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安全的护理

2022-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老年人跌倒安全的护理

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 目的通过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探讨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在2007年1月~12月516例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与2006年1月~12月496例老年患者比较,观察2组不同护理对降低老年患者跌掉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进行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及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老年患者,能及時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达到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掉的发生。结论进行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的相关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采取预防跌倒措施,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 跌倒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

跌倒是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跌倒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跌倒的发生远较治疗为重要[1]。为了使老年患者认识到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提高防跌倒意识,笔者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516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51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观察组。

1.1.2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见表1

新病人入院或病情变化,及时认真评估填写跌倒评估表:如跌倒评估≥10分,立即汇报护士长,填写跌倒预报表,上交科护士长,报告护理部,进入监控系统。

跌倒预报病人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护士在护理录中有护理措施记录,科护士长每周一次跟踪监控,护理部每月一次监控。

护士长监控内容:护士评估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患者、家属是否知道跌倒风险,护理记录是否正确及时,护士长是否进行动态监控。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²检验。

2结果

两组发生跌倒情况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78%(4/516),对照组为2.4%(12/496),两组比较χ²=4.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3.1与增龄有关的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

当年龄增大和疾病损害感觉输入,减弱身体纠正姿势摆动的能力时,跌倒变得更易发生,视觉、听觉、前庭功能和个体感觉随着增龄而敏感性降低,均可导致跌倒。

3.2与疾病相关的跌倒风险

当慢性疾病增加时,跌倒的风险亦增加;如直立性低血压、帕金森病,夜尿症等等。患者认知损害有增加跌倒的风险,如:神志模糊、判断力损害、躁动、和缺乏自知之明,使人暴露于危险的处境。

3.3与药物相关的跌倒风险

众多药物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如地西泮、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可降低机体敏感性,损害判断力,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头晕,进而导致跌倒。

3.4与环境相关的跌倒风险

如:病室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湿滑的地面等,在医院内跌倒最常见的是上、下床和上厕所时。

3.5预见性护理

1)动态评估及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患者入院时,或病情变化时,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24小时陪护。2)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特点、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其心理反应也不同,对防跌倒的认知,认同感也不同,对此,我们关心、尊重患者,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耐心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依从性。3)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我们因人施教,给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其中也包括相关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员每天进行督察、评估。老年患者视力较差、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因人而异,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简单化,通俗易懂,采用示教授课形式,内容不宜多,反复多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预防跌倒远较治疗为重要,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防治宣传,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认真执行跌倒警示制度、跌倒告知制度、跌倒监控制度,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从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5)健康教育效用评估,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防跌倒健康教育计划,如教育目标、内容、采取护理措施等。教会患者、家属掌握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跌倒的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械、呼叫器等等。

4讨论

4.1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3]. 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如对护士、病房的保洁工、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

4.2护士长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意识,建立和完善跌倒警示制度、告知制度、监控制度;而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其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如关心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有需要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在走廊或病区的其他地方,遇到老年患者,主动搀扶或问候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做完治疗时,随手帮助患者整理衣服等用物,将患者的日常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及的地方,避免患者因触摸不到,而伸手取物发生坠床事件等,对于有跌倒病史、糖尿病、贫血等患者在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宣教时,渗透相关因疾病而可能导致跌倒的预防措施的知识。

4.3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认真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评估,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尤其是对高危患者,重点监控多巡视和多观察,尽力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陆惠华,方宁远,金玉华.实用老年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4~575

[2] Alan MA. Mel. 老年病学.邢华主译 步态与平衡障碍.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 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3.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2002,21(8):347~349

[5] 李玉芬,张宝华.内科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15~16

[6] 陈京立,辛超英.在实施病人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防范意识的教育.

作者:周 静 钱秀芳

第2篇: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 目的通过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探讨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在2007年1月~12月516例6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与2006年1月~12月496例老年患者比较,观察2组不同护理对降低老年患者跌掉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进行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及时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老年患者,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达到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掉的发生。结论进行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的相关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采取预防跌倒措施,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 跌倒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

跌倒是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跌倒不仅对老年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预防跌倒的发生远较治疗为重要[1]。为了使老年患者认识到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了解预防跌倒的相关措施,提高防跌倒意识,笔者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516例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讨论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9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选择200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干部科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516例,均为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做为观察组。

1.1.2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方法见表1

新病人入院或病情变化,及时认真评估填写跌倒评估表:如跌倒评估≥10分,立即汇报护士长,填写跌倒预报表,上交科护士长,报告护理部,进入监控系统。

跌倒预报病人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护士在护理录中有护理措施记录,科护士长每周一次跟踪监控,护理部每月一次监控。

护士长监控内容:护士评估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恰当,患者、家属是否知道跌倒风险,护理记录是否正确及时,护士长是否进行动态监控。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²检验。

2结果

两组发生跌倒情况

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为0.78%(4/516),对照组为2.4%(12/496),两组比较χ²=4.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

3.1与增龄有关的平衡障碍和步态异常

当年龄增大和疾病损害感觉输入,减弱身体纠正姿势摆动的能力时,跌倒变得更易发生,视觉、听觉、前庭功能和个体感觉随着增龄而敏感性降低,均可导致跌倒。

3.2与疾病相关的跌倒风险

当慢性疾病增加时,跌倒的风险亦增加;如直立性低血压、帕金森病,夜尿症等等。患者认知损害有增加跌倒的风险,如:神志模糊、判断力损害、躁动、和缺乏自知之明,使人暴露于危险的处境。

3.3与药物相关的跌倒风险

众多药物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如地西泮、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可降低机体敏感性,损害判断力,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导致头晕,进而导致跌倒。

3.4与环境相关的跌倒风险

如:病室光线不足、地面不平、湿滑的地面等,在医院内跌倒最常见的是上、下床和上厕所时。

3.5预见性护理

1)动态评估及分析跌倒的相关因素,患者入院时,或病情变化时,护士应从多方面收集以往有无跌倒的病史,本次患病或既往病史中是否有易引起跌倒的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入院时或入院前用药是否有潜在跌倒的危机,步态及平衡能力,下肢能力,下肢肌肉骨骼是否有疾病,本身的肢体行动能力等,详细介绍病室环境,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浴室、楼梯等,以引起患者的重视,对活动不便易跌倒的老年人建议24小时陪护。2)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老年人除加强肌力和平衡功能的锻炼外,心理护理更为重要[2]。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特点、家庭社会经历、经济状况等不同,其心理反应也不同,对防跌倒的认知,认同感也不同,对此,我们关心、尊重患者,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耐心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跌倒依从性。3)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我们因人施教,给患者、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其中也包括相关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员每天进行督察、评估。老年患者视力较差、听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因人而异,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简单化,通俗易懂,采用示教授课形式,内容不宜多,反复多次;对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法。4)制定和落实预防措施,预防跌倒远较治疗为重要,积极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防治宣传,提高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意识;认真执行跌倒警示制度、跌倒告知制度、跌倒监控制度,能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处理,从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5)健康教育效用评估,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制定防跌倒健康教育计划,如教育目标、内容、采取护理措施等。教会患者、家属掌握跌倒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跌倒的预防措施,如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械、呼叫器等等。

4讨论

4.1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模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3]. 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尤为重要,如对护士、病房的保洁工、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教育.

4.2护士长在病区的管理中渗透预防跌倒的意识,建立和完善跌倒警示制度、告知制度、监控制度;而护士是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对护士的防范安全意识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其防范的安全理念,建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如关心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有需要给予及时帮助解决。在走廊或病区的其他地方,遇到老年患者,主动搀扶或问候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做完治疗时,随手帮助患者整理衣服等用物,将患者的日常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及的地方,避免患者因触摸不到,而伸手取物发生坠床事件等,对于有跌倒病史、糖尿病、贫血等患者在加强专科护理知识宣教时,渗透相关因疾病而可能导致跌倒的预防措施的知识。

4.3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住院老年患者,认真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員的安全教育,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质量控制范畴,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评估,拟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尤其是对高危患者,重点监控多巡视和多观察,尽力确保每一位住院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陆惠华,方宁远,金玉华.实用老年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74~575

[2] Alan MA. Mel. 老年病学.邢华主译 步态与平衡障碍.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 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3.

[4]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2002,21(8):347~349

[5] 李玉芬,张宝华.内科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15~16

[6] 陈京立,辛超英.在实施病人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防范意识的教育.

作者:周 静 钱秀芳

第3篇:以人为本服务理念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提高护理安全管理

摘要:我院是基层县级公立慈善医院贫困病人特殊病人精神心理不正常病人以及老年体弱病人较多,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的同时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病区的护理安全质量与老年患者特殊患者跌倒压疮安全管理相结合,护理部护理安全管理以及其他小组护理团队,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病区安全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护理部定期召开会议对各病区老年患者体弱以及特殊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措施情况追踪以及成效评价并提出老年患者特殊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督导改进的具体措施,对病区特殊患者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预防监管追综措施到位,使各病区老年特殊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安全护理措施落实并有持续改进措施,各病区护士长对特殊患者老年体弱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各病区护士对老年病人以及特殊患者跌倒坠床压疮评估责任到人,护士预防跌倒坠床压疮措施宣教到位,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使优质护理服务深入病人心里落实到实处,有效预防特殊患者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的发生。各病区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逐年减少,减少病区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发生率,各病区安全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病区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

关键词:以人为本服务;老年患者;安全管理

我院是基层县级公立慈善医院患者比较特殊贫困精神心理疾病年老体弱病人较多,护理部对病区护理团队要求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护理部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深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跌倒坠床压疮护理安全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培训,各病区护士对跌倒坠床压疮有预防措施,护理部要求病区护士人人知道跌倒坠床压疮上报流程要求,入院病人70岁以上患者以及精神心理不正常服药的患者年老体弱的患者100℅的必须进行跌倒坠床的评估,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要求100℅,护理部将病区的护理质量与老年患者以及特殊病人精神心理不正常的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相结合,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流程到位,病区压疮诊疗护理由压疮护理团队进行评估原因分析,有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小组护理团队,组织职责明确,护理部会定期召开会议对各病区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安全措施情况追踪,提出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督导改进的具体措施,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患者特殊患者跌倒坠床压疮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院在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方面经验作以介绍;

一,特殊病人老年病人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

1.1跌倒压疮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流程到位

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断修定健全,完善。护理部为各病区统一床头跌倒坠床压疮标识,病区护士巡视病房交接班都可以看到,为病人护士做到警示提醒作用。各级护理质控对跌倒压疮安全管理层层抓落实级及抓安全管理。各病区护理安全流程措施到位,环节﹙精神心理不正常服药以及跌倒高危病人做检查,跌倒高危病人下床活動,有无防滑措施,护士告知患者下床防跌倒三步曲,压疮高危病人评估护理会诊等﹚的跌倒压疮安全风险措施到位,70岁以上老年体弱患者以及特殊患者跌倒坠床评估100℅,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评估100℅,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及特殊患者必须有家属陪护,护士健康安全宣教按计划落实,病区护理安全检查执行落实改进到位,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十大安全目标管理并按照流程具体实施。

1.2跌倒坠床压疮安全护理管理追踪到位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加强对病区特殊老年病人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要求,要求每个病区及非临床科室跌倒坠床压疮有制度上流程,鼓励护士长非惩罚上报不良事件,护理部发现有漏报,满报将对护士长进行处罚,护理部组织护士学习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护士人人知道上报要求流程,各病区有患者跌倒坠床按流程上报后要进行患者跌倒病情追综护理至到病人恢复,做到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护理部要求患者跌倒病情追综落实有记录,护理部将对各病区不良事件追踪记录进行检查,各病区要有患者跌倒坠床持续改进,各病区对跌倒坠床改进有成效,对病区跌倒坠床压疮安全管理到位,病区医患纠纷减少,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二,以病人为中心注重护理安全管理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切实以病人为中心,护士用护理专业化知识护理病人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对特殊患者老年患者把优质护理服务安全管理做到护理的每个细节和环节,﹙1﹚各病区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十大安全目标管理。各病区病人护理安全管理落实到位,病区护士长护理部,病区护理质控护理部护理质控。各级护理质控级级有安全管理制度,层层抓落实,病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各病区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到位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医患纠纷,使深受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三, 持续改进总结护理安全管理经验

我院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小组会讨论各病区跌倒坠床压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经过提出处理意见以及改进措施,护理部层层抓执行抓落实,要求各病区护士长非惩罚上报不良事件但是针对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分析解剖总结追踪落实进行整改,对病区护士长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追踪落实进行处罚,不断持续改进总结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经验,保障病人的安全,使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化常规化标准化。护理部选派优秀护士长到内地疆内先进医院进修,学习病区护理安全管理经验把最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运用到护理临床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中,不断提高护士安全意识以病人为中心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病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小结;

通过我院以病人为中心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各病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提高了病区护士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促进病区护士长护理安全管理,护理部对病区上报不不良事件认真讨论定期追踪,加大对护士护理安全教育制度流程培训,有效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压疮,各病区老年患者特殊病人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逐年减少,减少了老年病人跌倒坠床压疮发生率以及对护士的投诉率,病区护士长严把病人护理安全护理质量管理,从护理细节环节抓安全管理提高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中不足,虚心向内地疆内各地区医院学习护理安全管理经验﹙2﹚以病人为中心深化病区优质护理服务,在病区安全管理中不断接受新管理理念,改变思维,以达到护理质量持续不断改进与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以提到了法律高度,护理部要就各病区护士长组织认真学习新颁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护士从思想上重视,各病区护理安全管理卓有成效。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刘琴,付路易,子宫肌瘤临床路径与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应用评价,健康大视野2013年第21卷第18期108

2.付路易,王咏梅,护理质量委员会运用品管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外健康摘2013年第10卷第29期283

作者:王新花 刘燕

第4篇:老年人跌倒的防范和护理

【摘要】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快速增加,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老年人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意外事故是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而跌倒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意外事故,跌倒对老年人的身体产生严重伤害的同时也给心理上带来了负面影响,并导致医疗费用大大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根据跌倒的原因,现将老年人跌倒的防范和护理进行总结。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防范措施 【正文】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造成老年人沮丧、抑郁、焦虑的心理,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甚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一些调查发现老年人死亡的70%与跌倒有关,跌倒既是老年人群重要的卫生保健问题,也是一个应给予重视的社会问题。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措施应该是多方面的:

预防生理性因素所致的跌倒:老年人的年龄偏大,并且活动不便,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如厕及洗漱等都不方便,因此随时都应有人照顾,防止跌倒;有的老年人的视力 、听力差,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有人陪同,并且佩戴好眼睛和助听器,防止不必要的伤害发生。

合理用药:许多老年人需要服用镇静安眠、降压、降糖、利尿剂等药物,在服用药物之前,一定要做好健康教育;用药之后还需要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老年人因用药后发生跌倒等其他意外。对患有慢性病及精神疾病病人,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应进行早期诊断、治疗,还要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晕厥史,做好预防的工作。

改善不良环境:纠正不良环境因素,不但可减少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而且能增加老年人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认识,从而自觉控制和避免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比如:室内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环境安排的时侯,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床、桌、椅的高度和摆放位置应合理; 地面应平坦、防滑、没有障碍物;光线应均匀、柔和、避免闪烁;楼梯、走廊、厕所、浴室要安装扶手。像室外的环境则要求在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的时侯要考虑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道路及其他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地面平坦、防滑性能要强并经常修缮,减少室内外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有过跌倒史的老年人,应询问发生跌倒时的细节,稳定其情绪,加强心理护理,解除跌倒恐惧,以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一些怕麻烦他人的老人,应让其明白大多数人都很乐意帮助他,同时要告知跌倒的严重性。应尽快适应自身角色转换,注意保持每天都有一个好的身体、好的心情、好的心态。

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人保健知识。向危险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以及预防跌倒的措施,提醒其上、下楼要扶扶手,转身动作要慢,如厕最好用坐式,晚问在床旁使用便器小便。并且在宣传栏内安置宣教板,告示跌倒的主要原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洁工在湿拖地面时,放置写有“小心路滑,防止跌倒”的警示牌,提醒过路人注意地面潮湿,预防跌倒。

适当体育锻炼:老年人如无严重的慢性疾病,行动无障碍可指导其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平衡功能,提高体质,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但运动要量力而行,保持适度。外出运动时最好结伴同行,遇有跌倒危险时能相互提醒。

当发现老年人跌倒后,要询问并仔细检查全身情况,确定有无损伤及损伤的严重程度,检查生命体征,检查甚至,提供相应的护理。

关爱老年人健康,照顾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会因衰老而降低。这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预防老年人跌倒需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对每位老年人仔细评价发生跌倒可能的危险因素,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行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更要多给予关心、问候和多观察。做好老年人跌倒的防护,应该成为老年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保持老年人、家庭、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通过综合干预,减少老年人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24. 2 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2,6

(7):1014. 3 马敬东,刘筱娴.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6): 70. 4 宋江丹.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4(2):81-83. 5 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 6 姜旭雯,陈影影.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8):347.

07护本

赵晓玲

2007481073

第5篇:针对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护理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跌倒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居民,男性21%-23%曾跌倒过,女性43%-44%。各地的跌倒发生率虽然各有差异,但不同性别、民族、种族中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都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并且老年女性跌倒发生率高于男性。据国内调查显示,意外跌倒居意外伤害死因的第二位,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约有40%-70%的跌倒会造成伤害,10%-11%将导致严重损伤,5%为骨折,5%为严重软组织损伤。然而其中只有约25%的老年人可以完全康复。因此针对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护理评估

(一)跌倒的原因

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系统器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功能衰退而导致平衡、感觉及骨骼肌肉等机能的减退,并由此成为诱发跌倒的内在因素。

⑴年龄、性别: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达55%。性别因素:女性跌倒的几率约男性的2倍。女性易贫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容易引起跌倒。

⑵步态不稳和平衡失调: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是机体生理功能下降的结果,它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研究结果发现, 跌倒史、活动平衡能力下降是多次跌倒与非多次跌倒比较时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机体的协调反应能力下降导致动态平衡失调是跌倒的主要因素。

⑶感觉系统功能障碍: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及本体感觉,通过影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研究者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跌倒方面的数据发现,视力的敏感性下降是再次跌倒的危险因素。

⑷骨骼和关节退行性病变:骨骼肌肉系统功能的退化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步态的敏捷性、力量和耐受性,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

2、病理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老年患者的感觉输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如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会影响脑部血流的灌注及氧供应;昏厥、眩晕、足部疾病、偏瘫等会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

3、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可影响患者的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

4、环境因素:昏暗的灯光、地板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与卫生间没有扶拦和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其中在卫生间防水跌倒的比例较高。不合适的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也与跌倒有关。

5、心理因素:许多老年人因害怕跌倒,限制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不服老的心理也成为跌倒的隐患。调查发现,76-80岁年龄段的老年患者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跌倒率高达81.63%,其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服老的心理,表现在走路、做事情与青年相比,不甘示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骨骼、关节、肌肉、身体平衡能力逐年减退, 常会因心有余力不足而发生意外。

6、时间与陪护因素:陪护者安顿好患者后要处理其他事情,需暂时离开患者,而部分老年人不能对自己的活动能力予以正确评估,认为过去可以做的事现在仍然可以做,不听从劝告,自行活动而导致跌倒。对老年人而言,夜间并非跌倒的安全时段,此时段因老年人夜醒时间和次数增加,睡眠不连续,夜尿次数增加,也易致跌倒。

二、常见护理诊断或问题

1、有受伤害的危险:与跌倒有关

2、急性疼痛: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3、恐惧:与害怕再跌倒有关

4、移动能力障碍: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5、如厕自理缺陷: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6、健康维护能力低下:与相关知识缺乏有关

三、护理措施

(一)处理紧急

1、检查确认伤情

①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跌倒过程,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

②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③查看有无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④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双腿活动或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正确搬动:如需搬动,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

3、有外伤、出血,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4、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

5、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6、意识不清

①有呕吐,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

②有抽搐,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

③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二)一般护理:

1、针对生理因素所致跌倒

对于高危老年人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入厕及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以防跌倒。视力、听力差的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加强平衡训练可减少跌倒的发生概率。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灵活性、减少反应时间,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7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通过锻炼可使骨密度增加。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跌倒过的老年人在维持身体功能、预防再发跌倒作用显著。对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指导病人适量服用活性型VitD3可增加肌力,增加躯体的稳定性,防止跌倒。美国有试验报道,每天给用800UVitD3,预防跌倒的功效为35%,活性型VitD预防跌倒的功效为29%。对绝经后妇女应进行激素替代疗法,以降低跌倒造成的损伤。

2、针对病理因素所致跌倒

对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病人,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对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帕金森病、内耳眩晕症、小脑功能不全等平衡功能障碍的病人,应在职业医师协助下评定其步态及平衡能力,进行必要的功能训练。多维运动计划是改善社区老年人直立平衡和步态功能,降

3 低跌倒危险的重要手段。

3、针对药物因素所致跌倒

加强服药后患者的护理。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因此医生要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在保证药效的情况下,适当减少药物剂量,从而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患者在服用镇静催眠、降糖、降压等药物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嘱其卧床休息,从而减少发生跌倒的风险。

4、针对环境因素所致跌倒

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房间布局合理、安全;光源照明充足;夜间设置脚灯;通道无障碍物;物品放置有序;老年人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及的地方;地面干净不潮湿;轮椅刹车完好;衣裤长短合适;穿大小合适防滑拖鞋;在走廊、浴室、坐便器旁安置扶手;而对于室外的环境安全则要求公共设施的建设要考虑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尤其是道路的防滑性能要强,经常修缮,使人行道平坦, 减少室外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影响。

5、针对心理因素所致跌倒

对于恐惧跌倒而限制活动的患者,要多鼓励,指导使用辅助工具,要求陪护在旁保护,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对个性好强、不服老、不能对自己的活动能力作出正确估计的老年患者,需反复强调教育,并让陪护者引起充分重视,严加看护。对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应询问其发生细节,加强心理护理,解除老年人恐惧心理,稳定其情绪。使预防措施有明显的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的需要。

6、针对时间与陪护因素所致的跌倒

老人在行动前应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小步态老人行走时应有人搀扶或拄拐杖。对反应迟钝,有位置性低血压,服用镇静类药物以及用降压药的老人,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如夜尿较频,应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人陪伴。

小结

控制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重在预测及预防,针对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做好老年人身体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对于防止老年人跌倒,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第6篇: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与护理(共)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专业专科升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对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专 业:护理学

年 级:2011级

学 号:1151H152

姓 名:吴叔云

指导教师:

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与护理

2011级护理 吴叔云

摘要:跌倒(fall)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是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导致摔在较低的物体,如地板、地面上,不包括由于瘫痪、癫痫发作或外来暴力作用引起的摔倒跌倒可引起骨折、外伤,诱发心血管疾病等意外,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原因 护理问题 预防措施 处理

目录

前言

1、原因

2、护理问题

3、预防措施

4、紧急处理 总结讨论 参考文献

昆医大

2010级护理二班

李丹

201011093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成为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每年大约有3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过跌倒,15%发生2次以上,并伴有骨折、软组织损伤和脑部伤害等。但是,老年人的跌倒事件因为存在可预知的潜在危险因素,所以是可以通过评估和干预进行预防和控制的。

一、跌倒的原因分析

1、年龄因素: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几率最高,因为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统退化,对钠的吸收减退,使得肌肉强度不佳,导致肌力无法提高,走路的步伐变小,双臂摆动度缩小,因而重心不稳,加上平衡协调功能及感官功能退化,所以老年人经常容易因为轻碰障碍物而身体倾斜,进而发生跌倒。

2、药物因素:很药物可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其它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组胺药、降血糖药、泻药等,均可引起跌倒。

3、环境因素:如地面潮湿或台阶倾斜,病室、走廊障碍物过多,病床过高,床腿刹车未固定,鞋底或地面滑,高的门槛,灯光亮度过强或不足,没有夜灯,厕所内马桶较低使蹲下、起身不便,没有扶手的楼梯等。有研究显示,跌倒最易发生的地方是病人床旁,其次是在病人的房间里,可能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较高有关。

4心理社会因素:由于怕麻烦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能,故常在不愿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发生意外跌倒。

5、性别因素:女性老年患者的跌倒率比男性要高,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

6、卧床时间较久的老年病人,在开始下床时,因起身过猛、过快而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而跌倒。

7、曾经发生过跌倒的病人,再次发生跌倒的概率增加。另外,跌倒病人其跌倒的方式与场所也非常相似。因此,对这些有跌倒史的病人,入院时应充分重视。

二、跌倒常见护理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与跌倒有关

2、急性疼痛——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3、恐惧——与害怕再跌倒有关

4、移动能力障碍——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5、如厕自理缺陷——与跌倒后损伤有关

6、健康维护能力低下——与相关知识缺乏有关

三、跌倒的预防措施

1、基本环境措施:①将信号灯放在患者随手可及之处,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②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得的距离内;③尽量调低病床的高度,对可以活动的病床固定好床脚刹车;④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患者帮助;⑤在浴室、马桶附近装上扶手,浴室内置防滑垫;⑥病室地板保持干燥,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设置地灯照明,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安置床边灯;⑦病室的环境应该规范化。

2、对轻度危险跌倒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采用轻度危险防止跌倒措施。患者的跌倒多属于意外跌倒,入院时对患者进行病区环境的宣教,让患者尽快熟识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及环境的要求,并及时给予解决,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及陌生感。指导患者注意起居安全。

3、对中度危险跌倒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采用中度危险防止跌倒措施。护理人员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诉患者服药可引起共济失调、体位性低血压等,使用镇静药时,减少活动,教会患者如何避免意外发生,使患者了解药物性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都得到防止跌倒的相关知识。当患者自感不适或夜间起床时应该叫人帮助,劝说男患者夜间使用尿壶排尿,外出时应该有人陪同。步态不稳的患者,应使用拐杖或轮椅。

4、对高度危险跌倒患者的护理:这类患者采用高度危险防止跌倒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擅自下床或离开病房。应该加强巡视,还在床头挂上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以引起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时刻警惕,并进行交班,患者应有24 h的陪护人,帮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无法起床者应在床上大小便及沐浴更衣,能起床者可在床旁设移动便椅,防止跌倒。对烦躁的患者,应上床栏,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

5、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一定要嘱其家属勤按摩双下肢,在开始下床活动前,要先在床沿坐一会,然后再缓慢活动,适当增加活动量。对服用镇静、催眠药的病人,劝其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应用降糖、降压以及利尿药物的患者,注意用药反应。服泻药的病人经常观察是否需要排泄,协助易于跌倒的病人定时如厕。

6、心理护理:患者住到医院后,心理难免产生落差,对于疾病的恐惧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大,造成精神恍惚,加大跌倒的发生率。老年病人跌倒后,心理抑郁,担心自己不能行动、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常常沮丧、焦虑、有恐惧感,整日不愿开口说话。因此,护理人员此时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也可进行同病室里病友间的相互交流。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告知疾病的状况,家属陪伴的重要性。

7、夜间护理工作:很多跌倒现象会发生在夜间,这是因为患者夜间意识比较涣散,定光比较昏暗,夜班值班护士少、工作量又大,加之患者本身可能由于羞怯、性别等原因不愿麻烦护士,就造成了在夜间护理不足的情况。夜间要维护与白天相同的护理质量要求值班护士要有高素质的护理水平,在排班时适当的调整合适的值班人员数量。

8、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措施,应教育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跌倒的危险因素和需要实行的安全措施,鼓励病人在走动前及需要时,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

四、跌倒后的紧急处理

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跌倒后的现场处理

1、检查确认伤情 首先,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跌倒过程,提示可能晕厥或脑血管意外,需要行CT、MRI等检查;

二、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获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可能为脑卒中,处理过程中注意避免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

三、检查有无骨折‘’如查看有无肢体疼痛、畸形、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以确认骨折情形,适当处置。

2、正确搬运

如需搬运应保持平稳,尽量保持平卧姿势。

3、有外伤、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并进一步观察处理。

4、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其缓慢起立,坐位或休息,确认无碍后方可放手,并继续观察。

5、查找到的危险因素,评估到的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6、对到的后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有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鼻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通畅;有抽搐者,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使用牙间垫等,防止舌咬伤,注意保护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进行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总之,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老年病人,做好宣教,必要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防止老年病人跌倒的发生。

第7篇:老年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北京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

题目: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姓 名:刘晶晶 指导老师:宋桂云

2017.2.10

老年患者跌倒的特点与预防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刘晶晶

【摘要】:跌倒是指人体平衡丧失引发意外的体位改变,导致人体倾倒着地的突发事件,跌倒受个体健康#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以老年人发生率高,跌倒轻者可引发身体不适,重者可产生各种损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等灾难性后果,老年跌倒常表现为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而且显著增加医疗卫生保健成本和大量的社会资源,已成为当今各国政要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预防跌倒,减少老年跌倒危害不仅在政治和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具有重 要。

【关键词】 老年,跌倒,预防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意外事故,衰老和疾病增加了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1],据文献报道住院期间的跌倒事件中,环境因素占50%,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老年人不易适应新环境,环境的改变加重了其跌倒的风险[2-3]。

跌倒是指人体平衡丧失引发意外的体位改变,导致人体倾倒着地的突发事件。跌倒受个体健康、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以老年人发生率高。跌倒轻者可引发身体不适,重者可产生各种损伤,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等灾难性后果。同时也给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并导致医疗费用大大增加,给家 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如何防范老年人跌倒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消除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防止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确保老年人住院期间的安全。 1 老年跌倒的特点

老年跌倒受老年生理特点、疾病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呈现一定的发生规律。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65 ~ 69 岁的老年人中,女性的跌倒发生率约为30%,男性约为13%; 而80岁女性的跌倒发生率约为50%,男性约为31%[1]。”在美国,28% ~ 35%的社区老年人和30% ~ 50% 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每年至少发生1 次跌倒[2] 。

1.1我国老年跌倒的发生率及其危害与美国基本相当,每年至少有2 500 万60 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75 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与损伤的发生率则成倍增加[2]。跌倒是导致老年人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跌倒损伤主要包括: 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骨折和颅脑损伤等。老年骨质疏松和功能退变可能是跌倒后骨折的疾病基础。在65 ~ 75 岁

的老年人中,腕骨骨折比髋骨骨折更为常见,而75 岁以上老年人主要以髋骨骨折为主,这种差异可能反映75 岁以上老年人反应迟钝对髋关节的保护能力显著受损[3]。骨折和颅脑损伤是老年跌倒后致残的重要疾病[4]。老年意外伤害以跌倒为主,是位列心血管疾病,癌症,脑卒中及肺部疾病之后的老年人第五大死亡原因,其中约1 /5 的老年跌倒损伤是致命性的[5]。在跌倒住院的老年病人中,一年后大约仅半数患者存活。因此,老年跌倒在流行病学上表现为发病率高、病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征。

1.2跌倒是人体平衡丧失的结果。正常人体平衡功能的维持有赖于中枢神经控制下的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功能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正确的姿势感觉信息输入、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与整合功能,以及正确而快速的运动系统反应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三个必备条件,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导致跌倒的发生。 2.影响老年跌倒的因素包括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

前者以个体/病人为主体,后者以环境要素为客体。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衰退,常表现为多病共存、并发症多和恢复慢的疾病特点,人体平衡功能减退,这是影响老年跌倒的内在因素。环境因素不仅包括老年人生活和活动场所的情况,还包括患者的穿着及辅具等因素,如道路障碍、光线不足、不良的卫浴设施、鞋帽与衣着不合、拐杖或支具使用不当、老年人监护与家庭护理不当等,以及不良的社区环境等,这些都是引发老年跌倒的重要的外在条件因素。

老年人感觉系统功能退变,尤其是本体感觉功能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弱,视觉不同程度受损,这无疑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戴尅戎[6]等研究显示,在明亮环境睁眼单肢站立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平衡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闭眼单肢站立时,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则显著低于青年人,这说明视觉和本体感觉在维持老年人平衡功能中重要性,也说明视觉环境的重要性。老年人视力和前庭功能减退,影响涉及患者的步态、平衡和协调等运动功能,而视力双盲的后果则异常严重。运动系统的协同活动也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肌肉退变导致患者肌力减退与流失,骨的退变导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1 生理因素高龄是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存在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不良、行动迟缓、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能力差等情况,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发生。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可造成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下降,各种感觉、运动、定向力、听力下降,易发生绊倒或滑倒[7]。

2.2 心理因素老年人比较固执,不服老,不重视跌倒的防范,生活上不想麻烦别人,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而采取单独活动,导致跌倒发生。此外,害怕跌倒的心理可以限制老年人的活动,降低活动能力并导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险性随之升高[8]。有学者调查了9096 名美国老年人,其中有50%的老年人承认害怕跌倒会影响其日常的活动能力,这种对自身平衡能力信心下降的心理反过来会促使功能的下降与自我行动能力受限,从而导致跌倒的危险增加是另一个潜在的因素[9]。 2.3 疾病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小脑病变、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如体位性低血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其他包括认知障碍、痴呆、风湿关节炎病、甲状腺病、虚弱、眩晕、视觉损害、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据调查,约83.12%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均能影响感觉的输入、中枢系统功能和骨骼肌力量与协调,如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体位性低血压等都与跌倒相关联[10]。

2.4 药物因素在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中,药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老年患者常并发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繁多。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安眠药等可通过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风险。有研究发现,4 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会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安定、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精神类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平衡功能、认知功能、锥体外系作用引起头晕、反应迟缓和体位性低血压。与不服用这些药物的个体相比,服用精神类药物者的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了2倍[11]。大量或多种药物混杂作用可增加跌倒的危险性,并随服药的种类呈指数增长。

2.5 跌倒史有文献报道,曾经发生跌倒的患者再次跌倒的概率增加16%~52%[12]。有跌倒史已被证明是跌倒的风险因素。另外,跌倒患者其跌倒方式与场所也惊人的相似。有学者发现,58%的多次跌倒患者重复了其跌倒的方式,64%的多次跌倒患者是在同样的场所再次跌倒。有过1次或多次跌倒史将会大大增加跌倒概率[13]。

2.6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亦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住院后不熟悉新的环境,地面潮湿,地面水迹未干,室内光线不足,地面不平坦,过道有障碍物,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间设施,室内家具摆放不当,鞋子、衣裤过长或过大等均易引起跌倒。

2.7 照顾者因素子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长期照顾老年人而雇佣陪护或由家里保姆照顾。而这些照护者未经过医院统一进行专业的培训,不能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对老年人缺乏细心、耐心、责任心,有时不服从病区管理,家属监管不[14]力。虽有24h陪护,但在老年人病情稳定时,陪护人员放松了对患者照顾,放任患者单独活动,导致了跌倒的发生。 3.老年跌倒的预防策略

老年跌倒的发生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后果严重,涉及患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众多方面,因此,应充分认识老年跌倒的危害,树立预防第一的思想,实施必要的跌倒预防与干预策略。这些预防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3. 1 加强卫生宣教,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多部门协作老年跌倒原因错综复杂,危害严重,因此应充分认识老年跌倒的特点与发生规律,尽可能全面考量影响老年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和外在环境条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实施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多部门协作的预防策略。WHO 跌倒预防策略建议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15]。在WHO 跌倒预防模式中,政府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发挥领导和协调功能作用,医疗与科研单位负责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跌倒预防方案,这些方法 在医院、社区和养老院中付诸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教育是跌倒预防策略中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健康教育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而且还包括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社区工作人员、老年照顾与陪护人员等。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改善社区、养老院和家庭环境,为老年人配置安全的卫浴设施和楼梯护栏,加强老年人监护与家庭护理等,这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预防老年跌倒,减少跌倒危害。

3. 2 疾病防治与环境改善相结合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是导致老年跌倒的内在危险因素,不良的环境是导致老年跌倒的外在条件因素。临床研究与实践证明,对于患有白内障、青光眼或视网膜疾病的老年人,及时有效的临床医学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减少跌倒的发生; 同时,通过改善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环境的照明,提高视觉输入质量,有助于更好的发挥视觉在维持人体姿势和平衡功能中的作用,预防跌倒。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适当补充钙和给予维生素D3 治疗,有助于减少跌倒骨折的发生 [16]。适当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原发病的治愈,改善功能,这可以减少老年跌倒的风险。如血管扩张剂有助于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供血供氧功能,这对于预防跌倒有益; 合理使用降糖药是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有利于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对于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予以合理的镇痛药物或手术治疗,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病痛,而且可以减少跌倒发生,直接发挥预防作用。 3.3提供安全、合理的病区环境(1)病区地面保持清洁、干燥、

平坦无障碍物;(2)病室光线充足,物品放置规范有序;(3)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呼叫器置于患者易拿处;(4)卫生间、淋浴房增设防滑垫,配有呼叫器及扶手;(5)过道、楼梯设有扶手,高度适宜,放置防跌倒标识;(6)保洁人员做卫生时设置好醒目的“小心跌倒”标志,以提高患者警惕;(7)定期对病房设施及环境进行及时检查、维修与改进。

3.4治疗原发病合理安全用药、减轻疾病所致症状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重要基础。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注意事项。 3.5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如何防止跌倒,克服惧怕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对于高估自己体能的老年人给予耐心解释自身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其意识到跌倒的危险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6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入院时评估或住院期间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均应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评估自理能力。平坦无障碍物;(2)病室光线充足,物品放置规范有序;(3)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呼叫器置于患者易拿处;(4)卫生间、淋浴房增设防滑垫,配有呼叫器及扶手;(5)过道、楼梯设有扶手,高度适宜,放置防跌倒标识;(6)保洁人员做卫生时设置好醒目的“小心跌倒”标志,以提高患者警惕;(7)定期对病房设施及环境进行及时检查、维修与改进。

3.3 治疗原发病合理安全用药、减轻疾病所致症状是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的重要基础。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注意事项。 3.4 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如何防止跌倒,克服惧怕心理,摆脱跌倒的阴影。对于高估自己体能的老年人给予耐心解释自身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其意识到跌倒的危险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5 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最有效措施。入院时评估或住院期间评估为跌倒高危患者,均应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评估自理能力。 3.6 建立建全规章制度

3.6.1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安全管理手册》、《跌倒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及报告制度》等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护理人员主动进行防跌倒相关知识宣教,经常提醒老年人注意预防跌倒,对减少老年人跌倒有实际意义[17]。

3.6.2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成立病区跌倒监管小组,根据老年人病房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质量考核标准:(1)各级护理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度,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责任心;(2)患者入院时必须做好入院告知安全相关注意事项;(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3.6.3 建立跌倒报告登记制度、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包括全面评估、高危跌倒标识醒目、对高危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等。患者发生跌倒应及时填写“跌倒患者登记报告表”,并及时组织讨论,采取措施改进。

3.7 强化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本科采用以下措施培训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老年专科知识培训和跌倒风险知识教育,根据老年人生理和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2)定期学习跌倒应急预案及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3)每月组织与患者、家属及陪护座谈会,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提高预防跌倒意识,使其主动配合。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住院患者日益增多,跌倒是老年人常见问题。影响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跌倒不仅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跌倒后出现的骨折等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本科为老年人内科病房,收治老年人均为高龄,出现跌倒的风 险高,帮助老年患者完善功能、消除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意外发生、保证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住院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的医术,而且需要一颗 父母心 ,确立起 “ ”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亲切,加 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法制与 4. 4 社会层面: 客观报道与促[2] 廖静茹.医务人员休息权研究[J]进和谐

社会媒体应当基于客观角度社会,2014,(14) : 176-177. 对医生

[1]周绿林,张婷婷,王森.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 1) : 14-17.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 [2] 覃朝晖,于普林,乌正赉. 老年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 中 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711-714. [3] 董一璇. 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应对措施[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6):1360. [4] 杨丽,朱国珍,刘后玲. 循证护理理念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 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10,17(19):47-50. [5] 赵慧华. 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J]. 临床护理杂志, 2005,4(3):43-44. [6] 苏海丹,黄春燕,成翠珍,等. 对老年患者防跌倒的认知行为 干预[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2):6-7. [7] 张莉,瓮长水,王秋华. 老年人得到的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进 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13. [8] 王翠霞,王玉军,胡可纯,等.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J]. 空军总医院学报,2010,26(1):12-13. [9] 蔡芳,黄艳华.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病人跌倒的应用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93-95. [10] 齐爱娇.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1,9 (34):3146. [11] 刘护云.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77-78. [1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age. http: / /www. who. int /entity /ageing /publications /Falls _ prevention7March. pdf. [13]Kannus P,Sievnen H,Palvanen M,et al. Prevention of falls and consequentinjuries in elderly people〔J〕. Lancet,2005; 366: 1885-93. [14]Rubenstein LZ. Falls in older people: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strat-·460·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年1 月第33 卷

egies for prevention〔J〕. Age Ageing,2006; 35( Suppl 2) : 37-41. 4 Nevitt MC,Cummings SR. Type of fall and risk of hip and wrist fractures.The study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research group〔J〕. J Am GeriatrSoc,1993; 41: 1226-34. [15]戴尅戎,顾嘉瑜. 人体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及其意义〔J〕. 中华医学杂志,2012; 70( 8) : 450-2. [16]Tinetti ME,Speechley M. Prevention of falls among the elderly〔J〕. N EnglJ Med,1989; 320( 16) : 1055-9. [17]Leveille SG,Jones RN,Kiely DK,et al.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 andthe occurrence of falls in an older population〔J〕. JAMA,2009; 302:2214-21. [18]Geusens P,Autier P,Boonen S,et al.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istory offalls,osteoporosis,and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 Ar__ [19].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1月15日第29卷第1期J Mod Med Health,January 15,2013,Vol.29,No.1 [20] 化前珍7老年护理学H)I7 ! 版7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7

第8篇: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浅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摘要:老年人由于体质差、行动不便、平衡失调等原因,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而老年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疾病的影响、环境的不熟悉等原因,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大多是精神障碍,感觉、认知及意识障碍、失语、痴呆、肢体活动障碍的老年病人,缺乏自我照顾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病情,极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针对老年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老年病人,安全问题,护理 1.护理安全隐患

1.1跌到 老年病人年老体弱,视力下降,自理能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加之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头晕,平衡能力差,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到。

1.2 坠床 对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痴呆病人、躁动病人予以床栏防护,但由于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重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易发生坠床。

1.3 压疮 老年人感觉功能差,皮肤薄,新陈代谢率低,加之长期卧床,进食困难,营养差,发生压疮的几率更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1.4 烫伤 老年人对痛、温度感觉不敏感,加之神经内科病人本身就存在感觉障碍,若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很容易被烫伤。

1.5 走失 老年病人本身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病人更是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时陪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就容易走失。

1.6 静脉炎 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之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物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7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管等拔除。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安全管理措施

2.1做好入院宣教,病人入院后,详细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陪同老年病人熟悉病区、病房环境。病室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充足。保洁人员拖地时有警示牌,坐凳稳定性好并有扶手;病床性能良好,刹车要锁住;病房走廊安置横向扶手;卫生间全部使用坐便器,安装竖向扶手及报警器,便于患者站立时借力;开水间,厕所增设防滑垫;病人病员服大小合适,鞋子防滑合脚;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要有护士护送;呼叫器放置在病人可触及的地方,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 2.2 加强培训 责任到人

2.2.1 神经内科病人病情重,变化快,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对班内重点观察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面对突发事件镇静自如,有条不紊。

2.2.2 护士长要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双休日、节假日、夜班)的护理力量,合理搭配新老护士。对重点病人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责任到人。 2.3 正确评估 重在宣教 2.3.1正确评估患者,筛查高危人群要贯穿病人住院始终。老年病人入院时,要认真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志、自理能力、饮食吞咽、皮肤、排泄、职业及家庭状况等。确定为高危对象后,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病人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并在床头使用安全警示卡,如:防跌倒、防坠床、小心烫伤、防走失,定时翻身卡等,随时提醒医护人员及家属或陪护,采取预见性预防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2.3.2 老年人听力、理解力下降,而自我意识又强,不服老和不求人的心理更易出现意外伤害,有效的宣教和沟通是杜绝或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开座谈会、个人谈心、黑板报、宣教资料等对老年病人进行宣教,以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2.4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常见的安全隐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护士长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不定时抽考,合格率达100%。要有预见性的做好老年病人的安全防护工作,对在实际工作中曾经发生、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3 总结 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作为病人的直接服务者之一,必须加强安全理念,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健康教育,健全护理风险预案和应急预案。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我们以细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位病人,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尽力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为老年病人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的服务。

第9篇:防跌倒的护理措施

一:跌倒的原因分析

1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非常重要因素,神经内科常见的跌倒疾病很多,脑梗塞、痴呆、帕金森,小脑疾病,外周神经病,脊椎病等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低下、反应迟钝、肌力下降。

2药物因素 脱水药、降压药、镇静药、精神性药物等,主要通过影响认知功能、平衡能力、椎体外系稳定性等引起患者头晕、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 3生物力学因素

在生物力学方面,因为老年人存在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而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移动功能下降,所以老年人因不太不稳、下肢乏力跌倒占总跌倒人数的 比例较大。

4心理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期较长,初病患者常急于康复,自行增加锻炼强度,易致体力消耗过度,体力不支,增加跌倒危险。对个性好强、固执、独立性较强的患者容易忽视跌倒的危险,另外相关知识较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常因高估自己的行动能力而导致跌倒。17例跌倒患者中就有高达7例因为强行锻炼跌倒,占41.18%的比例。

5环境因素 患者不熟悉住院环境,硬件设施不合格,如不必要的台阶、病房走廊过道设施不到位、病人易滑的拖鞋、潮湿的地面等均易引起老年患者跌倒。 6组织对安全文化的认知 意识指导行为,安全的护理意识是实施安全护理的基础。具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是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交流、对安全重要性的共识以及对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效果的信心为特征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允许范围范围以外的医疗不安全因素或称医疗安全隐患示客观存在 的,对此,其我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认真分析其存在的复杂原因。

。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过度疲劳,工作压力过大;临床医护人力不足;医务人员缺乏危机感,对患者缺乏安全意识,沟通不足;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等。改变安全文化最重要的是改变陈旧的医疗理念:如出错后指责个别员工、不去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隐瞒事情的经过等。 2.7 陪护因素 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人口老龄化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临床常见老人无陪护、老人陪老人的现象或者请来的陪护不能胜任护理工作,给护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建立跌倒应急预案

为了将跌倒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医院组织学习了跌倒应急预案,即工作中发现患者跌倒,护士应第一时间赶到患者身边,检查受伤情况,设法通知医生。确定没有受伤,护送患者回病房,安慰患者及家属;若患者受伤,出现局部疼痛不适,立即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相关检查,及时给患者和家属心理护理。

三:护理措施

防止跌倒的护理措施

1、护士需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此类病人需加强巡视。

2、对有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加用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或留家人陪护,以保证患者安全,并列入交班内容。

2、指导床上使用便器和患者渐进下床活动方法。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4、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的地方标示“小心地滑”警示牌。、固定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和护栏。

5、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指导患者着合适的鞋及衣裤,同时强调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

6、指导患者正确给药,告知用药后的反应。

7、提供足够的灯光,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清除病房及床旁走道障碍物。

8、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9、值班护士要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10、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服务。

四: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加知识的同时,减少孤单 ,也拉近了护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便于工作开展。鼓励患者家属经常到医院和患者交流,加强亲情联系。 五:总结

住院患者跌倒是多因素累积作用的结果,只有客观分析、全面评估,才能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使用,科学的个体化风险评估方法,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针对性,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

上一篇:开展大学习活动总结下一篇:制作手工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