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放疗就是指放射治疗, 指用射线消除病灶, 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许多癌症可以产生较好效果。近些年来, 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成为我国引起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放疗通过放射性射线消灭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扩散来控制病情。但是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存在阴影以及对于放射治疗的不自信, 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然而不良的心理往往会影响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疗效, 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甚至使疾病恶化[2,3]。因此, 及时发现放疗患者的种种不良心理并给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该选择2011年3月-2012年4月在我市中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分析放疗患者的常见心理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14例, 女性11例;年龄介于30~78岁, 平均年龄 (46.9±7.6) 岁;其中胃癌患者8例, 肺癌患者7例, 食道癌5例, 其它癌症5例;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13例, 女性12例;年龄介于33~76岁, 平均年龄 (47.2±8.1) 岁;其中胃癌患者6例, 肺癌患者9例, 食道癌3例, 其它癌症7例。

1.2 心理分析

1.2.1 恐慌心理

放疗患者由于担心癌症治愈不好, 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并且亲属的过度紧张和担心会导致患者整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 加重放疗患者的心理负担[4]。

1.2.2 猜疑心理

放疗患者常常将放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症状猜疑为恶性肿瘤的恶化或转移, 致使放疗患者紧张过度而增加心理负担。

1.2.3 焦虑心理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者不仅饱受疾病的折磨以及化疗带来的不适, 同时对患者的家庭经济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因此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1.2.4 绝望心理

患者了解癌症是难以治愈的疾病, 死亡率极高, 并且患者长期受到极度痛苦, 失去与疾病作战的信念, 出现绝望心理, 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检查的项目、化疗的目的、讲解化疗方案及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饮食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具体如下。

1.3.1 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放疗患者基本上对于恶性肿瘤和放疗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特点, 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广播、黑板报、咨询等形式宣传肿瘤及放疗常识, 说明放疗的重要性、原理、方法以及放疗过程中会出现的副作用[4]。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3.2 根据不同病程, 给予相应的预见性处理

放疗治疗过程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例如血象下降、皮肤反应等。尤其是晚期癌疼痛, 一般药物难以控制而产生精神疑虑和恐惧心理。医技人员应具有预见能力, 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局部预防性照射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心理负担, 稳定情绪, 增强信心。

1.3.3 充分发挥放疗的抗癌作用

扎实的基础理论, 娴熟的医疗技能与操作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治疗前应认真核查放疗条件, 治疗机的各种数据和治疗附件的应用条件;严格杜绝治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 技术操作要做到稳重、准确、熟练迅速。应不断提高放疗技术素质和责任感, 以保证放疗精确度, 提高疗效, 使患者增强治愈信心, 消除对放疗的忧虑心理。

1.3.4 创造良好心理环境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

医务人员敬业的工作态度能够让患者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在病区建立音乐康复区, 播放轻音乐;通过广播等方式普及肿瘤防治知识;请经放疗治疗后康复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使患者精神有新的寄托, 减少忧虑及痛苦[6]。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且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近些年来的临床资料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易转移、表面不光滑, 质地坚硬, 和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楚, 常较固定, 不易活动, 手术时难以彻底切除, 容易复发等特点, 影响全身的功能, 最后造成各系统的功能紊乱, 直至衰竭, 死亡率高。现阶段临床上常用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放疗通过放射性射线消灭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扩散来控制病情。然而化疗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出现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等不适症状, 又因病情的反复复发, 进行化疗患者常常会存在焦虑、抑郁、绝望、悲伤等心理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 临床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化疗患者的心理问题, 并且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对患者讲解关于疾病和化疗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和患者家属熟悉治疗过程, 从而消除患者内心的不安, 为患者增添信心, 从而提高放疗患者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放疗患者的心理表现并且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在我市中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50例, 随机把这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 总结出放疗患者的心理以及护理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结果 对50例患者临床观察发现患者会出现恐慌心理、猜疑心理、焦虑心理、绝望心理等;经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且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紧密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 消除了患者内心的不安, 也让患者加深了对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了解和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与康复重要性的认识, 增添患者信心和促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 是提高放疗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关键词:放疗患者,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杜, 2002:2.

[2] 沈瑜, 糜福顺.肿瘤放射生物学[M].北京:中国易于奥科技出版社, 2001:232-262.

[3] 王艳荣.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初期的心态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5 (3) :13-15.

[4] Mnger WM, An dry kow ski MA.Communication in the cancer bad news’consultation:patient perception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 mtment[J].Psycho-on colngy, 2002, 11:35-46.

[5] 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5-42.

[6] 黄飘.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8) :69.

上一篇:区域“生态-经济”次协调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下一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合作分享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