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件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音乐课件

音乐课件《影视音乐鉴赏》设计综述

课件《影视音乐鉴赏》属资源性课件,围绕“影视音乐”这个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将理论知识融入欣赏中。本课件在设计上不仅考虑到音乐的美,同时在设计、布局、画面上也给人以美的感受。整个课件环环相扣,启发引导性强,通过看、听、游戏、教师演奏教唱等方式,引导学生综合进行体验、实践、比较、探究、合作等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领会音乐的类型和在影视中的功能,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电影与电影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学知识、懂感情、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 设计思想

1.课件主题导入

从电影大片《神话》主题曲、搞笑的无声电影《卓别林》片断,引出主题《影视音乐鉴赏》。从视觉上,课件片头特有的电影胶片效果和流动的光影效果,就给人一种电影大片即将开始的感觉,让学生一下子就感觉到这是一节与电影有关的音乐课。接着,诙谐的黑白电影体现了电影历史性及其魅力,也能让学生体味比较无声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区别。随后的课件主题导入页面,给人的感觉类似于“影视同期声”栏目的片头,简洁清晰,交互性强(如图1)。

图1

2.课件主体内容模块

正如图1所示,本课件的主题内容由音乐赏析、课堂游戏、创设情境三部分构成。

音乐赏析模块欣赏了中外著名的电影大片,比较了现代电影音乐和原始电影音乐的不同,并感受了不同类型的影视音乐在电影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本模块中,首先,明确影视音乐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通过欣赏《狮子王》中营救辛巴的片断,引出区分影视音乐种类及功能的知识链接题;通过欣赏《红河谷》片段,使学生能够区分情景音乐与插曲,引出片段中的藏族歌曲《在那草地上》所起到的作用的知识链接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能辨别不同类型的影视音乐。课堂游戏模块是要通过听辨音乐及知识抢答来强化影视音乐的相关知识。听辨音乐环节(如图2)选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五个电影音乐片段《猪八戒背媳妇》、《猫和老鼠》、《家有儿女》、《泰坦尼克号》、《鬼子进村》,让学生体会音乐所表现的人物心理、眼神、动作,并将影片片名、音乐表达的内容情节写在纸板上,还要表演出他们的眼神和动作。知识抢答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选择题、连线题、填空题、问答题强化知识的掌握。

图2

创设情境是整堂课的成果展示。播放电影《红河谷》中的插曲《雪儿达娃》(实际教学中,本段音乐由教师现场演奏),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为音乐创设情境,让跳动的音符开启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 技术手段

首先,课件片头背景的处理采用的矢量花纹运用了Adobe Illustrator CS2进行编辑,流动的光影则采用了Flash里的遮罩效果;音乐的调用等仅用了以下简单的动作语言,从而降低了课件制作的难度,真正的让课件更广泛能为教学服务。

ai = new Sound();

ai.attachSound("ai");

ai.start(0,99);

其次,课题的导入界面选取类似于影视同期声的片头,通过绘声绘影进行修改。

另外,因图片、音频、视频较多导致文件较大,因此,本课件的视频多用flv调用的方法,尽量缩小文件的体积,也提高了文件运行的速度。

点 评:

李小麟老师的《影视音乐鉴赏》课件,在教学内容、界面布局、整体风格、色彩搭配以及交互技术等方面达到了简洁明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该课件包括音乐赏析、课堂游戏和创设情境等三个主模块。总体来说,该课件主要有四方面特色和三方面不足。

课件的特色

(1)激趣导入,引起兴趣。在进入主模块之前,作者首先引用世界著名影星卓别林表演的无声电影片段和音乐伴奏的独特方式导入课程教学主题。影星诙谐、滑稽的表演和舒缓的音乐,导引学生有兴致探求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很好地引入教学主题,解析影视音乐的作用。

(2)情境创设,解析问题。音乐赏析模块通过动画片《狮子王》片段和战争故事片《红河谷》片段的情境创设,阐释了主题曲、插曲以及情境音乐等三类影视音乐的使用情境和效果。在每个片段之后,课件提供了几种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搭配、填空、选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依据问题情境的类别,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从而使学生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可以触摸和想象的空间中构造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游戏模块是课件的特色。该模块采用听音乐,识别电影的游戏方式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可以自主点击播放音按钮,辨别电影名称,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每个影视音乐分属类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达到了乐学目的,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

(4)知识拓展,自我建构。创设情境模块是“影视音乐鉴赏”课程的成果展示,通过播放或者现场演奏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空间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产生某种场景、思维、画面或者故事情节,从而有效地完成了知识拓展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比如,一段高山流水音乐,学生不仅能通过音乐想象画面、情境,也可以提高影视音乐的欣赏水平,不仅拓展了知识内容,而且达到音乐知识与个人知识能力结构的自主建构。

课件的不足

(1)音乐本体知识交代不清楚。在该课件中,音乐本体知识及其练习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交代不清楚。音乐的本体主要包括旋律、音调以及节奏等知识内容以及这些知识内容表现的情感内涵。或许学生不学习这节课,他们就能识别出课件中提供的那些耳熟的影视剧和影视音乐。那么,我们应该给学生那些基本知识和能力呢?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学会如何通过不同的旋律,节奏或者音调来辨别和构建影视场景,从而正确地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2)画面交互设计欠妥。课件的画面交互类型以及交互信息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认知迁移问题,从而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音乐赏析模块中的交互设计存在认知迁移障碍。我们可以猜想,课件中的《狮子王》动画播放完后,教师会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练习环节,学生头脑中的影视画面顷刻变成了练习和测验。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达到及时练习、及时巩固的目的,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者设计者恰恰没有注意知识的迁移问题,而出现了认知迁移障碍。该问题的解决办法之一是测试练习和播放画面显示在同一个界面上,也就是说,在点击下一步按钮的时候,视频画面不动或者错位或者适当缩小,把有效的空间让位给测验和练习。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知识迁移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3)案例选材不妥。课堂游戏模块中的五个影视音乐,其中三个是欢快的,一个是抒情的,一个是气氛性的。而按此分类,还有恐怖、悲情、戏剧性等影视音乐。为此,我们应该按照不同类别,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作品,让学生在全面理解音乐的本体知识的同时,感受各类影视音乐的气氛。

(李志河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李小麟

第2篇:谈音乐欣赏课与多媒体课件

[摘要] 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特殊性和图象编配的重要性及在编配过程中所体现的三个方面的特点并提出论证。

[关键词] 音乐欣赏 课件设计 特殊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当我们从最初的惊奇、神秘和喜悦中走出,认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时,我们深深感觉到多媒体技术在给我们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和便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更是新时期教学手段的一个飞跃。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讲,音乐欣赏课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粉笔加黑板,而是至少要有一台录音机来播放相关的曲目。所以当制作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时,就会遇到和制作其它课件不同的问题。

一、音乐课件设计的特殊性

一般的课件是要将教科书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配上各种影像和背景音乐,音乐欣赏课中的音乐不是作为背景而是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来播放的。虽然文字的设计与其它课程一样要反映课程的重点、难点,但影像的编配,却有着较一般课程更重要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都是力图用影像来直观形象地解释抽象的定理,对越是强调精密严谨的学科,这种形象化对学生的帮助越大。而音乐具有一种摸糊的不确定性,严格地讲是不能用视觉器官去把握的。当我们听一首曲子的时候,你能用什么颜色或形状去形容它吗?即使是“高山流水”,“大海”在不同阅历、不同修养人的脑海里,那山也不是一样的高、水流的也不是一样的快,这正是音乐的妙处所在——它给每个欣赏者都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创意的余地。设想一下,如果听一首曲子的时候,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想的一模一样,都产生基本相同的想法,那还是音乐吗?于是我们面对的问题就出现了: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的影像应该怎样编配?对于音乐这种完全是听的艺术,我们到底能不能用看的方式给欣赏者以帮助?说得再深一点,音乐是应该用心灵体验的,过多的强调感官刺激是否合适?提出上述问题,不是说我们反对制作音乐多媒体课件,恰恰相反,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但我们认为只有对音乐的抽象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搞好课件的影像编配。

二、编配音乐课件体现的三个层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音乐欣赏课件的画面应该循序渐进地体现三个层次一是音与画合,二是身与心合,三是人与天合。

“音与画合”,是指直接用画面去解释音乐。虽然这对专业人士来讲是很拙劣的,但对初窥门径、不懂音乐语言的入门者来说,借助图形和影像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就象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用手去扶持一下一样。特别是歌曲,由于歌词的限定,音乐的不确定性比较小,像《牧歌》里唱的:“蓝蓝的天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是那雪白的羊群”,那么我们配上蓝天、白云、草原、羊群的画面就很贴切,很多MTV歌曲影像体现的,就是音与画合的这个层次。有些乐曲也可以助以图像,比较典型的如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短笛代表活泼的小鸟,双簧管代表笨拙的鸭子,低沉的大管代表嘟嘟嚷嚷的老爷爷。在播放这段音乐时,我们配上相应的动画是很容易的。

随着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增强,影像的选编就要进入音乐的“身与心合”的层次。这里的“身”是指人的感官,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图像都是对人的感官的一种刺激,而这些刺激是为了调动人的思维和情感,如果我们能借助影像,帮助乐曲深入到欣赏者的内心深处,就达到了身与心合的境界。比如《二泉映月》就是演奏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完全不借助于有形有质的事物。据说瞎子阿炳每次演奏这首曲子都有所不同,配画面当然就更难了。再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里的“命运”是什么?青年人的意气飞扬、中年人的如牛负重、老年人的空明彻悟,我们怎样用单一的画面表达出来呢?我们主张借助文学意识流的手法,让画面随着音乐的旋律在大明与大暗、大喜与大悲、祥和与暴燥、平横与倾斜间跳动与切换,力图写意性地去模拟人的心路历程。在播放这样的画面时,我们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直接感受音乐,自己在脑海里创造图像,只有在理解乐曲感到困难时,才借助播放影像的提示。实际上这时我们提供的影像都只是零散的素材,每个欣赏者都可以自己去拼接裁剪,或者决定用还是不用,力求在统一的画面中留下个性化的创造空间。借用武术界的话来说,音与画合是“招式与套路”,身与心合则是“散手”,这时不需要中规中矩,而是手随心走,感从情发,这就是所谓“此时无招胜有招”了。

我们把“人与天合”看成是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晋书.阮籍传》中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如果文学能做得到让人忘掉自身的存在,那么音乐就更能做得到。文字语言是有局限性的,此国人不懂彼国话,所以才有“外语”、“外文”的说法。而音乐是一种用心灵来勾通的语言,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听西方音乐不需要翻译,而初次听《二泉映月》和《梁祝》的外国人也能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就是因为音乐能够直接表达人类原始的、自然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是返朴归真的“天”。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是讲个体的人与世间万物合为一体,彼此不分。而音乐欣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就象灵魂离开肉体融入天地之间一样,类似佛教的“涅”和道教的“羽化”。这个层次的影像画面,应该是模糊的、混沌的、虚无缥缈的,像雾笼山川、红日浴海、大漠孤烟、宇宙星云这些与时空的无限性发生联想的画面。比如: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乐音中,配以摇动的天空、炫目的火山喷发、冰清玉洁的雪域高原的画面,就能营造一种那合唱的声音来自天宇深处的神奇。当然到了这一步,我们希望学生们更少的去看画面,而更多的是向内心深处去体验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妙和愉悦。

总之,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讲,他们并不是音乐专业的,图象和画面对他们还是有帮助的,但我们更要时时记住这些画面和图象的作用就象拐杖是为了帮助人行走一样,它们是学生理解音乐语言的一个凭借,随着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它们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而音乐也会越来越纯,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作者:杨树莉

第3篇:音乐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再思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地运用。由于它具有“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教学手段之一。音乐教师则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清楚认识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1 多媒体课件运用误区

在当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多媒体技术奉为神明,认为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因此,在运用中出现不少误区。

1.1 信息太杂太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将与课题有关的内容悉数罗列,糅合在一个课件中。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走马观花般欣赏课件,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重点、难点不够突出。有时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一闪而过,这样一来,对本应该重视的地方,自然无法重视,最终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消化和吸收。结果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实际上教学效果甚微。

1.2 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因此,许多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大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多媒体教学的音乐课是不够档次”的,于是多媒体运用一窝蜂而上,不管合不合理,特别是观摩课和评优课,首先搜寻是否有好的课件材料,然后就菜下饭,多媒体使用成为一种摆设,教学目的和重点本末倒置,而且使音乐教师迷失了课堂个性和自身魅力。

1.3 课件内容眼花缭乱,喧宾夺主

一些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时,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一些课件画面复杂,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课件往往是热闹、好玩,但也因为这些因素,造成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干扰学生注意力,把多媒体形象化的优点变成了缺点,这样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涵的教学内容,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和共振。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以换取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追求。在一些音乐课上,多媒体课件不停播放,学生只是反复地看画面,听歌曲,教师悠扬的琴声听不见了,动听的范唱也消失了。其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创造性、示范性等,是无法脱离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而依附于其他替代手段得以完成的。过多过长地使用电脑,只会阻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无论电脑多么先进,课件设计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师充满感染力的每一个眼神。教师点燃激情、开启心灵的范唱和范奏以及鼓励赞赏的眼神是多媒体课件永远替代不了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永远是音乐教学的最佳形式。

1.4 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放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然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法,自己一个人常唱独角戏,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不能进行恰当的板书,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教师变成放映员。师生很少交流,削弱了教师授课艺术和教育机智的正常发挥,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致使学生失去兴趣。

2 在运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方面

2.1 从实际及学习目标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多媒体在使用中有它的优势,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做成课件。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则应是:不到不得已不用,没必要不用,不能起到最优化作用的不用,可有可无之处不用。只有让多媒体技术真正用到点子上,用到传统教学所不能、无力达到的地方,才能真正为教学所用,发挥体现它的价值,体现出优越性。再者,课件容量不能太大,过重的负担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要能够突出重点,去除一些无效的信息,尽量减少课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恰当地使用好多媒体,不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训练、实验、思维,当然也要和其他一些教学器材配合使用。

2.2 辩证地看待多媒体课件给音乐课堂带来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它将抽象的音乐与画面经过一系列处理而变得通俗易懂,使音乐更加形象化。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关键在于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做到恰当应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也不同。要依据本学科特点,挖掘多媒体教学课件特点,探究、创新本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形式,在合适的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辅助音乐教学。所以,音乐多媒体辅助教学绝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视频画面必须贴近音乐主题、表达音乐主题、深化音乐主题,服从音乐学科的本质与特性;使用的动画要实事求是,要为音乐主题而动画,而不是为动画而动画。避免出现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现象。

2.3 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音乐性原则

音乐是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的艺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把握音乐学科本体功能的原则,从音乐主体、音乐要素以及音乐的不确定性出发,设计出以音乐为本的课件,避免出现使音乐教学视觉化、肤浅化、程序化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音乐为本”,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表演、创作、理解、判断音乐艺术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从音乐审美的体验入手,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让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真正为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情感、音乐想象、音乐创造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

2.4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重视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更需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多媒体仅仅是为优化教学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课改中最能动的因素,而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好像达到了教学目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只体现在表面激发的学习热情,深层次的教学效果却看不出来,忽略了音乐本体性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引导。

因此,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使自己成为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合格教师。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目标,明确课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程序和步骤,灵活自如地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音乐教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当课件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现状不符时,应该果断地调整教学情况,决不能成为电脑的奴隶。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弱化,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形成信息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真正的学习主体。

3 结语

总之,电脑网络技术明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给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运用电脑毕竟只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不能代替勤奋,不能代替思考。只有选择性地用活、用好这一高级工具,才能使音乐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因此,音乐教师则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清楚认识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努力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更为有效地参与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来,让多媒体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心洁.多一点辨证多一份精彩[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7):22-23.

[2]李暑红.美国、日本中小学音乐教材简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8):40-42.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

作者:陈清

第4篇:谈小学音乐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制作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广阔的空间。有效的音乐课件既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有效的视听信息,又能改善传统教学媒体的表现性和交互性,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音乐课件;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音乐教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长期坚持,对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多媒体只是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而非音乐教学的全部,音乐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能有效地为音乐教育服务。站在新课标的高度,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笔者在此对“如何把握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一、音乐课件制作中应避免的四个方面

在音乐课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但在进行音乐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件中要以音乐为主

教师在进行音乐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以音乐为主,以实用和必须为准则,要体现出学科特点。有部分教师在进行课件时,却忽略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从而失去了音乐课件应有的效果,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曲民族管弦乐曲中所使用的乐器。有的教师会把所有有关民乐的知识用文字的形式做在课件里,在课上照着大屏幕仔仔细细地读一遍,还让学生站起来朗读,此时音乐课件的使用显然失去了意义。如果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利用其它教学媒体就能简单、迅速地让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好不要做课件,此时如果勉强使用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试想既没有音效,又没有和音乐相融合的画面,何尝能称得上音乐课件呢?

(二)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机械电声乐不能与人声相比,哪怕是肖邦的钢琴实况也没有教师的现场奏效果好。音乐教师切不可做课件的奴隶而丧失失了自我,如果音乐课没有了弹和唱,那音乐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就不复存在。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从属地位,音乐教师才处于主导地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制作有效的课件,而不能哗众取宠,没目的、没有计划的使用。音乐课上若片面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流于形式,会使学生产生上课如同看教师演戏的感觉。应用多媒体时,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使课件在教师的操控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三)课件中音乐停止处理得当,重视感知规律

一堂出色的音乐课离不开构思精巧的教学设计,好的课件会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在很多音乐课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学生听得正入神时,音乐被无情地卡断。这是违背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的是由于教师的疏忽造成的,教师本身根本未意识到这样做会使欣赏者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因此,音乐欣赏要尽可能完整,如果真的需要音乐停止,那么在课件制作中,为了防止音乐的突然停止,教师应作“淡出”效果处理,让音乐渐渐消失。

(四)课件中的影音素材使用要得当,注重审美效果

在一堂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让学生欣赏音乐时若音响中传来阵阵播放磁带产生的“丝丝”声,但如果教师事先将有音乐整合到电脑上,制作成音像效果好、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多媒体音乐课件,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得多。因此,音乐课上必须确保所用音乐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尽可能做到完美,还要注重课件的审美性,让文字、插图、乐谱、版面等,都能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二、音乐课件制作时需要思考的方面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课件更好地服务于音乐课堂,是我们应迫切注意的问题。在制作音乐课件时,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思考。

(一)课件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资料搜集在一起,让学生选择、整理这些信息,最后完成对音乐的探索。设计制作的课件不仅要贯彻教学意图,更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设计一些学生能参与的课件内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课件制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标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最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大家亲自尝试给音乐配上合适的音效,然后小组讨论、展示。展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几位同学合作进行,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音乐的体验中。

(三)课件制作应提供有效的视听信息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欣赏音乐时,辅以必要的画面或文字提示,这样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展现音乐课件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的目标,并通过思维、情感与文化的渗透,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何方

第5篇:多媒体课件促幼儿园有效音乐教学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如果将集视频、音效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其中,必能提高演示效率,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促进教学活动有效性。

● 方便快捷,提高演示效率

为了让幼儿能理解歌词含义,学会某一段困难节奏,教师以往会准备一大堆图形谱。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出示这些重要的图片,就必须一张一张贴在黑板上,无奈,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了。有时,图片还会“故意”跟教师作对,好不容易贴上去了,另一张又掉了。而多媒体课件就能改善传统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片繁多、教具演示速度慢的弊端。通过鼠标点击,我们能将图片用PPT的形式演示出来,减少了传统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提高了演示的效率。

● 视听结合,吸引幼儿注意

多媒体课件以其试听结合的特点能较好地吸引幼儿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把需要幼儿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并轻松获得,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执教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和小老鼠》中,我用课件展示了啤酒桶在仙女的帮助下随着音乐节拍逐渐长出手脚的过程,孩子们被啤酒桶的可爱模样深深吸引住了,有的还不自觉地跟着啤酒桶一起随音乐表演慢慢地长出手和脚的图景。在幼儿无意的模仿过程中,他们已对音乐的节拍有了一定的感知。又如,在执教小班歌唱活动《小茶壶》中,我依据歌词“我是茶壶肥又矮,我是茶壶肥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水开啦,水开啦,倒水啦”制作了相应的动画,小茶壶憨态可掬的样子一下子把孩子们逗乐了,有的还高兴地喊:“小茶壶真可爱!”还有的说:“我要把自己变成一把小茶壶!”说着就兴致勃勃地开始模仿起小茶壶的动作来。这也为之后的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多媒体课件为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能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音乐技能。再者,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与歌曲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乘火箭上天》中,为了使歌曲内容更为形象、生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表现乘火箭上天的过程,使幼儿在欣赏歌声时如同身临其境,这样,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也必将会更为深刻。

又如,在大班歌唱活动《剪羊毛》中,由于考虑到我们这儿的孩子基本都没有看到过白羊成群的大草原风景,也没有见过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的情景。于是,我搜索了相应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通过课件的呈现,给孩子们以视觉冲击,以此将他们带入澳大利亚广袤的大草原上白羊成群的美丽景色中,带入了正忙碌地剪羊毛的农场、牧场中。孩子们的兴奋点被引爆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每一张图片,理解了歌曲中所唱到的“洁白的羊毛像丝棉”,“你看那周围雪堆像冬天”,切身地体会到了澳大利亚人剪羊毛时的愉快心情。这也使得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能始终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我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备综合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则正是幼儿所喜欢的教学手段之一。它能使幼儿园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形式将音乐内容传递给幼儿,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是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元素之一。

作者:袁晓敏

第6篇: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电子课件的制作

新课程标准对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模仿力强、约束力差、好奇心强、喜爱游戏、喜爱动漫角色、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学生共同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为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制作电子课件来进行授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现在,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制作电子课件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摆放在我们的面前,如电子课件制作粗糙、版面设计重点不突出、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图片单一等。要想发挥出电子课件的功能,教师还需在其制作上多下工夫去研究、改进,让它为音乐课堂增光添彩,为学生的音乐课插上翅膀。

我们都知道,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他们往往表现出对音乐的喜好不同,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差异,参与音乐表现能力的差异等等。所以,我们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同时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和参与音乐的活动。这对我们的音乐课件提出了要求:(1)音乐课件必须是富有童趣的,它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2)音乐课件必须是直观的,应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使原本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照顾到全体学生。

一、当前音乐课件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在外听课很多次了,听了不少的音乐课,大致发现了音乐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课件制作太粗糙

教师选择不太符合学生学情和审美的图片进行教学反而误导了学生的审美。如很多图片都含有一些广告文字,教师都没有进行图片处理,直接插入使用了。又如,课堂上需要用到一张图片的一部分,但是教师不会截图,只能整张展示给学生看,使课堂的情境创设和重难点突破方面变得不活泼生动。

(二)版面设计重点不突出

因为是小学音乐课,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所以将自己的课件做得很“满”,不让版面上任何一个角落空着,稍有一个空档就添加一个动态的小动物。其实这样做,不利于音乐课的教学。因为过于花哨的版面,特别容易引起小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本来是想让小学生静下心来听音乐,而课件上扑闪的花蝴蝶、飞舞的蜜蜂都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使得他们听课也就不专心了。

很多音乐课件,在制作中主要是插入几张图片,然后插入一段音乐,可以说这样制作出的课件只是在浪费制作人的时间,只是一个空壳,对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实,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会经常遇到很多介绍音乐常识的知识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比如,滑音的演唱、低年级简单的二声部、少数民族的服饰介绍及舞蹈的展现等,这些都可以使用电子课件来形象的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学会这些抽象枯燥的内容。电子课件的使用,让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制作电子课件常用的工具

1.制作课件需要教师能熟练地使用一些图片处理软件。比如,Photoshop、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和截屏工具等。

2.影音文件制作方面的软件。Cakewalk和Cool Edit Pro这两款软件太过于专业,虽然功能十分强大,但是不容易被接受。而作曲大师、贝音等,由于操作简单,备受教师的喜爱。

3.格式转换方面。电子课件主要支持WAV和MP3音频文件,教师可以安装“超级转换秀”这样的转换器来进行格式的转换。

4.音乐和视频的切割、合并工具。在音乐课堂上,我们有时需要学生欣赏一段的音乐或视频,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音乐和视频的切割、合并工具。常用的有“MP3 splitter&joiner”,这款软件既可分割,又可合并,非常好上手。

掌握以上软件使用,我想好的电子课件是可以快速做出来了。

三、如何制作有效的电子课件

我是这样做的:(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件,第一张幻灯片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文字的超级链接设置,建立漂亮的目录。(2)正确理解教材,把握准确的教学重点、难点。制作课件前,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确立正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就可在制作时将其更好地突出来。例如,一年级的《农场的早晨》这节歌表演课,重点是这节课的音乐情景剧中三种小动物的“合唱”:

小羊的歌 2/4

小鸭的歌 2/4

小鸡的歌 2/4

在课件设置时,教师可以把三段节奏用不同的颜色展示出来,如小羊用绿色,小鸭用蓝色,小鸡用红色,并在每一条节奏的开始设置相应的小动物图标。在学生学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感受自己提前录好的节奏,并按照顺序,一条一条出示,在学生练熟第一条后再出示第二条,在一二条练习熟练后出示第三条。教师还可将其设置为点击“单击时突出显示”,以增强画面的效果。这样教学重点突出,方便学生掌握熟练。

这样借助电子课件,教学重难点就可以轻松解决、突破。我想只要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增强电子课件制作水平,就一定可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 张宇)

作者:付运霞

第7篇:课件音乐介绍

课间音乐简介

《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该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献给爱丽丝》(for Elise)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童年的回忆》,又名《爱的纪念》又名《爱的克里斯汀》,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理查德·克莱德曼,1953年12月28日出生在法国巴

黎的一个小镇上。是世界上改编并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是一位用琴声来传递浪漫的人。他弹的钢琴曲,音色华丽、旋律优雅。如同一首首浪漫的钢琴诗,激发出人们对生活的爱,唤醒那些沉睡在心中的浪漫情怀。每当提到这位“世界现代钢琴王子”,我们心里就会想到“爱”和“浪漫”。这些年来,理查德·克莱德曼以琴键间流淌出的爱与浪漫,感动了世界。

《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交响曲》。中文名称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自新大陆交响曲》)由德沃夏克创作。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 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彩云追月》民乐合奏。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

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渔舟唱晚》古筝曲 ,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作词:倪维德,作曲:施光南,以葫芦丝演奏的版本最为常见;后燕妮、关牧村等也演唱过该曲目的歌唱版本。 其他乐器也有过演奏

第8篇:课件背景好音乐

轻音乐 1.夜曲

2.天鹅

3.昨曰重现

4.月光

5.梁祝

6.回家

7.一剪梅

8.屋顶

9.翅膀

10.追梦人

11.茉莉花

12.人鬼情未了

13.二泉映月

14.梦中的婚礼

15.爱拼才会赢

16.卡农

17.奇迹

18.飞天19.天空之城20.天空之城21.选择22.泰坦尼克号23.蓝色多瑙河24.雪绒花25.婚礼进行曲26.星空

27.雨的印记28.少女的祈祷29.欢乐颂30.秋曰私语31.天鹅湖32.美酒加咖啡33.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34.献给爱丽丝35.十五的月亮36.最终幻想钢琴曲37.土耳其进行曲38.西班牙斗牛士39.常回家看看

40.拉德斯基进行曲41.水边的阿狄丽娜42.绿袖子43.巴比伦河44.罗密欧与朱丽叶45.野花46.千年之爱

47.寂静之声48.只有你49.和兰花在一起50.雨中漫步51.命运交响乐52.月光奏鸣曲53.蓝色的爱54.魂断蓝桥

55.故乡的原风景56.安魂曲57.出埃及记58.小步舞曲59.梦幻曲60.烟雨蒙蒙61.中华民谣62.森林狂想曲

63.蓝色狂想曲64.平安夜65.雨过天晴66.闪亮的曰子67.永恒的爱68.魔笛69.思乡曲70.春风71.爱的协奏曲

104.爱之梦105.永恒的记忆106.满天星107.安妮的仙境108.月光石109.蓝色天际110.春野111.漫步神秘园

112.G弦上的咏叹调113.悲情城市114.小美人鱼115.莫扎特摇篮曲11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17.生命之歌

118.丝绸之路119.雪之梦120.迷情仙境121.柔如彩虹122.沉思曲123.牺牲124.天地孤影任我行125.断情殇

126.我是小甜甜127.闲聊波尔卡128.风流寡妇圆舞曲129.重归苏莲托130.梦花园131.幻想交响曲

132.爱尔兰画眉133.寂静之音134.幻想即兴曲135.宋家王朝136.雨中的故事137.菩提树138.水蓝

139.风姿花传140.大地之歌141.巴格达的星星142.海王星143.欢乐的牧童144.凯旋进行曲

145.维也纳森林圆舞曲146.忘却的悲伤147.永浴爱河148.皇帝圆舞曲149.玫瑰色的人生150.给母亲的信

151.威尼斯之旅152.故宫的记忆153.秘密的庭院154.维也纳森林155.月河156.静寂山林157.克罗地亚狂想曲

上一篇:休闲旅游下一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