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仪器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境监测仪器

环境监测仪器的有效管理

摘要: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从仪器建档、日常维护使用、人员职责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监测仪器管理程序。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档案;有效管理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4.021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Archives;Effective management

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工作所必须的重要资源,仪器是否正常有效运转,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监测工作质量。对仪器的购置、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的综合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之一,也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技术要素之一[1-2]。本文结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和实际工作中仪器管理的一些经验,总结了一套仪器的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为环境监测工作服务。

1 建立仪器档案

1.1 制定仪器管理程序

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仪器管理程序,包括仪器的购置、安装、验收,仪器的运行及维护,计量检定与校准,期间核查,仪器的检修、停用与报废等内容。建立标准的作业程序,如仪器购置申请表、仪器维修申请表、仪器停用申请表、仪器报废申请表等,具体标明申请的原由,明确申请人、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到人。

1.2 仪器的分类建档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档案内容包括仪器从购置、验收、使用、到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具体有:档案目录、仪器购置材料、安装调试报告及验收记录、说明书及随机附件材料、检定/校准证书、操作规程、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期间核查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计划及记录、维修记录、停用记录、报废记录)。

档案是否齐全,对仪器的有效管理、正确使用及维护等具有重要意义[3]。为方便管理,可将仪器分类建档。按计量要求,对直接出具数据的仪器(如:电子天平、pH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空气/智能TSP采样器等)归为A类,这类仪器需具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定期对其进行计量确认;对于只用于指示而不录取数据、只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如磁力搅拌器、植物粉碎机、烘箱、氮吹仪等辅助设备)可归为B类,此类仪器可不必进行计量确认。

根据分类,运用Excel建立仪器档案电子目录,包括仪器名称、唯一性标识、型号、出厂编号、计量信息、使用人、使用状态等。

2 仪器日常维护使用管理

2.1 仪器状态标识

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所有环境监测仪器应粘贴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分三类:(1)绿色标识:经校准或验证判别合格,满足使用要求的,贴绿色合格标签;(2)黄色标识:指仪器部分功能/量程失效但其被使用的功能/量程经检定合格,贴黄色准用标签;(3)红色标识:给出可疑结果或显示出缺陷、超出计量周期的仪器,应贴红色停用标签,直至修复通过校准或检定后验证表明可以正常使用。

2.2 仪器维护与使用

仪器的日常维护与使用包括三部分:(1)仪器的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对于A类仪器,应送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对部分不能检定的仪器,也要做仪器校准验证,确保仪器可用。对监测结果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使用环境差或使用频繁、漂移率大的仪器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应进行期间核查,以保证其校准/检定状态的可信度,使其满足工作要求。(2)仪器的维护。对各类仪器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对监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应制定日常维护计划,按计划实施维护。长时间不用时,也应定期维护,并按要求定期通电,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3)仪器的使用。对A类仪器应制定操作规程。仪器使用的环境条件如温湿度等应满足仪器和方法要求,并进行监控和记录,使用后应及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以保证仪器处于完好状态。

3 仪器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

由于环境监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监测任务与使用人员复杂,仪器从采购、安装、验收、维护、使用、检定、停用、报废等过程需要有责任心的专门人员统一调度、跟踪与落实。因此需设置专门的仪器管理人员,明确其在仪器管理中的职责。避免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

3.1 仪器使用人员职责

仪器使用人员要全程参与厂家技术人员对仪器的安装调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程序和保养维护程序。在使用仪器有一定经验后,可以联系厂家进行培训或参加学技交流会,提高技术能力。

仪器使用人员主要负责仪器的操作规程编写,维护计划编写,日常使用及使用记录填写,仪器的维护及维护记录填写,配合计量检定部门对仪器的检定工作,及时更换仪器标签,以及仪器的期间核查工作。当仪器出现故障时,能对处理小的问题,不能处理时,负责联系厂家工程师进行维修。

3.2 仪器管理人员职责

仪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仪器的整体管理。定期检查仪器状态是否与标识相符,要督促仪器使用人员对停用和报废仪器及时做出处理;对检定仪器要明确检定周期及检定时间,检查仪器是否在检定期内使用;定期查看仪器档案内容是否完整,及时督促仪器使用人员完善各类档案记录并及时归档。

4 结论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日益繁多,仪器种类的千变万化,仪器管理的难度也日益增加。只有对仪器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环境监测发展的需要,为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2015.

[3]夏铮铮,刘安平等.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宣贯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6-07-05

作者简介:朱艳华(1982-)女,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工作.

作者:朱艳华 王珊

第2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摘要] 在环境监测系统,仪器设备管理是否到位,关系着监测数据的质量。该文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从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计量管理、档案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

[关键词] 环境监测 仪器设备 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标准化达标建设中仪器设备的投入比重也越来越大,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有效、准确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制定设备管理程序,或者程序不规范。二是仪器计量检定管理不到位。由于仪器计量没有计划,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未能及时送检,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购置仪器设备时,因对计划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与其所需匹配资金调研不足,导致未能及时采购到仪器,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四是仪器设备档案建立和管理不到位,如一些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缺失,使得仪器使用人员不能正确修正监测数据。

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如何使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本文根据笔者从事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谈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看法。

1 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1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一个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包括仪器管理人员的职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与校准,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设备停用与报废等内容。建立标准的作业程序,如设备购置申请表、设备维修申请表、设备停用申请表等,具体标明申请的原由,明确申请人、审核人、批准人,责任到人。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从而降低人员变动对仪器设备管理的影响。

1.2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跟踪和落实

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明确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在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中,由于环境监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监测任务与使用人员复杂,仪器设备从申购、调研、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计量检定、维护、停用、报废等过程需要有责任心的专门人员统一调度、跟踪与落实。避免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计量不及时,造成监测工作的滞后。

2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

2.1 建立台账,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按计量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可分为周期计量(A类)、一次性计量(B类)和非计量(C类)三类。直接出具数据的仪器设备(包括对环境条件有非常精密要求的实验室环境条件测量设备)一般归为A类;对于测量准确度一般不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仪器设备可归为B类,如玻璃器皿,对于只用于指示而不录取数据、只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磁力搅拌器、电热板、抽湿机等辅助设备)可归为C类设备,不必进行计量确认。根据分类,运用Excel建立电子台账,如仪器设备一览表(表1),包括管理编号、仪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技术指标 [量程 、准确度(精度等级)、扩展不确定度]、制造厂商、购置价格、购置日期、放置地点、使用状态、类型,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包括序号、管理编号、器具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器具制造商、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保管人。

2.2 计量检定部门资料收集

根据《认可准则》,须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评价。作为向环境监测站提供检定/校准服务的计量检定部门最重要的服务供应商之一,须搜集其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复印件,核实其出具的资质和能力范围,以及核实其出具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测试报告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做出评价。为其建立档案,根据其检定资质能力范围,结合在用计量仪器设备,明确合格检定机构名称、联系电话、联系人。

2.3 计量仪器检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仪器设备是否能按时完成量值溯源工作。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表2)里的信息,确定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检定单位、下次检定日期,制定计量仪器检定计划,分批次合理安排时间检定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及时检定。若工作中有仪器因故不能检定的,及时对该仪器做出停用的标识,以防误用。

仪器检定一般需提前半个月与有资质检定单位联系。在检定过程中,为了提高仪器设备检定效率与精度,部分仪器在检定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如有些实验室的大型仪器须在检定前预热半小时以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调度仪器使用人员配合检定人员做好仪器检定。检定结束后,尽早获得检定结果,以便后续监测或检定工作的管理。

2.4 计量仪器检定后确认与标识

每台计量仪器检定或校准完成获取证书后,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复印一份交由仪器使用人员对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技术参数)进行确认,看是否满足检测相应标准或规范,是否满足环境监测工作使用要求;根据检定结果和校准数据判别仪器是否合格能用、降级使用或不能用。检定证书原件应及时归仪器档案中。

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应张贴表明其检定状态的标识[1],仪器设备经确认后,根据判别结果,按状态贴上三色标识。分三类:1)绿色标识,经校准或验证判别合格,即满足使用要求的,贴绿色合格标签;2)黄色标识(准用证),指的是仪器设备部分功能失效但其被使用的功能使用且经检定合格或设备部分量程精度不合格,但其被使用的量程使用且经检定合格者,贴黄标;3)红色标识(停用证):给出可疑结果或显示出缺陷、超出计量周期的设备,都应贴上红色停用证,直至修复通过校准或检定后验证表明可以正常使用。

3 仪器设备档案的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3.1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实验室计量认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认可准则》5.5.5的要求,应保存对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的记录,即应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档案目录、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等购置材料、安装调试报告(一般包括:线性测定、精密度测定、准确度测定等)、验收单、说明书、随机附件材料、仪器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必要时)、以及日常管理记录(包括:检定/校准证书、自校准报告、期间核查记录、日常使用记录、维护维修记录、停用记录、报废记录)。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档案是否齐全,对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人员和仪器有效的管理、正确使用、使用及维护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记录是动态变化的。记录材料不断增加,需要使用人员积极配合管理做好档案及时归档。另外,对于老旧资料,如久远的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等日常管理记录可以统一收集,另行处置,既不占现有档案空间,新的信息又可以得到及时保存。

3.2 仪器设备档案合理化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一器一档、类器同档的现象。所谓“一器一档”,就是一台仪器设备有一个档案。按照仪器规范化管理,必须为一台仪器设备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同类仪器单独一台的材料量少,“一器一档”就浪费档案空间,给管理带来不便。把同类仪器设备档案放在同一档案盒,就是所谓“类器同档”。 “类器同档”时把不同仪器设备档案用材料袋分装、编号,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经常使用的噪声监测仪、声级校准仪、大气采样器等仪器可以进行类器同档管理。

4 结语

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为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展现为政府、社会提供监测服务的技术实力。

参考文献:

[1] 夏铮铮,刘安平,冯姚明,等.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宣贯指南[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2] 赫元萍,唐雅萍.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设备管理[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1):1-4.

作者:佘日新

第3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探究

摘要:基于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研究,首先,阐述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重要作用。然后,分析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管理工作制度有待完善、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最后,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给出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构建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制等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环境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9.139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Lv Jun

(Weif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e,Weifang Shandong 261000,China)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quipment;Environment

從目前我国发展中不难看出,虽然各个行业已经得到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严重。环境问题的产生,不仅影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创造,同时对人类的发展也同样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近些年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强重视程度。通过加强环境监测的方式,及时发现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环境监测中,需要使用相应仪器设备。为使得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够得到保障,要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所以,本文将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1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重要作用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只有环境能够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如今环境保护工作并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社会全员参与到其中,及时做好预防工作,从而将环境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中,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应用。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1]。通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展开,可以发现在仪器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调整,避免在环境监测中出现问题,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总之,对于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加强重视程度,为我国环境更好发展打下基础。

2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工作制度有待完善

在实际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拥有完善管理制度,对管理工作展开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不难看出,缺乏完善管理制度。尽管有部分部门能够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并制定管理制度,但是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更好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2]。这一情况的出现,使得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受到很大影响,其作用与价值的发挥受到影响。

2.2 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仪器设备计量管理是其中的重点与关键,通过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展开,可以发现在仪器设备计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给出相应调整措施。但实际上许多工作人员,对于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其中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这对于检测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而言会产生很大影响。

3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有效措施

3.1 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上文说到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工作展开提供有效引导。基于此,要将制定完善管理制度作为重点与关键[3]。在实际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制定仪器设备管理流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点工作环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质量,会对整个的管理系的运行产生影响。基于此,为使得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都可以得到提升,要从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展开,制定标准且完善的工作流程,这样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在仪器设备管理流程的制定中,要严格按照相应准则展开,使得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岗位职责有正确认识,这样各环节管理工作都能够有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确保在管理工作开展中,能够及时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实现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展开,要保证其全面性,比如,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设备调试以及设备保管等,各环节工作都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制定仪器设备跟踪记录。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许多内容,而且比较复杂。如果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工作而言没有正确认识,那么仪器设备的使用会受到很大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产生,在仪器设备置换申请、添置申请以及保修申请的等工作环节中,都要有专门负责人,同时做好相应跟踪记录工作[4]。对于各环节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实际工作情况要及时做好审批。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统计不准确、仪器设备采购公租不到位等情况。

3.2 构建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制

通过构建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制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对于构建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制该项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能够给予更多重视与关注。在实际体制的构建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通过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可以将仪器设备分为不同类型,比如,对于精密度有着较高要求的仪器设备,对于此类设备要及时做好周期计量工作,定期做好仪器设备质量检测工作;某些环境监测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比如,时间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使用状态因素等,对于此类设备要开展一次性计量工作。通俗来讲,就是检测一次设备质量情况。此类设备在整个环境监测设备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玻璃器皿等;还有一类检测仪器设备,主要用于为开展检监测工作提供特定的环境。对于此类设备,可以不需要进行计量工作,比如,加热器、除湿器等[5]。对于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计量方式,这样才能确保仪器设备质量。(2)构建规范资料档案。对于许多重要仪器设备要构建相应资料档案,在资料档案中,要将仪器设备的相应内容记录到其中,比如,维修情况、质量情况以及购买情况等。与此同时,对于服务商、供应商以及联系人等,及时做好资料统计工作,将此类内容及时录入到资料档案中,为仪器设备未来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展开,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安全稳定运行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管理工作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要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对于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要及时将管理工作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自身责任也要有正确认识,实现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徐蕊.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研究[J].绿色科技,2019(24):131-133.

[2]鲁芳,寸黎辉,杨继松.浅析基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J].广东化工,2019,46(17):124+123.

[3]李万杰.强化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监测水平[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42.

[4]陈禄祺.环境工程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03):191+193.

[5]王红兵.浅谈计量检定和校准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7(30):11-12.

收稿日期:2020-07-19

作者简介:吕军(1985-),男,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監测。

作者:吕军

第4篇:试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摘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影响着设备仪器的良好运行状况,关系着环境监测数据获取的准确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环境监测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保证环境监测的良好工作质量,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文就是针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一套可行性更高的管理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污染问题都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为了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减轻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作为环境监测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以求保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稳定运行,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治理工作给予质量更高的数据支持。

1 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

1.1 制定完整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流程

作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关系着整个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想要保证良好的管理工作质量,必须先从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做起,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制定仪器设备管理流程时,必须参考《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相关要求,明确每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将仪器设备的每个管理环节都设置相应的负责人,这样就能在每个环节都保证好仪器设备的良好状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涉及对仪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质量验收、设备保管、设备调用等环节的管理,另外还涉及到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检修以及设备更换等工作。针对这些工作环节,为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记录表,表明具体负责人、申请人,详细记录工作细节,将责任分配至个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申请人的责任意识,也能让管理工作有迹可寻,便于追责。

1.2 对仪器设备的跟踪记录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明确管理工作中的责任。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种类较多,不能明确每名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就不能确保良好的管理质量。在仪器设备的置换申请、添置申请、保修申请、报废申请等环节,都需要专门制定相应的负责人,对这些申请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审批与驳回[1]。及时的答复相关请求,可以有效避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购不到位、统计不准确、监测滞后等工作问题的发生。

2 制定健全的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制

2.1 实施仪器设备分类管理

为了更好管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必须对仪器设备实施分类管理,做好台账记录工作,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对精密度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实施周期计量,也就是需要定期的对这些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第二类:一些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不受时间、环境、使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这类监测设备可实施一次性计量,也就是检测一次设备质量即可;这类设备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中占很大一部分,比如检测用的玻璃器皿,这些器皿只用于指示环境监测,而不会影响监测数据[2]。第三类:在环境监测时,还需要为环境监测创造特定的环境条件,可以不进行计量,具体涉及搅拌器、加热器、除湿器等辅助用设备。在管理工作中,按照上述的标准为仪器设备制定格式统一的记录表,明确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时间、技术参数、购置价格、目前状态等参数,可以让管理人更好的实施管理。在此基础上,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实现对记录表的高效信息录入与整理分析,也是提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2 建立规范的资料档案

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还要对一些重要的精密仪器设备制定更加完善的资料档案,资料档案中存储的具体资料为对该设备具有维修、检修资格的服务商,以及具有相关资质的仪器设备部件供应商等资料。对这些服务商、供应商的资质证明、负责人、联系人、业务范围进行完整的统计,对检修工作中出具的质检证书、校准证书、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对实施仪器设备的检定机构、具体检定人员、联系方式等也需要录入档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可以更加及时的对各项申请作出回应,不干扰环境监测的正常进行。

2.3 对仪器设备标注明确的标识

在每台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完成后,应该对设备标注明确的标识,与其他未检定的设备加以区分,结合目前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引入二维条形码扫码技术,对每台仪器设备贴附条形码标签,使用扫码仪获取信息、录入信息,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标识信息的完整性,也能确保相关信息的存储安全性,避免重要信息丢失[3]。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设备的检定结果,例如:绿色标识为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可以直接用于环境监测;黄色标识为仪器设备由部分功能失灵或精度下降等问题,但仍可以使用;红色标识为检定质量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设备存在严重的故障问题,会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可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对环境监测结果的準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质量。为仪器设备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通过分类管理、资料档案管理及标注标识的模式,可以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进而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治舵.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17(27):219-220.

[2]祁瑞红,段晋慧,张列峰,樊继瑞,卫云鹏.环境监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15):42+46.

[3]文勇.生态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11):202+204.

作者:姜志伟

第5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飞速发展,监测仪器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功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生态环境监管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科学合理地使用和管理仪器设备已成为当下持续加强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当前基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有针对如何强化监测设备的管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1.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环境监测已发展为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光学、辐 射、遥感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监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从经典化学分析方法逐步发展为仪器分析法,向高科技、系统化、网络化方向發展。尤其"十二五"以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对环境监测能力给与很大的支持,配备了大量的监测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的硬件建设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各监测站都面临了人力、物力、资源三方面的考验。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仪器设备管理则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科技、经济、组织措施,对监测工作仪器设备进行采购、使用、校准、维修、改造、改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加强管理,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调整、巩固、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改革仪器管理体制,结合科技改造,不断改进其科技状况和增强其科技性能为实现优 质、高 效、低 耗,安 全监测创建条件,周到的为环境管理服务,即用较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获得很高的仪器设备效率,从而保障了环境监测的有序开展。

2.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仪器管理混乱。在长期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站的领导大多对仪器设备管理认识不够,仪器设备无专人管理,虽在计量认证推动下,在质量管理手册中可以定出各项有关管理制度,但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因而落实不到位。仪器科技档案不全,档案资料不建册,再加有个别单位仪器一购回,立急使用,资料随意放,时间久了,便无影无踪,等到若干年后,状况如何,谁也说不清,该不该报废、改新,缺乏依据。致使有的站有多少仪器说不清,各仪器的使用状况说不清,仪器使用人员说不清,经常出现有新的不用旧的,甚至有仪器到货很长时间都闲置不用,造成环境监测投资的很大浪费。

2.2人员配备与日益增加的仪器设备数量不相适应。目前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配备一名兼职仪器设备管理员,统一对监测站仪器设备进行管理,有关仪器设备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负责,但随着仪器设备数量的激增,上级部门和计量认证部门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由于人员配备的严重不足,现在很多监测站根本没有专职维修人员,仪器出现很小的问题就找生产厂家,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耽误了正常的监测工作。而在—定的程 度来讲,维修人员的配置和科技水平就决定了仪器的使用成效和使用寿命。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管理员还只停留在简单的表格软件进行管理工作,管理手段的落后,使用不方便,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2.3维修经费不足,仪器设备检定不及时。很多大型监测仪器设备购置成本高,运行条件要求较高,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成本也较高,购置大型监测仪器设备的经费一般都是从政府财政预算支出,日常的维护费用和维修费用将占用单位的正常经费,一些单位为减少开支,采取减少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次数。同时有些设备出现小故障,为节约开支,使一些设备"带病运转"。由于对仪器设备缺乏合理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常常导致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大大下降,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仪器设备强制检定或自检制度缺乏严肃性,没有切实可行的检定计划,有的环境监测站甚至对仪器设备不进行检定。而这些仪器一但被用于环境监测,所出具的数据就无法律效力,甚至导致数据的错误或败诉。

2.4操作人员科技不高。在操作人员方面,有的未经过严格训练就上岗,或只在购入时厂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经过2一3天的培训,只会简单地操作,但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员在培训前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对于日常维护、保养、常见故障及除开等方面一知半解。培训后又不及时操作实践,过后就忘了。造成仪器设备很难达到好的工作状态,甚至因错误操作而损坏,进而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意见和建议

3.1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站长亲 自挂帅,指派一名懂环境监测及仪器设备管理知识,协调能力强的负责人牵头,各科室选派一名具有较强责任心的人员参加;制定并不断总结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力求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并制定仪器管理考核方法,专人专项,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有奖有罚;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使加强监测仪器管理纳入站的硬任务,与经济指标直接挂钩,动员全体监测人员都来重视这项工作。

3.2仪器设备管理专人负责,增加专职人员的多方面交流。仪器设备管理由专人负责,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组织验收、档案管理、数据库管理、仪器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故障处理、期间核查、指导使用人员正确使用仪器及保养方法等;定期对仪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聘请专职人员讲解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以加强对仪器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方面的能力。注意加强对新参加监测工作和换岗的监测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所用仪器的性能、技 术参数和操作规程。经常与厂家联系进行技 术咨询外,应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加总站、省市站或其他有关单位组织的仪器培训班、研讨会。

3.3加强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一般仪器设备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查和检测。仪器设备一般不得拆改,如确需拆改时,需通知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当仪器设备发现故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提出申请,经室主任同意后报办公室,涉及到关键技术问题时,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提出方案报有关领导。仪器修复后必须经过校准或功能检测,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将所有材料存档保管。

3.4加强仪器设备报废制度。不能修复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填写报废申请表,说明报废理由,经室主任签字后报办公室,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确定报废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财务办理注销手续,并通知使用单位。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置由办公室组成处置领导小组,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陈坤峰.常规环境监测仪器管理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45-46,2014.19卷3期.

[2] 吴亚敏,如何加强县级监测站仪器管理。环境监测[J],2015(4):39—40

[3] 李根盛,对加强监测机构仪器及药品管理的几点建议,环境教育[J],2015,25(6):41—44

作者简介:

王士菊(1973年6月—)女,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环境监测化验分析和环境管理工作,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篇。

(作者单位:蒙城县生态环境分局)

作者:王士菊

第6篇:推进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

摘要:本文从目的、思路和措施三方面探讨如何推进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租赁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6.072

Key words: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haring;Rental

环境监测综合了多种科学技术手段。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衡量环境监测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国家加大了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持续投入,环境监测系统的仪器设备数量迅速增加,提升了环境监测能力。仪器设备管理成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从推进共享与租赁模式探讨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1 推进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的目的

1.1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来实现环境监测系统内大型仪器设备信息与资源共享,全面获取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性能、使用效率等指标,为新仪器设备的购置提供决策,避免盲目购置和重复购置。优化监测系统内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发挥共享与租赁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平衡区域差异,系统内外互通有无,交流合作,提高使用效率,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1.2 建设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事业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和作用的核心要素。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环境监测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才能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服务水平。通过共享与租赁,交流与合作,提高人员素质,实现人才队伍与仪器设备有机结合,最大化配置人力资源与大型仪器设备资源。

1.3 发展科研化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测创新能力

环境监测“三个说清”是指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科学、全面、动态的监测数据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的刚需[1]。科研化环境监测,对环境现状进行科学评判,对污染源解析与演变趋势进行科学研究,以动态、全面的角度解释环境问题。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系统内外互通有无,有助于探索环境监测相关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从而发展科研化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测创新能力。

2 推进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的思路

2.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优化整合

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源头管理,建立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的战略规划和宏观协调机制,发挥国家的战略指导和引导作用。围绕重大环境监测创新任务,热点问题,区域环境特征等重大需求配置和整合环境监测系统内的资源,特别是高精尖仪器设备,促进仪器设备的科学布局,均衡发展。

2.2 互补式共享,租赁并行

陈光等[2]的研究表明:一种是集中式分布导致的高共享率;另外一种是均匀分布式导致的高共享率,形成了“你用我有,我用你有”的互补式共享。

租赁服务运用市场化机制,租赁是一种市场交易方式,对大型仪器设备具有宏观调节作用。大型仪器设备具有导向需求周期,有短缺和闲置情况,而租赁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监测系统而言,租赁特别能很好的解决高精尖仪器设备短缺的情况。

通过共享与租赁,发挥市场在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升级换代和合理流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2.3 产权界定,公益优先,有偿服务

环境监测系统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应当坚持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同时实行有偿服务,积极推行非盈利机构运行机制和市场化结合的运行方式,实现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国家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这些资源具有产权的基本属性,包括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3]。大型仪器设备理所当然的归为公权范畴,可是这些仪器设备归为其所依托单位管理,就具备了一定的私权特征[4]。通过公权的私权化来获得更大公共利益的回报,公权保护和公权私权化相结合,改变“不敢,不愿、不能”的共享与租赁现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3 推进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的措施

3.1 构建管理层级和体系,创新机制体制

设立国家和省两级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的统筹规划,进行战略指导和引导。成立国家和省两级纵向的仪器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与租赁工作。增加以市为单位的横向面,增加以区域为单位的横向点,实施纵横结合,点面结合。如目前臭氧标准传递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区域中心辐射到邻近的省,再到市。设立协会组织,如质谱协会、色谱协会等,加强相互之间的技术服务和协作。

国家已对1436个国控自動站进行社会化运维,即将投入16.5亿建设2050个国控水质自动站,也将实行社会化运维。可以创新机制体制,不仅保障建设经费投入,更要保障运维经费投入,实现“建起来,运起来,用起来”。设立专项经费,明确用于仪器设备运行经费和人员经费的比例。既然运维经费可以供社会机构自由支配,那监测系统内部也应具有同样的支配权,至少有人员经费的支配权,以便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3.2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储备人力资源

推进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发展科研化环境监测,人才是关键。既有深厚的学科专业背景,有熟练掌握尖端仪器操作及维护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不仅需要理解环境监测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准确把握环境监测研究发展进展和方向,而且能对仪器设备资源进行整合,功能开发,甚至再创造,具备与仪器供应商沟通、协作的能力。依托大型仪器设备,组建项目研究与开发联合团队,团队成员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监测系统内外相结合。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鼓励多劳多得,打破实验技术人员升迁壁垒,增加高级职称比例,培养科研型技术人才,培养在环境监测相关领域具有相当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才,为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储备人力资源。

3.3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整个环境监测系统一盘棋,以省为基本单位,深化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信息平台,第一个层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利用市场,开拓市场,以市场的角度,消除信息不对称,有仪器设备信息,供需信息,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第二个层面实现实体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依托平台合理流动,互联互通,有使用预约,使用效率和效益评价,项目管理等功能模块。

3.4 系统内外加强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供应商定向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共享与租赁渠道,提升合作形式和水平。通过租赁第三方的高尖精仪器设备,共同拓展仪器设备新功能,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新的仪器设备,共同开发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环境监测系统内外人力资源、仪器设备等资源有机结合,致力发展科研化环境监测,力求环境问题环境监测系统外说得清,系统内外一起说得清,环境监测系统独立说得清。

4 结语

随着省以下环境监测系统垂直管理的开展,运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推进环境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租赁,让大型环境仪器设备成为科研化环境监测的资源支撑平台,成为环境监测人才的成长平台,成为环境监测系统对外开放创新的平台。不仅测得准,也能说得清,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动力”,巩固环境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共享与租赁,亦或其他,需要我们今后更多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卓.构建地域特色监测体系 发展科研化环境监测——甘肃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建言献策[J].甘肃科技,2018,34(01):6-7+56.

[2]陈光,王海燕,梁洪力.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分布与共享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04):34-37+45.

[3]宋立荣,刘春晓,张薇.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中问题及对策思考[J].情报杂志,2014,33(11):1-6+13.

[4]彭洁,田杰.推进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的公权、私权探讨[J].现代科學仪器,2006(06):120-122.

收稿日期:2018-05-17

作者简介:袁高群(197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质量监测与仪器管理。

作者:袁高群

第7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 目的

1.1 确保监测室使用的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2 范围

2.1 监测室使用的各类仪器等。 3 职责

3.1 监测室负责人统筹管理监测室所有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3.2 仪器管理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购置、安装、调试、保养和维护。 4 仪器设备的购置

4.1 根据工作需要,监测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仪器管理人员与综合室负责人共同拟购仪器的调研和采购。

4.2 调研过程中,仪器管理人员与综合室负责人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各个厂家仪器的性能,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选定仪器型号,报总经理批准。 4.3 所购仪器必须符合合同规定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做退货或与供货方协商处理。

5 仪器设备的验收

5.1 监测室负责人、仪器管理人员和技术负责人共同完成验收。

5.2 应检查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及书装箱单,并将资料存档,复印件供操作人员使用。 5.3 清点备件是否按合同规定备齐。

5.4 由仪器管理人填写验收记录、仪器登记表。 5.5 仪器管理人确定仪器专管人员。

5.6 仪器管理人员对具备相应合格资料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并做好验收记录完成验收。

6 仪器设备的调试

6.1 仪器管理人员检查供电电源是否与仪器相匹配,仪器设备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6.2 仪器的调试工作应在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由仪器管理人员及时汇总反馈给生产厂家解决。

6.3 调试期间,仪器使用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厂家的培训,独立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7 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完好)、“三防”(即防尘、防潮、防震)、“四会”(即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简单维修)、“四定”(即定人保管、定人养护、定室存放、定期校验),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安全可靠。 7.1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认真学习,熟悉仪器的工作性能,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认真操作。

7.2 仪器使用后要记录仪器的工作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无异常现象发生等,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

7.3 仪器使用完毕后,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确保仪器及配件均完好带回公司,如仪器使用环境对仪器外观及内部零件产生损坏或腐蚀,回到公司后,须立即告知仪器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清理和保养。

7.4 所有使用仪器人员必须保持仪器清洁,不得使仪器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品,仪器的放置要远离水源、火源、气源等不安全源。

7.5 按照仪器规定达到的指标或调试时的性能指标定期进行检验,并且登记备查。

7.6 不是经常使用的仪器要定期通电检查(梅雨季节每周通电一次,其它季节半月通电一次)和更换防潮硅胶(硅胶发红即更换)等,并且登记备查。 7.7 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要按特殊要求进行维护。

7.8 仪器室内,不准吃零食,不准吸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干燥,一切有腐蚀性物质不得存放在仪器室内。

7.9 监测室负责人一个季度对仪器保养维护和使用记录进行检查。 8 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8.1 每台仪器应有固定标识牌,包括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检定日期、仪器专管员等。仪器管理员仪器设备按分类编号,定橱存放,布局规范。 8.2 每台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并由综合室负责存档。档案内容包括仪器使用说明书、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进时间、启用时间、验收报告、使用登记、维护和维修记录、仪器故障记录及检定记录(检定合格证书)。

8.3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要能独立熟练地操作仪器。

8.4 所有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仪器管理员。由仪器管理员向监测室负责人和综合室负责人汇报,按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程序申请维修。在维修期间应加以“停用”标识,避免其他使用人员误用。

8.5 属于国家法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文件规定,送计量部门定期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按检定结果在仪器醒目位置贴上仪器使用“三色标识”。即:“合格”、“准用”、“停用”。 9 仪器设备的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管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认真填写仪器维修记录,经常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可用状态。

9.1 仪器的一般故障,由仪器管理员自行排除,并在仪器使用记录表上记录。较重大故障要报告监测室负责人和综合室负责人。

9.2 当仪器出现使用人员不可解决故障时,由仪器管理员联系专业人员维修,精密贵重仪器未经维修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拆卸。

9.3 检修过程中,仪器管理员和维修人员应积极配合。检修完毕,仪器管理员应进行性能检验。检验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后,该仪器方可投入使用。 9.4 当仪器的故障无法得到修复或修复后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应申请仪器设备降级或报废。

10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10.1 各类不同的仪器必须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和分析项目制定一套调校、检定方法,定期进行调校、检定,每次调校、检定过程都应做好记录。

10.2 对需要强检的仪器,仪器管理员应提前一个月将检定计划报送综合室负责人日,按照强检规定送检。检定报告要及时归档。 10.3 对调校、检定不合格的仪器,一律不准使用。

10.4 对所有仪器实行标志管理,核定计量检定证书及校准结果后分别贴上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统一制订的标志。凡见“停用”标志不得使用。 11 仪器设备的报废

11.1 仪器的降级使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1.1 仪器的部分性能指标下降,且无法改善的情况下,由仪器责任人向室主任提出书面申请。

11.1.2 仪器管理人员、监测室负责人、综合室负责人、和副总经理共同参加鉴定。

11.2 需要做报废处理的仪器包括:

11.2.1 仪器性能达不到现行的环境监测标准的可报废。 11.2.2 仪器损坏,无法修复的可报废。

11.3 需要报废处理的仪器,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1.3.1 经仪器管理人员查明原因并提出书面报告上报监测室负责人。 11.3.2 监测室负责人组织仪器管理人、综合室负责人、和副总经理共同参加鉴定。

11.3.3 鉴定必须报废的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填写仪器报废申请表报监测室负责人再上报副总经理研究批准。

11.3.4 批准后送综合室将报废仪器档案进行整理,进行固定资产销毁处理。 12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12.1 所有仪器由仪器管理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并制定仪器设备一览表。新仪器要及时归档,并添加到仪器设备一览表。

12.2 仪器档案要做到一台一档,主要内容包括:仪器登记表,技术说明书,验收调试报告,维修报告,使用及维护情况记录表及检定报告。 12.3 仪器使用登记表由仪器管理人员每季度收缴一次,存入档案。 12.4 经报废处理的仪器应及时清理出档案并上报公司档案室。 12.5 仪器管理人员每季度清点仪器档案一次,防止资料遗失。

《监测仪器管理工作内容》

监测仪器室设置2名仪器管理员分别管理的内容如下:

1、第一仪器管理员

1.1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和验收。

1.2负责建立仪器档案的管理,编制仪器设备一览表,制定仪器检定计划表,仪器编号以及确定仪器专管员,标识的贴放。

1.3负责噪声分析仪、卫生监测仪器以及其他不经常使用的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校准以及仪器使用记录的检查整理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汇总整理)。 1.4噪声分析仪和卫生监测仪仪器须一个星期进行一次校准、维护和保养;不经常使用的仪器,须一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和维护。

2、第二仪器管理员

2.1负责烟尘、烟气采样器、大气综合采样器以及其配件的日常维护、保养、校准以及仪器使用记录的检查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汇总整理)。 2.2负责监测室监测使用的劳保用品以及辅助设备申购和整理工作。 2.3负责仪器一般故障的维修;在不可解决故障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 2.4烟尘、烟气采样器半个月进行一次常规维护保养,烟气采样器每月进行一次校准,大气综合采样器半个月进行一次常规校准、维护和保养;由于监测条件对仪器产生腐蚀或损坏,仪器使用人员告知后,须立即进行仪器清理和维护。

3、共同负责事项

3.1新购买仪器设备的调试和使用。 3.2仪器的报废申请和后续工作。 3.3仪器房卫生清理工作。

第8篇: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

1.监视性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

3.研究性监测

共三类 2.环境污染的特点有哪些

空间分布性

时间分布性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的特点有哪些

综合性 连续性

追踪性

3.什么是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是为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对有关环境工作的各项工作所作的工作

4.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级几类

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1、三级: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

2、六类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5.什么是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以环境质量基准为依据,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分为几类,每类使用什么水体?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5类,

P12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和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 (金属),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第二类污染物 (有机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8.

环境污染是指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正 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9.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1.

水质污染酸化学型污染碱有机物无机物水体污染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悬浮固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生物型污染2011/11/15生活污水医院污水3

水体自净:

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凝聚、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水污染:

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污染物积累,水质不断恶化,造成水污染。

2.化学需氧量(COD)

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 (1)、重铬酸钾法 (2)、高锰酸钾指数法

3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满足地表水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将监测项目分为几类?

(1)基本项目(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

5.

污染物形态:

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 6.如何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综述) 7.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2. 监测断面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8.水样的类型?

瞬时水样

某一时间和地点随机采集

混合水样

同一采样点,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所混合的水样

综合水样

不同采集点,同时采集的瞬时水样所混合的水样

9.水样的保存方法有哪几种?

冷冻或冷藏法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水样的过滤或离心分离 10.水样的消解

分为湿式消解和干式消解

湿式消解又分为

1、HNO3:清洁水样

2、HNO3-HClO4:难氧化有机物

3、 HNO3-H2SO4:(5:2)

4、HNO3-H3PO4 :消除Fe3+干扰

5、HNO3-KMnO4:测定Hg

6、多元消解:

7、碱分解法:

11.水样的富集和分离方法有哪些?

1、气提、顶空和蒸馏法:易挥发组分

2、萃取法:

3、吸附法:

4、离子交换法:

5、共沉淀法:

12.水样色度的测定方法 一 铂钴标准比色法

本方法适用于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色度测定

二 稀释倍数法 本方法适用于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颜色的测定

13.水样的测定方法:铅字法、塞氏盘法(现场)、 14. 化学需氧量(COD)

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 测定方法

(1)、重铬酸钾法

(2)、高锰酸钾指数法

15. 真色和表色

 水的色度一般是指真色而言。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1.什么是空气污染?

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烟尘,SO2 等排放,当其浓度超过了环境所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自然资源等,这种情况称之为 空气污染

2.我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污染物排放限值,根据空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污染物分为一类污染物和二类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4.根据空气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可将空气污染物分为 分子状态污染物 和 粒子状态污染物 5.降尘

飘尘

总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别是,,、

6. 空气监测中采样点布设方法

(1)、功能区布点法:污染较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住区。适用区域性常规检测

(2)、 网格布点法: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地区。均匀网状方格,交点和方格中心。

(3)、 同心圆布点法:多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同心圆,作放射线与圆周交点为采样点。

(4)、扇形布点法: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点源位置为定点,下风向为轴线画扇形区。扇形夹角45-90间。

7.空气采集样品的方法有哪些?

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一、直接采样法

适用: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监测方法灵敏度高

此法测得的结果为瞬时浓度或短时间内的平均浓度。

二、富集采样法

适用:污染物质浓度较低( ppm-ppb )。

采样时间一般较长,测得结果可代表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更能反映大气污染的真实情况。

8.测定大气中so2 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有哪两种?四氯化汞钾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国标法) 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国标法) 9. 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其测定方法有

二氧化铅-重量法、

碱片-重量法、

碱片-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碱片-离子色谱法等

10. 烟气黑度的测定

方法:林格曼黑度图法、测烟望远镜法、光电测烟仪法 11.大气采样,通常要求的高度范围是多少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1. 什么是固体废物

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什么是危险废物

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和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49类 133种

3若生活垃圾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需要进行的测定实验有哪些?

1生物降解度的测定

2 渗沥水分析

4. 若生活垃圾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置,需要测定的有 热值 5.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主要包括什么?

易燃性

腐蚀性

反应性

放射性 浸出毒性

急性毒性

其他毒性 6.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大致有哪几种?

焚烧,,卫生填埋,,堆肥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1.土壤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一) 吸附性

(二) 酸碱性

(三) 氧化-还原性

2. 土壤背景值

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分和元素的含量。

3. 采样点的布设

(一) 布设原则

(1) 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

(2)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

(3)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 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

(二) 采样点数量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三) 采样点布设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 梅花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 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分点。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应设20个以上分点。

4. 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5. 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 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农用化

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用两种以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第十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误差:被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称为测量误差。 2.偏差:某一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的均值之差。

3.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4.精密度:用一特定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同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偶然误差的指标,用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5.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Y/△X)来度量灵敏度

6.空白试验:以蒸馏水代替试样做的测定。反映所加入试剂中杂质、操作的环境等的响应值大小。

7.对照试验:以标准物质代替试样所做的测定。用来检验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等

8.评价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哪些? 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

物理性监测

1. 2. 3. 4. 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 —20000HZ 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

交通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工厂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响度的单位是宋,响度级的单位是方

5. 噪声的叠加1.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

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总=I1+I2。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p

1p2Lp10lg2p0

22Lp1Lp210lg(10101010)6. 什么是放射性?*. 在衰变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粒子 α、β、γ射线,使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7.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α衰变

β衰变

γ射线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β衰变可分为负

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8. 昼夜等效声级

考虑到夜间噪声具有更大的烦扰程度,故提出一个新的评价指标——昼夜等效声级(也称日夜平均声级),符号“Ldn”。它反映社会噪声昼夜间的变化情况,表达式为:

Ldn10lg[16100.1Ld810240.1(Ln10)]式中:Ld——白天的等效声级,时间是从6∶00至 22∶00,共16个小时;

Ln——夜间的等效声级,时间是从22∶00至第二天的6∶00,共8个小时。

9. 进行噪声测定要求的条件是:

测量天气 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风速为5.5m/s以上时停止测量。

测量时间

分为白天(6:00~22:00)和夜间(22:00~ 6:00)两部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