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2023-0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历史回顾

国有企业的激励制度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伴生产品, 从奖金激励到产权激励, 从当期激励到长期激励, 从在职激励到退休激励, 在激励形式和激励机制的演进上, 国有企业正在以渐进的方式接近激励的本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的演进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物质激励开始实施阶段 (1978~1986年) ;二是重点推行承包责任制和经济效益考核阶段 (1987~1992年) ;三是国企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多元化的探索阶段 (1992~1998年) ;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薪酬激励制度 (1999年~现在) 。

二、经营者报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个人报酬与绩效挂钩, 企业所有者与员工二者利益兼顾。最优的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是把员工与他的绩效挂钩, 使其获得是报酬取决于他的经营成果, 这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因为遵循了这一原则, 所有者与个人的收入都会随企业经营者成果的好坏同方向浮动。

二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是激励经营者高效率工作。

三是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固定收入部分的数量, 由委托人与员工通过协商直接确定, 而对与业绩挂钩的风险收入部分的数量, 则应由市场竞争间接确定, 也就是由个人通过市场竞争去博取。

四是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制与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相结合。企业要围绕如何落实生产经营责任来制定调动所属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的规章措施。

三、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应采取的形式

(一) 物质利益激励机制。

首先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年薪制。从当前我国的大型企业来看, 实行年薪制是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收益报酬的激励方式, 是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收入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把经营者的年收入划分为基本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 基本收入按企业经营者所在企业类级档次和本企业职工当年平均收入确定, 为职工平均收入的2-5倍;风险收入与经营者所在当年与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挂钩, 主要依据超额完成利润、净资产增值两项指标确定。年薪当年可兑现60%, 另40%待经营者离任时经审计后再发给本人。其中基本收入属于近期激励, 可使经营者收益与风险同在, 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在职消费货币化制度。企业经营者在职消费货币化是一个与年薪制配套的重要激励形式。为给经营者创造一定的工作环境或满足他们因工作需要而引起的一些消费支出, 这一部分费用应列入企业的经营成本。在职消费的另一个好处是限制经营者浪费企业资财, 防止他们损公肥私、滋生腐败。这对目前国企经营者在职消费处于无控制状态的状况来说是当务之急。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 形成制度, 遏制此类现象蔓延。再次建立经理层老有所依的额外补贴制度。目前企业经理退休后与普通职工没有什么区别, 难以消除他们退休后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 结果造成工作的积极性较低。所以尽快建立针对经营者的医疗、人寿保险和增加养老金制度, 是促进他们以经营管理好企业为终身职业和毕生追求的关键。

(二) 经营者持股经营制。

为了激发经营者保持持久的责任心和不断向上的开拓进取热情, 一项有效的措施是让经营者分享一部分利润的索取权, 即经营者参股制。企业经营者任期期间, 期股所获红利一部分以“挂账”形式存放在企业或转入经营者股本;任届期满, 其业绩指标审计和国家资产权部门评价认定达到契约规定的水平, 且不再续聘时, 可将其拥有的期股按当年的每股净资产变现, 也可继续留在企业, 按年度正常分红。这种办法, 有利于形成经营者与企业的“捆绑”机制, 促进经营者行为的长期化。根据国内外的经验, 国有企业经营者持股经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持股比例要适当, 经营者持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1/10为宜。二是股权形式多样化。经营者除了现金购买。还可以赊账、贴息、低息借款购买股份, 或者以特别奖励形式获得股份。三是股份的兑现方式应具有灵活性。如有“赊账”股则红利先用于抵换赊账欠款;净红利可根据其与原股本的比例设置某种分配规范, 既可一部分变现, 一部分挂账用于增资扩股为养老金、风险抵押金等, 经营者个人股份10年内不得转让等。

(三) 经营者精神激励机制。

要完善各类评优制度, 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经营者, 给予荣誉激励。同时, 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成长、敬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具体的来说, 一是目标激励。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企业家职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经营者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可以从管理企业的事业中得到满足的体现, 从内心树立终身献身于企业的坚定信念, 自觉抵制“官本位”等传统思想的干扰和诱惑, 做职业经理人的实践者和捍卫者。二是声望、社会地位的舆论支持激励。社会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 社会上一般接受并认同经营者的行为, 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心理激励。所以利用各种途径和媒体大力营造社会氛围, 让经营者得到社会尊重和爱护, 使他们以所从事的职业为荣, 从而激发出其献身企业的决心、管好企业的信心。

摘要:激励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公司治理的手段分为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两种。激励、约束机制是指通过业绩评价和目标约束等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促进国有企业效益增长和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也保证经营者的利益得到满足。因此, 激励约束机制是提高国企经营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治理

上一篇:中波发射台电磁及抗干扰措施探讨下一篇:水利工程建设中橡胶坝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