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浅论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

摘 要: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枢纽地位,建立健全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于防范控制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股指期货

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派驻新加坡的交易员尼克·里森大量购买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结果导致巴林银行亏损14亿美元,而当时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这家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银行就此轰然倒闭,荷兰国际集团最终以1英镑价格收购巴林银行。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1996年6月,时任日本住友商事有色金属部部长的滨中泰男被曝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非法进行铜期货交易案件,给公司造成26亿美元损失;2006年3月至4月,美国对冲基金公司Amaranth首席交易员试图操控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天然气期货价格,最终致使公司损失66亿美元。法国兴业银行在2008年1月曝出巨额交易欺诈丑闻。一个名叫杰罗姆·科维尔的股指期货交易员在两年时间里违规进行了500亿欧元的期货交易,给法国兴业银行带来49亿欧元的损失(注:来源:证券日报-创业周刊,2008年2月1日。)。这起交易欺诈案再一次震惊了全球金融界。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从历次发生的案例看来,仿佛历史老是在重演,而每一次都给了人们惨重的教训。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考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社会体系建设、综合管理能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等各方面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银行业,如何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保证迅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减少风险损失,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现状

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银行突发事件而采取的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采取止损行动的步骤和纲领,预先做出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1]应急预案体系就是针对不同机构部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的系统的预案的总体。

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底才着手研究金融相关领域应急机制建设问题,陆续制定了十余项主要业务领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行库、发行基金调运和供应危机处置预案》、《国库业务系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部门预案相继得以试行,2005年8月4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将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评估、培训、宣传和演练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二)我国银行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整体质量不高,部分预案设计不科学,难以真正有效应对处置危机。目前大部分应急预案都是先由上级部门机构制定,然后以下各级逐级附和,从上至下内容大同小异,有的只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没有突出各级预案自身的特点和重点。[2]有的预案虽然从形式上看比较完整,但组织体系复杂,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环节过多,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与基层实际操作结合不够紧密,不利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

2.结构不尽合理。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结构还不尽合理,一是预案覆盖面窄,还存在许多空白需要弥补。现有预案主要是针对我国银行发生过的重大突发事件制定的,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各种金融风险剧增,而我国还没有健全的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控机制,缺少处理衍生品欺诈交易事件的经验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因此,应尽快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填补此项空白。二是各部门预案之间不完全协调,上下级预案之间衔接还不紧密,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实际操作过程可能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延误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

3.应急预案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定期评估、培训、演习和更新相结合的模式。应急预案培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配合演练,即使演练也很不到位,目前绝大多数银行机构都没有很好地组织人员培训和开展演练,这样就很难保证预案实施效果。[3]

二、法国兴业银行巨额交易欺诈事件对我国的警示

对于中国金融界来说,法国兴业银行发生的交易欺诈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完善内控机制的思考,其成功的应急处理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法国兴业银行巨额交易欺诈事件介绍

作为衍生品市场的领头羊,法国兴业银行拥有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上看,法国兴业集团主要通过风险管理部、内审部和稽核部全盘管理各类风险。此外,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审计委员会由4个人组成,其中3个独立董事负责风险控制,还有许多员工担当“内部警察”的角色。遗憾的是,交易欺诈案还是发生了,这说明其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仍然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风险管理体系再严密,风险事件还是有可能发生,不能抱有突发事件不会发生的侥幸心理。

法国兴业银行发现欺诈交易后采取了一系列及时高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是法国兴业银行在事发后六日内保持信息的绝对机密,以免引起市场恐慌,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也为应急处理争取更多的时间。二是将违规期货交易头寸迅速平仓,从而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三是立即履行向监管机构报告的职责,及时取得央行的支持。四是选择适当时机主动公开披露有关信息,以示公司诚信,并由董事会和管理层出面向投资人和客户做出公开说明,以取得谅解和信任。五是立即落实责任并向责任人提出诉讼。六是紧急实施55亿欧元的连带优先认购股权的资本充实方案,预期可将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8%。七是还按计划实施了对俄罗斯Rosbank多数股权的收购,力挽持续下泄的市场信心。2008年1月21日法国兴业银行迅速平仓作弊交易员聚敛的股票衍生品头寸,最终导致49亿欧元的损失。其首席执行官博敦表示,若不是迅速采取行动,所酿成的损失可能会是现在的十倍。法国兴业银行的一系列举措足以证明它是一家在应急管理方面有着成熟经验、训练有素的机构。

相比之下,当年巴林银行在应急处理上就逊色得多,巴林银行公布其衍生品交易巨亏后,居然仍未及时完成平仓工作,这无异于把自身不断扩大的“创伤”暴露在外界目光下,引诱其他金融机构分食弱者,结果导致损失剧增。

(二)法国兴业银行应对巨额交易欺诈事件对我国的启示

以上案例分析给了我们重要的警示: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对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的生死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杠杆极高的衍生品交易中,斩仓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遭遇亏损的金融机构成功逃生的几率。

我国衍生品市场还很不发达,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筹建的初级阶段,有关衍生品交易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衍生品交易管理经验相当欠缺。目前,有的中资银行违规经营、私设账外账的问题和科维尔和里森通过做假账拆东墙补西墙、一赌到底的违规做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为了防止类似的交易欺诈案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在完善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加紧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尽快完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具体而言,一项针对衍生品交易欺诈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具有严密的亏损控制和善后程序,应包括如下关键内容:一是要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披露有关信息,信息披露的方式和时间对市场情绪波动具有重要影响;二是要尽快谋求平仓,在杠杆极高的衍生品交易中,斩仓时间是决定遭遇亏损的金融机构能否成功逃生的关键因素;三是要协调部门应急工作和寻求其它补救措施;四是建议要科学安排应急处理程序以求及时高效化解危机。

三、完善我国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议

(一)应急预案体系的设定应科学合理

1.应急预案应包含灵敏的预警机制。预防和预警机制是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科学的预案应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设置风险预警线,通过检测相关变量和指标,根据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内部审计及其他渠道所获取的信息,及时对各个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做出判断,使用设定的警戒线和参考发生概率,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预警事件的类别、等级,准确及时地预警突发事件,为进一步实施分级响应的预防或处置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应急预案应保证信息报告、指挥系统通畅高效。通畅高效的报告、指挥系统对于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减少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报告及时准确是指挥得当的前提,要使得信息报告准确及时就必须建立健全的报告机制,要打破权力级别的限制,不能采用逐层汇报、逐层反馈的长链条式的报告机制,一切应以应急救急为中心,保证信息报告程序简单、明确。[4]而信息报告和指挥系统又必须建立在畅通的通讯系统基础上,若通讯不能保持畅通,信息就不能高效传达,应急预案必然难以迅速启动,这样就会贻误战机。因此,务必配置高质量的通讯设备以确保联系通畅、指挥得当、增援及时,确保应急工作按预案有序地开展。

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除了体现在预防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应急指挥等方面外,事后的恢复重建以及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的设置也应具有科学性。为保证所制定预案的科学性,银行可通过聘请外部专家、机构参与制定和论证。

(二)应急预案体系的设定应具体实用

一项预案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它的实用性,而实用性则表现为形式的简明准确、内容的具体严谨。这就要求预案的文字应简明准确,有简单易查的目录、醒目的编号,形式上便于查找,各项内容都应严密周全,因为任何细节上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实际应用时难以操作或不可操作。只有认真做好预案实施的各类准备工作,才能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地反应和正确地处置。因此,预案的准确和具体是保证可操作性的关键。在注重细节方面,国际上一些一流银行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如事件发生后的撤离方案,集合地点,人员财产损失报告方式,重要印鉴、密码和业务数据的备份、存放要求,事件发生后接待客户询问、主动联络客户的分工等等,这些危机应对措施对迅速恢复经营所必需的各式业务表格、工作单样本等等,都作了清晰明了的规定。为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有的银行还明确规定,在应急过程中,如已连续工作12小时,必须强制休息8小时。

(三)优化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结构

银行应急预案体系一般应包括总体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内部应急预案、分支机构预案等几个层次。其中总体应急预案应确定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体系、操作指南以及与应急处置相关的主要原则、标准和程序等;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银行体系各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内部应急预案应针对各自机关内部工作制定;各分支行还应根据自身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需要,制定与上级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的上级预案的分预案、子预案及次级预案等。

要优化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一是要保证各部门上下级预案体系逻辑上的一致性、结构的完备性和管理上的协调性;二是要实现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各级预案体系应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

(四)对预案体系要实施定期评估、培训、演习和更新

应急预案应该是一项坚持不懈、常抓不放的工作,应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并制定培训、演习计划,定期演习,评战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和指挥水平。尤其是对于新员工或新近轮岗的员工,更要形成制度来确保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熟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对工作中发生变更的事项,凡是涉及应急预案的,责任务必落实到人,在预案中得到及时更新,才能保证预案的有效性。例如预案中涉及到的联络清单就需要保持及时更新、真实有效。[5]另外,日常还应在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和通信保障等各方面随时做好应急处置的准备。只有坚持演练、培训和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常抓不懈,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才能使每一位相关人员把正确的方法变成直接的反应,从容应对,处乱不惊,从而把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我们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构筑好严密的“防火墙”,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本着对国家金融安全负责的态度,制定出科学、实用的预案,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高质量地做好应急工作,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蕊.浅议健全中央银行应急管理机制[J].福建金融,2006,(10).

[2] 黄国平.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武汉金融,2006,(2).

[3] 张红.金融突发事件与应急机制研究[J].浙江金融,2006,(6).

[4] 梁山,严青.建立高效灵敏应急机制 切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J].南方金融》,2003,(3).

[5] 王健,毛建平.对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的思考[J].西南金融,2007,(12).

作者:吴 靓

第2篇: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编制研究

摘要: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下,化工企业呈现出集中园区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整合资源配置和便于安全管理。但也给环境污染风险防范赋予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中对优化流程,加强个人防护,提升后勤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个人防护;后勤保障

Key word: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onitoring plan;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events; Personal protection; Logistics support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集中园区化的优势愈加明显。化工产业的联合优化了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但增加了园区内的风险源,因此引起的突发性环境事故屡见不鲜。由于突发事件的难以预见性,造成的环境污染带有连锁性,监测环境的危险性、监测任务的复杂性等特点,对环境监测人员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 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而进行的环境监测。据《2015年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30次,涉及到经济损失,社会稳定,民生安全等问题。而环境应急监测是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之一,可探明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能为决策部门科学地评价污染事故、控制污染扩散、制定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为了提高事故应急监测能力、适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的需要,制定环境监测应急预案是确保顺利实施应急监测任务的重要保证。

2 建立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2.1 整合环境风险物质

化工园区存在大量的环境风险物质,以企业为单位,建立一企一档,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对风险物质所处的作业场所进行整理。以下表为例:

基于上述表格,确定园区主要污染排放企业及其排放特征,结合在线采样分析技术对各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排放源谱特征解析。明确每家企业的重点预警监测因子和园区重点风险源管控企业。以便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监测。

2.2 明确应急组织架构

以監测站人员为主,事先组建应急监测小组,分别有监测指挥组,应急采样组,实验分析组,后勤协调组。明确各组负责人职责与分工,以应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兼顾到人员的流动性,做好备选方案加以应对。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专家库,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参与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研究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和污染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建立环境应急监测资料库,包含应急监测预案、采样分析方法、报送数据表格、设备说明书和校准记录、案例分析记录等,同时做好资料的实时更新。

2.3 优化数据的报送流程

后勤协调组负责整合监测数据,向指挥组报送数据,畅通报送渠道,优化报送程序。整合数据可调用在监测资料库事先整理好的表格,根据实际污染情况、监测方案调整表格内容。以时间为纵坐标轴,以采样点数、监测点位报送、批次量作为横坐标,结合专家对数据的评估与建议进行报送。

优化数据传输设备,确保报送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针对现场情况,设立临时数据汇总中心,结合电子信息设备如便携式电脑、无线网卡、USP电源,实时推送监测信息。

2.4 应急监测仪器的挑选原则与日常维护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称《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可分为现场便携式监测与实验室监测,其中现场监测包括便携式分析仪与应急监测车。

便携式分析仪应具备以下原则:(1)携带方便易操作;(2)分析快速,检测范围广,抗干扰强;(3)分析结果直观,能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对接,具有普适性。应急监测车应配备卫星传输系统、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充足的水、气以应对现场监测所需的条件,在恶劣条件下提供稳定作业场所。

应急设备的日常维护,要建立设备档案管理,施行一物一档,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厂家联系方式、使用期限、维护校准记录。定期保养设备要落实到具体人员并进行定期检查。

2.5 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

由于环境应急监测的特殊性与危险性,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护是开展应急监测行动的基础。以消防员的安全防护为参照,建立环境监测人员安全防护系统。其定义是监测人员从事采样、监测活动中,由监测人员随身携带并能为自身安全和职业健康提供保障的装备及其管理和所有方式方法的总称。[]

2.5.1 安全防护的三大基础装备

人员安全防护应包含三大基础装备:(1)环境预警装备。主要起到实时监控外部环境,预警监测人员的作用。如易燃易爆气体报警装置,辐射计量仪等。(2)个体防护装备,保护监测人员人身安全。如特殊型防护服(手套,胶靴)、各类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多功能安全头盔、应急照明灯等。(3)通讯记录装备,能实时保持与指挥中心的联系,记录现场污染情况。如防爆对讲机,防爆相机等。

应急监测人员一旦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就必须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未经现场指挥或警戒人员许可,不应进入事故现场进行监测采样。

2.5.2 加强安全教育

在事故现场,监测人员往往对应急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可能出现的应急突发情况了解不充分,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缺乏应急避险技能,更多只注重应急响应的快速性,导致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监测人员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定期开展个人安全防护教育,加强应急采样监测模拟实战训练,着重进行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分析,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应急响应与自身安防的关系,保障好自身的安全[4]。

2.5.3 规范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管理

规范的装备管理是保障安全防护系统效能的必要条件。首先做好安防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其次开展使用培训,既有利于装备性能稳定性,又能提高人员装备的熟练度。建全安防装备的领用、维护、保养、报废等管理制度,及时更新过期的安防装备,确保安防系统中各组件的完整性[4]。

2.5.4 强化防护训练

开展应急监测模拟实战训练是正确使用个人安防装备,实现安全防护系统性的前提条件。定期开展安全防护装备的培训讲座,加大安全防护装备的训练力度,模拟特定条件下的采样监测训练,强化防护器材装备操作的应用场景训练,使监测人员切实做到了解安全知识、掌握性能参数、精通应用操作,将安全防护训练纳入日常工作中[4]。

2.6 切实提升应急监测实战能力

应急环境监测区别于实验室常规的监测分析,应急监测不仅要求监测速度要快,项目要全、数据要准,而且要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要素,按水、气、土壤、溢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要素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毒性逐一甄别,同时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农田土壤等敏感区域的影响。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遵循《技术规范》的布点原则,确定采样监测点位。另外监测工作中要时刻保持与应急指挥中心的联系,以应对突发情况便于及时调整。

通过开展定期的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进行评估总结,从预案的可行性,人员的应急能力,设备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化监测工作流程。确保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的及时响应,提高应急监测实战水平。

以下为应急监测工作流程表:

2.7 应急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3]。应急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包括日常管理与现场监测。日常管理包括应急监测预案的合理性、监测人员培训、设备性能核查、检测方法和试剂的有效性、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并以此来保障监测数据的质量。现场监测包括应急方案的可行性、现场采样和检测的规范化、实验室分析数据的质量控制 [4]。

2.8 应急监测的后勤保障

要充分认识到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建立起后勤保障渠道,完善后勤物资管理,协调应急情况下的物资调度,供应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便携式高热量食物、保暖防护、急救医护用品、应急电源等。通过同社会力量的合作,提供如快餐、汽车修理、汽油供应、医疗急救等服务。同时要定期走访,更新后勤保障清单,确保后勤物资服务的有效性。

2.9 探索第三方监测力量的有效补充

根据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估事故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探索寻求第三方监测力量的合作与补充。如就近挑选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签订战略协议和保密协议,更好、更快地完成应急事故下的环境监测任务,结合社会资源,优化监测力量的布局。

3 结语

针对于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差异化等问题所带来环境风险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有利于监测部门全方位、多环节发展完善应急监测技术,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确保突发环境事故时的快速响应,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数据支撑,为公众了解事故中的环境污染情况提供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

参考文献

[1]刀谞,滕恩江,吕怡兵,陈烨,阴琨,高愈霄,加那尔别克·西里甫汗.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04):169-175.

[2]傅晓钦,胡迪峰,翁燕波,et al.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1):107-109.

[3]张妮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实例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3):174-174.

[4]吴志强,张玉升,杜春发.浅谈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系统建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5):423-425.

[5]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J].中国应急管理,2008(1):43-45.

[6]边归国,肖毓铨.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6(2).

[7]杨秋贤.论监测数据质量的系统控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2):97-98.

[8]刘卫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1).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簡介:张嘉宏,男,汉族,研究方向为环境应急与预警平台。

作者:张嘉宏

第3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摘 要】建筑业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安全事故频发是令所有人头痛的问题。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安全事故的防范和控制,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比较平稳,但是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总数和事故发生频度都没有明显下降,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文章主要从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两方面来分析了如何进行建筑施工企业的突发安全事件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评价

1.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建立应急体系和编制应急预案所必需的基础信息,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识别,力争从小的危险源中发现大的危机,避免其发展演化为突发安全事件,并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对有可能演化为大的突发安全事件的危险源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重点检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是指从施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失、施工作业环境破坏、相邻建筑物移位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事故直接原因及其过程。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要借助于一些技术和工具,这不但会提高识别效率,而且可以规范操作、不易产生遗漏。危险源识别技术和工具主要有Delphi法、情景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安全检查法、分解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图解法等方法。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工具[1]。

1.2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评价

建筑施工风险源被识别后,要进行脆弱性分析,以确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哪些地方容易受到破坏,最终提供这些信息:受事故严重影响的区域;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员数量、工种以及可能波及的外部人员情况,如居民等;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在进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评价事故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以确定风险源的严重性,否则无法为安全风险管理以及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决策层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分级评价。为了使分值尽量客观,减少主观方面的影响,参加评价的人员除项目决策人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还应请项目外部人员参加,如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相关专家等。

1.3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的建立

建立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不仅有利于企业应用和分析信息,而且为今后的应急管理设立了良好的信息平台,使企业对项目的进展作出正确的预见。重大危险源信息库也是一种应急防范的良好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项目的内外环境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便于从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分析的结果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组织的机制和施工人员的不良行为。通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能力来消除突发安全事件生长的土壤,这也正是应急管理所要实现的最根本目标[2]。

2.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政府和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质、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基础,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它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有利于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3]。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结果、企业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己有的应急预案,以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通常,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施工现场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各方,因此需要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一个专门的预案编制小组,统一组织施工现场有关部门和企业有关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应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施工对象、施工方法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本企业以及建筑行业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将其分门别类,每种类型分成不同级别,分析这些事故灾难的机理,明确影响这些事故灾难的因素有哪些,最终识别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灾难。施工现场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重大事故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时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来确定是否要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第三,具体措施的制定根据前面分析的结果,针对突发事件涉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可以采用标准操作,也可以采用建议形式。第四,应急机构及其人员职责的确定预案编制过程中,人员职责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启动预案时,不同的环节或方面需要不同的人员去执行和实施。明确人员职责是成功实行应急救援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五,应急能力评估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己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企业及施工现场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和设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性。预案制定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第六,评审与发布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可以由项目部及施工企业组织进行内部评审,专业性较强的应急预案还应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必要时请地方政府有关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后,要履行批准手续,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发布和备案。第七,演练与调整应急预案经批准发布后,应急机构应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从中查找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演习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应急预案的演习或实施过程中,通过参与者的信息反馈,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个小环节上出现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整个应急预案在实际运用中失败。施工现场在各个时期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危险源的状况会有所改变,人员也经常调整,因此也需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定与修改[4]。

【参考文献】

[1]王兰宇.常见建筑风险的防范[J].科技资讯,2006,14.

[2]王红星.建设工程风险管理[J].安徽建筑,2007,6.

[3]李乐. 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 4.

[4]姜国庆.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作者:莫艺

第4篇: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我局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公路突发事件预警预防和快速处置能力,确保公路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排除险情,保障公路畅通,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防备体系,全面提高公路系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省人民政府《省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省交通运输厅《xx省公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省公路局《xx省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等有关行业法规,结合我局公路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预防为主。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做好应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重点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科学决策体系。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分级负责。在市公路局的领导下,实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级响应、分级负责,明确责任人及指挥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部门间的密切协作,发挥各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四、适用范围

雨、雪、雾、恶劣天气、水毁、道路塌方、地震等原因造成国道、省道等交通中断,发生较长时间阻塞或者瘫痪,需及时疏通和修复。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丧失正常使用功能,需迅速恢复、抢修、加固,以确保公路畅通的应急行动。

发生各类突发事件需要调配公路运输力量,以保证人员、物资运输的应急行动。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设立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各副局长、总工程师担任,成员由质量安全科、养护管理科、路政管理科、路网信息科、财务科、政治工作科、办公室、人事科负责人及基层各单位党政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质量安全科,办公室主任由质量安全科负责人担任。

同时设立现场督导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障组,负责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各组主要职责如下:

(一)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局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及时安排全局应急抢险工作,做好公路突发事件检查。安排并做好应急抢险值班。督促检查各县段公路应急值班。负责抢险应急过程中与上级部门的协调。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及时全面解决问题。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质量安全科牵头,养护管理科、路政管理科、路网信息科协助。

(二)现场督导组:负责出现公路突发事件等险情后抢险应急技术方案的制订和现场施工的组织指挥。

现场督导组由养护管理科牵头,路政管理科、质量安全科协助。

(三)后勤保障组:负责出现公路突发事件后的人员调配、抢险设备、抢险物资、生活医疗用品、资金等及时供应和调配。

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牵头,财务科、办公室协助。

(四)安全保障组:负责应急抢险期间与交警部门的协调,参与组织现场交通管制,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等。

安全保障组由路政管理科牵头,办公室、质量安全科协助。

以上各组及应急抢险办公室可根据抢险应急工作需要,增加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人员参加。

六、分类分级

公路突发事件由低到高依次为iv级应急响应、Ⅲ级应急响应、Ⅱ级应急响应和Ⅰ级应急响应。

(一)一般突发事件iv级

因突发事件导致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毁坏、中断、阻塞或者大量车辆积压、人员滞留,抢修、处置时间预计在6小时以上的;

公路工程建设、道路运输(营运车辆)、道路运输站(场)发生一次3人以下死亡(失踪),或者10人以下重伤的。

(二)较大突发事件Ⅲ级

因突发事件导致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毁坏、中断、阻塞或者大量车辆积压、人员滞留,抢修、处置时间预计在8小时以上的;

公路工程建设、道路运输(营运车辆)、道路运输站(场)发生一次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失踪),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

(三)重大突发事件Ⅱ级

因突发事件导致国省干线公路交通毁坏、中断、阻塞或者大量车辆积压、人员滞留,抢修、处置时间预计在12小时以上的;

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和隧道群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件,危及1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桥梁隧道正常运营的;

公路工程建设、道路运输(营运车辆)、道路运输站(场)发生一次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失踪),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的。

(四)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

因突发事件导致国家干线公路交通毁坏、中断、阻塞或者大量车辆积压、人员滞留,通行能力影响周边省份,抢修、处置时间预计在24小时以上的;

特大桥梁、特长隧道和隧道群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件,导致重要设施设备功能丧失,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严重威胁桥梁、隧道结构安全的;

公路工程建设、道路运输(营运车辆)、道路运输站(场)发生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失踪),或者100人以上重伤的;

发生群体性事件,阻断国省干线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8小时以上停运,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公路交通建设工程施工,造成24小时以上停工的。

七、应急响应

(一)预案启动

1、一般突发事件iv级应急响应

由应急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本级应急响应的督导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各单位立即把有关情况上报局应急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各单位应急办公室启动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接到突发事件后,按照事件的种类和性质,分别启动各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和蔓延,并将处置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2、较大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

由局分管领导负责本级应急响应的督导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各单位立即把有关情况上报局应急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各单位应急办公室启动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接到突发事件后,按照事件的种类和性质,分别启动各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和蔓延,并将处置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3、重大突发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由局主要领导负责本级应急响应的督导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局应急办公室立即上报局主管领导,并同时上报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局应急办公室启动预案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接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同时组织救援物资和力量赶赴现场,并根据事件实际情况,向事发地排除工作组或在现场设立指挥机构,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应急响应

由局主要领导负责本级应急响应的督导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时,局应急办公室立即上报局主要领导,并同时上报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局主要领导指挥启动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接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同时组织救援物资和力量赶赴现场,并根据事件实际情况,向事发地排除工作组或在现场设立指挥机构,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响应程序

公路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单位应立即报告,所属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接获有关情况后应立即报告,局应急办按照突发事件所属层级报告相关局领导及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时局应急办公室及相关单位立即根据各自的职责实施现场指挥,并实施救援工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力控制事态发展。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安排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抢修和现场处置。同时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必要时架设临时便桥,尽快恢复交通。

(三)信息发布

公路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会同市交通主管部门及市政府新闻办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公路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四)应急结束

公路突发事件已经消除时,由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的指挥小组宣布应急救援结束,并通告公众。

八、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各单位要注意收集气象、水文、地理信息,及时掌握突发情况等信息,以便对不利事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坚持分级响应、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我市辖区国省干线公路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影响范围、所需动用的资源等,分级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责权范围。

(二)公路突发事件抢险应急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安排部署公路应急工作,开展预防检查。落实应急抢险人员、物资、抢险队伍。筹备抢险资金,安排好应急抢险值班。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抢险应急岗位责任制。

(三)公路突发事件期间实行应急值班制度,保证信息传输渠道畅通。局属各单位应急抢险办公室要及时安排24小时值班,保证电话不离人,值班车辆随时待命。对造成国、省干线公路交通中断等灾害性信息局属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局值班室,办公室及时做好上报。

(四)认真做好干线公路隐患排查统计工作。各单位要由主要领导带队对辖区内公路、桥梁、隧道、路基构造物、高危边坡等进行不定期的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危桥、险路、病隧等要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对小桥、涵洞、排水沟、边沟等排水设施的拥堵杂物要及时清理。对正在施工的工程路段要督促施工单位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施工人员居所要避开山洪和山体滑塌危险地段,施工材料堆放、施工便道安全防护措施等都要满足保畅要求,并加强对工程开挖边坡的监测,避免突发边坡坍塌事件。在河道施工的要及时清理杂物、整修河道,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不准居住和停放在河道内。

(五)落实公路突发事件抢险应急队伍,做好物资储备。各抢险应急分队落实人员和责任。保证库存(或约定采购供应单位)足够的编制袋、木材、铁丝、钢筋、水泥、砂石材料及雨具、安全帽、手电筒等抢险物资用品,准备或约定好装载机、挖掘机、空压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并做好随时调遣的准备。

(六)加强路政管理。坚决制止在桥梁上、下游各200米范围内挖砂取石,严禁在破碎山体上挖石取土,保证路基边坡稳定。

(七)落实上路巡查制度。对危桥险路和易发生水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路段,要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

(八)应急抢险工作坚持先通后畅的原则,先抢通便道保证车辆通行,然后及时安排修复。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工程应坚持前期工程能为后期修复所利用的原则,便道(或便桥)不影响后期的修复。

(九)要在经常发生水毁和山体滑坡等易造成车辆阻塞路段成立应急抢险服务小分队。服务小分队的职责是:在突发事件造成交通中断后,及时向受阻车辆司机和乘客通报受灾情况和抢险进展情况,做好耐心的解释和安抚工作,并积极协助交警疏导交通。遇严重灾害,车辆受阻时间较长的情况,服务小分队还应积极组织人员向司机和乘客送水送饭,避免出现恐慌等不稳定因素。

九、责任与奖惩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或者应急管理工作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附则

(一)领导小组可根据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况,决定解除预警状态、终止应急响应并通过网站、电话、新闻媒体等发布结束应急状态的公告。

(二)本预案由铜川公路管理局质量安全科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5篇: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事件分级

1.4 适用范围

1.5 工作原则

1.6 应急预案体系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国家应急组织机构

2.2 地方应急组织机构

3. 预防与预警

3.1 预警机制

3.2 预警信息收集

3.3 预警信息发布

3.4 防御响应

4. 应急处置

4.1 分级响应

4.2 响应启动程序

4.3 信息报告与处理

4.4 响应终止

4.5 总结评估

5. 应急保障

5.1 队伍保障

5.2 装备物资保障

5.3 通信保障

5.4 技术保障

5.5 资金保障

5.6 应急演练

5.7 应急培训

5.8 责任与奖惩

6. 附则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6.2 预案监督与检查

6.3 预案制定与解释

6.4 预案实施时间

7. 附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加强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各地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应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及时保障、恢复公路交通正常运行,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暂行规范》等相关规定。

1.3 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等原因引发,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路交通运行中断,需要及时进行抢修保通、恢复通行能力的,以及由于重要物资、人员运输特殊要求,需要提供公路应急通行保障的紧急事件。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按照性质类型、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个等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Ⅰ级事件。事态非常复杂,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需交通运输部组织协调系统内多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

(2)Ⅱ级事件。事态复杂,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需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系统内多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

(3)Ⅲ级事件。事态较为复杂,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需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系统内多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

(4)Ⅳ级事件。事态比较简单,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系统内多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等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尚不明确,而国家专项应急预案或相关主管部门已明确事件等级标准的,可参照执行。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Ⅱ级、Ⅲ级和Ⅳ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级情形进行细化补充。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Ⅰ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以及需要由交通运输部指导、支持处置的Ⅰ级以下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或者其他紧急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1)依法应对,预防为主。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提高应急科技水平,增强预警预防、应急处置与保障能力,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预案演练、宣传和培训等各项保障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对以属地管理为主,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结合各地公路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公路管理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级响应、条块结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

(3)规范有序,协调联动。建立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响应程序,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决策和指挥能力。

1.6 应急预案体系

(1)国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应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和指导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政策性文件,由交通运输部公布实施。

(2)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省、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及时应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布实施。

(3)公路交通企事业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路管理机构、公路交通企业等根据国家及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为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各公路交通企事业单位实施。

(4)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交通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要求,制定与应急预案相配套的工作程序文件。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公路交通应急组织体系由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组成。

2.1 国家应急组织机构

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2.1.1 应急领导小组

交通运输部在启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同步成立交通运输部应对XX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指挥机构,由交通运输部部长或者经部长授权的分管部领导任组长,分管部领导、部总师或者公路局及办公厅、应急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及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以下简称部路网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组织协调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发布指挥调度命令,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2)根据国务院要求或者根据应急处置需要,成立现场工作组,并派往突发事件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根据需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合行动方案,并监督实施。

(4)当突发事件由国务院统一指挥时,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行动。

(5)决定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终止。

(6)其他相关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通保通组、运输保障组、新闻宣传组、通信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工作组。应急工作组由部相关司局和单位组成,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具体承担应急处置工作,并在终止应急响应时宣布取消。应急工作组组成人员,由各应急工作组组长根据应急工作需要提出,报领导小组批准。视情成立专家组、现场工作组和灾情评估组,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

2.1.2 应急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由部应急办或办公厅负责人任组长,视情由部相关司局和单位人员组成。负责起草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纪要、明传电报、重要报告、综合类文件,向中办信息综合室、国务院总值班室和相关部门报送信息,协助领导小组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以及部领导的有关要求,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抢通保通组。由部公路局负责人任组长,视情由部相关司局和单位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公路抢修保通、跨省应急通行保障工作,组织协调跨省应急队伍调度和应急装备物资调配,拟定跨省公路绕行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武警交通部队和社会力量参与公路抢通工作,拟定抢险救灾资金补助方案。

(3)运输保障组。由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任组长,视情由部相关司局和单位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协调人员、物资的应急运输保障工作,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工作,拟定应急运输征用补偿资金补助方案。

(4)新闻宣传组。由部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任组长,视情由部相关司局和单位人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工作。

(5)通信保障组。由部通信信息中心负责人任组长,部通信信息中心相关处室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网络、视频、通信等保障工作。

(6)后勤保障组。由部机关服务中心负责人任组长,部机关服务中心相关处室人员任成员。负责应急响应期间24小时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1.3 专家组

专家组由领导小组在专家库中选择与事件处置有关的专家组成。负责对应急准备以及应急行动方案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根据需要参加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1.4 现场工作组

现场工作组由部公路局带队,相关司局和单位人员组成。现场工作组按照统一部署,在突发事件现场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现场有关情况。必要时,现场工作组可由部领导带队。

2.1.5 灾情评估组

灾情评估组由部总师任组长,根据需要由部相关司局和单位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灾后调查工作,指导拟定公路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对突发事件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取得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总结和评估。

2.1.6 日常机构

部路网中心作为国家公路交通应急日常机构,在交通运输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日常状态时,主要承担国家高速公路网、重要干线公路及特大桥梁、长大隧道的运行监测及有关信息的接收、分析、处理和发布,承担全国公路网运行监测、应急处置技术支持等相关政策、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的研究、起草工作,承担全国公路网运行监测、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置等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组织公路交通应急培训,参与组织部省联合应急演练,承担应急咨询专家库的建设与管理,承担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运行管理有关工作等。

应急状态时,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主要承担全国公路网运行统筹调度、跨省公路绕行、应急抢修保通等事项的组织与协调的有关业务支撑工作,承担与地方公路交通相关机构的联络和全国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内部报送等。

2.2 地方应急组织机构

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级别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省、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参照国家应急组织机构组建模式,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相关职责。

3. 预防与预警

3.1 预警机制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开展预警预防工作,重点做好对气象、国土等部门的预警信息以及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搜集、接收、整理和风险分析工作,完善预测预警联动机制,建立完善预测预警及出行信息发布系统。针对各种可能对公路交通运行产生影响的情况,按照相关程序转发或者联合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预防与应对准备工作,并及时向公众发布出行服务信息和提示信息。

3.2 预警信息收集

预警信息及出行服务信息来源包括:

(1)气象、地震、国土资源、水利、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的监测和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以及国家重点或者紧急物资运输通行保障需求信息。

(2)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机构有关公路交通中断、阻塞的监测信息。

(3)其他需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应急保障的紧急事件信息。

信息收集内容包括预计发生事件的类型、出现的时间、地点、规模、可能引发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等。

3.3 预警信息发布

部路网中心接到可能引发重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后,及时核实有关情况,确需发布预警信息的,报请公路局,转发预警信息或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提示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相应防范和准备工作。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加强应急监测,及时向部路网中心报送路网运行信息,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可根据所在行政区域有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其对公路交通影响情况,转发或联合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可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3.4 防御响应

3.4.1 防御响应范围

防御响应是根据预警信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采取的应对措施,是预警预防机制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预案主要规定低温雨雪冰冻、强降水等天气下,部本级的防御响应工作。

3.4.2 防御响应程序

(1)部路网中心接到预计全国将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区域性强降水,且对公路交通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信息时,及时核实有关情况,报部公路局、应急办。

(2)部公路局商部应急办提出启动防御响应建议。

(3)拟启动Ⅰ级防御响应的,经分管部领导同意,报请部长核准后启动;拟启动Ⅱ级防御响应的,经分管部领导同意后启动。启动防御响应时,同步成立领导小组,并将启动防御响应有关信息按规定报中办信息综合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抄送应急协作部门,通知相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信息需及时向社会公布。

(4)根据事件发展态势,防御响应可转入应急响应,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处置。

(5)当预计的天气情况未对公路交通造成影响,或天气预警降低为蓝色(一般)级别或解除时,防御响应自动结束。

3.4.3 防御措施

由部领导组织召开会议,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立即部署防御响应工作,明确工作重点;指导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应急队伍做好装备、物资、人员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和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工作。

部路网中心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和预警信息专项报送工作,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根据领导小组要求增加报告频率,形成事件动态报告机制。

4. 应急处置

4.1 分级响应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部、省、市、县四级部门响应。交通运输部应急响应分Ⅰ级和Ⅱ级,省、市、县级部门应急响应一般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

4.1.1 Ⅰ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级响应

发生Ⅰ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由交通运输部启动并实施Ⅰ级应急响应,相关省、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别启动并实施本级部门Ⅰ级应急响应。

4.1.2 Ⅱ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级响应

发生Ⅱ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启动并实施省级部门应急响应,相关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分别启动并实施本级部门应急响应且响应级别不应低于省级部门应急响应级别。

4.1.3 Ⅲ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级响应

发生Ⅲ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由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启动并实施市级部门应急响应,相关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启动并实施县级部门应急响应且响应级别不应低于市级部门应急响应级别。

4.1.4 Ⅳ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级响应

发生Ⅳ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启动并实施县级部门应急响应。

4.1.5 专项响应

发生Ⅱ、Ⅲ、Ⅳ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时,按照国务院部署,或者根据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请求,或者根据对省、市、县级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的重点跟踪,交通运输部可视情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指导、支持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指导、支持措施主要包括:

(1)派出现场工作组或者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

(2)协调事发地周边省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武警交通部队给予支持。

(3)调用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给予支持。

(4)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4.2 响应启动程序

4.2.1 交通运输部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1)部路网中心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及时核实有关情况,报部公路局、应急办。

(2)由部公路局商应急办提出启动Ⅰ、Ⅱ级应急响应建议。

(3)拟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经分管部领导同意,报请部长核准后启动,同步成立领导小组,各应急工作组、部路网中心等按照职责开展应急工作,并将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有关信息按规定报中办信息综合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抄送应急协作部门,通知相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4)拟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经分管部领导同意后启动,同步成立领导小组,并按照需要成立相应应急工作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报部长核准。

(5)Ⅱ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发现事态扩大并符合Ⅰ级应急响应条件的,按照前款规定及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6)应急响应启动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4.2.2 省、市、县级部门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省、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级部门应急响应等级、响应措施及启动程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启动Ⅲ级及以上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应报部路网中心。

4.3 信息报告与处理

交通运输部按有关规定向中办信息综合室、国务院总值班室及时报送突发事件信息。

交通运输部和应急协作部门建立部际信息快速通报与联动响应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名称和联络方式,确定不同类别预警与应急信息的通报部门,建立信息快速沟通渠道,规定各类信息的通报与反馈时限,形成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信息快速沟通机制。

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立完善部省公路交通应急信息报送与联动机制,部路网中心汇总上报的公路交通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可能受影响的省(区、市)发布。

交通运输部应急响应启动后,事件所涉及省份的相关机构应将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部路网中心,并按照“零报告”制度,形成定时情况简报,直到应急响应终止。具体报送程序、报送方式按照《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阻断信息报送制度》等相关规定执行。部路网中心应及时将进展信息汇总形成每日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情况简报,上报领导小组。省、市、县级部门应急响应的信息报送与处理,参照交通运输部应急响应执行。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和程度、发展势态、受损情况、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成效、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本地信息报送内容要求与处理流程。

4.4 响应终止

4.4.1 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1)部路网中心根据掌握的事件信息,并向事发地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实公路交通基本恢复运行或者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报领导小组。

(2)由抢通保通组商综合协调组提出终止Ⅰ、Ⅱ级应急响应建议和后续处理意见。

(3)拟终止Ⅰ级应急响应的,经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终止,或者降低为Ⅱ级应急响应,转入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同步调整领导小组及下设工作组。

(4)拟终止Ⅱ级应急响应的,经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终止。

(5)终止应急响应或降低响应等级的有关信息,按规定报中办信息综合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抄送应急协作部门,通知相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4.4.2 省、市、县级部门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省、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级部门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4.5 总结评估

事发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开展灾后总结评估工作,准确统计公路基础设施损毁情况,客观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成效,深入总结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并按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上报总结评估材料。交通运输部应急响应终止后,部公路局及时组织参与单位开展总结评估工作,并报部领导。

5. 应急保障

5.1 队伍保障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平急结合、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队伍。

5.1.1 国家公路交通应急队伍

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作为国家公路交通应急抢险救援、抢通保通队伍,兵力调动使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1.2 地方公路交通应急队伍

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路网规模、结构和易发突发事件特点,负责本地应急抢险救援、抢通保通队伍的组建和日常管理。应急队伍可以专兼结合,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参与。

5.1.3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特点,制定社会动员方案,明确动员的范围、组织程序、决策程序。在公路交通自有应急力量不能满足应急处置需求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请求,动员社会力量或协调其他专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5.2 装备物资保障

5.2.1 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原则

建立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应急装备物资储备方式,强化应急装备物资储备能力。储备装备物资时,应统筹考虑交通战备物资储备情况。

5.2.2 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体系

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市三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点)构成。

5.2.3 应急装备物资管理

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点)应当建立完善的各项应急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采购、储存、更新、调拨、回收各个工作环节的程序和规范,加强装备物资储备过程中的监管,防止储备装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失和失效,对各类物资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当本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在数量、种类及时间、地理条件等受限制的情况下,需要调用上一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点)装备物资储备时,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达调用指令;需要调用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装备物资储备时,由交通运输部下达调用指令。

5.3 通信保障

在充分整合现有交通通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多网联动、快速响应、处理有效”的公路交通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5.4 技术保障

5.4.1 科技支撑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突发事件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储备,重点加强智能化的应急指挥通信、预测预警、辅助决策、特种应急抢险等技术装备的应用,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分析、评估、决策支持系统,提高防范和处置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的决策水平。

5.4.2 应急数据库

建立包括专家咨询、知识储备、应急预案、应急队伍与装备物资资源等数据库。

公路交通应急抢险保通和应急运输保障队伍,以及装备物资的数据资料应当定期更新。

公路数据库、农村公路数据库、交通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数据库、交通量调查数据库等交通运输各业务数据库应当为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在部启动防御响应或应急响应后,相关数据库维护管理单位应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并安排专职应急值班人员。

5.5 资金保障

公路交通应急保障所需的各项经费,应当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并按规定程序列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预算。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管和评估体系,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及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5.6 应急演练

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单位制定部省联合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开展实地演练与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多形式应急演练活动。

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结合所辖区域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应急演练。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突发事件易发地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演练评估。鼓励委托第三方进行演练评估。

5.7 应急培训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将应急教育培训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应急保障相关人员至少每2年接受一次培训,并依据培训记录,对应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5.8 责任与奖惩

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或者应急管理工作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6. 附则

6.1 预案管理与更新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交通运输部将组织修改完善本预案,更新后报国务院:

(1)预案依据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2)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的;

(3)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4)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进行重大调整的;

(5)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地方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于印发后20个工作日内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公路交通企事业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于印发后20个工作日内报所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6.2 预案监督与检查

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定期组织对下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交通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予以通报。

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制、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装备物资储备、信息报送与发布、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资金落实、应急评估等情况。

6.3 预案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交通运输部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和解释。

6.4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6篇: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提高我公司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我省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公司管养路段因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公路严重损毁的应急抢险救灾工作。主要包括:水毁、塌方、或大雾等重大自然灾害;在建养护工程的突发性事件;发生重大公路安全事故;在公路上运输危险物品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公路上发生危及公路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等。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抢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在职责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公路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全面提高我公司的整体抗灾能力和应急抢修能力的原则。

2、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各单位、部门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

三、启动条件和启动程序

(一)本预案的启动条件:

1、自然灾害:由于水毁、滑坡、雪灾、翻浆、地震、突发事件等造成高速公路严重损毁,或预报灾害即将严重危及高速公路通行。

2、突发事件:由于战争、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公路、桥梁损毁中断交通。

(二)启动程序

1、水毁、滑坡、雪灾、地震、严重翻浆等较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将要造成或已造成的公路阻断,由发生地责任单位向公司领导报告情况,提出启动建议。

2、公司领导根据报告情况,发出启动命令,落实救灾责任。

3、各有关单位接到启动命令后,迅速开展工作,紧密配合,全力以赴完成抢险救灾工作。

四、组织机构和责任

(一)公司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领导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下设养护抢险和恢复重建组和后勤保障工作组。

总指挥: 经理、书记 副总指挥: 副书记

副经理

副经理 副经理

成员: 养护科科长、养护抢险和恢复重建组组长

综合科科长、后勤保障工作组组长

运维中心主任

征收科科长

路产科科长

(二)公司综合科负责应急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相关组织;会同公司有关部门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收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集成和分析处理后,向公司领导报告;对应急处理决定进行督办。

养护抢险和恢复重建组:主要负责应急抢险和恢复重建工作、保证路况畅通。 后勤保障工作组: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及物资采购、调度运输车辆。

(三)人员和物资准备

在三地分别设置三支抢险队伍,日常24小时设值班人员,保证抢险通知能够顺利传达,并在通知下达后半小时集结完毕。

各抢险队应储备适量的救灾设备物资,并建立应急情况下救灾物资采购和调运制度。

五、责任追究

此预案启动后,指挥部成员要坚守工作岗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岗,公出或有特殊情况不能履行职责时,由所在单位按职务高低递补,公司下属各单位和养护施工单位必须听从指挥,无条件立即行动。对拒不行动,行动迟缓,推诿扯皮,怠误时机的单位和人员要追究责任,严厉处理。

××分公司养护科 ××××年××月××日

第7篇:XXXX公路路政管理处 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征求意见稿)

为有效应对、处置辖区公路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公路安全畅通。依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XXX路政处成立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导、检查、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在出现重大、特大突发事件时,“领导小组”可紧急调动直属各单位、科室执法力量进行支援;可根据实际需要,赶赴现场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紧急调动全处力量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支援。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处路政科。

1 处直各单位也要制定应急预案,成立组织机构,遇有重大、特大突发事件发生,由XXX路政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调动人员及其车辆设备等。

二、工作程序

(一)辖区公路发生一般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

1、发现事故或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出动应急队伍赶赴现场,在事故现场安全距离以外,开启标志车辆示警灯和应急车灯,摆放交通安全设施。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可根据天气、路况、现场情况,延长摆放警告标志设置距离,指挥事故车上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2、观察及了解有无人员伤亡,如事故方提出帮助请求,根据实际情况尽力提供报警、医疗救助、工程救援等沟通协调帮助。如在医疗救助机构不能及时到达的区域,在主管领导同意、事故方自愿、不影响伤情恶化的情况下,可使用执法车辆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救助过程要用执法记录仪记录。

3、如无人员伤亡且路产损毁不严重,要及时开展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并做好笔录,拍照取证,通知司机到指定的地点交纳路产损失补偿款。

4、交内业管理员整理案件卷宗并及时归档,向上级报告事故处理经过、结果。

(二)辖区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

1、发现事故或接到事故通知后,辖区单位主管领导带领应急队伍立即赶赴现场,在事故现场安全距离以外,开启标志车辆示警灯和应急车灯,摆放交通安全设施。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可根据天气、路况、现场情况,延长摆放警告标志设置距离,指挥事故车上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2、询问是否已经报警,如尚未报警应立即报警。观察及了解人员伤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全力提供医疗救助、消防救援、工程救援等沟通协调帮助。查看车辆损毁情况,伤员被困车内、难以救出的,要立刻拨打119电话,说明现场情况,便于携带专业工具进行破拆施救。

3、通知主要领导,汇报事故现场情况,由主要领导决定是否向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汇报事故情况;是否需要兄弟单位支援力量。在公安交警未到达现场前,维护好现场交通秩序,避免连环事故发生。在公安交警到达现场后,主动与公安交警联系沟通,协助交警部门维护现场秩序。

4、如在医疗救助机构不能及时到达的区域,在主管领导同意、事故方自愿、不影响伤情恶化的情况下,可使用执法车辆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救助过程要用执法记录仪记录。

5、及时勘查路产的损毁情况并做好笔录,如有当事人则询问当事人(笔录),拍照取证,制作法律文书,请当事人签名,如有路产损毁要和交警部门协商好移交问题,做好路产赔偿工作。

6、交内业管理员整理案件卷宗并及时归档,向上级报告事故处理经过、结果。

(三)辖区公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

1、发现事故或接到事故通知后,辖区单位主要领导带领应急队伍立即赶赴现场,同时通知上级主要领导。在事故现场安全距离以外,开启标志车辆示警灯和应急车灯,摆放交通安全设施。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可根据天气、路况、现场情况,延长摆放警告标志设置距离,指挥事故车上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2、询问是否已经报警,如尚未报警应立即报警。观察及了解人员伤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全力提供医疗救助、消防救援、工程救援等沟通协调帮助。查看车辆损毁情况,伤员被困车内、难以救出的,要立刻拨打119电话说明现场情况,便于携带专业工具进行破拆施救。

3、向上级主要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同时通知公路养护部门,由上级主领导决定是否向省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汇报事故情况。在公安交警未到达现场前,维护好现场交通秩 4 序,避免连环事故发生。在公安交警到达现场后,主动与公安交警联系沟通,协助交警部门维护现场秩序。

4、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通车时,路政部门领导会同公路养护部门领导与交警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请交警部门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制定车辆绕行线路,在距离事故现场最近主路以外的便道设置警告标志,进行疏通车流。

5、如在医疗救助机构不能及时到达的区域,在主管领导同意、事故方自愿、不影响伤情恶化的情况下,可使用执法车辆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救助过程要用执法记录仪记录。

6、及时勘查路产的损毁情况并做好笔录,如有当事人则询问当事人(笔录),拍照取证,制作法律文书,请当事人签名,如有路产损毁要和交警部门协商好移交问题,做好路产赔偿工作。

7、交内业管理员整理案件卷宗并及时归档,向上级报告事故处理经过、结果。

(四)辖区公路发生危桥险路的处理程序

1、发现或接到危桥险路的通知后,辖区单位主管领导带领应急队伍立即赶赴现场。

2、在事故现场安全距离以外,开启标志车辆示警灯和应急车灯,摆放交通安全设施。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事故路 5 段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可根据天气、路况、现场情况,延长摆放警告标志设置距离。

3、观察及了解公路、桥梁受损情况,了解现场有无人员受伤、车辆损坏,如有人员、车辆问题,可提供必要帮助。

4、如无人员伤亡、车辆损坏,要及时通知养护部门对受损公路、桥梁采取补救措施,设置限速、限载等标志,避免发生更大事故。

5、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现场情况。

6、在养护部门施工作业时,维护现场秩序。

7、交内业管理员整理案件卷宗并及时归档,向上级报告事故处理经过、结果。

(五)辖区公路发生道路损毁、桥梁垮塌的处理程序

1、发现事故或接到事故通知后,辖区单位主要领导带领应急队伍立即赶赴现场,同时上报上级主要领导。

2、在事故现场安全距离以外,开启标志车辆示警灯和应急车灯,摆放交通安全设施,封闭道路,禁止行人、车辆通行,避免发生更大事故。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事故路段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可根据天气、路况、现场情况,延长摆放警告标志设置距离。

3、观察及了解公路损毁、桥梁垮塌情况,了解现场有无人员伤亡、车辆损坏,如有人员伤亡、车辆损毁,根据实际情况全力提供医疗救助、消防救援、工程救援等沟通协调

6 帮助。伤员被困,难以施救的,要立刻拨打119电话说明现场情况,便于携带专业工具进行破拆施救。

4、向上级主要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同时通知公路养护部门,由上级主领导向省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汇报事故情况。在公安机关未到达现场前,维护好现场秩序,避免连环事故发生。在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后,主动与公安机关联系沟通,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

5、路政部门领导会同公路养护部门领导与交警部门进行沟通,请交警部门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制定车辆绕行线路,在距离事故现场最近主路以外的便道设置警告标志,进行疏通车流。

6、如在医疗救助机构不能及时到达的区域,在主管领导同意、事故方自愿、不影响伤情恶化的情况下,可使用执法车辆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救助过程要用执法记录仪记录。

7、在公路养护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对损毁的公路、垮塌的桥梁开展维修、建设时,维护施工现场秩序。

8、交内业管理员整理案件卷宗并及时归档,向上级报告事故处理经过、结果。

(六)辖区公路发生严重拥堵情况的处理程序 在辖区公路发生严重拥堵的情况时,要立即通知公安交警赶赴现场。在公安交警未到达现场前,可参照本预案“工

7 作程序”第二条(辖区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灵活处置。

三、完善事故应急装备

(一)突发事件应急车辆。处机关和直属各单位路政执法巡查车辆同时作为突发事件应急装备车辆,车辆要定期检修,保持技术状态完好。除开展路政巡查、执法、应急抢险等工作外,不得挪为他用。

(二)突发事件应急设施。包括反光路锥(不少于10个)、警戒带、减速带、警示牌、爆闪灯、灭火器、铁锹、扫帚、强光手电等。应急抢险装备应长年放置在车上,随时随地发挥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处机关及直属各单位要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专人,全力开展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准备,创新谋划,防患于未然。

(二)确保自身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人员要提高现场安全防范意识,必须穿着带有发光标志的反光背心,闪光肩灯;设置专职的警戒人员;充分发挥执法车辆警灯作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开启标志车辆示警灯和应急车灯;重大及以

8 上事故现场执法人员不能少于3人。

(三)保持通讯畅通。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能够随时取得联系;更换手机和办公、住宅电话号码,要及时告知处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无法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取得联系、单位办公室又不知去向的,视为通讯不畅。

(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演练。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做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全处或本单位的演练,把方案、流程熟记在胸,应对突发事件处变不惊,使应急抢险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五)责任追究。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对全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进行检查、抽查,对工作开展不利,行动迟缓的单位,责令整改,造成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9 附:交通事故分类分界线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第8篇:玉州区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玉州区公路交通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消除因突发事件引发的我区县乡四级公路安全问题,使灾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公路安全畅通运行,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和分工

(一)组织领导

玉州区县乡四级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在玉州区人民政府领导下,主要由玉州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建立分工负责、配合协调的工作机制,成立玉州区县乡四级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玉州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玉州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和副局长担任,组员为玉州区公路管理所所长、玉州区航务管理所所长、政秘股股长、计财股股长和综合股股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玉州区交通运输局综合股,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分工

玉州区公路管理所负责县乡四级公路养护及路网工程建设中应急情况的协调处理。

玉州区交通运输局计财股负责应急工作所需的合理费用及时到位;

玉州区交通运输局路政大队负责维护公路应急工作中的路产路权和路面秩序。

玉州区交通运输局政秘股、综合股具体负责公路应急工作的综合

协调和部门衔接,负责做好新闻媒体的宣传管理和信息上传下达工作,按照有利于稳定的方式组织宣传报道,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各镇街交通站积极配合应急工作的组织设施。

三、应急情况

应急情况是指县乡四级公路区域内发生的水毁、地质灾害、天气恶劣、火灾等突发事件,影响或危及到公路交通安全的。

( 一 ) 水毁应急办法

l 目的

发生水毁时能采取有效应急措施,确保公路畅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水毁预防和处理

3 职责

玉州区交通运输局负责水毁预防及应急抢险的实施,及时向玉林市交通运输局汇报各类水毁报表、水毁修复方案,并按要求负责指定水毁修复项目的实施。

4 保障措施

第一、雨季巡检

每年雨季应加大巡检密度,下大雨或暴雨,养护站职工必须每天进行路上巡检,重点检查水毁易发项目,如路基、桥梁、涵洞、构造物等,并做好记录。要成立专门的检查和监督小组进行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第二、人员及物资准备

交通运输局成立水毁应急处理小组,制订水毁应急预案,并成立水毁应急抢险队伍。在雨季前,准备好机械设备及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现场清理

一般水毁(局部塌方,未造成交通阻断)

当水毁发生后,对可能影响行车安全或已影响行车安全的,巡检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水毁应急处理小组,并及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尽快消除安全隐患。

重特大水毁(交通阻断,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当重特大水毁发生后,水毁应急处理小组应在2小时内实施交通安全管制,12小时内组织抢险队伍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第四、水毁报告

一般水毁。水毁发生后,水毁情况应由玉州区交通运输局填《公路被毁工程报表》按月上报到玉林市交通运输局。

重特大水毁。重特大水毁发生后,在2小时内要电话上报市交通运输局。

第五、水毁修复方案

玉州区交通运输局在接到水毁情况报告后,应在30天内制定出水毁修复方案,并报玉林市交通运输局及区委区政府,并抓好方案组织落实。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和验收遵循《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二)特殊情况的应急办法

1、 目的

发生在公路、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以及收费站、治超点等各种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准确处理,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路正常的管理和运行秩序。

2 适用范围

自然灾害(包括水毁、塌方,暴雨和大雾等恶劣气候 );

交通事故(包括一般交通事故,重、特大交通事故 );

聚众闹事(包括在建筑控制区、收费站等场所 )。

3、工作原则

特殊情况应急处置工作要体现“迅速、灵活、果断,传递信息及时、准确。”的原则。

报警要迅速,信息传递要迅速,预案实施要迅速,一切工作要急应急之所急。

处置办法要灵活,避免事件中人(事)物之间矛盾激化产生恶劣后果。

决策、指挥要果断,切忌优柔寡断,延误时机,防止事件扩大化,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4、保障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第一、自然灾害处置

水毁、塌方:养护工、路政执勤人员巡逻发现后,要迅速、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同时设置现场安全警示标志,维持交通秩序,注视事态发展,等待指令。有关部门应向区交通运输局、市交通运输局报告,收费站接到指令后在各站进口设立路况警示牌,并口头提示过往车辆司机注意。

第二、暴雨、大雾恶劣气候

路政执勤人员巡逻发现暴雨、大雾恶劣气候路段情况后,报告区交通运输局,经请示市交通运输局、区领导,建议相应收费站设路况警示牌、告示牌并实行间歇性通行车辆,规范设置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提示过往车辆司机保持车距,限速行驶。

第三、交通事故处置

一般交通事故:路政执勤人员巡逻发现或接到报警后,应及时通

知当地管辖路段交警部门,并迅速赶赴现场。在有关部门到达之前,维护好事故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同时开展事故现场的路产受损勘验取证等工作。

重特大交通事故:路政执勤人员巡逻发现或接到报警后,应及时通知当地管辖路段的交警部门并迅速赶赴现场,维护好事故现场,设置现场安全警告标志,抢救伤者和财产,及时、准确地把发生事故时间、地点(桩号)、事故性质、车型牌号、车辆损坏程度、伤亡人数、交通半堵塞或完全堵塞、何种易燃、易爆、有毒及危险品等详情向局领导报告,并经由局政秘股通知和上报有关部门,并对事故现场做好路产受损勘验取证等工作。出现下列情形时采取如下措施:

a) 重伤员:拨打“120”急救中心,把伤员和司乘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对解救被事故车卡、压的伤员,视具体情况设法联系有关部门及“120”急救中心进行机械抢救。

b) 交通半堵塞:在交警部门未到之前,设置现场安全警告标志,维护交通安全,尽可能使用半幅车道疏导交通。

c) 交通完全堵塞:在交警部门未到之前,路政执勤人员视现场情况作出判断。估计交通堵塞达一个小时以上的,须提前向值班领导汇报,提出改道的具体方案,设置道路安全标志,组织实施交通疏导。

d) 易燃、易爆、有毒及危险品:及时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设置现场安全警告标志,把司乘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疏散附近村民远离现场,配合疏导交通,等待消防人员到达。

第四、聚众闹事处置

建筑控制区:路政执勤人员在查处违章建筑或纠正违法行为遭遇当事人阻碍或闹事时,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及公安部门和本部门领导汇报。采取以理服人,耐心细致的说服方法,切忌粗暴态度,防止矛盾

进一步激化。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发生后,玉州区交通运输局政秘股或综合股必须按程序以最快的速度向区人民政府和玉林市交通局报告,同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并在玉林市、玉州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宣传部门要及时协调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政府负责人或交通部门负责人向社会通报公路状况,消除不良影响,正确引导舆论。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二 O 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9篇:公路客运站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 〇一一 年十二月 目 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分类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平急结合、科学应对、预防为主 1.5.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联动协调

1.5.3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部门协作、资源共享 2道路旅客运输应急组织体系 2.1应急领导小组 2.2应急工作组 2.3预测与预警 2.3.1 预警信息 2.3.2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2.3.3信息报送与处理 2.3.4指挥与协调

2.3.4.1部门间协调机制 2.3.4.2现场指挥协调机制 2.3.5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2.3.6奖励 2.3.7调查与评估 2.4信息发布与宣传 2.4.1新闻发布与宣传 3应急保障 3.1应急队伍 3.1.1组建原则

3.1.2应急运力的备案管理 3.1.3应急人员安全 3.2资金保障 3.3预案演练 3.4宣传与培训 3.5应急能力建设评估 3.6责任与奖惩 4附则

4.1预案管理与更新 4.2制定与解释部门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我公司对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 作, 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 力, 控制、 减轻和消除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 害,及时恢复道路旅客运输正常运行,保障旅客正常输送,并指 导本公司各部门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和组织体系, 增强应急保障能 力, 满足有效应对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的需要, 保障公司经营 生产工作正常运行,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路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 《国家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 例》及国家相关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制订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是指由下列突发事件引 发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路以及重要客运枢纽出现中断、阻塞、 重大人员伤亡、大量人员需要疏散、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 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以及由于社会经济异常波动造成的旅客运输 紧张需要本站提供应急运输保障的紧急事件。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道路旅客运输生产事故。主要包括交通事故、场地事 故、其他人员伤亡事故。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 件、涉外突发事件、治安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5客运运输事件。主要包括旅客滞留事件、客车停运罢 运事件、车辆抛锚事件。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工作原则 1.1.1 以人为本、平急结合、科学应对、预防为主

切实履行公司客运站作为社会窗口和公共服务职能, 把保障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高度重视道路旅客运输突 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提高应急科技水平, 增强预警预防和应急 处置能力,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提高 防范意识,做好预案演练、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有效应对道路 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的各项保障工作。

1.1.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联动协调

本预案确定的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在人民政府 的统一领导下,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指挥,分级响应、条块

结合、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公司客运站应急管理机构 的作用。 1.1.3 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部门协作、资源共享

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职责,建立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反应灵 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响应程序,实现应急 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与其他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优 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

二、道路旅客运输应急组织体系

2.1应急领导小组

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 “ 应急 领导小组 ” 是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的指挥机构,由总经理任 组长,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任副组长, 公司内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 员。

日常状态下的职责如下: (1审定相关道路旅客运输应急预案及其政策、规划; (2审定应急经费预算; (3其他相关重大事项。 应急状态下的职责如下: (1决定启动和终止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预警状态和应 急响应行动; (2 负责统一领导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发布指挥调度命令,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3根据上级领导部门要求,或根据应急处置需要,指定 成立现场工作组,并派往突发事件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根据需要,会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 联合行动方案,并监督实施; (5当突发事件由上级领导部门统一指挥时,应急领导小 组按照领导部门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应急行动; (6其他相关重大事项。 2.2应急工作组

应急工作组在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 件预警状态和应急响应行动时自动成立, 由我公司内相关部门组 建, 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具体承担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工 作组分为七个应急工作小组: (1综合协调小组:由综合办公室主任组长,综合办公室 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起草重要报告、综合类文件;根据应急 领导小组的要求, 统一向上级相关部门报送应急工作文件; 承办 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运输及信息保障小组:由主管经营副总经理任组长, 运输生产科科长任副组长、 运输生产科与调度室相关科室人员组 成。 负责收集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组织、 协调人员、 物资的应急运输保障工作;负责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工 作; 拟定应急运输征用补偿资金补助方案; 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 办的其他工作。

(3秩序维护小组:由安全保卫科科长任组长,安全保卫 科副科长任副组长, 成员由安全保卫科和站务科稽查员等相关科 室人员组成,负责事件现场的警戒,维护现场秩序,将滋事人员 与一般围观群众隔离、 划定警戒线; 对首要闹事分子和企图制造 现场混乱分子,应及时制止,必要时可强行带离现场;承办应急 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4新闻宣传小组:由综合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兼 ,工会 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收集、处理相关新闻报道,及时消除不

实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 按照应急领导小组要求, 向社会通报突 发事件影响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负责组织有关新闻媒体, 宣传报道应急处置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与典型; 承办应急领 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5后勤保障小组:由财务科科长任组长,物流快件部部 长任副组长, 财务科和物流快件部相关科室人员组成。 负责应急 状态期间 24小时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 其他工作。

(6现场工作小组:由站务科科长任组长,站务科科室人 员组成。 负责现场情况统计, 组织人员的引导和疏散并做好宣传、 解释工作;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7总结评估小组:由主管安全副总经理任组长,安全保 卫科和值班站长等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编写应急处置工作大事 记;对突发事件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 主要问题等进行总结和评估, 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并向应急领 导小组提交总结评估报告;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预测与预警 2.3.1 预警信息

涉及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的预警及相关信息包括: (1 气象监测、预测、预警信息

每日 24小时全区降水实况图及图示最严重区域降水、 温度、 湿度等监测天气要素平均值和最大值; 72小时内短时天气预报(含图示 ,重大交通事件(包括黄 金周、 大型活动等常规及各类突发交通事件 天气中期趋势预报 (含图示 ,气象灾害集中时期(汛期、冬季等天气长期态势 预报; 各类气象灾害周期预警信息专报 (包括主要气象灾害周期的 天气类型、预计发生时间、预计持续时间、影响范围、预计强度 等和气象主管部门已发布的台风、暴雨、雪灾、大雾、道路积 冰、沙尘暴预警信息。

(2 强地震 (烈度 5.0以上 监测信息

地震强度、震中位置、预计持续时间、已经和预计影响范围 (含图示 、预计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数量、预计紧急救援 物资运输途经公路线路和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合的运力需求。 (3 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测信息

突发地质灾害监测信息包括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发生 地点、强度、预计持续时间、受影响道路名称与位置、受灾人口 数量、疏散(转移出发地、目的地、途经公路路线和需交通运 输主管部门配合的运力需求。

突发地质灾害预测信息包括突发地质灾害预报的等级、发 生时间、发生地点、预计持续时间、预计影响范围。

(4 洪水、堤防决口与库区垮坝信息

洪水的等级、发生流域、发生时间、洪峰高度和当前位置、

泄洪区位置、已经和预计影响区域(含图示 、预计受灾人口与 直接经济损失数量、需疏散(转移的人口数量、出发地、目的 地、途经路线、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合的运力需求。

堤防决口与库区垮坝的发生时间、 发生地点、 已经和预计影 响区域(含图示 、预计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数量、需疏散 (转移的人口数量、出发地、目的地、途经路线、需要交通运 输主管部门配合的运力需求。

(5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突发疾病的名称、发现事件、发现地点、传播渠道、当前死 亡和感染人数、预计受影响人数、需隔离、疏散(转移的人口 数量、 该疾病对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殊处理要求, 紧急卫生和救援 物资运输途经公路线路、需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合的公路干 线、枢纽交通管理手段和运力需求。

(6 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影响信息

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原因、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已造成道 路中断、阻塞情况、已造成道路设施直接损失情况,预计处理恢 复时间。

(7 公路损毁、中断、阻塞信息和重要客运枢纽旅客滞 留信息

公路损毁、 中断、 阻塞的原因、 发生时间、 起止位置和桩号、 预计恢复时间、 已造成道路基础设施直接损失、 已滞留和积压的 车辆数量和排队长度、已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绕行路线等。

客运站车辆积压、旅客滞留的原因、发生时间、当前滞留人 数和积压车辆数及其变化趋势、 站内运力情况、 应急运力储备与 使用情况、已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等。

(9火灾事件的信息

火灾类型、起火原因、火灾形式、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位 置、影响范围、影响人口数量和经济损失、预计清理恢复时间, 应急救援车辆途经路线; 火灾现场的扑救和现场秩序的维护, 现场车辆的紧急疏散区 域和线路。现场车辆的紧急疏散方法。

因火灾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事件的原因、疏散(转移 人员数量、疏散(转移时间、出发地、目的地、途经路线、需 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合的运力需求。

(10重大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起因、位置、影响范围、受影响 人员数量和经济损失、预计受控的时间,应急车辆的途经路线; 社会安全事件发生现场的控制和维护, 现场车辆的紧急疏散 区域和线路。现场车辆的紧急疏散方法;应急人员、车辆、设备 进入的线路,需要政府、公安、安全、交通部门支援的需求。 因社会安全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的原因、疏散(转移 人员的数量、疏散(转移时间、出发地、目的地、途经路线、 需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配合的运力需求。

2.3.2应急响应启动程序

当应急响应时,应急领导小组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启动响应: (1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情况报告 后, 如同意启动, 则正式签发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启 动文件, 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正式宣布启动应急响应, 并向各部 门公布应急响应文件; (3应急响应宣布后,应急领导小组根据赶赴现场指挥道 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 应急响应宣布后, 各应急工作组立即启动 24小时值班 制,根据本预案规定开展应急工作。

2.3.3信息报送与处理

建立信息快速通报与联动响应机制, 明确各应急小组相关人 员的联络方式, 确定不同类别预警与应急信息的通报部门, 建立 信息快速沟通渠道, 规定各类信息的通报与反馈时限, 形成较为 完善的突发事件信息快速沟通机制。

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 围和程度、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成效。

公司各有关单位在发现或接到社会公众报告的道路旅客运 输突发事件后,经核实后,应依据职责分工,立即组织调集力量 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全力控制事态发展, 并在 2小时内向交通运 输主管部门或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2.3.4指挥与协调 2.3.4.1部门间协调机制

当发生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时, 各部门建立协调机制, 按 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3.4.2现场指挥协调机制

应急工作组负责指导、 协调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现场的应 急处置工作,并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优化措施,研究备选 方案,及时上报最新事态和运输保障情况。

2.3.5应急响应终止程序

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终止时, 应急工作组采取如 下终止程序: (1 运输及信息保障小组根据掌握的事件信息, 确认公路交 通恢复正常运行, 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平息, 向应急领导小组 提出应急响应状态终止建议; (2 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状态,如同意终 止,签发应急响应终止文件,提出应急响应终止后续处理意见, 并在 24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报送; (3 新闻宣传小组负责向社会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说明已经 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以及应急响应终止后将采取的各项措施。

2.3.6奖励

应急响应终止后, 各科室部门应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 程中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3.7调查与评估

总结评估小组具体负责应急响应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按照国 家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机构的要求上报总结评估材料, 包括突发事 件情况、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议等。

2.3.8新闻发布与宣传

(1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与宣传工作由新闻 宣传小组负责, 承担新闻发布的具体工作。 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上 级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机构备案。

(2新闻宣传小组负责组织发布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新 闻通稿、预案启动公告、预警启动与应急响应启动公告、预警终 止与应急响应终止公告, 传递事态进展的最新信息, 解释说明与 突发事件有关的问题、澄清和回应与突发事件有关的错误报道, 宣传公路交通应急管理工作动态,组织召开突发事件相关各单 位、部门参加的联席新闻发布会。

(3新闻发布主要媒体形式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网站 等。 (4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相关新闻发布材料包括新闻发

布词、新闻通稿、答问参考和其他发布材料,由其他应急工作小 组及时提供相关材料, 新闻宣传小组汇总审核, 其中道路旅客运 输突发事件相关新闻发布材料须经应急领导小组审定。

三、应急保障和应急队伍 3.1.1组建原则

各科室部门按照 “ 平急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建设、分级负 责,统一指挥、协调运转 ” 的原则建立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 急队伍。

. 3.1.2应急运力的备案管理

建立相应的应急运力档案, 包括运力单位、 车辆及其座位数、 类型及人员数量等, 每年针对储备运力的技术状况、 单位及人员 变动情况进行审查,对运力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及时上报上级 应急管理机构更新备案。

3.1.3应急人员安全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不同类型公共突发 事件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并发放使用说明, 采取必要的安全 防护措施。

应急管理机构应为应急处置过程中有安全风险的工作人员 投保人身意外险。

3.2资金保障

道路旅客运输应急保障所需的各项经费, 按规定程序列入年 度财政预算中。 应急领导小组要根据每年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日

常工作所需经费编列预算, 报站领导审批, 并统一负责该项 工作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3.3预案演练

应急领导小组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各科室部门联合应 急演练活动。 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预案演练。 3.4宣传与培训 安全领导小组组织编写统一的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 处置大纲和教材, 编印各类通俗读本, 做到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携带方便、 快速查询, 提高宣传与培训效果, 并通过广播、 录像、 板报、 宣传画等多种渠道, 加强道路旅客运输应急保障的宣传工 作。

各科室各部门应将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 作并作为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原则上,应急 保障相关人员每两年应至少接受一次相关知识的培训, 并依据培 训记录和考试成绩实施应急人员的动态管理, 提高道路旅客运输 应急保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3.5应急能力建设评估

应急领导小组应定期开展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评估工作,建立规范化的评估机制,综合运输线路规模、组织体 系、后勤保障、应急队伍数量、规模、等因素,制定客观、科学 的评价指标,提出评估方法和程序。

3.6责任与奖惩

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和责任追究制。

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及时 地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 谎报、 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或者应急管理工作有其 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附则

4.1预案管理与更新

应急领导小组定期对相关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发 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 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及时修订本预 案,上报有关部门。

下列情况,本预案应进行更新: (1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做出调整或修改,或国家出 台新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2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3根据日常应急演练和特别重大道路旅客运输突发事件 应急行动结束后取得的经验,需对预案做出修改; (4因机构改革需要对应急管理机构进行调整; (5其他。

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 及时修订和更新 相关应急预案。 4.2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 应急领导小组制定 并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 下属各科室部门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 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督查工作的情况报告下一篇: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