时,要想出合适的题材和切题的“思想”。文章主要“写什么”,这是“中心”;这“中心”想表达“什么意图”,这是“思想”。动笔前必须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体现这个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下来。写中心思想句的过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临界时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写出来了,说明构思定型了,写起来思路就不飘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写出来后,还得反复推敲:“中心”切题了吗?“思想”切题了吗?对“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题的把握了,还要对文章布局作个大概的谋划,打算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等,都需要作考虑。这样,构思的任务算完成了。

三、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表达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表达阶段的任务是将构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过文字外化为一篇应试作文。表达训练主要是掌握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写作方法。平时,可分别训练记叙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议论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注意让作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就容易得高分了。

【巩固提高】

题目一〓羡慕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漫画“羡慕”由三幅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放一个盛满水的鱼缸,两个鱼缸里分别盛着两条鱼和一条鱼。左边鱼缸中的两条鱼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它们似乎在想:那么宽的水域却只有一条鱼,那条鱼多清静,可以自由自在地独享那缸水了。而右边鱼缸中的鱼也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它大概在想:两条鱼游在一个缸里,多热闹、多快乐啊,一点也不寂寞。

第二幅:仍然是这两个鱼缸,可里面的鱼却在羡慕对方的条件、环境后,各自跳出了自己的鱼缸,奔向对方的鱼缸。

第三幅:右边的一条鱼和左边的两条鱼已跃入对方鱼缸,环境如前,只是互换了一下位置。现在它们仍在羡慕对方呢,还是因环境一如从前而产生困惑,抑或在思考着什么?也许都有可能吧。

将漫画推及人类生活领域,我们可以联想到:差别除了产生矛盾、力量,也产生“羡慕”;当你羡慕别人时,别人也可能正对你羡慕不已呢。

题目二 鱼儿离不开水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幅讽刺漫画,由三部分组成。画的右边一个人坐在草地上,他戴着眼镜,双手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身体右侧,放着一个看来是准备装鱼的桶。左边是一口井,井下方是砖砌成的圆形,上方是六角形井口,钓线已经放入井中。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显然,这幅漫画讽刺了机械照搬书本、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题目三 化工厂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幅漫画展示的是一个夸张化了的“鱼骨”路标——路标指明了化工厂的方向,更是对化工厂危害的无声而严厉的控诉。

如果深层次地想一想,这路标,是否还标示着人类污染环境的必然后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题目四 鸡贵有自知之明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该幅漫画右方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大嘴高声鸣叫,画面左方中间一轮红日已升起一半,左上方有行小字:“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画面左下方则是一行大字:“鸡贵有自知之明。”

所谓“鸡贵有自知之明”,其寓意其实是“人贵有自知之明”;此外,也可由“狂妄与冷静”、“表象与实质”等角度理解画意。

二、半命题作文复习案例

【考测重点】

从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导向看,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是主要形式。

命题作文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半命题作文,是中考语文卷的宠儿,每年都属热点题型;而高考作文命题,较少作半命题方面的尝试,但2009年福建卷与湖北卷作文题是例外。

【名题透析】

题目一

作文(70分)

题目: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本题为2009年福建卷作文题)

[试题分析]

从审题上看,“这也是一种”中的“这”是个指示代词,对于写作对象几乎未作限制(就是说此题相当于“也是一种”)。试题里暗藏一个玄机——“也”。“也”字既是关键点,同时也是个难点。它意味着作者在文中展示的认识,或者与一般人的看法有别,属于考生的独特见解;或者前后曾发生过变化(即“以前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后来才发现、意识到……”)。换言之,文章中必须有某种对比或转折(可以是横线对比,也可是纵向比较)。极少数审题意识淡薄、作文功底糟糕的考生可能会忽视这一点,从而导致严重失分。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诀窍,在于把握“一半命题”的权力与空间,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这就涉及一个补题技巧的问题。相关策略主要是——拓展思维,筛选补题对象。一般来讲,考生可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历史”这个思维体系拓展开来。比如从自身考虑,可联想到“健康也是一种恩赐”、“疾病也是一种哲学”;从家庭考虑,可联想到“父母的放手也是一种爱”;从社会考虑,可联想到“(奥运会或汶川地震)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慈善也是一种企业行为”、“文化也是一种力量”、“‘但求无过’也是一种‘过’”;从历史考虑,可联想到“(诸葛亮)‘事必躬亲’也是一种错”等。此外,“心灵也是一个家”、“等待也是一种策略”、“平淡也是一种享受”、“‘退一步’也是一种勇气”等等,都可写。然后应针对众多内容进行筛选,尽量选出一个有利于自己发挥的对象。

题目二

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本题为2009年湖北卷作文题)

[试题分析]

怎样写好本题呢?

一要吃透关键词的含义。

“站在的门口”,关键词在于“门”(或者说“门口”)。众所周知,“门”指的是房屋、车船等的出入口。又可指“门径”,如“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径儿了”;还有“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这一意思,如“同门”、“门派”;也可指情感、境界和思想,例如理解之门、宽容之门、新旧思想之门、天堂之门、地狱之门、重生之门……“门”可以是一个起点,可以是一个界限,也可以是一个终点;“门”可以是一次启程,可以是一次跨越,也可以是一次升华。此外,联想与“门”有关的成语典故、趣闻传说等(如“程门立雪”、“鲤鱼跳龙门”),也有助于我们拓展思路。

二要补好文题。

弄清题意之后,就是填补文题了。填补文题,某种意义上就是将半命题作文转换为命题作文。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角度小”为上策,闪亮登场,夺人眼球。具体说来,应注意两点:(一)要有助于发挥。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入自己容易写好的内容,或者是新颖别致的对象。由于“门”这个概念有“实”与“虚”两种理解,考生的选择是多样化的:(1)可填写具体的处所,进而演绎各种具有生活味、人情味的故事,但选材不能低幼化(如补题“站在友谊的门口”,只是简单地写一写“我”与朋友从吵架到和好的过程)。(2)可填写抽象的对象,比如“未来”、“真理”、“文明”、“选择”、“责任”、“探索”、“高考”等。值得注意的是,写“站在心灵的门口”、“站在欲望的门口”、“站在诱惑的门口”、“站在自律的门口”、“站在诚信的门口”,借以表达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每个人都应坚守美好品德和抵制不良思想的侵害等相对陈旧的主题,较难打动人。所以对于思想深度一般的考生来说,建议还是以写“实”、写记叙文为好(即以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还有一种选择是“半实半虚”型的,如“站在大学的门口”和“站在虚掩的门口”(表现“成功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难”)。总之,应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选择自己认为最有话可说、最有新意可展示的内容填补出来。补题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宽泛,例如写成“站在生活的门口”,“生活”这个词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很难在一篇作文里将它说清楚。(二)补全的题目本身要醒目。例如补题“站在茅屋的门口”(选写杂文),由《三国演义》讲述的刘备“三顾茅庐”起笔并引发感慨,阐明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大狂妄,失去了作为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的基本准则——谦卑,在古今对比中作一番痛快淋漓的针砭,自然会深受好评(当然,“站在茅屋的门口”也可突出“耐心”)。又如补题“站在空城的门口”,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以司马懿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展开情节:“我”之所以在“空城”一役中举措反常,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智慧、胆识超群而“我”生性多疑,主要原因在于满朝文武,只有“我”司马懿堪在疆场上与诸葛亮一较高低。有诸葛亮一天在,“我”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便奈何“我”不得;而如果哪一天诸葛亮不在了,“我”也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就很可能会在动不动“内耗”的朝廷中,被政敌置于死地……由此可展现“在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内耗’向来是一道异常可怕的‘风景’”这样一个深邃的主题。“站在茅屋的门口”、“站在空城的门口”,文题精彩脱俗,自然会让阅卷老师一见就喜欢,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常见失误】

一、审题能力有欠缺

请看2009年福建卷的一篇病文:

这也是一种成功

一考生

雄鹰翱翔于广阔的蓝天,这是一种成功;蒲公英飘舞在多彩的世界,这是一种成功;鱼儿穿梭于无际的海洋,这是一种成功。

但,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异彩纷呈,带着闪耀的光环。有些成功,浸着辛酸的泪水,洒着炽热的血水,充满着令人惋惜,但却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也是一种成功。

残疾人的互助,是一种成功。起跑线上,十个残疾儿童跃跃欲试,发令枪响起,大家你追我赶,突然,一个孩子摔倒了,观众们都为他的失足而惋惜。但,令人动容的一幕发生了。其他九个孩子停下来,一齐回头,扶起那个摔倒在地的儿童,十个人手挽手,一同“跑”向终点。最后,没有冠军的产生,但他们都是冠军。或者其中有人可以跑得第一名,但他没有比赛,他选择了帮助别人。虽然在比赛中,大家都没有成功,但在精神上他们都成功了。那一刻,十个孩子宛如太阳一般,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

这也是一种成功。

孔夫子的坚持,是一种成功。车轮辘辘,周游列国,看,是那位圣人,在为天下苍生四处奔走。不顾君王的一再拒绝,不在意隐者的嘲笑讥讽,孔子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发扬“仕礼”,让苍生百姓得到救赎。没有良好的住宿条件,没有华丽的衣帛,甚至没有填饱肚子的饭菜,孔子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会成功,依旧“知其不可而为之”,播洒着智慧的种子。虽然他没有让一个君王接受他的主张,想入仕为官也没有成功,但他所留下的精神、学识,却是不可估量的。那一刻,孔夫子宛如金子一般,折射出最灿烂的金光。

这也是一种成功。

苏子的释怀,是一种成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子在赤壁上泛舟游玩。哀人生之须臾,叹仕途之不顺,苏子因被贬而忧愁,因人生苦短而叹息。阴晴圆缺的月儿,逝者如斯的江水,恍然间,苏子顿悟:对,人生纵然短暂,但只要“尽欢”,奉献自我,活出自己的人生,便此生无憾了。苏子笑了,这是人生的真谛啊!他举起酒杯,释怀地叹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虽然苏子在官场上失败了,但他却得出了人生的真谛,在人生中,他成功了,那豁达的胸襟,为后人留下一笔无限的财富。那一刻,苏子如彩虹般,刹那间绚丽多彩。

并不是雄鹰展翅的伟大才是一种成功,残缺的人儿,“奔跑”的激情也是一种成功;

并不是蒲公英四处生根的广阔才是一种成功,孔夫子的坚持也是一种成功;

并不是鱼儿游荡的自由才是一种成功,苏子释怀悟真谛的豁达也是一种成功。

这也是一种成功。

粗粗看来,此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是一篇很不错的考场作文。但细加推敲,文章却有偏离题意的嫌疑。福建卷考“这也是一种”,完形后的题目中有一限制性的定语“一种”,而和“一种”相对应的又是“这”,而不是“这些”,所以,本题的肯定性取向一般应该是单一的,而非多元的。在本文中,作者依次写的是“残疾人的互助,是一种成功”、“孔夫子的坚持,是一种成功”、“苏子的释怀,是一种成功”,但缺乏提炼,无法让人看出三种成功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此文实际写的内容变成了“这些都是一种成功”,由于中心不明确,也就严重影响了表达的深度。

二、刻意求新而中心欠明确

请阅读2009年湖北卷的一篇另类文:

站在我家的门口

一考生

我家门口站着一条狗。

这是条普通的狗。黄色皮毛,粗短四肢,腥臭的大嘴往外滴着口水,好一只正宗的流浪的土狗。

然而狗先生,您为何站在我家门口?似乎我家并没有养过类似的狗,同样也没有养年轻漂亮的西洋狗,难道你是来骂我的?不对,你的眼神告诉我,你是不屑做这种事的。你的后腿是跛的,这一点我很好奇,是怎样跛的呢?是路见不平,露牙相助,被小偷打跛的?是狭路相逢,争风吃醋,被同类咬跛的?还是乞讨时被别人打跛的?

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也是一种勇敢而可怜的动物,我现在考虑是不是邀请站在我家门口的这位狗先生留下来,但我毕竟只是个弱小的书生啊!

正当我想开口挽留这位狗先生时,与我对视良久的“他”肚子“咕噜”一响,“呜咽”了一声,走了。

接着,来了一位猪,站在我家门口。

猪是一种哺乳动物,生来便是吃了睡,睡了吃。然后肥了,送进屠宰场,“喀嚓”一声便成人们口中的美食。

我家不养猪,我很好奇这头猪是如何逃离猪圈,逃离农村,来到城市,来到我家门口的。

这肯定是一位英雄的猪,为表示尊敬,我用上了“位”,而不是其他的量词。有了前一位狗先生的教诲,我开始想猪先生是不是向我求助的。然而猪先生啊!如你所见,我不过是个弱小到不能再弱小的人,你是一个英雄的猪,你能冲破牢笼,冲破命运,奔向自由,而我却要受种种枷锁,背负种种负担,应当是您来拯救我啊!

可惜,显然猪先生并没有为我的话所动。那充满智慧的小眼只是盯看虚空的某一处,沉思着,沉思着。

这是一头智慧的猪,我想到,它应该在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可惜我语言与它不通,要不可以和它讨论一下牛顿三大定律,霍金的时间猜想,以及讨教一下金融危机等问题。我悲哀地想到,或许这位猪先生比我还牛,参加高考获得文科状元也不为奇,我沮丧地望了望这位猪先生,最后还是把门关上了。

忽然,门口站着一个人。

这回终于正常了。是谁?有可能是收水费、电费、管理费的,也有可能是收网费的,也有可能是小偷、杀手,那样我就死也不开门,把门反锁。

细看,他是个年轻人,白衬衫,牛仔裤,从口袋中拿出钥匙,居然打开了门。

啊,原来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面对本篇作文,前两名阅卷老师,一个被折服后给出了60分的满分,另一个则认为“不知所云”,给出了20分的低分,而第三名阅卷老师给出的分数同样高于“误差值”。最终,该作文被提交到专家组讨论。在专家组也出现了分歧。反对者认为,文章读来一头雾水;支持者认为,文章内涵深刻,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有小说家卡夫卡的味道。最终专家组的定评为“作者以荒诞的黑色幽默小说写法,来拷问眼下的‘人性’,表达了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切与思考;也可理解为是作者本人的生活自述和反思。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构思有特点,描述生动形象,语言有意蕴,表达很有个性色彩”,并给出了较高的分数。

必须指出的是,文中“流浪狗”、“出走的英雄猪”、“门外的我”等形象过于抽象,作者对这些对象的寓意和象征未作适当的揭示或点破,给人含混之感。作为高考作文,即使要表达新颖深刻的思想,也必须以形象、生动、浅显、透辟的语言来表达,否则,立意再深,用心再巧,在有限的阅卷时间内,阅卷教师也难依据含混不清的语言重构作者心目中的意象;不理解其寓意,拿高分自然就难了。考生应谨记,高考是一种制度,有它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取得让人认可的评价。

【冲刺宝典】

一、发挥补题创意,力求立意新颖

要使补题富有新意,一是要善于让思考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二是要想一想别人会如何补题,自己怎样从“深”处或“高”处补题。比如面对“这也是一种 ”,绝大多数考生可能会写“贫困也是一种财富”、“挫折也是一种幸福”、“失去也是一种快乐”;高一层次的可能会写“这也是一种智慧”、“这也是一种美”,然后把“这”确定为“放弃”、“简单”、“残缺”等,一般缺少新意。如果在补全题目时不用两字词语,而是采用短语,拟写成“这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然后以人体器官的捐献为话题,深入到美德情操层面,就能体现出思想的深度,在立意方面就显得与众不同。

二、增强扣题写作的意识

补好题目后,应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针对文题扣题写作。例如写2009年湖北卷作文题,考生可以递进式追问:为什么站在这个“门口”?站在这个“门口”听到、看到、感受到了什么?站在这个“门口”是勇往直前还是畏葸退缩?毫不犹豫地前行就一定可取吗?……需要提醒的是,在篇末处可写到“我”终于“进了门”,但如果通篇主要写成了“我走进门口”,那就不合要求了。总之,“站在门口”,可以有“出”与“进”的选择,可以有对“过去”与“未来”的追思、畅想。

【巩固提高】

题目一

请以“来不及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参考补题:1.来不及的爱 2.来不及表达的歉意 3.来不及挽回的错误 4.来不及实现的诺言 5.来不及送出的祝福 6.来不及离别前最后的拥抱

题目二

这世界有爱才转动/这世界有爱才永恒/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的和平/祝福这斑斓的世界/拥有最美的和声……

请以“有一种,让我泪流满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试题关键词是“我”“泪流满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泪流满面”是真情、深情涌动的外在表现);“让我”的“让”,则揭示出补入内容与“泪流满面”之间的因果关系。再从文体上考虑,本题写成议论文自然可以,但真要写出强烈的感染力与情感冲击力,还是宜选写记叙性的文章。

下面是具体的两个注意点:1.“泪流满面”,这里是诗化的、文学的语言,是指相当程度的“感动”、“激动”等,而不一定是外在的、流于形式的“流泪”。“感动”、“激动”等的程度越深,越符合题意。2.题中的“一种”也是一个限制,它意味着文章内容要尽可能集中,决不能泛谈空论。

题目三

智慧老人问三个人:你们来人间干什么?

甲说:我来人间享受生活。

乙说:我来人间承受痛苦。

丙说:我在承受痛苦中享受生活。

智慧老人听后沉默不语。旁边的真理老人问为何不把答案告诉他们,智慧老人说:生活会告诉他们一切。

请以“来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本题参考立意:(1)可以写人生就是享受——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点快乐,每一份悲伤,每一点收获,每一份付出。(2)可以写生活就是承受痛苦——没有经过痛苦的磨砺,就不会有精彩的人生;没有痛苦的思索,就不会拥有回味无尽的生活。(3)还可选择写生活就是痛并快乐着的一段历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可能会遭遇不幸和挫折,但只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就能将困苦化为享受。

题目四

先把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样的

要求:(1)在“一样的”前面填上喻体,后面填上本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例如“音乐一样的建筑”等。(2)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本题属于半开放性作文,既加大了考生自由回旋的空间,还用比喻性命题的形式体现规定性,有利于限制考生的事前构思。题目类型具有创新性,值得关注。作文时无论怎样补题,这比喻性命题的形式本身就隐含抒情性,无论是记叙、议论、说明,都要兼顾抒情性这一点。

补题参考:1.梦一样的高三 2.大海一样的胸怀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作者:林逾静

第3篇: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四倾向 备考三策略

2017年高考已经拉上帷幕,全面盘点今年全国卷三道作文题,对于2018年高考复习备考无疑具有指向标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三道作文题做整体观照,寻觅基本规律,结合阅卷的反馈信息,为平时的作文训练提供备考策略。

命题盘点

概括起来说,2017年全国卷三道作文题有以下基本倾向。

一、承袭任务驱动,创新打破僵局

李海林在《论真实的作文》中强调“真实的作文”应是“写作行为的真实性,即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写作对象的真实性”。2017年的三道作文试题,不再局限于狭窄的“就事说理”,而是指向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能需要的交际性写作。

全国卷Ⅰ的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以及“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三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了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写作对象的真实性,要求考生帮助读者理性而辩证地了解中国,这与真实语境下的交流基本接近,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与“读懂”,既与预设的读者有关联,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与整合的难度,这不是简单强化“应试写作”所能做到的。这道题贴近现实,与真实的写作比较贴近,既给考生提供了巨大的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培养考生的写作能力。

【小编碎评】高考的功能定位是选拔考试,2017年的全国卷Ⅱ和卷Ⅲ也有相近的命题指向。三道作文题体现了“反套作、防宿構”的命题意识,承袭了以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些优点,更多地指向日常交际需求与生活化写作,可谓“任务驱动型”作文的3.0版。

二、紧扣时代热点,贴近考生生活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体现了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贴近考生生活的命题思路。2016年的试题便是如此,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命题更是明确地表达了紧扣时代热点、贴近考生生活的意向,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社会现象。

全国卷Ⅰ采用12个关键词来整体表述中国、宏观介绍中国,这些关键词很好地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有利于引导考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考生要写好作文,平时“两耳要闻窗外事”,对这些关键词要关注并深入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

全国卷Ⅱ则聚焦“传统文化”,契合当下传统文化热的社会大趋势,符合新课标“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的要求。

全国卷Ⅲ则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

三、创设开放空间,选择灵活自由

2017年的三道作文题,为考生自主选择最佳角度创设了开放空间,提供了选择契机,摒弃了具体时事作文材料的立意狭窄化,排除了“就事论理型”写法在素材运用方面的局限性,让“任务驱动型”作文获得了新的生命。

全国卷Ⅰ作文题选取了12个“中国关键词”,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接地气加上有生气,现实感加上时代感,为考生创设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语境,打通了考场内外的限制。“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立意空间极其广阔,能够给考生足够的空间,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

全国卷Ⅱ作文题,六句古诗名言任选两三句,作文立意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角度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材料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命题形式十分人性化。而全国卷Ⅲ作文题,采用给副题拟正题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二选一的题目,体现了选择性,“我看高考”的命题指向是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指向了感性体验。

四、关注理性精神,鼓励思辨表达

互联网时代,许多偏激、片面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正在大行其肆,这些也折射到作文教学和考生身上,不少考生思维能力较低,写作思维混乱,有的甚至思想片面、偏激。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层次,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已经成为近年高考作文题的大趋势。

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将“中国”置于时空纵横坐标中来观察,同时不回避发展中的矛盾,可以形成话题的多元对立,如“京剧”“一带一路”可以写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西方的普世价值;“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容易联想到社会存在的不足的词语,意在引导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帮助外国友人读懂中国”的立足点,则需要考生掌控好褒贬尺度,进行恰当思辨,思考这道作文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解读中国,这更能彰显考生的理性精神。

全国卷Ⅱ要求考生透过诗歌名言的形象读出其内在的思想。不仅如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发掘出材料的深刻性,在立意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或批判性,成为一种隐性要求。

全国卷Ⅲ的副标题“我看高考”暗含着对高考应试功能利弊的思辨,意味着不能剑走偏锋,流于片面化观点,而要站在更高远的位置上廓清一部分人思想中的偏激观点和模糊认识。

备考策略

高考作文试题,既承载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走向,作文命题需要整合与平衡不同维度的需求。而且直观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关于新一年的作文备考,笔者有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聚焦时代生活,关注现实热点

对现实的正面关注,对时代脉搏、社会热点的理性接纳,是近年高考作文题的鲜明特色。作为新时期的建设者,应该有这种聚焦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比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四个重要认识”的重要指示,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017年秋,十九大即将召开,一些新提法、新理念值得考生期待和关注,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大政方针,关系到年轻一代未来发展方向的导向性政策等。除此之外,继续关注当下中国亟须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如“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考生要具备关注新形势、做出新思考、助推新发展的基本思想。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关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以及更大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等问题,因为文化传承涉及语文素养的核心意义,文化自信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重视思维训练,提升思辨能力

备考作文训练,除关注社会动态、关注新鲜事物外,更重要的是,考生对新鲜事物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体悟生活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提升能力。

从训练写作思维的角度出发,考生需要关注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共性和个性、联系和发展、对立和统一、肯定和否定等几组辩证关系,还要重视因果思维、对比分析、多向发散、逻辑推理四种思辨能力。大家可以从下面的热点事件及思维训练中得到一些启示。

【热点事件】一個篮球场引发的热议

2017年5月31日,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打篮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发生矛盾,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最后,有关方面暂时关闭篮球场,此事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热点事件。

思维训练

①人民群众对健康运动越来越重视,对运动场地的需求日益明显,但某些地方运动场地有限,公共设施严重不足。更进一步说,这件事折射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象本质、原因分析)

②篮球场之争本是小事一桩,却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说明这个事件不是个案,而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共性个性、逻辑推理)

③一个篮球场地就能发生一场争执,说明我们的城市公共管理存在问题,政府没有正确引导和解决人民的需求。(联系发展、逻辑推理)

④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没有错,篮球场闲置时,大叔大妈们用来跳广场舞,这种做法也没什么不妥。但当双方的使用时间产生冲突,进而演化成肢体冲突,乃至社会热点事件,其问题在于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对立统一、因果分析)

⑤从事件冲突可以看出,全民健身需求在日益增加,健身观念广为传播,这是一个利好现象;但双方因为运动场地起了冲突,也说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遇到考验。(肯定否定、正反分析)

⑥年轻人应多一点尊重和礼让,老年人应多一点理解和体谅。(肯定否定、对比分析)

⑦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管理服务不够到位,当事双方缺乏沟通协调,最终导致冲突发生。(多角度思维、因果分析)

三、回归语文本质,夯实写作根基

把语文的事交给语文来做,回归语文本质,夯实作文基本功训练,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对策。

要重视审题立意。弄懂材料的含意,审题立意便不会出现偏差。要学会在多次追问、综合比较中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在审题环节中,明确任务指令,灵活选择角度是非常重要的。高考作文是有限定性的写作活动,限制性与灵活性始终是需要做好平衡的。

要重视结构思路。议论文的篇章结构有一些基本模式,如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逻辑推演等;议论段落的展开也有一些基本套路,如内涵阐释、理例结合、因果分析、假设推理。对考场作文来说,以议论文为主兼顾其他,将结构思路训练纯熟很有必要。

要重视素材积累。议论文忌空洞说理,用事实素材论证自己的观点本身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素材充实,符合作文发展等级“丰富”的要求。如果在材料的新颖鲜活、呈现素材的形式上下功夫,则契合“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

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表达功夫在平时,文从字顺,通畅连贯,这是最起码的语言表达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追求一点修辞和句式方面的技巧,进而追求语言的表现力(如议论语言的严谨、隽永与精警)与个性化。

作者:曹振国

第4篇:2018高考备考作文素材

(二)

当腾讯国漫遇上互联网,“传统”也可以很年轻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外动漫作品进入国人视野,曾经颇具影响力的国漫如何重回人们的观看之中?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做了不少尝试,让国漫“牵手”互联网,赋予“传统”新的传播能量。

近年来,跨文化传播的浪潮影响全球,以动漫文化为代表的“二次元”经济逐渐成为行业热词。动漫作品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产物,逐渐构成一种由“边缘”进入“主流”的文化现象,并随之形成不断壮大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二次元”用户已达2亿。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动漫市场仅用14年时间就从不到100亿的市场规模增长至1000亿。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播出平台投身其中,以各自的传播优势对动漫文化进行呈现。2017年,腾讯视频立足于网生内容的全产业链布局,将国漫作品纳入其中并形成重要的内容产品矩阵。看似“传统”的国漫文化,经由互联网的“润色”后,能否迎来新的发展?

互联网为国漫创造另一种可能

视频网站以其年轻的内容表达与多元的内容风格,聚拢着庞大的青少年群体。这样的观看群体特征,与当前动漫作品的核心受众群高度重叠。凭借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国漫在2015年就进入了发展增长期,以超过40%的覆盖率超越日漫,打破了日漫与低幼向作品长期垄断国内动漫市场的旧格局,成为中国动漫市场的潜力股。

到2016年,青少年群体对国漫的需求与日俱增。凭借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洞悉,腾讯成为最早一批系统化投身动漫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同时,也能立足于平台自身优势,打造贴合动漫传播的“孵化”路径,为国漫崛起创造了新的契机。发展初期,腾讯视频规避了“重量不重质”的传播问题,将动漫创投与国漫覆盖升级作为战略部署,成功打造了“青春国漫剧场”。

《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多部国漫作品陆续推出,在受众群体中获得不俗的反响。如今,已有20多部原创国漫作品从这里诞生,腾讯视频更成为国漫热潮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每天有近百余部国漫上线,日均播放量也从2015年的2500万跃升到今年的6000万;28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近80%,在当前的青少年社群中形成可期的影响力。

联动发展助力行业“升级”

2017年2月,文化部颁布了《文化部关于“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培育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此项规划的发布,反映着国家对动漫产业积极扶持的态度。

在政策的支持下,动漫文化也逐步彰显出更为积极、主动的面貌。它不仅一改过去的“小

1 众化”成色,以多元的内容题材在全年龄段形成影响力,也在产业化道路上更进一步。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边界正在迅速扩张,国漫产业逐渐进入以内容为核心,跨形态、跨媒介、跨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漫文化也不再仅仅着眼于内容制作的单一模块。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在专注作品创作的同时,逐步展开了以“二次元”为起点的泛娱乐共生体系的构建。

2017年7月6日,企鹅影视集中优势资源,连同阅文集团、米粒影视、玄机科技、视美动画、福煦影视等国内数十家版权合作伙伴及一线国漫制作公司,共同发布国漫“百番计划”,融合先进技术,在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上对国漫传播进行整体化的创新。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也着眼于动漫的全产业链发展,多元布局动漫产品,实现动漫作品受众从核心“二次元”人群向泛“二次元”人群的传播,进而为更多优质国漫作品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和变现渠道。动漫、文学、影视、游戏融为一体,“影漫游联动”的模式令内容价值最大化。

用“年轻”国漫传承中华文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漫,把落点回到了“国”字上:以中国题材、中国元素为内容肌理,以中国表达、中国风格为外在样式,由此打造出的故事也令更多人对国漫形成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国的动漫市场中,大量本土优质作品渐次涌现,“年轻”的国漫正不断收获着更多“漫迷”的喜爱与支持。

一直以来,各类文艺作品都会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视作珍贵的创作资源。企鹅影视推出的《观海策》《大食天下》《不科学唯物主义秘密档案》等作品,便呈现出植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的特点。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积极的立意取向,为人们带来一场场新的传统文化之旅。以《观海策》为例,它以中国古代奇志《山海经》为灵感,通过3D动画的形式重构了这一个人们家喻户晓的故事,作品里那位充满血性和力量的少年游侠,同样能令今天的年轻人充分移情。

国漫有着自身天然的文化价值,它能够将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以及中国精神借由动漫的表达形式呈现给中国观众。当国漫牵手互联网,“传统”也许还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王者荣耀》的荣耀?

前不久,一款叫《王者荣耀》的游戏火了。杭州的一位13岁少年,在家长没收手机、训斥要少玩《王者荣耀》后,从四楼天台跳下,双腿骨折。《王者荣耀》从游戏演变成一个公共话题。

“网瘾”的说法,在什么情况下成立?是游戏问题,还是家庭教育或亲子关系问题?前段时间以来,网上围绕游戏与孩子的讨论越来越多元,反思教育和家庭的声音越来越多,且

2 渐成一种共识。游戏不再像往年一样背上“原罪”。

然而,游戏本身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低位的,也在一些语境中被污名化,将其等同于“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但更大恐惧来自于游戏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如让孩子变孤僻、社交能力变弱,乃至产生暴力倾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玩毕竟百无一害”。

是这样吗?现有的研究数据,是否支持这样的因果关系?是游戏导致孤僻、社交意愿低,还是孤僻或有社交恐惧感者,更可能偏爱游戏?

游戏并没有那么糟

在当红游戏《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上线的第一天夜里,我和几个企业家以及投资人朋友猫在三里屯的一个地下餐厅里吃小龙虾喝红葡萄酒,其中一瓶酒的年龄比我还大。这顿晚餐属于很奔逸的组合有没有?然而当晚的话题还要奔逸:席间一位热爱手游的企业家在和我们分享他在《王者荣耀》里面联手精英们去斩获胜利的经历。据这位很早就晋身王者的玩家透露,他的朋友圈排行榜当中前二十名几乎有一半是知名的创投界人士,比如其中就有最近因为和马化腾吵了一晚上而爆红的朱啸虎。

这一点不禁让我想到凭着《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一书被冠以未来学家称号的简•麦戈尼格尔在其著作中所写到的一段“有人对包括CEO、CFO和总裁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做了调查,发现70%的人经常一边工作一边玩电脑休闲游戏。没错,绝大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报告说,他们每天平均花15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抽空在电脑上玩游戏。”

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未来学家都是一些“为证明观点强出证据”的偏颇论者不足为信,那么在有迹可循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谷歌总裁拉里·佩奇和特斯拉总裁是会联手打电脑游戏的一对好基友。

此次《王者荣耀》的防沉迷三板斧中,有一条是为未成年孩子而设立,“十二周岁以下每天不得超过一小时”,这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小学生们的“炸毛”,也让他们打定了盗取爷爷奶奶们的身份证去开账号的主意——毕竟,爸妈们应该自己已经在玩没得指望了。

平心而论,这条小于一小时规定的设立也不完全是拍脑袋就来,2014年一个发表于《儿科学》期刊上、来自牛津大学Andy Przybylski教授团队的研究指出,相较于从来不玩游戏的孩子和每天玩三个小时以上游戏的孩子而言,那些能够把每天玩游戏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的孩子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这一文章所用到的样本也还是比较可观的,5000名10-15岁的青少年接受了调查,和一般动辄不超过200人参与的调查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们得出的结论可说具有一定可信度。容我大胆地揣测一下,一小时规定的咨询顾问没准翻阅了此篇文献。同一团队在一年后还在《流行媒体文化心理学》上发表了对每天玩三个小时以上游戏青少年的性格和行为分析,认为他们存在更喜欢打架、对学业也更不感兴趣的倾向。

然而,任何一项游戏相关政策或规定的制定,且不说是否能在涉及公民权利的法律层面去推敲,仅仅就其设置合理性来说,都不可能只借鉴单一的研究结果。

3 在我翻阅近年来有关电子游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文献过程中,并不意外地发现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正面的结论正在加强,而不像前十年二十年那样,仅仅停留在探讨游戏成瘾对人的危害或暴力游戏导致玩家犯罪的老生常谈。

换一个角度来说,当面对新生的事物时,视其为洪水猛兽永远是幼稚的做法,而如何去找到其可为我们所用之处,才是人类能够朝着更和谐社会演进的手段,这也恰恰和这些年来学界对人自身的研究也更多朝着积极心理学方向发展,而非一味和黑暗面来殊死困斗的趋势相吻合。甚至,从1970年第一个电脑游戏诞生以来,虚拟世界中的这类游戏早已经不算什么新生事物,我们对它完全犯不着担忧恐惧,这事儿其实就像你家里养了猫狗一样正常。

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了对游戏积极面的发掘之中,斯坦福大学的Allan Reiss是其中非常活跃的一位,他不仅利用游戏手段做了很多心理学和行为学猜想的验证,还据此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观点。比如他曾受同校设计学院副教授Grace Hawthorne之邀,去设计实验来验证后者的课程是不是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位爱玩游戏的博士借鉴“你画我猜”做了一个游戏。让被试们躺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中,手持一个消磁后的平板电脑,根据实验员说出的动词来画出一系列图,每个词用时30秒,之后再会为画出这些词的难易程度打分。

这些画会通过平板电脑传给设计学院的实验协助人员,让他们为就创造力评分,实验员则根据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结果分析每个被试的脑部活动规律。而这一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当被试更多去动用与思考相关的前额叶皮质时,创造力反而下降。这个研究恰恰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游戏心态的重要。

毫不夸张地说,在成人世界中,虚拟游戏早已经成为了不可替代不可抹去的生活组成,而我们也从和游戏的长相厮守中学习着面对不可知未来的能力。

虚拟游戏到底对于孩子有益或有害,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取决于对游戏的使用方式。对游戏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其与人的交互研究得越透,就越能使它们发挥出有利的一面,作为现实手段的补充。

诸如2001年《门诊护理管理》期刊上一项研究探讨了在儿童慢性病治疗当中游戏能够发挥的作用,2008年《健康技术和情报学研究》上一项研究称微软的寻宝游戏是不可多得的儿童心理治疗工具,2013年2月《当下生物学》上一项研究发现玩游戏有助于诵读困难症的孩子去练习更有效的注意力,2015年《心理学前沿》上一项针对中国孩子的研究认为“喜羊羊说”能提高孩子的抑制反应能力„„类似例证还能举出很多。一些综述性的文献更是分析说游戏在辅助学习、健康和社交上都具有极大潜力,正如《福布斯》上“想要成为更好的人?玩游戏吧”一文所指出的那样,在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解决问题、学习团队协作能力、学会面对失败、获得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些方面,游戏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两年前一次公开活动演讲上,谈到自己当初迷上编程,完全是因为玩电子游戏。这个在纽约上城区长大的大孩子回忆道,小时候他们那经常下雪,然而姐姐们不肯一起打雪仗,于是就怒做一款打雪仗游戏自己high,尽管,他自谦说“那是一款非常糟糕的游戏”,但还是非常鼓励父母们放手让自己的孩子们去打游戏。

4

第5篇:高考备考作文和谐素材

和谐

(1)引言

和谐就是一面镜子。它只映照出与之相反的影像。它不是我们上面所猜测的任何模样,它只是一种绷紧的状态,从那张力当中回返到对我们自身的认识。它从暴力、从邪恶、从丑陋、从一切的不和谐中闪现自身的影子。和谐犹如诗人沃尔科特在一首诗中说写的,它是:奔跑的雄师与惊惧的雌鹿之间的约定,她眼中含着某种对恐怖的默许。和谐里面隐含着荒诞,也隐含着对荒诞的容忍。我们对它猜测,但还是无法最后将之言说。和谐实则上就是一只我们所永远无法理解的野兽。但无论我们是否理解,人们一直谈论着它,并将之裁定为一种生命的核心。

(2)事实论据

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有一个成语叫“路不拾遗”,其出典是: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这件事越传越广,人们就把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路上遗失的东西也没人捡拾形容为“路不拾遗”。

十六大报告中的和谐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 传统文化的名言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包括"和生"、"和处"、"和顺"、"和洽"等。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 存在就是合理,事实胜于雄辩

报纸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养了几只猫和老鼠,它们平时同食同眠,亲如睦邻,从没发生过矛盾。如此怪象,真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这些前世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求同存异相安无事,自然也有其和谐之道。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色调。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

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3)理论论据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美的真 谛应该是和谐。

冰心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和谐”素材

(一)名人名言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3.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4.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5.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西谚

6.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7.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费孝通

8.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黑格尔

9.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会在环境中,就 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11.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 赫拉克利特

12.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13.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孙中山

1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15.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 ——马克思

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17。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第十六》

18.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 ——《管子•侈靡》

19.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 ——西谚

(二)妙语集锦:

20.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怀有同一样的爱。

——《让世界充满爱》歌词

21.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呀,多少祈祷在心中。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呀,微笑不会再害羞;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开溜;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呀,快乐健康留四方;让世间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儿开放。

——《祈祷》歌词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会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高考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因此,“和谐”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优美语段

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背景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各方面的和谐„„和谐是最佳的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

和谐是一种调配,和谐是一种力量,和谐是一种境界,和谐是一种胸怀。 自我和谐的人,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心理平衡,不抱怨,不攀高,积极对待人生,对名利地位旷达以待、泰然处之。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和谐的乐章。

和谐是春风里百鸟的鸣唱;和谐是晚秋里静待的风荷;和谐是夕阳照耀下的康河柔波;和谐是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回廊九曲;和谐是贝多芬手指间流淌出来的美妙的旋律;和谐是李白独坐敬亭云山静看两相不厌的意境。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谐”不仅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生存的法则。和谐的社会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名人名言

1.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3.美在和谐。 ——赫拉克利特

4.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歌德 5.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6.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1.庄子的思索

遥远的战国时期,乱世的烽烟中走出了智慧深刻的先哲——庄子。深沉的思索与平和的胸怀展开了汪洋肆恣、光怪陆离的想象,也造就了淡泊空灵的哲学境界。抛却尘世功利的羁绊,庄子完全走进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走进了心神合一的逍遥之境,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御风而去的身影。 2.梭罗的世界

瓦尔登湖畔,曾经接纳了一个心潮澎湃的思想者,梭罗舍弃了文明社会,在瓦尔登湖边搭建了一间简陋的木屋,过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活。与世无争的心境使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愉悦。他借这种极端的行为,警示愚昧无知地沉溺于争名夺利的世人——生活的真谛并不只在世俗所谓的“成功”之中。“我绝没有鼓吹悲观颓废的意思,我只愿像报晓的雄鸡,立于栖木之上,引颈高歌,唤醒世人。”梭罗的一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找到了许多人终生不得的人生真义——独特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 3.画中的和谐 丁绍光是著名的旅美画家,他的画以和谐为主题,成就巨大。他觉得从哲学、文艺发展以及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和谐是重要的,这也是现在的世界所欠缺的。丁绍光也曾画过反映内心冲突的画,但那是在年轻时候,到国外后,他觉得世界缺少和谐,所以从此以和谐为主题作画。他会选择一些永恒性的题材,如母爱父爱、人性、人与自然的爱,这些本身不受空间、民族、时间的局限,而且还带有中国色彩。这些都是在不同人、不同民族之间可以得到共鸣的,是人类共同的想法,这样的艺术更可能永存。

4.和谐促繁荣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它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5.走向和谐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内容: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和谐之美

一枝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盛开,以点点嫣红增添了风景的内容,这是一种和谐的静美。(借助红梅凌冬开放的图景,表现和谐的美,切合题意,形象生动) 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排云而上,以雄健的身姿打破天空的沉默,让岑寂一下生动起来。这是和谐的壮美。(变换对象,营造雄鹰直击长空的画面,展现另一种类型的和谐之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们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它们美得和谐,美得永恒。(本段总结前两段,用简洁的话语点出前面两幅画面的实质内涵,明确点题,这是切合题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下文的论述作好准备) 其实自然界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紧扣“和谐”的主题,历数自然界中和谐之美的种种体现,拓宽了文章的表达空间。从自然界的角度阐发,使主题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强调) 自然的和谐如此优美,人是万物的主宰,和谐的光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动人。(承上启下,扣紧主题,灵活转换思路,体现出行文的层次性) 校园里——抱着一大摞书的女生和一位匆匆下楼的女生在拐角处相撞了。书本撒落一地。一个歉意的微笑,一起俯身捡拾散落的书本,然后挥手,转身。旁边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校园中的和谐的美好。 (用典型事例来表现校园里的和谐人性之美) 而那些不同寻常的人,博大的胸怀更加诠释了“和谐”的精神力量的动人。在众多荣誉包围下,袁隆平依然平静,内心的宁静、外表的朴素让他由内心折射出一种和谐之美。他像一尊佛,将外在的美与内心相平衡,与灵魂相勾连,让内外达到了和谐。这份和谐为社会增添了一份美,为每一个人树立了榜样。(借助典型事例来表现大人物的博大胸怀,体现出和谐的人性之美) 郭明义用点滴的小事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灵,为他们点起了希望之灯。他的爱心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促成了社会的和谐。郭明义用自己的丝丝爱意温暖着贫困的家庭,让社会多了一份温情,少了一份绝情,让人们多了一些交往,让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和谐需要爱心去传递,只有拥有爱心,才能去构建和谐社会。(典型事例的运用,写平凡人物用自己的点滴行为,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令人敬佩) 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概述生活中的其他事实,再次印证主题,用整齐的句式、生动的比喻、深情的语言来赞美生活中的种种和谐所具有的美,使“和谐”的主题得到强化)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简短但有力的语言结尾,主题集中而鲜明) [总评] 文章精心开头,借两幅画面表现自然界的和谐之美,然后紧扣“和谐”主题,转向生活中人的和谐之美。行文自然、层次分明、切合题意,选用的事例也比较典型。

亮点关键词:切合题意 论据典型 增分技法 切合题意

上面[好范文]中的文章紧扣“和谐”的主题立意,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层面揭示“和谐”的具体内涵,用例典型,紧紧围绕中心和主题进行阐释。这是一篇切合题意,论据典型的好文章。

第6篇: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2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7月号第2辑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7月号第2辑

整理:fcs2002

1.数据打架难掩“矮人三分”的尴尬

2.预装软件诉讼应找准发力方向

3.如何来看污染治理的“临沂样本”

4.安居房建成闲置是选择性作为

5.乌木面前不应忘记“法无授权不可为”

6.高温补贴何以不再成为残缺的权利

7.筑梦中国,历史见证我们的苦难辉煌

8.地震“动物预报员”或成纯粹的摆设

9.诚信“出局”降低公共健康防线

10.我的手机,预装软件做主?

11.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背后的“精神空巢”

12.警惕道德视角下的离婚率解读

13.与其争南大,不如在教育科研上争口气

14.公共服务逐利化是一种“危险驾驶”

15.治污还须迈出推行绿色GDP这一步

1.数据打架难掩“矮人三分”的尴尬

张西流

国家卫生计生委6月30日发布统计称,18岁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7.1公分,女性为155.8公分。这项数据让民众跌破眼镜,也比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缩水4公分,一些网友纷质疑数据的正确性。(7月3日《参考消息》)

卫计委同体育总局数据打架,令人大跌眼镜。然而,即便是体育总局的数据准确,将国人身高“拔高”4公分,也难掩比日韩“矮人三分”的尴尬。“7岁到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男孩矮2.54厘米。”2014年3月6日,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列举上述数据。可见,国人的身高,乃至体质健康,首先在“起跑线”上就“矮人三分”。为此,吴正宪呼吁,尽快建立针对校园学生意外伤害的安全保护法规,激发学校让孩子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确保学生增强体质。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体育等学科,成为学校教学的“附属品”,常常被各类文化课挤占,沦落到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学历低技能”或“高分数低体质”的“畸形人才”。有的学生从不参加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考入了高校,还要家长陪护;有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要么骨瘦如柴,弱不禁风,要么又矮又胖,活脱脱一个“相扑”选手的标准体型;近视眼更是相当普及,且呈低龄化的趋势。

事实上,党和国家是非常重视增强学生体质的。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特别是自2012年开始,教育部对各省份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排名,并且会对各省份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予以公示。希望这样的政策,能调动省长、市长、县长、教育局长、校长和体育老师的积极性。

问题是,在政策与对策的长期僵持中,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被一次次忽视。孩子们仍然埋头于书本和作业中,间或于百忙之中临阵磨枪,应对体育考试。然而,当大学被迫取消长跑,军训场上晕倒的“豆芽菜”越来越多时,家长们还能沉得住气,逼迫孩子搞“题海战术”?当学校的综合测评一次次输在体育成绩上,校领导还能横下一条心,片面追求升学率?当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连年下降,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时,应试教育还能“深得人心”?

因此,必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体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特别是,将体育课纳入中、高考“必考课”,提高体育成绩占中、高考总分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体”。

2.预装软件诉讼应找准发力方向

堂吉伟德

手机预装软件一直为消费者诟病,上海消保委近日的测试结果显示,欧珀X9007和三星SM-N9008S两款手机中预装的软件都超过了40款,且大量软件不可卸载。上海消保委近日提起公益诉讼,将两家公司告上法庭,中消协昨天明确表态支持起诉。据介绍,这是国内首例被受理的消费维权公益诉讼。(7月3日《京华时报》)

手机预装软件过多,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的心头之患。比如曾被消费者提起诉讼的苹果手机,就因为预装软件过多且无法卸载而惹上官司。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因为无以获得法律的支持,消费者以败诉作结。也正是因为没有可资借鉴的司法价值,使得手机预装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此次由上海消保委提起新消法实施后的首例公益诉讼,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价值。

2013年4月颁布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必须通过工信部审核,并不得单方面安装未经用户同意的,会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信息,以及给用户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如果手机预装软件经过了工信部的审核,并没有带来不良后果,那么即便数量相对较多也符合法律规定。由于《通知》只要求预装要求必须经过审核,也就是要做到“正规化”,但并没有规定预装软件用户有权删除,且厂商不得设置障碍,从而使得预装软件的使用具有强制性。

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手机预装的软件未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暗中吸费属于“流氓软件”,那么无论是个人提起诉讼,还是公益诉讼很难获得胜利。法院审理是以法律为准绳,如果没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手机安装预装程序过多,且不能卸载属于一种侵权行为,那么法院就很难对诉讼请求给予支持。更何况,预装手机软件涉及到整个手机行业,即便个案胜诉也很难有标本价值。

更何况,手机自带程序的来源很复杂,其间既有系统底层自带,有运营商预装,也有厂商自己预装,责任主体并不一样。比如手机预装的运行系统,已经构成手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是允许可以自由卸载显然并不现实,也不无助于品牌和专利保护。同时,若是手机在销售时有明确的说明,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就不会形成对消费权利的侵害,维权的发力点就会失去方向。因为消费者在购置时,本身就具有拒绝权,只是消费者没有行使这样的权利,而最后归咎于手机自带程序的问题,在道理上也很难站住脚。

对此,手机厂商完全理直气壮的说,自己的生产的手机就这个样子,购不购买,使不使用,没有人强迫你。正如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所称,软件预装问题应靠市场解决。消费者用自己的消费意愿,去对供给形成影响之后,那么手机预装的程序自然就会减少。就现实来说,市场上本身就存在不少预装程序较少的手机,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然而消费若是自己选择了预装程序较多手机,希望依靠法律强制改变自然难以如愿。

维权固然重要却不能滥用资源,否则就可能带来预期的落空。对手机预装程序如何提起公益诉讼,恐怕还要找准真正的点位。

3.如何来看污染治理的“临沂样本”

朱永华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已经实施运行了整整半年时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就曾经暗访了山东的临沂,发现这个地方有不少企业在偷排、漏排,问题在被曝光之后,临沂市长也被环保部约谈,随后临沂开始了铁腕治污,数据显示,有163家企业停产,近400家企业限期整改,而随之带来的是“空气好了,经济差了,民众点赞,企业抱怨”,形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各方利益都焦灼在一起的局面。(据7月3日《央视》新闻1+1)

显然,自从被称为史上最严又长出“牙齿”的《环保法》与今年1月1日实施,各地政府迫于压力,纷纷向污染企业亮出利剑,山东临沂也只是各地铁拳治污的一个缩影,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下线压力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铁拳治污”给地方经济和就业状况造成的“重创”更是可想而知,一方面,为了治理日趋严重的污染维护社会公众健康,这样的铁拳治污必不可少也值得称道,而另一方面又要确保民生利益和经济稳步增长,这确实对于污染严重地区政府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尽管媒体所称的6万多人“失业”没有得到临沂官方证实,但可想而知,数百家企业停产或限期整改,必然带来企业员工时间长短不一的离岗,也必然会直接影响这些家庭的经济收入,这从报道的实地采访中更被予以证实。但问题是,政府既不能因为这部分污染企业员工的利益而牺牲整个城市环境,同样也不能视这部分群众的“失业”和家庭困难而不闻不问,况且治理污染与经济发展本身也不存在必然矛盾,实际上造成今天这一后果的原因,既有政府方面前些年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疏于环境保护,也与广大居民群众迫切希望提高收入而督促政府放低企业进驻门槛的意愿密切相关。在报道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临沂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在早些年的招商引资中,把免环评作为企业入驻临沂的一个“绿色通道”,造成这些能耗大的企业存在先天性的污染防控设施设备不足,而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加上铁拳治污,环评一下子成为这些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不少企业之所以在整改期内无法实现整改目标,不能按时恢复生产甚至从此“死掉”,就是因为陷入环评无法通过的“死节”。由此带来整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阵痛”也是非常巨大。

显然,如何看待污染治理的“临沂样本”,不能只着眼于“止痛”,报道中主持人把临沂目前的这种治污状况比喻成走错方向的紧急刹车,认为能够采取“点刹”和在车内铺上缓冲物势必会减轻车内“乘客”的损伤,这种比喻看似很有道理,但与临沂和很多地方的治污现状并不“吻合”,在一个地方企业因历史原因,普遍存在污染严重非采取果断措施不可的现实情况下,以徐徐渐进的方式治污会带来很多麻烦,实际上这些年来全国很多城市采取的都是这种“点刹”式治污,不仅造成大量的治污投入收效甚微,城市的环境污染更是日趋严重,即便是临沂这些年,在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企业达标排放方面,环保部门也不能说没有丝毫建树,不少企业环保制度形同虚设,治污设施设备只在应付检查时启动,期根本原因就在于治污“点刹”式的消极治污,“点刹”不是为了校正方向,而是在给人们一个“正确”的错觉,看是在治污,实际上却是在纵容污染。

临沂铁腕治污所收到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短短半年时间,城市空气的各种污染指标都出现大幅降低,因此,在笔者看来,铁腕治污与不仅必要,也是在果断偿还历史欠账,尽管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但对于今后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大众的健康无疑也是值得的,且“长痛不如短痛”也是人皆尽知的道理,“点刹”固然可以“止痛”,然现实严重的污染状况却经不住“徐徐渐进”的治污,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更不能容忍治污的消极。同时,对因治污带来的“失业”比例上升,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面对,想方设法通过多渠道来促进就业,鼓励这些“下岗失业”职工从事绿色产业创新创业,总之,无论如何再不能走牺牲环境保经济增长的老路,没有社会大众的健康,经济增长与发展再快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4.安居房建成闲置是选择性作为

叶祝颐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郝书辰在7月3日举办的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专家论坛上透露,在过去三个季度的审计过程中,确实发现有些工程申报立项的周期非常长,有些工程批复之后又没能按时开工,开工之后推进的力度也不足,也不够的情况。一些工程进度比较慢,不能按期竣工,还有些工程竣工之后利用率不高,“比如棚户区改造,有些安居工程的房子建好之后,闲置一年两年。”(7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土部、住建部等部委曾屡次强调,加快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建设,要严格土地供应,落实资金,加快进度,强化工程质量。为完成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中央还安排了专项补助资金。但是,一些地方棚户区改造进程缓慢,不仅工程立项慢、开工难,建设拖拉,就连已经竣工的安居工程也闲置着,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求房若渴的住房困难群众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扫兴的坏消息。

虽说地方政府安居工程建设存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但这不是安居工程开工难,甚至竣工闲置的理由。如果说审计署郝书辰司长的讲话只是对安居工程建设、配置滞后的粗线条描述的话,相关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审计署去年7月公布的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违反规定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挪用和骗取的工程资金达93.7亿元。其中,237个项目或单位挪用安居工程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专项资金78.29亿元,38个单位套取骗取棚户区改造资金15.41亿元。有的地方拿了安居工程专项补贴,却把钱挪作他用,吝于建设安居房,群众的安居尊严何处安放?

虽说住房消费业已进入了市场化时代。但是让群众“居者有其屋”,政府责无旁贷。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给困难群众提供公租房、安居房等保障性住房,是政府责任的体现。正如上海社科院专家卢汉龙所言,福利分配不是政府对公众的恩赐,而是一种公共职责的承担。同样,安居房不是恩赐,而是责任。政府从土地财政中切出一块蛋糕,下决心压缩“三公”消费与其他公务经费支出,保证安居工程按时开工、竣工,加强安居房管理,把安居房配置给需要的群众,真的很难吗?

与对安居工程建设、配置滞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地方对商品房开发很卖力。一方面,商品房立项、建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众渴盼的安居工程建设跟不上。在我看来,一些地方安居房闲置,除了相关部门不作为以外,可能与安居工程项目选址偏远,配套缺乏等因素有关。人家位于市区的棚户区被你改造了,你却把人家打发到一个交通不便、配套缺乏,平常看不到人影的地方去“安居”,政府的民生情怀何在?安居工程建设、配置滞后,某些地方政府实际上是选择性作为。此前媒体曝光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以配建廉租房项目的名义向上要补贴,却只开发商品房项目仿古一条街,根本不盖廉租房。就是地方选择性作为的一个例证。

对于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建设,既然中央有要求,民众有期盼,相关部门就要督促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完成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对于安居工程建设、配置滞后的地方,不能止于曝光、整改,而要明确罚则,启动问责程序。该问责就问责,该处罚就处罚,触犯了国家法律,还要启动司法程序。同时,改革绩效评价机制,撕下形象工程与GDP里看政绩的老黄历,多从民生角度考核官员政绩,通过科学政绩评价的力量督促地方履行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供给责任。地方政府除了做到安居工程按时开工、竣工以外,还要注意安居工程选址与配套设施完善,提高安居房建设质量,并精确配置有限的安居房资源,让安居工程真正让民众“住有所居”。

5.乌木面前不应忘记“法无授权不可为”

朱永华

6月28日,广东惠州市民林先生,从东江捞出了44根疑似乌木的木头,可木头刚从江底捞出来,林先生就被人举报,警方根据报警线索,暂扣了林先生捞出来的这批木头。经过前期调查,这批古木初步确定是“乌木”,惠城区文广新局局长告诉记者,如果这批木头需要上交给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将对补帖林先生等人的打捞费用。此外,为了表彰林先生上交国家文物的举动,当地政府还将对林先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一般给予个人奖励5000元,颁发荣誉证书(据7月4日《央视新闻》)。

乌木,学名叫“阴沉木”,经过上千年的碳化而形成,有“东方神木”、“植物木乃伊”之称。因其外表呈黑色,所以又叫“乌木”,是制作工艺品、家具的珍贵木材,市场价值连城。但是乌木,既不属于“矿产资源”,更不是埋藏文物,因此,无论《矿产资源法》还是《文物保护法》对他均不适用,从本质上来说,它只是普通树木被大自然“锻造”出的派生品,即天然“孳息品”,与自然界普通动植物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市场价值奇高,即便警方根据我国民法通则79条规定予以暂扣,引用法规依据也过于牵强,专业法律人士指出,有关乌木的权属和定性,现有法规资料并没有明确界定。也就是说,国家尚没有明确法规规定群众发现并挖掘出的乌木就一定归属国家,也正应为如此,每一次乌木被挖掘后,政府的介入,都会引发公众舆论的质疑。

法律是基于社会公共道德而提升的带有强制性的制度规章,说白了就是集大众共同价值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制度,任何一国的法律都带有本国浓郁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色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情”,而在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中,“天降横财”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事实上无论农民在自己所依法承包和管理的土地、山林、沟塘湖泊中发现乌木,还是像惠州市民林先生从东江捞出的这44根疑似乌木的木头,都完全属于意外,既不是出于本能的贪心,也非拥有产权的“国家”所故意隐藏,完全就是大自然对于发现人的一种意外“恩赐”,历经千百年没有被“国家”和个人发现并挖掘,而且不属于“国家”明确规定不允许个人拥有的“孳息品”,它“理所当然”应归属第一位发现并挖出者,从法律上讲“法无禁止即可为”,既然公民从地下挖出“人参”及少量乌木可以堂而皇之的占有,为什么一涉及“价值巨大”,政府方面就一定强调归属“国家”呢?这就可以看出,政府看重的不是乌木本身,而是乌木所包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但是,面对这一“天价”的乌木,无论归属权属于谁,都应当从法律上寻找明确依据,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地方政府,更不能仅从价值上来衡量,去对现有法律往自己有利的一方进行解读,实际上,无论按照《矿产资源法》、《文物保护法》还是《物权法》以及《民法通则》,都无法找到乌木归属的明确法律条款,所有的“解读”其实都是“参照”或是“精神”,其实,无论警方、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甚至是法律界人士,内心都清楚,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任何人发现这么“价值连城”的天降宝贝,都有占有利益所有权的欲望,同样也都能从现行法律中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解读。

然法律终究是高于民间传统道德价值的制度,他既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的意志,也必须恪守他的公平而不能随意延伸,因此,对于乌木归属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乌木归属权的纠结,现行法律中归属权并不完全代表“处置权”,就像农民不能擅自在承包耕地上建住房一样,乌木虽然价值很高,但无论归属权在个人还是在国家,总体上来看它依然还是属于“国家”,由得在归属权上争论不休,不如在“处置权”上寻找既符合传统道德,又符合现行法律且国家和个人都能接受的“共同点”,既归属权归发现者,其处置权归国家。

其实,强调乌木“归属国家”,目的其实就是据为地方政府拥有并处置,对发现者付出“微量”的“奖励”,本身就是为政府的强行占有做辩解,让乌木归属个人所有,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其随意处置,“国家”需要对乌木进行处置可以从发现者手里“购买”归属权,双方依法签署“契约”,这样,乌木在个人手里虽然有了明确的价值,却只能由“国家”来决定是否能“变现”,这样,既保证了发现者的个人利益,又能保证珍贵的乌木永远“归属”国家。即使如此,这任然是一个比较折中且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办法,如果按照国家总理对地方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地方政府非但不应“暂扣”甚至据为己有,更应当承认公民对乌木的所有权,即“法无禁止即可为”。

6.高温补贴何以不再成为残缺的权利

堂吉伟德

夏季高温期来临,人社部等四部门3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发放高温津贴。记者注意到,自

6、7月份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的高温津贴进入发放期。但是,有网友反映多年没有领到高温津贴,有许多地区的高温津贴标准已经数年没有进行调整。专家表示,要明晰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以促进高温津贴的落实。(7月4日中国新闻网)

年年高温季,高温补贴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而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发放高温补贴,业已成为例行公事。令人尴尬的是,高温补贴依然还是权利者的奢求,尽管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高温津贴的标准也不断在进行调整,然而“没有听说过有高温补贴”还依然有广阔的市场,也足以见证权利处于何种苍白的境地。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很多地方高温津贴标准多年没有进行调整,在物价不断飞涨的情况下,即便只具有象征意义的高温津贴,依然还只是一种残缺的权利。

确切的说,在劳动权益相对弱势,而权益保护还有待改进的现实情况下,若是连更为刚性的工资难以避免被拖欠,那么地位更弱一等的高温津贴,就真的可能是“爷爷不疼,姥姥不爱”。资方往往以逐利作为最高目标,要让企业家真正履行起应有的责任,就不能只进行道德层面的强调,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刚性的监管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才能让高温津贴真正惠及每个劳动者。

目前,发放高温津贴执行的是2012年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其在效力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加上规定本身的粗糙性,也给执行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这就需要将之上升到更高的法律层面,比如可以考虑将高温津贴等高温劳动保护措施列入《劳动法》,将相关权利义务法律化。更重要的是,在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行动不统一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法律的层级,以进一步强化其效力,才能达到顶层设计的目的。

其次,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责令用人单位按时足额发放,逾期不改的,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由此形成的违法成本也严重偏低。如果违法成本不能超过发放高温津贴的数额,自然就难以产生倒逼作用。尤其对用工数量大,特别是建筑公司这种需要大量在外作业人员的企业,更是作用不大。很显然,处罚的偏低和违法的代价太小,都无以形成威慑和促进作用,从而也成为企业方有恃无恐的原因所在。只有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不断提高违法的风险和代价,才能让资方惧于后果而不能越雷池半步。

再次,要明确监管主体,并提高监管效率。虽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赋予了人力资源和劳动监察部门以处罚权,然而对安监部门、工会组织的具体职责、如何履职、不履职又该如何问责,却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使得本具有发现之职的相关组织和机构,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并因之导致纠错机制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发挥,从而才产生了“不知有津贴”的强烈反差。因而,若是不能明确各方责任,尤其是解决事前、事中监督和信息反馈的问题,那么高温津贴的落实依然困难。

最后就是要发挥社会共治的作用。权利不可能从天而降,离不开权利者的抗争与争取。因而,作为高温津贴享有者的劳动者,应当敢于和善维护自身的权利,并同侵权行为进行坚决的头争。一方面,劳动者要勇于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积极提供线索让监管部门更有作为;另一方面,劳动者还可以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集体“说不”才能让权利获得尊重与满足。除此之外,其他公益组织、民间机构和媒体记者,都应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携手并肩为维护劳动者的高温津贴权而鼓与呼。

总之,实行了多条腿走路,并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高温津贴才不会成为权利者的心头之痛,也不会成为权利弱势的讽喻。

7.筑梦中国,历史见证我们的苦难辉煌

花果嶺

风雨如磐,我们默默积聚能量;正道沧桑,我们铸就苦难辉煌。

在中华民族这个经历深重苦难和至高辉煌的命运共同体发展前进的伟大征程中,实现民族复兴无疑是最广博厚重、最具穿透力、最能凝聚正道人心的伟大梦想。当珠江口外的外国炮舰惊醒了我们“天朝上国”的梦呓,当日寇的钢铁战争机器让我们“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日新月异的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形势让我们审时度势改革开放„„在筑梦中国的道路上,我们从被动“睁眼看世界”到主动打开国门、改革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梦、筑梦的过程,也是与世界逐步接触、互动、协作直至再融入的过程。

在筑梦中国的过程中,我们有过难以排解的苦难忧伤。那些不平等条约的背后,是近代中国面对弱肉强食这个国际“丛林法则”时无所适从的代价,更是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苦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所面对的是深重无尽苦难,直到嘉兴南湖那艘画舫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声音,仿佛暗夜海洋上航行的轮船,前方忽然出现了一座灯塔。至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渐渐清晰,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

历史的底蕴是厚重的。从嘉兴南湖的画舫,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从二万五千里的战略转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从三大战役的摧枯拉朽,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从“十年浩劫”中的砥砺坚忍,到改革开放的奋起直追;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这个成立时只有50余名党员的政党,如今一跃成为拥有8779.3万名党员、在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史册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是风雨如磐的彷徨迷茫,还是中流击水的激情豪迈,无论是正道沧桑的苦难辉煌,还是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只有与历史融为一体,才能显出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梦想、构筑复兴梦想道路上的波澜壮阔、宏远豪迈。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责无旁贷的筑梦者。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伟业已经进行了近40个年头,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此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体制机制中各种不适应新发展的问题开始暴露,各种利益群体对改革发展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时而出,着眼于国家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既强调顶层设计的科学指导,又兼顾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逐梦想。

筑梦不辍,我们砥砺求索;圆梦有时,我们不忘初心。

8.地震“动物预报员”或成纯粹的摆设

何勇海

鸡在窝里闹,猪在圈里跳,鱼在水里跃,狗叫羊也跑,地震快要到„„从去年开始,南京陆续在六合、浦口、江宁、溧水、高淳、雨花台、栖霞等区设立以动物作为观察对象的地震宏观观测点,观测点的饲养员们变身“地震观察员”,通过QQ每天向地震部门汇报动物表现;同时,一旦出现鸡上树,猪在圈里跳等反常情况,就及时向地震部门汇报,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诊断”。(7月3日《现代快报》)

地震往往突如其来,而之前的一些地震征兆,一般人很难察觉。依靠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研发的精密仪器,也不可能完全预知或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和震级。故而,现在一些地震部门进行震前预测预警的努力方向,转向了像南京这般,设立以动物作为观察对象的地震宏观观测点,让鸡、猪、鱼等担任“地震预报员”,动物饲养员则变身为“地震观察员”。这种做法靠谱吗?恐怕也只是一种摆设而已。

虽然专家说过,地震前地壳会发出一种声波,动物对这种声波很敏感,受到感官刺激后,会出现行为异常。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震前动物有前兆,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鱼儿浮头跃出水,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搬家四处逃„„”但是,动物行为呈现群体性异常原因多多,并非一定预示着有地震发生。是否与地震有关,需要地震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多学科专家综合会商,不会单以动物行为作地震预测证据。

虽然几乎每次地震发生后,人们都会回忆起动物异常反应现象。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人们看见成群老鼠仓皇奔窜,一些地方还出现100多只黄鼠狼大转移;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据说地震前一天,博卡拉市一野生动物园的很多动物涌到开阔地带,且多年不见的孟加虎也现身。但也并非凡有地震,就会有动物出现异常反应,这要看地震成因、地壳厚度等能否引起明显的动物异常,比如汶川大地震,震前动物异常就不明显。

所以,别以为地震部门设立了一批以动物作为观察对象的地震宏观观测点,就能提高对地震预测的敏感性并发出警示,进而让老百姓受益。在动物反应异常与地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没有可重复验证的因果关系的当下,动物异常反应只能是我们宏观观测地震的辅助手段。何况,我国地震部门预报预警地震,往往有“稍有不慎,易制造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之虑,岂会让“动物预报员”轻易发挥“哨兵”作用?

设立那么多以动物作为观察对象的地震宏观观测点,不仅难以发挥“动物预报员”的有效性,反容易成为浪费公共财政的一大渠道。比如在南京,每个地震观测点都是依托养鸡场、养牛场、养鸽基地等,一次性给予资金补助,帮助添置电脑、照相、录音录像设备,建单独的工作室,建立监控手段,形成汇报机制。这便会花去一大笔防震减灾经费,这笔钱是否花得值当,地震部门和所补贴的那些养殖场是否有利益输送关系,都值得追问。

9.诚信“出局”降低公共健康防线

斯涵涵

长沙一经销商因拒绝销售过期蚊香被厂家“出局”。愤愤不平的她一怒之下“踢爆”日化产品的惊人黑幕:在洗涤清洁多类日化产品中都存在篡改日期的现象。对于已经过期或者临近过期的产品,经销商直接篡改日期再进行销售。篡改的日期一般会延后一年,也就是说2016年7月过期的产品,实际上2015年7月已经过期。(7月4日《北京晨报》)

报刊里,荧屏上,该品牌系列日化产品广告随处可见,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占有巨大市场份额的日化产品企业,却肆无忌惮地销售过期蚊香,并将坚持诚信经营的经销商清除出局,解除了其经销权。其动作之迅捷、作风之强悍令人心惊。

毫无疑问,拒绝销售过期蚊香的李女士是第一个受害者。榄菊公司湖南分公司主动邀约其合作,为了完成合同,榄菊的授权委托书一到手,她就在长沙望城租了300平方米的仓库、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聘请员工,购买送货车,忙得不亦乐乎,还投入多年的积蓄,没料想,公司提供的产品大部分是修改过日期的过期灭蚊产品,她拒绝接受这批次的货物后,榄菊公司不再提供货源,公司很快陷入了瘫痪状态。辛苦和巨额投资打了水漂,更受伤的恐怕是那颗诚信经营、恪守道德的心。

广大消费者则是直接的第二受害群体。据悉,长沙8月份销的货中不少是7月份从各超市退回来的,对于已经过期或者临近过期的灭蚊产品,都会篡改日期再进行销售,并不会退回到公司去。篡改的日期一般会延后一年,更可怕的是,过期商品修改日期再销售的并不止灭蚊产品一种,在洗涤清洁多类日化产品中都存在篡改日期的现象,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并且在一些小超市店铺都可以畅销,不良企业、经销商获得了非法暴利,公共健康却遭受严重威胁,市场秩序和法律威严也遭受严重挑衅。

诚信者失意,失信者得利,诚信经销商“出局”以及踢爆的日化行业潜规则,暴露出诚信缺失、道德溃败的冰山一角,人们不知道还有多少过期商品在改头换面之后,利欲熏心,大肆营销?市场大潮,奔涌向前,如何在全社会建立新的市场诚信制度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哉斯言。诚信和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诚信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欲构建新的市场诚信制度,仅仅依靠道德支撑和产权墓础是不够的,必须引人法律作为制度保障,依据我国法律,不得销售过期商品,不得篡改产品生产日期,对于有违规行为的企业或个人,最高可处罚款5万元。当下,长沙当地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保护李女士这样的诚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让无视法律法规和民众安全的不良商家付出法律代价和信用成本,阻止失信者对于市场诚信体系的冲击,规范诚信市场,希望该案给李女士、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明确而又鲜亮的“结尾”。

10.我的手机,预装软件做主?

邓海建

7月1日,由上海消保委提起的一起公益诉讼案正式被法院受理。这次公益诉讼分别以广东欧珀(OPPO)和天津三星为被告,诉讼理由是这些手机厂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上海市消保委送检的20款手机中,除一款无法开机外,其余19款手机,都预装了不少软件,其中最少的27个,最多的竟达71个。(7月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在智能手机领域,无论是苹果的闭环模式、还是安卓的开放生态,预装软件都是彼此绕不开的话题。有数据称,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超过了5亿,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利润与规则、市场与用户,演绎出越来越多的纠葛。预装软件死扛不走,这事儿确实挺闹心的。作为消费者的娘家人,地方消协此次摇旗呐喊,确实值得点赞。

首先,新《消法》明确规定,就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是中消协以及省级消协组织的法定职责。此前,尽管浙江省消保委曾针对实名制购票乘车后遗失车票的消费者必须全额补票提起公益诉讼,但迄今未获受理;于此而言,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内首例消费维权公益诉讼。

其次,预装软件上的民怨由来已久。去年6月,因为手机里的预装软件不可卸载,深圳市民姚小姐一纸诉状把苹果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苹果手机重新设计系统并赔礼道歉。一审败诉后,姚小姐又提起上诉。眼下此案还在审理中,但在今年6月初,深圳市消委会就约谈了华为、三星、联想等品牌手机生产商,正式向各手机生产商发出劝谕,让预装软件能自由卸载,并将手机预装软件不可卸载问题列入公益诉讼。换言之,没有上海消保委打头阵,软装软件迟早也会成为地方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祭出公益诉讼的重要“靶心”。

不过,这里有必要厘清一个常识:手机预装软件数量的多寡,不能与正当性与合法性直接挂钩;而法律要发力的,也不应该是所有预装软件的“不可卸载权”。道理也不算复杂:从程序正义来看,这些预装了不可删除软件的手机,都通过了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检测,拿到了合法批文。层层把关后,才发现消费者成了小白鼠,早干什么去了?再说,手机预装软件其实也分为多种,有安卓系统底层自带的,有运营商预装的。强制要求所有预装软件都能删除,对于手贱的“小白”来说,手机变砖就不再是传说了;至于运营商加装的软件,你享受了补贴或优惠,同时也接受了定制软件,在权力义务关系上,也不算太离谱。

有调查数据显示,96.2%的网友手机中都被预装了大量不可卸载的APP。但这些预装软件,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中性的、哪些是“流氓”的,并没有共识与定论。早在2012年6月,工信部就下发通知,明确要求“手机生产企业不得安装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耗费、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的软件”。后来,工信部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亦再次重申了相关要求。可见,预装软件未必都是洪水猛兽,而如果工信部的审核入网关口都没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律要求解绑所有预装软件,这算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界定清楚预装软件的性质,然后据此向无良厂家发难。别忘了,就算出厂的手机是干净纯美的,厂家依然可以在后续软件更新的推送中,随时夹杂各色“私货”。一句话,有了具体而微的标准,只要是手机流氓软件,就该痛打到底,而不在于其是否来自“预装”。

11.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背后的“精神空巢”

苑广阔

6月27日,金陵老年大学开始了2015学的报名。尽管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名时间第一次改在了下午,但依旧有数位老人,前一天夜里就匆匆赶来了学校,他们冒着大雨,彻夜排队。等到了第二天清晨,排队的人数已经多达几百人。而更让人们感到吃惊的是,一旦入校,许多老人便再也“不肯”毕业,而是想方设法留级,最长的,已经在老年大学读了20多年。(7月5日《现代快报》)

为了获得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资格,这些老年人不惜冒着大雨通宵排队报名,而一旦成功进入老年大学,就再也不想毕业了,甚至学完了所有的课程,也要想尽办法“留级”,然后从头开始,再来一遍。这部分老年人,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其学习精神值得年轻人借鉴,但老年人除了好学之外,导致他们对老年大学趋之如骛的根源,实际上另有原因。

正如一些老年人所表示的那样,老年大学早已不是学习唱歌、画画、跳舞和电脑的地方,而是一个绝佳的社交平台,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归属感,集体感,进而排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解决“精神空巢”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守着老年大学不愿意毕业的老年人,其对精神、情感上的诉求,要远远多于对知识、文化、技能上的追求。尽管这种现象提醒年轻人要多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有空的时候多回家陪陪父母,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难处,“空巢老人”不过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不可能完全避免。

那么部分有条件的老年人通过入读老年大学,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来解决“精神空巢”的问题,也就有了现实必要性。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随着希望入读老年大学者人数的快速增加;一方面由于不愿意毕业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结果导致各地老年大学人满为患,根本无法完全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要。而在这其中,公办老年大学和民办老年大学所面临的困境也不尽相同。公办老年大学因为政府投入不足,“扩容”能力有限;民办老年大学则因为属于无盈利机构,无力兴建自己的校区,几乎每年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别提扩大招生规模,健康发展了。

既然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大学已经是老年人群体的“必需品”,那么政府就应该有所作为。对公办老年大学应该加强财政投入,帮助其扩大校区建设,增强师资力量,进而扩大招生能力,给更多老年人入读创造机会。而对于民办老年大学,政府除了在房租、水电、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之外,还应该加强与市场的合作,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支持民办老年大学的发展,从政府层面解决老年人群体“精神空巢”的问题。

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到位了,受益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群体,还有广大年轻人。因为当父母解决了“精神空巢”问题,减少了对子女“精神赡养”的依赖,那么年轻人在工作、创业的时候,才会没有后顾之忧,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创业中去,进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12.警惕道德视角下的离婚率解读

陈广江

近日,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北京55944对“领跑”全国。专家称,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社交软件更可能成为诱发婚外情的工具,变为婚姻的“新杀手”。(7月5日《新京报》)

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若不合脚就该换掉,这很正常。但如果在某一段时期内,“鞋不合脚”的现象连续增多,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婚姻在国人的观念里天然地包含浓厚的道德色彩,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离婚率极低。面对12年连增的离婚率,人们不适应、难接受也正常。但不得不说,若以此断言现代人游戏婚姻、社会出现婚姻危机,就危言耸听了。解读离婚率走高,首先要警惕道德视角。

事实证明,高离婚率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现象,离婚率伴随社会繁荣程度走高就像一个无法打破的魔咒,欧美等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难免经历阵痛。

经济的繁荣让国人特别是女性在婚姻上越来越独立、自由,并直接导致了离婚率走高是不争的事实。在拮据时代,人们会本能地选择抱团取暖,不会也不敢轻易离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经济发达地区离婚率偏高、娱乐明星为何容易离婚的原因。

我国法律也给追求自由的人们提供了合法性支撑。2003年开始实施的新婚姻法更加尊重公民的婚姻选择权,离婚程序大大缩减了,人们对离婚的认识也有了很大变化,道德指责少了,理解同情多了。我国离婚率不断递增的12年恰恰是新婚姻法实施的12年,这绝非巧合。

经济繁荣了,法律更人性了,婚姻更自由了,这不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东西吗?离婚率12年递增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代价,个人也会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这种时代背景下,微信、陌陌等社交工具只是一个导火索,而不是真正的婚姻“杀手”。

但必须指出,高离婚率必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家庭不稳定影响社会和谐,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会极大消耗社会公共资源,甚至会引发社会变革。说到底,离婚率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们既要警惕道德视角下的夸大其词,更要呼吁重新审视家庭和婚姻的意义。

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在爱情的基础上履行家庭的义务与责任都是最理性的婚姻状态。在转型期社会,国人更容易对婚姻失去应有的耐心和定力,特别是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过于“任性”,甚至没有基本的责任观念和契约意识,这是亟需改观的。

解决高离婚率问题应在社会大视角下寻求对策,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国人的价值观、婚姻观回归家庭、回归亲情。

13.与其争南大,不如在教育科研上争口气

龙敏飞

6月底,南昌大学发布由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的章程,将“南大”定为自己的学校简称。这引发了部分南京大学师生的不满。有南京大学师生指出,2014年12月,经教育部核准发布的《南京大学章程》,已规定南京大学简称“南大”。目前,教育部对高校章程中关于简称的具体做法还未有详细规定,但希望南昌大学、南京大学能规避引发校名争议的情况出现,协商妥善解决此事。(7月5日《新京报》)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南大”。在天津,大家嘴中亲切的南大,是南开大学,因为南开说的是一个新区;在江苏,多数人眼中的南大,肯定是南京大学;不过在江苏南通,南大却未必是南京大学了,最有可能的是南通大学;自然,如果放到江西,很多人眼中的南大,也许就是南昌大学„„或许,正是因为简称只是一个符号,教育部才表示两所大学自己好好协商此事。客观来说,从全国范围来看,南大多数指代的是南京大学。

为何会有这样的公众认知呢?一切皆因为南京大学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名气的角度,都远大于南昌大学。而除此之外,2001年南京大学就注册了“南大”商标,而南昌大学也注册了涉及多个领域类别的“昌大”商标;此外,在2014年12月,《南京大学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其第一章总则中已明确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就此来说,“南大”属于南京大学的简称、“昌大”属于南昌大学的简称,应该是一种共识了。

而事实上,相同的简称很多,如山东大学山西大学都简称山大;河南大学河北大学都简称河大„„但大家都没有争得面红脸赤,可为何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却要为争一个“南大”而大打嘴仗呢?只能说,这跟炒作、吸引眼球是脱不了关系的。甚至可以说,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南昌大学“傍大款”的一种写照,这背后,是对名气的一种献媚。自然,南京大学方面的反应,也的确有些“过大”了。这些,都是大学不自信的一种写照。

可以说,对于南昌大学南京大学而言,与其在争“南大”上大费口舌,不如在教育与科研上争口气。毕竟,“南大”只是一个简称,也就是一个符号,重了就重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若想让全国人民认可,最需要的,不是自己从“昌大”变身“南大”,也不是对别人简称“南大”而耿耿于怀,而是为社会培养了多少人才,为国家作出了多大的贡献。后面这些,才是公众衡量一所大学的标准。

事实上,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无论是简称“南大”还是“昌大”,只要其足够优秀——教育力量很强、科研实力很强,其就很容易被人记住。倘若一所学校在教育与科研上一无是处,即便其简称为“牛津”、“哈佛”,也只会沦为他人笑话的把柄,而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的价值。抓好科研与教育,才是大学精神与灵魂的所在,舍此之外都是浮云。

14.公共服务逐利化是一种“危险驾驶”

吴龙贵

近日,苏州市民李先生遇到一件麻烦事——他刚出生31天的女儿因呛奶造成窒息,结果在送医过程中,他打了两次120急救电话,先后来了两辆120救护车,都不愿意接送孩子去手术医院,原因是孩子太小,来的救护车都是针对大人的,车上没有针对小孩和新生儿的专门设备,车上医护人员不了解孩子特别是新生儿的救治知识和技术,路上出问题,他们负不起这个责任。(《扬子晚报》7月5日)

1997年出台的《救护车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救护车之勤务以这样几种情况为限,一是救护危急病人,二是灾害救护,三是空袭救护,四是运送转诊病人,五是依实际需要兼作紧急运送、巡回医疗、防疫措施之用。不管是垂垂老者,还是新生婴儿,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病人,需要救护车的及时接送。这是救护车的职责所系,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绝。

当地120急救中心给出的理由是“缺少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看上去事出有因,似乎是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但实质上根本站不住脚。120救护车再怎么缺少针对新生儿的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显然也比社会车辆专业和有经验。如果救护车拒绝出车,那么病人家属只能求助于社会车辆,这会置病人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更要看到,在病人处于病危的极端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的最大敌人。作为一种特殊车辆,救护车有道路优先权,比之社会车辆更有效率。

救护车拒绝接送新生儿事实上是一种行业潜规则,说白了就是“怕担责任”。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现在家长都很宝贝心疼孩子,加上医闹现在也很厉害。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和设施设备,一般情况下,救护车肯定是不愿意接手这样的烫手山芋”。这个问题需要两看。一方面,不必一味谴责。医闹以及一些患者家属的不理性维护,确实加剧了医疗行业的风险成本。在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接送新生儿,这样一种疑虑和担忧心态并非不可以理解。这实际上也是社会互信流失的代价。

另一方面,则必须明晰最起码的道理,作为一种公共服务,120救护车没有拒绝病人或者家属正当请求的权利,更不应该对病人进行选择性救助。正如消防车不能因为火灾严重、扑救难度大而拒绝执行任务,警察不能因为罪犯异常狡猾、凶悍而拒绝出警一样,120救护车也应做到有应必求,否则即为失职和渎职。

目前苏州大市范围内,一共只有两辆正规的新生儿专用救护车。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有足够的专用救护车,‘救护车不救护小小娃’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很多人可能会因此而认为,公共投入不足才是根本原因所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新生儿专业救护车极度缺乏,以至于根本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一些地方的救护车却处于被滥用的状态,甚至把救护车服务当成一门“生意”。比如在杭州,曾有网友反映,救护车用于送已经全愈的病人回家,4公里收费500元,原因是送病人回家“不属于急救范围”。

该提供服务的不提供服务,不该提供的却偏偏要提供,公共服务逐利化才是真问题所在。救护车拒绝接送新生儿,抑或是针对新生儿的专业救护车稀缺,实际上都是成本考量下的一种选择,把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无限的盈利中去。这是公共服务的异化,也是公共职责的错位。

15.治污还须迈出推行绿色GDP这一步

禄永峰

近几日,有媒体报道山东临沂陷入“环保风暴”,称因环保部督查约谈临沂地方人民政府,当地紧急关停数百家企业,致6万人失业。环保部监察系统相关官员表示,临沂市特别是罗庄区企业非法排污现象非常突出,且被要求整改一年也未完成,临沂市政府被环保部约谈后,根据新《环保法》关停企业,其处理方式完全符合法律法规,“于法有据”。(7月4日《新京报》)

从临沂陷入“环保风暴”这一个例看得出,环保部所推行的环境质量“预警约谈”制度,直接约谈其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的这种问责,不乏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工作机制,理应提倡。但问题是,显示一个地区大气质量的检测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如果一个地区的大气质量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那么这组数字也就难免存在“一约谈就下降、一超标再约谈”的恶性循环,如此再多的“预警约谈”,可以说对于大气污染防治还是治标不治本。

按理说,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依法治污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停留在经济处罚的层面,还能够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这极大地彰显了我国依法治污的信心和决心。然而,新环保法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阻力:公益诉讼的案例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量涌现;对诉讼案件,地方法院不立案、地方政府不执法现象较为普遍。新环保法之所以在实施中陷入尴尬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GDP考核存在缺陷,没有把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不难发现,在资源开发中,某些地方狠抓的只是看得见的财富,有时往往忽视了看不见的生态破坏。因此,某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一直难以改善。由于长期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一些资源开发区的农民抱怨:“有井没有水,有田不能种,裂缝到处有,走路要小心”,承受着环境生态之殇。

以往,许多地方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由于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有令不行,推诿扯皮,多部门治理不了一处污染源,也就见怪不怪。加之政府监督问责流于形式,环境监管重罚款轻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也就难免成为一句空话。那么,新环保法理应依法治污却为何乏力,其实质还在于传统GDP缺陷作祟。

如果说过去GDP考核忽视了“环保有价”的理念,那么推行新环保法,就应该尽快弥补上传统GDP考核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事实上,绿色GDP研究早于9年之前在我国就已经开始启动,特别是2004年绿色GDP报告中有关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5118亿元数据的发布,曾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令人遗憾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持续下去。因此,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推行绿色GDP理念,既是弥补传统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也是依法持续有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一言以蔽之,大气污染防治在落实“预警约谈”行政问责的同时,还应该将环保列入考核的绿色GDP,全面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环境代价”。推行绿色GDP,其目的就是弥补传统GDP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客观地讲,倡导绿色GDP,正是基于对现行考核体系的有益补充,而非否定。唯如此,才会让这部好的法律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并扬“齿”立威,让各种污染行为,少些,再少些。

第7篇:高考备考语文作文素材篇26

51、诸葛亮娶妻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历代群众心目中智慧的化身。不仅如此,而且他在外貌上也极为出众。相传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但是他却娶了河南名士黄承彦之女阿丑为妻。据说阿丑“黑面焦发”,十分丑陋,却聪明贤淑,知书达礼,颇有内美。可见诸葛亮在择偶时所看重的不是相貌而是人的内在素质。

52、耻辱戒指

加拿大的一座钢架桥因工程师设计错误而倒塌,这位工程师母校——某工程学院便出资买下了全部废钢材,用其中的一部分制成戒指,发给每位学生,名之为“耻辱戒指”。

第8篇:高考备考语文作文素材篇16

31、爱我所有

有一天,俄国作家索咯古勒对列夫托尔斯泰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人们都渴望“有我所爱”,岂不知,“爱我所有”才是最大的幸福。

32、背对背的服务

一位成果卓著的老科学家和一个年轻的歌星同机到达某市。他们走下飞机舷梯时,歌星被围得水泄不通,而老科学家则孑然一身,无人问津。事后有人为老科学家鸣不平,但他却说:“歌星是面对面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却是背对背地为大家服务。面对人群,怎能思考和试验?”

第9篇:高考备考语文作文素材篇83

16

5、种瓜得豆

19世纪中叶,英国疟疾流行,治疗疟疾的天然奎宁不够用。德国化学家霍夫曼让学生柏琴试着从焦油中提炼奎宁。柏琴用了各种办法都没能把奎宁提炼出来,但却发现了一种紫红色的鲜艳的东西——氯化苯胺。这种东西作染料特别好。于是合成染料“阿尼林紫”便在柏琴手里诞生了。柏琴为此申请了专利,并办起了历史上第一家合成染料厂。

16

6、给与拿

1907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治疗,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也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并在院子里栽了一些花。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高尔基给儿子写了这么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上一篇:如何做好班组安全工作下一篇:小窍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