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通信工程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A电站四川库区网络迁复建工程时间和质量管理

摘要: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以质量为中心,以社会效益和施工单位的满意度为基础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对于现阶段比较特殊的通信建设工程,其质量受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人的素质决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0006推荐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建立和维护需要结构化和系统化的方法,其目标是保证客户和其他项目可得到好处的相关方的需求能够被理解并得到满足,同时这一方法还应考虑到组织其他的质量方针。《ISO10006质量治理—项目治理质量政策》是国际公认权利机构公布的关于项目质量治理的择要。它概要解释了质量治理基本和实际任务,阐明项目治理过程中要达到高质量效果的关键原因。通信企业的生命线是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是一切通信工程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对于通信企业的自身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运用通信企业快速的传递各种信息,不但可以节约时间,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还可以为政治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机构等提供方便快捷的通信服务。其次,我国国民基本的经济要求就是确保通信质量。通信生产是集消费、生产于一体的特殊性行业,一旦通信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不但会致使整个生产成果的消失,还会给消费者带来直接利益的损失。最终我国经济造成难以估计的连锁性损失。通信工程项目的高质量是通信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与发展的根本条件。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施工范围广、类别、工程结构和生产活动、施工方法、质量标准、自然条件、施工工期的不同情况,如材料、规划、操作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质量和时间,而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是施工,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的总要阶段,所以,程控制的重点就是施工阶段的时间和质量控制,必须控制好、落实好。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工程项目时间和质量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试图分析影响时间和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基于目前的通信企业项目管理现状,结合时间和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并就时间和质量管理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

学科专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时间和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2.1 项目管理

2.1.1 项目的定义

2.1.2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其特点

2.2 项目质量管理

2.2.1 项目质量的定义

2.2.2 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和活动要素

2.3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2.3.1 通信工程项目特点

2.3.2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2.3.3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阶段分解

2.4 通信工程项目时间管理

2.4.1 项目时间管理的概念

2.4.2 通信工程时间管理的方法

第三章 A项目工程概述

3.1 A项目工程背景

3.2 A项目工程目标和组织架构

3.2.1 A项目工程目标

3.2.2 A项目工程组织架构

3.3 A项目工程特点

3.4 A项目工程时间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第四章 A电站网络迁复建项目工程准备和施工阶段的时间管理

4.1 准备和施工阶段的活动分解

4.1.1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

4.1.2 第二阶段:施工实施阶段

4.1.3 第三阶段:竣工检验阶段

4.2 准备和施工阶段的活动排序

4.3 准备和施工阶段的工期预估

4.3.1 施工准备阶段的关键任务和任务工期预估

4.3.2 施工实施阶段的关键任务和任务工期预估

4.3.3 竣工检验阶段的关键任务和任务工期预估

4.4 准备和施工阶段的工期里程碑计划制定

4.5 准备和施工阶段的工期计划控制

4.5.1 影响A项目工程工期计划的问题预估

4.5.2 A项目工程工期计划的控制方法和流程

第五章 A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5.1 A项目工程质量计划

5.1.1 A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5.1.2 质量计划的内容

5.2 A项目工程质量保证

5.2.1 运营商的质量保证体系

5.2.2 设备和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

5.2.3 参与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

5.2.4 施工工艺工具的质量保证

5.2.5 施工条件的质量保证

5.3 A项目工程质量控制

5.3.1 A项目质量控制图

5.3.2 A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分解

5.3.3 A项目质量控制点及措施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跨文化营销价值观论文提纲下一篇:转型升级的民营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