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

2023-03-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问表达能力和提问艺术水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文课能真正上到学生心里,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七年级语文教学实际,阐述了提问艺术的含义、原则及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并在深入分析七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提问艺术,谈了笔者切身体验中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提问艺术;提问原则

提问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式的提问进行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大纲要求,联系教学实际,以询问的方式逐步解决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这就是提问。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以询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条件下,根据明确的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预想结果所使用的教学艺术。

什么样的提问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提问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在七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作用

(一)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很容易因其它事物转移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加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并激活课堂气氛。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支配下,很快地把心理活动定向和集中到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念上,从而引发认知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并且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二)提问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

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学习方法。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和回答,教师能及时地吸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巩固知识,或弥补矫正。这样,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信息双向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所以,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并充分地利用教学提问的这一重要功能,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服务。

(三)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习能力

提问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索。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师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展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原则

课堂提问不是空穴来风,它建立在教学内容、任务、目标和教学对象基础之上,必须与学情、学生的身心特点相适应,这是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好课堂提问艺术,首先要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玩、自尊性强,他们的注意力欠稳定、欠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其次,七年级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年级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七年级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他们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第四,七年级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有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只是获得肤浅的书本知识。

鉴于七年级学生具有以上心理特点,所以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应力戒以下情况的出现:一戒语言缺乏美感,语言生硬,平淡无味;二戒违背认知规律,急于求成。提问要顺着讲课的次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三戒满堂问,时时问。这样会让学生头脑疲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四戒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范围狭窄,只照顾“重点生”,让大多数学生无事可做;五戒不假思索,信口开河,信口点名,简单提问,问题的提出如蜻蜓点水,水过鸭背,课堂没有实效。

基于这些原因,在七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既要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切实把握好提问的原则,运用好提问艺术。只有深入学生心灵,问学生所疑,解学生所惑,才能达到有问有答、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运用

课堂提问,是课堂知识信息的载体,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途径和纽带,是教与学之间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它是催化剂,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它是助推器,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它是润滑剂,能打开学生的思绪。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教学艺术。如何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掌握好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炼语言,美化提问

1 多选朴实、亲切的语言,增强提问的“感染力”。由于七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不够完满,分辨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提问时也应该选用口语化的,最好是跟学生聊天似的朴实、亲切的语言。朴实、亲切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使学生听得明白,而且给学生一种真实感,有助于激发和感染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因此,教师提问时要说实话、道真情、讲实理,尽量避免使用生涩、冷僻的语句。为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要注意对教案上的字词做一番筛选,剔除那些假话、空话、套话,尽可能把课讲得实实在在,讲得新鲜活泼。

2 多用幽默、趣味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七年级学生好动、活泼、喜爱热闹,对平淡无奇的事物不感兴趣,对课堂上教师乏味的提问也会顿生反感。因此,教师课堂上的提问语言也需尽量幽默、风趣。幽默、趣味的语言具有生动、含蓄、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幽默风趣可以把语文课中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分神的时候,教师一句幽默、趣味的提问,往往有“投石激浪”之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力,增强教学的号召力、感染力、鼓舞力,使学生入耳入脑。因此,幽默、趣味的提问在语文课中是不可或缺的,它犹如菜肴中的味精,少了它就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3 多说贴近学生的语言,提高“亲和力”。国外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一个道理,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感情,学生则对教师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反之,就会产生逆反、恐慌心理。老师疼他、爱他,他才会接受你、亲近你。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情感的贴近学生的提问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我们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这时我们应用亲切的语言提问学生:“不要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也没关系。”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多给予热情的提问:“再想想会回答得更好。”教师应多运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所说的话、所举的例应尽量与学生的亲身经历、身边的事、视野范围、生活经验相接近,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理讲出来,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这样的课,学生才会喜欢听、愿意听。

4 多出新鲜、生动的语言,加大提问的“吸引力”。学生都有喜新、求新的心理需求,当周围的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新鲜事物的时候,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吸引学生去注意它、了解它。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说与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时,就要特别注意在“新”、“鲜”两字上下功夫,要注意传授新知识、选用新事例、讲出新道理,要避免“吃别人嚼过的馍”,避免说别人讲过多遍、早就失去棱角的语言,更要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那些没有新意的语言。

(二)注重方法,优化提问

1 围绕中心,破题提问。由于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是很稳定、不会太持久,教师讲课时就要避免泛泛而谈,长篇大论,不能让学生“啃了半天还吃不到馅”。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题目与文章的主题关系密切或题目就揭示了主题,这时可选用“破题法”提问,达到一语中的的效果。破题法,顾名思义即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例如: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①“伟大的悲剧”是什么意思?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斯科特的“悲”?③他的伟大又体现在哪?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根据题目中“说”和“做”两个字设计问题:闻一多在“说”方面有何特点?又是怎么“做”的?这样,通过破题提问,达到让学生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2 紧扣主旨,点睛提问。点睛提问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或作者的点睛之笔进行提问。如七年级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可以根据几处中心句提问: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再如八年级的《苏州园林》一课的中心句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据此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①文中“图画”、“画”这些词语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②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③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些词语?有何作用?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从而深入地理解了这篇说明文的主题。

3 探究因果,寻究提问。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外阅读《勇气》一文中,文末这样写到:“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据此可设疑提问:她为什么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根据这一结果在探究其具体原因时可设置这样的提问:①幸福的含义是什么?她做了什么?她为美国伞兵做了什么?②她有怎样的勇气?这样探究下来,学生就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的提问与追问,对学生的思维上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4 联系实际,发散提问。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书本知识,也需要接受现实社会的考验,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知识。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如《羚羊木雕》一课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假如文中的“我”、“万芳”就在我们中间,你会对她们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像类似这样的语言提问,学生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样就做到了学习既源于课内又源于课外,既深入课堂,又深入了社会现实,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所获得的知识也不再是理论的、肤浅的了。

(三)把握原则,规范提问

1 层层深入,提问有“序”。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接受知识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因此教师提问时切忌“一杆插到底”或盲目无序,而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的深入,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揭示课题时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式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式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式提问;品尝精华时可采用鉴赏式提问等。这样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内化知识。

2 捕捉时机,提问适“时”。由于七年级学生稳定性不强,情绪波动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才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在不当提问时提问,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应该提问时没有提问,又无法使学生解决学习的困难。如何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首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掌握时机,适时提问,在学生想“知”又不能立刻“知”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其次,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在其对于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或乐于接受时适时地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这时教师只要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并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提问的最佳时机的选择应该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

3 因人而异,提问有“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时,要因人而异。不同年龄的学生,其理解、接受知识的能力会有所差异,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也会因其接受能力的高低而体现出掌握知识的强弱。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作为教师既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提问,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尤其是要关注特殊生——极好生和极差生,才能保证整个课堂的完整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的教学和生活中,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对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好提问语言,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4 画龙点睛,提问见“真”。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实效性。教师的提问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学生的回答,而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只有获得真实性的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实在的。教师提问时要设计好适应学生年龄和学生个人能力特征的问题,在提问时画龙点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才会使自己的课堂提问彰显艺术魅力,才能使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更多智慧之花。

(责任编校:白水)

作者:石志华

第2篇:七年级语文试卷周测四

姓名

一、选择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攒cuán

拗ǎo

确凿záo

菜畦qí

B蟋蟀xī shuài

臃 肿yōng zhǒng

脑髓suǐ

收敛liǎn

C觅mì食

书塾shú

秕bǐ谷

蝉蜕tùi

D人声鼎dǐng沸

倜傥tìtǎng

盔kuī甲

桑葚shân

二、选择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竹筛shāi

叮嘱zhǔ

骊lí歌

花圃pǔ

B 鸡毛掸dǎn子

玉簪zān花

铁栅zhà栏

抽屉tì C 讪shàn笑

嫉妒jì dù

木屐jī

瞬shùn息 D 荒草萋萋qī

伫zhù立

懊ào悔

巅diān

三、选择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澎湃pãng pài

狂澜lán

屏障zhàng

哺pǔ育

B 祈祷qí dǎo

喧xuān闹

崎岖qíqū

阻抑yì C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bān lán

谰lán语 D怪诞dàn

默契qì

田垄lǒng

污秽huì

四、选择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迸bâng出

沼zhǎo泽

佣yîng人

木屐jī

B泛滥fàn làn

宰zǎi割

筹划chïu

彷 徨páng huáng C人迹罕hǎn 至

仰 yǎng慕

殷yān红

锋芒máng毕露

D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xiǎn

当之无愧kuì

家喻户晓xiǎo

五、选择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妇孺rú皆知

马革裹guǒ尸

元 勋xūn

诞dàn生

B挚zhì友

燕yān然勒功

地壳qiào

校jiào补

C赫hâ然

迭diã起

锲qì而不舍

兀wù兀穷年

D沥lì尽心血

潜qián心贯注

心会神凝níng

迥jǐong乎不同

六、选择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慷慨kāng kǎi

气冲斗dǒu牛

淋漓lín lí

群蚁排衙yá

B重荷hē

深邃suì

踌躇chïu chú

磐pán石

C惹rě人注目

琐suǒ事

一拍即jí合

义愤填膺yīng D轮廓kuî

迸bâng发

荒谬miù

脚踝huái

七、选择注音或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零乱不堪

戏谑xuâ

滑稽jī

归省xǐng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截然不同

一反既往 C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忘乎所以

寻欢作乐 D博学多识

义愤填鹰

任人宰割

当之无愧

八、选择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

九、选择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B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在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主旨。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惊奇,渐渐地对他的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有的人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十选择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家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B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所听到的相称了。

C泯然众人矣!

D.还自扬州

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译:从扬州回来。 十一.按原文默写

(1) -------------------,西市买鞍鞯,--------------------;北市买长鞭。

(2) 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

(3) -----------------------,赏赐百千强。 (4) 山际见来烟, ------------------。---------------------,云从窗里出。(5) ------------ , 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6)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7) 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 (8) 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9) 独怜幽草涧边生-------------------,-春潮带雨晚来急, ---------------------------。

(10)------------------------------,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11) 苍苍竹林寺,--------------------。 ------------------- (12)------------------------,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13) 李杜诗篇万古传,-----------------------------。 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3篇: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四

一、选择题

1、选择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A黑痣.(zhì) 榆.钱(yú)焚.香(fēn)纠.纷(jiū)卜.问(bǔ)感慨.(kǎi)截.然不同(jiã) B 绽.开(zhàn)惭愧..(cán)(kuì)疲惫不堪.(kān)混.为一谈(hǔn)花团锦簇.(cù)屏.息(píng) C尴尬..(gān)(gà)冷漠.(mî)遗憾.(hàn )开拓.(tuî )倾.向(qīng)停滞.(zhì)威慑.(shâ) D萤.火虫(yíng)滚瓜烂熟.(shú)须臾.(yú)绰.号(chuî)恍.然大悟(huǎng)磕.头(kē)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7月的汇市表现平平,整体呈现横向震荡,让人有种不可名状....的失落。 B. 据了解,长时间正襟危坐....

地看3D电影很容易患颈椎病。 C. 《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选择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C、最近,某煤炭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严重责任事故的调查结果及其处理意见,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

D、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发生。

4、下面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老师》一文有一条感情线索就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B.《〈论语〉十二章》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C《再塑生命的人》写“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D《我的早年生活》叙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在哈罗公学读书时场场考试,场场失败,受到老师、校长鄙视的学习生活。

二、阅读理解。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 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N”——“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UYHIi:II)、“妹妹”(SISYIIR )、“老师”(TEA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

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请具体说一说“我”和莎莉文老师的争执(或矛盾 冲突)是什么?

3、“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4、“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5、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6.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

7.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吾日三省吾身:

9、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温故.而知新()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 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不逾.

矩()

五、翻译下列语句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篇:贵阳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开学

贵阳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

(考试时间:4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书写与卷面。 分) (5

二、基础知识题。 (35 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啜泣(chuî) 一堵墙(dǔ) 峭壁(qiào) 耸立(sǒnɡ) . . . . B、崩土(bēnɡ) 蓬乱(pénɡ) 颤抖(zhàn) 嶙峋(xún) . . . . 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 . . . .

B、在演讲比赛上,她优雅的举止、抑扬顿挫的声音,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 C、那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还不到一年他已变得瘦骨嶙峋。 .... D、他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因此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

6、默写(1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道残阳铺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20 分)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 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 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 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 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 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 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 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 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 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曰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

D、陡峭(dǒu) 动弹(tan) 摔死(shuāi) . . .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钦佩 B、渴望 C、威胁 D、妨碍 部署 急躁 诡秘 间谍 汗流浃背 好逸恶劳 先发治人 专心致治 大声疾呼 脑羞成怒 因势利导 痴心妄想 川流不息 受益非浅 好高鹜远 精兵减政

) 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 神机妙算 再接再厉 )

小心翼翼(yì)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一致的一项是 ( A、顽强不屈 B、大公无私 C、心狠手辣 D、贪生怕死 拾金不昧 奋不顾身 狼心狗肺 自私自利 顽固不化 不屈不挠 狼狈为奸 野心勃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看了这次展览,使我有很多感想。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D、他那亲切的话语响在我耳边,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5、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次考试大部分同学都及格了,不及格的同学凤毛麟角。 ....

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 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 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

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 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 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 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7、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文章第② 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文章第③ 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 的原因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1、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对待困难的?你有过战胜困难或者被困难吓倒的经历吗?请以“困 难”为话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第5篇: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周测试卷

周测数学试卷9

班次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若-

x

10

-12,则x. 2.方程25x4的解是.

3.一种商品的标价为220元,为减少库存打九折出售,仍获利10%,该商品进价是元. 4.方程

2y52=1

3y

4

去分母后所得方程是. 5.一个底面直径为8厘米的圆柱形的桶内装有水,然后放进去一个能被桶内水完全淹没的底面直径为4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体石头,那么桶内水面上升了厘米. 6.方程

3x2x

12344321

0解是. 7.周长为24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减少2厘米,宽增加3厘米,就可以成为一个正方形,若设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则可列出的方程是.

8.2081年3月有5个星期日,这五个星期日的日期总和为80,这五天分别是、、、、.

9.已知3xx5

2与3

互为相反数,则x.

10.比一个数的2

3

小2的数的相反数是3,则这个数是.

二、解方程题(每题6分,共30分) 1.2x42(2x1)(5x)

2.x1211

1x2(x3)4

(x3)3.2x

34.2.73x4.512y

5x25.y23

y

1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解不给分,每题6分,共30分.)

1.甲数、乙数、丙数三数的比是2:3:4,并且这三个数的和是45,求甲数、乙数和丙数.

2.一池塘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独开放甲管5小时可以注满池塘,单独开放乙管3小时可以注满池塘.问同时开放甲乙两管几小时可以注满池塘?

3.某旅客携带了40千克的行李从长治乘飞机去上海,且买了300元的行李票.民航规定旅客最多可以免费携带20千克的行李,超过的部分每千克按飞机票价的1.5%购买行李票.这个旅客的机票价格是多少?

4.一个角的补角的1

3

比这个角的余角少27°,求这个角的度数.

5.m取何值时,代数式

1m3m3的值比代数式1

的值大1?

第6篇: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周测试卷

周测数学试卷10

班次姓名

一、填空题(1题2分,2题3分) 1.已知x3y60,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2.在方程x3y2x1x

1y,xy5,

x2y15,xya中二元一次方程

是.

二、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每题

11分)

5y2x231.x3y

54n232. 

3m3m5n5

2y3. x83y4x7

3x4y13.24. x2y0.

22x3.2

5.

y2x3y8

三、用适当方法解方程组(每题

10分)2x3y61. 2xy18

2.

7x3y27x3y5

3.

x62yx2y2

0.25x2y4.

114

x3y3

第7篇: 八年级政治周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本题2分)“校长爸爸”莫振高连续30多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下列对他的善举以识正确的有

(

) ①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②有意义的人生只能在艰苦环境中锻炼 ③他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 ④他关爱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84岁老人外出晕倒,被三个中学生扶了起来,还买来蛋糕和水送给老人。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 A.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B. 正是许许多多的人不言代价与回报,履行社会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C. 扶起老人是不明智的,因为现在社会道德滑坡,做好事反会被诬陷

D.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3.小丽的妈妈是一位下岗工人,她最近找了一价新工作,尽管自己不喜欢,但仍做得很认真,遇到难题总是虚心向别人请教,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还受到了奖励。小丽的妈妈对待新工作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即使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②我们只有端正态度,增强责任意识,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③对待责任不抱怨、不懈怠,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④一个人只有在被强迫下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2017年3月28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共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前往福建古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有游客突发癫痫,倒地抽搐,这群广东医生、护士立即对其开展急救,他们被当地的群众称赞为最美“广东医生”。这些医生的责任来源于

(

) ①对他人的承诺

②道德原则

③职业的要求

④上级的任命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5.对漫画《降落爱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的社会处处有关爱

B. 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C. 这是国家法律的规定

D. 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6.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这些人 ①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 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③一定能获得巨大的物质回报 ④值得我们学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对下边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

)

A. 妈妈对自己负责,也对社会负责

B. 妈妈对自己负责,不对孩子负责 C. 小孩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

D. 小孩对妈妈负责,不对他人负责 8.下列属于积极承担责任的行为是

(

)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

②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集体解决遇到的困难

③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挺身而出,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④参加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下列属于承担责任获得回报的是

(

)

①刘强东荣获“2016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

②班长向老师反映情况受到同学的误解 ③王伟平荣获“2016全国最美教师”

④妈妈为了小红能有出息,节衣缩食供她上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0.《孝经》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句话表明了(

) A.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C.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D.能孝敬父母者,也会关爱别人

11.一名老人突然晕倒在地,路过的两名妇女替老人掐人中穴,并帮助报警。这件事告诉人们要(

)

A.关心时事,了解社会 B.见义勇为,遵纪守法 C.忠于职守,勤奋工作 D.不做看客,奉献爱心

12.一个青年农民,他把自己优良的水稻品种无偿地送给村里的人。村民问他:“你这样做不怕别人超过你吗?”青年回答:“我将好种子送给你们,其实也帮助了自己。这样能有效减少农作物病虫害传染。”这位青年农民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

) A. 关爱别人,成就自己 B. 帮助他人对自己有失公平 C. 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D. 许多政策、法规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13.临死之前,“最美女孩”何玥留下遗嘱,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死后,她用一肝两肾挽救了三个生命;她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12岁的生命中;她的事迹感动着身边所有的人。这启示我们

A. 要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

B. 要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 C. 成长主要依靠他人捐赠

D. 播撒爱心,都要捐肾

14.江西好人张卫莘,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在敬老爱老服务队中做得有滋有味。有人问他,“经常做这个,图啥?”他乐呵呵地回答说:“喜欢。”张卫莘的行为(

) A. 是追求个人荣誉的行为 B. 启示我们要勇于战胜挫折 C. 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表现 D. 履行了公民的法定义务

15.在每年举行的南瓜大赛上,小李因培育的南瓜个头大、品质优而夺冠。每次得奖后,小李都会毫不吝啬地将优质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从而使邻居和自己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这启示我们 (

) A. 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B.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C. 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尊重和关爱是公德之本 D. 宽容能赢得别人的尊敬,我们要宽以待人

16调查显示,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动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公益活动志愿者的身份”。这表明(

) A.要想成才,必须讲奉献,不求索取 B.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奉献之中

C.青年人参加公益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得表彰 D.只有进行公益活动才能服务社会

17.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同时也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梦想。只有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实现了,每一个民族的梦想实现了,才能汇聚成伟大的中国梦。这要求当代中国人 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④着眼中国梦,放弃个人梦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2017年3月10日,针对外媒所谓中国在黄岩岛“填海造陆”的炒作,我外交部回应,中国在黄岩岛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对我外交部的回应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的重要内容 ,不容侵犯 B. 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C. 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D. 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19.小辉在浏览某网页时,偶然发现该网页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上,用橘黄色标示的中国领土不完整。对此他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

A. 马上保存该网页,并且以此向该网站索要高额钱财 B. 立即收藏该网页,找机会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新发现 C. 迅速关闭网页,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个人利益

D. 向有关部门报告,因为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20.针对南海闹剧,我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约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这(

)

A. 显示我国捍卫国家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意志坚定不移 B. 表明我国坚持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C. 树立起了我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D.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海洋开发保护能力及建设海洋强国 2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下列关于国家利益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国家利益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B.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

C.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可以完全等同 D. 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22.进入2016年,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以科技竞争为重点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经济正处于历史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进则退,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当代青少年要 (

) ①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 ②积极参与竞争,实现个人追求 ③增强忧患意识,立志报效祖国 ④树立崇高理想,提高自身素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3.南沙环境恶劣,对守礁官兵的身心是个极大的挑战,而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却坚守南沙岛礁20多年。他说:“只要我们在南沙坚守下去,我们的南沙主权就不会丢,这就是我在南沙长期坚守的动力来源。”李文波式的事迹不胜枚举,这启示我们 (

) ①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②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③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义务 ④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4.“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启示我们 (

) A.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B.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 国家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D. 任何时候都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

二、材料题(共52分)

25.小玉是一名八年级学生,担任班里的班长。同学小林生病了,在家休养,班主任委托小玉去帮小林补习功课;作为班长,班里许多事情需要小玉协助老师处理;这个周末小玉还要去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植树活动。一周下来,小玉感到很疲劳,而且自己的画画、弹钢琴等爱好也只能搁置在一边了。

担任班长职务使小玉收获了很多,她克服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同学们都很佩服她。在帮助小林的过程中,二人也加深了友谊。有一天,小玉刚走进教室,小林便迎上来对小玉衷心的说:“谢谢你!”同学们都对小玉投来赞许的目光,小玉很开心。

(1)材料中小玉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6分)

(2)小玉的行为给你哪些启示?(4分)

26.从北京奥运会到汶川地震,从雅安地震到上海世博会......无数大型活动及重大突发事件中都可见志愿者最美的身影,他们的无私付出成了社会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无数人在积极地传递着正能量。增强责任意识,尊重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等。

(1)关爱他人有何作用?(6分)

(2)我们应该如何关爱他人?(6分)

27.以下是一篇中学生小华所写的关于“行善”的日记。

(1)“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日常生活中,你做过哪些“善举”?试举两例。(4分)

(2)坚持“日行一善”,积累起来,收获就会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把你行善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8分)

28.2016年9月底,连云港市赣榆区渔民张某在黄海近海海域捕鱼作业时,从海底捞获一个不明装置,上面有清晰的外文文字。其渔民朋友万某获知情况后,认为事关国家安全,即刻向国家安全机关电话举报。国家安全机关接报后高度重视,立即派员带回可疑装置并进行技术分析,发现该装置为国外制造和使用,并具有定位功能。对此,给予两人重奖。

(1)张某及其朋友万某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6分)

(2)给予张某及其朋友万某重奖有何现实意义?(6分)

29.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陆军副司令员胡修斌2017年3月9日做客中央台,解读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动向。胡修斌介绍,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习主席向五大战区授予军旗、发布训令,正式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新的战区划设,按照不同战略方向、考虑不同威胁、打破行政边界来进行,聚焦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利益拓展的需要。

(1)新战区的划分有利于维护哪个领域的利益?(2分)

(2)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国家利益?(6分)

附加题(10分)

30.设计一张关于环境保护的海报!

上一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教案下一篇:非煤矿山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