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机械加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是2009年以来通过中澳 (重庆) 职教合作项目组培训指导, 结合我校实际, 探究并实践的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本模式在我校模具设计与机械加工、广告、电子、计算机等8个专业的部分学科中得到了运用。实践证明, “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模式。

1 模式名称:“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根据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围绕职业岗位 (岗位群)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所要求的能力标准和综合素质而实施训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包含“项目呈现---项目论证---项目复制---项目验证---项目运用”5个环节。它以项目为载体, “理论�实践”探究一体化。以项目探究为核心, 以交流为特色, 反复训练, 循环积淀, 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项目”可以是一个专业或一门学科或一个章节或一个小节或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或一个能力训练点。项目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 能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项目要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可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能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探究”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习得专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的过程。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探究形式可以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理论探究、实践探究、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究, 模拟探究、职场探究等。

2 理论依据

2.1 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依据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力人”, 即具有胜任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又具有一定的适应新异工作情境的迁移能力的劳动者。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作为出发点、以能力为基础的。目标制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同时由于自始至终强调与职业有关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的技能训练及其考核评价在模拟的职业情景中完成。

2.2 项目教学法理论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师的帮助下, 小组合作交流中, 利用动手操作探索, 发现新知识, 自主学习。并根据评价方案, 准确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项目教学法, 可以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 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中。

2.3 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的目标管理方法论

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的目标管理方法论是建立在目标基础上的管理, 是通过制订、实施和评价目标, 以目标指导行为的管理方法, 也是以目标责任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2.4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教学观点和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因此, 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将教学当作一件有趣的活动去设计,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3 实施过程

“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项目呈现—项目论证—项目复制—项目验证—项目运用”5个教学环节。具体实施如下:

3.1 项目呈现

呈现的项目一般是教师本人亲手制作。通过项目成果呈现让学生明确学科、章节、课时学习项目和项目成果目标。

3.2 项目论证

项目论证是本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是项目成果完成的方案设计过程。一般包括“自主探究——讨论突破疑点、难点、关键点——初定项目实施方案——教师点拨——确定项目实施方案”5个环节。

3.3 项目复制

项目复制是学生具体实践并完成项目成果的过程, 小组成员遵照项目成果完成方案, 精心制作, 自觉完成。一般包括“独立完成项目基础——讨论攻克项目的疑点、难点、关键点的操作策略——教师示范并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强化关键点——全面完成项目”4个步骤。

3.4 项目验证

项目验证是对项目成果质量和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标准要与行业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一致。其形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反思等。

3.5 项目运用

项目运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是知识点再一次运用、技能点的再次练习, 是项目成果的运用。学生可以在课内完成, 也可以在课外。内容可以是本项目成果的另类形式, 也可以是包含有本项目的复合形式。

案例1: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一节课的具体内容为例:

4“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点

(1) 教学训练职业化。在“项目探究”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职业训练。

(2) 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科、章节、课时教学内容都是从大到小排列的一个项目之一。打破教材体例, 把理论学习融入项目中,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理论, 在拓展运用中检验理论。

(3) 教学成果标准化。以职业岗位 (岗位群) 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要求确定项目和检测考核评价项目成果, 使学生牢固树立起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规范意识。

(4) 教学活动协作化。以4-6人小组为基本学习活动集体, 分别从事“制图员、巡视员、记录员、质量检测员、班组长……”等工作。

5 推广价值

(1) 有助于学生成长为“职业人”。以职业岗位工作一致的项目为载体, 从项目设计到项目实施及检验, 严格遵循企业规范, 学生在反复训练中, 强化理论, 提升技能, 磨砺意志, 激励创新。

(2) 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确定以教师的行业实践、行业调研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教育理论等的研讨为基础。呈现给学生的每一个项目, 教师必须是教师自己的作品。

(3) 有助于突显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以项目探究为核心, 理论·实践一体化。

(4) 有助于校企“零距离”对接。以项目 (目标) 为驱动, 创设与职业岗位 (岗位群) 基本一致的工作学习情景, 组建类似车间工作学习团队, 建立质量检测制度等。

6 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6.1 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特别需要教师关注行业最新动态, 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更新知识结构。

(2)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和企业的双重“职业人”素质及能力。

(3)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鉴定能力。

(4)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研科研和项目开发能力。

6.2 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设立专门的绘图“理论 实训”一体化教室。配备多媒体、实物体和绘图工量具。实物体和工量具一般一个“项目探究”小组一套。

建立固定的实训基地, 基地规模或者数量至少能满足学生见习、实习需要。

参考文献

[1] 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究于荣俊

[2] 户外体育活动项目探究南溪市青湖托幼中心姚媛

[3] 数学中的项目活动设计探究——澳大利亚的案例简介及启示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

[4] 实施探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郭秋维

[5] 探究课:“我是小小规划师—我的校园我做主”上海市武陵中学

[6] 语文项目招标式探究柴曙瑛

[7] 项目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运用doc88.com

[8] IT企业多项目管理的实施对策探究IT168

[9]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项目学习”探究吕秀峰

[10] 职业培训中的“项目探究性”教学及设计施新生

[11] 百度百科

上一篇:高中阶段英文歌曲辅助教学实践探索下一篇: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