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改革探讨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其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建筑装饰专业属于高职艺术类专业, 其旨在培养一批既能搞设计、又能懂施工, 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高级建筑装饰行业人才。作为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我们对《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个参考。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课程教学思路存在误区

目前, 高职院校中的建筑装饰专业对《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存在着不同的思路, 一种是直接按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一种是照搬高职院校普通非艺术类的其他专业的教学大纲, 应该说这两种思路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前者以艺术设计为重点, 以培养设计师为目标, 故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较高, 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显然要求太高;后者虽然具有高职院校重技能、重应用的特色, 但忽视了艺术与非艺术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 对理性的思考要求过多, 这也是不适合的。

1.2 课程教学内容存在误区

现代建筑装饰产业的发展对装饰材料的性能、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产生了更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出现必然产生新的构造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 而现有《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教材中的内容陈旧, 缺少应用性, 很难适应装饰行业的发展, 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课程失去兴趣。此外, 该课程是一门技术型课程, 与实践紧密结合, 涉及到许多工程实例, 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以教科书为蓝本, 配以填鸭式的讲授和指导, 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枯燥乏味,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1.3 学生学习方法存在误区

现今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有一种“重艺术、轻技术”不良的倾向, 重视装饰设计类课程的学习, 轻视建筑装饰材料、构造、施工等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同时他们自身的理工科知识的相对缺乏, 对工程实践知之甚少, 他们对装饰材料、装饰构造等课程有抵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达到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就必须对课程本身以及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改革的措施

针对上述误区的存在, 结合建筑装饰专业的整体化教学改革, 现对《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2.1 针对高职艺术类专业特点, 积极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

对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应定位于施工图设计人员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因此, 高职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有一定的设计能力的基础上以装饰技术为重点。在传统理论教学中, 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构造作为两门单独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讲授, 内容重复多, 弱化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 教学组织不够紧密, 教学效果不甚良好。为此, 我们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了整合与优化, 将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 将原来分散的一周4课时教学安排成了一周16课时、6周上完的集中授课方式, 总课时由原来128课时整合为96课时。在课程整合中, 将原有两门课中重复的部分内容进行合并, 并将材料与构造两部分内容按专题进行穿插讲解, 对每一个专题都从它的材料讲起, 紧接着就是相应的构造工艺的讲解。这样一来, 不仅老师在讲课时能够将知识连贯地讲授, 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系统、实用多了。

2.2 设计基于工作岗位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 我们制定了《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规格、品种、价格等基本知识, 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用途和质量标准, 掌握建筑装饰构造工艺基本知识及常用案例分析, 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合理运用与选购建筑装饰材料的能力, 具有思维的拓展和联想能力、对材料应用、构造形式的分析能力, 综合想象、构思能力与分析审核建筑装饰施工图的能力, 装饰施工图的设计与绘制能力, 以及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

据此, 我们设计了六个项目模块, 分别是: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知识模块;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应用案例分析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与选择模块;建筑装饰材料的采购模块;装饰构造的再造模块;某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模块。在每个模块中, 我们又摸拟真实的工作情境, 以装饰工程项目划分教学专题, 围绕每个装饰工程项目的特点、功能要求来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 并具体分析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利弊、适应范围以及使用周期等,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尽量学习到当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的做法, 从而能最大程度的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衔接。

2.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都是用“板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用途、各种装饰构造的规范做法, 无法活学活用。因此,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建筑装饰专业的职业特点, 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此, 我们在教学探索中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按照建筑装饰专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和考核,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善了教学效果。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建理实一体化课堂。

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 集中式的授课方式有助于他们连贯性的学习, 但枯燥刻板的教学手段无法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更会产生抵触情绪。结合《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的自身特点, 一方面我们将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 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交流, 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和直观性, 减少了板书量, 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 增加了更多课程的信息量;另一方面, 建立专用的装饰材料与构造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实训室按照装饰工程中常用的几大材料类别分区、进行实物仿真展示, 以装饰工程中的各个部位作顺序进行构造解剖, 并对每个教学点进行说明, 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装饰材料和装饰工程部位得到直观的展示, 把材料与构造直观地结合起来。

(2) 以学生为主体, 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考你背, 最后的结果是我走你忘。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显然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改革中考虑到高职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利用引导、启发、情境式的教学方法, 运用老师导学、学生自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学生归纳、老师总结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教学的主体让给学生。

(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已建成的实际装饰工程或在建的装饰工程, 带领学生到建筑装饰材料市场进行现场教学, 了解各类材料的性能、价格、种类和应用。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更直观的环境中学习, 并正确地识别和区分装饰材料性能和质量上的差异,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也使他们与行业的距离更近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改革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和评分方法。

本课程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操作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其中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可采用常规试卷考试法, 其卷面成绩占总成绩50%。实践操作成绩的评定按照模块单元设定考核形式, 检验学生项目实战效果及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选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考核形式主要是组成教师考核小组, 以学生完成的图纸数量与质量初评, 教师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单独答辩, 其中图纸得分60%, 答辩30%, 平时10%, 综合为实践操作成绩。

3 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改革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 需要在今后的课改中逐渐完善。具体问题如下。

(1) 授课老师的理论知识丰富, 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略显力不从心,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任课老师要积极下企业实践, 丰富自身实践经验, 或是聘请校外专家来指导教学。

(2) 教学资料相对缺乏, 目前还没有适合于课程改革的教材。传统教材偏重理论性缺少实用性, 知识陈旧, 不能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后续改革中, 要积极编写出适应课改要求的教材, 尤其要增加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教学和互动交流的内容。

(3) 校外缺少真正可以供学生参观实习的基地。走出课堂, 进行现场教学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一步, 但现实是很多装饰企业或是材料市场拒绝或不配合教学, 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大为下降。今后我们还应多多建立一些能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 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机会。

总之, 中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必须是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社会, 结合市场, 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 改革完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而高职艺术类专业的改革步伐可能需要更大些,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摘要:《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通过对该课程改革的探讨, 研究其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的措施, 以及改革面临的问题, 突出高职艺术类专业的特点, 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为同类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改革,教学措施,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王峰, 孙韬.建筑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6.

[3] 张求慧.“室内装饰与家具材料”教学体会点滴[J].中国林业教育, 2000, 6.

[4] 朱祖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10.

[5] 黎洁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J].中外教育研究, 2009, 3.

[6] 苏泽民.《建筑装饰材料》课教学改革初试[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 1.

[7] 郑君白.艺术设计专业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4.

上一篇:基于NoteExpress构建机构知识库初探下一篇:基础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积极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