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2022-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当今旅游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也存在着许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问题。国民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本文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刻地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实质,并从现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使我国的旅游环境资源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关系

在全球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其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论题。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态、文化、经济现象,与旅游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良好的资源环境、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健全的社会环境制度,是全球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是支撑旅游业健康向上并且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什么是资源,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旅游资源顾名思义也就是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利用并产生效益的物质与因素。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平衡旅游业的发展。才能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出于两性循环状态。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环境保护的关系

1.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旅游资源的开发是环境保护的进一步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不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所有地区的资源保护其实是我们开发和发展的前提,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发挥其为游客提供观赏、游玩、猎奇、探险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实现经济效益。资源保护的意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开发能够宣传景区文化,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没有保护好的环境资源,那么这一切也将不复存在,一定要保护性的开发,建设性的开发。这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使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复杂化,开发能反映民族特征的旅游资源和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例如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就以中国来说,我们的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景点。这些资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要想很好地进行开发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先对它们进行保护才是上策,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开发。

2.二者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开发的过程,一定会经历景区的重塑,对原有环境的改造,需要有修建道路,连接水电,建造房屋等一系列的开发,一定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于不经意的破坏而产生了矛盾。从人为角度来看,不正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之前的景观,花草树木,动物植被,都会被改变。因此,对旅游承载力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迫切。最后,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由于旅游资源的文化性,不正当的开发而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只要一次,就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有些游客会随意乱扔垃圾,采摘植物,乱刻乱画,这都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二、开发和保护的对策

1.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我们每天看着由于旅游环境的开发,很多游客最大程度上享受着旅游带来的乐趣,确实,旅游过程中可以欣赏自然生态,欣赏花草树木,欣赏野生动物,但是与此同时,景区的开发,是否是按照对该地区的影响最小而进行着。可持续旅游发展势必应该成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关系问题的衡量标准之一。

WTO,WTTC和EC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提到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中说到:“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每个人都知道,旅游产品是与当地环境与文化所一致的产品。我们相信,这些产品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永久的受益者,而不应成为牺牲品。如何保护我们的旅游资源,同时更好的发展下去,并最大限度给予游客们享受乐趣,给当地带来更好的收益,是发展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开发的负面影响的地区保持在最低限度,这将是一个可持续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显然,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核心旅游可持续发展。这种辩证关系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可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重要的措施之间的关系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2.正确的政策引导,加强开发管理。每个地区环境的开发,都需要地方部门的审批,和政策性的支持,引导和管理。这些都是为了规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而政府部门在其中起到了什么角色呢?政府需要规范,协调,规划,组织整个旅游区的开发和保护。旅游单位自身,也要吸取经验教训,对于过往的景区开发利和弊进行研究分析,采取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进行最大化的景区建设。同时,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交通、林业、建设、宗教、文化、历史等相互关联,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调整、改进,对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要让这个旅游区综合发展,就需要人为的组织和协调。

3.全员展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让全社会参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为能够让环境保护和环境开发保持平稳的发展关系,各级部门要通过每次的开发来建立一个长久的机制。这个机制能够被采纳,被引用,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有了这样的长久机制,通过开展旅游的教育宣传,可以让全社会来一起保护我们身边的旅游资源。让地方旅游部门保驾护航,让旅游从业人员成为旅游资源保护的先锋,让游客成为景区能够生存下去的动力。所有人都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臂之力。(2)为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控制旅游容量。生态资源一定都有一个限度,而人类对这个生态资源开发到什么程度,是人类说了算,是开发部门进行决定。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绿色与环保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前提,努力开发绿色旅游产品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的前提。狭义来讲,绿色旅游产品指除却分生物资源的生态旅游产品,如海洋旅游、森林旅游、草原旅游等。广义的绿色旅游产品则是指那些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产。正所谓绿色旅游产品就是生态旅游产品,而这种产品的开发本身就是以资源保护为核心和前提的。所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控制旅游容量,要以开发绿色生态产品为前提,才能进行。(3)完善了才有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景区。景区为我们创造了收益,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跟普通的环境保护相比,对了旅游景区的保护,对人们又提高了要求。古语有云,取之于民,用之于明,对于资源来加工也是一样,要做到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如果开发人员可以在旅游收入的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用来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旅游资源,改善和美化环境,自然资源。这是一个资源保护的需要,也是提高开发效果,促进生态旅游大发展,它将在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非常吻合。

4.科技开发,技术兴旅。资源的开发任重道远,在开发的时候,要在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可行性论证,总体规则提前订制,以保证开发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科技方法对珍贵的自然资源、人类遗产进行保护,尽量减少旅游资源的自然损耗,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坚持科学为主,一定要实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科技兴旅”战略,放弃曾经掠夺式的、盲目的、粗放型的集约化的开发,一定要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可持续旅游资源发展与知识经济内涵是统一的,但是旅游已经不是那个新兴的边缘学科,“科技兴旅”战略还包括综合社会学、环境学、旅游学、经济学、民俗学等各学科优势深入研究,实现开发和保护的真正合理化、科学化。

作者:郑雪

第2篇: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现状

旅游地质资源就是指那些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它包括了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人类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纵观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分布,基本上受控于区域地质地貌条件,而地质地貌条件的好坏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例如,中国旅游地质资源,主要按三大阶梯地势分布,而我国的三大阶梯地势,则集中反映了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区域性差异。在第一阶梯地势区多分布着大高山、大高原、以探险旅游为主,又由于该区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发达,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如第二、第三阶梯区;在第二阶梯地势区,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旅游地质景观最丰富,但一些地方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交通不便,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如第三阶梯地势区。因此在我国三大阶梯地势区,景观最丰富的为第二阶梯地势区,开发程度最高的为第三阶梯地势区,形成了五个显著的旅游地质资源“富矿带”,具体情况如下:

沿海旅游地质资源“富矿带”

该带从辽宁省鸭绿江入海口的东港市至广西防城港市北伦河入海口。包括旅大、北戴河、青岛、连云港、上海、杭州、厦门鼓浪屿、香港、琼州、北海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十万大山旅游地质资源“富矿带”

这条“富矿带”是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区与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的分界系。该带地形剧变,高差千米,景观殊异,巍峨峻峭。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大兴安岭的阿尔山、古利牙山,承德、八达岭、居庸关、野三坡、苍岩山、嶂石岩、五台山、嵩山、武当山、神农架、三峡、张家界、猫儿山等。

咯喇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岷山—大雪山—横断山旅游地质资源“富矿带”

该带为青藏高原的北部与东部分界山系,高差达1000-2000米以上,地质构造复杂,景观奇特。主要风景名胜区有阿尔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山、黄河积石峡、黄龙九寨沟、贡嘎山冰川、丽江玉龙雪山、三江并流、中甸虎跳峡、腾冲火山等。

沿江旅游地质资源“富矿带”

长江长6300km,横贯东西,切穿中国地貌上的三大台阶,沿江两岸是我国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带之一,也是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结合最密切的地带之一。主要风景名胜区有太湖、瘦西湖、钟山、天柱山、九华山、庐山、东湖、三峡、丽江玉龙雪山、虎跳峡等。

沿河旅游地质资源“富矿带”

黄河长5464km,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自东向西曲折迂回,九曲绕天下,险滩峡谷与盆地相间分布,景观险峻雄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结合,旅游品位极高。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泉城济南、河南邙山、三门峡、风陵渡、龙门峡谷、壶口瀑布、贺兰山青铜峡、兰州皋兰山、积石峡、龙羊峡、玛卿岗山等。

以上五个旅游地质资源“富矿带”,经过近二十年来不同程度的开发,有的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黄龙九寨沟、湖南张家界、涞水野三坡、昌黎黄金海岸等,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去开发。

二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已经开发的旅游地质资源中,由于旅游经营者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开发数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无序开发,破坏环境,利用率低下和管理不利

这类开发问题,主要表现在岩溶地貌方面。例如,我国北方洞穴规模较小,品级不高,一些旅游开发者为了经济利益,搞遍地开发,严重地破坏了该景点的生态平衡,造成资源破坏,水土流失、石基裸露等现象,也为国家资金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旅游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

在开发旅游地质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知识或考虑不周,而进行了一些不适当的工程,造成了对旅游地质资源的严重破坏。例如,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道路而大规模开山劈石;在风景区中央建宾馆、饭店、厕所、公安机关办公楼等,严重地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和天然美感;在一些天然景观区,修建了现代化的售票出入口,使人感到人与自然的差别与不协调。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等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旅游经营者们以营利为目的,千方百计地吸引游客。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任意改造风景区的地形、水文、生态环境,建造各种构筑物和建筑物,出现了很多人造风景区。另外,他们还将一些项目,各类商品搬到风景区,使风景区商业化,像个叫卖市场。更不能容忍的是他们大兴土木,建豪华宾馆、星级饭店、开商店、修公路建索道、开工厂等,使旅游资源区变成了城市小区,严重地破坏了原有天然景观,同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

在旅游开发之前,我们应对该地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算出该地旅游容量,然后写出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旅游开发规划。但是有些人不按科学办事,一味地求大求全,自然的不够,既破坏了旅游资源,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浪费。

三 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

旅游地质资源保护的意义

旅游地质资源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它与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是自然及人类文化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因而具有空间定位性、永续性、易受破坏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在对旅游地质资源进行开发时,就会不同程度地破坏旅游地质资源。为防止旅游资源的破坏,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己,就要大力宣传与之有关的地质科学知识,自始至终地贯彻“以保护求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这类特殊的旅游资源要进行准确而鲜明的定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实施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发挥出最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和谐保护,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对策

造成旅游地质资源破坏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可划分为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两大类。自然作用的影响主要指旅游地质资源受内外营力作用而产生的影响,它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缓慢性影响和突发性影响。缓慢性影响,以外力作用为主,如风化作用,溶蚀作用,侵蚀作用,风蚀作用,氧化作用,流水切割作用等。这些作用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的同时,也会形成新的地貌景观,如奇石、岩溶地貌、海岸地貌、雅丹地貌等;突发性影响,以内力作用为主,如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震、火山喷发等。其他洪水、火灾、泥石流也是不可避免的。人为作用的影响,主要是指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或人类旅游活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如工业污染,过度砍伐、采石、取水、修道、加速石刻、雕塑,以及旅游素质低下,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直接破坏等。针对以上种种破坏,我们应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加强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宣传及普及教育活动。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便难于复原,因此,我们要提高全民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提高地质学科普知识,使之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减缓旅游地质资源的自然风化。由于风化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光、热、水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环境条件,使风化过程减缓,就可以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例如,对于洞穴旅游资源,可以采取控制游人数量,减少co2、水分的生成,减小洞穴内空气流动速度来进行保护。

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政策法规。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旅游资源权益的配置,并逐步改善对旅游资源多头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分散的状况。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对造成严重破坏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完善旅游资源保护系统。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国家、省级、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以及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这为旅游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保证。

把保护旅游资源列入发展战略规划中,减少人为旅游资源的破坏作用。开发和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发必定要引起破坏,而破坏又涉及到保护问题,所以开发—破坏—保护是对立统一的,许多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都是在开发时产生的,因此,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就要减少或预防旅游资源的破坏,尽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作者系辽宁科技学院旅游地学研究所所长)

作者:曲景慧

第3篇:扬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探析

摘 要:民俗旅游资源是深层次旅游开发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与延续。本文以民俗资源为着力点,分析扬州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从供给侧改革的静态模式、动态模式两方面谏真言,建良策,出实招,为扬州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旅游资源;扬州民俗;开发与保护

随着当前旅游市场消费向高层次发展,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度假式的旅游,而更注重亲身体验异地文化模式带来的奇特感受,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2500年特有的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是扬州民俗旅游最大的特色。无论是园艺文化、工艺文化、曲艺文化,还是饮食文化、沐浴文化、茶馆文化,都生动地体现了扬州昔日的奢华风貌,是扬州人对精致生活的执著追求,也是开展民俗旅游的宝贵资源,认识、整合、扬弃、弘扬必然对扬州旅游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认识新民俗旅游文化的生命力

在民俗旅游中,保护与开发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护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发;合理开发也是一种保护,是一种发展性保护,而过度开发则是对文化的破坏和摧残。这就要求民俗旅游发展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快对正在开发的地区民俗的调查和研究;另一方面,对尚未开发的地区,也要进行调查研究,使民俗文化得到较好的生态平衡和保护。

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辉煌文化,使得神州大地上特色民俗比比皆是。要想在民俗旅游市场上有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认清形势,科学合理地开发与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彰显新民俗旅游文化的生命力。

二、扬州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

近年来,扬州在旅游发展中注重巧打“文化牌”,从恢复建设双东历史街区,建设古运河文化风光带,开设展示非遗文化的486非遗集聚区,到修建佛教文化博物馆、罗聘故居、等历史文化遗迹;政府每年还举办“烟花三月”、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等大型文化旅游节,“节中套节”地举办古城灯会、两岸素食文化节、冬季沐浴养生节等,充分展示扬州特色文化。

纵观扬州民俗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为扬州旅游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知名度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然而横向比较,扬州的民俗旅游任重而道远,其焦点是:

1.不珍惜--拥有民俗资源却粗放型开发

扬州的教场因其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同义,是扬州市俗文化的重要遗址。这里是饮食、理发、沐浴、评弹、歌吹、杂耍、押彩、棋局、相命、旧货、修理、花鸟、鱼虫和菜市的集散地,是市俗文化的集大成场所。曾经的教场及其周围名闻于世的茶社有九如分座、月明轩、静乐园(三圈门)、中华园(东营)、惜馀春(今新春巷);早睌茶水,则有正阳楼;牛肉汤面馆,在雀笼巷西口,另有各式小吃排档和担食,不可胜数。但如今,除了菜根香、惜春楼茶社等为数不多的本地老字号外,周围生意火爆的却是麦当劳、肯德基、棒约翰、川菜、麻辣烫,甚至还有一些西餐厅和酒吧。

外来文化的冲击、粗放型的旅游开发,打破了扬州原来的文化氛围,加速了扬州整个社会、物质、精神民俗的改变,使得一些原本体现当地传统道德伦理规范的传统礼仪习俗被废弃,民间的节庆活动性质发生了变异,很多传统民俗文化特征被同化,甚至消失。

2.不应时--民俗旅游产品固守传统,不考虑现代游客的需求

扬州民俗旅游资源适合参与性的项目较少,有些项目虽然艺术水平较高,如2012年作为运河名城博览会特色项目保留下来的位于东关街馥园内的“千秋粉黛夜花园”节目。它通过清曲弹唱、古筝表演、茶道展示、戏剧小品和造型走秀等各种舞台艺术,再现扬州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著名女性,演出定位针对市民和游客的需求,主打扬州美女牌。

但事实上,馥园是由民族化妆品牌“谢馥春”旧址上改建而成的特色旅游景区,该景点虽然位于东关街内,但并不醒目,白天参观馥园的游客并不多,晚间表演更是甚少被人知晓。而且作为综艺节目每天演出时间为18点30分到21点,共两场,演出时间较短,游客不能参与其中,吸引力不强,重访率较低。

虽然节目整体风格追求健康、优雅、精致、唯美,但节目表现形式单一,容纳人数少,旅游者很难真正体验扬州民俗文化的个中精华。

3.不亮点--扬州具有独一无二的水利资源,水的民俗文化古今承续,是潜力股,但水戏、水疗、水食、水赏、水游缺乏通盘考虑

扬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水结下不解之缘。扬州拥有全国少见的复杂水系,生态环境优越,水景资源丰富,目前开辟有六条水上游览线路,分别是乾隆水游览线、瘦西湖-宋夹城河水上游、瘦西湖水上巴士游、古运河水上游览线、扬州-邵伯-高邮大运河线、“绿杨城郭”水上游览线,其中尤以乾隆水上线路、古运河水上线路最为深受旅游者青睐。我们必须认识到夜游项目如水上游等尽管已经初具规模,但仍以吸引观光旅游者为主,尚未形成一个叫得响亮、独具特色的拳头品牌。

而与水相关的民俗文化古今承续更是潜力股。以传统技艺“扬州三把刀”为例,在扬州人手中“三把刀”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被视为扬州“慢生活”的典型,为扬州发展沐浴、足疗、美容等旅游产业奠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实际上,扬州“三把刀”已逐渐演变为地缘文化的代名词,其内涵所指的美食、沐浴和美发行业与“三把刀”相关的品牌效应被逐渐淡化。据扬州工商局统计,扬州含“三把刀”在内的服务业的注册商标仅80余件,只占商标总数的1.8%。而“三把刀”的注册商标以餐饮业为主,有富春、富字、五亭、乐家家等。美容美发业仅仅注册了酷、慧文、紫罗兰三家品牌。

由此可见,扬州围绕水文化开展的各类水戏、水疗、水食、水赏、水游民俗项目乏善可陈,仍缺乏全局统筹意识。

4.不长远--缺乏前瞻性的高度,放眼未来,品牌定位

民俗是人们生活的客观反映,真正的民俗一般都能给予旅游者以真实感。但随着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闭性被打破,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也必然受到冲击,这使得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削弱,这无疑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损失。由此可见,在进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需具备前瞻高度与长远眼光。

以东关街为例,在相关学者的调查中发现,东关街的所有店铺中扬州地方特色的店铺仅占一半,大多以经营漆器、玉器、扬州玩具、地方小吃等为主,但同时也充斥着北京布鞋、杭州丝绸、宜兴紫砂、台湾小吃等外地品牌的店铺。虽然东关街位列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列,但由于商业过度开发带来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失去原有的地域独特性,其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挖掘的文化内涵不够,走样的民俗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大大地降低了旅游者的重游率,使得很多本应成为经典的民俗旅游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扬州民俗旅游应该成为一个标志,地方旅游主管部门应致力特色民俗品牌建设,谋求扬州民俗旅游的世界化与世界旅游的中国化、扬州化的全面发展。

三、扬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2014年11月21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扬州旅游发展研讨会在扬州举行,多位旅游专家为扬州旅游“把脉”,一致提出扬州城市旅游未来发展应更注重“文化休闲,城市度假”。这对于扬州民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提出了旅游的“供给侧改革”的雏形,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淘汰落后旅游方式,将发展方向锁定旅游的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全要素生产率。落实到民俗旅游,应在开发与保护的静态模式、动态模式同时发力,提高创新能力。

1.扬州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静态模式

(1)民俗工艺品

扬州拥有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地方特色工艺品,如漆器、玉器、剪纸、灯彩等,这些民俗工艺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技艺精湛。近年来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评选带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扬州民俗工艺品的影响力。尤其是为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庆典,建成“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区内汇聚了68个非遗项目,不仅有世界级的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等非遗项目,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如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刺绣等。通过将传统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请进来的方式,集中展示民俗工艺的魅力,更是将其与旅游相结合,开展非遗文化体验与民俗产品定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和游客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扬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在旅游工艺品销售方面离不开市场推广与品牌传播,具体可借鉴厦门手礼网的运作模式,采用“电子商务+机场提货”的商业模式。目前扬州智慧城市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借助智慧城市这一平台开发旅游工艺品销售在线平台,为年轻人、商务人士等群体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渠道;同时,在旅游景点、交通干线旁、旅游者停留点,如车站、码头、饭店、餐厅等地建立配套的旅游工艺品销售点;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配置工艺品购物车、工艺品购物船等流动销售网点。如此不仅可以稳定中老年旅游消费群体,更能俘获大批年轻消费者。

(2)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民俗文化的场所,是旅游者了解某个国家、地区或民族民俗文化的窗口,也是保存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扬州民俗博物馆位于盐阜路准提寺内,以收藏作为主题,展品相对单一,很难集中展示扬州的民俗风情。为配合486非遗聚集区的开发,建议对此进行同步升级改造。一方面完善图片、文字介绍,补充实物展示,并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增加吸引力;另一方面,新建部分主题民俗展馆,如婚俗厅,用于展示扬州旧式婚俗礼仪;寿俗厅,展示传统的祝寿场面;节俗厅,展示扬州的四时八节;民艺厅,展示扬州民间工艺如玉器、漆器、八刻、灯彩、绒花、面人、剪纸等作坊;食俗厅,展示闻名中外的淮扬菜和扬州小吃,如满汉全席、红楼宴、琼花宴、三头宴、乾隆宴等。

民俗博物馆的建成,不仅利于对本地民众的民俗知识普及,也便于外地游客深入了解扬州地区民俗风情。游客在参观完民俗博物馆后,可前往486非遗集聚区进行体验,形成可观可感的互动体验综合体。

(3)民俗保护区

当前扬州民俗保护区中双东集聚区、教场集聚区已基本成型。2015年4月3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下发通知,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15年10月26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规划中提出重点保护双东历史文化街区、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此类历史文化街区对于民俗旅游保护与发展的作用可见一斑。

扬州地方主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重点打造妇幼浓郁市井气息和朴实地方民俗风情的街区,着眼于文化发展和旅游休闲的双重定位。以南河下历史街区为例,充分依托扬州文化和古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建设集民居客栈、会馆经济、惠民安居、文创产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

2.扬州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动态模式

结合当前扬州民俗旅游发展现状,从开发古城小巷游、做大沐浴业、整合区县民俗旅游活动、打造民俗节庆旅游等角度进行深入阐述。

(1)开发古城小巷游

扬州的街区小巷是扬州城的名片,是古城风貌精华所在,最能满足游人寻根访古的需求。扬州应充分发挥现有条件,在以下几方面继续致力:一是形成规模效应,制定民俗街区整体保护规划,并分步实施;二是保护示范区,打造扬州东关街“城市中央休闲区”的名片;三是避免街区空心化,让古街区撑起的古城文化休闲,走在这样的古城内,看不到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居民原生态,游客可以很好地融入扬州百姓的生活。四是变粗放为精致,除了漆器、玉器等特种工艺品外,扬州的民间工艺品也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剪纸、刺绣、灯彩、绒花等,可开设特色工艺品店铺,发展与推广“小巷游”,传播与发扬扬州民俗文化。

(2)做大做强沐浴业

扬州人会洗澡,懂洗澡,爱洗澡,于是形成了“早上皮包水”(指扬州人吃早茶的习惯)相对应的“晚上水包皮”的维扬特色。在扬州,沐浴既是产业,也是文化,扬州沐浴也就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明和地域文化的反映。

扬州沐浴业中有两张王牌,一是搓背按摩,二是修脚疗疾,是医院疗治的补充,养生的延伸。以扬州陆琴脚艺为代表的扬州休闲沐浴业已成扬州“三把刀”对外宣传的窗口。与此同时,2012年扬州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在加大推进温泉名城建设的同时,放大陆琴脚艺的品牌效应,举办以沐浴文化为底蕴的“沐浴节”,辅之以“三把刀”休闲文化,突出保健美容养生的休闲文化。

在大力发展扬州旅游业的今天,沐浴是“娱”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促其进一步健康发展。

(3)整合区县水上民俗活动

海、湖、江、河及其相关的民俗都是可观、可戏、可亲、可乐的旅游资源。扬州物产富庶,临江通海,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可以通过构建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区,全景式展现的胜境,使这一自然人文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景区成为全国著名旅游品牌,充分彰显苏北水乡、精致典雅的城市个性。

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如高邮清水潭“野鸭放飞”、“邵伯渔隐”等体验项目,卲伯湖、高邮湖、宝应湖的大规模的冬季鱼苗放养,可借鉴、可联手、可提升。船舫、温泉、垂钓、水戏、水疗、戏水禽、戏鱼、戏虫、水食、竞渡、漂流,因地制宜,投入不多,效果明显。

(4)致力节庆旅游项目

旅游节庆作为民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城市旅游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充分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提炼节庆旅游主题,其主题民俗性越强,神秘感就越强,对于求新、求奇、求特的旅游者来说吸引力也就越大,节庆的生命力也就愈加旺盛。

民俗节庆活动也是扬州民俗旅游开发的重点。“休渔放生”活动在民间具有悠久的传统,过去仅是渔业部门的工作,但通过植入现代文化元素,将政府的增殖放流活动和传统民间放生相融合,放大为“放鱼节”,开展春季的放鱼节、初夏的开捕节、钓鱼节、金秋的品渔节、冬日的干塘节,大有可为。

(5)顶层设计,注重民俗内涵更新

扬州民俗旅游不应仅停留在“摸石头过河”,完全有可能进行“顶层设计”,由“自在”走向“自为”。顶层设计应改变思维,在传统民俗文化中植入现代文化,改变世俗的一贯思维--“三把刀”、“蛋炒饭”的古老的、传统的、安于历史的旧扬州,而是有更多、更复杂的面向--充满活力与机遇,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交融。

以“京杭之心”广陵新城建设为例,借助水文化特色,培育京杭水镇水街,形成京杭之心特色街区,致力丰富其民俗旅游的科学文化内涵、美学文化内涵、体验文化内涵、附会文化内涵等的,成为新型城镇化的范本。

在扬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还可以借鉴省内其他市县淳风良俗旅游资源成功范例,通过注重苏南苏北的差异,发挥鱼米之乡的优势,集中展示民俗遗存,吸取先进地区休闲农业开发园区规模发展经验。

四、结语

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复杂性,一方面要通过吃、住、行等环节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使民俗保持其原真性,不致过分商业化。科学把握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才是民俗旅游发展的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钱传仓.扬州民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2]杨慧.浅析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08.3.

[3]崔丽娜.论民俗旅游的社会价值[J].旅游经济研究,2011(4):127-129.

[4]潘宝明.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刍议[J].旅游科学,2002(3):17-19.

[5]孙建芳.扬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4(4):35-36.

作者简介:纪花(1985.03- ),女,江苏高邮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导游管理、城市旅游;潘宝明(1948.02- ),男,江苏扬州人,教授,扬州大学教授,江海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旅游文化、规划研究设计

作者:纪花 潘宝明

第4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思考

旅游管理(1)班

3100511139

么雪玲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发带来的问题,有的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差,导致了旅游资源的破坏,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

在旅游活动给景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的保护,应该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发开的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对旅游资源的破坏降到最小限度之内。在开发与保护发生冲突时,应以保护优先,避免损害长期利益。

对旅游资源避免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设,充分考虑到影响其资源保护的各种因素,实行整体保护,并合理对其再利用。

在一些著名的山地旅游中,开发商过分的注重对其交通的开发,如索道、水泥道等,这虽然为游客上下山提供了便利,但这样却失去了爬山最原始的乐趣,无法体验那种跋山涉水的地感觉,也对山体造成了一些破坏,我认为这样的开发应适当,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即可。

在旅游景区的商店、通讯、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应该因地制宜,适可而止,像那些土特产品店、文物古玩店等就不是多多益善,应该设在景区外交通集散地或住宿区,使景区更像是景区而不是大型露天商场。

在对一些人文景观的开发时,应该注重其内在价值的开发,这样对旅游资源的价值是高层次利用。对文物的修复,要建立在不改变其原状的前提下。还有就是对一些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应该是保护多于开发。

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的修缮、恢复、扩建与美化,应该尊重自然和历史,以保持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原则,并不是越多越大越高越时尚越好。原始美、残缺美、苍凉美是自然历史文化内涵的美,因其难得见与无法复制显得更为可贵。

现在知名的景点越来越多,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景区内的高档设施越来越多,这类设施的建设越多对景区的破坏就越大,其实景区内的设施不必要多豪华,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符合景区的整个审美、低碳、环保就行。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生态环境为导向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要以保护为前提。在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时也要加强管理,对开发中违反法规的应该予以处罚。对于公众,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使人们提高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倡导健康文明消费,开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区内的高档消费需求,从而抑制开发商开发高档设施,更好的保护资源。

景区景点内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健全景区内的一些制度,还要严格控制旅游接待量,避免超承载量对景区资源造成损耗。

总之,要平衡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5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浅议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081703057 日语0802 徐志超

摘要∶乡村旅游资源是近年国内新兴的旅游产品。文章通过对婺源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剖析了其中旅游开发的方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而在对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保护

1.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简介

婺源自然旅游资源:典型且保存完好的有“俞氏宗祠”,思溪“敬序堂”,和“迎宾客馆”等,晓起、李坑、理坑、延村和思溪等古村落因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有被有誉为“艺术殿堂”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雕刻精美、古朴典雅。还有“烟雨廊桥半沉浮”的南宋古道清华镇的彩虹桥。都是婺源古建筑中的精品。

独特文化底蕴 :婺源自古以来就有“书乡”之称,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历代文风鼎盛,在这里走出了南宋理学家朱熹,清末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陈门雪和明代篆刻家何震等一大批优秀人物。历代文人留下的1270多部著作中,选入《四库全书》就有172部。

民风民俗和民间艺术:婺源的民俗文化精彩纷呈,这里保留着既有皖南特色、又有古老浓郁地方韵味的徽剧艺术;以及独特的祭神跳舞、驱瘟避疫的鬼舞戏傩舞;还有温文尔雅的茶道艺术;祝愿人丁兴旺、庆贺吉祥的灯彩;民间敬神和自娱自乐的地戏和抬阁等。

2.旅游产业体系的开发

旅游餐饮业 :开发形成了以蒸、糊为特色的婺源菜肴和文公宴、江家宴、鸳鸯宴、红鱼宴、农家宴等五道名宴。

旅游住宿业:全县大小宾馆145家,社会餐馆310家,农村“农家乐”饭馆近232家。

旅游交通业: 引进了婺源旅游汽车出租公司。与周边城市衢州、上饶、景德镇、黄山均通火车,黄山、景德镇均有机场,而这些城市均有直达婺源的班车。此外,婺源开通了直达苏州、上海、杭州、萧山、绍兴、宁波、义乌、温州、广州、南昌等地营运班车,可乘车直达。此外景婺黄(杭州——昆明)、景婺常(宁波——西藏樟睦)两条国家重点干线高速公路在婺源交汇。

游览观光 :近年来,婺源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鸳鸯湖、李坑、晓起、大鄣山峡谷、彩虹桥、文公山、思溪延村、甲路古樟园等1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东线“伟人故里古村游”,西线“山水奇观生态游”,北线“古洞古建古风游。

旅游娱乐 :建成婺源民俗风情街、茶博府、故园里茶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综合性旅游服务场所。

旅游购物 :开发了茶、伞、砚、酒、土特产等五大类旅游商品。绿茶、荷包红鱼、江湾雪梨、龙尾砚(绿、红、白、黑)“四色”特产饮誉中外。另外还有名土特产: 清华婺酒、珍珠液酒 、猕猴桃 、香菇、野生干蕨菜,干笋,豆角干等

3.婺源乡村旅游开发时也存在问题,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婺源的古民居建筑是其独特的旅游产品,在对其保护的问题上,老年人多处于怀旧和祖宗遗产不可丢的考虑,保护意识较强,而年青人对老屋情感较淡,多追求生活舒适,在老屋能带来经济收入时则保护意识较强,否则就将之拆除,将其中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全买掉,用来盖新居,仅清华镇老街上就有数栋古建筑因无人居住,长年闭锁,木质结构腐朽,随时可能倾覆。另外受经济利益驱使,不少老屋住民在墙上开洞或在墙角搭棚,做起小生意。古建筑的内部结构以再受道破坏,严重影响其原有风貌。

在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上,也存在相当问题。原来婺源村落的垃圾处理方式十分简单,只将垃圾倒入村前的河中了事,然而随着婺源的旅游发展,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到现在光是清华镇每天就近五吨,处理方式却依然如故,清华河水不再风光秀丽,沿河两岸的塑料袋,浮水垃圾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婺源的自然风光。旅游卫生环境不理想。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城市,他们对于住宿、餐饮的卫生要求较高,而婺源目前大多数农家饭店卫生环境不理想,特别是厨房和厕所环境较差,很多游人到农村旅游,最担心的就是卫生条件,他们看不惯苍蝇乱飞的餐厅,更不能容忍农村那些简易的厕所,而农村那简单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加强全民环保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从需求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源于人们对工业化、城市化负面效应的腻烦和对乡村恬静、温馨、纯净环境的向往于回归。因此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应定位于遵循生态性原则,体现生态化思想。婺源的生态环境是其旅游业的核心,任何对于环境的破坏,都会影响其旅游的发展。所以说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当地政府应当通过举办文化下乡或发行环保小册子等手段,加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总结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显示出生命初始的无限生机。由于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 婺源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旅游经济的开发改变了婺源农村单一经济的结构,起到了兴一处旅游——富一方百姓的目的。随着现代旅游的兴起,婺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而开发中产生的相关问题也接踵而来:旅游产品自身的缺点,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滞后等,最为突出的是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显得尤为严重。当然在对婺源旅游资源坚持开发的同时,也要不忘保护,为婺源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6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例

黄石国家公园简介: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简称黄石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8956平方公里。这片地区原本是印地安人的圣地,但因美国探险家路易斯与克拉克的发掘,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它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黄石国家公园旅游资源以及开发利用:

黄石国家公园的资源主要为自然资源,故而大部分的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同时黄石国家工作主要是开发为自然旅游为主的各种自然景观,如地热景观和黄石大峡谷,同时公园内的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都十分丰富。黄石国家公园还是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庇护所和著名的野生动物园,这里有300多种野生动物(包括60多种哺乳动物)、18种鱼和225种鸟。灰熊、美洲狮、灰狼、金鹰、麋鹿、白尾鹿、美洲大角鹿、野牛、羚羊等2000多种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可以说,黄石公园具有优厚的自然资源可以提供人们开发与利用,同样,如何在不破坏这个优秀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去开发和利用,一直是困扰黄石国家公园进一步的开发的原因之一。参考黄石公园的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模式,公园为游客带来各种各样的与公园特色景观、资源有关的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来公园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同时,各种各样的旅游项目也适合不同品位的形形色色的旅游者,吸引来自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可以说,黄石国家公园充分利用了其景区的优势来开发各种旅游项目,通过开发这些旅游项目,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黄石国家公园的文化,见识自然的伟大等等。

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石公园是世界上国家公园管理的典范,它在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为我国的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与黄石公园相比,不难发现,在当下中国的个个旅游景区看似很火爆,但是,却忽视了对景区人数的规划以及控制,不但造成了人们对景区的正常游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某些景点的破坏。同样,因为我国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有很多旅游资源还不能真正的开发利用,所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也是能够对我国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帮助的。在我国,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实我们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亟待我们去发现、修补、完善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对各种旅游资源开发甚至保护工作。

黄石国家公园的旅游资源保护

首先要明确,黄石国家公园管理的首要使命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该公园的的所有员工都会参与到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同时公园管理者还会安排员工负责监督资源状况从而确定游客们对资源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让这种影响降至最低点。同样公园有相关的负责人教育游客如何去保护公园的资源,当地政府加强法律来为公园的政策实施提供保障。接着,公园对野生动物、本地植物、地质资源的保护也是不遗余力的;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除了有狩猎、捕鱼限制外,还会禁止给野生动物投食等,给野生动物投食这现象在中国的各大动物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本地植物保护方面,公园整治有安全隐患的树木以及消除外来动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危害;在对地质资源保护方面,黄石公园花费大量金钱精力来制作告示之类的宣传用品,以便教育游客对那些容易遭受破坏的地热资源进行保护,防止游客做出破坏公园资源的行为,诸如将泥地的淤泥当做纪念品带走以及用硬物堵塞温泉口等,同时公园还在地热景观内架设架空的观光的道路,防止游客的游览对地质资源做出破坏。

但是,我认为黄石公园的保护做得还是不够彻底的,例如,景区没有限制游客的数量,忽视了景区的游客承受能力,从而给工作人员带来的管理监督的能力;接着,没有定时关闭景区的部门景观进行养护,造成了景区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破坏;最后,黄石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工作还没有真正的得到完善以及充分利用,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可能需要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完善。

同样,与我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来看,我国对自然资源甚至文物的保护做得实在很不好,不但开发资源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在保护已有资源方面缺乏管理理念,投机取巧,尽情的磨削资源的价值而不会去养护、珍惜,使不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使可再生资源得不到充分保护。故而,于我国的现阶段情况来看,我觉得我国首先要明确自己对资源的保育方针,同时也要监督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情况,避免出现过度开发造成了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接着,相关政府应该大力扶植著名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不但能带动那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让旅游资源得到应有的开发;最后,作为游客,应该在游览景点前做好游览的注意事项,避免在游览过程中损害了旅游资源,造成自身的损失和环境的损失。

第7篇:广东新会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新会,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新会地处中国大陆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三角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是全国著名侨乡。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日益显出其重要性,近年来新会区政府也在努力开发本地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将带动本区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行为等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日益严重的破坏。因此实施一定的资源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机和活力。新会历史悠久,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置新会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撤郡为县,1992年撤县设市,2002年撤市设区。新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诞生了梁启超、陈白沙、陈垣等诸多名人。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为主,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新会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新会现有的南坦葵林、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鸟天堂景区、古兜温泉,以及正在全力打造的湿地公园等,都极富特色,并具有一定的生态、人文等价值,层次分明,包涵极广。新会拥有的丰富自然及生态资源,在珠三角地区,已独树一帜。另外,新会拥有崖门古战场、崖门炮台、梁启超故居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这在广东省乃至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1.1自然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1.1.1南坦葵林

位于新会会城西南方的南坦岛,保存着1500多亩生态蒲葵林。专家认为,这是世界惟一的蒲葵林,也是我国惟一具有规模和上百年历史的蒲葵林。从高处鸟瞰,南坦岛像镶嵌在新会大地上的绿翡翠。这是湿地森林的很特殊的单子叶植物蒲葵林,林内形成了鱼、虾、水、鸟共存的独特生态环境。 1.1.2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圭峰新会秀,绿化呈奇观”这是原国家代主席董必武视察圭峰建设时有感而发的绝句题诗,道出了圭峰山清水秀的风采与魅力。圭峰山海拔545米,面积55.1平方公里,屹立于江门五邑地区腹地,雄霸西江海口之一,是镶嵌在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块绿宝石,山中玉台寺为广东四大古刹之一。1989名居广东省级风景名胜区之金榜,1997年获国家森林公园之桂冠,更因受周恩来总理命名题写“新会劳动大学”而闻名于世。

目前,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东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圭峰山东麓,充满侨乡人民现代生活的憧憬,近千亩的体育运动公园规模宏大,娱乐设施完善,滑草、溜冰、划艇、攀岩等体能训练及森林浴、烧烤和卡丁车场更是青年人舒展青春的主题公园,还有小朋友最向往的大型游乐场所——江会游乐场。 1.1.3小鸟天堂

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小鸟天堂是广东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天然赏鸟胜地。

小鸟天堂于2002年重新规划扩建,并对动、植物自然生态群落加以悉心保护和优化,形成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现旅游新时尚的园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区。近年来,还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鸟趣园和鸟博园,游客可以近距离与100多个品种、近1300只鸟类亲密接触,喂鸟、赏鸟乐也融融。 1.1.4银湖湾湿地公园

新会围垦位于崖门出海口,有着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生态特色,她占地6.4万亩,融江、海、湖、田、山、水于一身。目前,垦区正开展打造成为华南最大湿地公园,并命名为“银湖湾湿地公园”。 1.1.5古兜温泉

古兜山位于新会崖门镇西南,是广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新会最负盛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的水,是130万立方米的山泉湖水,流量每秒0.7立方米的矿泉水,与华清池水质类似的温泉水;这里的环境,山青水碧,层湖叠影,花秀林幽,处处是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古兜山集山、泉、湖、海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远离尘嚣、未受污染的一块绿色休闲度假宝地。

1.2人文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1.2.1宋元崖门古战场文化旅游区

崖门是宋元最后一场海战的古战场,素有“北有兵马俑,南有古战场”之称誉。景区内有中国最大的仿古战船标志建筑物、有“天下第一龙顶传国玉玺”、广东唯一皇帝行宫遗址、中国最大的“慈”石碑、广东最长的书法诗碑廊。 1.2.2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房,可远眺崖海风光。

2新会旅游资源开发

一个地区虽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果不重视科学的开发利用,将会使本地的旅游资源受到更大更多的破坏,因此必须设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开发程序。

2.1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

由于新会旅游业近年来的大力发展,已经有一批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得比较完善,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观光游览区和观光游乐区由于过度开发,保护不善,导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环境破坏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到景区的整体形象,更危害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重视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观点,这对于开发银湖湾湿地公园、南坦葵林等新景区都大有裨益。当然这些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当与人文资源适当结合,例如南坦葵林可结合实际,增加一些农家乐路线;银湖湾湿地公园就应在大力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发展垦区的特产和田园美食。

2.2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

人文资源的建设要展现出当是历史文化的风格和文化气息,要具有特别高的仿古性,才能有一个比较高的人文气息。

2.2.1分区建设有特色的风景区

根据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区,以下是新会旅游资源分区规划:一是宋元崖门古战场文化旅游区;二是梁启超故居及其周边的小鸟天堂;这其中在人文旅游资源中增加自然要素,让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对于环境保护有一定意义。 2.2.2分区但也要加强其联系性

分区固然可以增加本区的旅游特色,但是也显示了其单调性。因此应该加强各个分区之间的联系,方便旅客参观更多的风景区,同时也增加了游客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收入。

3旅游区的保护

旅游区的开发必然会引起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恶化。但是要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才能有效的吸引游客,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3.1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 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3.2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有序开发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要把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落实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践中,成为检验当地旅游业成绩得失的主要指标。

3.3加强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与保护离不开政府主导,所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管理,特别是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景区,更要加强监督。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要付诸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每个具体项目和运行环节上。

参考文献:

[1] 阮作庆,刘浩,徐颂军. 广东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 阎蓓. 浅析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第8篇:旅游开发与保护汇报

2临潭县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汇报

临潭县旅游局 2012年9月14日

一、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

临潭,古称洮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在海内外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临潭县自然景观绚丽多彩,其中以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最具代表性。景区北距县城兰州154公里,是县内外理想的避暑渡假之所和物华天宝的旅游胜地。境内有闻名遐迩的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秀丽的冶木峡、风光旖旎的天池冶海,形态逼真的的千年卧佛,奇特幽静的县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神奇隐秘的镇关雄柱,绿涛茫茫的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因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搭配,民族风情浓郁而被誉为“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

冶力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我州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知名旅游景区。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临潭县确立了建设“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成功打造了“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城市品牌及“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旅游品牌,景区先后获得了“甘肃县十大旅游景区”、“中国西部十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被美国最具权威杂志《视野》《探险》称为“人一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被编入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西安人必游的50个地方之一》。

据初步统计,全县现有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家、国家AAA级景区1家、国家AA级景区3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县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座(新城),县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水利名胜风景区1家。已建成开放的冶力关景区有冶海、赤壁幽谷、黄捻子、森林公园、亲昵沟、冶木峡(上峡)、下峡等7大景点270余处小景点,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家、旅行社1家,全县现有各类酒店、宾馆20余家,“农家乐”已发展到57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多人,可同时为1万余人提供食宿服务。

多年来,我县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着眼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52万人次,旅游收入1.78亿元;2011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56.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8.03%和20.8%,旅游总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总量超过了20%。

二、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

我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模式,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使各类旅游资源在市场经济的条件得到了有效利用和整合。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另一方面,从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角度出发,加大科学规划和整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在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加强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旅游资源的分类管理和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建立全县旅游规划体系。先后高起点、高标准地组织编制《临潭县冶力关镇区景观绿化总体规划》、冶力关池沟、庙沟、草滩新村、葸家庄地形测绘和《冶力关农家乐建设规划》、《临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甘肃县临潭县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依托北京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临潭县冶力关景区总体规划暨修建性详规》,为有效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旅游投资体系,不断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投入。全县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大型企业资本、民营资本加快进入,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我县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集中力量抓精点、精线、精品和硬件与软件的综合开发,依照规划加快了道路、宾馆、农家乐及景区(点)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冶力关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变,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5亿元多元。相继实施了冶木河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野林关大酒店二期工程、冶力关步行街、关街—池沟农家乐休闲一条街、冶力关文体活动中心、洮州卫城——冶力关文化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冶峡隧道等一大批旅游重点工程。对冶力关500多户农家乐进行了风貌改造升级,统一了冶力关镇、城关镇临街建筑店铺风格,在冶海、赤壁幽谷、新城景区建设三星级旅游厕所7座,实施了亲昵沟景区爱情桥、对歌台、道路拓宽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冶力关镇特色旅游小城镇“五化工程”、冶海防渗漏、景区绿化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全方位开发办旅游的路子,加大了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力的支撑了冶力关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先后完成了冶力关生态园、冶力关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村唐古拉风暴演艺厅、林海宾馆、临潭世纪饭店、滑索、滑道、滑草等项目建设工作;总投资2000万元的冶海户外游乐园CS仿真训练基地、九叠瀑布、水上餐厅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了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甘肃县信用社冶力关接待中心、临潭宾馆、洮州宾馆等旅游招商项目。积极创建冶力关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及年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景区,加快了新城国家AAA级、城关、古战、术布国家AA级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努力构建旅游生产力合理布局。三是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树立旅游景区新形象。针对景区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每年都开展了旅游景区整顿和规范管理行动,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开乱挖、乱刻乱画、乱吐乱扔、未批先建等现象,提倡绿色环保,低碳旅游,禁止使用白色污染物品、一次性用品用具;对原有的旱厕等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环保式的三星级旅游厕所,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等组成检查组,对旅游景区进行明察暗访,打造了一个便捷、安全的新景区,树立了旅游景区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环境保护则是旅游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动力之源。资源和环境被破坏了,旅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严格保护旅游资源,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永续利用,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之所在。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县始终把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原则,防止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开发性破坏,把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全面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是强化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乃至今后旅游业发展中的迫切任务。其次,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才能得以体现。开发本身也意味着保护,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以延长其生命周期,或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这些都是对资源有力的保护。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全县旅游行业深刻认识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把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作为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二是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建设力度。为国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县严格按照《甘肃县旅游管理条例》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相关内容,坚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都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旅游项目的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严格审查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配套设施是否与旅游项目建设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严禁在旅游区内擅自兴建项目,毁坏植被以及进行其他损害旅游资源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同时,在全县景区内加大了相关法治、法规的宣传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和《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突出旅游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一,坚持在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时,必须包含环境评价的内容,要求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开发措施必须符合环保、建设、林业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旅游规划必须同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协调一致,必须通过包含环保专家在内的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其二,在编制规划中普遍重视和加强了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与环保、林业、国土、城建和文化等相关部门协调,基本形成了重点景区从总规到控规、详规、项目设计的多层次的旅游规划保证体系框架,为进一步明确旅游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起到了良好作用。四是在实施旅游标准化管理中严格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等为基础,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体现在评分细则中。我县在创建国家A级景区时,要求景区在环境设施、景区卫生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五是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强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与和谐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开发与建设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县规定,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要严格做到四个“一律”,即新建项目没有通过环评的一律不予审批;生态保护得不到落实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当中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暂停施工;建成后又出现环保问题的一律先整改再营业。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县还将建立旅游项目的准入、退出机制与生态环境安全控制机制。对重点旅游区域从环保、功能、项目、容量、土地、风貌等六个方面进行控制审批,并从信息发布、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引导。建立生态环境安全控制机制,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必须生态优先,明确生态控制与环境优化要点,严格做到四个“一律”,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在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加强全县旅游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监管的同时,我县在重点旅游景区创新思路,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冶力关景区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将“和谐旅游”理念引入生态旅游发展,将农业、林业、文化发展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促进旅游增长方式由规模型、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转变,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由注重眼前利益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积极开发旅游配套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城镇居民和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有力地推动了冶力关农业、林业、商贸、交通、文化等多个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初步探索出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七是在坚持不懈地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同时,把护林防火、人工植树造林作为保护植被的重点,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执法力度,实施重点保护。同时,在景区大力宣传推行以砖代木、以电代柴、发展沼气等生态项目建设,景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冶力关旅游景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旅游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处理上,走出了不同的成功之路,在我州具有典型意义。

第9篇:论旅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08旅游管理2班 田新 22 内容摘要: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大连旅顺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旅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特色即差异性。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二 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同世界上其他旅游城市一样,不断地举办国际活动,创新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必将为珠海的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雪凝天气灾害应急预案下一篇:学习张玉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