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随感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雨中随感

写景作文:雨中随感

写景作文:雨中随感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天意阴霾,无边丝雨,细细密密,交织缠绵,在这初夏的天里,竟下起了密密小雨,天凉微寒,真像极了清秋。真是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一把雨伞,一个人,一条雨巷,慢慢走,任雨水落地水花溅湿衣裳,竟升起些许惆怅,只怪这无边的丝雨,连绵不断正像极了细致入微、隐隐约约的思愁,我想是很久没下雨的缘故罢?一时阴雨袭来竟无端生出这些感情来。昔日这繁华,喧嚣的小巷只剩下了我一个路人--我喜欢在雨中漫步。巷口稀稀落落排列着几对行人,大都行迹匆匆,我便疑惑他们为什么那么匆忙?烟雨迷蒙,是怎样美好的意境啊。他们匆匆而过岂不错过了这美丽的景色?

思绪飘起,却被汽车鸣笛惊散,把我无情的从陶醉中拉出来,哎!汽车飞驰而过,高楼林立突兀这现代化的产物与这美好的意境多么的格格不入。我不禁羡慕起江南来。江南的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夏,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江南的烟雨,南朝死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想这烟雨算是江南标志了罢,山色空蒙,水汽氤氲,细雨如丝,晃若仙境。我喜欢江南,真恨不得自己是江南人了。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流水款款,小桥横立,再几处人家,炊烟袅袅江南就是这样一幅水墨画,清新淡雅,无需绚丽颜色的铺陈,只消淡淡几笔,足以美不胜收了。江南的魅力绝不止这烟雨迷蒙罢了,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对,还有江南的小楼,宝帘闲挂小银钩在我私下对江南的印象里江南的小楼都是这样的罢,楼台之上几扇窗,几处宝帘闲挂,窗外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楼中伊人独倚,淡淡胭脂淡淡愁。楼旁雨巷深深,几把油纸伞几个未归人,青石板路连绵延伸,我想江南是见惯了雨的。烟雨中的江南才是最美的江南。

春未老,风细雨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望江南!

第2篇:初聚随感

——写在聚会前

记得偶遇亮是在一次醉酒后,相见没有抱怀痛哭的惊喜,简单寒喧匆匆而别,只不过事后觉得应该把拉住留下来,多少有些悔恨。 大脑渐渐被酒精麻痹,思想亦渐渐被世俗侵蚀,悔恨理所当然只是在一瞬间而矣,没有过多纠结。

日子照常在时间的海洋里流淌着,突然在一次“四人游戏”中接到娟的电话,声音熟悉而陌生:群,96届302。群,很多,初一数也有七八个:“超短”得能看到大腿的两三人的师生群(一个老师,两个学生);“超长”能盖住头发的两三百人的超级同行群。但只不过“滴滴”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到现在几近“倒闭”。96302?很陌生,似乎已经很遥远了,脑子里算了一个减法:2011-1996=15,15?自己居然吓了一跳,15年,弹指一挥间。一个个滴鼻子扎辫子打弹子玩沙子的,都该做了孩子他妈他爸了吧,再不就是被父母追在后面说“不争气”的混世魔王了。一阵感触,从此生活多了些许感慨。

日子依然还在流淌,当聚会变成了议事日程的时候,心中却纠结起来,近在咫尺的同学居然十几年都未能见上一面,更何况天各一方的同窗?当我还在疑虑时,亮回来了,为了能让“小聚”变成现实,居然瞒着老婆在宿松县下了两天旅社,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当看到从前的小女孩长成落落大方的美少女,当和兄弟姐妹们一吐内心多年压抑时,除了感动,更增添了一丝感谢。

席罢,我与亮促膝相谈,当亮掀起衣服露出肚皮那令我触目惊心

的伤疤时,我才完全理解亮的心情。我居然有点哽咽,我的心已经十几年未有如此“敏感”的表现了。是啊,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体会相聚的含义,我也第一次真正审视儿时的同学之情了。

同学情是什么?是儿时矇眬的单相思式的爱情;是一起喝茶共碗、吃饭共勺的兄弟情;是偷了别人的甘蔗而守口如瓶的朋友情;更是三年来朝夕相处而逐渐内化而成的亲情呐。

也许你会因为身居高位、腰缠万贯而对儿时的同学之聚嗤之以鼻;也或许你因世俗烦事、生活平平对旧时的同窗之会望尘莫及;但我想说的是十五年前我们一样都是把鼻浓往袖口擦然后把袖口往屁股上揩的邋遢少年,而过而立之年的我们再过十五年,当风韵不再,意气不存,何来激情而聚呢?

让我们抛弃顾虑,抛开琐碎,盼望着初三的那天见到你们陌生而熟悉的面孔吧!

第3篇:随感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张瑞文

2018年10月21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小学信息技术短期培训项目班的学习。一开始,我认为让我这个专业是英语的人跟一群信息技术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在一起学习有点不着调,有点驴头不对马嘴的赶脚。但是随着学习的一天天深入,听着专家教授专业而又不乏趣味讲座,亲自进入课堂体验有关老师在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展示,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对于各科教学的渗透应用,感触良多,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培训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

以前,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就是“做课件,放课件。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多就是用了微课。之前自己也做过微课,但还没把微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本次培训,我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白板,以及各种新的软件出现,让微课制作变得out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学习,并把所学的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变成我们目前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讲授在课内,内化在课外,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都讲。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颠倒了课堂,即老师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微课或其它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家就可展开预习或者复习,更或可以打造更加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这样完成了讲授的过程,课堂上则是互动的过程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习突破空间和时间上,深度和广度上的限制。

1. 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有学生平时也看一些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可以运用电子书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

2. 传统的教学,学生缺席,就相当于漏掉一部分的知识。然而信息技术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传统的教学,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不太现实。但掌握了某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随时可以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情况。

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信息技术老师,其它各科老师都要转变思想,在各自教学领域,不能仅仅固守自己原来的那一亩三分地,要积极的将自己所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成就学生,成就自己,做一名与时代同步的学习型教师。

第4篇:读书随感

2017年9月读书感想

9月份读了几本书,踏入印度奥修《纯真》的世界里,感受到人生活需要一种纯,以心为主导,干净无杂念的生活;

又看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我对三毛的文笔感觉一般,但是她的见识,她生活的态度倒是洒脱自在,如果早十年二十年看到那样的三毛,我想我的生活可能就会改变;

没事重温了一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在初中的时候就读过,当时自己少不更事,还是个学生,领悟不出其中的道理。而现在看来,竟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处世良方,后悔没有早点重读,这样的话自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把书中的精句分享一下:

1、温和友善是必定会强于愤怒与暴力的

2、永远避免正面冲突

3、人类的思想并不是通过争论辩解就可以改变的,有时候,你强压别人的一件事,所得的结果会使对方更加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反而使他的抵触情绪更为强烈

4、尽可能不让自己与别人产生分歧,不武断的肯定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体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5、当面对一些我们不如意的事情时,激发他人的高尚动机

6、你希望别人高兴见到你,你就必须高兴去见别人

7、先要满足他人的需求,从而进一步达到自己的需要

8、如果你想成为鳝鱼与人沟通的人,那么你就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抱怨,因为无论是怎样的挑剔者,都会在一个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

9、助人不是一种义务或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因为你会从中得到满足,更能增进你的健康,是你的心情也变得快乐起来

10、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11、人本能性冲动,渴望伟大,希望受到重视

12、自重的欲望,是人们天行中最急切的要求。

13、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后来又读了一半的《爆品战略》,这本书让我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其中的销售思路与思维方式确实需要思考,还可以拿来借鉴。我把书中作者的观点摘录一下

1、拿出最好的产品,定出最低的价格,产品性能不要打折扣,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2、所谓爆品战略,就是找准用户的需求点,直接切入,做出足够好的产品,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在这款产品上做突破。

3、新的市场法则是“爆品为王”“用户为王”“口碑为王”,“互联网+”不是工具的歌名,而是一种方法论的革命

4、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依靠一种极端的意志力,打造用户可感知的价值锚

5、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必须依靠用户的社交口碑效应,这很容易引发链式反映,几个礼拜就能引爆

6、传统企业三大流量的经营方式:第一门店为王,第二渠道为王,第三品牌为王。但是互联网却可以在传统模式之外进行“流量封杀”。

这仅仅是前半部分作者的观点,我后面的还没总结,但是这样的思维却能打破我们的固有模式。QQ秀是爆品,欢乐斗地主是爆品,微信红包还是爆品,我们身边的还有小米手环,小米插线板都是爆品。所以打破自己的思维僵局,把产品做到极致,用一种新的销售模式来经营也许就能缔造不一样的成功。

第5篇:读书随感

——二战中,为什么德国人民没有反抗纳粹

究竟是德国人民选择了战争,还是希特勒选择了战争,我想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在当时那个环境下,纳粹党的政绩赢得民心应该说很容易,相当多的德国人确实是从饥饿中走了出来,最主要的是,人们看到德国复兴了,有希望了,这是一种民族尊严和自豪感的回归,是一种渴望已就的宣泄,我觉得这种让人重新扬眉吐气的影响远远大于发给人们几块面包,几辆轿车!就像书中其他谈论过的,那个年代德军战斗的原动力是什么?很难相信生活在静谧村庄的人会叫嚣着要战争,那无异于亲手毁了自己的幸福,因为战争过后他很可能会失去眼前的这种安静祥和!但吃了国家的饭,就要为国家办事,德意志是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民族,对德国人来说,国家是一个新名词,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的热爱以及为国在所不惜的热情,从普鲁士时代起,人人为国家这个概念就在普通德意志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这点上倒是和日本有点像,但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德国人在战争中可以极大程度的恪守自己的人道底线,而日本则可以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缺乏人道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大和民族不能算真正优秀民族的原因)把这样一个民族推上战争不会是什么难事,当权者只需要向大家宣告你们的国家正在经受危机,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会马上拿起武器投入保卫祖国,保卫民族的战斗中!臭名昭著的党卫队和集中营看守部队等等,他们确实是丧尽天良,坏事做绝,这一切行为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德国人民自己的原谅,但我相信更多更多的德国男人参军打仗,只是在履行一种为国而战的义务,他们没有选择,他们不希望战争,同时也不惧怕战争,但无论如何,他们必须战斗,既然必须战斗,就要好好战斗,或许德意志民族做事严谨认真的特性注定了他们这方面的被动和机械,国家需要他们,他们必须去,一句‘为国家而战’解决了所有问题。 但非常不幸,他们输掉了战争,尽管他们尽了力,而这次战败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国土面积大幅缩水,残存下来的也都是瓦立废墟,首都沦陷,没有男人能够站出来保护本民族的妇女儿童不受强暴,最为彻底的,被一分为二,分区占领,在近现代历史上,没有第二个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德国有相同的经历,但这一切罪责却要由那些已经为战争贡献了一切(除了自己的生命)的人们,以及他们无辜的下几代人一代一代去赎,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不断反省着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原因,世界有理由相信这种反省是深切的,最能促成这种反省有效性的是德国对下几代人的教育,当越来越多的德国年轻人了解到当年集中营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时,他们深深的为自己的先辈曾经犯下的反人类的罪行感到耻辱,而这些人现在还在不同程度的背负着这个沉重的十字架,很难想象他们会让他们的后代也去背负这个十字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奇妙的混合体,他们骄傲着,却也实事求是着,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即使在战争中,美军上至将军下至普通士兵,很多人都认为德军是一群具有骑士精神的职业军人,他们当

中很多人,尤其是高级将官,文化涵养非常高,而他们带出来的士兵,无疑是优秀的,就像很难评判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性一样,人们很难确定这样一群人是真正的战士还是邪恶的魔鬼?不过我想,这样一个比喻还是恰当的:德国是一个好孩子,只是一时走了弯路,迷途知返。而日本则不同了,两颗原子弹的损失可以说是巨大的,但是很少有人去真正去反思这一切,人们心里有的只是愤怒和无奈,一个充满了愤怒的民族是危险的,更加危险的是他们的教育,南京大屠杀的同胞尸骨未寒,却有人站出来高喊,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

最后我想说,二战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曾经屈辱的历史,但一个不知道如何发奋图强,整日把过去挂在嘴上的民族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一个民族想要复兴,就必须要学习其他民族的精华,至于日本,我想引用林肯的一句话:你可以在某一时间里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里欺骗某些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时间里欺骗所有人,对这样一个危险的邻居,我们不应该心存幻想,与其慷慨激昂的愤青一番,不如冷静的脚踏实地的自强,说到底,在人类世界里还是利益决定一切的!如果有一天我们也不不战斗的话,我们也要做战争的胜利者。

第6篇:军训随感

两周的军训就这样过去了,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漫长。结束时,反倒觉得有些短暂。

国庆假期后,回到学校的我们面对即将来临的军训心里有些紧张。以前参加军训的经历让我明白,军训意味着忍耐,辛苦和纪律。这之间也许会有欢乐,但毕竟也很少。

在不尽的担心中,军训如期而至。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列队站在操场上,满怀期待中有些担心。期待的是教官到底是长什么样呢?担心的是他会很严厉。在我们叽叽喳喳议论时。从什么地方传来洪亮的口号声,我们激动地四处张望却没有发现期待中的队伍,正在我们疑惑时,从主席台后面跑过来两列队伍,是熟悉而陌生的军队绿。高昂的精神,响亮的口号声引起我们的一阵欢呼。 看着他们向我们跑来,每个人心情大概

都一样,他们中的谁会是我们的教官呢?一个身材并不很高,瘦瘦的教官低着头向我们班走来。“同学们好,我是某某军区的,我姓陈,大家以后就叫我陈教官就好。”说完还微微一笑。“看来是一个很温柔还有点腼腆的教官呢”我心里这样想。

第一天几乎也没什么训练内容,只是简单的站站军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席地而坐。对于这种情况,有点超出大家的想象。也许之前的担心多余了。。。。。。 在轻松与快乐中,第一天军训就结束了。对于陈教官,大家都还充满好奇,总感觉他的平静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果然,第二天刚开始,他让我们站军姿站了二十分钟还没说停下来休息,我们有点撑不住了。身体开始摇晃起来。“不要动,动是要打报告的,昨天不是说过了吗。”一句话吓得我们立刻恢复原姿态不敢再乱动了。心里面却暗暗埋怨“昨天真是看错他了啊,没想到他竟这样狠”。我们一群人在休息空余埋怨起来。“休息就休息不许大声讲话。”他不知从哪冒出来吼了一声。吓得我们再不敢议论了。“你们现在就是在部队,需要的是铁一样的纪律,都知道了吗?”“知道了。”“我听不到,大声点。”“知道了。。。。。。。”操场上回响起我们的喊声。那一刻,突然有了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之后的几天,我们都很努力地训练,也许是被教官的话所激奋,也许是我们自己突然振奋。。。。。。。总之,在这个团体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人的神圣感,庄严感。。。。。其实在休息空余我们也发现了教官可爱的一面。他给我们讲部队里面的生活,讲他们如何学习,生活,训练。。。。。。。。

那一切,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个世界很严肃却同样对我们有着深深的吸引力。

他说他两年没有回家了。他不知道现在的家里是什么样子,他想家,可是他不能回。说到这里,我们能看出他的眼里噙满泪花,声音也哽咽起来。我们好多人也哭了,为他们的坚强与执著。。。。。纵是铮铮铁汉也有柔情一面,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陈教官,唱首军歌给我们听听呗。。。。。。。”“陈教官,来一个。。。。。。”而对我们的起哄,他突然脸红起来,背过脸去不好意思再看我们。但最终还是拗不过我们,虽然歌声是没有那些流行歌曲好听,但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正气与力量。

也许这就是军歌的神奇力量吧。

美好的时光似乎总是那么短暂。开始还抱怨两周时间太长的我们,在不舍中迎来了军训的汇演。大家都知道,汇演结束后,教官们就都走了。也许就再也见不到这一群可爱的人了。

那个下午,虽是阳光普照。但大家却没有意向中的那么兴奋。离别总是那样伤感。。。。。。汇演时,教官们换了身正式的军装,更显得英姿飒爽,为十月的校园更添了一份生机。。。。。。。。我们很卖力地将自己两周所学的尽情地表演出来:踢正步,踏步,齐步走。。。。。。努力让每一个动作完美。我们想要证明自己也想让教官感到欣慰。。。。。。。。

当一切汇演完了,那充满生机的绿色头也不回地回归了军队。他们会留念吗?也许会,可能会,一定会。。。。。。。只是他们是军人,他们是坚强的,他们的情感也很真诚只是隐藏了。

军训留给我太多东西了,值得我一生纪念。

赵雅静

上一篇:延安之行感悟下一篇:参观学习西柏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