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研组计划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教研组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中学语文教研组计划

校本教研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探讨

【摘要】校本教研作为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很多农村学校及语文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对此,本文作者就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校本教研,对校本教研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本教研 语文教师 专业化成长

【基金项目】2016年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校本教研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研究”(立项编号:JJYKT16188)课题研究成果。主持人:苗吉伟。

在很多农村中学中,校本教研一直是困扰学校及教师的一项活动,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校本教研的内容、研究形式没有很好的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导致研究实效性较差。很多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但担任了语文老师一职,还担任了班主任一职,工作繁忙,精力有限,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受到不利影响,导致专业化水平不高,进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及效率,所以对校本教研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行探讨是必要的。据此,我们申报了“校本教研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研究”这一课题,立足学校及教师教学教研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下面粗浅的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标准化不够且缺乏参照。原因在于学校中平行班级太少,并且在同年级担任语文教学的教师很少,导致语文教师在备课、教材处理、作业布置、教学质量检查时缺乏参照和标准。

2.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并且很多教师的知识出现老化,教学理念也比较陈旧,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中学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的要求及需求。据相关调查显示农村中学中有大约52%的语文教师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毕业的,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存在知识老化和教学理念陈旧问题,不利于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专业化成长。

3.农村语文教师出去听课、观摩、参观合学习的时间及机会很少,就一般的区县来说都会有相应的教师培训中心及学校,以共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但农村因为交通、经济及培训人力资源的匮乏,导致农村普遍缺乏教师培训中心及学校,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外出听课、观摩、参观及学习的机会减少或直接没有,阻碍了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

4.农村语文教师存在语文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及人文性的片面化理解,即过于偏向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或轻视语文的人文性,导致语文教学过于死板,且过于理论教学化,严重缺乏实践性教学,只是简单而机械性的背题、背试卷、背作文、抄试卷和抄课文等,这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却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开展

1.根据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找出语文教学中学生遇到了普遍性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确定课题,并对课题进行专门性和全面性的研究。

例如,某所中学学校,位于三个不同乡镇的中间位置,前来上学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方言,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很多字的发音都不准确,其中一个镇上的学生分不清声母H、F,对此,语文教师就要单独对该镇的学生进行声母H专题和声母F专题教学,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成立课题小组。

2.开展校本教研时要提高对语文小专题研究的重视,因为语文小专题体研究是保证语文课程教学顺利改革的关键,更是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措施,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师参与语文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语文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及共同研讨语文教学问题,进而使语文教师能够集中时间、精力还目标去探索和制定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效率及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例如,中學生语文阅读能力不高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先确定教研目标——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研究,然后与多个语文教师进行不同语文阅读问题小专题研究,如学生书写质量有待提高、阅读效率不高等等。

3.将“转转课”教学模式全面推行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即语文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课堂来教学,如果有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师,则要向其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将其他学校资深的语文教师邀请到本校进行讲坛,为本校语文教师提供听课、观摩、参观及学习的机会,进而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4.将初中高年级及高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组成课研小组,不但解决同年级教师少的问题,还丰富了备课、教材处理、作业布置、教学质量检查的参照和标准,以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三、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1.问题。第一,专家型教师的引领严重缺乏。就外部条件来说,因经济、交通等外部环境的不佳,导致很多外来专家型教师难以待时间长,甚至不愿来村传教;就农村中学学校本身来说,即使学校专门培养了专家型教师,也会被其他条件更为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专家型教师引领。第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开展受到负担过重和工作量大的制约。农村学校因经费的不足及教学环境差等原因,导致语文教师资源匮乏,使很多语文老师都身兼多职,致使语文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校本教研。第三,校本教研在农村学校的开展更具有跟风性,即不得不搞教研时,大家都一起风风火火的开展教研,待教研过后就变得冷冷清清,甚至无人问津,导致校本教研出来的研究成果应用性差、推广性差和延续性差。第四,是农村教师的教研意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认为教研是一种折腾,校本教研常流于形式。

2.策略。第一,农村中学校长要提高自己对校本教研的重视度及关注度,并对其重要性及必要性金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以保障校本教研的时间、人员及研究经费,进而提高校本教研质量;第二,学校要积极引进专家型教师,以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及能力;第三,农村中学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共宽松、和谐和愉快的教学环境,以增强教师们的幸福感,进而提高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最终促进教师自主提高专业化素质,达到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第四,要不断完善教师评优制度及奖罚制度,对于教学能力强且教研成果优秀的教师给予晋级和经济奖励,对于固步自封、原地踏步的教师给予批评说教,对于正在努力进行校本教研的教师给予鼓励,并对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及技术支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学理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题,而校本教研则是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所以上文从如何开展有效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及措施三方面,对校本教研进行了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议校本教研促进农村中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J].老区建设,2016,20:56-57.

作者:苗吉伟

第2篇:关于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内涵和落实建议

摘 要: 语文学习是各科学习的基础,中学卓越语文教师的培养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整个中学教育及学生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卓越教师的内涵,针对我国语文教育现状,分析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方面的问题,在高等师范学院中文课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汉语言师范学生的培养、语文教师的职前培训等各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探讨中学卓越语文教师的发展模式,为我国中学卓越语文教师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 中学语文卓越教师 计划内涵 存在问题 实施建议

人才培养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教师的培养直接影响国家的教育质量。我国自2014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正式推出卓越教师计划,旨在以卓越教师造就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卓越教师计划的推进,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语文的学习奠定了各科学习的基础,是进行各科学习的工具。要想培养一批高专业水平、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卓越教师,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面临一些问题,中学语文教师需求量巨大,但是语文教师的水平却参差不齐,缺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难以满足新时代语文教学发展改革的需求。

一、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含义

(一)卓越教师的概念分析。

自“卓越教师”计划推出以来,概念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中学语文卓越教师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有正确且全面地认识卓越教师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培养中学语文卓越教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指出:“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由此可见,卓越教师不仅要有高尚且深沉的教师情怀、专业的教师素养,更要有追求卓越的品质。就语文学科来说,中学语文卓越教师是对基础教育语文教学领域拔尖人才的一种指称,具备优秀语文教学能力及教师素养。

(二)中学卓越语文教师素质要求分析。

1.高尚的教师情怀

教师情怀是教师从事教师行业的自我内在认同感,是语文教师的内在品质和自身修养的体现,也是不同于其他行业鲜明的个性化职业特征。高尚的教师情怀主要表现为爱学生、爱教师行业,具备较强的自我行业认同感。当教师进入教师职业生涯时,这种自我认同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责任感与荣誉感,自觉地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言行。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爱国情怀、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特征和良好心态。高尚的教师情怀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忠于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也是个人魅力产生的内在源泉。

2.较强的自我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能力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为了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中学卓越语文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应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意识、较强的创新能力,有意识且创造性地發展专业素质。即卓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状况自觉地调整职业发展方向,监控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并对专业发展和教学发展具有清晰的计划意识和创造性发展能力,有效发展自我并推动语文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

3.系统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实践能力

思想付诸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先进的教学思想要与国家教育精神相一致,指导语文教师从事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卓越教师理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这是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的基础,否则卓越无从谈起。先进的教育理论是教学行为的依据,确保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有所依。但是,仅有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具体的语文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对教学理论加以灵活运用,将语文专业知识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指导日常教学活动。

4.扎实的知识基础及广博的文化涵养

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工作。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是一名卓越的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是区别其他教师重要而具体的表现。由于语文学科独特的专业特色,不仅要求语文教师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如标准的发音、规范的书写能力等,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的知识背景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影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和效果。语文教师具备的文化底蕴应是广博而深厚的,应涉及文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卓越教师得以彰显卓越的土壤和根基。

5.高效的学生管理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与学生交往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管理的目的,还是有效管理学生的表现。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不仅具备教育学知识,还具备相应的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知识,为学生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卓越教师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前提下还要搭建好家长、学校和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自身行为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师生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舒适、有益的环境。

6.敏锐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上一次教学活动的结束却是下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始,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行为发生后的自我评价与审视。语文教师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主动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已有的教育理论,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得不说,敏锐的实践反思是卓越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重要标志。

二、实施中学语文卓越教师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卓越教师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自我国推出卓越教师计划以来,对卓越教师定位还不够明确,直接导致培养目标偏差,卓越教师培养体系不成熟。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人才培养方案应紧紧围绕中学语文师资培育进行。但是,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汉语言及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尚不具备自己的特色,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相似,很难真实反映师范生培养的专业水平,很难满足准中学语文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造成众多汉语言专业师范生学习目标偏差,学习的目的往往是考证及升学,功利性太强,且缺乏强大的学习动力,没有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意识,导致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和综合能力欠缺。

(二)各中学与高校之间缺乏联系,各单位合作培养态度不积极。

随着社会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要想培养高素质教师,就要实现“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获得中小学校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的有力配合和大力支持。但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主要依赖各师范院校,政府、各中小学等培养单位之间的教师培养方案是割裂的、独立的,缺乏实在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例如,虽然很多高校邀请中小学专业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参与师范生的培养,但该方案并未得到切实推行。部分校外导师仅仅在论文答辩环节给出些许意见及指导,有的甚至仅仅是走走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意义。

(三)高校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专业课程比重不足。

众多师范院校的汉语言及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之间缺乏交互性与综合性。例如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思政课程,涉及范围窄,学生对人文、艺术、科学、社会等领域的知识接触较少,导致难以形成广博的知识面和多元的文化視角。同时,高校忽视教育实践课,导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此外,教师教育类课程比重不足,往往仅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缺乏语文教育等专业课的设置,难以突出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专业性,导致学生教学理论不足。

(四)教师培养重“术”轻“学”。

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高校的教育实践要求与学科课程设置没有得到同等重视。甚至一些高校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忽略学科专业教育教学,通篇只是简单地就教育论教育,易导致以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本位主义”。此外,在教育学科内部存在重术轻学的倾向。例如,一些高校过于强调“怎么教”的教学技巧训练,忽略教育理论对“为什么这样教”的指导和指导。

三、实施中学语文卓越教师计划的建议

(一)明确卓越教师计划内涵。

在卓越教师计划践行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最基本原因是人们对卓越教师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偏差,影响卓越教师的发展。就语文学科教学而言,卓越教师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的老师,还是具备科研能力的专家、富有人格魅力的优秀语文教师。各培养单位应加强对中学卓越语文教师内涵的全面认识及学习。

(二)构建CS和UGS协同培养新机制。

CS模式即College and School模式,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共同培养教师人才的模式,该模式弥补了师范大学单一培养教师这一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升了中小学校的参与度。UGS模式即University Government and School模式,是由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人才协同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主张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通过政府将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校联系起来。这两种模式是当前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比较认可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语文卓越教师培养方面提供借鉴。在培养过程中,应主动邀请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参与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建立互助共赢的协同培养新机制。

首先各单位之间要明确协同培养内容,包括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各方面;其次,当地政府要及时且全面地把握中学语文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统筹规划本地区语文教师的队伍建设,做好招生培养和教师需求之间的合理有效对接。另外,高校要将社会对语文教师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最后,中学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只有各个合作单位通力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程的更新与教学体系的完善。

高等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要满足语文课程性质的需要,考虑语文教师的培养要求。高校中文课程体系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程两大模块,其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基本集中在汉语和文学及有关专业课程上。对于语文教师培养来说,目的是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想切实推进卓越教师计划的实现,应加大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例如在选修课方面增加相关语文课程教育类课程,方便学生根据兴趣及需要,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及更大的选择范围。

(四)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培养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处于教育一线,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状态应该是最清楚的,但是绝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只把自己当成了教书匠,忘记了自己也是能够并且应该进行教学研究的。政府、高校及中学应强化中学教师的研究意识,提供相应的教学研究设施等条件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在语文教师教学期间,应大力提倡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亲自参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及研究,在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教书匠。促进教材的更新与完善,为此师范院校应组织专家组深入中学调研,鼓励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参与编写符合中学语文教师培养的教材,使教学与教材相配套,以建设教学课程体系。同时要注重对汉语言等专业的师范生的教学科研意识的培养,支持并鼓励本专科生参与科研教研活动。

(五)增加教学实践的比重,丰富与更新实践内容。

教育教学是一项面向学生的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在培养中学卓越语文教师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范教育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的交叉融合。师范院校应注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丰富实践内容和方法,这是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可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例如课堂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教学过程,加强师范生对教育行为的感知;小组试讲活动,定期开展学习小组试讲活动,校内外导师参与过程指导,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芳毅,李钢,陈勇,周红茹.论中学卓越英语教师的培养:品性、挑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9(2).

[2]冯海英.中学卓越语文教师职前培养目标与路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

[3]王瑛,李福华.关于“卓越教师计划”实施的思考——基于若干所高等院校“卓越教师计划”实施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学刊,2013(4).

[4]祁占勇.卓越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合理性建构[J].当代教育,2014(9).

[5]刘中黎.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与课程设计[J].教育评论,2012(6).

[6]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2011-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110/t20111008_145604.html

[7]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10-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8]毕景刚,韩颖.“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及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3(123).

本研究系山东省2018年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三跨四结合”的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M2018X05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张玉洁 邵怀领

第3篇:“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

摘 要:“辐射引领”是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学科名师基地三大任务之一,在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俞定智老师的主持下,发挥以区域协作、校级联动、导师带教、学员蹲点等形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区域辐射和带动效应,探索建设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本文从“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价值、实践探索的过程及成效、对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的思考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总结凝练,抛砖引玉,为国内其他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峰计划;名师引领;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教给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其能够自主、全面、个性地发展。体育教师怎样教?怎样更好地教?这将成为体育教师成长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毋庸置疑,教研活动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呢,在我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进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合作共享联通更加紧密,社交互动更加轻松,促成了若干基于共同的教学与研究目标的教研共同体[2]。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是对体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方式方法的有效补充,依托“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本文围绕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问题展开探索实践。

一、“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价值

(一)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国际背景下,帮助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转化已成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稳步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3]。打造“专业型”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对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可见,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同样是教师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也是未来教学教研发展的必然趋势。

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高峰计划”的引领下,让基地青年教师从中汲取名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搭建骨干教师交流、学习、探讨的平台,形成教学风格;区域联动、合作研讨,让学科基地的成员们在共同体中挖掘潜能,交互心智,提升素养。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而言,通过共同体之间的联合活动,相互之间起到团队共建、优势互补的效应,打破了地域和学校界限,促进了学校间体育教师的良好合作和良性竞争。这不仅对体育教师的发展有积极助推的作用,而且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深化校际间的合作、联动,有助于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使教师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形成普遍认同的发展愿景,完成文化的融合、精神的重构,为学校个性文化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地共同体的研修形式

上海市各区体育学科基地凭借“高峰计划”红利,以研促教,助力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各基地在“高峰计划”引领下策划与实施各类活动,如互动教研、课题沙龙、科研探讨、教学成果展示等(圖1),促进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凸显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内的成员联动,通过沟通分享,加快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主动请“名师”指导。教师通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建设可以在教育专家、学校领导、专职研修人员的多方参与助力下提升教科研的达成度,探索教学的瓶颈问题,共同发现、探索、创造、生成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成果,形成群体智慧共享,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图1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研修形式

(三)基地共同体的发展目标

体育教师承担着促进祖国下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只有专业过硬才能履行和完成其使命与责任。虽然新教师的加入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重难点混淆、教学方法手段不合理等。经验型教师则沉溺于原先的教学经验,创新开拓性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体育学科基地通过各种形式指导新教师更好地进行角色转变,快速挖掘青年教师的后续发展潜力,促使其加速融入体育学科的教育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对青年教师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三化”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二、“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一)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的路径

1.理论学习

学科基地先后聘请了“高峰计划”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俞定智,“高峰计划”核心团队成员上海市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卜洪生,特级教师陆志英等专家为体育学科基地作学科核心素养、科研技能、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基地学员带来了最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资讯和最精彩的报告,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基于每阶段的理论学习认真做好讲座笔记,形成体会心得并付诸教学中。“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也是学科基地必须完成的任务,做好读书笔记形成读后感分享交流。该模块运行的流程为:名师讲座-分享交流-实践运用-反思修正-再实践。

2.教学实践

围绕上海市体育“三化”课改和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例研讨、说课、评课等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多元的教学实践,教法的改变、器材的创新等使“三化”教学改革无痕“落地”。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集体研讨-分工备课-示范课展示-课例研讨-总结-反思提升。

3.教学研究

学科基地要求每位学员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围绕学科基地研究的内容开展教学研究,例如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研论文、小课题研究等,目的是促使每位学员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争取在学科基地掌握一个研究方法,获得一个研究方向,让基地学员养成“勤学、善思、精于研究”的好习惯,努力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科研为课堂服务,科研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该模块的流程为:确立方向-集体教研-交流心得-能力提升。

4.辐射引领

在“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积极开展名师结队伴我学活动,深入学校,通过名师助力教学,开展校本研修、打造校本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带动学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辐射区域。该模块的流程顺序为:名师引领-带教教师-指导教研组-助力学校-辐射区域。

(二)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途径

1.形成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保障机制

为提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综合能力,基地建立了“学员轮转制”,即学员在基地三年轮换五个职能小组(图2)。以基地任务开展为驱动的培养模式,既可以使每一位成员熟练掌握本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图2 基地学员职能小组轮换制图示

2.完善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研修制度

例会制度:每月择一日召开基地会议,当共同体成员面对某一问题时,学科基地优秀教师对其进行学习指导,帮助教师打开思路,引导教师积极思考,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商讨布置下月工作[4]。每学期的期初召开一次基地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每学期的期终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学期工作成果及形成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研修制度:每位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含发展目标、发展进度、发展措施),并根据个人自我发展目标和研究课题,有选择性地学习相关理论,例如《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现代教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理论问题,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修炼内功,丰富内涵,夯实专业功底,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底蕴,为基地学员的专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求学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理论专著,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参加基地组织的集体交流研讨,每学期提交一篇有价值的课例或案例;每学年提交一篇获奖或正式发表的教学论文;每学年撰写一篇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

档案管理制度:学科基地为每位学员和跟岗研修人员建立研修业务档案,基地负责人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基地成员的计划、总结、论文、案例、反思等,定期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基地的发展提供依据。

考核奖惩制度:学科基地主要考核项目分别为研讨会出席频率、理论素养是否有所提高(读书笔记的撰写情况)、教科研业绩如何(承担课题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由学科基地负责人、学科基地特聘专家组成考核小组,每年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基地学习共同体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科基地任务分配、核心组成员负责工作内容以及学科基地表彰机制进行调整。

3.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研究项目“三步走”

体育学科基地把每次研究时间划分为“三步走”,每一阶段结束都将产生一定的研究成果(图3)。本着不断完善、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原则安排工作,使每一位学员都有工作,每一位学员都有收获,达到“培育一位名师,调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的效果。

(三)基地共同体探索实践成效

在“高峰计划”主持人及核心团队成员的指导下,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成员以报告、讲学、教学示范、说课评课、教研交流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与区域联动的同时,让基地成员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使知识与能力迁移在教学和教研上,如何做到有效性,如何提炼自己的风格与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高峰计划”不仅对体育学科基地学员的教学起到指引作用,对科研的引领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高峰计划的引领下形成了跨区域、跨学段、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专家领衔的多方合作型研究团队,对体育实践中遇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展开集体攻关,推动“体育与健身”“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体育名师是科研之路的一面旗帜,引领基地成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智慧型”的教师转变。体育名师也是一盏“明灯”,他们敏锐的研究意识、自觉的研究追求、执着的研究精神,为基地成员指明了研究方向。以“嘉定区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为例,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研究方向,跟随学院教授所研究的学校体育方向,积极参与“研动力”项目,成为名师科研板块中的一部分,工作室成员们在科研之路上积极与名师沟通,明确其阶段目标,以更好地达成科研成效。

三、“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引领下的区域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思考

(一)未来发展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是以“修”“研”“实践”为一体进行建设和发展,在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运作的过程中,它会发展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诉求,形成科研、教研、信息沟通协同发展的一个平台。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在不同区、不同校立足本土特色、挖掘本土资源,打造本土专家团队,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研制度与教研文化,从而促进体育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上海体育教育系统储备优秀人才。

(二)创新设想

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的平台搭建,不同于简单的学习小组,教研共同体是一个相对庞大而复杂的组织体系,在基地大家分工明确,研究方向类似,体育学科基地成员接到新型研究项目时,成员之间需要通过频繁沟通、座谈和互动,深入地交流与研讨,从思想与观念上进行“碰撞”,从而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活力。

四、结语

随着体育学科不断受到重视,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体育学科基地教研共同体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打开各区、各校之间的沟通壁垒,增加区域体育教师间的交流频率,搭建体育教师平台,建立携手进步、共同成长的教学环境。基地教研共同体的作用在于相互促进,在“苹果”与“苹果”的交换中领略不同的成色,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领会不同的视角。相信教研共同体会发展成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成为科研、教研、师训、信息化協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郝文武.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中国共产党关于教师和教师教育思想的百年发展和实践[J].当代教师教育,2018,11(01).

[2]曹宇星,王东虹,饶嘉婷,胡小勇.教研共同体:在线社交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J]. 数字教育,2019,05(04).

[3]朱建明.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薄弱初中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2(10).

[4]陈悦.“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作者:徐艳贤 胡艳晖 王建光 綦焱朱

第4篇:中学语文教研组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南,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适时反思和总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1、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转变观念。力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2、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启发引导学生探讨文本,形成共识。

3、继续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效能。

集体备课是上年度我们语文组的薄弱环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本学期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让教师沿着“备课——评议——修改——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开展“少教多学”课题研究

(二)悉心指导,优化服务,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规范常规工作

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注意备学生。争取做到一课一反思。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反复抓,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每天写成长日记。写字教学不容忽视,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的字有起色,逐步有特色。

(三)扎实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组员间的紧密协作,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每月开展一至两次的教研活动。

(四)结合教学实践,深入课题研究

团结协作进行课题研究,服务于教学。同时撰写论文,争取每人有获奖论文。初三年级教师仔细研究近年来的中考动态以及考试说明。

四、教研活动安排

1、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每人写1500字的心得体会。

2、学习“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资料。

3、参加“少教多学”课题讲课比赛。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5、写一篇说课稿和一篇评课稿,12月份每位语文教师出一份期末考试卷。

6、读一本教育专业书籍,语文教师每人交10000字的读书笔记。

7、每周检查一次作业和备课本。

8、期中考试前,每位教师交一份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并交多媒体课件一个。

9、完成学校交给的各种临时性工作。

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2年9月18日

第5篇:中学语文教研组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新形势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和命题能力研训为工作重点,依托区中学语文博客圈扎实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努力做到理论先进、重点明确、方式科学、作风踏实,富有成效。力争使全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教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

二、工作要点

1、新形势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通过集中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规范办学的新形势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影响,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教育本原的回归,以务实的态度解决“五严”后出现的问题。

(2)制定并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教学常规,从制度上扼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低效、无效行为。重点加强对作文教学计划、作文课教案、课后教学反思、作业批改的检查。

(3)组织新形势下“有效教学”研究课及研讨。开课重点为:作文课、名著阅读课、课改后新增课文阅读课。

2、命题能力研训

(1)组织骨干教师成立命题研究小组,深入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分工进行不同类型的命题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作文题、综合性学习题、名著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开放性试题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卷的命制实践。

(2)如条件成熟,可请命题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开命题能力培训讲座,以求大面积提高广大教师试题命制的水平。

3、积极建设网上教研平台

(1)完善学科频道,及时上传通知公告、学科教研信息、教学资源。和电教中心合作,录制优秀课例视频并上传。

(2)建设区中学语文博客圈

利用博客圈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的优势,不定期推出网上教研主题,引导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网络学习、主题研讨、论文交流、案例会诊等教研活动。

三、具体安排

9月

1、召开教研组长会,布置本学期工作,交流校本研修计划

2、中考作文评价专题培训

3、市、区骨干班学员心得汇报

4、09年中考语文远程网络培训

5、初中新课程语文教师网络培训

6、建立区中学语文博客圈,开展网上交流研讨

10月

1、继续开展初中新课程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完成培训考核

2、骨干教师命题技能培训

3、骨干教师示范课、汇报课及研讨

4、指导本区初中小班化实验校(九龙中学)选手参加市小班化教师说课、赛课活动

11月

1、指导初中部分年级教师参加市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测试

2、组织中学各年段学生参加市“好家长”杯作文竞赛

3、新形势下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及研讨

12月

1、新形势下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及研讨

2、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交流

1月

1、校本研修经验交流及总结

第6篇: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br />教研组工作计划

学 科: 高 中 语 文

组 长: 崔 巍 嵩

组 员:吴平生 陈 国

陈克亚等27人

二OO五年秋学期

阜宁县明达中学2005~2006年秋学期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去年秋学期,我们高语组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校先进教研组考核中,荣获第一名,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我们深知成绩已属于过去,未来的工作还很艰巨,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成果,本学期我们组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高效创新”的教学理念,打造我校三星级高中的语文教学品牌,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为此,特拟定05年秋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抓住教育课程改革这个契机,不断强化教研意识,立足校情和学生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构建具有明达特色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教研体系,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教研组,出色完成学校各项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为一更好地完成上述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我们组打算以教学为中心,教改为动力,教研为生命,课堂为阵地,学生为载体,全面推进课堂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㈠强化理论学习,为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组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及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学习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05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学习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新教材已在我校高一年级全面使用,(苏教版)的语文新教材更加注重人文性,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教研力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㈡探究教学规律,为语文教学的突破性发展寻求持久的动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本学期,我们将全面启动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研究新教材,寻求与教学的最佳切合点,探究教学规律,从而为语文教学服务。

1、 教书育人,授业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新课程标准》要我们造就时代报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教研工作计划《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因此我们语文老师更应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利用课堂突出主旋律教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来净化学生的心灵。

2、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为语文教学搭建创新的平台。

课堂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出成绩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状况不理想,常常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课堂沉闷,教师也缺乏热情。本学期要花大力气改变,认真研究学情,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极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同时加强集体备注,说课及课练单练制度,各备课组在教研活动时,保质保量完成集体备课,深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各备课组合理分工,统筹安排科学运作,统一命制课练,单练试卷,真正做到教学情况的有效反馈。

(三)、开展教研活动,为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本学期,我们高语组,将在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展示我组的教研成果,打造品牌,同时找出还存在的不足,为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1、强化同组听课评课制度,每次听课后尽量多交换些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2、高度重视公开课教学,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在新课改面前,要甘当小学生,潜心研究,相互学习,公开课教学就是一个很好交流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放过每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3、继续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向兄弟学校多学习,力争多创造机会让组内老师走出校门听取外校的优质课、示范课,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会,回来后在本组传达学习,形成辐射。

4、广泛开展课余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学期,我组计划开展一些作文、演讲、书法、古诗文、名句等知识竞赛。寓教于乐,有力地促进我校的第二课堂的开展。

四、活动安排:

第一周:开学报到注册;

第二周:讨论教研组工作计划,拟定各级各类教学工作计划;

第三周: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第四周:高一语文公开课(蔡桂萍);

第五周:高一语文国庆征文比赛(吴平生、计莉莉)

高二年级国庆演讲比赛(王洪军、陈国);

第六周:高一语文公开课(邱定旺);

第七周:高三语文名句默写知识竞赛(戴天稳);

第八周:高二语文公开课(陈昌茂)

高三语文修改病句知识竞赛(韦红珍);

第九周:高一语文公开课(田浩东)

高三语文阅读竞赛(薛峰);

第十周:高二文学欣赏(徐爱兰、姜绍岸)

高一现代文阅读竞赛(曹洪辉、孙云霞);

第十一周:高一语文公开课(刘雯雯);

第十二周:高三语文公开课(王军);

第十三周:高三语文公开课(董甫华)

高一古诗文名句默写竞赛(黄立英、许红英);

第十四周:高三语文公开课(陈克亚);

第十五周:走出去——向滨海明达中学学习(武庆开)

第十六周:高二语文公开课(白红艳);

第十七周:高二语文公开课(崔巍嵩);

第十八周:庆元旦高一硬笔书法竞赛(朱国林);

第十九周:高二古诗文知识竞赛(周超、李卫星)。

第二十周:复习、迎考

二OO五年九月

第7篇: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四合九年制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3、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1)明确学习内容。(2)突出学习重点。(3)完善学习制度。各教师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微型课”和“高效课堂”为活动载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2)学习研究新课标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有计划地学习新课标,以新课标为准则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坚持开展,并积极配合中心教研组和学校工作安排。

4)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优势,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3、抓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1)认真抓好课题“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研究,着力研究其方法和实施形式,利用教研组活动、小型研讨会等形式,集思广益,集体攻关,以利于探索一条适合校情、学情的成功做法。

2)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

3)举办小型多样灵活的学生学科竞赛。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传达局教研室教研精神。

2、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3、课题研究的确定、申报工作。

4.业务常规检查。

5、听评课活动。

十月份:

1、学习语文教材教法等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微型课”教学活动。

3、课题研究相关工作。

4.业务常规检查。

5、听评课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安排高校课堂赛教活动。

2、教案检查。

3、继续研究课题。

4. 听评课活动。

十二月份:

1、优秀教案的评比与展示。

2、继续研究课题。

3、高效课堂展示课。

一月份:

1、期末复习

2、期末总结

2013年9月

第8篇:中学语文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将继续贯彻执行课改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一本理论专著,围绕“轻负高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教研组每位成员至少阅订一份语文报刊。平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落实学科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本学期,在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抽查备课、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做好年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5、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6、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7、全心全意为九年级学生服务,打好中考这一仗。

8、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四、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常规管理,进一步形成语文教学的研究氛围

1、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比如怎样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单元安排体系怎样与教学进度统一起来,怎样对学生进行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等。

2、开设组内教研课,通过年级内、语文组内、校内的互听互学,通过汇报课、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学习探讨,促进语文教研工作的开展。拟定由周正高老师执教一节公开课。

3、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以本学科的课为主,认真填写好听课笔记,做好评课。

4、备课要适应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学过程设计理念要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学目标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过场。

(二)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任何学习都要注意课内外相联系,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再者,学习本身就包括接受与发现两种最主要的形式,这就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课堂语文学习,更要重视社会生活中的言语实践。同时,鼓励老师们能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或写好教学反思。

具体步骤:

1、深入学习,提升素养

读书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崇高精神的神圣对话。教师要有较强的教科意识,积极参加各种教科活动,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向专家学习,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不断完善教育理论。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研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经常开展交流与研讨活动,让教师沐浴书香,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

2、努力实践,稳步提高

(1.)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

根据学科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科教学指南。通过对话争辩、思维碰撞,群策群力,让教师的教学有章有法,有规有矩。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要做有心人,用情、用心施教,用自己的智慧使课堂变得有序而生动!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利用校本研训时间认真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理论,学习研读“名师课堂实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在双因结合率、课堂练习率、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率、怎样上好预习课、怎样上好已有预习的新授课等方面加强研究,并且在研究中经常反思: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否给他以启迪?当学生失望时,能否唤起他们的信心?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能否使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欣喜?用自己的激情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逐步形成具有永流中学特色的教学科研特色。

(3.)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

骨干教师是课题研究的排头兵,本学期将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内容为“说课——上课——评课”。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每位教师经历“研究——反思——再研究”的过程。

(4.)开展“构建理想课堂”课题研讨活动

认真严密地组织课题组教师“构筑理想课堂”汇报课比赛活动,以促进课题组每位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以此活动作为推进课题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探索提炼构筑理想课堂的策略,形成本校的课题研究特色。

(5.)实施智慧共享,组织教师“博客交流”

围绕 “如何构建理想的课堂”、“我的收获与体会……”等主题,通过自荐或邀请使更多的教师走上校本教研“教师博客”,纵论学校发展、展示真我风采、分享成功喜悦。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学校所有的教学均参与.“构筑理想课堂”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应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课题活动和教研活动密切结合,利用网络的便捷及时迅速地进行研讨和交流,在一线教师中营造浓厚的教科氛围。

4、注重课题成果宣传提炼,充分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加强对课题成果、教师课题研究内容的整合、汇编等工作。

(三)继续开展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语文知识或作文竞赛。

2、开展一次全校性的作文竞赛活动。

3、开展演讲、朗诵等语文活动

第9篇:摆金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语文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途径,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加强语文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教学论文的撰写,加强语文课题研究,以推动教改的深化;立足建立高效课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改革课堂教学同时,进一步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具体工作及主要措施:

1、学习:钻研教材是首位,把握准教材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能力。每位教师都要多阅读、学习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阅读优秀文章,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2、备课: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单元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备足学生活动。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空课再集体讨论、商量。自己也能独立思考、研究,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每课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成为真正的“学习反思型”教师。

3、上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抓好课堂纪律,扎实上好每一节 1

课,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生命得以增值;加强随堂听课,以听课促教学;提倡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办公室里多交流,创造学习讨论的机会。鼓励以阅读和写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尝试与探索,鼓励其他有创意的课型。

4、作业:坚决落实学校的减负措施,布置精要适当的作业。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做题的规范化。重作文的讲评,通过此让学生明得失,晓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批自改。加强钢笔字的写字指导,保持文面整洁。老师认真批改小周记,鼓励学生自己在校通讯及其他刊物上发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名著作品,积累古诗文名篇。

5、听课:根据教导处和教研室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听其他学科的课,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必要争取集体外出听课的机会,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才略与胆略。

7、中考:九年级语文老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工作。

同时,毕业班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继续取得优异的成绩。

摆金中学语文组

2013年3月1日

上一篇: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书下一篇:农业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