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资产减值会计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共同组成了会计工作团对,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具体联系,并结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对提升会计行业的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篇:资产减值会计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与会计信息质量

【摘 要】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沦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工具,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使我国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正逐步走向完善。但是,笔者认为,资产减值会计并未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其中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上市公司治理的原因。笔者试图挖掘这些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会计; 会计信息; 完善

一、引言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它要求资产计量从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客观、准确。这种观点下,资产计量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在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营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因此,会计人员在提供有关信息时,强调资产的计量结果要与经营决策相关,从而满足相关利益者的信息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增加构成了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环境基础;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与委托-代理理论构成了资产减值会计产生的内在动力;谨慎性会计原则与决策有用的计量观则使得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成为可能。资产减值会计试图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如果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是企业价值的函数,那么,资产减值会计应该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

资产减值一般发生在资产的持有过程中,并随着资产的报废和处置而消失。当资产发生减值时,按照提供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要求,应该反映资产发生的减值。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披露,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利用资产可收回金额对历史成本进行修正的会计处理过程。正确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通过对资产未来可实现经济利益的确认来释放风险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自1998年开始,几乎每次会计制度的调整都会涉及资产减值。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再次成为变动幅度最大的准则之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更符合客观实际。虽然在有关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上,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原有会计制度体系有很大不同,但由于在计提减值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计提减值准备的动机使得上市公司在稳健性的名义下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资产减值会计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相关准则未能左右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问题已使它违背了制定政策的初衷,减值准备不恰当的计提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将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Zucca和Campbell(199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进行减值的公司大多数属于制造业;企业自行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第4季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希望突出计提减值具有不寻常性或偶然发生性的特点,但又不愿将其列为非经常性项目,而希望作为营业收益之后、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单独一项进行披露;大多数减值发生于盈利低于正常水平的期间,从而进行巨额冲销,也有些公司的减值属于收益平滑化,这一结果支持了减值被用于操纵盈利的观点。储一昀、王安武(2000)对1998年中报、年报的现金流量指标和应计制下利润指标进行比较,发现“ST”公司、微利公司、拟配股公司盈利的获得和现金流入不同步,存在盈利操纵行为。李增泉(2001)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在1998年度和1999年度资产减值情况的考察,发现当上市公司面临是否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选择权时,一般是选择不予计提,当被强制要求执行资产减值政策时,具有扭亏动机。李远鹏、李若山(2006)认为,我国企业在减值准备的会计选择上存在的稳健性只是一种假象,背后实际上是盈余管理在起作用。代冰彬、陆正飞、张然(2007)研究发现,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但在控制经济因素和稳健性之后,盈余管理动机仍能显著影响资产减值的计提。

(二)资产减值损失的不可恢复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性

如果已经确认为减值的事实或会计估计发生变化了,原确认的减值又恢复了,那么对于资产减值的恢复是否应当予以确认呢?从资产的定义来看,当资产“未来的经济利益”增加时,确认减值恢复是符合经济真实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指出:“企业应该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是否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确认的除商誉外的资产的减值损失不再存在或已经减少。如果存在这些迹象,企业应该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当企业针对资产可收回金额所做的估计发生变化时,转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的减值损失,资产的账面金额应增加至可收回金额。”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不转回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悖,会降低我国财务报告相关内容与其他国家相关报告内容的可比性,增加境内外企业对境外报告的成本。如果资产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这些资产项目的金额始终小于其成本,此时的账面价值既不等于该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也不等于历史成本。这样处理虽然满足了稳健性的要求,却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违背了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的观念。

(三)现行资产减值准则技术层面有待完善

在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首次涉及了资产组、总部资产和商誉等这类复杂且重要的问题,与旧准则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改进。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的滞后性,没有相关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给新准则的实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一数据是财务人员根据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估计的,其实不只在这一金额的确定上,企业各种减值政策的选择、减值迹象的确定等很多方面都要用到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主观判断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如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如果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或连续两年发生亏损,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但准则中并没有规定亏损和严重亏损的界定标准。这样在发生亏损的当年,企业如果认为亏损是严重的,就可以计提减值准备;如果认为亏损不严重的,就可以不提减值准备。减值计量的主观性强,信息不可靠,也缺乏可比性。目前,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对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没有给出详细的技术指南,这给上市公司增加了执行难度,但也提供了操作空间。

(四)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原始凭证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对记账凭证的规定为,“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有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资产减值损失作为新准则环境下新的会计事项,需要特殊原始凭证予以支持其可操作性。可是其原始凭证应当如何表现,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梅良勇、文豪、汪海粟、汤湘希(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了使净资产收益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可能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刘霞玲、程呈(2006)对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的调查研究也表明,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主观随意性大,依然是操纵经营业绩的工具。这些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根源在于缺少规范这些会计信息所依据的特殊原始凭证。耿建新、盛庆辉、李红霞(2008)认为,面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应从原始凭证及其规范入手,才能从最基础的环节把好会计信息的质量关。

(五)减值准备披露的要求不高

目前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只是要求在报表附注中对重要的资产减值情况予以披露,但是规定披露的具体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统一的判断和检验标准,这给上市公司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从传统上看,我国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比较注重,资产减值会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对而言降低了其可靠性。而会计从业人员对此思想认识不一,从而导致企业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犹豫不决。在受托责任观下,国有企业有意回避资产减值问题。国务院、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及许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着重强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领导责任,因而许多国有企业认为,资产减值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意味着不能完成受托责任,领导就要承担失职责任。这就导致了企业因怕承担责任而对其资产的减值不作会计处理。

三、完善与规范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思考

(一)关于资产减值转回

上海财经大学的陈信元教授认为,不得转回的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但这符合中国上市公司监管现状。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发达,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对资产减值的转回可采用一些相对折衷的方法谨慎转回,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转回的基本理念一致,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的价值真实反映客观实际,符合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的观念。同时,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借助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进行利润操纵。

(二)关于会计报表的披露

增加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程序与资产减值评判方法的披露非常重要,通过对减值准备计提程序与评判方法的披露,可以让会计报表阅读人从中知晓企业对减值准备计提工作的完备程序、提取比例与金额是否合理。同时,需增加减值准备计提相关责任人声明事项,以示加强责任。

(三)关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存在客观因素又存在人为因素。要全面掌握资产的质量状况,需要企业的采购与仓储、销售与收款、投资与决策、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建立一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各类资产出现的问题与原因。这里尤其强调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会计控制不仅具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资料的准确与完整,提供的财务数据真实可信,为资产减值准备的正确提取奠定基础。

(四)关于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权

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及特定风险的确定,都给企业较大的政策选择空间,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因此应尽量减少企业的政策选择权。但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和会计信息市场尚未成熟,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又是合理的。Scott(1997)的研究也表明,即使在国外比较完善的市场条件下,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权,也有利于企业通过会计选择向市场传递公司的特有信息,能够降低准则的实施成本。相对于国外情况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包括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参与者都还不太成熟,如果一味照搬西方发达市场的规定,非但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还有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很多学者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许多面临市场压力的公司利用会计选择权进行利润操纵,违背资产减值会计的初衷,未使资本市场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因此,为了减少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应尽量缩小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五)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从资产减值迹象的发生到减值金额的确定,再到减值信息的披露,都离不开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职业判断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关键,决定着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这就对作为职业判断主体的广大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资产减值会计的要求,会计人员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补充知识,使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并使其在企业中得到恰当的应用。同时,还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道德角度来约束会计人员滥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杨有红,赵佳佳. 试论资产减值内控制度的完善[J].会计研究,2005,(02).

[2] 李增泉.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1,(4).

[3] 李增泉,卢文彬.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3,(2).

[4] 代冰彬,陆正飞,张然.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

[5] 耿建新,盛庆辉,李红霞. 新准则环境下的特殊原始凭证及其规范化探讨[J].会计研究,2008,(2).

作者:潘念萍

第二篇:公允价值会计、市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辨析

一、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

目前,最权威的公允价值定义是FASB于2006年发布并获IASB认可的、“以脱手价为计量目标” 的概念: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公允价值会计”是关于“公允价值”在企业编制财务报告过程中具体应用情况的会计,包括对企业某些资产或负债计量公允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金额等内容。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当资产价值降低或负债价值上升时企业要报告损失,这些损失减少企业的权益或降低企业的净收益;当资产价值上升或负债价值降低时企业要报告利得,这些利得增加企业的权益或提高企业的净收益。基于上述认识,“公允价值会计”可定义为: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或权益。其特点是,动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变动,使企业财务报告与市场对接。因而,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如果经济和市场环境不稳定,企业财务报告的损益和权益数据会有较大幅度波动。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08)的“市值会计研究报告”中对市值会计进行了阐述。SEC(2008)认为,“市值会计准则”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定义公允价值和(或)要求或允许在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收益的相关会计准则。依据SEC(2008)的上述解释,“市值会计”可界定为: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它主要应用于金融工具,包括:证券投资、衍生工具、金融资产服务和其他混合金融工具等。

“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者含义和金融资产计量实务两方面进行阐述。“公允价值会计”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或权益;“市值会计”要求或允许企业对财务报告中某些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入损益。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被计量项目价值变动的处理上,“公允价值会计”包括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和权益两种情况,而“市值会计”仅指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情况。很显然,“公允价值会计”涵盖“市值会计”。从金融资产计量实务考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相关核算方法基本一致(见表1)。金融资产是公允价值应用的核心领域,但该领域的应用实务十分复杂。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不同类别,据此确定后续计量是选择“公允价值”还是“摊余成本”;即使同是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也截然不同,有的计入损益、有的计入权益。这种复杂的处理方式给金融机构操纵财务数据留下许多空间,是金融机构和市场监管部门激烈博弈后的权宜之计。对于财务报告数据的波动,金融机构也区别对待,尤其抵触损益数据波动,因为它影响盈利和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直接影响其股票市场价格。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证券投资的价值变动划分为“计入损益”和“计入权益”两种情况,表面上看满足了SEC推进公允价值应用的要求,但实质上仍给金融机构留有很大利润操纵空间。依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市值会计”存在的意义是将影响损益的公允价值计量证券投资与影响权益的公允价值计量证券投资区别开来,便于金融机构正确评估其证券投资对损益的影响,及时采取恰当应对措施。从这个角度讲,“市值会计”是为金融机构服务的,而不是为投资者服务的。这可能是“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的本质区别所在。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AS36)指出,如果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要确认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指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的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与其使用价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使用价值指预期从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中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4号《长期资产减值或处置的会计处理》(SFAS144)指出,如果长期资产的账面金额无法收回且高于其公允价值,则发生了减值,减值金额为账面金额与公允价值的差额。依据IAS36,只有在资产发生减值且“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大于其“使用价值”时,减值会计处理中才需要真正使用“公允价值”。在SFAS144中,长期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使用公允价值的限制条件也比较多。可见,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应用受到许多条件约束。

IFRSs和美国GAAP关于金融资产的减值规范与其他资产不同。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减值的根据是发行人或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或违约概率,不是公允价值;另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金额按账面金额与其初始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量,以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金额按账面金额与以类似金融资产当前市场回报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进行计量。IAS39中的金融资产减值规范较少涉及“公允价值会计”。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14号《债权人对贷款减损的会计处理》和第115号《对某些债务和权益性证券的会计处理》,贷款发生减值时,应以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按实际利率贴现的现值计量;以摊余成本核算的证券投资发生非暂时性减值时,其账面金额减计至公允价值。

夏大慰等(2005)依据IFRSs和美国GAAP的资产减值规范,阐释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指出: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未来可回收金额或者价值低于账面金额时,减计资产的会计处理;它虽然涉及公允价值,但是单向的,即在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时确认资产的减值,而在可回收金额高于账面金额时不确认资产的增加,所以不是“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强调客观性,反映资产持有期间价值波动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是双向的反映。资产减值会计蕴涵会计稳健思想,它仅反映资产持有期间无法预料因素对其可回收金额的负面影响,是单向的反映。“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和理念具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

“公允价值会计”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是计量日或报告日模拟真实市场交易出售资产、清偿负债,从而推导企业当前市场价值的过程,是企业继续持有资产和承贷负债,同时又急于获取市场对其评价的一种操作。“公允价值会计”的宗旨是将企业与市场对接,使财务报告动态、及时地反映企业持有资产和承担负债的价值变动。“市值会计”从属于“公允价值会计”,它的存在说明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变动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权益具有敏感性,暗示公允价值应用所导致的财务报告波动是其遭遇抵制的主要原因。“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和理念与“公允价值会计”不同,它仅在特定条件下应用公允价值、单向反映资产价值变动,因而不属于“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可用表2来直观表达。

本文的分析表明,美国金融机构将贷款减值损失的根源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是一个严重的概念性错误;《2008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将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混为一谈也是荒谬的。这样粗浅的概念性错误出现在市场成熟、会计制度完善的美国,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资产减值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2]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翻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编辑 园 健)

作者:于永生 卢桂荣

第三篇:浅谈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的关系

摘 要: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共同组成了会计工作团对,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具体联系,并结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对提升会计行业的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关系

前言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工作准则当中对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划定,而会计工作很多时候会对资产减值的情况进行操作。深入的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价值会计的关系,是当前很多会计领域关注的问题。

一、 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联系概述

(一) 二者具是价值观的体现

在会计工作领域逻辑分析是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常用方法,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会计领域就已经使用逻辑演绎的方式进行会计决策的研究。另外,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在近些年趋于实用性,很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实用性目的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框架进行了设计,而财务会计工作领域也逐渐从成本的分析研究转向了价值观的转变[1]。在进行成本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成本观在以往使用体系内的应用模式,而财务会计报告的制定,也需要结合现阶段资产的实际负载情况进行研究,因此,在财务会计对资产减值实施管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交易活动对后续的交易事项进行分析,使现阶段的交易事项能够更大程度上结合资产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收益动态的研究[2]。在资产减值研究的过程中,资产的价值总量需要结合后续一段时间内的资产总量进行研究,因此,资产的实际价值可以根据当前的市场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 公允价值思想衍生形成资产减值会计

可以保证资产的后续的计量环节中,不会由于市场因素的调整而产生较强的动态错误,使资产可以根据会计工作的设计方案进行不同角度的流动,提升资产负载的分析价值[3]。会计工作者在实施公允价值体现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计量环节的时间调节实现阶段性计量质量的提升,因此,在阶段性计量进入后期之后,需要按照阶段性计量的要求进行资产动态的研究,使资产的调整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公允价值的要求。在会计人员进行资产减值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后续计量模式的影响,很多计量工作需要按照计量要求的需要进行调节,因此,计量工作可以更好的根据经济价值的实际状态进行资产减损情况的分析,使现阶段的资产控制价值能够同后续计量活动的范围取得一致。会计人员在进行后续资产管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经济资源的调整情况,对当前的资产价值进行深度控制,使资产能够保证对经济效益实施高水平的控制。在进行公允价值应用的过程中,操作团队很大程度上根据资产价值的具体数额进行计量基础的明确。因此,公允价值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总资产的浮动情况,使企业固定时间内的资金效益发生较大的改变[4]。企业的资产很可能在调节的过程中出现变迁,因此,企业能够按照产生的损益情况,对出现问题的项目进行公允价值的判断。企业无论是其他资金的增减情况还是已经产生的资产减值都容易受到公允价值的较大影响。

二、 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的差异

(一) 二者关注的重点不一

在会计工作领域,公允价值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原有模式,而随着会计产品的日益丰富,很多金融领域加强了对金融产品的利用。在很多会计人员实施资产减值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有关要求,对公允价值的具体状态进行研究,因此,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产生情况,对相关理论进行完整的评估,使现有的公允价值理论能够更大程度上被价值机构了解。在实施公允价值核算的过程中,要按照当前公允价值的实际突破,对公允价值的制定方案进行了解,使当前的公允价值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定制机构的要求。另外,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计算准则进行技术性突破的研究,使公允价值能够在较为独立的领域内实施计量属性的明确[5]。目前,资产减值会计在进行计量工作的过程中,对计量属性具备较高程度的重视,因此,已经产生的资产属性需要根据,市场换进的变化做出调整,而企业当前的资产减值会计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使得市场换进必须根据现有法律因素实施完整的调控,使法律因素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技术性因素的实施质量。法律因素也是影响资产减值会计工作的因素之一,根据金融机构的研究方案,现阶段实施的金融研发工具能够同资产的计量要求取得一致,因此,如果资产的研究团队能够对资产的本源思想进行合理的操作,则可以完成对计量因素的高质量控制,因此,计量活动的目的能够按照限度的要求实现资产价值的有效反应,并对价值的确认环节进行完善。

(二) 二者形成的逻辑基础不同

在公允价值的推进过程中,市场性因素是影响公允价值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相关规定的设计领域,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具体要求,对当前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人员机械能教育流程的设计,使交易活动能够更大程度上适应公允价值的实践质量。在企业进行资产出售的过程中,企业的会计人员会根据当前企业的负债情况,对资产的转让价格进行明确,使当前的资产可以更好的结合公寓价值的情况进行研究[6]。要结合现阶段市场环境的因素,对影响资产负债支付价值的因素进行研究,使现阶段的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尽快的对报告进行完善,另外,要按照当前公允价值的认证需要,对资产的负载率进行分析,使当前的资产能够更大程度上同投资收益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的资产使用质量。在市场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中,企业现阶段的控制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的实际需要,对资产转移过程中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因此,当前的企业资产状况比较容易由于投资收益的差异出现质损。

(三) 二者计价形式不同

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在进行资产计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形式有所不同,因此,当前的资产价值需要采取哪些方案进行研究,对提升资产价值的估计质量十分重要。可以结合计算数额的实际情况,对资产价值的基础性因素进行调整,使资产减值会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买入价格。因此,不同会计人员在进行公允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资产减值的过程中,现有的会计人员往往根据脱手价格的实际情况,对资产的实际清算质量进行分析,因此,资产的基础性价格比较容易受到脱手价格的影响。在资产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公允价值因素推进的成员,需要按照资产的清算价格,对资产的新阶段的实际上升空间进行研究,因此,现有的资产可以结合重置之后的经济成本,对资产的价值进行高水平的明确。企业需要根据已经回收的资金额度,对会计准则的应用质量实施完善,使不同方法的计价活动能够共同提升会计工作质量。

结论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公允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使公允价值的研究方案更具合理性,因此,对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减值会计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是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作者单位:大连瑞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毛新述,戴德明.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J].会计研究,2011,04:15-22+93.

[2] 李婧媛,刘罡,李金磊.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关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4,03:37-39.

[3] 王守海.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4] 王敏.资产减值评估相关问题改进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5] 余洋洋.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商誉减值评估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5.

[6] 王京.浅谈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有效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205-206.

作者:王艳

第四篇: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的关系分析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当前的大形势下也有很大的变化,很多的方面都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在我国经济这方面,尤其是会计行业,也在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在我国,在会计行业的新规中,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内容被放到了减值会计里面,在具体的怎样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内容添加到兼职会计中,也可能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将公允价值看成是计量目的亦或是计量属性,这样做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判定资产减值的状态,与此同时,也能更加全面的分析减值价值。这篇文章从会计计量逻辑基础、会计计量计价基础等方面对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的关系做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介绍。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体现会计的计量规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公允价值会计所具有的意义是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资产减值会计的意义是使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体现的都是一种价值观,但是他们两者的计量目标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基础;关系分析

一、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的联系

1.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都是一种在价值观上的表现,FASB在1978年通过逻辑演绎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实现了“成本观的”财务报告模式转变为“价值观”的财务报告模式,它所提出的理论概念框架的起点是“决策有用性”。我们都知道,成本思想面对的是以前的内容,它只需分析特定要素的交易等活动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在计量资产等时,我们参考的都是具体存在的利润,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不对它开展动态调节活动。而价值观思想所面临的是今后未来的发展,它不仅包含了开始的计量内容,也包含了之后的计量内容,它扮演着统筹总体的角色,在计量时参考的是预线估算的利润。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计量基础一致。它们都是对资产公允价值的估计,估计的方法都是用的公允价值的三层估计技术。

2.公允价值的思想在资产减值会计中有一定的体现。在当前这个阶段,通常我们在计量资产减值时,大多都是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来计量的,首先是我们要对它进行评判,然后再对它进行计量。它们都涉及到了公允价值的内容。当我们在进行比较具体的评判时,通常会将市场价格持续的降低,并且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会再次上涨,这有利于减值的触发。当要在具体的计量时,要同时参照国内与国外的计量标准和依据,我们参考的内容都是当时的市场价位当在判断是否要进行给予的时候。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的不同点

1.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所重视的方面不一样。公允价值的重要性是为了解决现在形势下日益发展的金融产品所必须面对的计量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同样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比如市场的氛围怎么样,国家的法规条例以及与之相关的科技要素等等,所以公允价值仅仅是一种结合金融产品而存在的属性,它的真正的存在的意义不能够体现出来。

2.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逻辑基础是不同的。在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13号的相关规定中指出,公允价值指的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公允价值实际上是面对市场的价值。而资产减值会计的会计计量逻辑基础是计量主体资产减值的定义指的是当我们运用并且获取资产时,可能会形成许多我们没有办法估计到的不良因素,此时,对它开展的价值测评活动的具体形态间就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差异当我们在获取资产时。在当前的阶段,判定减值现象和计量减值的具体数值是减值会计所必须要处理两个问题。我们判断资产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迹象需要从外部信息的来源与内部信息的来源者这两个方向来进行判定。

3.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的计价基础存在不同。公允价值主要体现的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对于资产或者负债有着一定联系的、未来的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所进行的预期。目前公允价值的定义指的是计量市场的参加人和参加人彼此在产生交易,售出资产以及将负债转变时的价位。通过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它的计价前提是交易完成时的而资产减值会计在进行计价时,参考的前提是减值会计相关的内容,它主要是对不一样的触发要素开展的减值活动。减值的预估价一般是根据比较高的数值来判定的,它是谨慎性思想减值的体现。

三、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之间的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会计所强调的方面是信息的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所强调的方面是信息的可靠性。这两种会计理念的分离可能将会导致资产减值会计只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单向行为,它仅仅能够计量资产减值行为,但是不能够计量资产增值行为。所以,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标准作为资产减值的计量依据。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当高估资产,凡是无法可靠计量的资产都不应当计入到资产当中。

四、结语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到,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之间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互关联的相同点,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但是,它们两者之间又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当它们在计量时,目标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它们的逻辑思维也有比较大的差异,计价的参考要素也不一样,通过本文的分析,要实现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会计中的运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重新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位,我们可以说公允价值会计和减值会计两者并不是相同的。在本质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允价值对决策人制定决定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它在具体的计量时还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利现象。只要我们合理的论述公允价值,它就可以被很好的应用到减值会计当中。

参考文献:

[1]李帅,张婷婷,杨澜.商贸会计的计量方法与其他领域方法的异同点——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计量的统一[A].会计准则发展——第六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3,12:64-65.

[2]李永鹏.资产减值会计的改进——基于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负债观[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11:19-21.

[3]徐晟.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5:14-19,+96.

作者:张文

第五篇: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协调统一

摘 要 新会计准则中因为资产减值事项本身的特殊性,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各种问题仍层出不穷,尤其是资产减值及其公允价值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先从资产减值计量的理论问题入手,对资产减值计量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资产减值 公允价值 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一致的,但是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导致它们的会计处理结果也不一样。这样的结果与会计改革的趋向,即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要避免这种结果,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并且允许长期资产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

一、依据公允价值计量标准计量资产减值

通过比较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工作是否发生,其中若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应基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之上对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调整,之后对未实现的收益予以科学合理确认,并及时计入利润表;若资产的账面价值价值大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应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直至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保持一致。所以,资产减值会计即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单向行为,或者说是资产后续计量的减值行为。从本质意义上讲,资产减值会计表现为对不对称公允价值的计量,其中这种不对称现象主要源于市场管理与公司经营者博弈行为。从市场管理者层面讲,若有足够的证据证实经营者存在依托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实现盈余管理的行为,此时要求管理者采取有效举措规制资产减值准备提取与转回行为;从经营者层面讲,严禁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现象的发生,如此以来虽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但大大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无论从市场管理者层面看还是从经营者层面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实质均表现为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补充。

市场活跃、公允价值已获取状况下,应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形式开展资产减值会计活动;反之则需要以调整减值会计的形式开展资产减值会计活动。另外,资产减值会计关键在于对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属于公允价值的估计,其中该环节涉及到以无风险利率表示的折现率的确定与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两方面,这两方面均应考虑到风险要素,切勿重复考虑,即若前者已考虑风险要素,则后者无需考虑;反之亦然。

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结果的会计处理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计量背景下,若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对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调增,然后将其差额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若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应对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调减,然后将其差额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背景下,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資产的可收回金额时,应将差额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而期末计入利润表。所以期末资产发生减值时,若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保持相等,除将其差额计入不同会计科目外,对利润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见,资产减值会计即为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处理的一个特例,其核心的计量基础无差异。

三、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协调统一

公允价值会计的主要出发点是使资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从而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的出发点是资产应当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有资产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资产才是真正的资产。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就是不应当高估资产,凡是无法可靠计量的资产都不应当计入资产当中,从而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具可靠性。可见公允价值会计的目的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是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这种会计理念的分离导致资产减值会计只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单向行为,它只计量资产减值行为,而不计量资产增值行为。所以笔者认为,长期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与FASB所提倡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思想是背道而驰的,IASB就认为允许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将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有用,更具相关性。

确保资产达到资产标准,保障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切入点,而资产减值会计的切入点表现为保证资产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相等,若资产的价格不小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才能够实现资产价值意义。 从会计学视角讲,切勿高估资产,不允许将无法可靠计量的资产直接计入资产之中,以确保企业所披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公允价值的终极目标,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终极目标,以此势必造成资产减值会计体现为公允价值的单向行为,仅实现对资产减值行为的计量。

参考文献:

[1]杨继红,杨敏灵.浅析公允价值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9(03).

[2]高学余.关于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刍议.企业家天地.2009(08).

[3]王京.浅谈公允价值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的有效应用.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4]陈宋生.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与公允价值.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2).

[5]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05).

[6]庞碧霞.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创新应用.财经科学.2007(07).

作者:张计平

上一篇: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下一篇:自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