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2-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阶段, 不仅是未成年人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黄金时期, 而且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搞好基础教育, 对国家有重要意义。

1 在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实施素质教育

中小学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国民基础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索质。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 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1]

1.1 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强烈愿望, 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自199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十多年, 各地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素质教育究竟如何实施, 至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前有一个误区, 认为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了, 课余时间增加了, 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就轻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在对立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贬低学校教育, 对实施素质教育十分不利。

解决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绝不能简单地依靠减少在校时间来实现。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高尚情趣, 组织参与集体活动, 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奠定人生发展基础, 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任务。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 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必须加强与改进学校教育。

中小学校配备的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学网络是帮助中学小学生学习课程知识, 培养科学兴趣,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学生只有在学校而不是家中, 才有可能享受到这些丰富且宝贵的教育资源。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大, 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2]。要使全体未成年人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就必须把这些国家投资建设的教学设施很好地利用起来, 尽可能地发挥它们的最大功能。

1.2 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增加教育途径

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 理所应当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辅助机构。图书馆既有印刷型的书报刊等文献资源, 又有动漫等电子文献资源;既有全人类长期积累的历史文化遗存, 也有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富的馆藏资源对扩大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可以通过开辟图书馆为第二课堂, 将学生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中解脱出来。通过中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看的书籍, 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 使教育进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将中小学校联入教育网, 联入当地的图书馆网络, 使馆藏与中小学校共享丰富教学内容, 做到课内、课外均有资源,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不单是图书馆, 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场所均可以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发挥积极作用。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成功地达到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的, 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自我约束能力形成的早期, 进行由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素质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1.3 加强实践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就有的, 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提高。[5]

设计好中小学生的双休日以及寒暑假的学习、生活目标, 对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完整人格十分重要。绝不能在假期对学生“一放了之”, 默许“吃喝玩乐”成为中小学生在假期的主要任务。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 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 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沉渣泛起, 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构成了极大威胁。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千差万别, 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而且社会组织举办的适合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还不是很丰富。这种情况下, 发挥学校对学生的组织、教育功能, 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形成完善人格就显得异常重要。

“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养成在中小学阶段特别重要, 到大学就晚了。”北京大学体育部教授、运动健康专家何仲恺博士表示说, 中小学老师尤其要加强对体育的认识,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良好的健身习惯。[6]中小学在双休日可以开办第二课堂, 寒暑假可以举办夏令营、冬令营。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到学校里, 讨论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加一些兴趣活动, 集体观看一些科教片、爱国主义影片总比让他们沉迷网络游戏, 受不良信息毒害, 耽误学业, 降低身体素质要好得多。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 初步培养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同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环境下, 学生的生活被严重单一化, 学习学校的课程几乎成了他们惟一的生活内容, 这就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生活磨炼, 不能够全面地体验和理解生活的本来意义。平日里家庭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 追求享乐、期望不劳而获便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所谓的人生追求。这种人格的不健全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待问题缺乏理性思考成了普遍现象, 期望人生道路一切如愿、一路顺风, 希望像“超女”、“快男”那样一夜成名、甚至一夜暴富;一遇挫折和困难便烦恼无限、寻死觅活, 性情乖张、易暴易怒更不是个别情况。如此不健全的人格与心理, 如何做到全面发展呢?[7]

有必要在中小学大力推行“吃苦教育”。在山东地方高校, 农村生源的比例很高。很多生长、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也不愿意干农活, 嫌脏、嫌累。大学新生向往毕业后直接去海关工作, 对于国家确定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的政策不理解;用水、用电大手大脚, 缺乏节约资源的意识;生活没有规律, 物品乱摆乱放。基础教育应该高度关注在大学新生身上反映出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单纯依靠课本的说教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十分有限的, 也是缺乏说服力的。当前迫切需要一批反映农村、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事迹的影片来教育学生艰苦奋斗, 以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 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减轻高中学习压力

在高中,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被好学校录取。学校、学生、学生家长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但是恶性竞争已使高中办学秩序混乱, 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2.1 高中学习压力巨大, 影响身心健康

谁不希望高中的学生生活轻松一些, 但是面对可以改变命运, 甚至决定命运的高考, 谁能又够掉以轻心。高中三年的教学安排以高考为依据, 在进入高中之日起, 学生便笼罩在了高考的“阴影”下。曾有高中教师讲, 除了高考, 其他的考试皆是“假考试”。高强度训练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上课、写作业、考试绝对是高中的“主旋律”。谁也不能否认, 高强度学习、反复练习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有效地提高成绩。问题在于这种被逼无奈的、机械式的重复工作起不了多少正面作用, 相反会影响高中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 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 其他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7]

2.2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减轻高考升学压力

高考关系千家万户, 属于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全国性考试。在以分数为主要录取依据的政策下, 为了使成绩提高十几分, 甚至几分, 高中生除了学习, 其他的活动均不参加了。超时的学习、缺乏足够的运动造成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7]20 05年学生肥胖率检出比2 00 0年增长近50%, 小学生近视率为31%, 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76%, 大学生为83%。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2005年与1995年相比, 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 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 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8]为了升学, 全社会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要改变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课业负担重的局面, 归根结底还是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降低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这个目标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解决高等教育的升学压力的问题, 高中就不可能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即使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学校不组织补课了, 学生为了提高成绩, 也可以自费参加辅导班, 自行购买辅导材料, 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并可能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高等教育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这是很不容易的。但应该看到,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至2020) 对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 减小地区间入学机会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规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将来必定会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素质教育也必定会在高中全面推行。

摘要:未来10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基础教育阶段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选择。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只有发展好基础教育, 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课业负担,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杰圣.浅谈中小学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 2008 (13) :62.

[2] 戴桂玲.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考试周刊, 2008 (11) :201~202.

[3] 王惠冰.加拿大图书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之启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 (4) :121~124.

[4] 戴桂玲.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考试周刊, 2008 (11) :201~202.

[5] 杜长印.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9) :100~102.

[6] 庄姝婷, 王聪聪.青少年体质下降67.9%的人认为责任在应试教育[EB/OL].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13/content_3179461.htm.

[7] 于振嘉.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J].素质教育论坛, 2008 (9) :18~19.

[8] 马北北.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EB/OL].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3/30/content_3158021.htm.

上一篇:校企合作的探索下一篇: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工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