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赛课简报

2022-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数学组赛课简报

数学组赛课总结

让初中语文课更精彩

——岳家小学初中语部文教师赛课活动总结

郑文明

2013年10月23——24日,我校初中部语文教师赛课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下,在教导处的指导下举行,10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赛课活动。

本次活动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参与活动的教师的面广泛,参加此次展示活动的教师最小的22岁,最大的55岁。

二、所选教学内容都取自课内,展示了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的能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纠正了赛课就是表演课的不正常现象;

三、展示的内容全面,既有议论文的教学,也有小说、散文的教学,还有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说涵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新课程的洗礼,教师们与新课程在一同成长。回顾这次赛课活动的10节上课,我觉得有这样一些优点:

一、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教师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谐的统一起来,并且能在教学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的展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李爽老师在教《致女儿的信》一课时,通过三个话题的设置(爱情,我终于有权利探访你了;爱情,你究竟为何物;爱情,你离我有多远?),有效实现了“阅读是文本与学生、教师的对话”。吴文兴老师上《孤独之旅》,在听、说、读、品活动中,学生体会了人在孤独的环境中要学会战胜困难,从而走向坚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我认为这就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用语言本身的美和

1 哲理的美去感染学生是我们语文课堂的美妙境界。

二、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老师都体现了三个重视、一个主体:三个重视是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三个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过去,一些语文老师在这三个问题上是走过弯路的,有的为了过分去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忽视了语言基础的落实;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在教学中放任自流。而从这次赛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施教者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都是融于文本教学之中,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向华云、吴文兴老师对学生语言方法的指导、李爽老师对学生读书要“读准字音、自然流畅、读出感情”的示范朗读等。一个主体是突出了学生主体,许多课学生发言的在10人次以上,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在此次课堂教学赛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参赛教师良好的语文教学功底和在教学中展现出的自身特色。王荣平老师的循循善诱,王文老师的活力和激情,李爽老师语言的生动幽默,王小波、向华云老师板书设计的简洁巧妙,都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不要去盲目的模仿,我们应该在扎实自身语文功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色去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对文本自身的研究还不深入。

二、重形式,忽视文本本身的阅读理解。

三、忽视教学对象,过难的设计教学内容,问题的提出指向不明确,问题的层次不合理。

四、有的课没有词语积累训练,没有课堂书面的作业。

今后教学的建议是: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让初中语文课更精彩,这是我对本次活动中许多课堂教学的一个感受,这也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境界。语文教学要能感染学生,靠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天天的浸润,积累,语文课犹如一棵树,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这次赛课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我希望老师们能以此为契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望每一位语文教师有独立的教育思想、有独特的语文体悟、独具的教学方法,能以广博的胸怀吸纳任何有益的思想营养。不盲从权威,不轻信教条,不追逐流俗,博览群书以增学养,深入思考以成己见,沉潜人生以达体验,独辟蹊径以立风范。

我也希望老师们多研究课堂教学究竟缺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缺失?怎样弥补和改进?事实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在理路”,有学理的,有学术的,有价值的取舍,有意义的建构,有学科本体的本质特征的把握,有学科本质要义的自我觉醒。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言语性”和“文学性”以及“审美性”上作些探索,自走新路,并排除干扰,从“遮蔽”走向“澄明”,从“觉悟”走向“觉醒”,从“屈从”走向“挺拔”。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也有足够的快乐,那就是“道路越走越宽阔”!

同时,我还希望学校能为老师们提供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在交流学习中更快的成长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次赛课活动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教师。

第2篇:数学组赛课总结

逸景分校第五届“银杏杯”赛课活动总结

逸景分校第五届“银杏杯”赛课活动——参与式教学研究圆满落下帷幕。在去年以“我心目中的参与式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本学年继续深化研究,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参与式教学策略研究”,将自己的思考与尝试转化具体的教学实践,数学组的5个备课组呈现了5节有研究价值的课例,现将数学组活动开展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教学目标设定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决定方向。教学目标设定关乎一节课的培养方向。以往的目标设定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思维、能力目标。在本次赛课的5节课中,每个备课组都将学生思维的培养明确地列在了目标之中。

案例1:

一年级组《可爱的小猫》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二年级组《课间活动》——巩固

2、5的乘法口诀,目标1:结合课间活动的具体场景,进一步巩固

2、5的乘法口诀,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三年级组《长方形周长》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四年级组《温度》目标2:体验用“+”“-”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这样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五六年级组《分数的再认识》目标1:在说一说、画一画3/4表示什么的情景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无论是对数的意义的认识,还是图形周长的计算,老师们都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探索与交流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深刻理解。

在能力培养方面,各年级组明确提出了本课培养或发展的具体目标。

案例2:

一年级组《可爱的小猫》目标3:能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和减法问题并解答,能用加法与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年级组《课间活动》——巩固

2、5的乘法口诀,目标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年级组《长方形周长》目标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四年级组《温度》目标4:会用带“-”号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五六年级组《分数的再认识》目标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上面的目标设定可以看出,有些能力蕴含在学习过程之中,也可能隐藏于学习方法之中,或者只是某项专项能力培养(如数感)较长周期中的一小步。无论是培养还是发展,教师已经明确将其列入目标之中。

在我们的目标设定中清晰可见,较之以往只关注知识的学习,向关注知识习得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老师们在转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观念的转变,决定着行为的变化,希望老师们在目标设定中能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二)学情分析在某些方面比较深入具体

在学校统一制定的备课模板中,建议备课组可以从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年龄段认知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合作学习能力及规则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实际上就是要找准学生学习的三个基础,即知识经验基础、学习经验基础、生活经验基础,使我们新知的学习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发生、发展。各备课组在学情分析时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如三年级组在知识基础分析方面比较全面:

《长方形周长》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等知识,为学生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学生在上节课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年级组在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方面分析比较具体: 学情分析:该班学生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主要是:四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与1-3年级学生相比,无论是注意力集中程度还是注意力集中的维持时间(基本可以达到20-25分钟左右),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无意注意还是会占一部分的比例,在注意的选择方面,容易受到刺激物的新奇度和熟悉度的影响,直观的、能引起兴趣和富有色彩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学习、生活的各种活动经验,使得他们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尚不成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在思维想象力方面,慢慢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度,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考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提供拓展提升的资料和平台。

一年级组针对授课班级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规则分析比较深入: 从开学之初就建立以同桌为基础的两人小组,右边的学生为1号,左边的学生为2号。学生在课堂上具备以一些基本的合作能力。如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给同桌讲自己的思路,进行演示等学习活动。同时学生清楚再合作中自己该做什么,一人在演示,交流时,另一人应该注意听,仔细看,监督并判断是否正确。待同学发言完毕后,再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设计结构完整、过程清晰

各备课组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围绕目标设定,无论是采用表格式还是描述式的教学设计,都完整地呈现了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环节,结构比较完整,教学过程中教师任务发布、学生活动过程、目标达成预设等方面都比较清晰。其中

四、

五、六年级组的备课组还将每一环节的子目标在备注栏明确标识出来,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值得大家学习。

四年级组:

五六年级组:

(四)教师赛课风采各异,个性初显

此次赛课采取备课组集体磨课、抽签决定、课后答辩的方式进行,5位“中奖”的老师不仅展示了集体的智慧,也展现了自己的特点、风格。王娇老师语言干练、熟悉电脑,用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谭燕老师充满激情、富有耐心,悉心地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余敏老师灵敏亲切,热情大方,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贾兴成老师语言朴实,干脆利落,不断引导学生辩论剖析,学习难点被“各个击破”;谭旭老师沉着冷静,善于思考,鼓励学生合作探索,一步步走向问题深处„„

一、 需要反思的方面 从5节课例中,反映出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在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简单熟记概念、公式、法则向探索原理、理解、应用方面过渡,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从理解性学习来看,学生的学习层次尚属浅层,需要我们建构新的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对照深度学习的特征,需要我们着力尝试三方面的思考:

(一)学情分析需全面深入

从提供的教材分析材料来看,大部分备课组从建议的几个方面都进行了分析,有个别点分析比较到位,大部分点还比较笼统,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三年级组只有知识基础分析、缺乏生活基础分析,不够全面;五六年级的学习基础分析不够深入。

案例:

五六年级组关于授课班级学生该年龄段认知特点分析:到了五年级,学生再次认识分数,此时的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学情,是教师精心设计预案、有机调控课堂生成的前提,这项基础工作不能“马虎”,还需继续“修炼”。建议老师们重点围绕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共鸣点和困难点三个点进行深入分析,深入探究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二)教学设计需更具开放性

从这次赛课来看,低年级显得老师“包”得过多,中高年级有一些开放意识,但整体来说开放度不够。建议老师们加强核心问题设计,以核心问题+子问题的方式驱动学生思考、探索,分享交流,增强教学设计的开放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三)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还需培养

课堂的开放必然要求学生学习的自主,否则就会“乱”。许多老师之所以不敢放手,担心正在于此。建议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合作学习的培养,低年级同伴互助、中年级小组合作、高年级加强组际合作,各年段之间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序列,不断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六年级备课组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一个核心问题+三个子问题的方式进行设问,围绕核心问题:3/4表示什么?设计了三个活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说一说;举例说明,总结意义。每次活动前教师都发布一个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分享。通过三次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总结概括出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学设计比较开放,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较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对分数表示的意义建构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3篇:数学组赛课活动总结

中学数学组“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总结魏长波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新课程的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学校开展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效课堂新的举措,现对新一轮数学“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改以来的三点体会

(一)活动准备充分,方案措施得力

为了确实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学校统一制定了完善的活动方案,活动分四个阶段:学习领会------研讨交流------实践创新-------总结评价,并且具体细化了各个阶段的要求、任务、形式、目的,在详细的方案指导下

数学组各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培训,结合学习情况每人写了心得体会。专门召开了研讨交流,为下一阶段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一些数学教师当听到学校将要进入“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的消息后,特意下载了《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有的教师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查找有关课程改革的资料,了解课程改革信息。有些不担任七年级数学课的教师,为了能提前了解新课程内容,也一起学习了“标准”和教材等新课程的材料。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具和学具。但由于准备不足,供教师教学用的教具、挂图,学生用的学具根本没有,这就给教师上课、学生学习都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教师没有埋怨,学校领导主动提出,统一采购准备齐了所需的教具,为“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开展打下了物质基础。有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实验课,自制教具,制作立方体和圆柱体等教具。正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才使活动得以圆满完成。

(三)领导的重视、亲自参与是搞好课改的保证

在调研中,我们学校的魏校长非常重视课程改革,把学校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勇于钻研的教师安排到课程改革实验的岗位上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师资准备。学校主管教务的马主任亲自参加主持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使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事实证明,领导重视是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果的保证。

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做法

(一)、加强培训,更新观念,营造浓厚的新课程文化氛围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新的课程方案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课程改革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1、讲座。我们曾邀请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马主任和业务能力突出的时老师来讲学,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解读新课程,传递新理念。在此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反思,初步把握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方法,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明白了各章节教学所应达到的深度,消除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误区。从而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2、集中办班。从暑假开始,每年对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通识培训、数学学科培训,培训采取听、看、议、说、评等方式,强化培训人员的互动、参与和体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人员布置作业,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之中。

(二)、专业引领,骨干带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新课程实验的开展

1、开展督导检查、调研活动

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稳步推进,解决数学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和新做法,多次深入实验学校开展听课、查阅资料,与师生座谈,召开研讨会等活动对学校进行调研。

2、开展“教研活动专题月”活动

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及时反映课改中数

学课堂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专题月”活动。通过学习和评比,教师有了明显提高。

3、组织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观摩与评比活动

我们始终把提高数学新课程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一切服务于教师,

一切服务于教学。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教学观摩活动、优秀课竞赛活动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4、关注中考,开展多层次培训指导活动

由于2013年下学期有中考和高考,有的老师存在很多困惑。为此,召开了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和复习指导交流会,听取有经验的老师讲座,吸收校外的有关信息。初中的九年数学任课教师参中考会议。最后对中考解答题大致应有那些类型,进行了整理归类。为提高数学成绩打下基础。

(三)、树立典型,带动全面,发挥强力的辐射作用

我们注重发现、培养典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听课、研讨以及一些竞赛等活动,涌现了以任丽华刘欢为代表的骨干教师、时瑞玲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人,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主进行帮扶带活动,老带新,共同提高,活动开展下来,老师都有了明显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与他们平时浓厚的教研风气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及时开展问卷调查

为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了解老师对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实验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积累了经验,为解决问题明确了目标。

三、“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收到的成效

(一)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我县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初中数学教师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师生们享受到了课改实验的快乐,教师们信心百倍、积极主动地上好每一节课,学生则由枯燥厌烦上课变成了现在对每一节课充满了期待。

2、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盛

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在那种单调、沉闷和压抑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权。随着“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和四分三清教学模式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初步形成,教师已由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发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鲜明的个性得到张扬,生活世界得到回归。

3、学习方式的改变

随着“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的实施,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

的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共识。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和蔼可亲了;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思考问题;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设计画图、阅读欣赏、数学趣闻,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学生比以前显得轻松些,喜欢上学了,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和积极性了。

(二)、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行为的突出表现

从对所听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来看,课堂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

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这恰是本次“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所希望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生角色的转变引起了教师的广泛重视。调研过程中,过去“一言堂”、“灌输式”

的课堂基本上见不到了,老师们正尝试着向“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向着在老师的带领下向学习的主动者迈进,过去“死气沉沉”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2、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还有其它的想

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 “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和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

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数学课中,教师会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背景之中,像由公交线路车站的设置及温度计引出数轴的概念,由上下楼梯这个实际问题逐步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等等,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4、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在听课调研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能

够以加工创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5、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渐成时尚。到目前为止中学数学教师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取自

己教学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在“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显其生命力。

四、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惑

(一)、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听课调研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与教师们座谈时被提出来,通过与老师

们讨论并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达成了一些共识,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及措施,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1、一些教师教材观陈旧。很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和方式驾驭着新教材。他们所关注

的焦点仍然是如何运用教材、如何设计教法、学生的知识是不是巩固、知识点是不是落实了等问题。课堂上学生虽然比以前活跃了、主动了,但仍然是侧重知识的传授学习和机械训练,对学生探究、动手、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相悖于新课程的宗旨。

2、课堂教学仍无实质性改观。调研中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课堂仍属于

模仿型、表演型和新课程旧教法,仍旧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真正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比较少,有的教师虽然说要“按新教材教,不是教新教材”,但在课堂上仍然是教教材,只是把原来讲文字变成讲图画,上成形式上的“说话课”、“活动课”。这说明广大教师对课改实施的标准、理念和技术要领还没有真正把握。

3、教师的素质还需要进一点的加强。个别教师反映,实施新教材后,对教师的素质

要求太高了,有时虽然有某些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有一个如何提高教师的本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问题,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个别老师本人都没有实质性抓好这个问题。真正把校本培训作为常规工作扎扎实实来抓的学校很少。在教研内容上,大家仍把焦点放在教材的教法上,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内容、课程标准的学习则不太感兴趣。

4、一些教学手段的实施还限于表层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比如小组合作学习,

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分工协作,有的学生把持着整个操作过程,而有的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还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相互发生争执。所有这些表明,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尚不完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5、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滞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与之相关的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

也呼之欲出,注重测评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参与、动手等能力发展情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却明显滞后,所有学校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仍然是沿用过去“重结果轻过程,以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法,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顾虑重重,手脚放不开,严重影响了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老师们急盼对此进行彻底改革

(二)课改中面临的困惑

1、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困惑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如何处理分层教学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如何把握

探究式学习的“度”;如何协调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度”。

2、教材应用中的困惑

新教材的知识编排个别地方有待于改进。新教材有些地方知识之间的衔接不是非常得

当。比如《因式分解》的讲解是不是过于简单,以至学生在分式的运算、一元二次的方程的解法中常常束手无策;《一元一次不等式》在《一次函数》之后出现,使得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有明显的脱节现象;《概率》内容较少,编者为了遵循螺旋上升的教材结构,将其内容分别放在七(下),八(下),九(下).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概率知识的整体认识;平面几何的证明出现较迟,直到八(下)11章学生才接触;还有八(上)P41页关于镜面对称的问题和九(下)P30习题第七题的函数关系式问题存在歧义。

3、教学评价体系的困惑

(1)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评价理念,仍然严重干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改善

这一外部环境,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2)如何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怎样科学地学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

考如何考?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有了加强,但目前仍然是用试卷评价来代替动手操作实践评价,怎样才能做到二者兼备。

五、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议

1、关于课程实施方面的建议

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

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2、迎接新挑战,教师是关键

“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

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比以往更加活跃、生动,伴随而来的对学生“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放与收的度如何把握”等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对此,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教学反思。相应地,学校也要建立能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升的良好反思机制。

总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认准

教育目的,升华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方向。

2013/6/5

第4篇:语文组赛课活动总结

我校语文组第一轮赛课活动与十月二十四日结束,参加这次赛课的老师一共11人。整体上看,参赛者准备扎实,素质较高。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科学简单,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准确流畅,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经过认真公正的评选,产生了一批教学能手。

一、抓住关键,注意细节,保证活动的公正公平。

1、评委选聘坚持高标准原则。三名成员分别由学校领导、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语文教学骨干组成。

2、评分时增加了特别关注点,更加凸显我校惜时增效特色。我们要求评委老师在坚持课堂评价标准的同时,注意三方面的表现,一是对教材和学段特点的准确把握,二是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学生个体活动人数少于30%,不能评为A级能手,任何一个评委都要做到给高分有依据,给低分有道理。

二、亮点不断,惊喜连连

1、老中青齐上场,这11节课具有经验丰富的元老级摆老师,有级别学识和最高的马艳花老师,有多年毕业班教学经验的优秀老师唐杰、还有具有创新意识、功底扎实的教学新秀马英、海婷老师。不论从年龄、性别、学识等方面来看都是一次比较令人回味的展示课活动。

2、实中有新,高效课堂精彩纷呈,本色课堂,能接受,学得来。

以往的课堂教学竞赛,与其说是一个人讲课,不如说是团队攻关、个人表演,尽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模式,但借鉴性并不强。但这次就是选手个人智慧的比拼。一切准备均自己准备。

3、抓好初读有了新突破。

初读很重要,这是广大教师的共识,识字抓不实,读书就不会顺利,理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抓初读时,上课选手下功夫去研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语言实践。在这方面有、陈晓丽、马宁老师表现尤为突出。上课选手都非常重视单元的整体教学,从主题入手,到浏览本单元所有内容以及知识树的出示,使学生对单元的主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围绕这个单元将要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有了概要的了解,然后走进具体的课文。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文本资源要用好,创设的资源要独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资源的过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赛课的一个亮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学习时的同桌资源,相互检测、相互展示、相互商量,其乐融融,普遍受益。二是已有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资源,渗透了“学语文,用语文”的课程理念。三是适当补充学习资料。马宁老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就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习的容量,拓展了理解空间。

三、问题不少,遗憾仍存,我们今后的教学研究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1、对学段特点把握不好,对新课标的理解还加强,这一次赛课的选手都是作低中高年级的课,但从上课时透露出的信息,对于本学段该达到什么要求还不是很清晰。

2、老师代替学生做了不少不该做的事情。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但我们的个别老师仍在做着于此不相符的工作,剥夺了学生自己去玩味语言的机会。

3、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在坐在靠后的位置上,比较多的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后的表现。这些学生在教学初始,和其他人一样的兴致勃勃,也许是担心老师看不见,举手时还特意站了起来,有时还向老师发出了请求的声音,但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只叫靠前面的学生发言时,他们就渐渐的不举手,继而伏在桌子上,甚至相互交谈别的事情,在那时,我才深深的觉得自己过去的如此做法对学生有多大的伤害,我要呼吁我的同行们,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边、远、差的学生,给他们表现和进步的机会。

4、参与观课的老师部分不够认真,没有做好相关记录,站在后面当看课,没有真正的带有学习或反思的心态来参与。甚至有个别老师没有请假也无故不参加的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对那些经常不参加学校教研的老师,下学期专门组织全校老师去向他们学习取经。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教师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在教中学,在学中反思和整改。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怎样有效地搞好第一课时的教学、怎样落实整体推进的思想以及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怎样渗透“学语文、用语文”这个理念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2016-10-25

第5篇:语文组赛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加强校本教研和校际联动,营造研究教学、改善教学的积极氛围,充分展示学区各成员校的教师教学风采,全面提高本学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提高学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因此,本学月全校将举行一次全面的赛课活动。

二、活动人员

本次赛课活动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本次活动定于2016年9月5日—25日。 赛课地点为各班级教室。

四、活动要求

1、全体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准备,研究教材,严肃对待赛课活动。

2、每位教师必须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赛课。

3、每节课后全体教师对当节课进行评课,取长补短,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4、每位教师讲课后要针对本节课认真写出教学反思。

五、活动过程:

1、全体语文教师进行赛课

2、针对每节课认真评课,查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反思,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初中语文组赛课教案及评课稿 猫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教会学生平等对待、尊重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养猫吗?是的,猫讨人喜欢,很多家庭都养过猫。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 家也养过猫,下面,我们一起聆听郑振铎的散文中一段生动而感人的养猫故事。

2、考考你:读准字音

污涩 ( 怂恿( 婢女( 蜷伏( 惩戒( 怅然( 诅骂( 红棱 (

3、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自家养的第三只猫。

②自家养的这三只猫在 “ 我 ” 眼里各是怎样的一只猫?按下列句式回答。 我从_____中看到一只_____的猫。 生答后,教师适当点拨: 如: A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托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 去抢。 --------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第一只猫是宠物

分析:此时作者抓住猫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用朴素的语言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

B 、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 也不怕生人, 有时由树上越到墙上, 又跑到街上, 在那里晒太阳。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第 二只猫也是宠物

分析:这里似乎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小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神情 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C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分析: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于它不加注 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教师小结:作者能用朴实的语言把几只各不相同的猫描写得活灵活现,这可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啊!

4、探究课文内容,揣摩作者不同情感 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生答后,教师明确: 第一次:我感到 “ 酸辛 ” 。(原因是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 “ 酸辛 ” ,可见这只猫在家中有一定的 地位,是只宠物。

第二次, 养第二只猫时,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猫亡失消息 的证实, “ 我 ” 也 “ 怅然地,愤恨的 ” 。(“ 我 ” 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第三次, 养猫的感情波动幅度最大。先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

被咬死后, “ 我 ” 很愤怒,打了它之后, “ 我 ” 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直到发现另 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 “ 我 ” 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难过。(指导朗读第 30段后加以分 析:我的良心受伤的原因是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关,它像针一样,时时刺痛我的心。这段心理 描写,抒发了愧疚自责之情。

5、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①同学们,你们当一回法官,用自己的慧眼去洞察一下 “ 我 ” 依据什么断定芙蓉鸟被这只猫咬死 的? 生 1:“ 我 ” 只根据猫常常对鸟笼凝望着就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生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 “ 畏罪潜逃 ” 了。 生 3: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就以为是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

②既然 “ 我 ” 断定芙蓉鸟是被这只猫咬死的,那为什么 “ 我 ” 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 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于 “ 我 ” ,我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 打它,它是被 “ 我 ” 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③ “ 我 ” 的主观臆断鸟是猫咬死事件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对待像猫一样弱小的人和物,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 辜的生命。

6、思维拓展

同学们,你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 了, “ 我 ” 会怎样想,怎样做?

7、教师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 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 曲折地表达了同情、 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是啊, “ 生 命是一条河,每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 ,只有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之美。

8、作业

课外阅读郑振铎的《海燕》 《家庭的故事》 板书: 猫 平等对待 ↓

尊重关爱 生命之美 弱小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评课人:杨小芝

今天,我听了我校肖小敏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 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 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 “ 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 ”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 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肖老师的这堂课中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 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 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 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观摩这节课,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可见,肖老师下了不少功夫。

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通过《与朱元思书》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导课 —— 作者及文体 简介 ——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 理解内容,欣赏课文 —— 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这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导课: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领学生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朗读课文: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 发音准确, 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 注意重音, 注意节拍, 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 有默读, 提问学生有感悟朗读,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 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 肖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 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 题,如:

1、富春江的水 “ 异 ” 在哪里?作者如何写 “ 奇山 ” ?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 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更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 的主旨,从而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 章的 “ 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 ”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3、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 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 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

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

1、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

2、能娴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能自制课件,收集材料,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质疑。

4、板书设计简约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遗憾,下面就说 一下不足之处:

四、不足建议

1、学案中规定,本节课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但现实中仅使用了自 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都没有明显体现。

4、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都没 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父亲的驼背阅读答案下一篇:城市文明创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