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干预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前,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 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护理对临床疗效, 以及患者的预后质量, 有着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病毒性心肌炎不仅造成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 而且还可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疏导, 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 甚至导致治疗失败[1]。该研究中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该院诊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在相应临床治疗基础上, 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诊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对照基础上, 给予心理护理) , 每组各3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并结合相应辅助检查结果, 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3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4例, 女性患者16例, 年龄12.5~48.5岁;3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15例, 年龄13.0~48.0岁。

1.2 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不良情绪的不同类型, 针对性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1) 焦虑不安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 介绍医院、科室情况,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 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态度要和蔼, 尽可能消除或者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期间了解患者的需求, 尽可能满足其正当需要, 同时, 护理操作过程中, 技术要过硬, 充分获取患者的信任[2]。 (2) 恐惧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将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使其能够正确理解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 期间介绍该院成功治愈的多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例, 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 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 (3) 无所谓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认知程度、教育背景, 以及兴趣等方面, 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 使其了解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严重程度、治疗和预后, 采取科学的态度, 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同时, 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4]。 (4) 悲观抑郁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对其进行有效安抚和鼓励, 使其积极面对疾病, 对于疾病的好转,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 、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程度, 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和处理,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中, 8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心脏超声显示12例存在左心房和右心室的增大;30例观察组患者中, 21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心脏超声显示5例存在左心房和右心室的增大。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明显升高, 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率明显降低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不良情绪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 (1) 焦虑不安型:此类患者有27例,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状态, 对于病情发展, 以及预后情况, 过于担心, 稍有任何的刺激, 或者不顺心的事情, 就会出现躁狂状态, 但是有求医的欲望,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 (2) 恐惧型:此类患者有15例, 表现为高度紧张, 对于正常行为和举止, 不能自制, 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心律失常、心衰等; (3) 无所谓型:此类患者有13例, 多数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本身并不了解, 认为医生过分夸大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自认为对健康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当医生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该病相对比较严重时, 患者自认为无法治愈了, 或者注定是死亡, 就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不想去浪费时间和金钱; (4) 悲观抑郁型:此类患者有5例, 表现为情绪低落, 不善于与人交流, 对治疗缺乏信心。

本研究显示, 该院诊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30例,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明显升高, 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率明显降低 (P<0.05) 。所以, 根据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 针对性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使患者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配合治疗和护理, 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理护理对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 将该院诊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对照基础上, 给予心理护理) , 每组各30例,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胸闷、气短、乏力、胸痛等) 、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程度, 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中, 8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心脏超声显示12例存在左心房和右心室的增大;30例观察组患者中, 21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心脏超声显示5例存在左心房和右心室的增大。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明显升高, 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根据患者不同的负面情绪, 针对性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 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不良情绪,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汪玉英.心肌炎病人的心理护理[J].家庭护士, 2007, 5 (2) :41.

[2] 于瑞花.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护理与心理杂志, 2007, 8 (1) :54.

[3] 虞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护理杂志, 2007, 4 (3) :8-9.

[4] 江晓春.住院学龄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36 (7) :123-124.

[5] 邹正荣.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哈尔滨医药, 2011, 31 (3) :219.

上一篇:江西宜春明月山旅游发展对策探讨下一篇: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特点与具体施工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